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画面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画面感,描绘形象文》作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作文课《营造画面感,描绘形象文》,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本堂作文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写具体生动的记叙文。
记叙文用以写人、记事、状物和描景,都离不开生动形象这个要求。从批改学生习作中发现,学生最缺少的就是生动形象,其写作常常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缺少美感,比如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弊病是写一件事,按时间顺序事无巨细、从头写到尾,没有详略,没有描写,更没有个性感悟,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并非学生不会描写不会抒情,很多时候,只是他们不知道要停下来描写一番,要让读者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只求写完,或认为记叙完整就是好作文。针对这种现象,我要求在记叙文中营造“画面感”,让学生用语言文字描述一个画面,通过一定方式的描述营造出一个意境,取得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同身受的效果。而记叙文要生动、有画面感,只要抓住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这两大类描写技法,通过描写来创造画面感。语言具有“画面感”,是优秀记叙文的第一特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才使得王维的诗在唐代诗歌的百花园里摇曳出独特的风采。我们写作记叙文,若能够用文字“刻画”出一种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文中有画”,使读者身临其境,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可以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为了让学生写出生动形象的记叙文,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例文分析,了解营造“画面感”的一些具体技巧;
2、通过训练,能运用这些技巧进行片段写作;
3、让学生树立主动自觉营造“画面感”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营造“画面感”的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通过训练,能让习作富有意境,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运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整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法:
1、探究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例文,找出例文的写作技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谈话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讲授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正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讨论法:小组讨论。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互评互改。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说、写、评三个字,力求做到随着学生写作过程的发展,思维的训练也步步推进。为将这三个字落到实处,我准备按以下四个板块展开。
教学板块(一)温故知新明确主题
教师首先激情导入(约2分钟):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文章原本就是生活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这种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完美结合,早已被古人运用的炉火纯青。例如备受古人推崇的有马致远写的元曲《天净沙秋思》,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的诗。同学们能背诵一两句吗?
结合学生的背诵,教师讲解诗美,只因画面之美,由此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对古诗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且这两位古代诗人的古诗最能凸显画面之美。
教学板块(二)赏读美文归纳技法
在学生初步感知到“画面感”这个关键词后,让学生掌握营造“画面感”的一些具体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进行分点教学。记叙文要生动起来,要营造画面感,就要抓住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这两大类描写技法,通过描写来创造画面感。所以我会分两步来进行。
第一步捕捉景物描写的技法。
先后出示三则关于写景的片段,让学生一步步分析其特征。
片段一:出自《丑小鸭》。这个片段侧重于突出色彩词。
片段二:出自《春》的春风图。这个片段侧重于突出描写要多角度。
片段三:出自《散步》。这个片段侧重于描写的顺序。
这些片段都是学生熟悉的文章,让学生分析上更有把握。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并总结:景物描写,要抓住事物的色彩特征、强调色彩感,并从不同的视角多层次来描写。
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强化学生记忆。
接着出示口语训练题:以秋天为对象进行描绘。要求有画面感。同时出示几幅唯美的秋景图,配以舒缓的轻音乐。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技法从理论用到实践,而直观的图片更能刺激学生的情感。
第二步,捕捉人物描写的技法。我会用这样的话语来过渡:我们在欣赏美术时,那一幅幅美妙的风光图固然令我们留恋忘返,但那一张张神形兼备的人物群像更让人过目难忘,文学作品莫不如是。提起阿长,大家立马会想到她睡觉成“大”字形的模样,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他们作品中的人物活起来,如一幅幅立体图画在眼前演示呢?让我们来看看三则片段,从中一探究竟。分先后出示三个片段:
片段一:出自《故乡》描写中年闰土出场一段。这个片段侧重突出外貌刻画抓色彩、细节。
片段二:出自《蒲柳人家》一丈青大娘教训纤夫一段。这个片段侧重突出动作的连贯性。
片段三:出自《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一段。这个片段侧重神态的丰富与语言的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巧…”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我们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挖掘其中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