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075766bf1a37f111f1855b44.png)
森林生态学绪论一.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1.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题的生物群落。
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进化论物种起源的“自然选择”和“最适者生存”两项基本原则上。
3.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构成森林生物群落的各树种之间,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可概括为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森林生态系统四大部分。
4.森林生态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树木与环境相互,控制和调整树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树木的生态适应性,使其能最充分的利用环境资源,提高对环境条件的利用率和森林的多种功能,并应用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理论,揭示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和发展规律,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他们因环境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内在规律,发挥森林群落的生产潜力和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5.森林生态学可概括为四大部分:A个体生态,B种群生态,C群落生态,D 森林生态系统。
6.植物生态学的诞生:丹麦,瓦尔明,《以植物生态地理学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以生理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经典著作,奠定了生态,生理和进化三个发展方向。
二.森林生态学的历史与发展7.属于森林生态范畴的最早的论著要算德国学者赫耶尔于1852年发表的《树木对光和遮荫的反应》8.本世纪初叶,俄国林学家莫洛作夫于1904年发表了《林分类型及其在林学上的意义》的论文,认为“森林的结构,组成,生产力以及其他特点主要取决于立地条件”,提倡依据地形和土壤(形土条件)划分立地类型,被公认为林型学说的创始人。
三.森林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研究动向。
9.目前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还表现在森林与全球环境变化,如二氧化碳平衡和温室效应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酸性沉降物对森林的影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森林对水源环境的影响,以及森林的减灾效能等方面考核要求识记:森林和森林生态学的概念领会: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研究动向。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53b4c1de33d4b14e8524684d.png)
森林:以多年生高大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关系的科学。
森林生态学: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的关键因子。
Sheford耐性定律:美国生态学家V.E.Sheford指出,生物的生存与繁殖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如果其中一个因子的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该物种就会灭亡。
生态幅: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
适应: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它是自然条件的结果。
适应性:生物适应环境的程度。
三基点温度:最低、最高、最适温度种群:生活在同一地区,属于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出生率:单位时间种群出生的个体与初始个体数之比。
死亡率:单位时间种群死亡的个体与初始个体数之比。
空间格局:种群个体在空间的散布形式,受种群特性、种群关系、环境条件的影响。
年龄结构:种群内不同年龄个体的分布情况。
静态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反映了种群在某一特定时刻特定时刻的数量剖面。
动态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表征同生群随时间进程,在其一生不同年龄阶段中的生死动态。
存活曲线:借助存活个体数量来描述特定年龄死亡率。
一种,年龄结构为横坐标,存活数量对数值为纵坐标。
年龄的平均生命期望的百分离差,存活数量对数值为纵坐标生物入侵: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扩展到一个新地区,在新地区,其后代可繁殖,扩散开持续维持下去的现象。
生态位:一个个体或物种能够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条件和资源质量的范围。
协同进化:捕食者或猎物的没一点进步都会作为一种选择压力促进对方发生变化。
它感作用(异株克生):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群落:某一特定空间或环境下,不同生物种群之间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组合。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4c2facca58f5f61fb73666d7.png)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光周期现象: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
生理干旱: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
这时如果气温过暖,地上部分进行蒸腾,不断失水,而根系又不能吸水加以补充,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枝叶干枯和死亡。
大气污染:大气中的烟尘微粒、SO2、CO、CO2、碳氢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后,破坏了大气原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平衡体系,使生物受害的现象。
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如CO2、水蒸气、CH4、O3、N2O、CFC等。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CO2、CH4、O3、氟里昂(CFC)等气体的含量的增加而引起地面升温的现象。
根瘤:是一种根瘤细菌,从根毛侵入后发育成瘤状物。
它可固定气态氮,为寄主提供可利用的氮素(氨态氮)。
菌根:是土壤中真菌与树木根系的共生体,即菌丝侵入树木根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称菌根。
森林群落的防风效应:植物能减弱风力。
降低风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植物的体型大小、枝叶繁茂程度。
防风能力一般为:乔木>灌木>草,阔叶树>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
土壤肥力系: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
它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基础,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综合表现。
土壤结构: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或状况),团粒结构最理想,可协调土壤水分、空气、养分关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对林木的生长影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或还原者,它们使有机物质腐烂,释放出养分,促成养分的循环。
种群: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改生物种群不断扩大。
(完整版)森林生态学
![(完整版)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a6d53c4b6f1aff00bfd51e52.png)
第一章绪言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2.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二.问答题1.当今环境破坏问题哪些与森林破坏有关?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2.什么是森林?森林有什么特点?解:⑴森林是指由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⑵特点:①占据空间大,是物种繁多的巨大基因库②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自控能力③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④类型多样⑤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服务功能3.举例说明森林三大效应?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是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称为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6.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68b70aa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b.png)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环境中森林以及森林中生物的学科。
它既关注森林的物理结构,也关注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种群结构,涉及林业、水文学、植物学、物等多科学领域。
森林生态学框架是一个普遍的生态学理论,它涉及了多个生态学专业领域之间相互关联的课程,从而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森林的正常和受损状况。
森林是本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在空气清洁、水土保持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森林对全球气候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维持地表温度,调节湿度和降水量,以及空气质量,促进碳循环,有效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
时,森林也是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保护区,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及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森林的健康状况,森林的健康状况又与森林的组成,森林结构,森林功能,森林表征特征(植物种类,植物群落,植物群体,植物群落),以及森林的植物群落演替等密切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看,森林生态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森林的健康状况,更准确的预测森林的发展趋势,并依据此制定更好的森林管理策略。
森林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森林结构、功能和可持续利用性的深入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森林生态学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森林的生态服务,提高森林的利用效果,并根据森林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总之,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关于森林环境和生物的正在发展的学科,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作用。
森林生态学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森林的正常和受损状况,更准确的预测森林未来发展趋势,提高森林生态服务的利用率,并制定出更有效的森林管理策略。
因此,森林生态学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意义,值得我们继续加以发展和研究。
861森林生态学必考点梳理
![861森林生态学必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8d5e2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c.png)
861森林生态学重要考点梳理1.森林:森林(Forest)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具有一定的密度,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的复合体。
2.海克尔首先对生态学做了界定,第一次把生态学的概念应用于植物学的是尤舍·瓦尔明,因此,瓦尔明被公认为植物生态学的奠基人。
1935 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这一科学概念。
3.森林的三大效益:(1)经济效益:木材收获,果实、花等林副产品,猎物捕获,采收生活必需品(2)生态效益:防风固沙、水土保持、防噪减尘、净化空气、固 C(3)社会效益:旅游观光、修身养性、教学科研4.环境: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及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
5.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所集中的部位,包括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上层(风化层)及大气圈下层(对流层)。
6.植被:某一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全部植物群落的总和称为植被。
7.生境(habitat):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各种植物的生境质量有高有低,如云杉、冷杉在阴坡生长较好,而在阳坡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
各种植物的生境,可以重叠、连续或交叉或分离。
例如不同山体的阴坡或阳坡,都可为不相连接的,但都是相同的阴坡生境或阳坡生境。
8.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定义: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如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9.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10.限制因子:植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长、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47662f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1.png)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森林中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和恢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森林生态系统是由森林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了森林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植物层、动物层、土壤层和微生物层等。
植物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它由不同的树种组成,形成了森林的物种多样性。
动物层包括了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它们与植物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层包括了各种微生物,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有机物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汇等。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丰富多样,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了缓解温室效应的作用。
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可以调节气候,降低气温和湿度,减少暴雨的发生。
森林的树木和土壤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维持水源的稳定。
此外,森林的植被和土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受到破坏的森林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状态。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非法砍伐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等措施来实现。
此外,科学的森林管理和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手段。
总结: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学科,它涉及到森林中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运行的影响。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d00f0be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a.png)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森林在物种组成、构造和过程等方面的复杂关系的学科。
它与野生动物保护、水土保持和森林资源规划及管理等都有较大的关系。
森林生态学涉及到对森林群落、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
森林生态学不仅关注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也关注森林的过程,如森林成长、养分循环等过程。
森林生态学是一种以研究森林植被和森林群落结构的复杂的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系统作为内容的学科。
从宏观上讲,它主要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和开发方式,也可以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它从细节上讲,研究森林个体、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研究的森林复杂性是无序的、动态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
森林生态学也是应用性学科,因为它能为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知识支持。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森林植被的分类、森林的分布及其动态过程、森林群落的某种功能、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等方面。
从森林植被的分类来看,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比如森林植被的数量、组成、类型和演替等,以及风俗、昆虫植物、树种类、树种生长时期、乔木和灌木类型、冠幅和林分等特征。
从森林的分布及其动态过程来看,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森林的演替、林分的生态分类、森林的衰退、复热、林分的种群变化等。
森林生态学还要研究不同林分的植被多样性结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林分中的植物、动物和其它生态系统组成。
从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来看,森林生态学着重研究土壤、气候、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这四大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些要素之间的景观生态学过程。
森林生态学要研究的还有森林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养分的循环、物种的进化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资源的运用等。
森林生态学的课程设置覆盖从森林的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物学、植物地理学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从森林植被的植物学、病理学、地理学到森林动物学、昆虫学、森林衰退等方面。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7b81ea4693daef5ef73def.png)
生态学概述:1、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之间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
因此,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分布等规律,研究森林如何改变环境和维护环境质量的一门科学。
森林生态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
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树木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光、温度、水分、大气、地形、土壤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态因子与森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大小;树木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森林对环境的反作用力;估价森林对人类的效益。
2.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
3.研究森林生态系统。
把森林植物群落和它所在的周围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研究系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制约和因果关系,系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系统内自动调节的机制和稳定性,介绍系统模型和方法2、研究任务:森林生态学揭示森林的发生、发展、演替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造林、营林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学习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3、森林生态学的发展森林生态学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人类为了生存,需要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识别它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这就要具备生态学方面的知识。
我国在周朝的《诗经》里就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种类。
“山有枢、险有榆”。
西周的禹贡,记载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管子—地员篇 ) ) ( 公元前约2 00年)把植物分布的垂直带写得很清楚。
在欧洲19 世纪中期,德国人洪德堡( A`Humboldt)对世界植物的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始植物地理学。
丹麦人瓦尔明(E.Warming )著有“植物生态学”(1895 ),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的诞生。
随后法国、德国的林学家相继论述林木耐阴性的理论。
本世纪初,借助实验的方法,研究森林群落和立地条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森林生态学》(第01章)基础理论篇
![《森林生态学》(第01章)基础理论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c3ddb06c85ec3a86c2c5b5.png)
1 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
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与自然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对生物个体 的影响以及生物个体对环境产生的反应,其 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一致。
2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同种个体 的组合。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密度、出 生率、死亡率、存在率和种群的增长规律及 其调节。
生态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 一个庞大的生态学学科体系,据估计,目 前冠以“生态”名词的“学科”已经不下 100门。
六、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种群与群落 3、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动态
4、任务:掌握生态学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生 态观,按生态规律办事。
5、当代生态学研究的三大热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生物 多样性;全球变化。
五、生态学的分类
基因
基因系统
细胞
物
质
器官
细胞系统 器官系统
有机体
能
种群
量
有机体系统 种群系统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
Organisms Biosphere
Populations Communities Ecosystems
3) 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根据系统科学的思想提 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4)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关系的科学。 5)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 人类,即生物系统,而环境则指生 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 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的环境系统。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0cd850bbdd3383c4bb4cd2d5.png)
生态学概述:1、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之间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
因此,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分布等规律,研究森林如何改变环境和维护环境质量的一门科学。
森林生态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
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树木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光、温度、水分、大气、地形、土壤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态因子与森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大小;树木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森林对环境的反作用力;估价森林对人类的效益。
2.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
3.研究森林生态系统。
把森林植物群落和它所在的周围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研究系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制约和因果关系,系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系统内自动调节的机制和稳定性,介绍系统模型和方法2、研究任务:森林生态学揭示森林的发生、发展、演替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造林、营林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学习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3、森林生态学的发展森林生态学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人类为了生存,需要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识别它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这就要具备生态学方面的知识。
我国在周朝的《诗经》里就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种类。
“山有枢、险有榆”。
西周的禹贡,记载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管子—地员篇 ) ) ( 公元前约2 00年)把植物分布的垂直带写得很清楚。
在欧洲19 世纪中期,德国人洪德堡( A`Humboldt)对世界植物的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始植物地理学。
丹麦人瓦尔明(E.Warming )著有“植物生态学”(1895 ),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的诞生。
随后法国、德国的林学家相继论述林木耐阴性的理论。
本世纪初,借助实验的方法,研究森林群落和立地条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0b913ac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7.png)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对森林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它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是全球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立一个健康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森林生态学的相关内容。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森林生态系统由森林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一个森林区域内所包含的各种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环境是指森林内的环境元素,包括非生物元素如土壤、水和光照等,以及生物元素如微生物、地衣、真菌等。
森林中的生物群落非常复杂,有很多层次,从地面上的草本植物到高大的树木和树冠,再到森林底层的土壤和岩石。
不同层次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和共生现象相互影响。
同样,不同层次的环境因素如气温、光照、土壤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复杂,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森林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态功能等。
二、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植物组成与结构、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生态位和生态分布、环境因子及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森林碳循环和森林管理等方面。
1.植物组成与结构森林中的植物群落是复杂的,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对生物群落的整体生态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森林内的植物组成和结构,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植物的生理生态学森林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是探讨植物适应环境变化和生存的生命状况。
它涉及到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因素对森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生态位和生态分布生态位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各个生物种群的存在空间和生存条件,它是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
生态分布也是不同种群在生态位中的地位、影响力和竞争能力。
森林生态学研究不同生物种群的生态位和生态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森林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b8e8510aba1aa8114431d941.png)
一、名词解释:1. 生物量:指任一时间某地方某一种群、营养级或某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重量。
包括可以获得的或因条件不够不能获得的所有有机物质。
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个环境中并且彼此起着相互作用的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的群聚,它形成具有一定的组成、结构、环境关系的生命系统。
2. 耐性定律: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范围有最大限度和最小限度,一种生物的机能在最适点或接近最适点时发生作用,趋向这两端时就减弱,然后被抑制。
这就是耐受性定律。
3. 生态型:一个生态种或分类种对某一特定的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而产生的产物。
4. 群落演替:群落经过一定的发展时期或因环境条件的改变,使之从一个类型转变成另一类型的顺序过程。
即在一定的地域内原有群落被另一群落所替代的现象。
5. 生产力: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生产量即生产的速率。
6. 树木的抗烟性:7. 顶极群落: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
如在水陆交界或湖泊边缘出现的水生演替系列,常以沉水植物群落开始,经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等过渡群落阶段,最后发展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森林群落,即为该地区的顶极群落。
8. 优势种:是指在一定的地区,植物群落的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在群落中作用最为明显的植物种.它是群落的重要建造者,影响着植物群落的环境并决定了其它成分的构成条件。
9. 重要值:10.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水分的能力以及优良环境条件的能力。
森林演替:是指在一个地段上,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所代替的过程。
12. 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恰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CP)。
光饱和点:光强一旦超过补偿点,CO2吸收的速度就迅速增加,随着光照强度进一步增加,净光合速率又减慢,直到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SP)。
13. K对策者:14. 群丛:生长于特定均一生境条件下的,具有一定种类组成和外貌的植物群落,称之为植物群丛。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f84c729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d.png)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中的森林群落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森林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它的定义,历史发展,基本原理以及未来趋势。
首先,什么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森林,可以将其定义为“研究自然环境中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种类多样性、森林结构与功能、森林环境、森林植被与植物生物学等领域,并聚焦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恢复与维护。
其次,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的森林生态学研究是由法国科学家和生态学家唐马塞尔拉贝等人开展的,他们从植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中发现了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理。
之后,拉贝的学生洛伦斯布朗将森林生态学引入了水文学和气象学领域,将森林的结构与功能引入了森林生态学的研究。
20世纪早期,许多森林生态学家在德国发起了森林生态学的科学研究,推动了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并普及了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此外,关于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学者一致认为,森林生态学应该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并且涵盖森林结构、功能、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森林生态学将研究森林个体、种群、群落三个层次,从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为和动态变化,从而为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恢复和维护提供参考。
最后,鉴于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长、非法采伐等问题,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将涉及更多的领域,如森林生态学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森林研究将越来越深入,森林保护将越来越重要,森林管理也将更加精细化,应用森林生态学发展新技术和技术也将成为更为重要的课题,为森林管理及恢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本文对森林生态学的介绍,从定义、历史发展、基本原则和未来趋势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中森林群落的学科,它的发展由法国和德国科学家发起,基本原理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
森林生态学-李俊清
![森林生态学-李俊清](https://img.taocdn.com/s3/m/10b0da21227916888486d7a7.png)
一、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什么是森林?什么是森林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森林: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2.森林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如何?为什么要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3.生态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森林生态学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有哪些?生态学主要分支: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主要科学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格局问题、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问题、植被恢复问题、中性理论和宏观生态学问题、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问题。
探讨森林动态规律,森林对区域环境的屏障作用,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机理。
4.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观察、试验、模拟5.森林与人类、林业、生态学有什么关系?森林生态学在我国一些重要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森林环境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因子?如何进行分类?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因子:分类:按环境的主体(人或生物)、人类的影响程度(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的范围(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等进行分类。
2.什么是森林环境?它的特点有哪些?森林环境:把森林中的林木及其他森林植物和动物作为研究主体,是指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之外的森林生物与无机环境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性和发挥独特作用的地域空间。
特点:3.什么是生态因子?如何分类?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特征及作用方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人为因子。
4.什么是生态环境?什么是生境?生境:具体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环境。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46ec4ea7998fcc22bdd10d1e.png)
森林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之间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
因此,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分布等规律,研究森林如何改变环境和维护环境质量的一门科学。
森林生态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
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树木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光、温度、水分、大气、地形、土壤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态因子与森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大小;树木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森林对环境的反作用力;估价森林对人类的效益。
2.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
3.研究森林生态系统。
把森林植物群落和它所在的周围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研究系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制约和因果关系,系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系统内自动调节的机制和稳定性,介绍系统模型和方法研究任务,森林生态学揭示森林的发生、发展、演替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造林、营林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学习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三、森林生态学的发展森林生态学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人类为了生存, 需要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识别它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这就要具备生态学方面的知识。
我国在周朝的《诗经》里就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种类。
“山有枢、险有榆”。
西周的禹贡,记载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管子—地员篇 ) ) ( 公元前约2 00年)把植物分布的垂直带写得很清楚。
在欧洲19 世纪中期,德国人洪德堡( A`Humboldt)对世界植物的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始植物地理学。
丹麦人瓦尔明(E.Warming )著有“植物生态学”(1895 ),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的诞生。
随后法国、德国的林学家相继论述林木耐阴性的理论。
本世纪初,借助实验的方法,研究森林群落和立地条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百科知识精选森林生态学
![百科知识精选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9c8c3feda8114431b80dd87d.png)
分支学科森林生态学因研究重点和范围不同,可分为几个较小的分支:1、树木生态学(森林个体生态学)。
主要研究树种的生态学特性、适应能力(抗性)、生长发育规律、形态解剖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
2、森林种群生态学。
主要研究森林生物(主要是树木)的种群结构(年龄、数量、大小)、发生、发展、分布规律(格局)、季节变化、环境条件、繁殖更新和消长动能等。
3、森林群落生态学。
主要研究森林的地理分布、区系组成、结构特征、类型划分、生境变化、发展演替以及开发利用等。
4、森林生态系统学。
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的结合。
把森林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研究其中各个系统的组成排序、整体结构、发展演替、动态变化、物能流动、信息传递规律和系统的潜在生产力。
通过计算模拟,提出最优结构和高效功能的模型,以期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除借助于传统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方法及其最新成就外,还借助于气象学、水文学的知识,以及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
尤其是70年代以来,由于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对生态系统进行分析,使之数量化和模型化,森林生态学的研究进入了定量阶段。
精敏测算仪器,如自记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自记分光光度计、氧弹或热量计,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的应用,也为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林业遥感技术的应用,使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热力学熵变理论和信息论现已被用来解释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种群消长、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能量耗散规律;系统工程则用于森林以及农业、草原、水域等生态系统的综合控制和管理,以求实现其最优结构和高效功能。
近年提出的生态界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是从存在于生物与环境间的界面层的性质、结构、功能和作用,直接探索生态系统的运动规律,又使生态学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传统概念和研究方法有了改变。
学术目标实践作用森林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森林生态学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思想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方法及知识更新能力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生态学》课件
![《森林生态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a2a77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8.png)
成效与影响
国际森林年是为了提高全球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而设立的国际日。
国际森林年
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植树、生态旅游、宣传教育等,来庆祝国际森林年,提高公众对森林的认识和重视。
活动内容
国际森林年活动对于促进全球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各国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
历史回顾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生态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
发展趋势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物种入侵和森林退化等挑战,是当前和未来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面临挑战
02
森林生态系统组成
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
寄生植物
01
02
03
04
作为森林的主要结构,提供遮荫和庇护所。
低矮的树木,通常在森林边缘生长。
VS
能量流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它驱动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详细描述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能量流动不仅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促进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时,能量流动还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食物供应等。
意义与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阶段
森林演替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它可以改变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循环,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影响
意义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它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提供生态服务,如食物生产、水源保护和气候调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言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2.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二.问答题1.当今环境破坏问题哪些与森林破坏有关?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2.什么是森林?森林有什么特点?解:⑴森林是指由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⑵特点:①占据空间大,是物种繁多的巨大基因库②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自控能力③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④类型多样⑤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服务功能3.举例说明森林三大效应?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是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称为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6.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问答题1.根据尺度大小环境可以分为几个类型?解:可分为4类: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和微环境。
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解:共有6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和人为因子。
3.你对生态因子作用一般规律的理解?解:⑴.各种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⑵.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并非是等价的,总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⑶.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⑷.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⑸.生态因子的作用虽然并不相同,但对生物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一旦缺失就会造成生物的死亡,这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
4.如何理解耐受曲线幅?解:⑴每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存在差异,并因年龄、季节、栖息地等不同而有差异⑵生物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因子的耐受限度是不同的⑶不同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性是不同的⑷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处于非最适状态时,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也下降第三章森林能量环境一.名词解释1.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同化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2.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在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照度就是光饱和点。
3.树种的耐荫性(必考):指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林冠庇荫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4.光斑:透过植被冠层的缝隙入射到冠层内和植被下层的短时间的直射太阳光称为光斑。
5.光周期:每天光照和黑夜交替称为一个光周期。
6.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映称为温周期现象。
7.地形逆温现象:在山地区域,夜间山地上部空气冷却速度比山地下部或谷地要快,于是山地上部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将谷底原来的暖空气抬升到一定高度,在山谷中便形成上温下冷的逆温层,这种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逆温称为地形逆温。
8.临界夜长:引起植物繁殖(花芽形成)的最小或最大黑夜长度称为临界夜长。
9.物候:植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植物发育节律。
二.问答题1.光照强度随时空变化特征?解:⑴.纬度:随着纬度增长,光强逐渐减弱;⑵.海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⑶.坡向度:北半球南坡>平地>北坡。
北坡上坡度越小,光照强度越大,南方的喜热作物可以移植到北方的南坡生长;⑷.时间与季节:夏强冬弱;中午最大,早晚最小;⑸.从林冠上部到林地,光强呈负指数下降。
2.森林中光因子从林冠到林地一般变化规律、特征?解:⑴由于林冠层吸收了大量日光能,光照度在森林内将会自上而下逐渐减弱⑵当日光穿透森林生态系统时,大部分能量被树冠层截留,到达下层的日光不仅强度大大减弱,而且红光和蓝光也所剩不多3.温度有哪些变化规律?解:⑴空间上:①纬度:一般纬度每增加一度,平均温度下降0.5—0.9℃②海拔高度:一般每增加100米,平均气温下降0.4—0.7℃③坡向:北半球南坡空气和土壤温度比北坡高④逆温现象4.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和具体措施?解:⑴.途径:①提高林木群体光能利用率;②选育高光合效率和低呼吸的品种,提高个体光合效率⑵.具体措施:①合理密植;②营造混交林是提高光辐射利用的有效途径;③开展林农复合经营;④调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光、温、水肥等生态因子,以提高光合效率;⑤科学选种、育苗,选择和培育高光效的优良树种进行繁殖和推广。
5.森林群落内温度变化特点和产生原因?解:①.变化特点:森林内部的温度白天或夏天比群落外低,夜间或冬天比群落外高,年温变与昼夜温变幅度小,变化缓和。
②.原因a.温度在群落中主要受太阳光直射的影响,群落上层阻截了大部分太阳光,并且大量吸收和蒸腾,使林内温度下降b.植物之间互相遮掩,阻滞了林内空气流通,时群落内部热量不易消失c.植物吸收、散热缓慢,导热效果差,因而群落内温度变化缓慢d.森林群落地面枯枝落叶层也能够缓和土壤表面温度变化的幅度,并调节内部气温的变化6.树种耐荫性的鉴别方法?耐荫树种与喜光树种在森林形态上的差异?解:⑴鉴别方法:①根据树种的更新特征进行鉴别;②从外部形态特征和生长特征进行鉴别;③根据生理特征进行鉴别;⑵形态差异:7.各写出3中耐阴树种和阳性树种?解:耐阴树种:云杉、冷杉、杜英、红豆杉阳性树种:落叶松、油松、马尾松、杨树、柳树、相思树8.基点温度是什么?解:温度是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生物对于温度的变化均有一定的适应幅度,通常可以分为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在生态学上称为三基点,此时的温度称为三基点温度9.注意:南种北移易受旱霜危害;在热带亚热带山地经济树种分布在山体中部第四章森林物质环境一.名词解释1.森林蒸发散:土壤水经森林植被蒸腾和林地地面蒸发而进入大气,森林这种蒸腾作用总称蒸发散2.酸雨:PH值<5.6的所有大气降水,也叫酸沉降。
3.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物产生并归还给林地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包括:立枯木、倒木、枯草、地表凋落物、地下枯死生物量和动物的残骸及代谢产物。
4.粗糙死地被物: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死地被物较多,C/N比较高,真菌多,细菌少,呈酸性5.柔软死地被物:已分解凋落物比例大,C/N比低,真菌少,细菌多,呈弱酸或中性二.问答题1.水分的生态作用?解:⑴水分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之一⑵水分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⑶水分是植物对物质的吸收和运输的溶剂⑷水分可以保持的固有姿态⑸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散失过程能降低植物的体温2.降水通过那几个方面对植物起作用?解:⑴区域性的气候特点是影响年降水量的重要因素,从而决定了植被类型的分布⑵降雨一般不直接为植物所利用,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是来自土壤,土壤水分的补充则主要靠降水⑶降雨的季节分配对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有明显的影响⑷降雨的年变率对植物有重要影响3.什么是耐旱树种?它具有哪些特点?解:⑴是指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⑵特点:①根系发达,吸收面积大②根系细胞渗透压高③具有控制蒸腾作用的结构和功能4.什么是湿生树种?它具有哪些特点?解:⑴是指生活在土壤含水率高、大气湿度大的环境下的植物⑵特点:①根系不发达②根系细胞渗透压低5.森林对水分有哪些生态作用?解:⑴参与水分的循环⑵对降水进行再分配⑶森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平降水⑷森林可以显著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⑸森林内的空气湿度较大⑹能显著减少地表蒸发⑺林地的蒸腾作用较强6.为什么森林具有显著地减少地表径流作用?解:⑴林冠对水分的截留,避免了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有利于水分的下渗⑵林内的枯枝落叶层,能吸收大量的降水⑶森林土壤疏松,孔隙多,富含有机质和腐蚀质,水分易被吸收和入渗⑷森林植物纵横交错的庞大的根系网络,对土壤有固持作用,提高森林土壤抗冲刷能力⑸森林的各种植物、地被物对降水的阻挡使水分流动缓慢,促进水分下渗7.森林如何对降水进行再分配?解:8.森林土壤特有的成土因素是什么?解:森林死地被物、林木的根系、依靠森林生存的特有生物9.排水良好的土壤含氧量是多少?解:10%10.森林根系对土壤有哪些作用?影响根系在土壤中垂直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解:作用:①对营养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②不同类型的根系以相当大的幅度和深度固持土体起抗风、保水、固土作用③根系生产过程的分泌物,是土壤微生物营养物质来源并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④残落在土壤中的死亡根系,是土壤中重要的有机质来源,促进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⑤根系死亡后留下的孔道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并有利于重力水的下排因素(P128):①土壤板结、硬化层次接近地表等,根系分布较浅②根系在干燥或缺氧土壤中即使细根能生长也难以长成大根③土壤温度较低时也会限制根的生长,春季表土比下层土增温快,所以新根都分布在土壤表层,永久冻土会限制根的生长④根有趋肥性,肥沃土壤中根生长更快11.环境因子怎样随海拔而变化?解:12.坡度有几个?按坡度大小分哪些类型?按坡向分哪些类型?南、北坡有哪些差异?解:⑴坡度大小: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⑵坡向:阴坡、阳坡、半阴坡、半阳坡第六章森林种群的结构与动态一.名词解释1.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2.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指种群个体在生活空间内的位置状况或布局3.动态生命表:是跟踪同一时间出生的种群的死亡或成活的动态过程而编制的表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限时的年龄结构调查,由此编制的表5.生活史: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过程6.竞争:指同种或异种的两个或更多个体间,由于它们的需求或多或少地超过了当时的空间或共同资源供应状况,从而发生了对于资源和空间的争夺,这种现象叫做竞争7.密度效应: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8.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的播种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基本一致9.森林自然稀疏现象:同龄纯林中,郁闭的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的林木株数减少的现象10.竞争排斥原理:指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生存,最终导致一个种占优势,另一个种被淘汰11.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在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二.问答题1.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有哪些?最常见的?解:⑴随机分布:彼此独立的个体,各自在空间都是随机地定位,或者个体分布完全取决于机会⑵均匀分布:种群个体呈等距的规则分布⑶集群分布:种群个体呈成群、成簇或成斑块状的集聚(最常见)2.种群年龄结构类型和基本特点?解:⑴增长型种群:种群中有大量幼体,年幼个体除了替代死去的老年个体外还有剩余,因此种群将继续发展壮大⑵稳定型种群: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⑶下降型种群:种群中幼体的比例减少而老体的比例增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处于衰亡过程中3.存活曲线有哪些基本类型?有什么基本特点?解:⑴Ⅰ型:这些植物大多数能活到其平均的胜利寿命,早期死亡率很低,但在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