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唯心论体系》(摘录)

合集下载

邓晓芒讲《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知性论部分

邓晓芒讲《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知性论部分

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节选四、先验逻辑之一:先验分析论1.先验分析论之一:概念分析论同样,先验逻辑、理性知识,也是一切自然科学知识之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

一切知识里肯定要有理性层面的知识。

真正的知识不是说看见了红色就是知识,还要对红色作判断,光是一个感性的接受那不叫知识,只有作判断才是知识。

一切知识都是判断。

玫瑰花的表象、红色的表象我们都不能说它是对还是错,但如果说“这朵玫瑰花是红的”,那么玫瑰花是不是红的,红的是不是玫瑰花,这就有对错的问题。

一旦下判断就有对错的问题,但你不下判断,就不管是一个感觉的印象也好,一个知觉也好,一个概念也好,一个幻想也好,都不存在对错的问题。

比如我说“神仙”、“鬼”,我只说了概念,你不能说我是对的还是错的。

如果我说“神仙是有的”,“鬼是红色的”,那么你可以说我是错的。

我只说神仙,我只说鬼,但没有说他有没有,他怎么样,你就不能说我是错的。

所以在康德看来,知识的细胞、知识的基本要素就是判断。

要作判断就要有逻辑,一切知识里面都包含有判断、逻辑、理性知识,即使是经验的知识、后天的知识。

这个理性的知识康德称为先验逻辑。

逻辑当然是先天的,但是逻辑不一定是先验的。

形式逻辑就不是先验的,只是先天的而已。

形式逻辑只管正确性,而不管真理性,也就是不管它的观念是否与对象相符合。

形式逻辑它是一套技术,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能够自洽,不自相矛盾就行了。

这个命题是否是真理它不管,那是认识论来管的,用康德的说法就是要先验逻辑来管。

先验逻辑要管对象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

先验逻辑是管认识论的,所以我们凡是遇到“先验”这个词就会想到,康德在这里涉及了认识论。

认识论讲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观念和对象的关系。

康德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先验的观念论,先验的观念论涉及认识论。

他不讲先天的观念论而讲先验的观念论,在经验之先但又能够在经验之中得到验证的,能够运用于经验对象的就是先验的。

先天的就不一定了。

当然,先验的也是先天的,有些先天的虽然是在经验之先,但和经验没有关系。

《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

《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

从原始直观到天才直观——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之解读关键词:谢林—先验唯心论直观意识同一性提要: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涵盖了从原始自我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全过程,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

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极大地推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解读这部著作,充分肯定了谢林同一哲学的历史意义。

谢林在1800年发表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它标志着谢林哲学体系的确立。

按照谢林自己所说,“这部作品应看成是作者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的一部必要的姊妹篇”。

[1]这就是说,年轻的谢林在研究自然哲学的同时,也以极大的热情继续关注先验哲学的问题。

在他的视野里,虽然自然哲学与先验哲学研究对象不同,但它们却是相关的。

自然哲学的出发点是客观性,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人们如何获得关于客观东西的知识;先验哲学则把主观性看作第一位和绝对的,并且以此去解释,主体如何到达意识,并进而使知识具有客观性。

谢林的这个思想构成一种既对立又平衡的图示,如果说自然哲学考察的是自然的历史,那先验哲学就是探索自我意识的发展历史。

对谢林来说,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只能以自我直观的提高过程为依据,所以,这本书“是从自我意识的最初级的、最简单的直观开始,而到最高级的,即美感的直观为止”。

[2]具体地讲,这个过程包括单纯的质料和有机体,再从有机体开始,经过理性和随意性,到达艺术里的自由与必然的最高统一,也就是说,艺术最终构成自然和精神的穹顶。

这样,这部著作实际上就是描述人类精神发展的“奥德赛”。

然而,从这部著作问世直到今天,围绕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先验唯心论体系》,结合现代哲学家的评价,指出它的基本内涵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德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在这部著作一开始,谢林就说,“这部著作的目的正是要把先验唯心论扩展成它实际上应当是的东西,即扩展成一个关于全部知识的体系,因而不是仅仅一般地证明这个体系,而是用事实本身证明这个体系,就是说,真正将这些问题推广到关于主要知识对象的一切可能的问题上,无论这些问题是先前已经提出而没有解决的,还是通过这一体系本身才能构成和新出现的。

德国先验唯心主义

德国先验唯心主义

先验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
总的来说,从康德直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德
国资产阶级在其不同成长阶段上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是 它在反封建斗争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地位和两重性需 要的反映,是直接间接地为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作 思想准备的。
主要代表人物及发展概况
主要代表人物:康德(172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804);费希特(1762-

the Principles of the Wissenschaftslehre des Menschen)

1807-1808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
费希特的法律哲学:
所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都是而且必须是智性
人的自我
所有存在,即自我的存在和非我的存在,都是
(Versuch einer Kritik aller Offenbarung)

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 (Wissenschaftslehre nova methodo)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Wissenschaftslehre
代表作:
《精神现象学》(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 ) 《逻辑学》 (Wissenschaft der Logik) 《哲学全书》 (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小逻辑、 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 (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历史哲学讲演录》

唯心论

唯心论

7.唯心论唯心论是这样一种哲学,它认为真实的东西只有心灵,其他所有的东西——物质对象、数、观念等——都存在于心里当中,或者在某种根本的意义上依赖于心灵而存在。

笛卡儿在其《第一哲学沉思集》中说,我们唯一能够直接知道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观念。

然而,按照唯心论的看法,也许除了上帝,并不存在超越于我们的东西。

宇宙是由心灵以及仅仅依赖于心灵的东西组成的。

另一位18世纪早期的唯心论者是爱尔兰主教乔治·贝克莱(1685-1753)。

贝克莱持一种主观唯心论的极端立场,它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主张,我们可能经验到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观念。

贝克莱说,我们知道我们的心灵存在,是因为观念预设了心灵;我们可以知道上帝存在(作为一个无限的心灵),是因为我们有限的心灵要求把上帝无限的心灵当作“预设”。

但除此之外,无物存在。

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我们的(以及上帝的)知识与观念之外的世界。

这种极端形式的唯心论可能听起来过于牵强,很难让人相信。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观点并不是随随便便提出来的。

它们的确基于认真的思考和大量难以反驳的合理论证。

比如说,唯心论可以从以下这种似乎无法反驳的前提中提出,即我们所能认识的事物只能基于经验,经验之外的东西——比如世界上存在的“外在于我们的”物体——是不可能被认识的;唯心论也可以从上帝的本性和他的作品进行论证,即如果上帝是无限的心灵,那么他的造物就将是思想;它还可以从柏拉图关于事物的形式属性的思考得出。

反正无论如何,唯心论都不只是痴人说梦——“除去我的心灵,无物存在。

”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哲学观点,正是因为它基于悠久的哲学传统和令人信服的论证。

贝克莱和莱布尼茨在其唯心论中,都援引上帝作为全知的心灵。

这样做的一个原因是,如果我们没有能力,那就必定有一个无所不知的心灵在感知着事物。

但对他们而言,上帝并不只是认识论的一个必然推论。

他们是虔诚的信仰者,唯心论不仅符合他们的认识论理论,而且也符合他们的宗教感情。

谢林的自由的概念

谢林的自由的概念

谢林的自由的概念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谢林的自由概念。

象谢林一样,要考察自由的概念就必须考察与自由相关的各种对象,包括自然、人的本质、上帝和恶等概念。

这些概念是谢林理解人的自由概念的境域。

本文将对谢林的?自由论文?进行全面的解读。

谢林曾经屡次说过自己36岁时写下的?自由论文?〔全称为?关于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1809〕是他的著作中最重要的一篇。

?自由论文?堪称谢林一生屡遭失败的探索中的一个辉煌的顶点。

“它是谢林最大的成就,它同时是德国哲学最深刻的著作之一,因而也是西方哲学最深刻的著作之一。

〞海德格尔的谢林评论是他生前〔1971年〕发表的三个重要的讲稿之一,另两个是荷尔德林和尼采的讲稿。

因为,海德格尔认为谢林和尼采是探索〔由荷尔德林所开启的〕新开端的两个失败者。

海德格尔试图纠正理解黑格尔与谢林关系的传统形象,说谢林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和终结者,而“这篇独特的论文到达了德国唯心论形而上学的顶峰〞,是“稀世罕见之作〞,是整个德国哲学最富创造力、最深刻的著作之一。

因为,“谢林真正是整个德国哲学一个时代中最有创造性和跨越度最广的思想家。

他从德国唯心论的内部推动它,并使它超越它自己的根本立常〞这一评论成为谢林复兴中的一个强音。

海德格尔在谢林的自由问题取向上将他引为同道,并把谢林思想的任务称为“追问存在的真义〞。

早在1795年2月4日给黑格尔的信中,谢林就说:“在神性的自由之外没有别的解释世界的原那么。

它只有通过自身展示和证明自己〞。

“整个哲学的起点和终点就是自由。

〞谢林的自由的体系的任务是思索同一性的根据本身。

海德格尔认为,谢林建立了一个相当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恶的形而上学〞,通过神智论对神正论的答复,深入到整个西方形而上学最根本的本体论神学的根底之上。

海德格尔的两部解释谢林的著作对谢林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海德格尔对谢林的第一部解释著作?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1971〕不象其两部?康德书?那样富有争议。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读完《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的哲学著作,我深受启发。

这部作品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绝对”由主观到客体的变化过程,而且开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谢林对于哲学的独到见解和深入探究。

他以先验哲学为基础,通过唯心论的方法,揭示了人类意识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全部哲学可以表述为意识的发展,涵盖了从原始自我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和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全过程。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哲学并不仅仅是对于世界的思考,更是对于人类自身的思考。

其次,谢林的唯心论体系强调了主观意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主观的东西是第一位的,客观的东西是第二位的,客观世界只是主观世界的反映。

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念,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基于主观意识的,而不是基于客观存在的。

这种观点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知识的本质和来源。

最后,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对于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人类的自由意志是基于主观意识的,我们的行为和决策都是基于主观感受和反应的。

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宗教观念,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应该负责。

同时,他也探讨了道德和伦理的问题,认为道德和伦理是基于人类共同的主观意识的。

总的来说,《先验唯心论体系》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哲学著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哲学和人类认知的知识,也得到了许多关于人生和社会方面的启示和感悟。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感悟将会成为我未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同时我也深刻理解到在学术研究中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

《先验唯心论体系》读后感按:研读近代哲学史,感慨颇多。

各家哲学史虽清晰明了,问题与解答随手可得,但需警惕其中的陷阱。

直接阅读原著虽愈发模糊,却能确保安全着陆。

康德以决然的方式终结了唯理论与经验主义的纷争,他建构了不可知的物自体,回归理智本身的先验结构;费希特以艰深的方式肯定了这一结论,并从“绝对自我”出发,将“物自体”部分纳入自我辩证发展的结构中。

正如谢林在给黑格尔的信中所言:“哲学尚未终结,康德给出了结果,但缺乏前提。

”也就是说,康德构建了最完备的架构,却未打好地基,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亦不客气地指出了康德的有限价值。

此后,“那最有意义的、或者从哲学角度看唯一有意义的超越费希特哲学的工作,最终由谢林完成了。

”(黑格尔)即便如此,黑格尔仍判定谢林身上残留着费希特的气息,海德格尔甚至断言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完全处于费希特知识学的影响之下。

果真如此吗?谢林不仅是天才儿童,在大学前(15 岁破格进入图宾根大学)便掌握了古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语、阿拉伯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而且年少得志,大学时代便参与到德国哲学的最高层次讨论中,深受歌德赏识,经其推荐,23 岁便获得耶拿大学教授席位。

谢林的同窗黑格尔同样尊崇歌德,但歌德却不待见他;原本很有希望获得教授席位的荷尔德林,却因歌德的暗箱操作而失去机会(费希特的离职亦与歌德有关)。

30 岁时,谢林的哲学思想已主导当时的德国哲学界。

然而,由于年轻气盛,谢林春风得意之际,亦积怨无数。

他与卡洛琳娜的婚姻不仅得罪了浪漫派,还导致黑格尔与他疏远。

(可参考阿尔森·古留加《谢林传》)谢林后半生一蹶不振,一直被笼罩在黑格尔哲学的阴影之下。

晚年谢林重返柏林,接替去世的黑格尔,在哲学舞台上重新登场,却遭遇纯粹哲学的衰落。

费尔巴哈宣称哲学的意义在于改变世界,于是德国哲学界盛行庸俗唯物主义、源于法国的孔德实证主义、英国的功利主义,谢林依旧被冷落。

那么,谢林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从前期谢林哲学的代表作《先验唯心论体系》中找到线索。

科学的根基和必然性——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

科学的根基和必然性——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

科学的根基和必然性——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康德被梁启超称作“近代第一大哲”,他在哲学史中就像一个蓄水池,以往的都流向他,以后的都从他流出。

哲学是一脉相承的,要了解康德,知道他在说什么,他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必须先了解休谟。

康德之所以写出三大批判,就是由于休谟怀疑主义的解构,他提出的问题都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有严密的逻辑的,所以康德也很尊敬休谟。

休谟很著名的一个论证就是关于因果性的论证。

他打了个比方:我们说太阳晒热了石头,太阳是石头热的原因,石头热是太阳晒的结果。

我们一点也不怀疑,因为我们认为这是符合因果联系的。

但休谟说太阳晒是一个事实,而石头热是另一个事实,虽然太阳晒在前,石头热在后,但我们凭什么就说这是有因果关系的呢?那鸡叫在前,太阳升起在后,难道鸡叫是太阳升起的原因吗?所以他说这可能只是我们的习惯性联想,也就是为了自己方便而形成的习惯。

所以种联想只有主观的效力,而非客观事实,完全可以看做是一种错觉。

休谟对科学的必然性——因果关系都解构了。

科学就是建立在因果上的,亚里士多德还专门提出了“四因论”,一个事物的构成就是要寻找形式因和本质,如果因果律都不成立,那科学知识就成了一堆偶然因素的组合,没有必然的效力了。

在这种挑战下,康德开始思考,并说:休谟第一次唤醒了我的独断论迷梦。

以往的独断论,都是假定外部有客观世界,我们的知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反应。

但我们怎么知道有客观物质世界存在?我们怎么知道客观物质世界和知识有因果联系?有人可以说有先天知识存在,但这个先天知识别人一定有吗?对于这些问题,康德思考了十年,终于写下了《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先验唯心主义。

先验唯心主义就像介于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之间。

他认为,一切人,一切思维主体(如果有外星人就包括外星人),他们的思维结构都是这样一种结构,这个结构每个人主观中都有,就像说“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理性却不可能谁说不要就能不要的。

这个认识结果是思维本身固有的,任何思维者都要服从这样的结构,这样的结构他称之为先验的。

《先验唯心论体系》导论部分解读

《先验唯心论体系》导论部分解读

《先验唯心论体系》导论部分解读导论先验哲学的概念1. 普遍真理认定的是在于表象同其对象一致(客观东西和主观东西一致)2. 所有客观的东西——自然,所有主观的东西——理智。

任何知识中两者都会彼此会和,哲学就是要阐明这种自然与理智的会和运动。

3. 在知识活动当中(认识活动中)客观的东西和主观的东西是统一的,理智与自然是统一的,二者具有共时性并无先后顺序。

为了说明主观的东西与客观的东西的同一性,不得不从主观的东西或客观的东西任意一端出发。

4. 两种不同的情形(从不同的的两端出发):a) 客观的东西居于第一位,主观的东西如何归附于它?理智的东西怎样归附于自然?自然何以得到表象?自然哲学——将一切自然的东西精神化,化为直观和思维的规律,质料便会转变为形式。

自然只有通过人,通过理性(将我思统摄在内的)的反映才能回到自身,成为理智,实现同一。

b) 主观的东西居于第一位,客观的东西如何归附于它?先验哲学——从主观的东西出发,使客观的东西从里面产生出来。

先验哲学是哲学的另一门必不可少的基本科学。

我们可以看到,谢林对于先验哲学于自然哲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并不仅仅是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出发的,更重要的是,先验哲学与自然哲学的同一仅仅视为一个更高的哲学而奠基的。

任何知识中的两者都会彼此会和,而哲学是相对于知识处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所以谢林的哲学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学,而是对知识学的一种扬弃。

推论——先验哲学的哲学体系1. 先验哲学中,主观的东西是第一位的东西,且是一切实在的根据,因此先验哲学从普遍的怀疑开始。

彻底的怀疑论——针对根本的成见(独断论),这个成见就是事物存在于我们之外的成见(物自体)。

由于物自体无法同任何其他的东西相关联,因此无法通过论证与推理来完成(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所以就造成了对它的独断(直接的确实性)。

先验哲学家——假定存在着一个物自体这个命题和某种直接确实的东西并不是隐蔽联系着的而是同一的。

2. 事物存在于我们之外这个命题与我在这个命题有同一性,因此我在这个命题是确实的,而且这个确实性是由事物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确实性所赋予且一致的。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唯心论体系

先验唯心论体系《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创作的哲学著作,于1800年发表。

《先验唯心论体系》全书由“前言”、“导论”、正文六章和一个结束语组成。

在前言中,谢林说明了他写作这部著作的目的。

在“导论”中,探讨了“先验哲学”的概念、划分和官能,说明主观的东西是第一位的;提出美感直观是最高官能。

正文的前两章是对先验唯心论原理的说明。

第三章论述理论哲学。

第四章论述实践哲学。

第五章论述目的论。

第六章论述艺术哲学。

结束语是对整个体系的概述。

它系统地阐述了“绝对”由主观到客体的变化过程。

《先验唯心论体系》标志着谢林哲学体系的确立,是谢林阐述其“先验哲学”的代表作。

全书把全部哲学表述为意识的发展,涵盖了从原始自我到理智直观、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和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全过程,最后到达自然和精神的绝对同一性。

谢林开创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具有重要的范式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内容简介《先验唯心论体系》全书包括:1篇导论、6个章节。

该书阐述了先验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第二个阶段是实践,第三个阶段是艺术。

在理论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原始的感觉到创造性直观;第二个时期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第三个时期是从反思到绝对意识活动。

在这三个时期中,谢林推演出空间。

时间与因果性的先验概念,然后转到实践阶段。

在实践阶段,谢林论述了道德、国家和历史。

谢林认为,人们所意愿的就是有理智的人所意愿的。

因此,要达到作为道德的自我决定,就要以法权和国家为条件。

国家是许多人协调地实现自由的必要条件。

国家可以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性而成为“第二个自然界”。

而历史则是绝对的不断启示。

这种启示逐渐显示绝对自身,因此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绝对是无限的,历史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历史就是逐渐走向建立第二个自然界的运动过程。

在艺术阶段,谢林指出,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的会合,无意识地创造着现实世界,有意识地创造着美感世界。

《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读后感

《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读后感
最后,我认为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对于推动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在当时对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作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我深刻体会到了哲学的魅力和价值,也对自己的认知方式产生了反思。这使我更加坚信,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所在,是我们认识世界、探索人生的重要工具。
第五篇范文
在阅读《先验唯心论体系》这部作品时,我对其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谢林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其精湛的哲学素养和独特的表达能力,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结构和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评论。
首先,从结构的角度来看,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论述重点。整部作品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验唯心论的论述,使得读者能够逐渐理解并掌握谢林的哲学思想。谢林在书中首先批判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然后阐述了先验观念的概念和作用,最后探讨了先验唯心论与道德、艺术、宗教等领域的联系。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整部作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谢林的哲学观点。
在本书中,谢林详细阐述了先验唯心论的基本原理。他认为,先验观念是主体内在的能力,是认识世界的基石。这些观念包括时间、空间、因果等,它们是思维的பைடு நூலகம்本形式。谢林指出,先验观念不仅构成了认识的基础,还决定了认识的界限。因此,要想真正了解世界,就必须深入探讨主体内部的先验观念。
谢林在本书中还探讨了先验唯心论与道德、艺术、宗教等领域的联系。他认为,先验唯心论不仅是一种认识论,还是一种人生观。通过了解主体内部的先验观念,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道德行为、审美体验和宗教信仰。这种观点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
首先,在写作风格方面,谢林的表现力令人印象深刻。他通过批判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提出先验唯心论的观点,并运用丰富的例证和严密的逻辑进行阐述。谢林的写作风格既具有学术性,又富有启发性,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然而,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本书的论证过程较为复杂,可能需要耐心和思考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先验唯心论体系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先验唯心论体系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先验唯心论体系《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先验唯心论体系》系美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也是唯心论思想的经典,它以先验(预见)的可能性作为研究主线,展示出先验唯心论的完整体系。

莱布尼茨认为,只有通过主观力量才能实现客观真实,任何概念和存在物都是基于主观事物的经验。

因此,莱布尼茨把诸多古代哲学家的唯心论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以他的著作《先验唯心论体系》发表,引领了当代哲学的发展。

莱布尼茨在他的著作中以宽容的态度把历史上的哲学思想融合在一起,他参考了古希腊唯心主义者的观点,认为真理是自我感知的,主观观念比传统的客观观念更受尊重,而不是某种存在物,而是主观感知和感受。

莱布尼茨认为,思想是构建世界的关键,任何真理都是通过思考构建而来,而世界的本质也只存在于思想之中。

他的著作强调了主观性和动态性,认为真理是一个移动的,不断发展的,它以不同的方式支配着不同的整体。

莱布尼茨的著作引发了学界对先验唯心论体系的广泛讨论,他的思想也影响了当代哲学思想的发展。

他的主张强调了主观思想对客观现实的影响;他主张信仰自我感知和调和,反对传统经验论主张;他也把不同哲学思想融合为一个具有完整体系性的理论。

他的作品也给当代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先验唯心论体系》是一部经典的唯心论理论思想著作,它以先验的可能性作为研究主线,展示出先验
唯心论的完整体系,它的思想已经深深影响着当代哲学的发展,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

莱布尼茨的这部著作,把古代唯心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影响力,为当代学术界指明了方向,对当代哲学思想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近代西方哲学术语学说学派(62)

近代西方哲学术语学说学派(62)

先验唯心主义:(德transzendentale Idealis-mus)亦称“先验唯心论”。

德国谢林哲学继自然哲学之后的第二阶段。

试图从精神出发,论证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认为主观精神的活动过程,既是主观的发展,也是客观的发展;主体在逐渐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也认识客体,并认识到客体与主体、客观与主观原是一致的。

该活动过程分为理论、实践、艺术三个阶段。

理论阶段描述绝对的自我意识自己的过程,认为先是感觉,是主体被动认识的阶段,没有发现客体,后经过理智直观才发现客体,最后达到反思,认识自己。

实践阶段描写道德、国家与历史的过程,认为自我意识到它自身的意志,就是自我决定的要求。

这种要求即绝对命令的道德律。

要达到作为道德目的的自我决定就要以法权与国家为条件,国家为许多人协调地实现自由所必需。

社会发展过程即历史。

绝对的历史是绝对的不断启示。

绝对是无限的,因而历史也是无限的。

历史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他的先验唯心主义以美学为顶点,认为理智直观以直接经验表现出来时就变成了美感直观,人们通过艺术作品就可以窥测到绝对的活动。

艺术创作则是自由的表现,它是自由的绝对。

绝对是无限的,但艺术则是无限绝对表现于有限之中。

绝对是实在的东西与理想的东西的统一,艺术则以具体形象表现出这种统一。

美是通过具体的直观而达到的,美的直观就是这种具体直观。

谢林先验唯心主义的这种发展过程是辩证的过程,其辩证法思想强调斗争由对立双方所构成,对立双方相互矛盾、相互抵消、相互消灭,达到同一性;但这并没有取消矛盾,在同一之后又会产生新的矛盾。

这种观点指出矛盾是发展的动力,对立与同一周而复始,无穷发展。

这一辩证法思想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有积极的影响。

同一哲学:(英identity philosophy;德Identitatsphilosophie)德国谢林哲学继自然哲学和先验唯心主义之后的第三阶段。

谢林认为同一哲学包含自然哲学与先验唯心主义两个方面,达到两者的统一。

唯心主义哲学名句

唯心主义哲学名句

唯心主义哲学名句唯心主义哲学名句:1 .“存在就是被感知。

”——约翰•洛克(JohnLocke)2 .“万物皆备于我。

”一一孟子(MenCiUS)3 .“真理就是一种意识状态。

” -- 布鲁诺(GiordanoBrUnO)4 .“意识的对象就是自我。

”一一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R)Machiavelli)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COnfUCiUS)6 .”心外无物。

” -- 王阳明(WangYangming)7 .“自由意志存在于一切可能的状态之中J一一伊曼努尔•康德QmmanUelKant)8 .“美是一种自由的自我创造。

”鲍姆嘉通(GottfriedWiIhelmLeibniZ)9 .“有我的存在,才有世界的存在。

”一一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Comte)10 .“精神是一切事物的内在本质。

”一一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IL“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道德品质,而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物质财富。

”---- 保罗•瓦勒里(PauIVaIGry)12 .“美是一种暂时的、偶然的、意外的东西。

”一一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deSaint-Exupery)13 .”每一个存在都是绝对独立的。

”雅克•卢梭(JaCqUeSROUSSeaU)14 .“痛苦是人类存在的主要动力。

”让•保尔•萨特(Jean-PaUISartre)15 .“内在性是一切存在的本质。

”一一保罗•尼赞(PauINizan)这些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观点各有不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意识、心灵、自我、存在等问题。

唯心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科学、宗教、艺术、道德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感性论456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以及结论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感性论456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以及结论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先验感性论456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以及结论康德在先验感性论中,主要考察了两种影响人认知的先天直观,此前已经完成了对空间的论述,接下来就要进入时间部分。

康德的作品体现着他严格的逻辑结构,所以时间的部分跟空间一样,分为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以及在这些阐明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有了理解康德空间观念的基础,对时间部分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对时间的理解中,康德会将时间推向一个比空间略微高一点的层次,这一点要在这个部分注意理解。

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我把时间的三个部分放到一起,避免割裂的理解。

Day 18-20/2020年5月28-30日首先还是先进入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大体上康德还是遵循了他的方法,先提出时间不是什么的否定说明,然后再从正面进行肯定。

但与空间的部分不同,这一小结中并不是四个点,而是五个点。

多了一个第三个点,至于为什么,我们会在那部分进行解释。

4. 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一、时间不是什么从经验中抽引出来的经验性的概念。

因为,如果不是有时间表象先天地作为基础,同时和相继甚至都不会进入到知觉中来。

只有在时间的前提之下我们才能想象一些东西存在于同一时间中(同时),或处于不同的时间内(相继)。

关于时间的第一条否定性的论述,实际上与空间的第一条相对应,也比较好理解。

康德上来就明确了,时间的概念,是无法从经验中引出来的。

他的观点就是我们关于时间的一些特性的认知,并不是从经验得来的,而是先天就有着一种用时间的方式看世界的习惯,所以时间就不可能从经验中习得。

在此康德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关于时间的特性:同时和相继。

这可能是关于时间我们能够想到的唯二的两个特性,比如一段时间和另一段时间,要么他们是同时的,要么它们就是相继的(如果它们隔得比较远也是由相继推导出来的)。

这两个特点我们要记住,在后面也会用到。

而我们如果静下心来去反思时间的话,也会发现我们对同时和相继是一种先天的认知,也就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这么去看待事物,也就是这些东西是存在于我们思维中的一个框架,并不是从哪儿学来的。

最新的谢林名言大全

最新的谢林名言大全

最新的谢林名言大全
导读:1、天启哲学是积极的哲学。

——谢林《神话哲学与天启哲学》
2、以有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无限就是美。

——谢林
3、疯子都有些共同点:无畏、无情、专注、有魅力、口才好、自大、自恋、缺乏共情心、不焦虑、不拖拉、喜欢刺激、操纵他人、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追求成就感。

——谢林
4、自我只能是自己的产物,它同时是创造者,也是被造者。

自我是什么和几何虚线是什么一样,无法证明。

人们只能描述自我借助以产生的一个行动。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
5、绝对意识中的统一性与在绝对中被绝对地看待的统一性是相同的,绝对中的统一性能被人绝对地设想。

——谢林
6、若是忧虑就应抱希望。

人生最大的幸福经常是希望、希望。

——谢林
7、自我到底是什么?只有创造了它,我们才能知道。

在自我之内,存在和构造的同一性是原始的。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
8、人类之所以有法和法律,不是为了制造出一个类似于宇宙的整体,不是完全以一个整体为目标。

——谢林《哲学与宗教》
9、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

——谢林
10、哲学之所以是哲学就在于其必须得到普遍的理解、确信、认同,这是对每一套哲学理论的普遍诉求。

——谢林《近代哲学史》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验唯心论体系》(德)谢林著(梁志学石泉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12月第一版,1981年4月北京第二次印刷)一个完全的改变、甚至倒转了那种不仅支配普通生活、而且还支配绝大部分科学的世界观的体系,即使其原理经过了极其严格的证明,也会在那些能够感到或真正看出其证明的明晰性的人们当中不断遭到非议。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在于这个体系没有能力摆脱大堆具体问题。

——P1任何一个体系的真理性的最可靠的试金石都毕竟在于它不是仅仅轻易地解决那些先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是自己提出真正全新的、以前不曾思考过的问题,并全盘动摇过去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从而使一种崭新的真理出现于世。

——P1连唯心论也没有纯粹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这方面假如人们只承认理论的明晰性,那就决不会有自然科学所能有的明晰性,自然科学的基础和证明完完全全是理论性的。

……假如我们的全部任务仅仅是说明自然,我们就决不会从事唯心论了。

——P3用目的论来解释客体决然不能给我们讲清楚客体的真实起源。

——P4一切知识都以客观东西和主管东西的一致为基础。

——P6在知识活动本身,即当我进行认识时,客观的东西和主观的东西是统一在一起的,以致我们不能说二者当中何者居先。

这里既不存在第一位的东西,也不存在什么第二位的东西,两者同时存在,而且是一个东西。

——P6一切自然科学的必然趋向是从自然出发而达于理智的东西。

……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应当是把一切自然规律完全精神化,化为直观和思维的规律。

现象(质料的东西)必然完全消逝,而只留下规律(即形式的东西)。

——P7完善的自然理论应是整个自然借以把自己溶化为一种理智的理论。

——P7我们称之为理性的东西,通过理性自然才破天荒第一次完全回复到自身,从而表明自然同我们之内认作是理智与意识的东西本来就是同一的。

——P8如果对先验哲学来说,主观的东西是第一位的东西,而且是一切实在的唯一根据,是解释其他一切的唯一原理,那么先验哲学就必须从对客观实在的普遍怀疑开始。

——P9对先验知识而言,确信外物存在是一种简单的成见,先验知识要超越这种成见,以求找出它的根源。

——P11我在和我外有物这两个命题在普通意识中是溶混在一起的,……——P11在普通知识中,……不考虑知识本身(知识活动),而只考虑客体。

——P11在普通行动当中,由于只顾行动的客体,而忘记了行动本身。

——P11一般地说来,先验考察方式的本性只能在于用这种考察方式把其他一切思维、知识或行动中逃避意识的并且绝对非客观的东西也带给意识,并且成为客观的,简言之,先验考察方式的本性只能是主观的东西把自己变成自己的对象的一种持续不断的活动。

先验的艺术正是指那种在行动和思维的二重性中不断维持自己的技巧。

——P11—12任何经验的可能性的基础都在于假定事物……——P13回答如何能把表象认作是以对象为谁的同时又把对象认作是以表象为谁的问题,这并不是先验哲学的初步任务,而是它的最高任务。

——P14自然是合目的的,却又不能以合目的性加以解释。

艺术的理想世界和客体的现实世界都是同一活动的产物;(有意识的活动和无意识的活动)两者的会合无意识地创造着现实世界,而有意识地创造着美感世界。

——P15哲学和艺术一样,都是建筑在创造能力的基础上的,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创造力发挥的方向不同。

因为艺术的创造活动是向着外部,以便通过作品来反映无意识的东西,反之,哲学的创造活动则直接向着内部以便在理智直观中反映无意识的东西。

因此必须用来把握这类哲学的真正智能就是美感智能,……超脱凡俗现实只有两条出路:诗和哲学。

客观世界不过是使自我意识(我在)成为可能的一个必要限定条件而已;……——P17单单把主观的东西同主观的的东西拼凑在一起,决不能确立真正的知识。

——P19自我意识并不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知识,说得更精确一点,是我们一般地具有的最高深的一种知识。

——P21自我意识囊括了我们知识的全部领域,甚至把这个领域扩展到无限,而在每一方面自我意识总是至高无上的。

——P22概念不是别的东西,就是思维本身的活动,离开这一活动它就什么东西也不是了。

——P31我们通常称之为意识的是某种仅仅与对象或客体的表象并行的东西,是在表象的更替中维持同一性的东西,因此单单是一种经验的东西,……人们如果摆脱一切表象活动,以便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那么出现的命题就不是我思,而是“我在”,而这个命题无疑是更高的命题。

——P33自我除了是思维而外,就完全什么也不是了,因此也就不是事物,不是实际,而成了无穷无尽的非客观的东西。

原本客观的东西永远仅仅是一种被认识的东西,决不会是进行认识的东西,……无条件的东西在一般客体世界内是不可能找到的。

——P33甚至对自然科学来说也是和先验哲学一样,纯粹客观的东西或物质不是什么根本性的东西,而是现象。

——P33—34通过自我关于它自身的知识,自我本身(对象)方才产生出来。

——P34理智直观之于先验哲学,正如空间之于几何学一样。

……哲学的所有概念都仅仅是对那种把自身当作对象的创造活动,即理智直观的各种不同的界说,所以,没有理智直观,一切哲学也都会是绝对不可理解的。

——P35自我不是别的,只是一种把自身变成自己的对象的创造活动,即是说,它是一直理智的直观活动。

——P35—36先验哲学不能以任何定理为出发点,因为先验哲学是从主观的东西出发的。

任何不是经验科学的科学,必须通过它的第一原理先把一切经验主义排除掉,就是说,不是必须把它的对象假定成已经现成的存在,而是必须去创造对象。

……不先有先验思维方法,就会感到无法理解先验哲学。

——P36自我到底是什么,只有创造它我们才能得知,因为唯独在自我之内存在和创造活动的同一性才是原始的。

——P37只有并非本来就是客体的东西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对象,从而变为客体。

谁能对自己说出我字来,也就等于驾凌于客观世界之上,从外在的直观进入自己的直观了。

——P39本原的自我正像不能被看成是个体的自我一样,也不能被看成是经验的、即在经验意识内出现的自我。

至于说到自我到底是自在之物还是现象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本身是荒唐的,自我根本就不是事物,既不是自在之物,也不是现象。

——P40事物本身应理解为仅仅是一种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限定的活动的变形。

事物的存在也并不在于单纯的静止或不动,因为甚至连空间的任何充填也都是某种程度的活动,而每一事物也都是用以充填空间的一定程度的活动。

——P40—41人们之所以不能说自我存在着,只是因为自我就是存在本身。

——P41“我在”,……这个命题所要说的,并不是我为在我之外的某种东西而存在,而仅仅是我为我本身而存在。

——P43世界终归是仅仅存在于表象中。

——P44自由是一切事物所依托的唯一根本,我们决不是把客观世界视为在我们之外存在的现成事物,而是仅仅视为我们固有的自由活动的内在受限制状态。

通过自我意识的活动,自我使自己成为自己的对象。

自我一般说来仅仅是其自身的对象,因而不是任何外物的对象。

——P45如果创造性活动不力求超越自己的产物(自我的限制),这种产物便不是创造性的,就是说,决不是生成。

——P49理论哲学是唯心论,实践哲学则是实在论,而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才是完备的先验唯心论体系。

——P52自我意识的活动是观念的,同时又全然是现实的。

确立为现实的东西,通过自我意识的活动,也同样直接被确立为观念的;确立为观念的东西,通过自我意识的活动,也同样被确立为现实的。

——P53除了通过自我意识而获得的实在性以外,根本没有其他的实在性。

达到意识和受到限制是同一回事。

——P55自我的创造活动与自我的存在是一个东西。

自我具有创造无限物的倾向,这一方向必须看作是向外延展的(是离心的),但是,如果没有一种内向回归于自我这个中心的活动,这一方向之为这一方向是不能判别的。

——P56假如自我中没有对立,那么它里面一般地就根本不会有运动,不会有创造,因为也不会有什么创造物了。

——P58—59绝对自由是与绝对必然性同一的。

这样一种活动就是自我意识的原始活动,它是绝对自由的,因为它根本不是由自我之外的东西来决定的;它又是绝对必然的,因为它是从自我的本质的内在必然性中产生的。

——P60自我之为自我是绝对永恒的,就是说,是在一切时间之外的。

——P61两种活动若不相互受到限制,它们就不可能彼此关联,也不可能把它们自己贯穿在一个共同的东西之内。

——P64—65界限本身表现为某种可以抽去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设定,也可以不设定,是偶然的东西;现实活动中的肯定的东西却表现为不能抽去的东西。

——P67作觉察的东西和在其内被觉察的东西是互相对立的。

——P69假定一个对象象作用于一个客体那样作用于自我,那么,这样一种作用所能产生的依然不过是某种性质相同的东西,即是说,也不过是一个客观上被规定的东西。

唯物论时至今日还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如其变得可以叫人理解了,那它事实上就不再和先验唯心论有什么区别了。

——P71认识的所有实在性都维系于感觉,一种哲学如不能解释感觉,就足以因此而一败涂地。

如果说,断言感觉不能以来自外部的印象作用来解释,断言表象中根本没有什么属于自在之物的东西,甚至连偶性的东西也没有,断言在对自我的这样一种印象作用上永远不能设想有什么合理的东西,就是独断的唯心论,那么,这确实是我们的唯心论。

先验唯心论只是断言自我根本感觉不到物自身(因为这样的东西在这个阶段尚不存在),也感觉不到从事物向自我过渡的某种东西,而只是直接感觉到自我本身,感觉到自我本身的被消除的活动。

——P72自我就其是观念的而言,却是一种无限的自我再创造;……——P73客体决不返回自身,也不使任何印象作用和自己相关,正因为如此,才是没有感觉的。

——P77我应加以规定的东西,必定不依赖于我而独立地存在于那里。

而在我规定它时,由于规定活动本身,它就又成了一个依赖于我的东西。

——P79自我的一切活动都是从自我本身的一种矛盾出发的。

没有想象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现实的东西。

自我受到限制,同时又竭力超脱限制。

——P90为了对其自身成为进行感觉的东西,自我必须尽力超出原初被感觉的东西,同样,为了对其自身成为进行创造的东西,自我必须尽力超出每一个创造物。

——P95在自身之外有自在之物的自我不过是客观的或现实的自我,而在自身之内有自在之物的自我却既是观念的同时又是现实的自我,即理智的自我。

——P96—97只有两种对立的活动都是同一主体的活动,其中一种活动才能是和另一种活动绝对对立的。

——P101两种活动彼此保持平衡,并不因此就不再是活动,……——P103在方向概念里也包含着扩张性概念的意思。

没有扩张,也就没有方向。

——P105自我在构造物质时,真正说来,是在构造它自己,……——P114只有当自我象成为哲学家的对象一样而成为自己对象时,先验哲学才能告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