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41d08676a20029bc642d11.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知识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也曾身陷囹圄,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
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二、故事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假如”二字?作者把真实的压迫和束缚说成“假如”,表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更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3.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身处逆境的人。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4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4](https://img.taocdn.com/s3/m/8dcd38ac6c175f0e7cd137f8.png)
4外国诗两首
![4外国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0af4d11c964bcf84b9d57bb8.png)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问题研究:
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
六、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五、布置作业。
《外国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外国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bb1cef03186bceb19e8bb9f.png)
《外国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1、作者介绍:莱蒙托夫是俄罗斯和苏维埃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被经典作家誉为“民族诗人”(别林斯基语)的天才作家之一。
除他而外,还有先于他被果戈里和别林斯基尊为“民族诗人”的普希金和后于他被高尔基誉为“民族诗人”的叶赛宁。
莱蒙托夫一生充满忧患意识,素以忧国忧民著称于世。
莱蒙托夫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与十二月党人歌颂自由反抗暴政的传统,以一首惊世骇俗的《诗人之死》哀悼了普希金这轮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陨落,宣告了接过反暴政传统大旗的另一位伟大诗人的诞生。
莱蒙托夫是个在诗歌.小说与戏剧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独特建树的俄罗斯作家,他那别具一格的抒情诗人的气质使他的全部创作都饱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弹奏出有力的反叛的音调。
莱蒙托夫生不逢时,毕生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黑暗王国里感到压抑,悲剧的处境在他心中萌生了叛逆的精神,在他笔下铸成了恶魔的形象。
对于莱蒙托夫所处的时代来说,人生是苦海,但他不甘心让自己的天才束手待毙,对艺术美的执著追求便成为他渴求反叛现实、实现天赋的人生价值的惟一归宿。
2、时代背景:《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诗歌抒发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定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
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发表于1839年,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3、名家点评:诗歌发表后,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杜勃罗留波夫认为诗人达到了“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
黑人谈河流1、作者介绍:兰斯顿·休斯(1902~1967)是著名的黑人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政论家。
他是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4 ﹡外国诗两首
![4 ﹡外国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47331e6cb84ae45c3b358c2d.png)
2、《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诗中是怎样 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 体现这一主旨? 体现这一主旨?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 ”“大地的诗歌呀 来没有停息。 来没有停息。 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 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 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 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 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 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 的主旨。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 的主旨。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 ---蛐蛐---蝈蝈 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1818年到1820年 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 年到1820 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 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 圣亚尼节前夜》 里恩》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 里恩》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 古瓮颂》 古瓮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 25岁 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 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 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 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3、《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 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但它所揭示的却 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充满生机的规律,歌颂了大 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充满生机的规律, 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4 外国诗两首教案和教学反思
![4 外国诗两首教案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3e7fa4828ea81c759f57805.png)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 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 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
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
为“黑人桂冠诗人”。
三、生字新词预习
虔信(qián):
慰藉(jí):
深邃.( ) 瞰.望( ) 黝.黑( )
四、整体感知
潺潺.( ) 晨曦.( )
诵读课文,感知大意:
第一节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第三部分 成为历史——灵魂和河流一般深邃
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
沉。
七、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伞,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 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参考答案:1.B 2.C 八、小结 这两首诗都抒写着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热爱,是全人类的共 同感情。放眼天下,纵观古今,你会一次次地被崇高的爱国情感所打动。 九、作业 以本单元课文为主,再搜集一些爱国思乡的诗歌,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开一 次新诗朗诵会。 板书设计
4.外国诗两首4.外国诗两首
![4.外国诗两首4.外国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708f65d4c8d376eeaeaa31e6.png)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研析赏析《蝈蝈与蛐蛐》
感受优美画面
朗读
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 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 仿佛置身在各种优美的自然景物之中。 感受到诗歌中浓郁的田园情趣。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研析赏析《蝈蝈与蛐蛐》
赏析诗歌语言
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细细品味。同学们可以从 多个角度去赏析。请用“我欣赏_________,因 为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说一句话。
[示例]我欣赏第四行,特别是“飘荡”,使我觉得蝈蝈 唱歌很好听,悠扬回荡。而且是在“新割的草地的树篱” 周围“飘荡”,感觉很好。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
自学《夜》
这首诗传达出作 者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 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二
追踪美自点学,《把夜握》主旨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诗中所描绘的夜景。
蝈蝈和蛐蛐只是最普通的, 最被人们所忽略的两种昆 虫,它们的叫声居然也能 称之为诗歌,那么其他的 百鸟千虫自不待言了。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研析赏析《蝈蝈与蛐蛐》
诗的末尾,人们感到“蛐蛐的歌儿”仿佛就是 “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有什么新意?
让冬天“蝈蝈的歌儿”呼 应盛夏“蛐蛐的乐音”, 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 首此起彼伏的“不停息” 的“大地的诗歌”,富有 内涵,给人留下了广阔的 想象空间。
当堂检测
《蝈蝈和蛐蛐》一首诗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 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 “大地的诗歌”? 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情感?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咏。诗人把 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 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赞颂了大自然 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653f8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a.png)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第一篇:《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蝈蝈与蛐蛐《蝈蝈与蛐蛐》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大自然的欢歌。
它描写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妙无比,歌颂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这首诗可以分为两节:第1~8行诗为第一节。
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领以下7行诗,主要写了“蝈蝈的乐音”。
还写了“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可喜的草丛”等富有盛夏特色的景物,写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喜悦的世界,并以此烘托了“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动听。
第9~14行诗为第2节。
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领起以下5行诗,主要写了冬日的“蛐蛐的歌儿”。
“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等语句写出了冬天严酷冷清的景象,“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语句表现了家中的温馨气氛,并以此衬托了“蛐蛐的歌儿”的悦耳动听。
结尾两行诗通过联想将“蛐蛐的歌儿”与“蝈蝈的乐音”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2、这首诗有如下美点:一是美在构思精巧:这首诗虽然十分短小,但构思却颇为讲究。
先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蝈蝈的乐音”的描写;再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最后通过联想将上面的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如诗,歌声不断。
整首诗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别具匠心。
二是美在以少胜多: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它百鸟千虫的歌唱。
但读者完全可以想像到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
全诗赞美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着墨不多却内涵丰富,有字惟其少、意惟其多的效果。
三是美在情趣盎然:这首小诗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
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
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大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1e6b1ca21614791711282b.png)
九年级语文YW2014/9/9—09—0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编写人:谢长城审核人__ _ 编写时间:2014.9.5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_ 组名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3.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学习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学习方法】朗读法感悟法比较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教师点拨: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
“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7600e9aeaad1f346933fa9.png)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华路初中九年级备课组主备人:高艳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品读与联想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能用自己的话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了解《蝈蝈与蛐蛐》和《夜》的作者。
2、朗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品读与联想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能用自己的话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学习提纲:1、了解《蝈蝈与蛐蛐》的作者。
2、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3、思考:(1)本诗结构上分几部分,以哪些句子为标志?分别写了什么?(2)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3)《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4)《蝈蝈与蛐蛐》一诗构思有什么特点?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反复阅读诗句,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完成以上问题。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时间为8分钟。
三、学生自学,如有疑问,小组内交流解决。
四、展示自学成果,以加分的形式进行。
五、回顾目标六、达标测评:《前沿》第9页第1、3(1)、4(1)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蝈蝈与蛐蛐》的作者。
二、出示学习提纲:1、了解《夜》的作者。
2、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3、思考:(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反复阅读诗句,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完成以上问题。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时间为8分钟。
三、学生自学,如有疑问,小组内交流解决。
四、展示自学成果,以加分的形式进行。
五、回顾目标六、达标测评:比较阅读:说说《夜》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预设答案: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
《外国诗二首》课文讲解
![《外国诗二首》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13a3636b4daa58da0114a37.png)
这两首外国诗搭配成一课,原来就是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老课文。
原来放在“成长”单元,这次编入“哲理之思”单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主题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理解。
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诗歌说话的口吻,并理解其中富有诗意的句子。
这首诗被人们广为传诵,就在于它的平和、温暖、娓娓道来,这正是遭受生活挫折的人所需要的。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如何选择,以及回望选择的沧桑感慨,如同“tobe,ornottobe”一样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了许多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象征含义。
教学时还要注意比较两首诗的写法,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来阐释哲理。
另外,这两首外国诗是翻译作品,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查找不同的译作进行对比阅读,看看哪一个译本的哪些地方翻译得更精彩。
这样也可以落实本单元比较阅读的教学重点。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4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4](https://img.taocdn.com/s3/m/201a6c07f121dd36a32d82f2.png)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4课外国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4课外国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89828b2f360cba1aa911daeb.png)
《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1841)黑人谈河流我熟悉河流:我熟悉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奔腾在人类血管里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沈。
我沐浴在幼发拉底河中,在晨光微明的时分。
我把小屋盖在刚果河畔,潺潺的水声诱我进入梦乡。
我观赏尼罗河,在河边建立金字塔。
我听见密西西比河的歌唱,当埃布尔.林肯顺流直下新奥尔良,我看见它浑浊的胸膛在夕照中闪着金光。
我熟悉河流:古老、苍茫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沈。
《外国诗两首》学案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4.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关于写作背景:《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2541ade9227916888586d78c.png)
教课设计内容预览:4xx诗两首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认识xxxx、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会诗歌深沉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觉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尝诗歌语言,睁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内涵。
3.领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沉中显骄傲的特色。
目标培育学生xx感情和健康崇高的审美情操。
教课要点、教课难点1.认识诗歌的深沉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3.因为民族文化背景不一样,正确地掌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语设计(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1/5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久主题,是公众。
更是诗人的永久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异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日,我们就一同走进?外国诗两首?,去倾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以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战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因为抗衡专制统治,所以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战,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怀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优异的长篇小说?今世英豪?等。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中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三、研读?祖国?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怪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要点。
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仔细领悟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虑: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怪的“爱情〞指什么?学生回复,教师点拨、明确:诗人没实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豪业绩,也没有去颂扬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绘俄罗斯旷野的风景和农家生活。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e8f066a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d.png)
《外国诗两首》一、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衍生注释:“欺骗”在这里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欺骗行为,而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或者不如意的事情,让人感觉好像被生活蒙骗了,没有得到期望中的美好。
“镇静”就是要保持冷静、沉着,不被坏情绪左右。
“瞬息”表示很短暂的时间,强调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不会一直持续。
三、赏析: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它告诫人们不要被暂时的困境打倒,要相信困难终会过去,未来充满希望。
情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传递出乐观、坚强的情绪,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诗中先安慰读者在面对生活的“欺骗”时不要悲伤、心急,接着用坚定的语气表达对未来的信心。
表现手法: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倾诉内心的想法。
像“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样的句子简单直接,却很有力量。
诗人以清醒的头脑和平静的口吻告诉人们要正视生活中的不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远。
他生活在一个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但他始终向往自由,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的作品大多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念。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敏这次跑步比赛没有得到好名次,她十分沮丧。
她的好朋友小慧走过去对她说:“小敏呀,你可不能这么灰心哦。
就像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说的那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一次小小的失败算什么呢,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呀。
”例子二:刚刚工作不久的小李被老板批评了,心情极度低落。
4外国诗两首邓杨梅
![4外国诗两首邓杨梅](https://img.taocdn.com/s3/m/9649523d2f60ddccda38a033.png)
俄·叶赛宁
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 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 年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 伍,一年后,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 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 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 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 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 自由》。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 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 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 1923年诗人回国。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 人抑郁消沉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 长诗《安娜· 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 度结婚(与列夫· 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 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 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蝈蝈与蛐蛐
济慈(1795~1821)英国 浪漫主义诗人,自幼家境窘 困,是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 光彩夺目的巨星。他的诗歌 想象丰富,诗中有画,色彩 感强,有一种永恒的美,多 体现对自然、自由的向往。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 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 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反复诵读,在头脑中形成 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 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蝈蝈与蛐蛐.swf
1、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 “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 的?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 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 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机勃勃, 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两首基础知识题(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lí()上飘荡。
②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③仿佛就是蝈蝈在草róng róng()的山上鸣叫。
④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2)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①晕()______②乐()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③盛④弹()______ ()______(3)下列诗句与原诗一致的是()A.那就是蝈蝈的声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失,一旦唱得疲劳了。
B.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C.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D.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沉寂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B.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C.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5)下面对《蝈蝈与蛐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借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B.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C.“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喜”的美妙。
D.“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温馨的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比又十分和谐。
(6)下面对《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小诗着力展示了夜的静溢、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B.“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见溪水轻轻地歌唱。
”这里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C.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简单的重复,是可有可无的一节。
D.这首诗全篇描写的是眼前的实景,突出其静谧、美丽,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
(7)填空。
《蝈蝈与蛐蛐》选自《___________》。
作者______是____国__________诗人。
②《夜》选自《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诗人_________。
(8)简答。
反复朗读《夜》,完成下列各题。
①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何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篱②qī③茸茸④rǎng(2)略(3)C (4)A (5)D (6)C(7)①世界流派诗选济慈英浪漫主义②外国名诗三百首俄罗斯叶赛宁(8)①略②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③(这是同题材诗的比较)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
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课内语段阅读题阅读《蝈蝈和蛐蛐》,完成1~4题。
蝈蝈和蛐蛐济慈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在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1.读了这首诗后,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找出诗中写夏景和写冬景的句子。
夏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既有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有严冬寂寞冷清的景象,诗人写这些景象有什么作用?请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2.夏景:“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冬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3.写夏景是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是美妙;写冬景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
从而来突出主题。
4.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机勃勃,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课内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题。
夜叶赛宁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梦乡”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大河”会“银星万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原野上的青草”会“闪着银色光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归纳这首小诗的题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这首诗第一节押韵的韵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梦乡”指睡熟时候的境界。
这说明了“夜”已来临了。
2.这是描写“大河”平静,没有波澜,映照着天上的繁星,所以说“大河银星万点”。
3.这是描写月光下的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因为青草上有水,所以会反射着月光,因此“青草”会“闪着银色光芒”。
4.着力描绘夜的静谧、美丽,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5.乡、响、嚷。
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题。
又一个五月之夜【俄】费特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节和第二节都以“多美的景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节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白桦树,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五月夜晚的家乡美景。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自己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2.“谢谢”一词表达了诗人完全陶醉在家乡美景时的喜悦和激动。
3.第一节的“多美的夜色”,赞美家乡夏日夜景、抒发喜悦心情的感情基调,第二节的“多美的夜色”引起下文,引出对家乡夏夜美景的具体描写。
4.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白桦树在夜色下的柔美风姿,融情于景,富有感染力。
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1)一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时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来观赏。
(2)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象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相互作用。
探究活动一面对大自然,各色人等都有自己的感受,画家有作不完的画,诗人有唱不完的歌。
英国浪漫诗人济慈敏锐地捕捉到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而在俄国田园诗人叶赛宁的笔下,夜是那么静谧、美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那么你面对大自然有怎样的感受呢?请说说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