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技术讲课教案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技术与方法
根据质量指标性质的不同,质量特性值可分为计数 值和计量值两大类。
计数值和计量值
质量特性值只能取一组特定的数值,而不能取这些 数值之间的数值时,这样的特性值称为计数值。
当质量特性值可以取给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可能的 数值时,这样的特性值称为计量值。如用各种计量 工具测量的数据(长度、重量、时间、温度等),就 是计量值。
1、调查表 2、亲和图 3、水平对比 4、头脑风暴 5、因果图 6、流程图 7、树图 8、控制图 9、直方图 10、排列图 11、散布图
使用统计工具的注意事项
五点注意事项
该用什么工具用什么工具 使用工具后就要有所收获 能用简单的不用复杂的 工具要“使用”不要事后编 套先学后用、学会再用、学以致用
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
计 数
Pn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p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值
C 缺陷数控制图
数
据
U 缺陷率控制图
用途 各种计量值 各种计量值
各种计量值 计量值
重要产品中使用 计件数据 计件数据 计点数据
单位面积、长度的缺陷数
直方图
表示特性值(尺寸、重量、时间等计量值)频 度分布的柱状图。由此图可计算出该特性值分布的 平均值、表准偏差、工序能力指数等参数。
计件
表示通过记录所考察的子组中每个个体是 否具有某种特性(或特征),计算具有该
计点
特性的个体的数量,或记录一个单位、一
组产品、或一定面积内此种事件发生的次
数所获得的观测值。
控制图的种类
控制图
名称
x —R
计 ~x —R
量值 数X —RS Nhomakorabea据
全面质量管理QC基础知识及统计技术应用课件
要点二
PDCA循环
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即计划(Plan)、 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 按顺序不断循环。
QC的流程
确定主题与目标
01
02
案例二:QC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总结词
医疗服务领域也需要QC的应用,通过QC方 法可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 效率。
详细描述
在医疗服务中,QC方法被应用于医疗管理 、临床诊疗、药品管理等多个环节。通过运 用QC工具,医院可以系统地分析医疗服务 流程中的问题,找出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 措施进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例如 ,QC方法可以帮助医院优化手术流程,提 高手术成功率;同时也可以帮助医院加强药 品管理,降低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案例四:QC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
总结词
教育行业也需要QC的应用,通过QC方法可以优化教育 服务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详细描述
在教育行业中,QC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课程设计、教学计 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 。通过运用QC工具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分析和 发现问题找出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 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运用QC方法教师可以优化课程设 计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同时也可以运用QC工具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 率和教学质量。
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03
04
制定改进措施与计划
实施改进措施与计划
05
06
总结与评估
QC的数据分析方法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质量的控制和提高。
统计方法是质量管理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有效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产品的质量。
因此,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的学习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围绕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设计展开讨论和分析。
2.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合适的实际案例,贯彻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统计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实现过程;2.熟悉统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工具和方法;3.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产质量问题;4.了解如何使用SPC(统计过程控制)工具实现质量控制。
3. 课程教学3.1 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质量控制过程的实现•统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工具和方法实践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案例分析和探讨•实际操作•SPC(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的使用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和反复演示操作法。
在理论部分中,通过介绍理论概念、工具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质量管理思维;在实践部分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感受到统计方法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流程安排课程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教学环节时间内容第一节课2小时讲解质量控制基本概念第二节课2小时讲解质量控制过程的实现第三节课2小时介绍统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工具和方法第四节课2小时案例分析和探讨第五节课2小时实际操作第六节课2小时SPC(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的使用4. 课程评估在课程设计的最后,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主要从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应用效果两个角度进行评估。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4.1 知识掌握程度评估知识掌握程度评估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已及平时作业得出。
统计质量管理第五章 统计过程控制
8
24 5.015 5.008 4.993 5.000 5.010 5.005 0.022
9
25 4.982 4.984 4.995 5.017 5.013 4.998 0.035
样本均值
1, ..., 5 的 Xbar-R 控制图
+3SL=5.01434
5.01
+2SL=5.00997
5.00
+1SL=5.00559 __ X =5.00122
❖ 在105分钟内每5分钟挑选6个药瓶作为一个样本 子组。
❖ Vials.mtw
在这个例子中比较合适的控制图是x和R 控制图,因为在每个子组中有6个计量变量。
❖ 建立控制图的目的是要考察过程的平均值和变异 性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 首先,我们必须计算出每一个子组中的平均值与 相应的极差。比如第一组的极差:
-2SL=0.00585 -3SL=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样本
❖ 另一个例子
❖ 一个生产高端音频零件的制造商需要购买金属调 谐钮以完成产品的组装。
❖ 由于调谐钮的装配持续出现问题,管理层决定要 求承包商为零件的直径建立一个控制图以检查这 个过程的问题。
❖ 抽样方法:早上8:30开始,每隔半小时取出前 4个产品,测量每个产品的直径。
使用加减3倍的标准差得到控制限:
UCL( x) x 3 x
LCL( x) x 3 x
假设过程输出分布将会是稳定的和接近正态 分布的:
x x k 其中k是子组的数量.
R
d2
xn
n
其中R
第五章 质量管理统计技术与方法PPT课件
22
七种工具之三:排列图
排列图是通过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以便改进关 键项目。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Pareto),它是将各个项目从最主要 到最次要的顺序进行排列的一种工具。
排列图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用于统计社会财富分 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大部分财富,而大多数人却 只有少量财富,即所谓“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这一
18
机翼划伤位置记录表
单位:×车间×工段
日期: 年 月 日
操作者:× × ×
填号者:× × ×
×× ×
× :严重划伤 × :轻划伤 0 :压坑
07.08.2020
Dept Che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19
4、不合格原因统计分析表
弄清造成各种不合格发生的原因,按照设 备、操作者、时间等标志进行分层统计分 析,填写不合格原因统计分析表。
07.08.2020
Dept Che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20
5、过程质量分析统计表
为了能够测量产品的尺寸、重量、纯度登记量 数据的过程中,为了掌握这些过程的产品质量 状况,可用这种统计分析表。
07.08.2020
Dept Che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07.08.2020
Dept Che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4
主干箭头所指的为质量问题,主干上的大枝表示大 原因,中枝、小枝芽表示原因的依此展开。
更小原因
中原因
结果 (第一质量问题)
07.08.2020
Dept Chem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质量管理第五章质量管理常用方法课件.ppt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下 午
上 午
上 午
上 午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日 期 工 人
Hale Waihona Puke 二、头脑风暴法 1.头脑风暴法的含义
也称畅谈法、集思法,在管理上创造一种自由畅想的氛围,制定一套规则,让人们能无限遐想,涌流出更多的创意来。
第一节
定性质量管理方法
第二节
定量质量管理方法
第三节
新七种质量管理方法
掌握检查表、头脑风暴法、因果图等质量管理的定性分析方法; 掌握排列图法、直方图法、散布图法等质量管理的定量分析方法; 理解并掌握新七种质量管理方法。
能够综合应用定性、定量质量管理方法解决企业质量问题。
亲和图的制作步骤
亲和图法的含义
一是确定主题
二是收集语言文字资料
三是制作语言资料卡片
四是汇合卡片,制作标题卡
五是绘制亲和图,并口头发表
六是撰写调查报告
二、关联图法
关联图法含义
也叫关系图法,是把问题与其主要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用图加以标示,以找出关键问题与因素的方法。
无
调试运转交付
保证均衡生产
可修复
不可修复
更换调整工装刀具
试生产 确认质量
A0
A1
A2
A3
A4
Z
B1
C1
D1
D2
D3
无
未到位
五、矩阵图法
矩阵图法含义
是用矩阵的形式进行多维思考,从问题事项中,找出成对的因素群,分别排列成行和列,找出其间行与列的相关性或相关程度大小的一种方法。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设计 (2)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及生产效率提升。
在实践中,使用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来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生产调度、问题定位和持续改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及其应用;2.掌握质量数据分析方法;3.掌握向上管理和问题解决方法;4.能够解决质量工程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1. 质量管理基础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例如质量、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我们还将探讨如何使用不同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来监测生产过程,并制定改进计划。
2. 数据收集方法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数据抽样、测量和可视化。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数据分析工具来理解数据并制定改进计划。
3. 统计方法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统计方法,包括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方法,如正态分布、偏度和峰度等。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来分析质量数据,并识别可能的变化或趋势。
4. 质量指标管理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质量指标来监测和改进生产过程。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构造指标、分析指标、制定指标预警和实施质量度量计划等。
5. 质量问题解决方法在此部分中,我们将介绍质量问题解决方法,包括质量问题定义、原因框架、根本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内容。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方法来识别潜在的问题并建立解决方案。
6. 应用案例在此部分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展示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应用。
这些案例将包括生产调度、品质管理和持续改进等领域。
四、课程设计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课程设计将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选择一项现实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使用所学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3.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计划;4.撰写课程报告,包括问题描述、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结果和改进计划等。
质量管理统计技术教学设计
质量管理统计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领域。
2.掌握统计工具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如控制图法、抽样检验法等。
3.能够基于实际数据应用统计工具进行质量管理分析,进行问题诊断和解决实践问题。
二、教学内容1.质量管理统计技术概述。
2.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3.抽样检验法。
4.质量管理统计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手段,通过实际问题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系统掌握和理解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的应用。
1.授课:讲授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统计工具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案例教学:选取实际企业中的典型问题案例,通过讲解案例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的应用技巧,能够基于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问题诊断和解决实践问题。
3.演示教学:通过大量的案例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统计工具的应用,对质量管理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四、教学重点1.了解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统计工具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如控制图法、抽样检验法等。
3.能够基于实际数据应用统计工具进行质量管理分析,进行问题诊断和解决实践问题。
五、教学难点1.理解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建立系统性认识。
2.掌握控制图法等统计工具的绘制和应用,能够熟练应用于质量管理。
3.掌握如何应用抽样检验法进行质量问题诊断和解决。
六、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考查学生熟练运用统计工具进行质量管理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参考文献1.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尹东芝,中国财富出版社。
2.Quality Control Handbook,J.M. Juran,McGraw-Hill.3.Modern Methods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ement,D.M.Hawkins, S.S. Soman,Wiley.。
质量管理-第五章
✓ 正常的生产状态:是指影响产品质量波动的人、原材料、设备、方法和 环境这五大类因素得到相对稳定的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相对保持稳定。 ✓ 一定精度要求: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质量特性值的分 布表现为随机分布。
第二节 统计相关概念
1、数据整理和统计
☺ 案例:如果有两组数据,它们分别是1、2、3、4、5;和3、3、 3、3、3;虽然它们的平均值都是3,但是它们的分散程度是 不一样的(如图所示)。如果我们用 σ 来描述这两组数据的 分散程度的话,第一组数据的 σ 为1.58,而第二组数据的 σ 为 0。假如,我们把数据上的这些差异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起 来的话,这个差异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7.918 7.913 7.925 7.926 7.928 7.924 7.922 7.923 7.915 7.919
7.925 7.925 7.925 7.925 7.927 7.920 7.922 7.927 7.923 7.925
7.923 7.927 7.927 7.927 7.923 7.922 7.923 7.929 7.931 7.922
☺ 质量数据有两类常用的统计特征:一类是表示数据集中性的 特征数,如平均值、中位数等;另一类是表示数据分散程度 的特征数,如极差、标准差等。
第二节 统计相关概念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质量特性数据:测量质量特性所得的数据。(一切用数据说 话,数据是质量活动的基础。
☺ 总体和样本
✓ 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用N表示)
✓ (1)收集数据:在5MIE (人、机、料、法、测量及生产环境)充分固定 并加以标准化的情况下,从该生产过程收集n个数据。n 应不小于50,最 好在100以上。
质量管理第五章
第一部分、老七种工具一、流程图流程图(flowchart):用于描述整个过程。
二、检查表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是最简单,使用最多,用途最广的一种品管手法。
——常用类型缺陷位置调查表不良项目调查表不良原因调查表注意几点: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对需调查的事件或情况,明确项目名称;确定资料收集人、时间、场所、范围;数据汇总统计;必要时对人员进行培训;三、直方图用于分析和掌握数据的分布状况,用一定的范围在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的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书出的图形,以便推断特性总体分布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注意几点:确定过程特性和计量标准值;收集数据,必须是计量值数据;数据针对一个范围时期收集至少50-100个;确定积差R,分组数K,组间距h,分组组界;作次数分配表;作直方图的方法步骤如下:实例某电缆厂有两台生产设备,最近经常有不符合规格值(135~210g)异常产品发生,今就A,B两台设备分别测定50批产品如表。
请解析并回答下列回题:作全距数据的直方图作A,B两台设备之层别图叙述由直方图所得的情报收集数据如下解:全体数据之最大值为194,最小值为119根据经验值取组数为10组距=(194-119)/10=7.5取8最小一组的下组界=最小值-测定值之最小位数/2=119-1/2=118.5最小一组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118.5+8=126.5作次数分配表全体数据的直方图2.作A设备的直方图2.作B设备的直方图4.结论四、散布图散布图的分析例:员工加班小时数与矿工天数的散布图分析表明,加班小时数与旷工天数似乎正相关,并使得管理部门重新计算加班的实际成本。
七、排列图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图(Pareto)。
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块和一条折线所构成。
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成A、B、C三类。
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培训课件
某工厂使用 DOE(实验设 计)方法优化 生产工艺参数, 提高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某企业使用 FMEA(失效模 式和效应分析) 方法评估产品 设计和生产过 程中的潜在风 险,提前采取 预防措施
某团队使用六 西格玛方法改 进业务流程, 降低成本,提 高客户满意度
01
02
03
04
实践方法
抽样检验:随机 抽取样本进行检 验,以评估整体 质量
过程控制:监控 生产过程中的关 键参数,确保质 量稳定
统计分析:运用 统计方法分析数 据,找出质量问 题的根本原因
持续改进:根据 分析结果,制定 改进措施,持续 提升质量
实践效果评估
01
评估指标: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的实际应用效果
02
评估方法:对比使用前后的质
量控制效果
03
评估结果:质量控制统计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效果
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 量:通过质 量控制,提 高产品质量, 满足客户需
求
提高企业竞 争力:通过 质量控制, 提高产品质 量,提高企
业竞争力
质量控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质 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 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降低成本:通过质量控 制,减少废品率,降低 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质 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质量控制,可以保证 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2
统计方法在质量 控制中的应用
统计方法简介
统计方法:用 于分析、解释 和预测数据的 方法
01
应用领域:制 造业、服务业、 医疗、教育等
03
02
质量控制:确 保产品或服务 的质量达到预 期标准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教学设计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教学设计摘要这篇教学设计主要针对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进行教学,通过综合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让学生全面掌握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篇教学设计将从背景、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背景近年来,我国质量管理行业不断发展。
企业在不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因此,对质量管理专业的学生深入掌握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快速掌握这门知识技能,已成为行业和学校教育的迫切需求。
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掌握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理解数据类型、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等相关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熟练使用这些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独立进行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并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
4.具备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技能,对质量管理过程及其调整提出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统计方法的基础知识1.1 数据类型和描述统计量的计算 1.2 概率和概率分布 1.3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1.4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1.5 抽样及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第二章参数估计2.1 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2 样本参数估计量的选取 2.3 区间估计及其精度度量 2.4 度量估计精度的统计分布 2.5 样本大小对区间估计的影响第三章假设检验3.1 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3.2 样本检验方法与检验类型 3.3 单样本和双样本检验 3.4 检验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第四章方差分析4.1 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4.2 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4.3 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4.4 方差分析的应用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更加实用性,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营造互动式的教学氛围,深入掌握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教师将进行理论讲解,并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
第5章 质量管理工具与技术(1)
合计
抱怨 数量 77
36
18
15 4 150
频率 (%) 51%
24%
12%
10% 3% 100%
累计频率 (%) 51%
75%
87%
97% 100%
频数 N=150
累计频率(%)
100
97%
87%
80
75%
77
60
51%
36
40
18 15 4 20
适 查 改某 维 用 询 进些 护 不速 功响 方度 能应
2、 直方图的用途 (1) 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 状态,以便掌握产品质量分析情况。 (2) 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当工序不 稳定时,推测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3) 掌握过程能力及过程能力保证产品质量 的程度,推测生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率。
35
3、作法:
§收集数据; §确定极差R; §确定组距h和组数k; §确定各组的界限值; §编制频数分布表; §画出直方图。
5.1.6 直方图
36
实例分析
37
详
4.0
细
7.4
解
答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计算极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 ,最小值是4.0,他们的差是:
7.4-4.0=3.4(㎝)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
30
[例题 4—3]某装配厂的气缸体与气缸盖之间经常发生漏油经调查 50 套产品 后发现,一是由于三个操作者在涂粘结剂时操作方法不同。二是所使用的气 缸垫是由两个制造厂提供的 在用分层法分析漏油原因时采用: ①按操作者分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设分拣工序的平均处理时长μ=50.24,标准偏差 σ=5.19分钟,因此该分拣工序:
过程能力:B=6σ=6×5.19=31.14(分钟)
最短处理时长:μ–3σ=50.24–3X5.19=34.67(分钟) 最长处理时长:μ+3σ=50.24+3X5.19=65.81(分
钟)
过程能力示意图:
需要强调的是:
(1)过程能力的应用前提是,产品和过程的质量特 性能用数据表达,且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2)统计控制状态是保证过程稳定的基础,只有在 稳定状态下计算过程能力才有实际意义。
(3)采用正态分布的6б幅度的概率值来度量过程能 力,是因为这种散布与上下控制限的幅度相一致。
(4)生产条件变化,过程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5)对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过程有时需要单独计算设
备能力( бm )。
五、过程能力指数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简称PCI)
过程能力指数:是表示过程能力满足公差范围 要求程度的量值。
过程能力指数是公差范围(T)和过程能力(6б )的比值。一般用符号CP表示。
(a)
(b)
陡壁型直方图
5、偏态型
直方图的顶峰偏向一侧,有时 偏左,有时偏右。
原因:下限受到限制,容易发生 “偏左型”。如用标准值控制下限。 反之,会发生“偏右型”。
b
(a)偏左
(b)偏右
偏态型直方图
6、平顶型
直方图没有突出的顶峰, 呈平顶型。
原因:可能观测值来自多 个总体、多种分布混在一起, 或质量指标在某个区间中均 匀变化。
二、直方图的制作步骤(八个步骤)
1、收集数据(n个数据)
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xmax、最小值xmin和极差R 3、确定数据的分组数k
有两种方法:利用分组数参照下表)或用经验公式
确定[k=1+3.332lg(n)]。
表1 分组数参照表
数据个数n
分组数k
50—100
6—7
100—250
7—12
250以上
n1i1
第一节 直方图
一、 直方图的概念
(1)直方图:是用于对大量计量数据进行整理 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即用一系列宽度相等, 高度不等的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的图。 (2)直方图的使用条件是:计量数据,且数据 个数n≥50。 (3)直方图的用途:判断数据所来自的总体是 否正常,若不正常可以进一步发现异常原因并采 取对策措施。
第五章-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技术
2. 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1)样本极差。若计排序后的样本测定值为 x1x2xn,
则
Rxnx1
(2)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
① 样本方差。它是样本中所有观测值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值”,有
s2 1
n
(xi x)2
n1i1
②样本标准差。样本方差的算术根,有
s
1
n
(xi x)2
Cp
T
6
4、确定各组组距h:h=R/k
12—20
5、计算各组上下限值
首先确定第一组下限值,应注意使最小值xmin包含在第 一组中,且使数据观测值一般不落在上下限上。故第一组
下限值应小于最小值xmin 然后以次加上组距h,即可得到各
组上下限值。
6、计算各组中心值bi bi=(第i组下限值+第i组上限值)/2
平顶型直方图
四、直方图与规格范围比较
直方图与质量标准(公差)比较分析
五、直方图的作用
1.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态(平均值和 分散情况),便于掌握产品质量分布情况。
2.显示质量波动状态,判断工序是否稳定。
3.确定改进方向。通过直方图研究分析质量数据波动 状况之后,就可确定怎样进行质量改进。
近似对称”,见图。
正常型直方图
六种异常频数直方图
1、孤岛型 在直方图旁边有孤立的小岛出现。 原因:可能原料发生变化、在短期内不熟练工人替
班加工、测量有误差等。
孤岛型直方图
2、双峰型
在直方图中出现两个峰。
原因:由于观测值来自两个总体、 两个分布,数据混合在一起造成的。如 两种有一定差别的机床所生产的产品混 在一起。此时应当加以分层。
7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0
50
40
30
20
10
0
5
10
很不满意 不满意
20
一般
60
满意
5
很满意
频数
注:条形图与直方图不同,它是由互不相邻的矩形 组成,矩形的宽度没有意义,适用于计数数据。
四、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Process Capability):也称工序能力,是 指工序中人、机、料、法、测、环(5M1E)诸因素 均处于规定的条件下,操作呈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 能力,或过程保证产品满足要求的能力。用符号B表 示。B=6σ,它的数值越小越好。
7、制作频数(频率)分布表
频数fi就是n个数据落入第i组的数据个数,而频率pi=fi/n。
8、绘制直方图
以频数为纵坐标,数据观测值为 横坐标,以组距为底边, 频率为高,画出一系列矩形。就得到频数直方图
详见[例9.3.1]
三、直方图的观测与分析
直方图分布类型可分正常型与异常型。 正常型的形状是“中间高、两边低,左右
4.用以调查工序能力和设备能力。在直方图上标出公 差线或标准值,可以定量的调查工序能力和设备能 力。
六、应用直方图注意事项
1.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不可太小。 2.组数和组距确定要得当。 3.随机抽样的不同样本不可混在一起。 4.直方图是正态性检验的作用。 5.画法要规范,标注要齐全。
※计数数据的整理与条形图
3、折齿型
在直方图中出现凹凸不平的形状。 原因:由于作直方图时分组太多, 测量仪器误差过大,观测数据不准确等 原因造成。此时应重新收集与整理数据。
双峰型直方图 折齿型直方图
4、陡壁型
直方图像高山上的陡壁,向一边倾 斜。
原因:通常在产品质量较差时,为得 到符合标准的产品,需进行全数检查,以 剔除不合格品。当用剔除了不合格品的产 品数据作直方图时容易产生这种陡壁型。 这是一种非自然状态。
例:如某一企业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测评量表采用5级李 克特量表。即分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现调
查了100位用户,将其调查结果的频数及频率列于下表。
表2 频数(频率)分布表
态度
频数
很不满意
5
不满意
10
一般
20
满意
60
很满意
5
合计
100
频率% 5% 10% 20% 60% 5% 100
图:测评态度频数条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