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合集下载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活与公共秩序第⼀课社会⽣活注重规范第⼀框公共⽣活与公共秩序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公共⽣活。

懂得社会公共⽣活的领域⼗分⼴阔,⼈们进⼊社会公共⽣活的渠道很多;社会公共⽣活多种多样,包含了经济⽣活、政治⽣活和⽂化⽣活领域;在社会公共⽣活中,必须要遵守公共秩序。

逐步学会以各种不同⽅式进⼊社会公共⽣活的技能2、过程与⽅法:通过图⽚、讨论和交流,逐步了解什么是社会公共⽣活以及公共⽣活的领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参与社会公共⽣活的愿望和热情,能积极投⾝于社会公共⽣活,培养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教学重点:公共⽣活需要公共秩序教学过程:[导⼊新课]:师:同学们,快乐的暑期结束了,让我们⼀起来分享⼀下在假期中发⽣的最让你开⼼的⼀件事。

(学⽣交流时,教师将学⽣交流的内容扼要写在⿊板上,以备后⾯讲“社会公共⽣活多种多样”时⽤。

)[多媒体显⽰]:说说我的假期⽣活⽣:(旅游、游泳、逛街购物等)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同学们的假期⽣活都显得⽐较充实,发⽣了很多快乐的事、⾼兴的事。

有的同学快乐的事是发⽣在家庭⾥的,也有很多同学快乐的事是发⽣在家庭⽣活以外的。

我们把这种⼈们在更⼴阔的公共空间⾥发⽣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系的共同⽣活,称为公共⽣活。

[多媒体显⽰]:公共⽣活是⼈们在公共空间⾥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活。

师:今天就让我们⼀起来了解社会公共⽣活以及保证其正常进⾏的⼀些规则、秩序等。

[多媒体出⽰课题]第⼀课公共⽣活注重规范⼀、公共⽣活与公共秩序:师:讲到公共⽣活,⼤家想⼀下,我们每⼀个⼈离的开公共⽣活吗?师:我们每⼀个⼈都离不开公共⽣活。

⽆论个⼈、家庭或者学校,都离不开公共⽣活。

⼈们的吃穿住⾏、⽂化娱乐、社会交往等,都是与社会公共⽣活密切相关的。

我们每⼀个⼈必须⾛进公共⽣活。

[多媒体显⽰]:⽆论个⼈、家庭或者学校,都离不开公共⽣活。

⼈们的吃穿住⾏、⽂化娱乐、社会交往等,都是与社会公共⽣活密切相关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维护公共秩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维护公共秩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维护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制定恰当的教案来引导他们了解、尊重和遵守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讲述公共秩序的概念、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认识公共秩序1.1 公共秩序的定义公共秩序指的是社会运行过程中需要各个成员遵守和维护的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交通法规、环保法规、文明礼仪等。

维护公共秩序意味着每个人应该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为社会创造一个有序安全的环境。

1.2 公共秩序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维护公共秩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至关重要。

首先,它有助于确保每个人在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其次,它促进公众之间相互尊重、合作与分享,从而增进社会和谐。

最后,公共秩序也构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为人们追求个人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2.1 培养法律意识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治精神,并且鼓励他们发展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

通过讲解实例、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规则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培养他们正确应对问题、妥善处理冲突的能力。

2.2 培养道德伦理观念道德伦理观念是指对于什么是好与坏、什么是正义与公平有正确判断能力和原则的准则。

维护公共秩序需要每个人具备一定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观,在面对各种考验时不做损害社会利益或他人权益的行为选择。

2.3 增强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班级管理以及组织团队合作等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他们的行为对整个集体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培养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权益的良好品质。

三、小学维护公共秩序教案设计3.1 教学目标* 了解公共秩序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不遵守公共秩序可能导致的后果;* 培养大家庭观念和班级荣誉感;* 培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与法律的意识与能力。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整理课件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大学生懂得 公共生活中需要社会公德的维护,并 要求大学生养成公德习惯,在社会中 积极实践社会公德;同时懂得公共
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 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 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 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新明的开放性和透 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整理课件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整理课件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 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 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 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整理课件
案例大家谈
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 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 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 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 铲除的方法,上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 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 明,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 你对此如何看待?
整理课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
要前提
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他人和社 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地位、 身份如何,只要进入公共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 活中的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经济社会健康 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风俗
就依婚俗而言,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 广大的民族和地区还实行包办婚姻,“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几乎成了婚姻的代名词。随着时代 的发展,现在已经被自由恋爱婚姻所代替。婚礼 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空 中婚礼等五花八门。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家 庭结构的变化,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 代之而起的是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计划生育政 策的推广,使这种小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越来 越普遍。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 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培养良好的 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
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
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
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
这个总要求,是社会和谐与否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衡量标准,也是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参考体系。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以图腾崇拜、禁忌、风俗 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了进
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的内涵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
和个人行为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 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 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公共秩序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并在讨论中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而有些学生则对这一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们围绕公共秩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改善公共秩序的建议。这让我意识到,学生们其实很关心社会问题,只是有时候缺乏表达和探讨的机会。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话题,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公共秩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确公共秩序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学会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维护公共利益。
-掌握公共秩序问题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分析现实生活中公共秩序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出改善建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模拟一个公共场景,让学生体验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公共秩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弘扬社会正能量。
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分析公共秩序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1.1 公共生活与社会公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1.1 公共生活与社会公德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1、私人生活(1)什么是私人生活: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2)私人生活的特点:具有封闭性和隐秘性。

2、公共生活(1)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

(2)公共生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3)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人类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展)以及当代社会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不同阶段。

提问:你是如何看待下列两段话:①以追求个人自由为目标的私人意识常常会把个人生活看成是公共生活完全相隔绝的领域,对社会公德及法律规范的介入产生强烈的抵触和提防心理,排斥站在社会普遍价值的立场上对个人生活进行“品头论足”,把“私人生活”完全变成个人自由的标签。

②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私人意识只有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公共生活秩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健康合理的发展。

在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增强公共生活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来发展自己的个性。

结论:第一段中,私人意识同人们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生活的法律意识的确立和发展相背离。

第二段是理性地对待两者的矛盾,这和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自由不能没有纪律、个性并不排斥共性是同样的道理。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新兴的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的虚拟世界等。

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以往“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

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

链接案例:大学生张某每逢周末,经常邀请老乡来寝室唱卡拉OK和跳舞至深夜,高兴时常大喊大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六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1-3节)学习时间:2015年11月16日-11月22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六章,第1-3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内容能使同学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2.掌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掌握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二、主要内容(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是除家庭内部生活和个人生活以外的社会生活。

可以简单地认为,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社会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与私人生活的封闭性和隐秘性相比,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愈显突出。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主要表现出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和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因为这是:(1)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原始社会主要以图腾、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范。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间风俗、礼仪、宗教教规、戒律和成文法等公共生活规范形式发挥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言语行为准则。

文明是相对愚昧、落后、野蛮、粗暴等行为而言的,礼貌是人们言语动作的表现,属于行为方面的修养,文明和礼貌不可分离,二者总是相伴而生,具体体现着一个人内外素质的完美统一。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是社会生活中每个成员都应有的社会公德,更是博爱的表现。

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试过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最长是多长时间?学生回答图片展示:社会中的公共生活和校园里的公共生活归纳: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可能是孤立一个人的。

我们从一出生,就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例如,我们买东西,就会和收银员打交道,吃饭会和服务员等打交道,乘坐公共汽车,我们会与司机打交道、和其他乘客打交道在校园中,我们在学校学习也会与别人发生了许多的联系,例如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打交道,在宿舍与与舍友们打交道。

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别人而一个人独自生活的。

每个人与他人打交道,我们都是无时无刻都处在公共生活中,公共生活无处不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公共生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了解的内容——《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在这一节里,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新课讲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有什么不同,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自古以来公共生活发生了那些变化?这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公共生活的含义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私人生活的。

公共生活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独处为主要领域的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那么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有那些区别,请大家阅读课本104页的内容并且结合我刚才所给出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含义思考这个问题,等会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两者的范围不同,公共生活主要是社会生活、私人生活主要是家庭或个人;性质不同,公共生活具有开发性、透明性、私人生活具有封闭性和隐蔽性;作用不同,公共生活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私人生活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我们由此可见,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第5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第5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的:阐明三大领域中道德与法律的具体要求及必要性、积极性;强化公德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教学重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教学难点:社会公德和国民公德或公民道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培养中的矛盾问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影音播放、学生讨论⇔学时安排:3学时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什么是公共生活?一般来说,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是人作为一种个体的存在物对社会的客观要求的表达,它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封闭性、独立性等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私人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

而所谓“公共生活”,实际就是不同背景、利益、兴趣的人们彼此在一起的生活。

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质的丰富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它强调对话、交流、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则随着国家调控规范化、理性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工作之间闲暇时间的增多,及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也在迅速拓展。

(二)公共生活的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扩展,社会公共生活的场所也在不断地扩大,从传统的医院、体育场、商店、公路、公共交通工具、车站、学校、影剧院、图书馆、码头、公园等扩展到人才市场、证券交易所等等,及至现在的网络世界。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传统公共生活领域主要局限于“熟人社会”,而现代公共生活则更像是“陌生人世界。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如购物、歌厅娱乐、上网、健身等等。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ppt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ppt

道德建设
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有 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有 利于维护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和谐稳 定。
05
加强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对策建议
提高公众素质,倡导公共精神
01
培养公民意识
强化公民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倡导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主动参
与、协同合作。
信息安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如 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影响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主要因素
法治建设
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 法,是维护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重要 保障。
社会组织建设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高社会自治水平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秩序对公共生活的影响
公共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共生活的质量和 社会发展进程。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相互促进
3
在实践中,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相互促进,共 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02
公共生活领域的秩序规范
城市生活中的秩序规范
交通秩序
01
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横穿马路,不闯红灯,不酒后驾驶。
环境秩序
02
保持市容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不随意张贴小广告。
行政许可
通过颁发许可证等行政许可方式,对公共场所和活动进行监管和管理。
行政处罚
对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以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行政指导
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引导公民遵守公共秩序规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秩序的社会组织保障
01
社会团体
通过社会团体组织和自治方式,维护公共场所和活动秩序,促进社会

公共场所秩序责任书

公共场所秩序责任书

公共场所秩序责任书尊敬的各位公众:为了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友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特制定本公共场所秩序责任书。

希望各位公众积极遵守以下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公共场所。

一、遵守公共场所规定1.1 在进入公共场所前,请仔细阅读并遵守该场所的相关规定,尊重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管理权威。

1.2 弃用各类烟蒂、口香糖等垃圾时,请选择合适的垃圾桶进行投放,并保持公共区域的整洁。

1.3 不得随地吐痰、吐口水或乱丢纸屑等,对公共场所进行不文明行为。

1.4 禁止在公共场所中实施各类打闹、争吵、高声喧哗等行为,以免影响到他人的休息和工作。

1.5 为维护公共场所的安全和卫生,请勿随意涂写乱画、损坏公物设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保持公共场所卫生2.1 在使用公共场所的厕所时,请保持厕所的清洁,不要乱扔废纸或其他杂物。

2.2 遵守公共厕所的使用秩序,排队等候时请谦让他人,不得插队和刻意拖延时间。

2.3 使用公共厕所的垃圾桶时,请正确将废弃物分类投放。

尽量减少草率地使用一次性物品,提倡环保意识。

2.4 不要将尿液和其他污物溅到公共场所设施上,保持设施的整洁和卫生,为他人提供优质的使用环境。

三、文明待人守规3.1 公共场所是多个人群共同使用的场所,请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隐私,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3.2 做到言行举止得体,不使用不文明、侮辱性的语言,避免发表过激、恶意的言论,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德。

3.3 当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排队等候上下车,让老人、孩子和有特殊需要的人优先上下车。

3.4 遵守公共场所的安全规则,不得拦阻他人,妨碍正常的通行秩序。

如遇紧急情况,应及时联系管理人员或报警。

四、自觉维护公共秩序4.1 爱护公物,不乱贴乱画,不随意涂写乱刻。

如发现公共场所的设施破坏或有异常情况,请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

4.2 自觉遵守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游览秩序,尊重自然、文化遗产和有别于个人常态的环境。

4.3 不随意喂食野生动物,遵守公园等相关规定,保持安全、整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公共生活的特点及其对公共秩序的需要,了解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培养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程是教材第五章的第一节,第五章是讲道德在公共领域中的体现,是第四章的延续,作为第五章的第一节,本节对全章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对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了解,为以后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重点是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特征和主要表现。

把握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特征和主要表现,就为下面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3、教学难点是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要让学生接受这一观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授课方法(本章):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授课学时(本章):4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1、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有什么不同?2、人类的公共生活如何发展起来?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私人生活主要是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为了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威胁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

在血缘群体内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

为了应对荒蛮的自然环境、维持群体的繁衍和抵御其他群体的侵犯,相邻的血缘群体之间会进行某些交往,结成某种暂时的、松散的联合体,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

第五章 公共秩序与社会公德

第五章 公共秩序与社会公德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社会生活基本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及家庭生活三大领域。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但二者并非泾渭分明、一目了然,而是互相渗透、相互联系,且公共生活领域有不断扩大之趋势。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讨论1:在食堂打饭,排队好还是不排好?为什么?排队:秩序;公平;效率。

此时有人插队会怎样?不排队:无秩;不公;低效。

此时有人排队会怎样?讨论2:上课迟到好不好?为什么?迟到:偶尔一次无所谓,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

这影响公共生活质量,给他人带来不好印象,次数越多越不自重,麻木后将失去自尊。

而不尊重自己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不想被人尊重的人必将一事无成!可见,公共秩序绝不是与已无关,恰恰相反,与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公共秩序靠什么来维护?当然是道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称之为社会公德,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议一议:助人何以为乐?助人的目的是什么?助者自豪否?要不要助?如何助?何以坚持助?值不值得助?大学生,面对贫困应怎样生活?贫困,就应过贫困的生活吗?贫困,就不能过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吗?资助大学生,为了啥?2.议一议:长春市开通“老弱病残孕幼”专乘公交车。

公交,公共交通的简称。

公共交通是为公共生活服务的,服务对象当然包括“老弱病残孕幼”,而且每辆公交车都设有“老弱病残孕幼”专座。

那么,为什么还要设专乘呢?是专座不够,还是没人让座?这是否浪费了公共资源?姑且不论专乘还是专座,何谓“老弱病残孕幼”?如何界定?从法律上界定,还是从道德上界定?是强制让座,还是自愿让座?3.探讨:如何看待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应禁否?大学生,“准”成年人。

校园生活,当为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当然需要遵守公共秩序。

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是否有私人生活?是否需要私人生活空间?大学生在校内可有私人空间?是否在外租房,由谁作主?由校规校纪作主吗?要不要遵守校规校纪?不遵守会怎样?道德侧重自律,自律就意味着你应该这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来维系的人们公 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 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 秩序、网络秩序等。 •如果没有血液的流通、呼吸的延续,人身上 的每一块肌肉就不会有生命。社会的集体也 是这样,每一个专业都不能独自存在。公共 事务,社会公德,是社会的血液和呼吸。 ---------余秋雨
案例:
• 终极对话——两个青年因上网导致抢 劫犯罪……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准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大 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请比较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 (1)范围 (2)性质 (3)作用
社会生活 开放性、透明性
私人生活
家庭或个人 封闭性、隐秘性
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影响到自身与家庭
结论: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90年代及其以后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 ‚送温暖‛、‚志愿保护母亲河‛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3、 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2)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 行为
第三、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共同生活正常进行 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 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应当把社 会公德作为其行为的最低标准,所以,社 会公德从其适用对象上看具有广泛性。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04
公共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
公共生活中的个人责任与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每个公民都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违法乱 纪。
保持公共卫生
个人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整洁。
爱护公共设施
不得损坏公共设施,应爱护公共财产,遵循公共 场所的规定。
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参与社会公益
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参与社会公 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维护社会秩序
应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不得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
责任与义务的落实与体现
强化公民意识
每个公民都应强化自己的公民意识,认识到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 责任与义务。
自觉履行义务
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履行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不得推 卸责任。
监督与自我监督
每个公民都应对他人履行公共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进行监督,同时 也要不断自我监督与反省。
05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未来 发展
当前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挑战
公众道德意识不足
当前部分公众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不足,存在不文明、不 礼貌的行为。
公共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公共生 活和公共秩序受到影响。
保障公民权利
公共秩序的建立与维护能够有效 地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避免 社会出现混乱和无序现象。
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秩序的建立与维护能够协调 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 会和谐稳定发展。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公共秩序的建立与维护是社会文 明进步的基石,能够提升社会文 明程度,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 力。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 通过,自2006年3月起实施。)
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 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 共6章119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 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 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以及特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 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
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 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公共生活的特点: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前不久,一居民到某医院看病,结果在 医院突然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抢救不当 造成,于是将花圈摆放在医院门口,并打 出标语对医院进行攻击。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肇事 者一般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但《治安管 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扰乱机关、 团体、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 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 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10日以下拘留,并 处500元以下罚款。医院门外摆花圈不仅遭 拘还罚款。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 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3、坐公交车、乘电梯、购物、买票、 参观、就餐时争抢拥挤、插队加塞,不 谦让老幼病残孕;
4、在公共交通工具、宾馆饭店、剧场 影院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猜拳行 令、喧哗吵闹;
5、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 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
6、不听劝阻喂食、投打动物,危害动 物安全;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中庸》
• 中国的古人以[修身或修道]作为人生理想的 基础层次,
• 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的最高层次。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身修而后家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平。—《大学》—
在我国,公德、私德的区分始于梁启超。他在 1902年写的《论公德》一文,强调中国人缺少公 德,而私德充斥生活。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 德其一端也……吾中国 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 早,虽然,偏于私德, 而公德殆阙。试观《论 语》、《孟子》诸 书……其中所教,私德 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 其一焉。”
(初版于1947年)
①要全中国的中国人都明白到公德的重 要性,必先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②通过中国知识分子对古今中外道德资 源的开掘、阐发、创构和宣扬,影响社 会大众的生活和信仰,使之符合今日人 类文明的较高道德水准,这是中华民族 克服这一历史性缺失的必由之路。当然, 如果政治的力量也能够给予推动,那就 会事半功倍了。
相报道负面新闻。
[/zm/20060928/xw/tb/200609280002.asp]
想抽就抽
想脱就脱
想躺就躺
想撒就撒
2006 8 8

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

但当前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高速发展 的旅游业还不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社会生活注重规范
第一框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公共生活。

懂得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十分广阔,人们进入社会公共生活的渠道很多;社会公共生活多种多样,包含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要遵守公共秩序。

逐步学会以各种不同方式进入社会公共生活。

2、过程与方法:课前了解暑期生活情况,收集暑期生活的一些照片及其他资料,在课堂上比较,讨论和交流,逐步了解社会公共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愿望和热情,积极投身于社会公共生活。

二、课前准备
1、教师了解学生的暑期生活情况,收集暑期里的一些生活情景照片
2、请同学收集社会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卡。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2、难点:公共秩序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快乐而短暂的暑期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在假期中发生的最让你开心的一件事。

【学生活动】说说我的假期生活 (PPT显示)(说明:通过讲述假期生活情况,从学生最熟悉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入手,引入社会公共生活这一主题。

学生交流时,教师将学生交流的内容扼要写在黑板上,以备后面讲“社会公共生活多种多样”时用。


生1:我在家帮妈妈料理一些家务,我觉得很开心。

生2:放假了,我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我觉得很开心。

生3:我去游泳馆游泳,觉得很开心。

生4:我和同学一起逛街、购物,觉得很开心。

生5:我参加了社区的选举,觉得很开心。

生6:参观世游赛,看到许多难忘的镜头。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同学们的假期生活都显得比较充实,发生了很多快乐的事、高兴的事。

有的同学快乐的事是发生在家庭里的,也有很多同学快乐的事是发生在家庭生活以外的。

我们把这种人们在更广阔的公共空间里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系的共同生活,称为公共生活。

【出示媒体】人们在更广阔的公共空间里发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系的共同生活,称为公共生活。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社会公共生活这方面的话题。

【媒体出示课题】第一课社会生活注重规范(板书)
第一框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板书)
师:同学们,根据大家刚才交流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十分广阔,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等活动都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关,都离不开社会公共生活这个空间。

【出示媒体】1、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广阔(板书)
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经常会进行一些社会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为了方便人们进入公共生活,搭建了许多桥梁,刷卡就是这样的一座桥,通过刷卡,人们可以进入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卡”,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各自带来的卡,并说出他们的用途,也就是通过“卡”,初步了解我们可以进入到社会公共生活的哪些领域?)(略)
师:这形形色色的卡,为我们进入社会生活带来便利。

但是,刷卡只是进入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同学们刚才交流的假期中参加的一些社会活动,就不是都需要刷卡的。

其实,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丰富多彩的社会公共生活中,有很多社会活动是具有相同特点的。

师:你们能不能将它们归归类并找找它们具有的特点呢?(要求学生将老师刚才记录在黑板上的暑期活动的内容进行归类,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精神文化方面进行归类。


生1:旅游、游泳等属于精神和文化生活,也属于经济领域的消费活动。

生2:购物属于经济生活。

生3:参加了社区的选举属于政治生活。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

社会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内容,也有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内容。

【出示媒体】2、社会公共生活多种多样(板书)
师:社会公共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但有时,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烦心事。

【媒体出示案例】某公园向游人免费开放,节假日,许多游人来到这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但在这热闹景象的背后也随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游客采折鲜花,践踏草地;有些游客在园里乱扔垃圾;有的游客在玩一些游乐设施的时候不排队;还有些游客乱停放车辆,阻碍交通。

许多游客抱着休闲放松的心情来的,结果是遗憾而归!
师: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场面?
生:因为那里的人们没有遵守公共秩序。

师:说得很好。

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与公众互动的情况下发生的,不仅与自己的利益有关,而且与公众的利益有关。

因此,公共生活必须有规则。

而且所有参与公共生活的人都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则。

这样,公共生活才能有序地进行。

【出示媒体】3、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板书)
(1)每个人的行为不仅与自己的利益有关,而且与公众的利益有关,社会公共社会必须有规则。

(板书)
师: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照片。

【出示媒体】人民广场及附近整洁有序的一组照片
师:和刚才公园中的景况相比,同学们更愿意到哪儿去呢?为什么?
生:当然是人民广场及附近。

因为那里整洁,有序,游玩起来心情比较舒畅。

师:确实,公共场所秩序良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心的感觉。

因此我们说公共秩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高低。

【出示媒体】(2)公共秩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师:良好的秩序是公共生活和谐的基础,也是维系公共生活的纽带。

那么,同学们,要改变那座公园无序的状况,我们帮他们想些办法,帮助他们整改一下,如果我们以后去那儿休闲放松,就能沐浴到公共生活中和谐的阳光!请同学们先议一议,一会儿我们来分享大家智慧的成果。

学生讨论(略)
生1:人们要遵守公共卫生秩序,不能乱扔垃圾,也不能破坏绿化,这样就会拥有一个美丽整洁的环境了。

生2:人们要遵守公共交通秩序,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做好车辆的引导和管理工作,这样交通就不会受到阻碍了。

生3:人们在玩游乐设施的时候要排队,这样就不会混乱,大家都能玩了。

生4:公园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不能因为免费,就降低管理质量。

……
师:在同学们的建议中,我们发现,一座小小的公园就已涉及到了公共卫生秩序,公共交通秩序。

当然,公共生活秩序还不仅仅就是这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有社会治安秩序,商品市场秩序,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秩序,居住环境秩序等等。

凡是公共生活,必有相应的公共秩序。

师: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秩序(卫生、公共交通、社会治安、商品市场、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居住环境等)的好坏,关系到人们是否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有时还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

【媒体显示教材第八页“阅读天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范——江苏张家港市,道路通畅,没有乱停放的自行车和乱七八糟的广告招贴;公共场所听不到污言秽语,也看不到大家斗殴;街道上没有痰迹、烟头、纸屑、垃圾。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这是一座非常清洁的城市,虽然有一百万人口,但犯罪率低得惊人。

”加拿大《环球邮报》也说:“在这里看到的景象是清洁、有秩序。

”张家港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资,经济发展跃居江苏省的前列。

(师生共同浏览“阅读天地”的内容)
师:张家港市的成功经验表明:有无良好的公共秩序,是衡量一个地方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

公共秩序良好,社会生活就会和谐有序,社会生活和谐有序,又会促进这个地方的文明程度提高,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课堂小结】我们都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共同生活。

而要让我们的这种生活更加和谐,更加有序,就必须遵守公共秩序,使公共生活演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来。

五、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对积极参加资料收集调查的同学予以表扬及等第评价并作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记录之一。

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小组和个人,老师予以及时的表扬并以小组评语或等第的形式加以记录,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学生成长手册内。

六、教学设计说明
本框的教学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广阔、内容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们进入社会公共生活的渠道很多。

但要使社会公共生活顺利进行,每个人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各种秩序。

考虑到这是本学段的第一课,学生刚刚经历了比较长得暑期生活,有许多鲜活得东西渴望交流,因此本设计没有用课本上P2的操作平台,而代之以“说说我的假期生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入社会公共生活这一主题。

在“公共生活需要秩序”的设计时,创设了一个节假日去公园休闲游玩的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是需要秩序的。

至于为什么需要秩序,教材上阐述了三个方面的理由,在设计上也兼顾了,但在顺序上作了适当的调整。

七、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