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 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西夏邦马峰、乔 戈里峰、博格达峰、公格尔峰、贡 嘎山、四姑娘山等。
四、我国名山:
我国的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雄; 西岳华山(陕西)——险; 北岳恒山(山西)——幽; 南岳衡山(湖南)——秀; 中岳嵩山(河南)——峻。 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
多彩贵州梵净山
左侧为释迦殿,右侧为弥勒殿
万米睡佛 万卷经书
风景名山的主要类型: ㈠ 风景名山的分类方法: 1、按高度分类: 有极高名山,海拔5000米以上; 高名山,海拔3500米—5000米; 中名山,海拔1000米—3500米; 低名山,海拔500—1000米; 极低名山,海拔500米以下。 2、按景观形态分类:
2、凸峰是指山地丘陵中高起突出的单个山峰。例如:喜马拉雅 峰
高达40米、叶美花靓的鹅掌楸。 最为珍稀的是梵净山冷杉它是梵净山的特有种,幼年期生长缓慢40年后才加速生
长,树龄可达300多年。 就这样梵净山成了冰期生命的诺亚方舟报春花属、龙胆属、吊钟花属、马先蒿
属等等众多有着上千万年历史的生物得以延续生命
第三节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一、地质过程形迹:断层景观旅游资源、节理与褶皱景观旅 游资源等。
二、山体、石体与峡谷: 1、山体: 名山特点: 1)名山是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实体; 2)名山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3)名山拥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 4)名山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体;
3、孤峰:
孤峰是耸立在溶蚀平原上的孤 立石灰岩山峰,是喀斯特地貌发 育晚期的产物。
桂林山水属于典型的热带峰林景 观。
峰丛、峰林、孤峰形成示意图
桂林山水—峰丛、峰林
平地涌千峰
象鼻山
4、天生桥: 天生桥是古地下河道随地壳上升后崩塌所残存的遗迹,看起来像一
座跨越峡谷的石桥。
5、边石堤: 边石堤是指发育在溶洞底部或山坡、谷底的堤状石灰华,由碳酸钙沉积所形成。 香格里拉白水台
4、地质作用与地文景观的形成
内营力作用塑造地球表面大的基本构造形态,增加了地表的高差起伏; 外营力的侵蚀、搬运、沉积、堆积等作用过程对高起的地表进行夷平,对 凹陷的盆地进行填高。 总的趋势:削高填低,减少地表的起伏,使地表趋于缓和。
第二节 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
雄伟美 敞旷美 奇特美
一、审美功能
险峻美 幽静美
二、科普教育功能 三、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运动功能 四、文化旅游功能
第三节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国家分类标准:5亚类,37个基本类型: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7个基本类型) AB 沉积与构造 (7个基本类型) 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 14个基本类型) AD 自然变动遗迹 (7个基本类型) AE 岛礁 (2个基本类型)
1、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 它们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
① 岩石性质:要具可溶性,主要是碳酸盐 类岩石。
② 地质构造:一般断层,节理发育的地区, 两组节理交叉部位,裂隙度大,透水性好, 有利于岩溶地貌发育。
2、气候因素:
① 降水:
a、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量大,有利于
在晚期,则出现广阔的岩溶平原、孤 峰等景观
旅游观赏价值大的有:石林、峰丛、 峰林、孤峰、天生桥、边石堤等。
石芽形成示意图 石芽、石林形成示意图
惟妙惟肖的石林造型—阿诗玛
象据石台
2、峰丛、峰林:
在地壳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 下蚀作用微弱,形成基座相连、 且基座相对高度超过顶部山峰的 相对高度的一种连座石灰岩山峰, 叫峰丛。基座分离或微微相连的 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叫峰林。
三、地下喀斯特景观:
由于石灰岩的透水性,地表水可转化为地下水,使地貌的塑 造过程由地表引入地下,形成喀斯特独特的地下景观系统。地下 喀斯特景观由地下水的溶蚀,冲蚀和沉积作用形成,
主要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和各种洞内的化学沉淀物。
1、溶洞: 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
2、内用力作用:内力作用,地球内部能量如: 热能、压力等所产生的作用。
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的热能、地球 自转的旋转能、重力能。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 地震。
(例如:喜马拉雅山、腾冲火山、叠溪地震湖)
3、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 太阳能所引起。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引起地壳表面的的物质(矿物、岩石)不断破碎、分解、 迁移、沉积。 具体表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 用、成岩作用。(喀斯特地貌)
水循环,水的溶蚀力强。
但纯水对碳酸盐类的岩石溶解是微弱的,
只有当水中含有CO2时,岩石的溶解度才显著 增大。
b、水中 CO2的含量越高,溶蚀力就越强。
岩溶作用是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进行的:
二、地表喀斯特景观:
在初期,石灰岩等易溶性岩石的山体 表面出现溶沟、石芽、石林、漏斗、落 水洞等景观。
在中期,广泛发育溶蚀洼地、盲谷、 干谷、天生桥、岩溶湖、峰丛、峰林、 峡谷等景观
五台山(山西)——文殊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四川)——普贤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安徽)——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浙江)——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3、造型石体
造型石体分为两种: 柱状石体——青岛的石老
人 块状石体——黄山石猴
4、峡谷
峡谷是指谷地狭窄,谷坡陡峻的景 观类型。
长江三峡:瞿塘峡——“夔门天下雄” 巫峡 西陵峡
有孤峰型、双峰型、多峰型。
3、按形成时代分类: 有历史名山、现代名山。
4、按级别分类: 有国家级、省市级、县级等名山。
5、按岩石性质分类: 有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火山熔岩地
貌,变质岩地貌、砂岩地貌、岩溶地貌等。
三、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 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 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 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 游胜地。
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地文类旅游资源 水文类旅游资源
生物类旅游资源 天象与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 其他自然类旅游资源
第三章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概述
概念定义: 地 文 景 观 是 指 地 球 内 、 外 营 力 综 合 作 用 于 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 称。 包括岩石、化石、典型地层、构造形迹、地 震遗址、山岳、洞穴、海岸以及各种特异地貌 等景观。 地文景观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球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
七、洞穴地貌
1、带地下河的溶洞:建水燕子洞 2、落水洞和竖井: 3、天生桥 4、重力堆石洞
第三节 喀斯特地貌旅游资
一、概述: ㈠ 喀斯特地貌的含义: 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石灰岩、白云岩等易溶性岩石进
行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特殊景观。
㈡ 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因素 :
空间。
2、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淀物:
在溶洞中,由于洞内空气中CO2 含量较低,或水分蒸发,渗 出的地下水,会使水中溶解的碳酸钙部分淀积下来,形成形状各 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化学沉积景观。
丽江虎跳峡:上虎跳、中虎跳
三、蚀余地貌景观
1、石林 2、丹霞地貌 3、雅丹地貌
四、自然灾变遗迹景观
1、地震遗迹景观 2、火山活动遗迹景观 3、冰川活动遗迹景观
五、沙石地地貌景观
1、沙漠景观 2、戈壁景观 3、沙滩景观
六、岛礁
1、岛屿: 基岩岛:台湾岛、海南 岛 冲积岛:崇明岛 珊瑚岛:南沙群岛 2、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