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方言的文化现象
广州方言的研究报告
广州方言的研究报告广州方言的研究报告广州方言,又称穗语,是广东省广州市及周边地区通用的一种方言。
广州方言是汉语的一种变体,也是中国国家级方言之一。
广州方言极富声调变化,构音特点独特,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其丰富的语音特点和说法,使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之一。
一、声调特点广州方言的声调较为复杂,不同的音节经过变调,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广州方言中常见的声调有六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上上声和下声。
这种声调系统在汉语方言中非常独特,也是广州方言与其他汉语方言最大的不同之一。
二、音韵特点广州方言的音韵特点也十分显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八音。
八音是广州方言中的八个原始音,包括低声、浊声、带声、破声、边声、抖声、杂声和特声。
这些音根据声调的变化,可以组成广州方言中的所有音节。
三、词汇特点广州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很多词汇在不同的方言之间有着不同的说法。
广州方言中常用的一些词汇包括“咁样”(这样)、“至来”(刚才)、“攞”(拿)等。
这些词汇在广州市及周边地区非常常见,人们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
四、语法特点广州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一些特点,与普通话稍有不同。
比如,在广州方言中,一般不使用助词“了”和“着”,相反,广州方言更强调动词的变化。
另外,广州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疑问句结构,即将疑问词放在句尾,如“你打个喺边?”(你去哪儿?)这种语法结构在其他汉语方言中并不常见。
综上所述,广州方言具有丰富的声调变化、独特的音韵特点、特殊的词汇使用和独特的语法结构,这些特点使广州方言成为汉语方言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广州方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也对其他方言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广东话_精品文档
广东话广东话是中国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使用的一种方言。
它是粤语的一种变体,也是中国最为广泛使用的方言之一。
广东话在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并且在香港也是官方语言之一。
本文将介绍广东话的起源、特点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广东话源于古代的中原官话,由中原地区的官员带到广东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其他方言的交流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广东话具有浓重的音调和音节韵律,这使得它在乐曲、戏曲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表现力。
例如,在一些传统的粤剧中,演员们经常会使用广东话来表达情感和展示人物性格。
广东话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音调。
广东话有六个音调,分别是平、上、去、入、停、上入。
这些音调的变化给广东话增添了一种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同时也为广东话赋予了独特的节奏。
在正式场合中,人们通常会使用标准的广东话,而在日常交流中,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口语习惯。
另一个广东话的特点是它的词汇。
广东话有很多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被广泛使用。
例如,广东话中有很多形容词和动词,可以形容物品的品质、描述人物的特征等等。
广东话也有很多俚语和谚语,这些俚语和谚语在地方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方式,还传递着地方文化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广东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在家庭聚餐还是在商业场合,广东话都被广泛使用。
在家庭中,人们会用广东话与家人交流、商议日常事务。
在商业场合,广东话是进行商务谈判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此外,广东话也在广东省的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学校开设广东话课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本地方言。
除了在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话在海外华人社区中也非常重要。
许多华人移民后仍然使用广东话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交流。
此外,广东话也在世界各地的中餐馆和华人社区中使用,成为联系华人社区的纽带。
总的来说,广东话作为中国广东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方言,有着独特的起源和特点。
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而且还在文化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
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下面店铺向大家介绍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欢迎参考!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粤语文化
语音方面广州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仍然保留中古音的一些特点。
在声母方面,普通话的舌面音,在广州话里却发舌根音。
韵母方面,广州话保留了一些中古音的韵尾。
在声调方面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广州话则多达九个声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人、阳入、中入)。
词汇方面广州话与普通话差异更大,主要有下列六个方面。
一、广州话保留了很多古汉语成分,多用单音节词,而普通话则多是双音节词。
例如:尾巴——尾(前边是普通话,后边是广州话,下同);耳朵——耳;脑袋——头;舌头——剧;眼睛——眼;蚂蚁——蚁;焙蟹——蟹;甘蔗——蔗;知道——知;认识——识;容易——易;困难——难;裤子——裤;扇子——扇;被子——被;铁锅——攫;翅膀——翼;衣服——杉;窗户——窗,等等。
二、同是双吉节词,广州话与普通话的词序相反。
广州话的中心词在前,修饰成分在后。
例如:公鸡——鸡公;母午——牛雌;大月——月大;客人——人客;早晨——晨早;喜欢——欢喜;拥挤——挤拥;底下——下底。
三、由于岭南文化具有善于吸收和补充新内容、新形式的开放性,多文化特色的兼容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而又广州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深,广州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外来语或者以其译音作为新词。
例如:客车——巴士;小汽车——的土;球——波;衬衣——恤衫;马达——摩打;胶卷——菲林;小商店——士多;沙发——梳化;传呼机——Call机,等等。
四、广州人喜欢吉祥、如意,所以广州话不喜欢用不雅或不吉利或有忌讳的词语。
例如:丝瓜——胜瓜(丝——输);干杯——饮性;苦瓜——凉瓜;鸡脚——风爪;猪肝——猪润;通书——通胜,等等。
数字讲究吉利意头,如“2”即“易”,“3“即“生”,“8”即“发”的谐音。
五、保留一些怀旧的生活用语。
例如:喝茶——饮茶;理发——飞发;发工资——出粮;钱——银纸;商店——铺头;护土——姑娘……六、保留大量古词语和特殊的方言词语。
例如:擒掳——蜘蛛;塘尾——睛挺;什么——包呀;他——侄;对——皑;看——瞄;这个——呢个;这里——呢度;铁锅——镑;翅膀——翼;走——行;唱——饮;漂亮——舰;不好——弊;谢谢——晤该;给——异。
广东方言词语中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地域文化信息
广东方言词语中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地域文化信息一、广东方言词语中的历史文化信息穗“穗”是广州的别称,传说周夷王时,有五个仙人驾着五只口衔谷穗的山羊来到楚亭(当时的广州),并将谷物赠给州人,祝州人永无饥荒。
为了纪念仙人的馈赠,楚亭故名“穗”。
从地理位置上看,广州位于广东三江(东江、西江、北江)出海口地带,今广州南郊七星岗的古海蚀崖遗址证明,大约在7千到1万年以前,广州以南的大片土地都是浅海,海岸就在今七星岗一线。
这更使我们相信远古时代的广州人应是一个以渔牧为主的民系,后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扩大,为谷耕经济提供了条件。
如果仙人馈穗的传说反映了一定历史的事实,那么“穗”城的得名应该是远古的广州人从渔牧生活向农耕生活转变的见证。
拍髀唱歌粤方言区至今有一首传唱民歌叫做“拍大髀唱山歌……”,意思是用拍大腿打节奏的方法来唱山歌。
这一民俗应相当久远,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中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意思是说,敲击瓦器、弹筝、拍大腿唱歌乃是真正的秦国音乐。
历史文献也证实先秦时期确有北人大规模南下的史实,《史记•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至今,“缶”(广东俗写作“煲”,一种陡壁的瓦锅,最早为陶制品)仍为岭南地带的常用炊具。
拍髀节歌是否是广东独有的风俗不得而知,但历史上北人南下,将当时北方的风俗带到南粤是完全可能的。
执笠“执笠”一词粤语今指商铺收摊,引申为倒闭。
“笠”在粤语中指疏眼的竹篓,普遍用以盛装物品,此与广东盛产竹器的地域特点不无关系;“执”是收拾的意思。
今天对城市中有固定铺面的新型商店来说,“执笠”一词已不好解释,可是追溯历史就不难理解了:广东地区传统的民间贸易多为集散型的散摊集市,本地人谓之“虚”,所谓“趁虚”即是赶集。
传统的虚市上,商者多以竹篓盛物展销,日终“虚”散,商者自然要收拾盛货的竹篓准备回家,可见“执笠”一词反映了历史上广东鲜明的地域商贸特征。
东莞方言中的文化现象
东莞方言中的文化现象13化工卓越伦振安201341513120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混合,省份众多,因此各省各式各样的方言也成了祖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粤语来说吧,已经拥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在香港、广东省大部和广西东部、南部一直占主要地位。
广东是个方言复杂的地区,全省近六千万人说着各种不同的汉语方言。
广东省内方言大体上分属粤、闽、客家三大方言,这三种方言无论发音还是词汇和语法都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差距甚大,而且这三种语言都很古老,都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一、东莞方言的地域分布东莞方言属粤方言,包括东莞话和疍话。
后者不属于莞宝片。
虽然东莞人都说东莞话,但32个镇街也有不同的地方语言,如水乡镇街的方言比较接近关成华,樟木头、清溪、凤岗镇以客家方言为主,沙田先锋和虎门新湾则说疍家方言。
东莞话以莞城话为标准。
莞城话与广州话差别很大。
未受过训练的广州人很难听得懂莞城话,很少接触广州音的莞城老人也很难与广州人通话。
东莞方言沿自古代中原地区的汉语,在古代汉族人移居南方时带到东莞,然后扎根,它是汉族人的原始汉语。
二、东莞方言与古汉语的联系东莞方言保留了古代语言的精髓,用粤语特别是东莞方言念诗词,能还原当时创作者的原始真实话音,能够很完美地解决押韵的问题,帮助理解、研究古代的文献。
由于东莞语音保留了古代“平、上、去、入”四声,且四声分明,除“去”声外,“平、上、入”都有“阴、阳”高低变化之分,共有七个音调,因此掌握东莞语音对于理解符合平仄格律的古代诗词、文章大有好处。
很多古诗文,用普通话读出来不好解释,但用东莞话一读,其意自现。
例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假如用东莞话朗读这首诗,会发觉比普通话更动听。
东莞方言也一直沿用着很多古汉语词语词性的用法,比如东莞人常说的“我去吃饭先”就相当于“我先去吃饭”,“吃宵夜”等于“吃夜宵”,“牛公”等于“公牛”,这些词句中明显就使用了古语中的倒装用法;在《抱朴子内篇》中有一句“而或矬陋,或且黑且丑。
浅谈广府区域传播中方言的折中与掺合
浅谈广府区域传播中方言的折中与掺合广府地区是中国南方一带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区域,也是华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包括了广州、佛山、韶关等地。
在这个广府地区,有人民广泛使用的广东话,也称为粤语。
广东话是汉语的一个方言分支,但广东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与普通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有很大的不同。
在广府地区,方言传播的折中与掺合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要了解广府地区方言传播的折中与掺合,首先需要了解广东话的特点。
广东话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方言系统,由于历史、地理、政治、民族、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广东话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段等方面产生了多种口音和词汇的变体。
这使得在广府地区的方言使用上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有一定地助长了方言传播的折中与掺合现象。
就方言传播的折中与掺合问题来说,首先是方言折中的问题。
方言折中主要指的是在广府地区,由于广东话的复杂性,很多人在使用广东话时,倾向于使用一些标准化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以便与其他方言用户进行交流。
这种折中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方言之间的差异,使得方言传播更为便利。
方言掺合也是方言传播中的一大特点。
方言掺合主要指的是在广府地区,不同地区的方言口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之间相互掺入,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交流现象。
这种掺合现象,使得广府地区的方言使用更为多样化,也有助于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广府地区的方言传播中,折中与掺合不仅在方言的口语使用上有所体现,也在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有很大的影响。
方言折中使得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异得到部分的消解,方言掺合则为方言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
在广府地区的方言传播中,折中与掺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那么,广府地区的方言传播中该如何进行折中与掺合呢?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方言教育,推广标准语音和词汇,强化方言传承的同时减少方言差异。
也可以通过扶持方言文化创新,鼓励方言掺合的现象,使得方言文化更为丰富多彩。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折中与掺合,并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才能使广府地区的方言传播得到更好的发展。
广州的语言文化有哪些独特力
广州的语言文化有哪些独特力广州,这座繁华的南方都市,不仅以其丰富的美食、繁荣的经济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语言文化更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广州话,又称粤语,是广州地区最主要的语言。
它的语音丰富多样,声调多达九个,使得发音更加细腻、富有变化。
这种丰富的声调系统让广州话听起来抑扬顿挫,充满了音乐般的韵律。
比如“好靓啊”这三个字,用广州话读出来,就能明显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味。
广州话的词汇也是别具一格。
许多词汇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像“埋单”这个词,意思是结账,形象地表达了把账单埋起来的动作。
还有“唔该”,不仅是表示谢谢,更蕴含着一种礼貌和尊重。
“靓仔”“靓女”则是对年轻人的常见称呼,让人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广州话中的俗语和歇后语更是妙趣横生。
“食碗面反碗底”,形象地形容一个人忘恩负义;“船头尺——度水(借钱)”,用生动的形象传达出借钱的意思。
这些俗语和歇后语不仅幽默风趣,还反映了广州人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
广州的语言文化还体现在它的语言习惯上。
广州人说话喜欢使用语气助词,如“嘅”“啦”“咩”等,让话语更加亲切自然。
而且在交流中,广州人注重礼貌和尊重,用词委婉,避免直接冲突。
广州的语言文化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在早茶的场景中,人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点心,一边用广州话闲聊家常,“今日啲虾饺好正啊”“我呢排身体唔系几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广州话在歌曲、影视等艺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粤语歌曲曾经风靡一时,像张国荣、张学友等歌手的经典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粤语电影和电视剧也因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广州的语言文化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话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如“的士”“巴士”等,丰富了自身的表达。
在教育方面,广州也重视广州话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学校开设了粤语课程,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本地的语言文化。
此外,广州话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海外华人依然说着流利的广州话,这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传承,更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文化根源的坚守。
广东话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广东话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广东话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该文是我看到最全面介绍粤语历史和特点的文章,尽管是繁体,如果大家能耐心看完,会和我一样有同感:粤语同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个保存的很好的精髓。
网上总有人挑动对粤语的轻视甚至敌视,不是无知就是故意。
我不是广东人,但我居住在广州,我非常喜欢广州,非常喜欢粤语,非常喜欢粤剧,非常喜欢岭南文化,同时,这并不代表我不喜欢普通话,不喜欢中原文化,不喜欢京戏。
如果还有人想骂粤语,请看完后,用冷水冲冲脸后再骂。
粵語,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種聲調語言,属漢藏語系汉语族。
在中國南方的廣東中西部、廣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的部分國家或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
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對南方的稱謂「越」或「粵」。
由於在語言學分類上,中國與西方有分歧,故粵語屬於一門獨立的語言抑或是一門方言尚有爭議。
注1。
目前全球中,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7千萬。
粵語的使用人口在中國國內語言使用人口排名中處於第三位,次於約8億人使用的漢語北方話及約8千萬人使用的吳語,而在全球則排在第十六位。
雖然使用人口比官話漢語少,但粵語的使用地區非常廣泛。
粵語不僅在海外華人社區中被廣泛應用,而且支持著以香港文化及南粵文化為中心的粤语文化,這使得粵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可以說粵語是目前世界上有較強生命力的語言之一。
廣州話口音是粵語的公認標準口音。
但是隨著近年來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廣東境內一些原粤语城市甚至出現外來人口多於本地人口的現象,與之相伴的是漢語北方話使用人群大增,加上近年来香港粤语流行曲、电视电影对中国大陆粤语使用人群的强势影响,粤语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實上已經由廣州遷移到了香港。
香港粵語跟廣州話,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有時可以從整體口音上作出區別;但在於個別字詞上,則往往難以區別。
在下文中,為使表述簡潔,或會以“北方話”表示“漢語北方話”。
粵語的歷史發展,自上古時期至現今,經歷了一段頗長的時間。
广东的传统文化
广东的传统文化
广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广东传统文化的特点:
1. 粤语文化:粤语是广东的方言,是广东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语粤语发音准确、音调丰富,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在当地人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潮汕文化:潮汕文化是广东另外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以潮汕
地区为核心,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等地区。
潮汕文化有着独
特的习俗、风俗和音乐文化,如汕头的海蛎煎、潮州的牛肉丸和潮汕
牛肉火锅等美食,以及潮汕音乐、潮汕手工艺品等。
3. 客家文化:广东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客家文化,
主要起源于广东南部和福建南部。
客家文化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民俗,如梅县柚花节、客家土楼节和客家围屋节等,以及客家菜和客家手工艺品等。
4. 广东花文化:广东是一个喜爱花卉的地方,有着丰富的花文化。
广东的花文化以花卉园艺和花卉展览为主,如广东省园艺博览会、广
州花博等。
5. 广东美食文化:广东美食文化也是非常有名的,以粤菜为代表。
粤菜口味清淡、注重火候掌握,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如南海盛宴、潮汕牛肉火锅、客家菜等。
广东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这些文化元素都反映了当地人的文
化精髓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语是一种怎样的文化
粤语是一种怎样的文化
粤语,又称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方言。
是广府民系的母语,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东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
粤语按不同口音可以分为广州话、深圳话、香港话、澳门话、佛山话、东莞话、中山话、珠海话、江门话、肇庆话、清远话、茂名话、阳江话、云浮话、湛江话等。
粤语主要使用于广东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清远、湛江、茂名、阳江、云浮、韶关、汕尾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梧州、北海、崇左、贺州、钦州、防城港、贵港、玉林等。
范围主要包括珠三角、港澳台、粤东、粤北、粤西和珠江口东岸的地区,并被广泛用于中国南方1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180多个县市及海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洲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约有1.2亿人使用粤语。
粤语是南方方言里面保留中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汉语普遍存在的入声,其声母、韵母、声调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广韵》高度吻合。
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认为粤语是唐代国语。
粤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的广东省中部和西部、广西东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个别地区以及海外华人
社区如澳大利亚、新加坡、北美地区、东南亚等国家处广泛流行。
在全球使用粤语人数甚多,其中在广东省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有6700万,加上广西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2500万、中国香港700万、中国澳门55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美国和加拿大200万,全球将近有1.2亿人口使用粤语。
200字粤语文章
200字粤语文章
摘要:
1.粤语文化背景
2.粤语的发展历程
3.粤语在我国的影响力
4.粤语在海外的传播
5.粤语的保护与传承
正文:
一、粤语文化背景
粤语,又称广东话,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
作为汉藏语系的一支,粤语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广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商贸重镇,这使得粤语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二、粤语的发展历程
粤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百越民族的语言。
自秦汉时期以来,随着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南迁,粤语受到了古汉语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粤语。
在唐宋时期,粤语已经与当时的官话有了很大的差异,开始独立发展。
三、粤语在我国的影响力
粤语在我国具有广泛的使用人群,特别是在广东省,几乎所有的城市和乡村都有粤语的使用者。
此外,粤语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香港和澳门的知名艺人、歌手等,都是以粤语为主要表现手段。
四、粤语在海外的传播
随着广东地区华人移民的脚步,粤语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在北美、欧洲、澳洲等地的华人社区,粤语都是广泛使用的语言。
这使得粤语成为了我国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要联系纽带。
五、粤语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影响,粤语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因此,保护和传承粤语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东客家方言中的民俗文化现象
广东客家方言中的民俗文化现象语言和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
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民俗文化的镜像。
民俗文化的内涵、仪式往往是通过语言符号为载体来表达和描写的。
一个文化传统决定了一种语言的运用,一种语言反过来可以折射出它背后的文化:包括过去的文化遗迹,当下的生活习惯、习俗信仰、伦理道德等等。
以下仅以广东省客家方言为例,来说明客家话是如何反映民俗文化中的事象的。
客家话,又称客话、客家话、客语等,是汉藏语系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或汉语方言),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客家话地区主要集中在粤东、闽西、赣南交界的的赣闽粤客家地区,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台湾、马来西亚及一些华人社区。
客家的民俗文化在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家族结构、人生礼仪、节日岁时、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有极其生动的体现,并表现出一些独特而鲜明的特色。
本文从广东省的客家方言中的某些民间习俗和民俗语词修辞特色等方面谈谈客家话的民俗文化现象。
一、客家话中亲属称谓词的民俗文化现象广东省客家方言中有着一套十分完整而稳固的亲属称谓词系统。
其特点是讲究血亲,重视辈份,男女有别,长幼分明。
这与客家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封建宗法制度与家族组织的习俗相关。
因此,折射到亲属称谓方面,客家话中的亲属称谓词就与其他方言不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是客家方言的特色之一。
例如,客家亲属称谓语中,父系与母系泾谓分明,“曾祖父”叫“公太”,“曾祖母”叫“婆太”;“祖父”叫“公爹”或“爹爹”,“祖母”叫“哀”或“唔姆”;“父亲”叫“爷哩”、“阿叔”、“大大”、“伯”,“母亲”则叫“哩”、“姆姆”或“依耶”。
这其中的辈份与等级是不可逾越的。
而从性别方面考察,男子在家庭中显然处于中心地位。
例如妻子在称呼丈夫亲属时,往往要降低辈份,随子女称呼对方,甚至出现老祖母降两级随孙儿、孙女称呼对方的怪现象。
又者,在辈份与年龄不相称时,称呼以辈份为准,而不必顾及双方的年龄。
因此,有些已过花甲的老爷爷或老奶奶,遇到辈份比自己高的10来岁小孩,还要恪守礼节,按“叔公”或“姑婆”的身份称呼对方。
笑谈广东话-PPT(精)
笑谈广东话-PPT(精)笑谈广东话-PPT(精)模板一、前言本文档主要介绍广东话发展史、方言特点、地道用语、日常用语和文化习俗等内容,旨在匡助泛博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广东话,加强与广东人的沟通交流。
二、广东话发展史广东话是汉语方言之一,地域分布广泛,除了广东省还覆盖香港、澳门、海南、广西、台湾等地。
广东话有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如八音、口角、四字格等,早在唐朝就已形成较完整的系统。
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广东话也不断演变和发展,如珠江三角洲及香港地区广东话则含有粤剧和粤曲等流行文化成份。
三、方言特点广东话虽然和普通话同属汉语,但是在语音、语法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广东话舒声韵母多、声调丰富、发音柔和,同时也借用了一些外来语,如英语、葡萄牙语等。
此外,广东话也有地域差异,如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土话地区有明显差异。
四、地道用语1. 问候语:早晨好/唔该好(早上好)、傍晚好/落地好(下午好)、拜拜/走喇(再见)、有冇味(有没有兴趣)等。
2. 饮食文化:早茶(广东特色饮食)、煎蛋(广东特色糕点)、卤水(特制的汁水)、叉烧(广东名菜)等。
3. 社交用语:唔该/唔该意思(谢谢)、好啦/算啦(算了)、话咁多咪做啦(言归正传)、朋友仔/朋友头(朋友)等。
五、日常用语1. 常见词汇:嘅(的)、嗮(晒)、嘢(东西)、咁(这样)、咪(难道)、喺到(在这里)、係咪(是不是)等。
2. 常见表达:吓啦(吓了一跳)、好多唔同(非常不同)、话咁傻咩(说得不太合理)、唔系呀,我日日都系呢度(不用客气,我每天都在这里)、嘥晒啦(打无非了)、又来喇(又来了)等。
六、文化习俗1. 婚俗:有闹新娘、拜月老、敬茶等传统习俗。
2. 庙会:类似民间节日,会萃各地表演者和商贩,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饮食。
3. 粤剧:广东传统文艺,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音乐特色。
附件:1. 广东话常用词汇表2. 广东话发音示范视频3. 广东文化风貌图片集法律名词及注释:1. 法定代表人:根据法律规定,代表法律意志并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自然人或者法人。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粤语,又称为广东话,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方言,起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
自秦朝以来,粤语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体系。
本文将探讨粤语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变化。
一、起源粤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
雅言是古代中国官方语言,也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交流语言。
随着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雅言逐渐向南传播,成为南方地区的主要语言。
在南迁过程中,广东地区的人们在保留雅言的基础上,逐渐融合了本地土著语言和外来语言的特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
二、发展自唐朝以来,粤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
明朝时期,粤语进一步发展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繁荣,粤语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要语言,并逐渐向周边地区传播。
到了清朝末年,粤语已经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之一。
三、特色1.语音方面:粤语的发音系统相对复杂,包括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其中,入声调是粤语特有的声调之一,发音短促有力。
此外,粤语还具有独特的发音特点,如“懒音”现象和“变调”。
2.词汇方面:粤语的词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例如,“婆婆”(婆婆)、“公公”(公公)、“老婆”(妻子)等词具有特殊的含义和用法。
此外,粤语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如“邨”(村庄)、“厝”(房子)等。
3.语法方面:粤语的语法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佢”(他/她)是粤语特有的代词;又如,“添”(再)这个副词的用法也较为特殊。
四、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粤语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粤语的发音、词汇和语法都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粤语的使用场景和传播途径也在不断扩大。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使用习惯的变化。
总之,粤语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粤语食谷种例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粤语食谷种例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粤语作为中国特有的方言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其中的食谷种(即粤语中的食物名词)更是构成了粤语独特的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语食谷种作为粤语语言中的重要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我们可以从定义上对粤语食谷种进行介绍。
食谷种指的是粤语中描述食物的特定词汇,包括各种菜肴、食材、烹饪方法等。
这些词汇在粤语中使用频繁,往往与粤菜文化和地方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粤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而闻名于世,因此粤语食谷种也成为了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其次,粤语食谷种的特点也是概述部分的重点之一。
粤语食谷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多样。
粤语食谷种涵盖了从主食到点心、从海鲜到荤素等各个层面的食物词汇,丰富多样的食谷种使得粤语能够准确表达各种食物,丰富了粤语的表达能力。
二是形象生动。
粤语食谷种常常使用形象生动的词汇来描述食物,例如“鲜嫩多汁”、“香辣可口”等,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了味觉和视觉上的享受。
三是文化意蕴。
粤语食谷种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一个载体,通过食谷种可以了解到粤菜的独特魅力、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粤语食谷种在粤语的学习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粤语学习者了解粤语文化和粤菜的重要途径,也是粤语使用者和粤菜爱好者之间交流的桥梁。
随着粤语在海内外的普及和传播,粤语食谷种也随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因此,对粤语食谷种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有助于促进粤语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同时也能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
总之,粤语食谷种作为粤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深入研究和了解粤语食谷种的定义、特点和影响,对于促进粤语文化的传承、推广和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着重探究粤语食谷种的定义和特点,并对其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这些文绉绉的粤语口语源自古汉语古诗词
这些文绉绉的粤语口语源自古汉语古诗词这些文绉绉的粤语口语源自古汉语古诗词粤语有着千几年深厚历史文化基础,传承着中华古代文明,粤话源于古代雅言,具有九声六调,较完整地保留古汉语特征。
广东话的口语在日常生活中,“俗中带雅”,是源自古汉语,古诗词。
由于日常口语中保留了古代文人墨客曾用过的词汇,听起来似乎还有点“文绉绉”的感觉。
广东话日常中的文言用法,还是从古代沿用至今。
如:食饭(吃饭)源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魏晋· 曹操《短歌行》”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 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食指吃。
特指吃饭:食肉。
废寝忘食。
普通话不是用“食”,是用“吃”。
饮水(喝水)源于:”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唐·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唐·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宋· 岳飞《满江红·写怀》粤语的饮字,基本可通喝字。
所以粤词里基本没有“喝”字的出现,如:饮酒、饮茶,饮水(喝水)等。
肥仔(胖子)源于:”应是绿肥红瘦。
”宋·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普通话不是用“肥”,是用“胖”。
广东话日常例子如:肥仔、肥佬、肥腾腾。
旧时(从前”、“以前”),源于:刘禹锡诗《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木兰诗》有“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广东话将过去相对较久远的年代或日子称为“旧时”,大概相当于“从前”、“以前”。
酒樽(瓶子)源于:李白:“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广东话日常例子如:买一樽豉油返屋企、饮番樽啤酒先、呢个玻璃樽入面系乜野来咖?普通话不是用“樽”,是用“瓶”,一瓶、瓶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方言的文化现象
人文学院
07中本(4)班
章欣欣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混合,省份众多,因此各省各式各样的方言也成了祖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粤语来说吧,已经拥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在香港、广东省大部和广西东部、南部一直占主要地位。
它在海外的影响长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国人认识的中国话实际上就是广东话。
这源于早年广东人最先到海外打天下,而美加、澳洲是最多华人的地方,广东话仍是当地华人的主要语言。
尽管国家现已推广普通话,但是粤语在广东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
粤语声调众多,音域宽广,朗读古诗特别上口和押运。
其中入声,是粤语系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古代汉语的特征。
古代诗歌,即使是非格律诗,也都十分重视入声的运用,因为入声“短促急疏藏”,运用得当,可使诗的节奏铿锵有力。
汉乐府民歌《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中“竭”、“雪”、“绝”都是入声字,与诗中所表现的激烈情感配合得天衣无缝。
又如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及柳宗元的《江雪》、岳飞的《满江红》等,都是如此。
今天的普通话没有入声,用普通话诵读这些古诗,可能无法体会入声的艺术作用。
同时,由于“入派三声”,原来的入声字很可能读为平声,这么一来,连区分平仄都成问题,传统诗词的音韵美必然大打折扣。
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只有粤语保存着一整套塞音韵尾,包括双唇塞音韵尾“p”、舌尖塞音韵尾“t”、舌根塞音韵尾“k”,也就完整地保存着古汉语的入声。
传统诗词,尤其是上述押入声韵的诗词,可能只有用粤语吟诵,才能领略其中的韵味。
正像儿化是北京话的标志一样,入声可以说是粤语的标志。
而儿化是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入声却是古代汉语音韵的保存。
除此之外,粤语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保留了大量的民间俚语,请看下面一段话:“阿妈话你哨牙好,哨牙可以刨西瓜,落雨可以遮下巴,饮茶可以隔茶渣,食也可以当刀叉,劈友都可以挡两下,你话哨牙系咪顶呱呱!”
通过以上可知,粤人在日常言语中喜欢掺进生动、幽默、谐趣的歇后语作为口头禅。
这是方言不可忽略的文化现象之一。
而事实也证明,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而且全面地反映一个民族在思维模式、生産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特有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爲一个民族的语言如此,作爲一个地域的方言也是如此。
汉语有七大方言,它们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蕴涵深厚的文化积淀。
广东地方传统文化通常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据的其实就是境内三大汉语方言。
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广东和整个岭南地区最大的汉语方言,它不仅蕴藏着广府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保存着大量在中原一带已经消失了的传统文化。
离开了粤语,广府乃至岭南地区许多文化品种便不复存在。
因此,研究粤语,可以从民间俚语,俗语入手,因为它们直接反映了民间生活。
根据互联网的资料搜集,粤语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俗语,歇后语,为我们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俗语:
1、孔明借东风,越借越成功;曹操带兵走,关公截路口,激到曹操无訂走,跌落个屎坑口!唔准笑,话紧你!
2、一见钟情无解药,晚晚失眠睡不着,不顾一切撬墙角,为情而死饮农药。
3、我问我想要乜野?我要住洋楼。
养番狗。
几十万现金揸系手,仲要埋美国户口。
4、你真系人见人爱,车见车载,棺材见到打开盖!
5、夫妻有仔名李笨.一日报案,阿sir问夫名,答:李港仙.sir惑问妇名,答:吴广德.sir问何事?齐声:稳李笨!
以上俗语,相当于普通话的顺口溜,在人们生活谈话中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聊天,谈话中耳熟能详,特别是在饭桌酒席上,人们互相打趣吹牛,用得最多的,就是此类俗语。
可见方言中蕴含的文化,还是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而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都可以从其流行的俗语来入手。
“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汉语同样如此。
正如今天我们推广普通话,同样是为了“和”,而不是为了“统一语言”、取代方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公布《世界濒临消失的语种版图》的报告中指出:“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
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
”
因此我觉得,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发挥粤语优势,保留粤语文化。
这样不仅对于广东建设文化大省,而且对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