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论述类文本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成都2021-2022学年高三下2月三模)

论述类文本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成都2021-2022学年高三下2月三模)

成都市郫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杜甫的诗一向被称为诗史,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

把杜诗称为诗史,最早见于晚唐孟棨的《本事诗》。

其在叙述李白的一段中,附带着提到杜甫,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从这句话看来,诗史这个名称好像是在杜甫时代已经存在了——纵使不在杜甫时代,也应该在孟棨以前。

普遍地用诗史标志杜诗的特点,始于宋代。

五代时写成的《旧唐书·杜甫本传》没有提到诗史,北宋写成的《新唐书》则说杜诗“世号诗史”。

宋代诗文以及诗话中,凡是有关杜甫的,诗史二字常常可以遇到。

像“推见,至隐,殆无遗事”、像“读之可以知其世”、像“纪当时事,皆有据依”,的确是杜诗的特点,也是杜甫成为我国一个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在这方面给中国的诗歌拓宽了一个领域,明代的唐诗研究者胡震亨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

他认为以时事入诗,杜甫发挥了极大的独创性,道前人所未道,这是杜甫对于中国诗歌的丰功伟绩。

但回顾诗歌的历史,追溯《诗经》的传统,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但把目光局限在从晋宋到唐初的三百年内,这时期的诗歌除却陶潜、鲍照、庾信以及后来的陈子昂等人的优秀作品外,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而杜甫以其满腔热诚,大量地歌咏时事,从这方面看来,说是自他开始,也未为不可。

杜甫生在唐代封建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

他既有热情的关怀,也能作冷静的观察,洞悉时代的症结和问题的核心所在。

他观察的范围广、认识深,并能以高度的艺术手法把他观察、认识的所得在诗歌里卓越地表达出来,大大超过了在他以前的任何一个诗人。

所以我们说,杜甫是中国诗歌优良传统伟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也就是这个缘故,杜诗才获得了千百年来被人公认的诗史的称号。

诗史不同于历史,不能理解为用诗体写成的历史。

杜甫传阅读答案

杜甫传阅读答案

杜甫传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

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

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就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豪迈叉凶险,杜甫一至这里,便已经开始快乐用惊心动魄的文字描摹它们。

他一再歌咏的就是白帝城,他深感这座城就是“江城不含变态,一上一回崭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

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夔州人民的生活。

他看到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少,至了四五十岁还没成婚,她们每天至山上砍柴爬上市上收买,养育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售卖一些私盐回去。

人们不推敲原因,只说道,她们面貌丑恶,所以打听没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细帅,何得此存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到峡中的男子.少数富于的驾为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困的终生当好辛劳的船夫,人们说道,这里的人都器量窄小,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并无英俊才,何得山存有屈原宅?”(《最试问》)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贫苦心疼的生活,而夔州却是豪奢的估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下得很确切。

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

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

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

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

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瓦解,作诗的态度有时发生改变了。

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冯至《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至《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传(节选)冯至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

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

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

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

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

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

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

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

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

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

杜甫传阅读与答案

杜甫传阅读与答案

杜甫传阅读与答案导语:《杜甫传》摘自《新唐书》,详细介绍了诗圣杜甫的一生及成就。

《新唐书》为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是记载唐朝 * 纪传体史书。

那大家有没有很好奇《杜甫传》的阅读题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冯至《杜甫传》检测(含教师版)

冯至《杜甫传》检测(含教师版)

冯至《杜甫传》整本书阅读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杜甫出生于河南()县,第十三世祖()是()代名将,祖父( )曾担任膳部员外郎,父亲()曾担任奉天县令。

杜甫的叔父()因报父仇刺杀司马周季重而被人打死。

杜审言和李峤、崔融、苏味道被当时的人成为(),和当时的宋之问、沈佺期齐名,是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基者。

2、初唐四杰是:()()()()。

在杜甫降生前二十年的()写出了《登幽州台歌》那样的绝唱。

3、开元初年,()的剑器浑脱舞和歌手()一样成为梨园传说中最有声色的人物,人们一提到开元时代的剑器舞,就必须提到她,她和剑器舞几乎是不可分的,这正如()之于当时的草书,()之于当时的壁画。

后来杜甫曾写过一首诗《观()弟子舞剑器行》来记载她的神技。

4、杜甫是()岁开始漫游的。

第一次漫游的区域是()。

时间有三四年之久,中间因为要参加进士考试而回到家乡,这一年进士考试是在()举行的,杜甫落第。

然后他开始了第二次漫游,第二次漫游的区域是()一带。

5、公元744年,杜甫在()遇到李白的时候,杜甫()岁,李白()岁,在和李白一起漫游的这一年秋季,他们又和()遇在一起。

这个时期,青年杜甫的诗歌受李白影响,有许多()和()的内容。

6、杜甫在35岁时到达()希望得到一个官职,曾经和诗人元结参加了一个由中书令()摆布阴谋的欺骗性考试,这位中书令嫉恨文人和艺术家,让这次应征的举人无一人及第,并对皇上李隆基谎称,无人及第证明如今的民间没有剩余的贤能。

7、唐玄宗在751年正月八到十日三天内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趁这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献礼,得到玄宗的赞赏,让他(),但一直没有下文。

8、在长安期间,杜甫写出了他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这首诗的出现,他的诗的国土扩大了,诗里出现了唐代被剥削、被奴役的人民。

同时,杜甫还毫无顾忌地写出了(《》),描画杨氏姊妹荒淫无耻的生活。

9、751年以前,杜甫在长安和长安附近流浪,没有一定的寓所,居处多是客舍。

杜甫传人教版高二选修

杜甫传人教版高二选修

这篇冯至所写的列传,显现了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

《杜甫传》原有13节,大概3万字,限于篇幅,本文只选了此中的" 长安十年 "" 逃亡 "" 服侍皇帝与走向人民" 三节,部分段落有删省。

列传文体列传是一种常有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平生事迹,依照各样书面的、口述的回想、检查等有关资料,加以选择性的编写、描绘与说明而成。

列传和历史关系亲密,某些写作年月长远的列传常被人们当史料对待。

列传的作者在记述过程中,可能会浸透自己的感情、想像或许推测,但和小说不一样,它一般不虚假。

纪实性是列传的基本要求。

它的种类好多,包含一般的列传、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想录、年谱等等。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46 年,历时三年。

冯至从青年时代就特别热爱杜甫。

抗战期间,不论是在流浪失所的途中,仍是在相对宁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虑。

正是在这个期间,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 1945年发布了《杜甫和我们的时代》和《我想如何写一部传记》两篇有关文章。

作者简介冯至( 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

回家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作为"中国最优异的抒怀诗人" (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余》《十四行集》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异。

别的,他的散文作品《山川》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学习指导这篇列传文学性较强,涉及到的历史事件许多,阅读起来有必定的困难。

学习本文从前,同学们必定要先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作一些预习,最好可以做一些笔录和摘录。

内容剖析1、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 诗史 " ?提示:杜甫的诗之所主被称为" 诗史 " ,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中真切记录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情况,这此中有重要历史事件的描绘,有一般老百姓难过呻吟的写照,不一样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眼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便在个人出身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冯至《杜甫传》(1)

冯至《杜甫传》(1)

冯至《杜甫传》(1)目录1、少儿时代2、壮游足迹3、困居长安4、身陷贼中5、西窜与北征6、贬斥华州7、洛阳之行8、秦州同谷成都9、草堂岁月10、避乱与回归11、流寓夔州12、飘泊荆楚及病故13、结束语少儿时代公元712年正月, 春天的绿色脚步,缓缓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 一个新的生命伴随哭声而降临. 像每个新生儿一样,光赤而稚嫩的身子偎依在母亲怀中, 贪婪地吸吮着乳汁. 他的父母,亲戚以及前来祝贺的人们, 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 这个普普通通的幼儿, 将会成为照耀中国诗坛的一颗万古璀璨的巨星.他就是杜甫.杜氏家族世代奉儒守官. 先世居于杜陵(今西安市东南). 杜甫的十三世祖杜预, 是晋代名将, 著名学者, 封当阳县侯. 十世祖杜逊在东晋初年迁到襄阳(今湖北襄樊), 任魏兴太守, 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今属河南)县令, 遂迁居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 官至膳部员外郎. 父亲杜闲曾任兖州(今属山东)司马, 奉天县(今陕西乾县)县令. 近世官职虽不如远祖那样显赫, 但家境仍是富裕的, 这为杜甫的成长, 读书和漫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杜甫的母亲是清河大族崔家的女儿, 在杜甫尚未记事时便死去了. 继母卢氏过门后, 杜甫寄养在洛阳仁风里的二姑家. 姑母为人贤德, 对幼小的杜甫关怀备至, 胜过亲子. 有一次, 两个孩子同时患病, 她为了保住杜甫的性命, 忍痛舍弃了儿子. 此事是杜甫稍大以后从仆人口中听到的, 对他的触动很深. 天宝元年(742)姑母逝世, 他以无限悲痛和崇敬的心情撰写墓志, 称其为有唐义姑. 义姑, 是春秋时鲁君对一妇人的赞称. 据《列女传》载, 齐军来攻鲁国, 逼近郊外, 见一妇人抱子携侄而行. 妇人见形势危急,子侄不能两全, 便舍弃儿子, 抱起侄子逃难. 齐军问其故,答曰: 弃子而行义. 齐军感慨道: 鲁郊妇人犹能持节, 何况朝廷! 遂罢兵.此事与杜甫二姑所为十分相像, 故以义姑称之. 杜甫后来的同情弱小, 怜悯民瘼的思想形成, 与姑母的身教有一定的关系.童年的岁月烂漫而朦胧, 许多珍奇的生活浪花无可挽救地泯灭于记忆的长河里. 使杜甫到晚年仍然记忆犹新的,是他 6 岁时在偃城(今属河南)见到的公孙大娘舞剑器. 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舞蹈家, 剑器是一种戎装舞蹈, 动作刚劲, 节奏铿锵. 杜甫晚年回忆当时公孙大娘的舞姿, 说她忽而自空而落, 光彩夺目, 如同后羿射落的九个太阳;忽而拔地而起,凌空飞腾, 如同一群天帝驾着蛟龙飞翔; 她上场时神情端庄, 如同雷霆初止, 天地一片肃穆; 她收舞时英姿卓立,如同江海停止翻腾,凝聚着清冷的光辉.这说明, 幼年的杜甫就已对艺术有了较强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舞蹈, 书法,绘画, 音乐, 诗歌,是彼此相通的.据说, 当时草书家张旭观看了公孙大娘的舞蹈之后, 书法大有长进. 事实说明, 这种激昂顿挫的舞姿, 对此后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也起了一定作用.杜甫7 岁时,开始创作诗歌.儿童作诗,往往以动物为题材.初唐诗人骆宾王也是7 岁时开始作诗, 那首《咏鹅》诗确实写得不错. 杜甫所咏的却非平凡的鹅,而是神鸟凤凰(诗已失传). 在古人心目中,凤凰是祥瑞之鸟,它象征着王朝的兴盛.杜甫开口便咏凤, 这说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已萌生出对国家富强的期盼. 这似乎是一个预兆,因为杜甫终生都是心系国家, 心系民族的, 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份苦恋, 真可感天地而泣鬼神.中国有句老俗语说: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以杜甫观之, 此言不差. 练习作诗的同时, 杜甫还学写大字, 很勤奋,很刻苦, 到9岁时,已写满了一口袋的习作.同写诗一样,书法也是家传. 祖父杜审言和父亲杜闲都于书法上有一定造诣. 杜审言曾自夸其书法当得王羲之北面, 虽属虚张, 但看来也确有相当的水平. 宋人蔡居厚家藏杜闲所书《豆卢府君德政碑》,称其书法简远精劲(见《苕溪渔隐丛话》). 杜甫在家庭翰墨的熏陶下, 书法日有长进, 步入壮年后终于形成瘦硬的风格, 明朝人胡俨曾见过杜甫书写的《赠卫八处士》(此诗为杜甫47 岁作), 称其字甚怪伟杜甫晚年所作《李潮八分小篆歌》中表述了书贵瘦硬方通神的主张, 瘦硬是杜甫的艺术审美观, 无论对书法, 对绘画, 对诗歌艺术都持有这种观点.杜甫十四五岁就已在诗坛崭露头角, 他出入于文人荟萃的场所, 与当时的文坛名流交往. 郑州刺史崔尚, 豫州刺史魏启心, 曾褒奖杜甫的文才有似汉朝著名文学家班固和扬雄. 这二人的年龄当大于杜甫几十岁,他们乐与少年杜甫交往, 颇能说明杜甫文才的超卓. 这期间, 他还得到岐王李范的赏识. 李范是睿宗第四子, 好学工书, 雅爱文士. 杜甫经常出入于李范的府第. 中书令崔憬的弟弟崔涤任秘书监, 与玄宗款密, 此人也对杜甫很器重, 常邀杜甫来家中作客. 杜甫晚年飘泊潭州(今湖南长沙), 遇到了当年著名歌唱家李龟年, 曾感慨万端地写道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就是回忆少年时与李,崔二人的交往. 杜甫虽然成熟较早, 但作为少年的他, 仍未完全脱掉孩子气. 幼儿时他身体不太好,经常闹病, 在姑母的精心照料下,长到十几岁时, 已经健壮得像个黄犊,一天到晚欢蹦乱跳没个时闲. 他家的院子里种有梨树和枣树, 八月秋风送爽时, 树上梨黄枣红, 他简直就像只顽皮的猴子, 不停地爬上爬下, 欢声笑语飞满庭院.这时的他决不可能想到, 命运之神已悄悄地为他安排了一条艰难困苦的生活道路, 他将在这条坎坷的人生旅途上洒汗, 流泪, 泣血,哀歌.但此时, 他距离这条道路还远, 因为他还有一个颇为快意的青年时代.[NextPage]壮游足迹唐代知识分子不囿于书斋生活,读书之外喜好游历天下. 特别是盛唐时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然成为时尚. 杜甫出生的那年, 玄宗正好即位. 这位天子在执政初期的二三十年间, 尚能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姚崇, 张说, 张九龄这些贤人为相, 也能采纳一些批评, 建议, 终于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 当时社会财富充足, 国库殷实, 民生安定, 道路畅通, 社会秩序也好. 这为读书人的漫游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他们被昂扬的时代精神所鼓舞, 被祖国的大好河山所吸引, 走出书斋, 广泛地接触社会人生, 广交天下诗友, 寻求从政的道路.杜甫正是抱着这些心愿而开始漫游的. 从20 岁起到34 岁止, 共有三次长途远游, 第一次是游吴越.开元十九年(731), 他从洛阳出发经水路抵达江宁( 今江苏南京). 在秦淮河北岸的瓦棺寺里, 他终于见到了渴望已久的晋代名家顾恺之的壁画. 瓦棺寺为晋武帝时所建,寺内建有高阁, 高达24丈,极其壮观据《京师寺记》载, 东晋兴宁年间, 瓦棺寺准备重修, 寺僧请人捐款. 最多者也不过10 万钱, 而顾恺之出口便是百万. 等到兑现时, 他让僧人粉好一面墙壁, 自己关在这间屋子里达一月之久, 精心绘制维摩诘的画像, 画完身躯, 将点眸子, 便对僧人说: 请告知世人, 第一天来观此像者, 捐10 万钱, 第二天可捐5万. 世人皆知顾恺之丹青绝妙, 前来观画者挤满寺院, 不消片刻, 便得钱百万.杜甫早已得知这段艺坛佳话, 今日得以目睹此画, 心中异常兴奋, 瞻顾之间, 不禁深深遗憾未能与这位艺术大师生在同时.离开江宁以后来到苏州. 苏州是春秋时吴国国都. 在苏州阊门外, 他凭吊了吴王阖闾的坟墓. 此墓建在城西北的虎丘山上, 传说当时曾以扁诸鱼肠剑3000柄作为陪葬,封土三日, 有金精结成白虎踞于坟上故将此山称为虎丘. 杜甫前来凭吊时, 此地已十分荒凉了虎丘山中有剑池, 相传是秦始皇为挖掘阖闾墓而形成的深涧, 水深莫测, 旁有几丈高的石壁. 杜甫游览了剑池, 又去游城西南的长洲苑. 这里是当年吴王游猎的场所; 水汀沙渚间早已消失了帝王的踪影, 唯留荷花菱叶, 在天水之间吐着清香. 城西北有吴太伯庙, 太伯是周朝祖先古公父的长子, 传说古公预见其幼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会为君. 太伯深明大义, 为让父亲的愿望顺利实现, 便出走避居勾吴. 杜甫怀着仰慕之情, 几次拜谒太伯庙, 为其礼让精神而感动落泪.杜甫原想从苏州东渡日本, 古代传说那里是太阳出生的地方, 当然很吸引人. 杜甫已经租了航海的船只, 却终究没能成行, 于是南渡钱塘江, 到了会稽(今浙江绍兴). 会稽是春秋时越国国都, 有勾践庙. 杜甫凭吊了卧薪尝胆, 终报国仇的越王勾践, 对秦始皇留在会稽的古迹也作了游览. 会稽城南三里有鉴湖(又名镜湖), 时当盛夏, 杜甫站在湖边, 享受着湖面送来的阵阵凉风. 又乘船游览了剡溪, 那里山水秀异竹茂林深, 使他大开眼界, 徜徉不已.开元二十三年(735), 他24 岁时从吴越回到巩县, 准备参加这年在东都洛阳举行的进士考试. 他自视颇高, 认为自己的文才可以匹敌屈原, 贾谊, 可以俯视曹植, 刘桢. 结果却未能考取, 但也不以为意, 着手准备第二次漫游.开元二十四年(736), 他去漫游齐赵(今山东和河北南部). 这期间, 他结识了好友苏源明. 二人曾于春日登临邯郸赵王丛台, 缅怀古人, 翘首放歌.又在冬天射猎于齐景公畋猎过的青丘(今山东益都附近), 在皂枥林中, 云雪冈上呼鹰逐兽. 杜甫箭术不错, 有一次, 射下一只大鸟, 把苏源明乐坏了, 称他为晋代的将军葛强(征南将军山简的爱将).杜甫之父杜闲此时任兖州(今属山东)司马,杜甫前往探望父亲, 登上兖州城楼, 极目而望, 但见浮云连绵于大海和泰山的上空, 平野苍茫,远远伸向青徐二州. 他的心神由空间跃入时间, 想到兖州东南的峄山上还留有秦皇的功德碑, 曲阜城东还留有汉景帝儿子鲁共王所建的灵光殿.物是人非, 宇宙悠悠, 登临怀想之际, 不禁生发万千感慨.泰山素称五岳之宗, 杜甫初次目睹它的雄姿, 内心产生强烈的震动, 写成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 决目此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诗中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象, 表现了青年诗人的凌云壮志和阔大胸襟. 据杜甫晚年诗《又上后园山脚》, 可知杜甫当时于望岳之后确曾登上泰山绝顶, 未能有诗传于后代, 大约是笔力不敌《望岳》而被作者自行淘汰了.这一时期, 他还游历了任城(今山东济宁), 与任城许主簿同游南池,那清澈的秋水,疏淡的秋色, 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与巳上人, 张隐士交游, 写诗赞美他们的幽雅居处和淡泊情怀.此次漫游齐赵共历五年之久.开元二十九年(741), 他从山东回到洛阳,在洛阳东面, 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建造一座土室(即窑洞), 名曰陆浑庄.首阳山有他远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的坟墓, 建造土室是为了便于祭奠祖先. 这年寒食节, 土室建成, 他写成《祭当阳君文》, 表示要以杜预为楷模, 建功于当世. 大约就在这一年, 他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成婚. 夫妻恩爱, 感情融洽, 相依相守, 白头偕老.从天宝元年(742)到天宝三载(744), 杜甫居洛阳, 其间曾与秘书监李令问, 驸马郑潜曜等有过交往, 拜访过初唐诗人宋之问遗留下的山庄别业, 游历过龙门奉先寺等地. 天宝三载三月, 翰林学士李白因傲岸不羁得罪了朝廷权贵, 被玄宗赐金放还, 路过洛阳时, 和杜甫初次相逢, 二人一见如故. 一年多的京都生活, 使李白对腐败的朝廷加深了认识, 他想隐居名山以求精神的愉悦; 而杜甫在洛阳居住期间, 对世俗的伪劣也十分厌恶. 当他得知李白欲往梁宋漫游, 便欣然相约同往. 这是他的第三次漫游. 梁, 宋(今河南开封, 商丘)是当时繁华城市, 人口密集, 建筑壮观. 汉文帝少子梁孝王刘武以淮阳王徙封于此, 在开封城东南建东苑(又称兔园), 园林规模宏大, 方圆三百余里. 梁孝王在其间赏游驰猎, 广纳宾客, 当时名士司马相如, 枚乘, 邹阳等均为座上客. 园内有春秋时师旷吹乐之台. 梁孝王增筑曰明台. 因梁孝王常案歌于此, 故亦称吹台. 杜甫与李白, 高适(时高适寓居于梁宋)畅游梁园, 登临吹台, 环顾大野, 思怀古人, 并对当时玄宗崇尚武力, 频动开边之战表示忧虑. 其后, 他们又同游单父台, 单父是春秋鲁国邑名, 故址在今山东单县南, 与宋州(商丘)邻近. 孔子弟子宓子贱作单父宰时, 很得民心, 终日弹琴而单父治理得很好. 后代人思念他, 称其弹琴处为琴台, 即单父台. 杜甫他们登此台时已是冬季, 天上万里风云, 地上大泽霜冻, 树叶纷飞, 禽兽哀鸣, 萧飒的景象唤起他们对时局的忧怀.天子好武, 边将多以武功求宠, 连年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这与宓子贱的鸣琴而治形成鲜明的对比. 抚今追昔深为国事而惆怅.不久, 高适离开梁宋南游楚地, 杜甫同李白渡过黄河去王屋山寻访道士华盖君, 不料华盖君已死, 唯余三五弟子守在清冷的道观只得失望而去, 于天宝四载初到达齐州(今山东济南). 当时李邕的族孙李之芳作齐州司马, 李邕作北海(即青州, 今山东益都)太守. 李之芳建造新亭竣工, 李邕前来观赏, 得知杜甫在齐州, 便请求相见. 李邕的诗文和书法闻名于当时, 声望颇高. 杜甫与他交游, 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所作诗篇中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一联, 被清人何绍基书写(何氏改海右为历下)挂在大明湖历下亭上.。

冯至《“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阅读理解

冯至《“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阅读理解

冯至《“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冯至到了755年的10月,除去中间回了几趟洛阳,他在长安已经整整九年,也许是他上左丞相韦见素的诗发生了作用,被任河西县尉。

当时的县尉,可以说是使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最难忍受的职位。

高适任封丘尉时,有几句诗写县尉的生活非常沉痛: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高适:《封丘作》杜甫在长安与高适重逢,也曾经为他欣幸,因为他脱身县尉,再也用不着鞭打人民了。

如今他绝不愿蹈高适的覆辙,去过逢迎官长、鞭打人民的生活,他虽然贫困,虽然44岁了还没有一个官职,他却不加考虑便拒绝了这个任命。

他辞却河西尉,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务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职位是正八品下。

他决定接受这个职务后,又到奉先去探视一次妻子。

这正是唐朝成立以来统治集团的奢侈生活与人民所受的剥削都达到前此未有的高点的时刻,随着频年的水旱成灾,人民的生活比起开元时代好像翻了一个大筋斗,贫富的悬殊一天比一天尖锐。

杜甫在11月里一天的夜半从长安出发,当时百草凋零,寒风凛冽,手指冻僵,连衣带断了都不能结上。

他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可以说是长安九年内不断地献赋呈诗所得到的结果,他一路上便把这些年的生活总括起来检讨了一遍。

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他本来可以像李白那样,遨游江海,潇洒送日月,但他关心人民,希望有一个爱护人民的政府,他把这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他舍不得离开长安,他觉得自己好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能改变。

如今头发白了,身体衰弱了,当年以稷契自命,如今获得的职务不过是在率府里看管兵器。

至于他所倾向的“太阳”呢?——他走过骊山下,天已破晓,他知道,玄宗正在山上的华清官里避寒,在歌舞声中尽情欢乐,把从民间搜刮来的财物,任意赐予,他追究这些财物的来源是——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冯至(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冯至(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冯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发生黑丝(节选)冯至大历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袭潭州,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

杜甫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已四个多月了。

左右邻船,都是捕鱼人。

相处熟了,大家无话不谈。

谈来谈去,总要谈到渔税上来。

天寒水浅,渔网常常冻得撒不开,可官家的渔税总是有增无减。

听着渔夫们的抱怨,杜甫暗自思忖,十几年来,自己东奔西走,总看见农民身上背着一辈子交不清的赋税;想不到这里的人也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回想今年初入潭州时,但见田园荒芜,柴扉空闭,农具仍在,农民却逃亡得无影无踪。

他明白如今渔民走投无路,像农民一样逃亡在外,另谋出路的日子恐怕也快到了。

渔夫们说完自己的苦楚,看见杜甫的生活比他们更可怜。

虽然没有租税负担,却是老病缠身,衣食无着;十六岁的儿子宗武饿得满脸苍白,每天还要用很多的时间读什么《文选》。

渔夫们觉得这一家人飘流在外,无亲无友,总要有点打算才好。

后来渔夫们想出个办法,带着宗武到远方药市上置办一点新的药材,逢到市集,让杜甫跟着去鱼市卖药,他们把鱼市上最优越的摊位给杜甫;感觉杜甫疲倦时,就叫宗武跟着去。

这样杜甫家里不只有钱买米了,间或还能置办一点酒肉。

一天,宗武又和渔夫们一起到鱼市上去了。

阳光照耀着水上的波纹,江上的船只轻轻地摇来摇去。

杜甫靠着长年随身的乌皮几,不由想起许多。

自己一生饱经忧患,用尽心血,写了两千多首诗,描述了民间的痛苦、时代的艰虞和山川的秀丽;而乾坤莽莽,如今漂泊无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

自中年以后,衣食成了问题,谁像这些渔夫那样关心过自己?想不到几个萍水相逢的渔夫,对自己这样体贴照顾,无微不至,让人感到无限温暖。

正想着,宗武提着药袋回来了,后边跟着一个客人。

客人姓苏名涣,是潭州刺史崔瓘幕府里的从事。

杜甫以前仿佛听人提到过他。

州府里说他是个出没无常的强盗,田野间说他是个杀富济贫的侠士。

不久又中了广德二年的进士,充任侍御使。

文言文《杜甫传》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杜甫传》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杜甫传》阅读练习(含答案)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乃解。

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因客耒阳。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唐才子传杜甫阅读答案(范文大全)

唐才子传杜甫阅读答案(范文大全)

唐才子传杜甫阅读答案(范文大全)第一篇:唐才子传杜甫阅读答案《唐才子传》是第一本唐代诗人传记,“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文笔秀雅,可读性极强。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唐才子传杜甫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杜牧》【注】①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

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善属文属文:阅读分析文章B、侍郎以峻德伟望峻德:品德高尚C、扬眉掌,共读一卷文书扬眉:眉飞色舞D、更否,则请以赋见还更否:还觉得不行的话2、选出对加点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1)侍郎以峻德伟望则请以赋见还(2)然敬依所教多焚所为文章A、两个“以”作用相同,两个“所”作用不同。

B、两个“以”作用相同,两个“所”作用也相同。

C、两个“以”作用不同,两个“所”作用相同。

D、两个“以”作用不同,两个“所”作用也不同。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冯至《杜甫传》

冯至《杜甫传》

冯至《杜甫传》夔府孤城杜甫在五月里乘舟东下,经过嘉州(四川乐山)、戎州(四川I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四川忠县)--在忠州江边的龙兴寺住了两月--九月里到了夔州以西的云安县(四川云阳)。

这一路他写的诗不多,从一首《旅夜书怀》里可以知道他旅途上的情形: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到了云安,他便不能继续前进了,因为一路上感受湿气,肺病和风痹发作,致使他脚部麻痹,需要休养。

他在云安住在县令严某的水阁里。

这水阁面临大江,背负高山,杜甫倒卧在床上,经过一冬,直到第二年的春天。

在江上和江边他终日只看见--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二山里边则是--人虎相半居,相伤终两存。

----《客居》尤其在春天,昼夜不断的是杜鹃啼叫的声音。

据蜀地的传说,这种羽毛惨黑、啼声凄苦的鸟是杜宇的化身。

杜宇是蜀人古代的领袖,曾率领蜀人开垦田地,兴筑水利。

一个英明的国王死后却变成这样可怜的哀鸟,引起杜甫无限的同情,所以他在成都时,每逢暮春听到杜鹃的啼声,便依从蜀人的习惯,起身再拜,表示敬意,如今他卧病旅中,不能起立,不觉便"泪下如迸泉"了。

严武死后,郭英义继任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

郭英义在成都暴戾骄奢,士兵怨恨,十月,严武旧目的部下汉州刺史崔旰率兵攻郭英义,英义逃亡简州(四川简阳县东),被普州(四川安岳)刺史韩澄杀死。

韩澄把他的首级送给崔旰。

邛州(四川邛崃)牙将柏茂琳、泸州(四川泸县)牙将杨子琳、剑州(四川剑阁)牙将李昌夔又联合起来讨伐崔旰。

因此蜀中大乱,商旅断绝,吴盐运不进来,蜀麻也输不出去。

同年在陇右和关内,从二月到九月,党项羌、吐谷浑、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人民又一批一批地逃难入蜀,而屯驻在汉水上的官军和侵入的外族是同样残暴。

杜甫在云安听到这些消息,写成《绝句三首》。

第一首写蜀中的紊乱: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四川开县)杀刺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第二首记载人民流亡的情形: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秦蜀要道);自说二女啮臂时(把女孩丢在路上分手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阅读练习及答案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阅读练习及答案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阅读练习及答案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草堂岁月里的杜甫冯至上元元年(760)开春,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

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

杜甫十分感教,作诗酬谢。

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

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

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

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

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

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

冯至《杜甫传》检测(含教师版)

冯至《杜甫传》检测(含教师版)

冯至《杜甫传》整本书阅读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杜甫出生于河南()县,第十三世祖()是()代名将,祖父( )曾担任膳部员外郎,父亲()曾担任奉天县令。

杜甫的叔父()因报父仇刺杀司马周季重而被人打死。

杜审言和李峤、崔融、苏味道被当时的人成为(),和当时的宋之问、沈佺期齐名,是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基者。

2、初唐四杰是:()()()()。

在杜甫降生前二十年的()写出了《登幽州台歌》那样的绝唱。

3、开元初年,()的剑器浑脱舞和歌手()一样成为梨园传说中最有声色的人物,人们一提到开元时代的剑器舞,就必须提到她,她和剑器舞几乎是不可分的,这正如()之于当时的草书,()之于当时的壁画。

后来杜甫曾写过一首诗《观()弟子舞剑器行》来记载她的神技。

4、杜甫是()岁开始漫游的。

第一次漫游的区域是()。

时间有三四年之久,中间因为要参加进士考试而回到家乡,这一年进士考试是在()举行的,杜甫落第。

然后他开始了第二次漫游,第二次漫游的区域是()一带。

5、公元744年,杜甫在()遇到李白的时候,杜甫()岁,李白()岁,在和李白一起漫游的这一年秋季,他们又和()遇在一起。

这个时期,青年杜甫的诗歌受李白影响,有许多()和()的内容。

6、杜甫在35岁时到达()希望得到一个官职,曾经和诗人元结参加了一个由中书令()摆布阴谋的欺骗性考试,这位中书令嫉恨文人和艺术家,让这次应征的举人无一人及第,并对皇上李隆基谎称,无人及第证明如今的民间没有剩余的贤能。

7、唐玄宗在751年正月八到十日三天内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趁这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献礼,得到玄宗的赞赏,让他(),但一直没有下文。

8、在长安期间,杜甫写出了他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这首诗的出现,他的诗的国土扩大了,诗里出现了唐代被剥削、被奴役的人民。

同时,杜甫还毫无顾忌地写出了(《》),描画杨氏姊妹荒淫无耻的生活。

9、751年以前,杜甫在长安和长安附近流浪,没有一定的寓所,居处多是客舍。

《杜甫传》高考文言文传记阅读及答案(最新版)

《杜甫传》高考文言文传记阅读及答案(最新版)

《杜甫传》高考文言文传记阅读及答案(最新版)高考文言文传记阅读《杜甫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杜甫传甫,字子美,京兆人。

审言生闲,闲生甫。

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

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léi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①,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

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

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崔旰【gan】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塘,泝[su同“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

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wu】②。

读冯至《杜甫传》

读冯至《杜甫传》

读冯至《杜甫传》前些时候读冯至先生写的《杜甫传》一书。

书写得平实可信,叙述诚恳而质朴,没有一般传记作品常见的毛病,比如过多的抒情和哲人式的评价,以至淹没了传主本身的生命历程和品格风貌,读者看到的只是传记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对传主的阐释和渲染,正所谓“喧宾夺主”,传主本人的生平、情怀、遭际、作为,反而被叙述之外过多的虚饰之词遮蔽了。

我读《杜甫传》之前,也有一点担心,作者会不会对一位伟大诗人投注过多的赞美,而忽略了对他平生经历包括性格弱点的翔实叙述?杜甫作为诗人的伟大是人所共知的,我想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杜甫的平凡实在的一面。

读罢全书,我觉得这是一本朴素诚恳可信的书,我读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平凡之处,也从这平凡之处更感到了他的不容易,他的伟大,在那遍地烽火、国破家亡的苦难岁月,一个人能活下去已属不易,而他一边受苦、逃亡,一边忧患天下,还要苦苦锻造诗歌,像收养孤儿一样收养和安顿每一个文字,一个强盛的王朝终于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而他,骨瘦如柴的他,无家可归的他,却以一行行凝着血泪的文字,打造了一个不朽的诗的王朝。

这是一颗诗心对另一颗诗心的深挚观照,这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遥思和凭吊。

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写杜甫在生活艰辛、衣食无着的逃难日子里,他曾沿途采药、替人治病,收点微薄的钱以接济贫苦的生活。

看来杜甫是懂医的。

采药、制药、看病,他一个人为患者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

伟大诗人曾经做过小小的郎中。

我又想到,在古代,文、史、哲、医并不截然分家,文人们大多数也许都是懂医道的,中医从哲学得到直接启发,阴阳、虚实、表里等既是古典哲学的范畴,也是中医的基本概念,医书大都写得文采华赡,诗味浓郁,医书,简直是用文学语言写成的哲学。

所以在古代,文人懂医道也许是基本素养,不足为奇,而确确实实亲自上山采药,亲自制药卖药,亲自行医的,并不多见。

当我读到杜甫在成都、在甘肃同谷等地卖药行医的叙述,我的确有点感动。

诗或许也是一种药,尤其是古诗,似乎都像古老的中草药。

冯至《杜甫传》检测(含教师版).pdf

冯至《杜甫传》检测(含教师版).pdf

杜甫还毫无顾忌地写出了(《
》),描画杨氏姊妹荒淫无耻的生活。
9、751 年以前,杜甫在长安和长安附近流浪,没有一定的寓所,居处多是客舍。
751 年以后,他的诗里才渐渐提到曲江,提到杜陵,有了一定居,并且此后也开
始自称(“
”)(“
”)(“
”)。
10、在长安十年,杜甫曾担任过(
)一职,这个职位是看守兵甲
)弟子舞剑器行》来
记载她的神技。
4、杜甫是( )岁开始漫游的。第一次漫游的区域是(
)。时间
有三四年之久,中间因为要参加进士考试而回到家乡,这一年进士考试是在

)举行的,杜甫落第。
然后他开始了第二次漫游,第二次漫游的区域是(
)一带。
5、公元 744 年,杜甫在(
)遇到李白的时候, 杜甫( )岁,李白( )
写成了“三吏” “三别”,它们分别是: (《
》)(《
》)
(《
》)(《
》) (《
》)(《
》)。
16、759 年,杜甫辞去了(
)的职位,决定把一家人搬到秦州去
住。然后从秦州到同谷,启程去蜀,年底到达成都。到达成都后,住在西郊外浣
花溪寺里,经过两三个月经营后,于 760 年春,建成了(
),得到
了一个栖身处所, 过上了难得的安稳生活。 在成都期间, 764 年得到(
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但在这个时期是他丰富的创作期。
18、杜甫于 768 年正月中旬启程, 2 月到荆州,晚秋迁居到江陵以南的公安县,
然后到岳州,后又乘船经过潭州到衡州,夏天离开衡州,夏末到潭州。船成了他
的家,他靠在鱼市上摆设(
)来维持生活。这时,他遇到了一
个叫(
)的人,这个人给予他穷困生活以些许安慰。同时这一年在潭州

杜甫传 答案版

杜甫传 答案版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奇特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夜里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拜访D.自棹.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1.A(A项中的“奇”应解释为意动用法“认为……不一般”。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2.B ①句表现杜甫文章打动玄宗,玄宗授给他官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传(节选)
冯至
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

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

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

关于草堂的建造过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

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

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

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

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

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

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

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

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

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

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

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

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

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

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

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

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

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会发现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
(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6.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的时候,杜甫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成都建成了一个栖身的处所——草堂。

B.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C.材料特意介绍杜甫写的《江村》,表现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暂时安定,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寻常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诗兴。

D.杜甫作《蜀相》,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

作者引用这篇诗作,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

2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以至于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

”这表明杜甫即使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审美观也依然是现实主义的。

C.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坐在建好的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过起了有滋有味的闲适生活,回京做官的机会也因此放弃了。

E. 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

28.草堂岁月里的杜甫真的“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记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26.D
27.CE
28.观点一:杜甫并没有“陶醉”“忘却”。

理由:①他欣赏、赞叹农舍之景,只是他心灵寻得片刻宁静的表现,在并不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如此,正是杜甫热爱生活、关注现实的体现。

②从这一时期的杜诗中,读者看到的是杜甫平静心境后的报国无门的悲慨。

(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杜甫暂时“陶醉”“忘却”了。

理由:①草堂建成后,杜甫开始“有滋有味”欣
赏草堂风物,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

②“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2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D项“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错。

2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A项“以至于无暇……”错误;B项“在‘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的时候”表述的时间错误,这种认识是在草堂建成后;D项“因此”的表述不合文意。

点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

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

28.试题分析:第一问,答没有“陶醉”、“忘却”或暂时“陶醉”、“忘却”都可。

选择没有“陶醉”、“忘却”作答,一要说明欣赏、赞美农舍之景与关注现实的关系,二要指明这时的诗作仍然以报国无门的悲慨为内容。

选择暂时“陶醉”、“忘却”,可从欣赏草堂风物、与风雅人士交往两个方面作答。

第二问,要注意文章最后的“相关链接”,可从开创新乐府运动、反映民间疾苦和表现形式对后世写实诗人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