鲁迅与周作人的比较 PPT
鲁迅及其作品简介PPT课件

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
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
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
巴金等人抬鲁迅的棺柩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公园内的鲁迅墓
1936年10月19日病逝,遗体葬在万国公墓。
鲁迅遗容
宋庆龄等在鲁迅墓前
鲁迅先生的小故事
爱书如命的鲁迅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 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 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 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 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 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 脏手是不翻书的。书脏了,就小心地弄干净. 他还备有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他 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 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
爱书如命的鲁迅
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 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 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没有留下正式的遗嘱,只在《死》中写下这么几条: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
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 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 和他接近。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鲁迅及作品分析PPT课件

2020/4/27
-
5
鲁迅思想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后期鲁迅显示出在思想上的一些新 的发展,即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早期 坚持个性主义到后来站在阶级角度认识 到群众的力量。
2020/4/27
-
6
前期:
进化论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鲜明特征,但 其思想呈现相当的复杂性。摒弃了进化论中 “弱肉强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 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 会的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 极因素。
2020/4/27
-
30
1.旧式知识分子形象
(1)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旧社会文人 以《孔乙己》中的 孔乙已、《白光》中的陈
士成为代表。 孔乙已、陈士成曾如醉如痴地追求功名利禄,
却终生未爬上统治者的显赫地位,而他们所受的 教育又不能支持其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最后成为 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
2020/4/27
2020/4/27
-
27
《风波》讲述了撑航船的七斤在城里被剪去了 辫子,当皇帝就要复辟的流言传来时,七斤的家 里立刻紧张起来,辫子的有无成为问题的焦点。 赵七爷、九斤老太等人物各具特点,一个个神态 毕现。小说结尾处描绘了风波过去后的平静,暗 示复辟虽然不曾成功,而生活的进行依旧没有脱 离原来的轨道,既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普 通民众和辛亥革命之间有着深深的隔膜。同时也 说明农民的觉醒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020/4/27
-
13
《 呐 喊 》出版于1923年,它收录了1918年至 1922年的小说十四篇,包括《孔乙己》、《药》, 《明天》,《一件小事》,《故乡》,《头发的 故事》,《阿Q正传》等。
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 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小说具有充 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倾向到具体描写,都和 “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命和思想 革命的特色。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鲁迅人物介绍PPT

光绪三十年(1904年) 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
5
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
成长经历 02
Author Introduction
迷茫困顿
宣统元年(1909年) 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 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诖寿的植物学翻译。宣统二年(1910年) 8月,任绍兴中 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 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 《怀旧》。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 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 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 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成长经历 02
Author Introduction
奋力求学
1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 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
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江宁求学。
2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
03 小说作品 Novel Works
小说特色
小说《示众》中所有人的动作只有“看”,关系也只有“看”与“被看”, 由此形成 了“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在《狂人日记》《孔乙己》 《祝福》 等小 说中都有展现。 而在"归乡"模式中鲁迅不仅讲述他人的故事也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 构成一个复调,如在《祝福》中,讲"我”、“祥林嫂”与“鲁镇"的三重关系,这个关 系中既包含“我”与“鲁镇"的故事,又包含祥林嫂与鲁镇的故事,然而读者往往忽视 前者,前者讲一个“永远漂泊者”的故事,后者讲一个封建社会吃人的故事。两个故事 相串联,以祥林嫂的问
鲁迅与周作人的比较

周作人
周作人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他认为传统文化 中有着许多值得珍惜的元素,应该得到保护和发扬。
人文观念比较
鲁迅
鲁迅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个性解放和 人道主义。他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和压 迫,呼吁尊重人的自由,但他更注重 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他关注人性的弱 点,提倡宽容和理解,主张通过自我反省和
鲁迅的生平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他在年轻时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后来赴日本留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周作人生平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树人,字起孟,浙江绍兴人。他是鲁迅的弟弟,也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 和翻译家。
周作人的生平同样充满了曲折。他曾赴日本留学,与哥哥鲁迅一同从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以散文、 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
本研究主要依据已有文献资料进行比 较分析,缺乏对两者作品的具体解读 和深入探讨。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文本 细读的方式,进一步挖掘两者作品中 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本研究在比较总结中仅列举了两者在 文学创作、思想观念、文学风格和生 活态度方面的区别,未涉及两者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未来研究可以 进一步探讨两者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 意义,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作品主题比较
鲁迅的作品主题
鲁迅的作品主题多涉及社会批判,揭示社会 的黑暗面,探讨人的尊严和价值。他的作品 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战斗精神。
周作人的作品主题
周作人的作品主题则更加广泛,涵盖了生活 琐事、人生哲学、文化思考等多个方面。他 的作品主题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 共鸣。
文学影响比较
要点一
鲁迅与周作人的比较
中国现代文学-第二章-鲁迅PPT课件

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
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
《坟》、《华盖集》等十六部杂文
集和书信集《两地书》和《中国小
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 术著作。
2021/3/9
授课:XXX
2
鲁迅是新文学的先驱者,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就和周作人一起译介欧 美小说,出版了两册《域外小说集》。文学革命中,鲁迅以第一篇 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开了新文学灿烂的一页。他的小说集 《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鲁 迅的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传统(例《狂 人日记》)。
2、将读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置身于复杂的叙述网络之中, 呈现出既非单一的,又是动态的复杂心理、情绪、美感反映。
3、从读者、作者、叙述者与人物关系出发,鲁迅将作者(及一定
程度上的读者)的主体精神、生命体验介入小说的叙述与表现中。 充分体现鲁迅小说“主观抒情性”的特征。
被启蒙者形象--《阿Q正传》中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 《故乡》中的闰土;《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等。
2021/3/9
授课:XXX
5
2、独特的观察与表现视角
鲁迅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农民与知识分子)的精 神“病苦”,表现了他们精神的愚昧(《药》中的华家),心 灵的麻木(《故乡》里的闰土),孤独与空虚(《明天》里的 单四嫂子),封建神权下的恐惧(《祝福》里的祥林嫂),英 雄的孤独者命运(《在酒楼上》),对爱情的争取与抗争的失 败(《伤逝》)。
2021/3/9
授课:XXX
6
3、两大情节、小说结构模式
A、看与被看:例如《示众》、《孔乙己》、《药》。 B、离去-归来-再离去:例如《祝福》、《故乡》、《在酒楼 上》。
比较分析鲁迅与周作人的思想文化的异同

比较分析鲁迅与周作人的思想文化的异同相同点:首先,鲁迅与周作人都有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在那里他们感受到中国国民性可悲的事实。
在那里读了很多书,接受了很多新思想,而这些都来源于洋人的书籍和梁启超、章太炎的思想。
梁启超那时虽未像章太炎那样直接教过周氏兄弟,但兄弟二人对这位学者,一度曾经很是羡慕。
那时梁启超是主张以小说感化民心的,亦提出“新民”之说。
梁启超的思想是十分庞杂的。
他既有进化论的观念,又受惠于卢梭的某种精神。
梁启超曾痛感中华文明已病入膏肓,他引进化论之观点入中土,阐明中国已处于过渡年代,但一旦触及到中国的具体国情,那呼声,总觉得有些弱小,改造社会,在那时谈何容易!后来的历史表明,更换政府容易,而改造国民性,则非一日半日之功。
于是他俩在归国后,都有投入于国民性的改造之中,对空泛的理想主义叫喊纠正,但激情的鲁迅这点承担得更多。
其二,刚刚说的他们在日本了解到的西方书籍和梁启超、章太炎对西方思想的传授,于是引起他们对西方思想的好奇与探索。
用西方人的知识方式来反省己身方面,即接受“被近代化”问题上,两人的态度是相同的。
不久后,他们便告别了梁启超、章太炎的思想,深入到西学之中,参之以国学研究,考察历史,探究人生,以自己的目光,去搜寻结论,很是用力。
这是“被近代化”过程中的优秀学子独有的选择。
只要看看后来两人不遗余力地译介域外人文科学理论,对中国文化的梳理,便可体味出他们创造新文化的崇高精神。
不隐讳自己民族的弱点,以韧力与传统抗衡,两人付出了不同的代价。
其三,在对待进化论问题上,他们都曾相信。
鲁迅早年以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世界的。
《热风》时代的作品,便多有这样的声音。
进化论的立足点,是把人看成物种的一类,是生命,它不类属于神,而系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是还原的理论,即把人由神和封建皇权意识中,解放到自然的原态里。
《生命的路》谈的便是这一问题。
《随感录》中许多激昂的声音,便是以进化反对复古的呐喊。
如今读来,依然动人不已。
鲁迅及其翻译理论

• 鲁迅 原名樟寿,字豫才,后取名树人
• 精通日语,德语。粗通英语,略知俄语。鲁迅的翻译大多 是转译,他擅长并能用于翻译的语言只有日语和德语。 (果戈里的《死魂灵》)
• 周作人(1885—1967) 原名櫆寿,字启明,晚年易名遐寿
•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思想家。一生著译传世约 一千二百余万字,其中翻译作品居一半有余。他精通古希 腊文、日文、英文等多种外文,追求直译风格。
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忠实、通顺”作 为翻译的标准。在他看来,译文不但必须把原文作者的思想、 情感全部传译出来,而且还“必须兼顾着两个方面,一当然 是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在两者不能统一的情 况下,他主张“宁信不顺”。
翻译思想综述
• 周氏兄弟早期的翻译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即“改良思想, 补助文明”,他们不仅强调了翻译的社会功利作用,而且 还兼顾了文学在艺术上的美学特征与功能。
• 【五十多岁的内供是从还做沙弥的往昔以来,一直到升了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 止,心底里始终苦着这鼻子。…】
• 林少华译文
• 【提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无人不晓。鼻长五六寸,从上唇直垂至颌下。形 状上下一般粗细。就是说,一段细细长长的灌肠样物件从面部正中晃晃荡荡地 垂将下来。
• 【内供已年过半百,从当小沙弥的昔日直到升任宫内道场御用高僧的今天,内 心始终为鼻所苦。...】
3.林纾
在东京留学期间,鲁迅依然非常关心林纾的译本,林纾每出一本译本, 鲁迅都会特地跑去神田的中国书林将其买来。而林纾可以说是对外语一 窍不通,其翻译多是听取他人的口述,再通过自己深厚的中文功底将其 翻译出来。
周氏兄弟的翻译理论可概括为“直译”“求信”和“达旨” 三个方面。
中国现代文学——鲁迅(课堂PPT)

.
21
四、鲁迅的文学地位
1、从鲁迅的文学地位上看,他是中国20世纪文学巨人。从横的方面 看,鲁迅和他同时代的作家比较,鲁迅的文学表现力量超过了他 们。从纵的方面看,即使把鲁迅的作品和90年代最优秀的作家相 比,也仍然毫不逊色。鲁迅的短篇小说和杂文,就是在今天看, 也仍然是很优秀的。鲁迅的文学风格:深刻锐利、沉郁冷峻。鲁 迅是思想家,是思想型作家,鲁迅是用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 想,而且,是以揭示人的悲剧见长作家。
1、30年代右翼文人苏雪林的《鲁迅小传》
2、80年代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新
文学的奠基人。
3、90年代评价鲁迅是生命主义者。认为鲁迅以自己的
独特的对世界和人生的体验,揭示了人世间的丑恶和 黑暗,并与一切黑暗抗战到底。反抗绝望,是鲁迅的 人生哲学。
4、近几年,有学者把鲁迅看作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
2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 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 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 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 笔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 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 “一”字。
“鲁迅”笔名的来历:(一)母亲姓鲁,(二) 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二、历史上的鲁迅 1、鲁迅在世的时候, 文坛上有两种评价:一是新文学最优秀的作
家之一。即使是他的论敌,对他的小说评价也很高的。二是左翼 文学领袖——中国的高尔基。这是左翼文学对他的评价。 2、偶像鲁迅:在鲁迅去世以后,对鲁迅的评价发生变化。评为文 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完美版)PPT课件

这些动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爱2护1 。
重点理解下面的句段 注意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 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 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 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 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 叹了一口气。
上海》一书,是她研究鲁迅的姊妹篇。 鲁迅兄弟三人(周
树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
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
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毛主席评
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文章
解读
-
4
1、给下面的字注音。
wǎn hú lún zǎo gǎo huǎng
shuāng xiáng shì zhāng ké sòu
-
5
遗体 殡仪馆 追悼 吊唁 挽联 致敬 惊异 爱抚 团聚 水浒传 搞好 情节 记性 保存 小约翰 阴暗 呻吟 低微 镊子 硼酸水 绷带 敷药 寒意 深奥 详细 慈祥 枯瘦 女佣 逝世 文章 咳嗽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风怒号 匆匆忙忙 饱经风霜
积累运用
-
30
鲁迅先生的葬礼
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寓
所,享年五十六岁。他的遗体被送到万国殡仪馆。
22日下午出殡前,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
的挽联和花圈,沿途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治丧
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
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
鲁迅为什么和弟弟周作人决裂?

鲁迅为什么和弟弟周作⼈决裂?每周热点 东华理⼯⼤学副教授回答鲁迅为什么和弟弟周作⼈决裂?周树⼈作为兄长可以说是对这个弟弟照顾有佳,但是最后居然闹到反⽬成仇的地步,为什么呢?传说有⼀个原因是鲁迅偷看他的⽇本弟媳洗澡,是真的吗?先下结论:确实有外⼈的挑唆,但两⼈性格和追求上的根本不同才是失和最⼤的原因确实有外⼈的挑唆,但两⼈性格和追求上的根本不同才是失和最⼤的原因【鲁迅】鲁迅兄弟的正式失和,是从周作⼈于1923年7⽉18⽇写给鲁迅的⼀封信开始的,这封信不长,最关键的是称呼哥哥为“鲁迅先⽣”,并叮嘱鲁迅“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来,没有别的话。
愿你安⼼,⾃重”。
这⼏句话的分量可谓不轻了,鲁迅读完之后,曾经“邀欲问之”,但是周作⼈不来,于是鲁迅先⽣在26号,去看房⼦,下午收拾书籍,决⼼搬出和弟弟⼀起居住的⼋道湾,六天后正式搬⾛。
【周作⼈】1924年6⽉31号下午,按照《鲁迅⽇记》的记载,鲁迅去⼋道湾的房⼦拿书和⼀些⽤具,刚进门就被周作⼈和他的妻⼦⽻⽥信⼦辱骂殴打,并且打电话叫来了张凤举等⼈,⽻⽥信⼦向他们描述鲁迅的所谓罪状,凡是捏造得不合理的地⽅,都由周作⼈补⾜,接着鲁迅把⾃⼰的书和器物拿⾛了。
⽽根据周作⼈《知堂回想录》的记载,他⾃⼰也曾在⽇记⾥写过⼗个字的关于和哥哥鲁迅⽭盾的话语,但事后被他⾃⼰剪下了扔了。
浔阳咸鱼 历史问答专家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周作⼈夫妻,左下为⽻⽥信⼦】周作⼈和鲁迅两⼈,对⾃⼰兄弟之间的失和的真正原因,在各⾃的⽂学作品及⽣活中⼀个字也没有提及。
只有鲁迅的夫⼈朱安和许⼴平说了⼀些情况,不过都是和家庭中的琐事相关。
他们失和的时候,三弟周建⼈正在上海,没有当场见证,他也认为鲁迅和周作⼈的失和,是出于家庭纠纷,⽽⾮政治⽴场。
【鲁迅、许⼴平及周海婴】在1924年的9⽉,鲁迅的《俟堂专⽂杂集》中有⼀句“被家⾥⽇本⼥⼈驱逐出去”,那么此时⾃然应和⽻⽥信⼦有关;1925年11⽉3⽇,⼜有⼩说《兄弟》,抒写了兄弟间的虚伪。
比较分析鲁迅与周作人的思想文化的异同

比较分析鲁迅与周作人的思想文化的异同相同点:首先,鲁迅与周作人都有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在那里他们感受到中国国民性可悲的事实。
在那里读了很多书,接受了很多新思想,而这些都来源于洋人的书籍和梁启超、章太炎的思想。
梁启超那时虽未像章太炎那样直接教过周氏兄弟,但兄弟二人对这位学者,一度曾经很是羡慕。
那时梁启超是主张以小说感化民心的,亦提出“新民”之说。
梁启超的思想是十分庞杂的。
他既有进化论的观念,又受惠于卢梭的某种精神。
梁启超曾痛感中华文明已病入膏肓,他引进化论之观点入中土,阐明中国已处于过渡年代,但一旦触及到中国的具体国情,那呼声,总觉得有些弱小,改造社会,在那时谈何容易!后来的历史表明,更换政府容易,而改造国民性,则非一日半日之功。
于是他俩在归国后,都有投入于国民性的改造之中,对空泛的理想主义叫喊纠正,但激情的鲁迅这点承担得更多。
其二,刚刚说的他们在日本了解到的西方书籍和梁启超、章太炎对西方思想的传授,于是引起他们对西方思想的好奇与探索。
用西方人的知识方式来反省己身方面,即接受“被近代化”问题上,两人的态度是相同的。
不久后,他们便告别了梁启超、章太炎的思想,深入到西学之中,参之以国学研究,考察历史,探究人生,以自己的目光,去搜寻结论,很是用力。
这是“被近代化”过程中的优秀学子独有的选择。
只要看看后来两人不遗余力地译介域外人文科学理论,对中国文化的梳理,便可体味出他们创造新文化的崇高精神。
不隐讳自己民族的弱点,以韧力与传统抗衡,两人付出了不同的代价。
其三,在对待进化论问题上,他们都曾相信。
鲁迅早年以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世界的。
《热风》时代的作品,便多有这样的声音。
进化论的立足点,是把人看成物种的一类,是生命,它不类属于神,而系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是还原的理论,即把人由神和封建皇权意识中,解放到自然的原态里。
《生命的路》谈的便是这一问题。
《随感录》中许多激昂的声音,便是以进化反对复古的呐喊。
如今读来,依然动人不已。
鲁迅详细简介PPT课件

他希望通过学习现代医学来
拯救千千万万个像他父亲那
样的国人。他是东北大学的
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
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
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
16
17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将中国人身体变 得强健。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 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 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 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 视。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 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
23
上下求索
1909年鲁迅结束了长达七年之久的留 日生涯,回到故乡。 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 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 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历任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 佥(qiān)事。
24
上下求索
1918年5月, 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 迅”的笔名,在中国杂志《新青年》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奠定了“五四”新 文化运动的基石。
1937年7月7号,日军围攻北京。
44
1939年夏天,周作人正式下水, 他选择了日本,出任华北政务委员 会教育总署督办兼北大文学院院长。 因为这个经历,日本投降后便以 “汉奸罪”论处,要执行枪决。
1946年,北大校长胡适等人使尽 浑身解数,把周作人从枪口下夺回 来。改判14年有期徒刑。 1947年,周作人又由14年徒刑改 为10年。
18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 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 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 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 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 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
周树人和周作人的区别

周树人就是鲁迅,周作人是周树人的弟弟周作人(早年在南京水师学堂改的,之前叫什么没兴趣知道了),名字改得好,却未必会做人,在汪伪政府担任六年伪职,其实就汉奸。
周作人其妻是日本女人,应该叫“羽太信子”吧。
周作人在老婆面前还是很会做人的把日本老婆的很多亲戚接到北京(当时应该是北平),当然这还不算什么到后来更加会做人,直接给日本人傀儡汪伪政府做事,可能周作人改为周作狗更加妥当。
1923年周树人和周作人绝交,亲兄弟的绝交。
原因就是周作人的那个老婆,为了日本女人可以认不亲兄弟的可能中国历史上也就周作人吧。
当年在绍兴老家当中学老师的周作人经过亲哥哥的介绍到了北大当教授,周树人(鲁迅)如果没点真本事是不可能办成的。
时代总是不停的变,于是现在就有很多批“鲁迅”的。
“鲁迅”的文章的确不是每篇都是佳作,以前看多“李傲有话说”李傲也在“鲁迅”的文章中取了一些不足处劲情的“批”。
两位的同点是:一、文法都受了日本小说的影响,兄弟曾共同翻译过《域外小说史》二、绍兴水乡的风光情调蕴含于文字之间。
尤其是童年的经历。
不同点:一、鲁迅对人性的洞察,对时局的关怀,反映在其文章上便是犀利尖锐。
周作人的文章则较为温和。
二、鲁迅行文为旁敲侧击,不经意间,就揭露庸众和帮闲的丑恶。
周作人的行文充满着文人味,有时是引用一小段一小段的文献。
三、鲁迅描写生活是柴米油盐,周作人描写生活是小资情调。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战士,鲁迅和周作人有着基本相同的历史起点、思想主题和文化贡献,但随着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他们在政治道路、文化思想、人生道路、文学观念及整个世界观方面的分歧愈来愈明显。
最后,鲁迅成为众所景仰的民族英雄,开辟了现代文化建设的方向,周作人却一度沦为民族的罪人,时代的落伍者。
如何客观而科学地评价鲁迅、周作人的历史功绩和探讨其不同选择对于当今文化建设及文学创作的启示作用,是近年现代文学和现代思想文化研究界一个难度较大的热门课题。
这次会议收到的论文,水平较以前有一定提高。
鲁迅PPT课件

揭示社会不公
鲁迅通过作品揭示了社会 的不公和黑暗面,批判了 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等社 会制度。
关关注弱 势群体的权益。
反对愚昧和迷信
鲁迅认为愚昧和迷信是阻 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呼吁人们摆脱这些束缚。
鲁迅的文化观
弘扬民族文化
鲁迅认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 根基和灵魂,应该得到保护和传
03
鲁迅思想研究
鲁迅的哲学思想
01
02
03
强调个体独立思考
鲁迅认为个体应该摆脱传 统观念和社会束缚,独立 思考,追求真实和真理。
批判传统观念
鲁迅认为传统观念是束缚 个体的枷锁,阻碍了社会 的进步和个体的发展。
人性探索
鲁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 象,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 性和矛盾性,揭示人性的 弱点。
鲁迅的社会批判思想
承。
批判西方文明
鲁迅认为西方文明并非万能药,也 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应该审慎对 待。
倡导文化多元
鲁迅认为文化应该多元发展,不同 文化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交流。
04
鲁迅与现代文学
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鲁迅文学风格与特点
总结词
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详细描述
鲁迅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作品以白话文为主,语言简练明快,表 达力强。同时,他的作品思想深刻,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批判封建礼教和国民劣根性,表现出强烈的
反封建思想。此外,他的作品还具有幽默讽刺的特点,通过幽默的语言揭示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
鲁迅通过自己的作品启示人们要关注社 会现实,勇于揭示和反映问题,同时也 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真理。
鲁迅介绍ppt

命的方向。
——毛泽东
鲁迅的英文名
他的英文名字叫:ah Q LuXun 为什么他会写阿Q正传就是这个原因, 他知道不会有别人给他写传的, 所以他索性自己写好了 可想而知他的英文名字叫:ah Q LuXun
(一) 周先生和他的烟
鲁迅吸烟
始终没有找到可靠的资料,知道 鲁迅是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但 他在留学日本时已经烟瘾很重了。
用世俗的眼光看来,鲁迅跟许广平的结合存在诸多障碍:
论年龄,双方相差有十八岁之多; 论外貌,鲁迅身材矮小,并无特殊魅力; 论金钱,鲁迅不但家庭负担沉重,而且因购置北京西三条二十
一号寓所而债务在身;
论地位,鲁迅固然在文坛享有盛誉,但当时却因支持进步学生
运动而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免去佥事之职,甚至面临着被通缉的 危险。
奥田杏花[日]《我们最后的谈话》:“鲁迅这样说着,又燃起了烟卷”,“他的说话又与烟 一起吐了出来。”
俞芳《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吸着香烟,静静地坐在桌旁,工作、学习、写文 章。”
徐梵澄《花星旧影》:“先生吸着纸烟,讲到这里,停下了。缓缓说:‘这就是所谓黑暗 了!’”
鲁迅吸烟给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他吸烟“不吞到肚 子里”;不轻易从口袋里取出香烟盒;有“好烟”不独用 而更愿意和朋友分享;很顾忌不吸烟者对烟雾的反应。许 广平忏悔自己没有重视限制鲁迅吸烟,是因为鲁迅自己时 常说:“我吸香烟是不管好丑都可以的,因为虽然吸得多, 却是并不吞到肚子里。” 郁达夫则很生动地描述过鲁迅吸 烟时的动作,“当他在人前吸烟的时候,他总探手进他那 件灰布棉衫里去摸出一支来吸,他似乎不喜欢将烟包先拿 出来,然后再从烟包抽出一支,而再将烟包塞回袋里去。 他这脾气,一直到了上海,仍没有改过。不晓得为了怕麻 烦的原因呢?抑或为了怕人家看见他所吸的烟,是什么 牌。” 而鲁迅与人分享“好烟”的情景,许广平在《欣慰 的纪念》一文中说过,“有一次有人送给他十来听‘黑猫 牌’,照理说好好地留着自己用了,却是不然,他拿来分 送朋友和兄弟。无怪有人说他自己吸廉价的烟,留着好的 请客。其实是有什么拿出来一同享受,而不是同时分开两 种待遇的。”
鲁迅ppt 通用优选精品PPT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学生 运动“三·一八”受北洋军阀政
府的通缉,离京南下,任厦 门大学文科教授。1927年1月
到北伐革命的策源地广州,
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 务主任,同年9月离开广州, 10月定居上海,开始了他后 期为期十年的生活和创作。
三 对鲁迅地位的评价
日本学者伊藤虎丸指出:鲁迅是走向现代化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的知识 分子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乃至东亚的"民族魂"。
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由来.
• 主要作品:《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
《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 兄》《离婚》。
• 《祝福》里面祥林嫂的悲剧。
• 《伤逝》里面关于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
《呐喊》与《彷徨》的艺术
• (一)“表现的深刻”——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 选材的严格,深入的发掘,材料最大效益的使用和主题的深
。
1903年,在日本东京与东京 弘文学院同学合影。后排右 起第一人为鲁迅。
• 1902年,鲁迅于矿路学堂毕业, 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 弘文学院学习。
• 1904年,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 医,准备毕业后,"救治像我父亲 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 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 于维新的信仰",因为"知道了日本 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
五《野草》与《朝花夕拾》
• “独语体”的散文《野草》 风格为:独语 创作背景和《彷徨》相 同。曲折隐晦的表达方式,流露出内心空虚寂寞的情绪。
• “闲话风”的散文《朝花夕拾》 • 风格:闲话风,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茶食》
“难道北京竟是没有好的茶食,还是有而我们不知道 呢?这也未必全是为贪口 腹之欲,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 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 的 缺陷。北京的朋友们,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 心的饽饽铺么? ”
“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干燥粗鄙,别的不 说,我在北京彷惶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鲁迅: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间笔文约,入木三分 透彻真实,慷慨激昂
走笔如飞,气势纵 横,泼墨淋漓而直 指胸臆
鲁迅在1925年4月11日回复赵其文的信中说:
《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 那样,即是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 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 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
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
《苦雨》
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 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 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我 大约还有好些“为鱼”时候--至少也是断发 文身时候的脾气,对于水颇感到亲近,不 过北京的泥塘似的许多“海”实在不很满 意,这样的水没有也并不怎么可惜。
鸟声
• 现在,就北京来说,这几样鸣声都没有, 所有的还只是麻雀和啄木鸟。老鸹,乡间 称云乌老鸦,在北京是每天可以听到的, 但是一点风雅气也没有,而且是通年噪聒, 不知道他是哪一季的鸟。麻雀和啄木鸟虽 然唱不出好的歌来,在那琐碎和干枯之中 到底还含一些春气:唉唉,听那不讨人欢 喜的乌老鸦叫也已够了,且让我们欢迎这 些鸣春的小鸟,倾听他们的谈笑罢。
弃医从文:“幻灯片事件”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 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呐喊·自序》)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周作人:
和平淡定,却无时不透露 着艺术的美,对生活小资 情调的描写更是让人忘怀
以人道主义观察、研
究、分析人生诸问题。 文学是人性的,在于助 成人性的健全发展.文 学是为人生的
寻路的人
• 我曾在西四牌楼看见一辆汽车载了一个强盗往天 桥去处决,我心里想,这太残酷了,为什么不照 例用敞篷车送的呢?为什么不使他缓缓地看沿路 的景色,听人家的谈论,走过应走的路程,再到 应到的地点,却一阵风的把他送走了呢?这真是 太残酷了。
• 我们谁不在敞篷车上走着呢?有的以为是往天国 去,正在歌笑;有的以为是在下地狱去,正在悲 哭;有的醉了,睡了
鲁迅与周作人的不同点:
鲁迅:是个愤青,脾气不好。但他也是个勇士,是抗战的英 雄。作品更像一部励志片,让麻木的人震惊,让沉睡的清 醒,让胆怯的人站起来。他的作品也像一把匕首,一把尖 刀,对封建对军阀对敌人好不留情。
周作人:是个雅士,作品温和,充满了人道主义,是中国现 代美文的提倡着与实践者。他的作品更像一个美丽的花园, 让人陶醉,让你发现生活中美的简单。
《长明灯》中写吉光屯各类人物商议处臵要熄灭长明灯的叛逆者——‚他‛。 在其伯父、地主四爷家,郭老娃提出将‚他‛关在四爷府上。四爷想占有‚ 他‛的住房,又怕关在自己府上,于是慢腾腾地问道:‚庙里就没有闲房? ……‛有意地提示和点拨众人把‚他‛关到庙里,既能使自家清静,又可逃 避责任,达到逐侄占房的卑鄙目的。作者在真实的叙述、描写中不加评 议,却使读者看出四爷的贪财、奸险的面目。《肥皂》中对四铭再三复 述孝女的行乞和光棍的买肥皂‚咯吱咯吱‛下流话,流露出念念不忘的光棍 的话里所包含的猥亵心理。当他的太太戳穿他‚都不是什么好心思‛,他立 即脸红出汗了。四铭借着表彰封建伦理道德的名义,掩饰其内心肮脏欲 望,揭露他是假道学、真流氓。在《示众》中,描写看客围观示众的犯 人的热狂,把讽刺的笔锋指向一群精神麻木的人群,含意深沉
鲁迅与周作人的比较
鲁迅与周作人的共同点:
1、生活上两人都去过日本留学,有着相似的求学经历,都 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
2、作品上周作人前期作品和鲁迅的作品都有着共同的"五四 "风范,都向着中国的封建,迷信,压迫发动冲击。
3、两人作品上都对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经历进行了详细的描 述,都对这一段经历充满感情
这些都是说明了鲁迅文笔的讽刺 性
鲁迅的白话文小说对人物的描写也是锤炼字句, 准确、精炼:在《药》中写:华大妈在枕头底 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 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这一段话用了‚掏‛、‚掏出‛、‚交给‛、‚抖抖的 ‛、‚装入‛、‚按了两下‛等动词和形容词,形象 地描写勤劳俭朴的华老栓夫妇省吃俭用积攒下 来的血汗钱,要拿去买人血馒头治儿子的痨病 时小心谨慎地沉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