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技术基础
船用雷达 详细介绍
4.磁控管的检查:
万用表欧姆档测灯丝阻值:其阻值接近于0(几个欧姆)正常 兆欧表检查阳阴极之间绝缘电阻:其值应大于200
5.使用注意事项
1)阴极充分预热3~5分钟,暂时不用只关高压 2)保护磁性,严禁敲打,铁磁物相距大于10 cm 3)防高压触电,防电磁辐射,带电检查需两人在场 4)波导天线连接要良好且水密防变形,禁拆波导开高压 5)新管或长期不用(大于6个月 )的使用前应进行老练,
实际波形:
1)越接近矩形,能量越大,
tt: 前沿上升时间
0.1~0.2τ tf: 后沿下降时间
0.2~0.4τ Δu: 顶部波动值
2~5%
作用距离越远 2)前沿越陡,测距精度越高
3)后沿越陡,距离分辨力 越高
4)顶部越平坦,发射功率和 频率越稳定
第一节 雷达发射机(Transmitter)
三、磁控管振荡器
第二节 雷达的基本组成、作用
5、接收机:超外差式,将微弱回波信号放大千万倍以符合
显示器要求。
V 几十V
6、显示器:平面位置显示器(PPI)。显示与测量目标,目标 回波按目标的实际距离和方位显示在荧光屏上; 且配有测量系统供随时测量。
7、雷达电源:把船电变成雷达所需的中频交流电。 400 ~ 2000 Hz
随量程改变:近量程,高F;远量程,低F
4.发射功率:指峰值功率,一般3~75 kW
1)峰值功率 pt: 在脉冲持续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2)平均功率 Pm: 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R max
p =p t m tT
p↑→
杂波
天线旁瓣干扰
5.脉冲波形:发射脉冲的包络
故障
理想脉冲: 矩形
波形:
地质雷达基础知识(一)
地质雷达基础知识(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六册第五章节“地球的秘密”。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地质雷达的定义、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探测结果的解读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雷达的基本概念,知道地质雷达在地质探测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能理解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并能简单描述其工作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地质雷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质雷达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难点: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质雷达模型、实物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震灾区现场,引导学生关注地质探测技术在灾后救援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出地质雷达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地质雷达的定义、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其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通过地质雷达模型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探测案例,让学生了解地质雷达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地质雷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地质雷达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板书地质雷达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6.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要描述地质雷达的基本概念。
答案: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地下目标的仪器,主要由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组成。
题目2:请解释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答案:地质雷达通过发射装置发射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地下目标时,会发生反射。
接收装置接收这些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分析,从而得到地下目标的信息。
题目3:请举例说明地质雷达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答案:地质雷达可以用于探测地下水位、查找地下管线、探测地下溶洞等地质现象。
在地震灾区,地质雷达还可以用于探测被埋压人员的生存状态。
雷达方程公式
雷达方程公式雷达是一个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够使用无线电波来探测周围环境中的物体。
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天气预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雷达的核心是雷达方程公式,它是雷达技术的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雷达方程公式的含义、推导过程和应用。
一、雷达方程公式的含义雷达方程公式是描述雷达探测能力的数学公式,它可以计算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最小探测目标尺寸等参数。
雷达方程公式的一般形式为:P_r=frac{P_tG_tG_rlambda^2sigma}{(4pi)^3R^4L} 其中,P_r是接收功率,P_t是发射功率,G_t是发射天线增益,G_r是接收天线增益,λ是雷达的工作波长,σ是目标的雷达截面积,R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L是系统的损耗因子。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雷达方程公式包含了雷达探测能力的各种因素,如发射功率、天线增益、波长、目标雷达截面积、距离和系统的损耗因子。
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雷达的探测能力。
因此,通过雷达方程公式的计算,可以评估雷达的探测性能,对雷达的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雷达方程公式的推导过程雷达方程公式是基于电磁学原理推导出来的。
雷达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探测目标的,因此,雷达方程公式的推导需要考虑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和反射。
首先,考虑雷达发射天线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情况。
发射天线的功率可以表示为:P_t=frac{E^2}{2Z_0}其中,E是电场强度,Z_0是自由空间的特征阻抗。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原理,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E=frac{E_0}{R}其中,E_0是发射天线上的电场强度,R是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将上式代入发射功率公式中,得到:P_t=frac{E_0^2}{2Z_0R^2}接下来,考虑雷达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功率。
根据电磁波的反射原理,当电磁波照射到目标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信号功率可以表示为:P_r=frac{E_r^2}{2Z_0}其中,E_r是接收天线上的电场强度。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雷达信号处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数学、物理、电子等多个领域。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雷达数据,即通过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结合雷达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跟踪和定位。
雷达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信号检测、参数估计和目标识别等方面。
其中,信号检测是雷达信号处理的基础,其研究的是如何在噪声背景下有效地识别目标回波信号,并提取出其中的信息。
在信号检测中,常用的指标有信噪比、虚警概率和漏警概率等,其目的是在尽可能保持目标检测正确率的同时,尽量减小误检率和漏检率。
参数估计是雷达信号处理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其研究的是如何从雷达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目标的相关参数。
雷达信号中的目标参数主要包括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等方面,常用的方法有FFT、MTI、FMCW等。
此外,由于雷达信号经常会因为多径效应、杂波干扰等因素而变形,所以参数估计还需要进行补偿或去除,以得到准确的目标参数。
目标识别是雷达信号处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其研究的是如何从接收到的雷达信号中判断目标的种类、性质以及状态。
常用的目标识别方法有基于统计特征的方法、基于模式识别的方法以及神经网络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目标回波信号的幅度、相位、波形等无穷多的方面进行分析来实现目标的识别。
除了基础理论研究外,雷达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军事、民用、环保、医疗等领域,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中,雷达信号处理是实现军事情报、指挥控制以及武器装备识别等任务的基础。
通过对雷达信号的处理,可以实现对飞机、导弹、舰船等目标的探测、跟踪和定位,为军队的战术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在民用领域中,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气象探测、地震勘探、航空、交通、导航、测绘等领域中都有用到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为相应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环保领域中,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也有重要的应用。
雷达制导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雷达制导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雷达制导系统是一种很重要的导航和定位系统,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在直升机、导弹、无人机、飞机、船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雷达制导系统也面临着严峻的干扰问题,例如电子战干扰、人为干扰、自然干扰等,这些干扰会影响雷达制导系统的性能和精度,使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开发抗干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抗干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雷达制导系统的性能和精度,还可以提高其在真实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目前,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在对雷达制导系统抗干扰技术进行探索,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技术特点首先,需要了解雷达制导系统抗干扰技术的特点。
抗干扰技术是针对雷达信号中存在的各种干扰类型而研发的,它可以有效地抵制干扰信号,提高雷达信号的功率和信噪比,从而提高雷达制导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抗干扰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比如采用特定的信号处理算法、改进接收机的灵敏度、优化信道传输等。
这些技术都可以有效的提高雷达制导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但需要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针对性的选择。
二、抗干扰技术的研究进展一般来说,雷达制导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技术基础雷达制导系统抗干扰技术需要依赖于一定的技术基础。
例如,信号处理技术、模拟电路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这些技术与雷达制导系统的工作原理密切相关,可以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提供优良的技术支持。
2. 英雄帖研究人员通过测试和分析发现,英雄帖是一种高性能的抗干扰材料。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从而降低雷达制导系统的干扰水平。
研究者还发现,英雄帖的抗干扰性能主要与其面积、反射率以及表面形态等因素相关。
3. 战斗机战斗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系统,可以应用于雷达制导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具体而言,战斗机可以通过防止干扰信号的进入,从而提高雷达制导系统的抗干扰水平。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战斗机的防干扰技术通常借助于雷达的频率可调制技术、截止滤波器等技术手段。
雷达基础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雷达基础实训旨在使学员掌握雷达的基本原理、组成、工作过程以及雷达在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员对雷达技术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二、实训内容1. 雷达基本原理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无线电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通过分析回波的特性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2. 雷达组成雷达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组成。
(1)发射机:负责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并驱动天线发射。
(2)接收机:负责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将信号放大。
(3)天线:负责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4)信号处理器:负责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目标信息。
(5)显示器:负责显示雷达检测结果。
3. 雷达工作过程(1)发射机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
(2)电磁波经过天线发射出去。
(3)目标反射电磁波,回到雷达接收机。
(4)接收机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
(5)信号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目标信息。
(6)显示器显示目标信息。
4. 雷达在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1)军事领域:雷达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如预警雷达、防空雷达、舰载雷达、机载雷达等。
(2)民用领域:雷达在民用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气象雷达、交通雷达、地质雷达等。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学员通过查阅资料、听课等方式,对雷达基本原理、组成、工作过程等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2. 实验操作在理论学习的的基础上,学员进行雷达实验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连接雷达设备,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2)调整雷达参数,如频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等。
(3)发射电磁波,观察天线发射情况。
(4)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观察接收机工作情况。
(5)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目标信息。
(6)观察显示器显示的目标信息。
3.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操作,学员对雷达基本原理、组成、工作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员了解了雷达在探测目标、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pdf中文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pdf中文雷达信号处理是指对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雷达信号处理的目的是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出目标的信息,如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等,并对信号进行滤波、去噪、增强等处理,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雷达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包括雷达信号的特点、雷达信号的模型、雷达信号的处理方法等。
首先,雷达信号具有脉冲性质,即雷达系统发送的是一系列的脉冲信号,接收到的信号也是一系列的脉冲信号。
这些脉冲信号的特点包括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幅度等。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后续的信号处理非常重要。
其次,雷达信号的模型是指对雷达信号进行数学建模,以便进行信号处理。
常见的雷达信号模型包括单脉冲信号模型、多脉冲信号模型、连续波信号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描述雷达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为信号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雷达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去噪、增强等。
滤波是指对信号进行频率选择,以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
常见的滤波方法包括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带通滤波等。
去噪是指对信号中的噪声进行抑制,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常见的去噪方法包括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小波去噪等。
增强是指对信号进行增强,以提高信号的强度和清晰度。
常见的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自适应增强等。
除了基础知识外,雷达信号处理还涉及到一些高级技术,如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目标识别等。
目标检测是指从雷达信号中检测出目标的存在和位置。
目标跟踪是指对目标进行连续跟踪,以获取目标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信息。
目标识别是指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目标。
总之,雷达信号处理是雷达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出目标的信息,并对信号进行滤波、去噪、增强等处理,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掌握雷达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对于从事雷达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份雷达信号处理基础PDF中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雷达信号处理的知识。
雷达信号基本知识
雷达信号基本知识声明 | 本号聚焦相关知识分享,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可追溯内容均注明来源,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联系(158****1905,微信同号)删除,谢谢。
1. 非线性调频信号(NLFM)由前面介绍,我们知道为了解决单载频脉冲信号的局限性,在现代雷达系统中,人们普遍使用具有大时宽带宽积的脉冲压缩信号。
脉冲压缩技术:在发射端,通过对相对较宽的脉冲进行调制使其同时具有大的带宽,从而得到大时宽带宽积的发射信号;在接收端,对接收的回波信号进行压缩处理,得到较窄的脉冲。
下图为 LFM 信号脉压前后的回波对比图,同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脉压可极大的提升目标的距离分辨率。
故脉冲压缩可以有效地解决距离分辨力与平均功率(速度分辨力)之间的矛盾,能够得到较高的距离测量精度、速度测量精度、距离分辨率和速度分辨力,在现代雷达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在脉冲压缩技术中,雷达所使用的发射信号波形的设计,是决定脉冲压缩性能的关键。
常用的发射信号波形分为:线性调频(LFM)信号,非线性调频(NLFM)信号和相位编码(PSK)信号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NLFM信号。
LFM 信号的产生和实现都比较容易,是研究最早、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脉冲压缩信号。
LFM 信号的频率在脉冲宽度内与时间变化成线性关系。
LFM 信号最大的优点是匹配滤波器对回波信号的脉冲多普勒频移不敏感,即使回波信号具有较大的多普勒频移,采用原有的匹配滤器仍然能得到较好的脉冲压缩结果,因而可简化信号处理系统。
LFM信号波形如下图所示。
但 LFM 信号匹配滤波器输出响应的旁瓣较高,为了抑制旁瓣常需要进行加权处理,但这会造成主瓣展宽,并导致信噪比损失。
此外,LFM 信号的缺点是会产生多普勒耦合时移现象,不能同时独立提供距离和速度的测量值。
LFM 信号经过匹配滤波器后的输出响应及主副瓣图形如下图所示。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代雷达也经常采用非线性调频(NLFM)信号。
NLFM 信号的频率随着时间做非线性变化,其突出的优点是直接进行匹配滤波即可得到较低的旁瓣而无需加权处理,因而避免了引入加权所带来的信噪比损失问题。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和测距的设备,它在军事、航空、航海、气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无线电波的回波信号,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特征来实现目标的探测和测距。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
首先,雷达系统发射出一束无线电波。
这些无线电波会沿着一定的方向传播出去,当它们遇到目标时,就会被目标表面反射回来,形成回波信号。
雷达接收系统会接收并处理这些回波信号,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特征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雷达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来描述,发射、传播、接收和处理。
首先是发射阶段。
雷达系统会通过天线发射出一束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会以一定的频率和功率向外传播。
发射的频率和功率会影响雷达系统的探测范围和精度。
接下来是传播阶段。
发射出的无线电波会沿着一定的方向传播出去,当它们遇到目标时,就会被目标表面反射回来,形成回波信号。
传播过程中,无线电波会受到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对回波信号的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后是接收阶段。
雷达接收系统会接收并放大回波信号,然后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进行处理。
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会包含有关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最后是处理阶段。
雷达系统会通过信号处理算法来分析回波信号的特征,从而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信号处理算法的设计和优化对于雷达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雷达系统的探测范围、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总的来说,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无线电波的发射、传播、接收和处理。
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特征,雷达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测距。
随着科技的进步,雷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雷达系统的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支持。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作原理 雷达即⽤⽆线电的发现⽬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那么你对雷达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雷达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雷达的起源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种能探测空中⾦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
⼆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动⽕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后来随着微电⼦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
雷达的探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段融合协作。
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标进⾏扫描,并对⼲扰误差进⾏⾃动修正,⽽且⼤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
⾃动⽬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限度地发挥作⽤,空中预警机和JSTARS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
雷达的组成 各种雷达的具体⽤途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形式是⼀致的,包括: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处理部分以及。
还有电源设备、数据录取设备、抗⼲扰设备等辅助设备。
雷达的⼯作原理 雷达所起的作⽤和眼睛和⽿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的频率和波长不同。
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向,处在此⽅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接收设备进⾏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标物体⾄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位、⾼度等)。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雷达信号处理是一种技术,用于收集、分析和加工获得的信号,以满足特定用途。
它由模型发展和预测,数据预处理,专用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以及用于信号处理的算法等构成。
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多用于军事用途,最常见的是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它用于探测外部空间和追踪物体的位置及运动情况。
1.达信号的概念雷达信号是指从天空或特定区域发射到接收器的电磁脉冲信号。
这种脉冲信号有三个特点:频率,幅值和过程。
频率一般按照秒计算,幅值是指信号的强弱,而过程指的是以定义的时间节点发射和接收信号的过程。
2.达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指的是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对信号进行改变,获得更多信息的过程。
通常的信号处理技术有:滤波技术、时域技术、频域技术、压缩感知技术、综合技术和定位技术等几种。
综合考虑这些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分析信号,从而更加有效地处理信号。
3.达信号处理的基本结构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结构,是由传感器、处理器、滤波器、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的。
其中,传感器用于采集信号,处理器用于解码信号,滤波器用于处理信号并减少噪音,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而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
4.达信号处理的应用雷达信号处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军事领域,用于收集敌人的信号,分析及采取有效的对抗方式。
此外,雷达信号处理也广泛应用在气象、公共安全、海洋监测等领域,例如用于流量检测、冰川探测等。
5.达信号处理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例如改良结构和传感器性能,使处理的信号更加准确;二是算法技术的进步,使处理的信号更加快速准确;三是相关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视觉技术,激光时域反射技术,多普勒雷达技术,以及智能信号处理技术等。
综上所述,雷达信号处理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收集信号,从而更快更准确地分析信号。
随着技术的进步,雷达信号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将为人类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
雷达带宽单位
雷达带宽单位雷达带宽单位是雷达技术中常见的指标之一,它用于描述雷达系统从发射到接收信号所使用的频率范围。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达带宽单位及其在雷达技术中的应用。
一、雷达基础知识雷达是一种探测物体的无线电设备,它能够利用电磁波与物体相互作用,返回反射信号并进行处理。
在雷达系统中,发射机向目标发射电磁波,接收机则接收回波信号,并进行处理分析。
为了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需要对发射与接收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
雷达带宽就是控制频率的一个重要参数。
二、雷达带宽单位雷达带宽单位通常用赫兹(Hz)表示,它表示信号频率范围的宽度,也即是信号在频率轴上的展开宽度。
在雷达通信中,常用的带宽单位还包括毫赫兹(MHz,1 000 000 Hz)和千赫兹(kHz,1 000 Hz)。
而在一些高精度雷达中,其带宽单位可以达到几千兆赫(GHz)。
三、雷达带宽的作用雷达带宽的大小直接影响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测量精度。
较大的带宽可以提高雷达探测目标的分辨率和观测时间,从而提高雷达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距离和精度。
同时,雷达带宽还能决定雷达系统的频率分辨率,即能够区分两个不同反射回波信号所需的最小频率差。
带宽越大,雷达系统的频率分辨率就越高。
另外,雷达带宽还能影响雷达系统的灵敏度和噪声等级,即在背景噪声较大时能否能够检测到较弱的目标信号。
四、雷达带宽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雷达带宽的大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当前雷达系统中,低频雷达带宽一般在100kHz左右,而高精度雷达系统的带宽可以达到数GHz的级别。
此外,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也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雷达带宽的新方法。
例如,通过在雷达信号中引入调频技术,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频带压缩,从而提高雷达带宽。
此外,调制技术、多频带合成技术以及多波束技术等都可以实现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提高雷达带宽。
总之,在雷达技术中,雷达带宽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雷达系统的性能和精度。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雷达带宽的同时提高雷达技术的发展水平。
生物雷达的原理及应用
生物雷达的原理及应用一、什么是生物雷达生物雷达是通过接收和解析生物体产生的电磁波来获取信息的一种技术。
它是以雷达的工作原理为基础,将雷达应用于生物领域的一种新型技术。
二、生物雷达的原理生物雷达的原理是基于生物体产生的电磁波与雷达接收信号之间的交互作用。
生物体会产生多种电磁波,如声波、红外线、微波等。
当这些电磁波与雷达发射的信号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回波信号。
通过接收和解析这些回波信号,可以获取到生物体的信息。
三、生物雷达的应用生物雷达在生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生物定位与监测:生物雷达可以用于动物的定位和监测。
通过解析动物产生的电磁波回波信号,可以准确地观察动物的迁徙、活动范围等信息。
2.植物状况监测:生物雷达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植物的健康状况。
通过分析植物产生的电磁波回波,可以获取到植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信息,为植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生物种群研究:生物雷达可以用于研究生物种群的数量、分布和迁徙规律。
通过对生物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到准确的生物种群信息,为保护和管理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4.生物安全监测:生物雷达可以用于监测和检测生物安全事件。
通过分析回波信号,可以发现和识别生物体中的病原体或其他有害物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5.生物学研究:生物雷达可以用于生物学研究中的各个方面,例如动物行为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
通过对生物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的解析,可以深入研究生物体的行为、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四、生物雷达的优势相比传统的生物观测方法,生物雷达具有以下优势:•无干扰:生物雷达不需要与生物直接接触,避免了对生物的干扰和伤害。
•大范围观测:生物雷达可以覆盖广泛的区域,获取到更大范围的生物信息。
•高精度: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解析和处理,可以获取到高精度的生物数据。
•实时性:生物雷达可以实时地监测和获取生物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非侵入性:生物雷达不需要对生物进行标记或手术处理,非常适合长期监测和研究。
雷达知识点总结口诀
雷达知识点总结口诀一、雷达基础知识1. 雷达由天线、发射/接收器、处理设备组成2. 发射的雷达波反射在目标上,接收后进行信号处理3. 雷达可以探测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速度4. 雷达常用的频段包括X波段、Ku波段、Ka波段等二、雷达工作原理1. 发射端发射雷达波,遇到目标反射回来2. 接收端接收反射信号,并进行处理3. 通过处理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性质4. 雷达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目标信息三、雷达探测目标1. 雷达可以通过测量返回信号的时间来求解目标与雷达的距离2. 通过探测目标的多次位置变化可以确定目标的速度3. 雷达可以通过脉冲状波、连续波和脉冲多普勒等技术来识别目标4. 雷达可以分为二维雷达和三维雷达,分别可以获取目标的距离和方向以及高度信息四、雷达应用领域1. 军事领域:用于探测敌方飞机、舰船和导弹2. 气象领域:用于探测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3. 交通领域:用于飞机、船舶和车辆导航和碰撞预警4. 地质勘探领域:用于勘探地下资源和地质条件五、雷达系统的性能参数1. 探测能力:用于衡量雷达对目标探测的能力2. 定位精度:用于衡量雷达对目标位置测量的准确性3. 信噪比:用于衡量雷达接收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4. 工作距离:用于衡量雷达最大工作距离六、雷达系统的优化1. 天线设计:优化天线结构可以提高雷达灵敏度和分辨率2. 信号处理:优化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提高雷达的探测精度3. 发射功率:增加雷达的发射功率可以提高工作距离和穿透能力4. 频率选择:选择合适的频率可以提高对不同目标的探测性能七、雷达的发展方向1. 多普勒雷达:用于探测目标的速度和运动状态2. 目标识别雷达:用于识别目标的类型和特征3. 三维雷达:用于获取目标的高度信息4. 合成孔径雷达:用于提高雷达对地面目标的分辨能力八、雷达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 天线故障:检查天线结构和调整天线方向2. 信号处理故障:检查接收器和处理设备的连接和设置3. 发射故障:检查发射器的状态和发射功率4. 系统故障:检查雷达系统的连接和通讯状况总结口诀:雷达探测目标速度距离,多普勒频率增强识别。
哈工大激光雷达课件一——激光雷达基本知识
⑤差分吸收雷达(目标介质对特定频率光的 哈工大激光雷达课件一——激光雷达基 本知识
基 本 知 识 6. 激光雷达的应用
跟踪 成像制导 三维视觉系统 测风 大气环境监测 主动遥感
哈工大激光雷达课件一——激光雷达基 本知识
基
本
知 识 7.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激光器技术
探测器及探测技术
大气传输特性
激光雷达理论
信号处理技术
数据处理技术
控制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与加工技术
机械设计与加工技术
哈工大激光雷达课件一——激光雷达基 本知识
二、应用前景
哈工大激光雷达课件一——激光雷达基 本知识
二
侦察用成像激光雷达
应用前景 障碍回避激光雷达
大气监测激光雷达
Detection And Ranging)。传统的
雷达是以微波和毫米波作为载
波的雷达,大约出现1935年左
右。
最早公开报道提出激光雷达的 概念是: 1967年美国国际电话和 电报公司提出的,主要用于航 天飞行器交会对接,并研制出 哈工大激光雷达课件一——激光雷达基
本知识
基 本 知 识 早期,人们还叫过光雷达(LIDAR-Light
本知识
基 本 知 识 5. 激光雷达的基本体制
同微波雷达一样,可以依据信号形式、探
测方式和测量原理等对激光雷达体制进行
分类。
按不同信号形式:
①脉冲
②连续波
哈工大激光雷达课件一——激光雷达基 本知识
基 本 知 识 按不同功能:
①跟踪雷达(测距和测角);
②测速雷达(测量多普勒信息);
③动目标指示雷达(目标的多普勒信息);
机载激光雷达基础原理与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Airborne LiDAR)是一种通过激光束扫描地面、建筑物和其他地物的遥感技术。
它采用激光束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测量激光束的传播时间和返回信号的强度来获取地物的几何信息。
以下是机载激光雷达的基础原理和应用:
基础原理:
激光发射:机载激光雷达通过激光器产生短脉冲激光束,并将其发射到地面或目标物上。
激光束扫描:激光束通过旋转镜或扫描器进行快速扫描,覆盖地面上的大范围。
接收返回信号:激光束照射到地面或目标物上后,会被反射回来。
激光雷达接收器接收并记录返回的激光信号。
时间测量:通过测量激光束发射和返回之间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激光束的传播距离。
几何信息提取:通过分析返回的激光信号,包括时间和强度信息,可以计算出地面或目标物的高程、距离、形状和密度等几何信息。
应用:
地形测绘:机载激光雷达可用于生成高精度的地形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用于地质勘探、土地规划、地图制作等领域。
森林调查:通过激光雷达获取森林的三维结构信息,包括树高、树冠密度和地面高度等,用于森林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建筑与城市规划:激光雷达可用于建筑物和城市的三维建模、立面分析和城市规划,为城市管理和建筑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水文调查:机载激光雷达可用于水体的测量和水文调查,包括水位变化、河流形态、洪水模拟等,对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和环境监测:激光雷达可以获取地表和地下的各种环境参数,如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岩石结构等,用于环境监测和生态研究。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基础知识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基础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达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的雷达技术,在无人驾驶、安防监控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原理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是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距的一种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常见的雷达系统,通过发射毫米波信号并接收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实现目标的探测和定位。
毫米波信号的波长较短,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精确的测距信息。
二、应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在无人驾驶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准确地检测和识别其他车辆、行人和障碍物,以确保行驶安全。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能够提供高精度的环境感知能力,使得无人驾驶车辆能够更好地识别和避免障碍物,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在安防监控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安防监控系统往往受到天气和光线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对复杂环境的有效监控。
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精确的目标探测和跟踪,为安防监控系统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人体检测和生命迹象监测等领域。
通过接收人体发射的微弱毫米波信号,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的呼吸和心跳等生命迹象,为医疗健康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非接触式监测手段。
三、发展前景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安防监控的不断发展,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比于其他传感器技术,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具有高分辨率、较远探测距离和强穿透能力等优势,能够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各种挑战。
未来,随着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熟,我们可以预见到它将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无人机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升,毫米波雷达传感器有望成为一种大规模应用的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中班雷达知识点总结
中班雷达知识点总结
1. 雷达的基本原理
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利用目标对波束的散射、反射等,观测探测及跟踪空中、水面、地面目标的电磁波感应设备。
雷达系统一般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显示设备等组成。
2.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工作时,发射机发送一束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遇到目标后,一部分被目标反射回来,接收机接收并处理这一反射的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处理。
然后通过显示设备显示出目标的位置、运动状态等信息。
3. 雷达的分类
根据雷达波段可以分为X波段雷达、Ku波段雷达、Ka波段雷达、C波段雷达、S波段雷达、L波段雷达、UHF频段雷达等;按照任务需求可以分为防空探测雷达、火控雷达、导航雷达、地面搜索雷达、舰船搜索雷达、空中搜索雷达等。
4. 雷达的工作频段
雷达的工作频段一般分为S波段、C波段、X波段、Ku波段、Ka波段等。
不同的频段适用于不同的任务需求,比如S波段适用于远距离目标搜索,而X波段适用于小目标探测。
5. 雷达的工作模式
雷达工作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比如搜索模式、跟踪模式、波束锁定模式、跟趋踪模式、多普勒模式等。
6. 雷达的特性
雷达有目标探测距离远、有抗干扰性强、有高精度等特点。
7. 雷达的应用领域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航空领域、航海领域、气象领域、安防领域等。
8. 雷达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设备将朝着多功能、全天候、全天时、多波段、多模式、高精度、全网互联、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以上是对雷达知识点的梳理总结,希望能对大家了解雷达有所帮助。
雷达基础
1、基本概念 、 及含义
雷达对抗基本原理
对雷达干扰的基本方法——使得敌方雷达不能检测目标 对雷达干扰的基本方法 破坏电波传播路径 产生干扰信号进入雷达接收机,破坏目标检测 减小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未知雷达工作频率,是否能够进行雷达干扰? 大带宽的有源压制式干扰;适用于多个频段的 无源干扰
1、基本概念 、 及含义
1、基本概念 、 及含义
YLC-20无源定位雷达
关键特点: 关键特点: 信号适应能力强:系统探测非合作信号,能适应各种信号 信号适应能力强 形式。包括各种雷达信号、通信信号、干扰信号等。 定位精度高:采用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和通讯传输技术,实 定位精度高 现了目标的精确定位。 具有目标识别能力:在获得目标位置信息的同时,可得到 具有目标识别能力 目标载频,信号形式等情报信息,通过自身数据库实现对 辐射源即辐射源平台的识别。
1、基本概念 、 及含义
为什么要进行雷达对抗?
例1:飞机所面临的威胁 飞机所面临的威胁 雷达示意图
如果不能有效地对抗敌方雷达和武器系统,不能保证自身 武器系统的生存!
1、基本概念 、 及含义
为什么要进行雷达对抗?
JY-27米波远程警戒雷达 测量精度150米,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为330公里,在10秒 内处理128个目标
1、基本概念 、 及含义
雷达对抗的重要性
取得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例:二战诺曼底登陆。 盟军完全掌握了德军40多部雷达的参数和配置,通过 干扰和轰炸,使德军雷达完全瘫痪。盟军参战的2127艘 舰船,只损失了6艘。(破坏敌方雷达获取信息) 例:海湾战争。 多国部队凭借高技术优势,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使用了各 种电子对抗手段,使伊军的雷达无法工作、通信中断、指 挥失灵。双方人员损失为百余人 数十万人 百余人vs数十万人 百余人 数十万人。
魏青 雷达原理
魏青雷达原理
魏青的雷达原理课程涵盖了雷达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以下是该课程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
1.雷达基本原理:介绍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和显示器等部分。
2.雷达信号处理:介绍雷达信号的调制、脉冲压缩、动目标检测和跟踪等方面的知识,以及雷达信号处理的算法和应用。
3.雷达目标特性:介绍不同类型目标(如飞机、导弹、车辆和船舶等)的雷达散射特性,以及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雷达应用:介绍雷达在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的应用,如导航、侦察、监视、气象预报和地形测绘等。
5.雷达技术发展:介绍雷达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包括数字化、软件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魏青的雷达原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和算法,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雷达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4π Ar
λ
2
32000 = Bθ Bϕ
– 目标雷达截面积 σ • 点目标、大目标、分别目标 点目标、大目标、 • 目标(后向)散射功率 / 照射目标的功率密度 目标(后向) • 波长、视角、极化、目标特性的复杂函数 波长、视角、极化、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0
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
1.0 瑞利区 0.1 振荡区 光学区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1 雷达的概念
• 雷达回波中的可用信息
– 斜距 R ( Rmax 可由雷达方程估算) 可由雷达方程估算 雷达方程估算) – 方位角 α (θ) – 俯仰角 β (ϕ) – 径向速度 vr
β
O 雷达 R D a P 目标
vr
H B 正北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1 雷达的概念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天线波束与扫描方式
• 针状波束
仰仰仰仰 范 围 仰 仰
β0 α0
方方仰
螺旋扫描 (a)
分行扫描 (b)
锯齿扫描 (c)
• 扇形波束
地面雷达扇形波束圆周扫描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1 雷达的概念
• 目标大小、形状的测量 目标大小、
–利用高分辨雷达 利用高分辨雷达 • 距离分辨力,大带宽脉冲压缩 距离分辨力, • 切向分辨力(角度分辨力):大孔径、合成 切向分辨力(角度分辨力):大孔径、 ):大孔径 孔径
• 目标电磁特征的测量
–利用目标的散射特性。极化;散射空间分布 利用目标的散射特性。极化; 利用目标的散射特性 –用于目标识别、成像、敌我识别 用于目标识别、成像、 用于目标识别
• 要求:低噪高放LNA 要求:低噪高放LNA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20 Pfa =10-16 15
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
10-14 10-12 10-10 10-8 10-6 10-5 10-4 10-3
检测因子 检测因子Do / dB
10
5 10-2 0 10-1 -5
非起伏目标单 个脉冲线性检 波时检测概率 和所需信噪比 检测因子) (检测因子)的 关系曲线
πr 2 r
σ球
0.01
0.001 0.1
0.2 0.3 0.5 0.8 1.0
2 2πr
3
5 8 10 20
λ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
飞机的雷达截面积 工作波长10cm 10cm) (工作波长10cm)
35 30 25 dB
20 15
10
5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类 型
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2 雷达的基本组成
• 脉冲雷达的基本组成
发射机 高放 调制器 电源
天线 微波 收发开关 激励器 激励和同步 同步器
接收机 底座 和伺服 高频 和混频 中放 信号处理
显示器
脉冲雷达基本组成框图
操作员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
• 基本雷达方程
R
4 max
Pt σ A Pt Gt Gr σ λ = = 3 2 4π λ S min L (4π ) (k T0 ) Fn BD L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1 雷达的概念
• 无线电磁波的特征
– 传播速度:真空中,无线电磁波以光速传播 传播速度:真空中, – 传播方向:与电场和磁场方向垂直(右手法则, 传播方向:与电场和磁场方向垂直(右手法则, E => H)。遇到反射体时,方向反向 )。遇到反射体时 )。遇到反射体时, – 功率密度:电磁波的平均强度 功率密度: • 电磁波强度: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 电磁波强度: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 每秒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 每秒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瞬时值 = EH • 接收功率 = 电磁波功率密度 × 天线孔径面积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1 雷达的概念
• 雷达坐标系
– 极坐标系:斜距、方位角、俯仰角,常用 极坐标系:斜距、方位角、俯仰角, – 其它坐标:斜距、方位角、高度,测高仪 其它坐标:斜距、方位角、高度,
• 雷达回波中的可用信息
– 斜距 – 角度:方位角和俯仰角(高低角) 角度:方位角和俯仰角(高低角) – 径向速度 – 目标特征:大小;形状;表面粗糙度;介电特 目标特征:大小;形状;表面粗糙度; 性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1 雷达的概念
• 目标速度的测量
– 利用运动目标回波中的多普勒频移信息 – 测速方法:多普勒滤波;斜距变化率 测速方法:多普勒滤波; – 物理依据 • 物体相对运动所产生多普勒频移现象
2vr (m / s) f d ( Hz ) = λ (m )
> 0 < 0
v r > 0,目标接近 v r < 0,目标背离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3 雷达的工作频率
• 雷达系统组成
– 天线及扫描控制 – 收发转换开关及微波滤波 – 激励及同步:主振信号源、频率合成 激励及同步:主振信号源、 – 发射机:波形产生、调制、RF放大链 发射机:波形产生、调制、 放大链 – 接收机:LNA、IF放大、检波 接收机: 放大、 、 放大 – 信号处理机:匹配滤波、干扰抑制、CFAR 信号处理机:匹配滤波、干扰抑制、 – 数据处理机:特征提取、跟踪、识别、航迹 数据处理机:特征提取、跟踪、识别、 – 输出设备(显示和记录结果) 输出设备(显示和记录结果)
σ / m2 0.5 1 2 6 20 40 0.02 ~ 2 10
普通无人驾驶带翼导弹 小型单引擎飞机 小型歼击机或四座喷气机 大型歼击机 中型轰炸机或中型喷气客机 大型轰炸机或大型喷气客机 小船( 小船(艇) 巡逻艇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
• 慢起伏目标与快起伏目标 • 施威林(Swerling)起伏模型,Ⅰ型 ~ Ⅳ型 施威林( )起伏模型, Ⅰ型(慢起伏)与Ⅱ型(快起伏)瑞利分布 慢起伏) 快起伏)
2 r 2
Et Gt Gr σ λ = 2 (4π ) (k T0 ) Fn D0 L
2
– 一个统计值,只在概率意义上讲 当虚警概率 一个统计值,只在概率意义上讲, (如10-6)和发现概率(如90%)给定时的最 )和发现概率( ) 大作用距离是多少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
– 发射信号的峰值功率 Pt 和平均功率 Pa – 天线增益 G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1 雷达的概念
• 无线电磁波的特征(续) 无线电磁波的特征(
– 天线极化:习惯上取为电场方向 天线极化:习惯上取为电场方向 • 线极化:垂直和水平极化 线极化: • 圆极化:水平 + 垂直极化 圆极化: • 接收天线与极化同向,吸收能力最大 接收天线与极化同向, • 反射物改变极化方向,目标识别辅助手段 反射物改变极化方向, 椭圆极化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3 雷达的工作频率
• 雷达的工作频率
– 常用 220MHz~35GHz;实际 3MHz~300GHz ; – 工作频率不同的雷达在工程实现时差别很大 – 工程中常采用字母来命名雷达波段: 工程中常采用字母来命名雷达波段: L:1G~3G,22cm : , C:4G~8G,5cm : , Ku:12G~18G,2.2cm : , 米波、毫米波、 米波、毫米波、激光波段 S:2G~4G,10cm : , X:8G~12G,3cm : , Ka:27G~40G,8mm : ,
σ p(σ ) = exp − σ σ 1
Ⅲ型(慢起伏)与Ⅳ型(快起伏) 慢起伏) 快起伏)
2σ p (σ ) = 2 exp − σ σ
4σ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
–波长λ :目标特性,功能、体积、对抗等 波长 目标特性,功能、体积、 –接收机灵敏度 min:最小可检测SNR 接收机灵敏度S 最小可检测SNR 接收机灵敏度
-10
-15 0.001
0.01
0.1
0.5 检测概率Pd
0.9
0.99 0.999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雷达方程与雷达系统设计
– 损耗因子 损耗因子L • 馈线、信号处理、传播、其它 馈线、信号处理、传播、 – 发射总能量 t 发射总能量E – 天线有效接收面积 r 天线有效接收面积A – 相关处理间隔 CPI – 门限检测 1) 发现概率 d:有目标时判为有目标的概率 发现概率P 2) 漏警概率 la :有目标时判为无目标的概率 漏警概率P 3) 不发现概率 an:无目标时判为无目标的概率 不发现概率P 4) 虚警概率 fa: 无目标时判为有目标的概率 虚警概率P
• 目标斜距的测量
– 利用电磁波从发射机经目标反射或散射到达接收 机的传播用时 – 测距方法:时延法;三角定位法 测距方法:时延法; – 物理依据 • 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特性 • 电磁波在大气或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 电磁波在大气或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 且误差可忽略 • 各种物体对电磁波的散射特性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1.1 雷达的概念
• 目标角度的测量
– 利用雷达天线波束的指向性 – 测角方法:振幅法(最大信号法,双波束法); 测角方法:振幅法(最大信号法,双波束法); 相位法; 相位法;时延法 – 物理依据 • 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特性 • 雷达天线的指向性,或电磁波的定向传播特性 雷达天线的指向性,
第1章 雷达技术基础
天线波束与扫描方式
• 天线扫描方式
– 常用扫描方式 • 圆周扫描、圆锥扫描、扇形扫描、锯齿形扫 圆周扫描、圆锥扫描、扇形扫描、 描、螺旋扫描 …… – 实现扫描方法 • 机械扫描、电扫描(相扫、频扫) 机械扫描、电扫描(相扫、频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