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概述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概述引言设备全员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
本文将介绍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步骤。
定义设备全员管理是指通过全面的管理手段,对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它包括设备的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备件管理、问题处理等方面,旨在优化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重要性设备是企业运作的重要资产,它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设备全员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增强设备利用率设备全员管理可以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明确的责任分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通过合理的排班和维护计划,避免设备的闲置和故障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延长设备寿命设备全员管理可以通过定期的检修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预防故障的发生,减少设备的损耗和损坏,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提升产品质量设备全员管理可以通过设备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控制,提升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通过有效的维护和操作培训,减少由于设备问题引起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因素,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降低成本设备全员管理可以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精确管理备件和消耗品的采购和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通过及时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减少设备故障修理的费用和停机损失。
实施步骤设备全员管理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制定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设备全员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明确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责任。
包括设备规划、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备件管理、故障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步骤二:设备管理团队组建和培训成立设备管理团队,确定各种角色和职责。
对团队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具备设备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设备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培训。
步骤三:设备信息化建设建立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设备信息的集中管理和跟踪。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要素,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保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往往占据企业的很大比例,优化设备管理可以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再次,设备的故障和停机时间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可以及时预防和处理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持续运转能力。
1.设备管理目标和策略:确定设备管理的整体目标和策略,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设备管理计划,明确设备管理的重点和重要性,确保设备管理与企业整体战略一致。
2.设备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建立适合企业规模和特点的设备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设备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设备管理规范和流程:建立设备管理的标准规范和相关流程,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确保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和操作。
4.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设备档案、设备运行数据、维护保养记录等,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5.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和标准,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包括预防性维护、常规维护和紧急维修,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正常运行。
6.设备故障处理和改进:建立设备故障处理和改进的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总结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故障的再次发生。
7.设备培训和技能提升: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提高其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的专业水平,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8.设备性能评估和优化: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分析,找出设备的短板和问题,提出设备优化的建议,确保设备的性能趋于最佳状态。
9.设备更新和升级:定期评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制定设备更新和升级计划,确保企业的设备始终处于先进的技术水平。
总之,设备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要求企业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协调,以实现设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持续改进。
设备大、中修管理制度范本

设备大、中修管理制度范本一、设备管理的概述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规范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1. 统一领导、分层负责。
设备管理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并分配到各生产部门进行具体执行。
2.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设备管理工作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预防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3. 综合治理、分类管理。
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用途,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确保各类设备得到专门维护和管理。
4. 高效节能、资源优化。
设备管理要注重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实现资源优化。
5. 规范管理、制度化操作。
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推行制度化管理,确保设备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设备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将设备划分为大修设备和中修设备两类,分别进行管理和维护。
1. 大修设备管理大修设备包括生产线设备、重要设备等。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设备台账:对大修设备进行台账管理,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维护记录等,并定期更新。
(2)检修计划:编制大修设备的年度检修计划,明确检修内容、时间安排等,并报备相关部门。
(3)检修保养:定期对大修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4)备件储备:合理储备大修设备的备件,保证及时更换和维修,减少因备件不足导致的设备停产时间。
(5)设备培训:对大修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中修设备管理中修设备包括办公设备、辅助设备等。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设备登记:对中修设备进行登记管理,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领用情况、维护记录等,并定期检查更新。
(2)维护保养:定期对中修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3)设备清单:编制中修设备的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等,以便于统计和更新。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它包括设备的采购、部署、配置、维护、保养、更新和退役等方面。
设备管理旨在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高效运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设备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
1. 设备采购管理: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对设备的需求分析、设备的选择、采购流程的规范化等。
在设备采购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预算制定采购计划,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和评估,确保设备的品质和可靠性。
2. 设备配置管理:设备配置是指对设备的软硬件配置进行管理。
这包括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配置设备的参数、设置网络等。
在设备配置管理中,需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3. 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
设备维护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护计划和维护记录,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4. 设备更新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备的技术和性能不断更新。
设备更新管理是指对旧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功能。
5. 设备退役管理:设备退役是指对设备进行报废或转移的管理。
设备退役需要对设备进行评估和处理,有序地进行设备的清理和处理,同时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环保。
总之,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对设备的采购、配置、维护、更新和退役进行全面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高效运转。
简述设备管理的理论

简述设备管理的理论设备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处理方式,用来管理、安全和维护设备使其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
它包括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设备运行,设备维修和设备的末端使用。
设备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协调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以最优的效率使用资源。
同时,设备管理还要考虑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设备管理的理论主要包括物与设备理论、合同理论、系统理论和数据库理论。
物与设备理论包括物料管理、库存管理和资源管理,重点关注物资和设备在运营中如何正确使用。
合同理论主要关注如何组合各种设备,使其能够协同完成任务。
系统理论关注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组合协调不同的设备使之有机地工作,实现系统的协调性能,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
数据库理论关注管理数据,为流程决策和任务调度提供有效的支持,以及选择最合适的设备组合方式,确保设备的有效使用。
设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把设备和工作任务在运营中有效协调起来,使同一项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并且高效率地使用设备,以节约经营成本。
设备管理的过程也非常复杂,包括物料管理、设备安装、设备运行日常维护、设备维修等过程。
物料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有效的物料供应,以满足每项工作任务的需求。
库存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库存的最小化,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资源使用,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
设备安装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设备运行和日常维护等工作。
安装完成后,企业可以提前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将设备安装优化,以满足工作用途。
设备运行审核是检查设备的运行工作的重要步骤,可以帮助企业提前检测出设备的故障,以及实施合理的更换设备管理等措施。
设备维修是确保设备日常维护的基本条件,包括更换组件,检测和维修设备的性能,以及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
设备管理是有序的建立、实施、控制和优化用于获得最佳性能的一系列系统控制方案。
它强调设备早期投资和设备可持续性使用是实现企业最优发展的重要因素,旨在实现企业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活动有效协调,以实现企业预期目标。
设备管理和TPM概述

设备管理和TPM概述设备管理(Device Management)是指对网络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设备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安全性和效率,保证设备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工作。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配置管理、设备监控和故障管理。
设备配置管理是指对设备的基本配置信息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型号、序列号、IP地址、网络配置等。
通过设备配置管理,可以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设备监控是指对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包括设备的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空间等。
通过设备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和故障,提高故障的处理效率和设备的可用性。
故障管理是指对设备故障进行记录、分类和处理,包括故障的诊断、修复和预防措施等。
通过故障管理,可以快速解决设备故障,减少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设备管理的实施需要借助设备管理系统(Device Management System)来完成。
设备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软件系统,可以对网络中的各种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设备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设备配置管理、设备监控和故障管理等功能,帮助企业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设备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和监控,统一管理多个设备,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
同时,设备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报表分析、告警通知等功能,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即可信平台模块,是一种专用的硬件芯片,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和密码学算法等安全敏感信息,并提供加密和认证功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TPM通过硬件方式提供安全保护,可以防止恶意软件和黑客攻击对系统进行破坏和篡改。
TPM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是保证计算机系统可信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设备管理体系通常包括设备的采购、入库、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首先,企业需要对设备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然后进行设备的采购工作,要从多个渠道寻找供应商,进行比较,最终选出性价比最高的设备。
设备入库后,需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和台账,记录设备的属性、来源、价格等信息,以便日后的管理和维护。
在使用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以减少生产中断和设备的进一步损坏。
另外,企业还需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盘点和评估,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技术状态,制定相应的更换和更新计划,合理安排设备的报废和更新。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和排除隐患,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水平。
总之,设备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体系,合理利用和管理各种设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不仅仅是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还包括对设备相关的人员管理、技术支持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等方面。
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需要定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做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在设备管理中,要优化设备使用计划,合理安排设备的运行时间和使用频率,避免因为设备时间利用不足或过量而造成浪费。
同时,要建立设备维护的紧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迅速地进行处理,减少生产故障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技术支持方面,应该加强设备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让技术人员不仅懂得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维护,而且要了解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他们对设备故障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将设备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方法进行通报和培训,确保每个操作人员都能够按照标准规范操作设备。
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是设备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旧的设备可能无法满足新的生产需求,容易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和设备成本上升,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水平,制定设备更换和更新计划,及时更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涉及到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报废等一系列环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产保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采购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设备更新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
设备采购管理是设备管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对设备的需求分析、供应商选择、询价比较、合同签订等环节。
在设备采购管理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价比高、质量可靠的设备供应商,确保采购到符合要求的设备,并且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采购合同的执行。
设备使用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设备的领用、使用、保管、清点等方面。
在设备使用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设备领用制度和设备使用规范,明确设备的使用权限和使用范围,加强对设备的保管和监管,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障。
设备维护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故障修理等工作。
在设备维护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备更新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涉及到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升级、性能改进等方面。
在设备更新管理中,企业需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发展趋势,合理安排设备的更新计划,及时淘汰老化设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设备报废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最终环节,它涉及到设备的报废程序、报废标准、报废处置等方面。
在设备报废管理中,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设备报废标准和程序,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进行及时处置,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采购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设备更新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企业才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流程,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简述设备管理的内容

简述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一系列活动。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采购管理:确定设备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签订采购合同等。
2. 设备部署与配置管理:对新采购的设备进行部署和配置,包括安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软件、网络连接等。
3. 设备备案登记与追踪:对所有设备进行备案登记,并建立设备追踪系统,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资产编号、位置变动等。
4. 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设备内部和外部、替换损坏的部件、更新固件、检查设备的温度和电源等。
5. 设备故障排除与修复: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对故障进行排除和修复,包括诊断问题、更换故障部件、修复软件问题等。
6. 设备性能监控与优化:通过监控硬件设备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流量等,及时发现并解决性能瓶颈,优化设备的性能。
7. 设备退役与报废管理:对已经过时或损坏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退役处理和报废,包括清除数据、注销系统账号、处置设备等,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合规。
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还可以实施合理的设备采购计划,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第一节设备及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一、设备的定义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中能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
它是企业进行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企业生产效能的决定因素之一。
当代设备的技术进步突飞猛进,朝着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流程化、计算机化、超小型化、技术集密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二、设备管理的一般概念1 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
它包括从设备的技术开发、编制规划、研究、方案论证、定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也就是设备一生的管理。
因此,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出发点,把这个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信息能力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
当设备产出一定时,周期设备投人费用越少,设备综合效率就越高。
当设备投人一定时,周期设备产出越大,设备综合效率也越高。
如前所述,设备的一生管理基本上可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大部分。
在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是分割的,设备的前期管理由规划设计部门和制造厂完成,设备的后期管理由使用单位实施。
这种管理体制,制造与使用脱节,约束机制很小,反馈速度缓慢,产品市场化步伐难以迈开,制约了设备一生效能的发挥与其不断创新、提高。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树立设备一生管理的全局观念,加强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努力消除制造与使用脱节的弊端,无疑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 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1)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利用设备体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大型化、高参数化、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先进的生产设备多数是机电一体化,集光电技术、气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为一体而制成的。
设备管理概论ppt

05
设备管理发展趋势与挑战
智能化设备管理技术的发展
智能化设备管理技术的普及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智能化设备管理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预测性维护与远程监控
通过智能化设备管理技术,企业可以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同时对设备进 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
设备状态监测技术
振动监测技术
通过测量机器振动情况,判断 机器的运行状态,对异常振动
进行预警。
油液分析技术
通过对润滑油样品的检测和分析 ,判断机器的磨损和故障情况。
温度监测技术
通过测量机器温度,判断机器的热 量平衡和散热情况,预防高温故障 。
故障诊断技术
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
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如频谱分析、小波变换等,提取故障特征, 诊断故障类型。
设备管理与技术进步
设备技术不断进步,通过设备管理可以更 好地掌握设备技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设备管理与生产效率
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通 过对设备的科学管理,可以降低故障率, 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管理与维护成本
设备维护不当会导致维修成本增加,科学 的设备管理可以降低维修成本,提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
设备管理的定义
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从采购、使用、维护、修理到报废的全 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
设备管理的目标
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保证生产过程的 顺利进行。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 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生产效 率。
设备管理概述(PDF 150页)

本章要点
•设备管理的功能、模型•I/O子系统的组成
•I/O控制
•设备的分配
•设备的类型
•I/O缓冲技术
•虚拟设备和SPOOLING系统•磁盘的管理
5.0 引言
•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分为两类:
•存储型设备:作为主存的扩充,以存储大量持久性信息和快速
检索为目标
•I/O型设备:把外界信息输入计算机,把计算结果输出,完成人机交互
5.0 引言(续)
•设备管理的主要功能在于克服设备和CPU速度不匹配•设备中断处理
•设备的分配和去配
•设备驱动调度
•缓冲区管理
•虚拟设备及其实现
•设备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于系统将所有设备都定义为文件
5.1 I/O 硬件原理I/O 系统
I/O 控制方式
设备控制器
5.1.1 I/O系统
•I/O系统:
•I/O设备及其接口线路、控制部件、通道和管理软件的总称•I/O操作:
•计算机的主存和外围设备的介质之间的信息传送操作
5.1.1:分类
•按照I/O特性,I/O设备划分为:
•输入型设备
•输出型设备
•存储型设备
•顺序存取存储设备:顺序存取存储设备严格依赖信息的物理位置
进行定位和读写,如磁带
•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的重要特性是存取任何一
个物理块所需的时间几乎不依赖于此信息的位置,如磁盘。
(完整)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要)设备管理对是设备的购、管、用、养、修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持设备的生产能力,满足生产需要和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要求。
设备管理可分为两大部分: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前期管理一、评估技术评估(对文献、型号、技术参数、配套性、供应商资质、售服、货期进行研究);(或自主开发的技术能力、货期进行预估)经济评估(评估投资效益、价格、投资回报期)配套分析(场地、配套设施——水、电、气等)二、选型(确定品名、规格型号、技术要求、选样)三、购置(确定供应商、签的购买合同、价格、货期、付款方式等)四、安装(安装日程计划、跟进、实施)五、调试(试运行记录、验收)后期管理一、组织建设1、组织职能:以确定的安全要求(国家法规、公司规则、设备设施特点)和合理的成本保障生产工具处于良好状态——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达到效率最高,性能最好,成本最低,故障最少,安全可靠.2、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生产能力。
3、工作内容:1.运用已有资源进行纠错性和预防性维修工作(局部或全局保养、预防性检查、修理、设备改进等)2.确定工作方法、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3.参与新设备选购和安装投产工作4.制定合理的操作指南,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设施5.将设备保持高度安全状态,杜绝人身及公司财产的损伤4、工作守则:略5、组织架构:略6、岗位职责:略7、设备管理程序:略二、文档管理1、公司一、二、三、四级及部门三、四级文件管理2、设备台帐——清晰反映设备设施的名称、品名、生产编号、资产号、设备管理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商、购入日期、采购金额、使用部门、体积、功率等3、技术资料-—使用说明、维修手册、总图、原理图、功能图、安装手册、配件手册等4、记录资料——使用记录、润滑记录、能耗记录、保养记录、检修记录、整改记录、培训记录、会议记录等三、使用管理操作指南编制与执行督导1、操作指南编制-—重点规范操作资格认定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使用前点检及确认、开机程序、安全事项等)。
设备管理概述

二、设备管理理论历 史发展 设备管理的历史主要体现在设备维修方式的演变上。 设备管理的历史主要体现在设备维修方式的演变上。
• 1、事后维修阶段(工业革命初期到20世纪20、30年代): 事后维修阶段(工业革命初期到20世纪20 30年代 20世纪20、 年代): 不坏不修, 不坏不修,坏了才修 • 2、预防维修阶段(20世纪50年代): 特点在于预防性与 预防维修阶段(20世纪50年代):其特点在于预防性与 世纪50年代): 计划性,即在设备未曾发生故障时就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的 计划性, 维修。 维修。 • 3、设备综合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 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20世纪70年代起 世纪70年代起):
定义: 定义: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为了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达到最经 济的程度,而对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 济的程度,而对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 其他实际业务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其他实际业务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特点: 特点: • ①研究目的是使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研究目的是使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 ②是资产的工程技术、管理、 理科学; 理科学; • ③研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提高设计的质量和 研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 效率; 效率; • ④它是关于设备一生机能的系统性的管理理论。 它是关于设备一生机能的系统性的管理理论。
•
设备的两种运动状态 及管理 设备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状态: 设备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状态:
– 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 一是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 – 二是设备运动的价值状态, 二是设备运动的价值状态,
设备的技术管理, 设备的经济管理, • 前者叫设备的技术管理,后者叫设备的经济管理,这两种 前者叫设备的技术管理 后者叫设备的经济管理 状态是互相对应的。 状态是互相对应的。 • 设备管理包括了两种运动状态的管理。 设备管理包括了两种运动状态的管理。
设备管理基本概述与意义重点

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三大规程,四大标准是什么?设备管理,即设备点检管理。
三大规程,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编制设备三大规程的过程是熟悉设备原理结构和性能的过程,是了解寻求优化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检修正确方法的过程,是了解寻找设备薄弱环节,潜在危险因素和客服设备危险,潜在危险因素,正确方法的过程。
对于指导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检修,对于预防人身事故设备事故极其重要。
四大标准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四大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是点检定修的制度保障体系,是点检定修活动的科学依据,它将点检工作沿着科学的轨道向前推进。
2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运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性管理。
这个过程一般可分为前期管理和使用期管理两个阶段,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在正式投产运行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设备在选型购置时进行充分的交流、调研、比较、招标和选型,加强技术经济论证,充分考虑售后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选用综合效率高等技术装备,设备的使用期管理,分设备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3设备在企业中的作用是什么?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
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
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
二提高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企业内部多数人是围绕着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三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
总之设备管理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
物业设施设备管理概述

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生产、 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 统。
第3章 高压供配电系统
• 3.1高压供配电系统概述
第3章 高压供配电系统
• 3.1高压供配电系统概述 • 3.1.3电力用户 • 也称电力负荷。在电力系统中,一切消费电能的用电设
• 1、保持设施、设备完好,满足使用功能; • 2、确保物业及使用人的安全; • 3、促进物业保值增值。
第1章物业设施设备管理
1.7 项目经理应具备的设施设备管理的最基本的条件
• 1、知道所管项目有些什么主要的设施设备,数量、品牌、产地、主要参数等。 • 2、日常设施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环节。 • 3、学会一些维修、保养成本控制的手段。 • 4、掌握一些节能的方法。 • 5、有做设施设备管理内行的愿望。 • 举例:进入一个物业区域,通过眼睛你能扑捉到什么信息?户数、一梯几户、
压变换成0.4kV电压,以适应用户需要。
• 7、联络柜
• 作用:基本作用与高压进线柜相同,主要是切断和接通
两路电源之间高压母线的空载和负载电流及切断高压母线 之间的故障、短路等事故电流作用。
第3章 高压供配电系统
• 3.1高压供配电系统概述
• 3.1.5供配电设备组成
• 8、直流屏
•
作用:给变配电室内的高压设备和二次回路
电梯品牌台数、供水方式、供电方式、周界、消防烟感、探头数量、维修资金 使用、写字楼客户人数、空调装机容量、装饰情况、公共厕所情况、看开关知 BA、卫星、对讲系统、手机和网络覆盖、自动门、车库、绿化情况、现场设施 设备管理、看公告栏了解物业与业主沟通、岗位设置及人员成本与管理费的匹 配度、管理费定价。
某公司维修中心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某公司维修中心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一、设备管理概述设备是维修中心正常运行的基础,为了保障设备的有效使用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本设备管理制度。
二、设备分类管理1. 根据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将设备分为以下几类:1.1 生产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工艺和装配过程的机器设备。
1.2 检测设备:主要用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测试的设备。
1.3 仪器仪表:主要用于实验室和测试过程中的仪器和仪表设备。
1.4 办公设备:主要用于办公和管理工作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
2. 对各类设备进行详细管理,包括设备档案建立、设备维修保养、设备更新淘汰等。
三、设备档案管理1. 设备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1 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厂家、采购日期、使用时间、负责人等。
1.2 设备维修记录:包括设备维修日期、维修内容、维修人员等。
1.3 设备保养记录:包括设备保养日期、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
1.4 设备故障记录:包括设备故障日期、故障内容、故障处理情况等。
2. 设备档案应该建立并及时更新,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准确性。
四、设备维修保养管理1. 设备维保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维修保养经验,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2.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应定期开展,包括定期检查、定期保养和定期维修。
3.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应记录详细的维修保养内容和维修保养人员。
4. 对于设备的故障维修应及时处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五、设备更新淘汰管理1. 设备更新和淘汰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技术状况、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评估。
2. 制定设备更新计划,根据实际生产和经济状况进行设备的更新购置。
3. 对于已经达到淘汰标准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并做好相应的报废记录。
六、设备使用规范1. 设备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和维护。
2. 设备使用人员应遵守设备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设备使用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了解设备操作和维护的相关知识。
设备管理的概念

设备管理的概念什么是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对企业内部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协作和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
设备管理可以涵盖各种类型的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平板等。
它的目标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可用性和效率,同时减少管理成本和风险。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移动设备和云计算的普及,企业内部的设备数量急剧增加,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设备管理策略,企业可能面临以下问题:1.安全风险:未经管理的设备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入口,导致敏感信息泄露和公司声誉受损。
2.数据丢失:在设备管理不善的情况下,设备丢失时,企业可能无法追踪和保护其中的数据。
3.效率低下:设备故障时,员工可能无法及时修复,从而导致工作受阻。
4.资源浪费:未经管理的设备可能会被滥用或闲置,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因此,设备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安全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体验。
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要实现有效的设备管理,企业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设备注册和追踪首先,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设备注册系统,记录每个设备的基本信息,如设备类型、型号、操作系统等。
注册后,每个设备应该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便跟踪设备的位置和状态。
2. 设备安全设备管理应该将设备的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
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密码策略、远程擦除、远程锁定等,确保设备在丢失或被盗时数据不会泄露。
3. 更新和维护定期更新和维护设备是保持设备高效运行的关键。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更新和维护的计划,包括定期升级操作系统、安装安全补丁、清理磁盘空间等操作。
4. 应用程序管理企业内部的设备通常需要安装一些特定的应用程序来支持工作流程。
设备管理应该提供一种机制来管理和分发应用程序,包括远程安装、升级和删除应用程序等功能。
5. 设备报废和回收当设备到达寿命末期或不再使用时,企业应该制定一个设备报废和回收的策略。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设备管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设备安全、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维护成本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和运作体系。
设备管理体系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设备规划、采购、使用、维护和更新等环节,最大化地提高设备的使用价值和生命周期管理效果。
1.设备规划:设备规划是设备管理体系的基础,通过对现有设备的评估和需求的分析,制定设备的配置策略和更新计划,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并合理分配设备资源。
2.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设备采购策略和流程可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降低设备运营和维护成本。
包括制定设备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评估设备性能和质量等。
3.设备使用:设备使用是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包括设备调度、操作、维护和保养等活动。
通过合理的设备使用和操作,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寿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包括预防性维护、日常维护、故障维修等活动。
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策略和维护计划,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设备更新:设备更新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评估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以及市场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设备的更新和更新周期,确保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1.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合理的设备调度和管理,以及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可以最大化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营效率。
2.降低设备维护成本: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策略和维护计划,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3.延长设备寿命:通过合理的设备使用和操作,以及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性价比。
4.确保设备安全:通过设备规划、采购和使用的过程中对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5.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管理体系的全面运作,可以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设备的科学配置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价值和生命周期管理效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道” 设置通道后
CPU只需向通道发送一条I/O指令即可不再干预 后续操作。
通道形成通道程序,执行I/O操作,完成后向 CPU发中断信号。
2021/3/3
17
主要目的:
建立更独立的I/O操作,解放CPU。 数据传送的独立 I/0操作的组织、管理及结束处理也尽量 独立。
总线的性能用总线的“时钟频率”、“带宽”和 相应的总线“传输速率”等指标来衡量。
磁盘驱动器 打印机
CPU
2021/3/3
存储器
磁盘 控制器
打印机 控制器
其他 控制器
系统总线
15
总线的发展过程
ISA和EISA总线
1. 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 2. EISA(Extended ISA)总线
3.数据交换(数据寄存器)
4.地址识别(控制器识别设备地址、寄存 器地址。地址译码器)
5.数据缓冲(协调I/O与CPU的速度差距) 6.差错控制
2021/3/3
10
②组成
1. 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 2. 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 3. I/O逻辑
数据线
数据
地址线 控制线
状态
设备控制器 控制
I/O逻辑
局部总线(Local Bus)
1. VESA(Video Electronic Standard)总线 2.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face)总线
2021/3/3
16
3)I/O通道
①I/O通道设备的引入 设备控制器已大大减少CPU对I/O的干预 (如承担了选择设备,数据转换、缓冲等功能) 但当主机的外设很多时,CPU的负担仍然很重。
13
③处理机与设备控制器间
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共有三类信号线:
数据线:数据线Βιβλιοθήκη 常与两类寄存器相连接, 第一类是数据寄存器;第二类是控制/状态 寄存器。
地址线 控制线
2021/3/3
14
* 微机I/O系统中的总线结构
如图所示,计算机系统中的各部件,如CPU、存 储器以及各种I/O设备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总线 来实现的。
2021/3/3
11
与CPU的接口 11个个或或nn个个
与设备的接口
数据线
数据寄存器
控制 / 状态 寄存器
控制器
数据
与设备
状态
接口1
控制
地址线 控制线
控制器
数据
I/O逻辑
与设备
状态
接口i
控制
控制器中的I/O逻辑 根据处理机发来的地址 信号,去选择一个设备 接口。
2021/3/3
一个接口连接一个设备。 每个接口中都有数据、控 制和状态三种类型的信号。
12
I/O逻辑
通过一组控制线与处理机交互,处理机利 用该逻辑向控制器发送I/O命令。I/O逻辑对 收到的命令进行译码。
CPU要启动一个设备时,
将启动命令发送给控制器; 同时通过地址线把地址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的I/O逻辑对收到的地址和命令进行译码,
再根据所译出的命令选择设备进行控制。
2021/3/3
A1B1C1…A2B2C2
A1A2… B1B2…
控制器A 控制器B
设备 设备
➢ 主通道扫描子通道速率足够快,子通道上的设备速率 又不太高时,一般不丢失信息。
数据 状态 控制
缓冲 转换器
数据
I/O设备
控制逻辑
2021/3/3
7
2)设备控制器
设备并不直接与CPU通信
计算机中的一个实体——“设备控制器” 负责控制一个或多个I/O设备,以实现I/O设 备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控制器是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作为 中间人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并去控制 I/O设备工作,以使处理机脱离繁杂的设备 控制事务。
2021/3/3
8
常作成接口卡插入计算机 可编址,不同类
控制一个设备时只有一个地址,若连接 多个设备则含有多个设备地址
管理的复杂性因不同设备而异,分为字 符设备控制器、块设备控制器。
2021/3/3
9
①基本功能
1.接收和识别CPU命令(控制寄存器:存 放命令和参数)
2.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状态寄存器)
2021/3/3
2
1、 I/O系统的组成
包括:
需要用于输入、输出和存储信息的设备; 需要相应的设备控制器;
控制器与CPU连接的高速总线;
有的大中型计算机系统,配置I/O通道;
2021/3/3
3
控制器与CPU接口
控制器与设备接口
数据线
地址线
CPU
控制线
数据
状态
设备控制器 控制
I/O设备
总线
I/O系统组成
关于设备管理
管理对象:I/O设备(I/O系统组成)
基本任务: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
提高I/O速率以及改善I/O设备的利用率。
主要功能: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
设备处理、虚拟设备及设备独立性等。
与硬件紧密相关,本章主要对I/O设备 和设备控制器等硬件作扼要阐述。
2021/3/3
1
第5章 设备管理 I/O系统的组成 I/O控制方式 缓冲管理 设备分配 设备处理 磁盘设备管理
实际上I/O通道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机: 指令类型单一,只用于I/O操作; 通道没有内存,它与CPU共享内存
2021/3/3
18
②通道类型
根据其控制的外围设备的不同类型,信息 交换方式也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字节多路通道 2) 数组选择通道 3) 数组多路通道
2021/3/3
19
字节多路通道 一个通道常通过多个子通道连接多个设备控制器 多个设备,通过非分配型子通道以字节为单位交 叉轮流使用主通道传输自己的数据。(图5-3)
2021/3/3
4
1)I/O设备的类型
I/O设备的类型繁多,从OS的观点,按其重要的 性能指标进行分类如下: ➢ 按传输速率分类:
➢ 低速、中速、高速(键盘、打印机、磁盘)
➢ 使用: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 ➢ 按信息交换的单位分类:
➢ 块设备:有结构、速率高、可寻址、DMA方式控制 ➢ 字符设备:无结构、速率低、不可寻址、中断方式
控制
2021/3/3
5
➢ 按设备的共享属性分类:
➢ 独占:打印机
➢ 共享:一个时刻上仍然是只被一个进程占用。 可寻址、可随机访问的色后备。磁盘。
➢ 虚拟:使一台独占设备变换为若干台逻辑设备, 供给若干用户“同时使用”。
2021/3/3
6
I/O设备中的接口
与控制器的接口有三种类型的信号
数据信号线(进出数据转换、缓冲后传送) 控制信号线(读\写\移动磁头等控制) 状态信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