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检测 生物与环境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5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测)
2022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测案【新课标版生物】专题15 生态系统与环境爱护总分 90分时间 40分钟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6×6=36分)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2℃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A【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是指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D.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答案】C【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生态系统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爱护的意义和措施。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B.生态系统能量流淌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C.植物叶、芽及细胞中特殊物质等可感受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只来源于生物D.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B项正确;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C项错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项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
构应为
,A 错误;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
,
则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20+50= 7 =0.98=0.14,B 正 500 50 7
确;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减少,C 错误;除去甲
和丁后,则乙、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 错误。
答案:B
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 1/2 来自绿色植物,1/4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 来自
羊,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 10%,那么该人每增加 1 kg 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 kg
B.28 kg
C.100 kg
D.280 kg
解析:本题可用转换法。将纯文字信息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转化为如
3.正确判断有关生态系统图示的 4 种组成成分
(1)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 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 D 为“ 生产者 ”,有“3”个指入箭头的 C 为“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 D→A→B,确定 A 为 消费者 、B 为 分解者 。 (2)图示中 D、A、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
食物链(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剖析 (1)食物链上只存在捕食关系。 ①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减少。 ②被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
(2)食物网中的连锁反应。 ①a 种群的数量减少导致: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低时→b 的数量将增加; b 种群的营养级比 a 种群高时→b 的数量将减少。 ②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 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 ③分析数量变化时,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依据,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生态环境》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训练及解析
专题09 生态环境目录一、题型解读二、热点题型归纳【题型1】措施思路类【题型2】原因分析类【题型3】说明依据类三、最新模考题组练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随着而来,生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命的延续等,因此高中阶段培养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是成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农业”真实科研、生产生活情境为载体,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工程项目研究”等核心知识,成为高考生物试题的必考的热点。
非选择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措施思路类、原因分析类和说明依据类。
【题型1】措施思路类【典例分析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提分秘籍】措施思路类方法突破: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措施是……”、“方案(方法)是……”、“思路是……”、“设想是……”。
其中措施方案类答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但要求简洁明了。
思路设想类答案开放性比较大,创新性比较强,不用写出具体操作,只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想法就行。
【变式演练1-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
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
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专题7 生物与环境 专题提升练7(老高考旧教材)
专题提升练7一、选择题1.(2022山东枣庄模拟)植绥螨能捕食蚜虫、烟粉虱等的卵,也有不少取食花粉。
烟粉虱成虫不善飞行,活动能力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喜欢群集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随着新叶长出,成虫不断向上部新叶转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绥螨和烟粉虱、烟粉虱和植株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烟粉虱种群的分布呈现出由下向上的垂直结构C.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烟粉虱成虫的种群密度D.可利用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对其进行生物防治2.(2022山东卷)某地长期稳定运行稻田养鸭模式,运行过程中不投放鸭饲料,鸭取食水稻老黄叶、害虫和杂草等,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
该稻田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普通稻田,且养鸭还会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
若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秸秆均还田且其他影响因素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农药C.该稻田与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间结构完全相同D.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3.(2022浙江三模)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
科学家研究并获得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的关系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大于m小于n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B.当吹绵蚧种群数量大于n小于p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C.当吹绵蚧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吹绵蚧数量就不可能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4.(2022广东湛江二模)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
如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 t+1=N t。
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灭绝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点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 点,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种群就会走向灭绝。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生物学(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5.生物与环境
5生物与环境1.(2023·山东烟台二模)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
雪山、草地、森林、湖泊展示高原生态的美。
(1)据群落的外貌和等方面的差异,可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变化。
(2)据图1分析:t2~t3时刻甲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其出生率(填“是”或“不是”)0;t3时刻乙种群迁入,甲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t4时刻后甲、乙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呈现出的关系。
图1图2(3)逊木措湖的某食物网如图2所示[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J/(m2·a)]。
该食物网中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湖中斜口裸鲤和花斑裸鲤两种鱼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填“重叠”或“分化”)。
2.(2023·辽宁三模)纪录片《航拍中国》中对黑龙江美景的解说中曾这样写道:“这趟旅程,我们将拥抱肥沃的黑土地,它拥有的平原,创造农业奇迹,它哺育的湖泊,动静相宜。
往西飞行,加入冬捕者的行列,赶赴一场和丹顶鹤的空中约会。
不远处一座石油城市,正散发着迷人的湿地风情。
”回答下列问题。
(1)黑龙江平原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力推行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这种生产模式的意义是。
(2)冬捕时网眼的大小会对兴凯湖中大白鱼种群的(填种群数量特征)产生直接影响。
(3)双鸭山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资源禀赋被誉为“挹娄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
图1为总面积为600 hm2的湿地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体内的变化情况。
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对象构建的食物网。
图1图2①图1中物质a的含量随营养级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
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对光信息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这说明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整合训练(十四)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整合训练(十四)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全员必做题1.[2022·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和五华县高三一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B.引进的芦苇、香蒲在与藻类竞争光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放养的植食性鱼类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2.[2022·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C.“毋覆巢,毋杀胎夭飞鸟,毋麝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3.[2022·广东省汕尾市高三期末调研]生态农庄是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兴农业模式,如图是某农庄生态系统结构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农庄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包括太阳能和饲料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该生态农庄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据图分析,蚯蚓从粪便中获得的能量属于鸡和牛的同化量4.[2022·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模拟](不定项选择)净初级生产量(NP)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GP)和生产者呼吸消耗有机物量(R)的差值。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判断题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 )6.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7.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9.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10.所有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2.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
( )1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 )14.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15.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1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17.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工厂排出的有机废物。
( )18.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选择题1.(2019某某某某质检)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湖泊污染。
(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
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1.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①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X围为食物链各营养级。
②物质循环:元素反复利用、循环流动,X围为生物圈。
③信息传递:往往具有双向性,X围为“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无机环境〞。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其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能量流动的“四三二〞(1)4个去向:①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时未被利用。
(2)3个关系式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
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3)2个特点①单向流动: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②逐级递减: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热能);还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3.可持续发展(1)概念: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2)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
(3)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1.生态系统的结构只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5.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害虫数量对其天敌数量的变化存在反馈调节( )7.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8.受到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9.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某某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10.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答案 1.× 2.√ 3.√ 4.× 5.× 6.√7.×8.×9.√10.×1.农业生态系统除草、除虫的意义: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研重难点:专题7 生物与环境(一)
3.(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 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 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 为 保证调 查 的 可靠 性 和 准确 性 , 选取 样 方 时应 注 意 的主 要 事 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 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 (3)与标志(记)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答 出2点即可)。
4.取样器取样法 (1)未能给予最适“诱捕”条件,即未能充分利用土壤动物“趋湿”“避 光”特性,如未打开电灯可导致诱捕到的动物个体减少。 (2)未做到土壤类型、取样时间、土层深度保持一致而导致误差。 (3)对“不知名”的动物不予计数而导致误差(正确做法是记为“待鉴定 ××”,并记下其特征)。
从“宽度”上拓展训练
解析:(1)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 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和调查对象的不同来确定样 方大小和数量,样方大小及样方数量要适宜。(2)假设区域内种群数量为N, 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已知所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调查区 域内种群密度相等,N/S=n/m,则N=(S×n)/m。(3)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 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记)重捕法相 比,该调查方法周期短,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少,操作更简便,并允许在 繁殖季节收集更多的数据。
[答案] B
从“深度”上提升知能 1.坐标模型中K值确认与λ值变动分析 (1)K值确认:K值即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环 境中种群数量往往在K值上下波动,如图所示:
生物 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信息提取】(1)A项中,应考虑到恒温动物为了维持体温,要 信息提取】(1)A项中,应考虑到恒温动物为了维持体温, 项中 消耗一部分有机物。 消耗一部分有机物。 (2)B项中, (2)B项中,应考虑到能量传递效率是后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前 项中 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 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 (3)C项中,应明确吸收量(同化量)与食入量比值大,则饲料的 (3)C项中,应明确吸收量(同化量)与食入量比值大, 项中 利用率大,有利于动物的生长。 利用率大,有利于动物的生长。 (4)D项中,食草动物主要利用纤维素,难消化,吸收率( (4)D项中,食草动物主要利用纤维素,难消化,吸收率(同化 项中 量)较低。 较低。
④接种与培养:_______________。 接种与培养:_______________。 ⑤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 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 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中假设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提取】(1)注意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短时间内产 信息提取】(1)注意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 注意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 生大量个体。(2)考虑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矿质元素和CO 生大量个体。(2)考虑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矿质元素和CO2等。 考虑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3)实验对照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X (3)实验对照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X培养液是否用粉 实验对照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绿狐尾藻培养液来配制。 绿狐尾藻培养液来配制。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 生物与环境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1种群和群落1.(2023·山东济宁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B.DNA粪便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大2.(2023·北京西城二模)一般来说,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
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
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不需要随机取样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D.海拔越高,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3.(2023·山东日照一模)种群生理性调节学说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加,个体处于紧张状态,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主要影响垂体和肾上腺功能,一方面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受阻,死亡率升高;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制,出生率降低。
反之,种群数量下降时,通过生理性调节,可使种群数量上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B.社群压力下降时,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C.生理性调节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4.(2023·湖南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集群生活不利于基因交流,会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B.桦树林中高矮不同的桦树并不构成该群落的垂直结构C.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的比例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退耕还林、还草后,退耕区域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5.(2023·四川成都三模)下图是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演替成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群落(③)的过程。
2021-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命题源13 种群、群落限时训练
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命题源13种群、群落限时训练1.(xx·北京海淀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xx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解析:选C。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 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原创题)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可分为“S”型增长和“J”型增长,且“S”型增长曲线通常又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如a)、加速期(如b)、转折期(如c)、减速期(个体超过K/2以后,如d)、饱和期(如e)。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的加速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B.“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C.环境阻力开始于减速期D.应将有害生物数量控制在加速期解析:选B。
根据曲线可知,e点对应的个体数量为K值,在K/2(c—转折期)时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对于“J”型曲线来说,增长率是不变的,增长速率是增加的,B 正确;两条曲线从一开始就出现差异,说明环境阻力开始于起点,而在减速期时环境阻力加大,C错误;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开始期,而不是加速期,D错误。
3.(xx·江苏淮安二模)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解析:选D。
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8年下降,但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B错误;白头鹎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8年时的两倍,D正确。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第2讲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聚焦新课标:2.2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3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2.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选择性必修2 P50正文)(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选择性必修2 P52图3-4)(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选择性必修2 P54正文)( ) 4.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选择性必修2 P55图3-5)( )5.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选择性必修2 P58正文)( )6.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选择性必修2 P63正文)( )7.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形式进行。
(选择性必修2 P61“思考·讨论”)() 8.碳循环中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导致了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
(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9.生物富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选择性必修2 P64正文)( )1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选择性必修2 P69正文)( ) 1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选择性必修2 P73正文)( )1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选择性必修2 P75正文)( )13.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直击考纲1.种群的特征(A)。
2.种群的数量变动(B)。
3.群落的结构特征(A)。
4.群落的演替(B)。
5.生态系统的结构(A)。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B)。
10.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C)。
1.(2010·浙江,3、2012·重庆,4和2012·广东,27改编)某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甲和蝗虫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图3是描述了该生态系统的某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后来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的变化曲线。
判断下列关于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1)若图1中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增长(×)(2)在图2中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3)若图1中所示的生物种群出生率提高,则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b点(×)(4)在图2中若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5)图1中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而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6)图2中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不呈正相关;若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7)图3中FNE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而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 (√)(8)上述3个图中c点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相等,在图3中d点时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2.判断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1)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2009·广东,15B)(×)(2)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和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2009·广东,11BD)(×)(3)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2009·大纲全国Ⅱ,5D)(√)(4)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2010·大纲全国Ⅱ,3B)(√)(5)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011·大纲全国,4D)(×)(6)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24BC)(√)(7)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2011·安徽,6C)(√)(8)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但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2013·浙江,4BC)(×)3.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叙述(1)在下图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中,共有9条食物链,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硅藻属于生产者,其遭到破坏要比蓝鲸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大(2009·广东,14改编)(√)(2)下表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植物→田鼠→鼬”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单位是J/(hm2·a)],则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3%,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2012·安徽,30Ⅱ改编)(√)分别代表太阳能和热能,并且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2009·广东理基,51改编) (×)(4)在如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二者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012·海南,19)(×)(5)在如图所示的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2010·大纲全国Ⅰ,5改编)(×)(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2011·海南,21B)(×)(7)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10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与群落课件
(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样__方__法________;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标__记__重__捕__法____。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变化,甲曲线先增加后减少, 乙曲线呈“S”形,丙曲线下降,在池塘中投放一批鱼苗后,由于一段 时间内鱼没有进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鱼苗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故种 群数量下降,如曲线丙;存活的个体重量增加,如曲线乙,种群总重量 先增加后由于捕捞而减少,如曲线甲。综上可知,D正确。
【解析】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32×36÷4÷2=144(只 /hm2),A正确;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这样使得第二次 捕获的个体随机性差一些,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B 错误;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雌/雄= (14+18)÷(18+18)=32/36=8/9,C正确;如经调查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 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D正确。
核心考点二 种群数量变化的 “J”形曲线和“S”形曲线
1.种群数量增长中的经典曲线:(科学思维:模型构建)
(1)甲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是生存斗争 中被淘汰的个体数。“J”形曲线无K值,而“S”形曲线有K值。
(2)乙图中: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即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 数量的倍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必考题(三)生物与环境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必考题(三)生物与环境1.竞争干扰假设认为在食物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群体的增大,个体会增加取食速度获取更多食物;群体警戒假设指随着群体增大,群体发现天敌攻击的概率增加,导致群体成员的警戒水平下降。
白鹤常集群活动,主要在我国鄱阳湖越冬,在西伯利亚地区繁殖。
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白鹤从西伯利亚地区迁徙到鄱阳湖越冬,体现了种群的_________这一数量特征,迁徙过程中,白鹤主要靠地磁场定位,地磁场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信息。
(2)据图甲可知,幼鹤较成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从幼鹤的生长发育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
(3)据图乙可知,集群型白鹤较非集群型白鹤花费更多时间觅食、较少时间警戒,依据竞争干扰假设和群体警戒假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
(4)为提高白鹤的种群密度,可以在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营造更多适合白鹤生存的环境,从而提高白鹤的___________。
2.在怀化市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污水处理越来越困难。
如何科学有效地处理污水,成为怀化市城镇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首选方案,可以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
如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仅能吸收_______等营养物质,还能为_______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利于它们通过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但人们对污水排放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人工湿地以________为基础的__________是有限的。
(2)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草鱼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果在t1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40条全部标志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第二次捕捉,其中未标志的30条、标志的10条,估算草鱼种群在t2时是____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2011·福建高考)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图表示的是( )
2.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农业的决定》出台。
该决定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将树木、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残余物和各类有机垃圾等生物质所蕴藏的能量,转化为常规可再生能源,如燃料乙醇、沼气、生物柴油等就是生物质能产品。
下列关于生物质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展生物质能可降低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耗
B.发展生物质能成为开启新能源时代的一把“钥匙”
C.发展生物质能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的一件“利器”D.发展生物质能实际上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3.(2011·海南高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4.(2011·东城模拟)下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
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6.(2011·海南高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二、非选择题
7.(2011·广州一模)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
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__。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
____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1·四川高考)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图B 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种群密度变化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
略有下降。
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侍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能力。
答案与提示
1【解析】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项分析:若甲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CO2库,CO2库中的CO2又可以通过生产者(丙)的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中,消费者通过摄食,碳元素又可进入消费者,故A正确;若甲为血浆,根据题意中的箭头指向分析乙不可能为淋巴,故B错;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丙)中的能量不可能被消费者(乙)利用,故C错;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乙应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故D错。
【答案】 A
2【解析】传统燃料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可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从而降低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耗;生物质能归根结底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成为开启新能源时代的一把“钥匙”;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残余物和各类有机垃圾等如果不转化为可再生能源,通过燃烧或自然分解,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造成温室效应;生态系统的物质可以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答案】 D
3【解析】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数量减少,必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2~2 ℃范围内,随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答案】 A
4【解析】群落由系统中所有生物组成;消费者4数量的增多会导致消费者2数量减少,使生产者2的生存压力减小,生产者2数量暂时增加;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光能、化能自养生物在内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消费者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
【答案】 D
5【解析】①是流入兔的总能量,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获得的能量不在统计的范围之内。
②/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③是未被兔消化的食物残渣(草),④是未被狐消化的食物残渣(兔),因此③
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 D
6【解析】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的快;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
【答案】 D
7【解析】(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光能和厌氧池中的未被彻底分解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植物细胞中含P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
因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的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在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
(3)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就会因渗透作用大量失水而死亡。
(4)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和光而有效地抑制了藻类的生长。
(5)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的水质达标。
【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生物群落
(2)核酸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并能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影响浮游藻类正常生长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8【解析】分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及卷尾鬣蜥的捕食对象知: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构成了捕食和竞争关系;沙氏变色蜥与网蜘蛛活动范围的变化,属于群落垂直结构的改变;由于卷尾鬣蜥的捕食,
网蜘蛛的天敌沙氏变色蜥的数量减少,通过对食物链“植物→较小的飞行草食动物→网蜘蛛→沙氏变色蜥→卷尾鬣蜥”中各种生物关系的分析可知,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动态平衡,体现了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1)三或第四竞争和捕食
(2)垂直结构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一定的自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