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画面感
动漫背景设计的色彩与氛围营造技巧
动漫背景设计的色彩与氛围营造技巧动漫作品中的背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故事情节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色彩在背景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运用方式,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首先,色彩的明暗对比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在动漫中,明亮的色彩往往代表着欢快、活泼的氛围,而暗淡的色彩则传达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
例如,在描绘欢乐场景时,可以使用明亮的红、黄、绿等颜色,而在描绘紧张、恐怖的场景时,可以运用暗淡的蓝、灰、黑等颜色。
通过明暗对比的运用,背景色彩能够更好地与故事情节相呼应,加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其次,色彩的饱和度也能够对氛围产生影响。
鲜艳、高饱和度的色彩常常给人一种活力四溢的感觉,而低饱和度的色彩则能够传达出一种冷静、沉稳的氛围。
在动漫中,通过调整色彩的饱和度,可以凸显出不同场景的特点。
比如,描绘热闹的市场场景时,可以运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使场景更加生动活泼;而描绘寂静的夜晚时,可以运用饱和度较低的色彩,增加一种神秘感。
此外,色彩的冷暖色调也是营造氛围的重要因素。
冷色调的色彩(如蓝色、绿色)能够给人一种凉爽、沉静的感觉,而暖色调的色彩(如红色、黄色)则能够传达出一种温暖、活泼的氛围。
在动漫背景设计中,通过冷暖色调的运用,可以使场景更加贴合故事情节的氛围。
比如,在描绘寒冷的冬天时,可以运用冷色调的色彩,增加一种寒冷的感觉;而在描绘温暖的夏天时,可以运用暖色调的色彩,增加一种炎热的感觉。
最后,色彩的对比和搭配也能够为动漫背景设计增加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通过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色彩饱和度等方式,可以使背景设计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色彩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互补色的搭配能够增强对比感,使画面更加生动;类似色的搭配则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舒适的氛围。
通过对比和搭配的运用,背景设计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故事情节所需要的氛围和情感。
摄影景深知识:恰当的景深设置以及色彩运用,营造独特的画面感
摄影景深知识:恰当的景深设置以及色彩运用,营造独特的画面感摄影是一门艺术,良好的照片应该具备艺术性,即要有自己独特的画面感。
恰当的景深设置以及色彩运用是创造出独特画面感的重要因素,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
本篇文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景深的设置以及色彩的运用来创造独特的画面感。
一、景深的知识点景深是指在一张照片中,在正确的焦点下,能够呈现出清晰嘹亮的区域范围。
依据景深的营造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两种:浅景深和深景深。
1.浅景深浅景深通常采用大光圈来实现,它能带来的效果是模糊的背景或前景,使得尤其对主题有强烈焦点的作品更加出众。
浅景深在人物肖像和鲜花中较常被使用,能够凸显出主体的特点,并传达出鲜明、明确的信息。
2.深景深深景深在相机拍摄的前景和背景都十分清晰明亮,它被广泛应用于广告,风景,建筑等摄影作品中,为照片带来全面或丰富的空间感效果。
二、景深的运用景深的设置对摄影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内容。
了解景深的运用能够让照片看起来不仅有清晰、美观的效果,也能够让照片更加有强烈的主题和表达性。
1.浅景深的运用浅景深最大的优势是令照片中的主体更加鲜明突出,能够将人物或物品从模糊的擦身而过转型为物体的静态表现。
有时候,至关重要的是能够让摄影师有意识地使用浅景深,让主题和人物成为最重要的元素,从而使整张画面表达得更加深刻。
2.深景深的运用深景深让整张照片更具结构性,吸引人的目光也会更宽广,增强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
深景深能够带来传达光明、清新、自然的感觉,以及增加主题的重点性、表现性以及意义性。
三、色彩运用在摄影的过程中,颜色是重要的元素。
对于颜色的运用,不仅应满足色彩的搭配和谐,也需要考虑摄影表现的主题因素。
1.饱和度的运用饱和度是指照片中图像的色彩浓度。
浓厚的色彩会让人感受到瞬间、高潮、或者是严峻。
在运用饱和度的时候,更多的是通过颜色的对比和强烈度来表现重点物品或者是主题。
当饱和度合适时,色彩吸引人的目光,为整个场景带来流动、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怎么增强作文画面感
怎么增强作文画面感一、细致描写1. 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人物、事物的形象和场景。
比如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可以详细描述他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等特征,以及穿着打扮;描写动作时,要准确地描述动作的过程和细节,让读者能感受到动作的力量和节奏。
环境描写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增强作文的画面感。
例如描写一个美丽的花园,可以描绘出花朵的颜色、形状、香气,以及周围的树木、草地、小鸟等。
2. 运用形容词、副词等丰富词汇,准确地描绘事物的特点和状态。
避免使用过于笼统、平淡的词语,要尽量选择生动、形象的词汇来增强描写的效果。
比如用“红彤彤”来形容太阳,用“绿油油”来形容草地,用“清脆”来形容鸟鸣声,用“慢悠悠”来形容老人走路的样子。
二、合理想象1. 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细节。
可以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以及场景的延伸和变化。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紧张的心情时,可以想象他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脸色发白等细节,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他的紧张情绪。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事物,可以通过想象将其具体化,使其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2.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给读者带来更强烈的画面感。
比如把困难比作一座高山,把努力比作攀登的脚步,通过这样的比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克服困难的过程。
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行为,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三、细节刻画1. 关注细节,从小处入手,通过描写一些细微的动作、表情、物品等,展现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比如描写一个人吃饭时的细节,他是如何夹菜、咀嚼、吞咽的,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饮食习惯和性格特点。
一个小小的物件,如一本书、一支笔,也可以通过描写它的外观、用途等,为作文增添色彩。
2. 运用场景切换,将不同的场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画面。
在切换场景时,要注意过渡自然,让读者能够顺畅地跟上故事的发展。
写作如何写出画面感?学会这8个方法就可以!
写作如何写出画面感?为大家整理出8点方法,助大家写出有画面感的文字。
8点方法中,4点速成,4点需平常积累。
话不多说了,直接开始,首先是4点速成!1.画面感速成方法一:多用具体的名词,少用抽象的形容词先上经典案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马致远你看,这诗通过十一个名词的物象陈列,就可以读者的脑中勾勒出清晰的画面,融情于景,画面感极佳。
我们人的大脑看到的画面其实就可以说是一张张图片的合成,具体的名词更容易把读者的脑海中的一张张图片调用出来,就会形成强烈的画面感。
而抽象的形容词,很难把这些画面呈现出来。
再来两句诗让大家体会一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画面感速成方法二:注重感官描写,用颜色,身体感觉等感受的到的形容词先看一些例子:在湛蓝的海面上,我听见海鸥和海浪声编织出一首自然交响乐。
厨房内传出阵阵的香味,正是母亲为我们准备的晚餐。
在刺骨的寒风中,站在那冷落的街角上,人影疏落。
忽然,远处传来鞭炮声,原来新的一年来临了。
噢!那鲜红色的辣椒辣得我双唇发烫,喉咙干涸,你快给我一杯冰水吧。
那年深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
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
是不是每一句你都能想象出画面,因为人的感知不只是通过眼睛去看,身体的感受,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嘴巴尝过的味道。
都会在脑海里留下记忆,当你被这样文字勾起记忆,脑子也随即出现画面。
大部分人习惯写作的时候只写看到的,其实做好了多个感官的的描写,就会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也能描写出画面感。
3.画面感速成方法三:用好动词,精准简练的动作描写先看例子:王进道:“恕无礼。
”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使个旗鼓。
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径奔王进。
王进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
营造场景氛围6种方式构建场景框架
营造场景氛围6种方式构建场景框架营造场景氛围— 6种方式构建场景框架场景氛围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创造出的一种感受和气氛,能够引导人们的情绪和体验。
在各种场合中,营造场景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商业活动、文化演出还是社交聚会,都需要合适的场景氛围来增添趣味和情感交流。
本文将介绍六种方式,帮助你构建适合的场景框架,让场景氛围更加独特和吸引人。
1. 灯光与音乐的相互搭配灯光和音乐是营造场景氛围的重要元素。
通过合理的搭配与设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效果。
例如,在浪漫的约会场景中,柔和的黄色灯光和轻柔的钢琴音乐能够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气氛;而在欢快的派对场合中,多彩的灯光和欢快的流行音乐会让人们更加兴奋和热情。
2. 视觉元素的巧妙运用视觉元素是创造场景氛围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以通过舞台布景、摆放装饰物品等方式来调整场景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庆祝活动中,使用鲜花、气球等装饰物品来营造喜庆的气氛;在寒冷的冬季活动中,利用雪花、冰雕等元素营造冰冷而神秘的氛围。
3. 情感共鸣的创造通过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可以更好地创造出场景氛围。
例如,在文化演出中,表演者用真诚和深情的表演将观众引入剧情之中,使观众全情投入其中;在商业活动中,组织者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成功故事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
4. 声音的巧妙运用声音是创造场景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调整音乐、声效等元素的大小、速度和音调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在紧张刺激的电影场景中,快节奏的音乐和震撼的音效会使人们更加紧张兴奋;而在安静的夜晚活动中,轻柔的自然音乐和鸟鸣声可以营造出宁静和放松的氛围。
5. 参与互动的设计在场景中增加参与互动的设计,可以增加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例如,在展览场所设置互动展示,让参观者触摸、试穿、体验等,增加参与感和活跃度;在社交聚会中,设置各种游戏和互动环节,让参与者更加融入其中。
6. 艺术表演的融入将艺术表演融入场景中,可以给参与者带来不同寻常的体验和感受。
画面感极强的诗句
画面感极强的诗句《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衍生注释:1. “千山”“万径”:这里的“千”和“万”是虚数,表示很多。
“山”和“径”描绘出广阔的空间范围。
2. “鸟飞绝”“人踪灭”:绝,消失;灭,不见。
这两句写出了大雪纷飞时,山中没有飞鸟的踪迹,路上也不见行人的踪影,营造出一种极度的寂静和空旷。
3. “孤舟”:孤零零的小船,强调了舟的孤独。
“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寒江雪”:寒冷的江面上的雪,表明环境的寒冷恶劣。
二、赏析:这首诗就像一幅绝美的寒江雪景图。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人用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世界,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大雪覆盖,生命的迹象消失殆尽,给人一种清冷孤寂之感。
而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一片寂静空旷之中,出现了一个孤独的老者,他独自坐在孤舟之上,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形象看似渺小却又无比坚韧,他与这寒冷的世界对抗着,更增添了一种孤独而清高的意境。
诗中的雪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心境的一种象征,表达出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清高以及不屈的精神。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柳宗元。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永州等地。
在被贬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作品大多反映他内心的愤懑、孤独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等。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那天山上雾很大,人也很少。
我们沿着小路往上走,周围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我们自己的脚步声。
我突然就想起了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我对朋友说:“你看现在这山上,虽然没有雪,但是这寂静无人的感觉,真有点像诗里描绘的那样。
不过咱们可没有那蓑笠翁的心境,人家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还能独钓寒江雪,咱们只是来游玩的。
”朋友笑着说:“是啊,那蓑笠翁多酷啊,咱可学不来。
”我想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吧,总能在不同的情境下给人不同的感受。
一个有画面感的作文400字
篇一:《作文要有画面感》作文要有画面感一、辨析生成题。
列举几个有画面感的名家名篇。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刀,向一只瓜尽力地刺去。
那瓜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鲁迅《故乡》)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呼呼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鲁迅《故乡》)3.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4.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
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怎样写出画面感8个技巧
怎样写出画面感8个技巧
1. 多用具体的词汇呀!比如说形容一个苹果,别光说“苹果”,要说“红彤彤的大苹果”。
就像“哇,你看那棵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大苹果,多诱人啊!”这样不就有画面感了嘛。
2. 借助感官描写哟!描写食物就写它的味道、香气,描写景色就写看到的、听到的。
像“那香喷喷的烤鸡一上桌,我的口水止不住地流。
”可不是一下就仿佛闻到了香味嘛。
3. 细致描绘动作呀!“他慢慢地拿起杯子,轻轻地抿了一口。
”看看,是不是能想象出那个动作画面。
4. 运用比喻和拟人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
”把小鸟比作会唱歌的人,画面感满满呢!
5. 展现细节很重要哇!“她穿着一条碎花裙,裙角在风中飘动,上面的每一朵花都那么清晰。
”详细的描述让人仿佛能看见裙子呢。
6. 设置场景有氛围呐!“黑暗的房间里,只有那一点烛火在跳动。
”这样场景一出来,画面感就来了。
7. 描写人物表情和情感呵!“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开心得像个孩子。
”这不就让人感受到他的快乐了嘛。
8. 加入对话更生动咧!“‘哇,这里真美!’‘是啊,简直像画一样。
’”这样的对话就会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掌握这些技巧,就能轻松写出有画面感的文字啦!。
如何使作文有“画面感”
请同学们从下列片段训练中任选其一,写不少于150 字的课堂片断练习。
1、班级生活剪影:可写快乐而精彩的课堂生活、 课间故事。班级某个同学或老师身上发生的“生 活化”、“个性化”小故事。
B、大海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摆好姿势,弓起 脊背,像一头西班牙斗牛拼死向堤岸冲来。
方法一: 巧用修辞,增强画面感
妙处: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描 写更加生动形象,甚至可以 将物写“活”。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认真思考:下面的A句与B句哪句更有画面感? 为什么?
第二组:
A、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也开始有些想家了。
方法四: 拟声造境,写活画面感
妙处: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人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给人 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第五组:
A、小A和小B原本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可是, 他们却因为一次争吵而决裂了。
B、“你这人,真虚伪!当面不说,背后打小 报告,算什么英雄?简直就是小人!”
“你别含血喷人!谁打你小报告了,老师 怎么知道这件事,我怎么知道?”……在争吵 中,小A和小B 决裂了。
方法五: 语言对话,营造画面感。
妙处:用这种方法,便于展 开故事情节,设置悬念,画 面感自然呈现。
课堂训练,知识内化(一)
雨中
下午下班的时候,天竟然毫无预兆地下 起雨来,毫无准备的我只好起身冒雨回家。
当我走到门口时,看到很多家长已经 接了孩子往回走了。在我的前面就有一位 接女儿放学的父亲。父亲打着伞,女儿偎 依着父亲,父女俩快步走着。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记叙文如何写出画面感
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如何写出画面感写记叙文时,采用影视镜头的艺术手法,可使内容具体生动,人物形象突出,结构紧凑。
不妨学一学以下几种镜方法:一、慢移镜头写记叙文,要把人物写活,把事写真,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想做到这点,除对人物进行语言、外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外,还要进行动作描写,没有动作就没有故事,人物精神世界也难以展现。
动作是很快的,若不留心观察,容易忽略。
描写时,可借助影视剧中的慢镜头手法,将动作过程分解,运用一系列动词,体现动作的连续性,延长动作过程。
请看片段:王老师提着一桶水,一直走到那扇窗前,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折得整整齐齐的洁白手帕,挽起衣袖,用力在玻璃上擦起来。
她有时将头贴近玻璃,用嘴使劲哈口气,有时用指甲刮玻璃上的斑点。
下面的玻璃终于擦完了,该擦上面了。
王老师踮起脚,将一只手撑在窗台上,试图够上面的玻璃。
但她个子矮,实在够不着。
我刚想上前帮忙,就见她脱掉鞋子,左手拉住窗框,右脚踏到窗台上,左脚猛力一蹬,整个身体便腾跃而起,站到了窗台上,接着便使劲擦起了玻璃。
选段写王老师擦教室玻璃,将王老师的动作分解为准备擦——擦下面玻璃——擦上面玻璃,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包括:掏、挽、擦、贴、哈、刮、踮、脱、拉、踏、蹬、腾跃,过程清晰,突出了王老师认真、勤劳的形象。
二、特写镜头就是把镜头拉近,对准精彩点,如细小景物、微妙言行、人体某一特殊部位等,将之定格,放大,以产生巨大的情感张力,取得神在言外的效果。
比如《最后一课》中对韩麦尔先生眼睛的特写——“他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睛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进眼睛里带走似的。
”作者放大“眼睛”这一镜头,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课堂的深深眷恋。
再看佳作《我的爸爸》片段: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妈妈还在产房里痛苦地挣扎着。
爸爸双手叉腰,浓浓的眉毛紧皱着,都快拧成一团了。
眼睛瞪得老大,眼珠子好像要飞出来。
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不停地往外渗,越来越密,越来越大。
舞台剧中的场景布置与视觉效果
舞台剧中的场景布置与视觉效果舞台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主要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而场景布置和视觉效果则是舞台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通过巧妙的场景布置和精心设计的视觉效果,舞台剧能够更好地传达故事情节、展现角色形象,使观众沉浸其中,获得更好的观赏体验。
首先,场景布置在舞台剧中起到了承载故事情节的重要作用。
舞台剧的场景布置可以通过舞台背景、道具、灯光等手段来实现。
一个精心设计的场景能够为观众展现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的行为动机。
例如,在一部古代宫廷剧中,通过精致的宫殿布景、华丽的家具摆设以及奢华的服装,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宫廷的尊贵氛围,增强剧情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其次,视觉效果是舞台剧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视觉效果包括舞台灯光、音响效果、特殊效果等。
舞台灯光的运用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和亮度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剧情的变化和角色的情感。
音响效果则可以通过音乐、声音和音效的运用来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中。
特殊效果如烟雾、火焰等则可以通过视觉冲击力和真实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舞台剧的观赏价值。
除了承载故事情节和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外,场景布置和视觉效果还可以用来展现角色形象。
通过舞台布景、服装和化妆等手段,舞台剧可以将角色的特点和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一部历史剧中,通过角色的服装和化妆来展现不同时期的风貌和社会地位,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身份和背景。
此外,舞台剧中的道具也是展现角色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道具,可以更好地突出角色的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现代舞台剧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舞台布景和视觉效果的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虚拟舞台技术、投影技术和互动技术等的应用,使得舞台剧的场景布置和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虚拟舞台技术,可以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创造出更广阔的场景和环境,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投影技术则可以在舞台上呈现出逼真的影像,使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场景营造的方式
场景营造的方式场景营造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元素,创造出适合特定目的和氛围的环境和场景。
在电影、戏剧、展览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场景营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大大增强观众的沉浸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场景营造方式。
1. 色彩运用色彩是场景营造中最直观、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元素之一。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可以让场景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例如,在戏剧舞台上使用明亮的色彩可以烘托欢乐、轻松的氛围,而冷色调则可以制造出悲伤、紧张的场景感。
在电影中,通过调整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可以为观众营造不同的视觉体验。
2. 声音营造声音是场景营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音效、背景音乐和配乐等手段,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感官。
在电影中,背景音乐能够增强戏剧性和紧张感,而音效则能够营造更真实的环境氛围。
同样,在戏剧演出中,音效和音乐的运用可以加强舞台效果,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
3. 灯光设计灯光设计是场景营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调整照明效果和灯光色彩,可以创造出各种戏剧效果和氛围。
在舞台上,运用不同的灯光可以让演员更加突出,同时也可以改变观众的视觉焦点和情绪。
在电影中,灯光设计往往用于表现角色的内心情感和剧情的变化。
4. 道具布置道具布置是场景营造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选择和布置不同的道具,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剧情。
在电影中,道具可以展示角色的个性和身份,同时也可以为故事背景提供更多的细节。
在舞台剧中,通过合适的道具布置可以增强观众对剧情的共鸣,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去。
5. 舞美设计舞美设计是场景营造中集合了多种元素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了舞台布景、服装设计、道具、灯光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元素,可以打造出一个完整、有机的舞台效果。
在戏剧演出中,舞美设计可以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戏剧空间,增加观众的身临其境感。
在电影中,舞美设计可以为故事背景提供丰富的视觉元素,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
写出有画面感的句子 写好句子的五个步骤
写出有画面感的句子写好句子的五个步骤第一步:摆水果拼盘A 桌子上有很多水果。
B 桌子上摆着红通通的苹果、晶光透亮的葡萄、弯弯的黄香蕉……上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读第一句,脑子里很难形成具体的图象。
什么水果?同一种摆了很多个还是很多种?甜的酸的?都不知道。
水果只是个总称,让你无法判断。
有些词,它是抽象的、概括的,天生不具备画面感的,最好不用,或者少用。
比如:“各种”“每个”“很多”“到处”……到第二句时,脑子里是不是有画面了?知道是什么水果了,且有缤纷色彩,有光感有亮度,有形状有口感。
好的文字,有强烈的画面感。
读读这样的句子,都会流口水的。
想要让描绘的景物有画面感,第一要素是“摆水果拼盘”,即要描绘出具体的景物,而不是用抽象的、概括的词来表达。
第二步:做色彩达人具体景物写出后,就得给它上色了。
如同画画时要用到调色盘,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做个色彩达人,让画面丰盈饱满。
描写色彩有四个层次。
层次1:本色出场直接用“蓝色、绿色、黄色……”这些本色来写,最简单最不费脑,但色彩感比较单一,既不准确,表现力也不强。
层次2:层次分明把本色加上“深、浅”等形容词,色彩就丰富有层次。
如“深黄”。
描写色彩的词非常丰富,仅绿色就有嫩绿、黄绿、浅绿、翠绿、油绿、深绿、苍绿等等。
这需要靠平时的积累,多往你的头脑“仓库”储存些,再来点自己的独创,那你就是色彩达人啦。
层次3:秀秀叠词描写事物颜色时,使用“黄澄澄、火红火红”等ABB式或ABAB 式的叠词效果也很好,因为读起来更有韵律感。
层次4:生活事物色“葡萄、梨、茄子”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颜色来说色彩,更亲切更富有色彩感。
第三步:想象飞起来高级的画面感,先写真实视觉,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想象,用上能使人联想的、带有描写性的比喻或拟人,不仅能描绘一个现有的画面,更能将一个想象的画面,描绘得如在眼前。
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怎样营造画面感的,先写眼前具体景物:日;再加上色彩:白;之后写脑中想象出的意中景:黄河入海流。
如何运用环境描写营造作品的氛围感
如何运用环境描写营造作品的氛围感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环境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
下面将介绍一些如何运用环境描写来营造作品的氛围感的方法。
一、细致入微的感官描写通过对环境中的声音、气味、温度等感官细节进行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氛围。
比如,在描写一个丛林的场景时可以写道:“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间隙洒在地面上,微风吹过,叶片发出沙沙的声响。
湿润的泥土散发出一股芳香的气息,近处的鸟鸣声犹如天籁之音。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丛林的清新和安宁,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二、景物与情感的融合在描写环境时,可以通过景物与主人公的情感进行融合,以此来表达特定的氛围。
比如,在描写一个寂寞的城市夜晚时可以写道:“街灯下,孤独的行人匆匆走过,抬头望去,高楼大厦在黑夜中显得阴森而沉寂。
窗户透出的黄色灯光映衬着人们疲惫的身影,一切仿佛被漆黑的夜幕所笼罩。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城市夜晚的孤寂和沉闷,营造出一种深沉压抑的氛围。
三、对比与矛盾的运用通过对环境中的对比和矛盾进行描写,可以产生一种独特的氛围感。
比如,在描写一个古老废弃的教堂时可以写道:“阳光透过教堂的尖顶照射下来,映照出教堂内弥漫的尘埃。
破旧的木制长凳上散落着几只鸽子,它们毫不畏惧地在教堂里自由穿梭,教堂的静谧与鸽子的活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教堂的庄严与荒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悲凉的氛围。
四、环境与人物的相互影响通过环境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进一步突出作品的氛围。
比如,在描写一个寒冷冬夜的场景时可以写道:“白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人们紧紧裹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暖暖的帽子匆匆走过。
他们的步履急促,气息弥漫在寒冷的空气中,仿佛时间也因此凝固。
”这样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冷冽的寒冬,营造出一种严寒和匆忙的氛围。
总结起来,运用环境描写来营造作品的氛围感是非常重要的。
营造意境的手法
营造意境的手法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营造意境这档子事儿。
你说意境这玩意儿,就好像是生活里的一道神奇魔法。
想象一下,你走在一条古老的小巷子里,脚下的石板路有点凹凸不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光影。
这时候,你是不是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这就是意境呀!咱就拿诗词来说吧,那些优美的诗句里可都藏着深深的意境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哇,你一读到这句,脑子里是不是马上就出现了那辽阔的沙漠、笔直的孤烟和红彤彤的落日?这画面感,简直绝了!就好像你自己也站在了那片沙漠之中,感受着风沙吹过脸庞。
再说说咱平时的生活。
你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月色,听着远处传来的虫鸣声。
这时候,你心里是不是会涌起一种特别的感觉?这也是一种意境呀!它能让你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些不一样的美好。
那怎么营造意境呢?这可得有点小技巧咯。
比如说,你可以注意周围的环境。
找一个安静的、有特色的地方,像湖边、树林里啥的。
然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周围的一切,风的声音、水的波动、树叶的沙沙声。
慢慢地,你就能进入到一种特别的氛围里啦。
还有啊,音乐也能帮忙营造意境呢。
听一首舒缓的曲子,让自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思绪也会跟着飘荡起来。
就像在云端漫步一样,自由自在的。
咱平时做的一些小事也能有意境呀。
比如泡一杯茶,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闻着那淡淡的茶香,这感觉不也挺好的吗?或者画一幅画,用色彩和线条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意境,多有意思!哎呀,你说这意境是不是特别神奇?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在平淡的日子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所以呀,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去营造意境,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味道,更有意思!别总是忙忙碌碌的,偶尔也停下来,感受一下这些美好的意境。
你说呢?。
句子诗意表现
句子诗意表现一、用意象叠加营造画面感句子就像一幅画,我把一个个意象堆起来,就能让你看到我心中的景象。
比如说“月光洒在老槐树的枝丫,树下的石凳沉默着,旁边那朵未眠的野花像个孤独的精灵。
”就像有一次我回到老家的小院,晚上的时候,月光真的是那么清亮地照着那棵老槐树,树下的石凳好久没人坐了,而那朵小花在月光下特别显眼,那种宁静又有点孤寂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你难道不觉得这样的句子就像把那刻的场景直接搬到你眼前了吗?二、赋予事物情感,使之人格化我常常把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当作有感情的人来看待。
像“风在窗外呜咽,它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故乡呢?”有一回刮大风,我坐在屋子里,听着那风声呼呼作响,我就突然觉得这风好像有它自己的哀愁,就像我有时候想家了那种感觉。
嘿,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觉得周围的东西都像是有灵魂一样?三、运用夸张增强感染力有时候,我会把一种情感或者事物夸张地描述出来,这样句子就充满力量啦。
“我的思念啊,像洪水冲破了堤坝,淹没了整个世界。
”记得我很久没见到好朋友的时候,那种思念真的是满得快要溢出来了,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装不下。
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简直就像心里头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怎么也灭不掉。
四、通过对比凸显重点把两个相反的东西放在一起,就能让句子更有味道。
比如“白天的城市是喧嚣的战场,夜晚的城市是沉睡的婴儿。
”我在城市里生活,白天到处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吵吵闹闹的。
可到了晚上,大部分人都睡了,城市变得特别安静。
这一对比,是不是城市的两种状态就特别鲜明地呈现出来了?你说这是不是很奇妙?五、以小见大,从细微处见深意我喜欢从很小的事情里发现大道理或者大情感。
“那片落叶上的脉络,是秋写下的告别信。
”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一片落叶,仔细看那上面的脉络,忽然就想到秋天就像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用这片落叶在跟我们告别呢。
这么小的一片叶子,却能让我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和离别的惆怅,你有没有过这种从小东西里看到大世界的体验呢?六、利用排比增强节奏感排比句就像一群小伙伴手拉手,整齐又有力量。
山居秋暝中体现的审美价值属性
山居秋暝中体现的审美价值属性《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经典诗篇,其审美价值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美的呈现: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
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山居秋夜的美丽景色呈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句,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宜人的自然世界。
这种对自然美的呈现,使诗歌充满了自然之美感和生命力。
2.画面感的营造:王维的诗常常以画面感极强而著称。
《山居秋暝》也不例外。
诗人通过对山居秋夜的描写,构造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诗中的每一句都有独特的画面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美景。
这种画面感的营造,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3.意境美的追求:王维的诗篇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意境美。
《山居秋暝》也不例外。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绘,表达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种对意境美的追求,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艺术手法的运用:《山居秋暝》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兴、象征、暗示等。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变化。
例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种对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5.人文精神的体现:《山居秋暝》中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
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对人文精神的体现,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启示着人们在生活中要热爱自然、追求自由、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使得《山居秋暝》不仅仅是一首优美的诗篇,更是一种深刻的思想启示。
综上所述,《山居秋暝》中体现了自然美、画面感、意境美、艺术手法及人文精神的审美价值属性。
这些属性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部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深刻思想内涵的艺术作品,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启示和文化价值。
石门颂的点画特点
石门颂的点画特点
石门颂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是一首描写石门山的赞美诗。
石门颂的点画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丰富的修辞手法:石门颂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意境丰富。
2. 画面感的营造:石门颂通过对石门山的描写,营造出了独特的画面感。
诗中描绘了山势高峻,山川交错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雄伟。
3. 感情的抒发:石门颂通过对石门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诗中充满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之情,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美的追求。
4. 音韵的运用:石门颂中运用了丰富的音韵手法,如押韵、对仗等,使诗歌的音乐性更加突出。
通过这些音韵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5. 笔墨的运用:石门颂中运用了简洁明快的笔墨,通过短小精悍的句子,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对石门山的感受。
诗中的每个字词都经过精心的选择,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石门颂的点画特点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的丰富运用、画面感的营造、
感情的抒发、音韵的运用以及笔墨的运用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石门颂成为一首优秀的描写自然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画面感,描绘形象文》作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作文课《营造画面感,描绘形象文》,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
本堂作文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写具体生动的记叙文。
记叙文用以写人、记事、状物和描景,都离不开生动形象这个要求。
从批改学生习作中发现,学生最缺少的就是生动形象,其写作常常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缺少美感,比如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弊病是写一件事,按时间顺序事无巨细、从头写到尾,没有详略,没有描写,更没有个性感悟,只有骨架,没有血肉。
并非学生不会描写不会抒情,很多时候,只是他们不知道要停下来描写一番,要让读者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只求写完,或认为记叙完整就是好作文。
针对这种现象,我要求在记叙文中营造“画面感”,让学生用语言文字描述一个画面,通过一定方式的描述营造出一个意境,取得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同身受的效果。
而记叙文要生动、有画面感,只要抓住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这两大类描写技法,通过描写来创造画面感。
语言具有“画面感”,是优秀记叙文的第一特征。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才使得王维的诗在唐代诗歌的百花园里摇曳出独特的风采。
我们写作记叙文,若能够用文字“刻画”出一种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文中有画”,使读者身临其境,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可以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为了让学生写出生动形象的记叙文,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例文分析,了解营造“画面感”的一些具体技巧;
2、通过训练,能运用这些技巧进行片段写作;
3、让学生树立主动自觉营造“画面感”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营造“画面感”的技巧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通过训练,能让习作富有意境,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运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整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法:
1、探究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例文,找出例文的写作技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谈话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讲授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正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讨论法:小组讨论。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互评互改。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说、写、评三个字,力求做到随着学生写作过程的发展,思维的训练也步步推进。
为将这三个字落到实处,我准备按以下四个板块展开。
教学板块(一)温故知新明确主题
教师首先激情导入(约2分钟):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文章原本就是生活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这种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完美结合,早已被古人运用的炉火纯青。
例如备受古人推崇的有马致远写的元曲《天净沙秋思》,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的诗。
同学们能背诵一两句吗?
结合学生的背诵,教师讲解诗美,只因画面之美,由此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对古诗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且这两位古代诗人的古诗最能凸显画面之美。
教学板块(二)赏读美文归纳技法
在学生初步感知到“画面感”这个关键词后,让学生掌握营造“画面感”的一些具体技巧。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进行分点教学。
记叙文要生动起来,要营造画面感,就要抓住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这两大类描写技法,通过描写来创造画面感。
所以我会分两步来进行。
第一步捕捉景物描写的技法。
先后出示三则关于写景的片段,让学生一步步分析其特征。
片段一:出自《丑小鸭》。
这个片段侧重于突出色彩词。
片段二:出自《春》的春风图。
这个片段侧重于突出描写要多角度。
片段三:出自《散步》。
这个片段侧重于描写的顺序。
这些片段都是学生熟悉的文章,让学生分析上更有把握。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并总结:景物描写,要抓住事物的色彩特征、强调色彩感,并从不同的视角多层次来描写。
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强化学生记忆。
接着出示口语训练题:以秋天为对象进行描绘。
要求有画面感。
同时出示几幅唯美的秋景图,配以舒缓的轻音乐。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技法从理论用到实践,而直观的图片更能刺激学生的情感。
第二步,捕捉人物描写的技法。
我会用这样的话语来过渡:我们在欣赏美术时,那一幅幅美妙的风光图固然令我们留恋忘返,但那一张张神形兼备的人物群像更让人过目难忘,文学作品莫不如是。
提起阿长,大家立马会想到她睡觉成“大”字形的模样,那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他们作品中的人物活起来,如一幅幅立体图画在眼前演示呢?让我们来看看三则片段,从中一探究竟。
分先后出示三个片段:
片段一:出自《故乡》描写中年闰土出场一段。
这个片段侧重突出外貌刻画抓色彩、细节。
片段二:出自《蒲柳人家》一丈青大娘教训纤夫一段。
这个片段侧重突出动作的连贯性。
片段三:出自《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一段。
这个片段侧重神态的丰富与语言的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巧…”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我们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挖掘其中的资源。
出示的这几个片段正式学生学习的典范。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方法并出示:让人物立体鲜活,外貌刻画抓特征、色彩;语言描写要与丰富多彩的表情相结合;注意动作的连贯性。
再结合方法读例文。
这么做是为了让学生能将学到的方法融会贯通,真正领会到好文章的优点。
吕叔湘先生说,写作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这就告诉我们,写作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关键是方法与技巧。
只要平时多读多练,你的作品就会灵韵飞动。
教学板块(三)构思习作,互赏妙文
在了解技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一个片段,以《风雪中的行人》为话题,要求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同时出示提示语,以归纳的写作技法为要求。
这个部分这样设计,其一,是在作文课堂里需要呈现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文课的呈现方式就是说和写,在这个环节主要用呈现方式就是同学们的习作——片段作文,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变成文字。
其次,作为作文,书面语言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作文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文字表达,是否能够准确的抓住那种感觉的特点,是否能说出或用文字顺畅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是否能够用一定的文字技巧来进行表达,作为一种能力训练它应该贯穿在所有的作文课中。
写完后老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动,每组讨论推荐出写得好的一篇在全班展示,但小组要说明推荐的理由。
展示后要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为是否运用了本课的写作技法。
采取作者自己评、小组评、其他同学评、老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设计师生合作评价作文的用意有以下几点:其一,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提高分享与合作、借鉴与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体验有不同,思维的能力有不同,表达的能力有差异,写出来的作文同样也有高下之分的。
那么,通过小组的交流,分享别人的习作,极易产生共鸣。
其二,对于每一篇例文的评点都抠住本课的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学有收获。
评价一篇文章的角度有很多,一节课也只能突出一个重点,用这个标准进行评价,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教学目标也能更好地完成。
最后,课堂还可以营造一个民主合作的氛围。
构建多向的信息的交流平台,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刺激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学生的收获。
教学板块(五)小结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轴流动的画卷,由一幅幅画面组成。
作文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之美,让我们擦亮眼睛,用心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画面,去描摹去刻画,再现原汁原味的生活,发现美,感受美吧!
四、板书设计
营造画面感,描绘形象文
景抓住事物的色彩特征、强调色彩感,
从不同的视角多层次来描写
人外貌刻画抓特征、色彩;
语言描写要与丰富多彩的表情相结合;
注意动作的连贯性。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