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国家级成果奖

国家级成果奖(教学论文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论文获奖陈士云把多媒体技术融入数学课堂中国教育学会一2007.9 凌新华、饶阳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叶保红、王侯宇浅谈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沈海涛、刘家兵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凌新华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侯建岚、侯建玲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江波、江伟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侯建琴、葛家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高金行、崔玉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彭芳媛、朱绪珍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探究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梁海鸥、郑艳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再创造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赵颂翔、邱海云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会体验学习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崔玉、高金行关注生活,写好作文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郑艳、梁海鸥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郑艳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一2006.12

国家级成果奖(教学设计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教学设计侯建玲、王侯宇雨点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陈亚红夹竹桃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葛家珩、侯建琴倒数的认识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叶宝红、王侯宇升国旗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梁海鸥、郑艳山谷中的谜底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课题研究

类别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单位时间课题审

批单位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杨双明农村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研究盱眙县古桑磨涧小学2005.7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课题研究杨双明《小学和谐教育研究》优秀课题盱眙县古桑磨涧小学2005.9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课题研究杨双明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盱眙县古桑磨涧小学2005.6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课题研究陈亚红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2008.12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

课题研究张绍芳

朱绪珍

充分利用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

健康成长的研究

盱眙县古桑中心幼儿园2010.8 淮安市教育学会正在研究中

市级成果奖(论文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论文获奖邱海云、谈震让作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一2007.12 贾厚忠我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一2007.12 沈海涛、刘家兵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淮安市教育学会二2007.12 贾厚忠浅谈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一2008.12 凌新华、邱海云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淮安市教育学会三2008.12 江伟环保教育要从课堂抓起淮安市环境保护局二2008.11 杨双明、李春梅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主功参与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一2009.12 杨双明、梁海鸥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二2009.12 葛家珩、侯建琴利用农村资源优势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二2009.12 凌新华、王晓云浅谈优化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二2009.12 侯建琴、葛家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二2009.12 侯建玲谈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三2009.12 侯建琴、葛家珩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淮安市教研室三2005.12 侯建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淮安市电化教育馆二2009.12 陈亚红、陈士云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淮安市电化教育馆二2009.12 凌新华、王晓云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淮安市电化教育馆二2009.12 刘正欧地积单位“公亩”的重要淮安市教研室二2006.12 陈雪连、陈亚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淮安市教育学会二2007.12 朱绪珍、罗素珍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之我见淮安市教育学会三2007.12 郑丽、张晓燕创造性地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淮安市教育学会二2007.12 梁海鸥、郑艳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淮安市教育学会三2007.12 郑艳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淮安市电化教育馆二2007.12

市级成果奖(教学设计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教学设计李春梅、杨双明雪点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二2007.12 朱绪珍、江伟体积和体积单位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二2009.12 江伟九寨沟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二2009.12 梁海鸥、郑艳山谷中的谜底淮安市教育学会一2007.12 叶保红、王侯宇升国旗淮安市教育学会三2007.12

侯建玲、孟琴九寨沟淮安市教育学会二2007.12 凌新华、饶阳红2的认识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三2007.12 张晓燕、朱绪珍浅水汽里的小鱼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二2007.12 邱海云、王小云冬夜读书永子丰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三2009.12 陈学莲、侯建玲蚂蚁和蝈蝈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二2007.12 王侯宇、叶保红雨点淮安市教育学会三2007.12

江伟、江波牛津英语3A Unit8 淮安市教育学会二2007.12

省级成果奖(教学论文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

论文获奖杨双明、李春梅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

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江苏省教育学会一2005.8

杨双明、李春梅引导自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江苏省教育学会二2005.8 侯建玲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苏省教育学会二2005.8 谈震、许乃久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江苏教育报刊社二2006.9

谈震、邱海云小语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江苏教育报刊社三2006.9

邱海云、谈震小语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江苏教育报刊社三2006.9 李春梅、杨双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语言实践活动江苏教育学院、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二2006.8

郑艳、梁海鸥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江苏教育学院、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三2006.8 侯建玲、王侯宇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江苏省教育学会二2007.8 陈亚红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江苏省教育学会二2007.8 凌新华、丁福霞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江苏省教育学会二2007.8 罗素珍、沈海涛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7.8

植正桂、江伟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7.8 高金行、赵颂翔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奖2007.8 沈海涛、朱绪珍探索小学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8.8 沈海涛、罗素珍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奖2008.8 郑艳阅读教学应突出“六新”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奖2007.8 侯建玲、王侯宇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一2008.6 高金行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8.6 沈海涛、孙芳探究新课程标准下的口语交际教学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8.6

植正桂、江伟论小学英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8.6 沈海涛、彭芳缓进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个性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三2008.6

省级成果奖(教学论文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论文获奖王侯宇、侯建玲浅议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一2009.6 王侯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一2009.6 葛家珩、侯建琴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一2009.6 葛家珩、侯建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凌新华、王晓云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刘正欧巧用负面生成,实现课堂逆转江苏省教育学会二2006.8

刘正欧探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路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朱绪珍确立主体观念,让学生自主学习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朱绪珍、尹君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王晓云、凌新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三2009.6 刘正欧、彭芳媛关注文本,切莫忽视标点符号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一2009.6 刘正欧读经典美文,养诗性品格江苏省教育学会二2007.3

江波、江伟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一2008.6 江伟浅谈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江伟学生学习障碍与对策研究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朱绪珍、高海如数学教学中导入的探究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8.6

崔玉、邱海云关注生活,写好作文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侯建玲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一2009.6

陈亚红评价艺术的思考和探索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一2009.6

省级成果奖(教学设计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

教学设计王侯宇、侯建玲元日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委员会

优秀奖2008.12

沈海涛、朱绪珍登鹳雀楼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2008.12

沈海涛、孙芳枫桥夜泊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2008.12

凌新华、王晓云认数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2008.12

陈亚红、陈春梅古诗两首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2008.12

葛家珩、侯建琴认识百分数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委员会

二2008.12

陈亚红、陈春梅清平乐·村居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委员会

二2008.12

发表成果奖(论文发表)

类别姓名题目刊物名称期数级别日期论文发表杨双明、李春梅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基础教育教学导刊第12期省级2009 杨双明、李春梅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第12期省级2009 李春梅、杨双明谈写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师培训第6期省级2004 杨双明浅议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青少年日记(教研版)第12期省级2010

杨双明语文教学评价的实践与创新新课程学习第11期省级2010

杨双明在写字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教学研究版)第12期省级2010

杨双明观察构思表达新作文(教研版)第12期)省级2010 杨双明、李春梅五年级(上)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待)新语文学习(高年级版)第1、2期合省级2011 杨双明、陈春梅六年级(上)期末综合学习能力自测(待)新语文学习(高年级版)第1、2期合省级2011 贾厚忠巧用非被动语态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小学时代第8期省级2010

贾厚忠运用书面语言规划促进英语口语表达学生之友第7期省级2010

贾厚忠试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英语大课堂第2期省级2010 陈亚红、陈学连走进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新语文学习第3期省级2009

发表成果奖(论文发表)

类别姓名题目刊物名称期数级别日期论文发表陈亚红探寻小学生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学生之友第10期省级2010 陈亚红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第11期省级2009

陈亚红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基础教育教学导刊第9期省级2009

朱绪珍书法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学习方法报12月份省级2010

侯建玲谈谈怎样朗读课文新课程学习第12期省级2010

王侯宇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习方法报12月份省级2010 沈海涛、罗素珍学长奖励孩子要恰当家长学校学员读物第1期市级2008 沈海涛、孙芳孩子为何不诚实家长学校学员读物第3期市级2008 沈海涛家庭气氛与孩子的性格家长学校学员读物第2期市级2006

江伟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报第12期省级2009

江伟感悟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学习报第20期省级2009

江伟浅谈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学习方法报第24期省级2009 徐学军、程琨作文能力培养“四阶梯”小学时代(教师版)第10期省级2009 徐学军、程琨小学阅读教学“三要”例谈学生之友(小学版)第9期省级2009

表彰类(一)

类别姓名荣誉名称授奖单位级别时间综合表彰贾厚忠淮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淮安市人民政府市级2008.9 杨双明盱眙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共盱眙县委员会盱眙县人民政府县级2009.9

侯建琴盱眙县优秀教师盱眙县人民政府县级2003.9

侯建琴盱眙县优秀教师中共盱眙县委员会盱眙县人民政府县级2007.9

陈亚红优秀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8

王侯宇优秀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8 教育侯建玲江苏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省级1997.10 杨双明淮阴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淮阴市教育委员会市级1999.3

谈震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中共盱眙县委员会盱眙县人民政府县级2008.12

朱绪珍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盱眙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县级2007.10

侯建玲优秀班主任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8

侯建玲优秀班主任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3

邱海云优秀班主任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8

侯建琴盱眙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团县委、教育局、少共委县级2006.6 教学杨双明盱眙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9 谈震盱眙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9

陈亚红盱眙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9

侯建玲盱眙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9

邱海云盱眙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9

侯建琴盱眙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9

凌新华盱眙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9

杨双明盱眙县学科带头人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9

侯建玲盱眙县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9

综合表彰类(二)

类别姓名荣誉名称授奖单位级别时间

教学陈亚红盱眙县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9 朱绪珍盱眙县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9

刘正欧盱眙县骨干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9

王侯宇盱眙县首席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9

江伟盱眙县首席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9

邱海云盱眙县首席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9

谈震盱眙县首席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9

郑艳盱眙县首席教师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9 其他贾厚忠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省级2009.11 杨双明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省级2007.12

陈亚红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省级2008.11

王侯宇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省级2009.11

杨双明江苏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省级2008.11

侯建玲先进个人淮安市诗教领导小组市级2006.10

侯建玲巾帼标兵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4.3

邱海云巾帼标兵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3

陈亚红巾帼标兵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3

邱海云“三八”红旗手盱眙县妇女联合会县级2007.3

贾厚忠安全先进工作者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6.3

贾厚忠学校管理先进个人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7.2

谈震教育宣传先进个人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7.3

谈震教育宣传与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09.8

朱绪珍巾帼标兵盱眙县教育局县级2010.4

成果奖(课题组成员获得各级各类指导奖)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指导奖杨双明第五届“《小学生数学报》杯”数学科普小论文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8.6

杨双明第六届“《小学生数学报》杯”数学科普小论文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6.12 杨双明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三2006.12 杨双明省《新语文学习》小学生作文大赛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9.6 沈海涛中国第四届“天才杯”全国儿童画擂台赛中国儿童画研究会优秀指导奖2009.1 沈海涛省第十一届《时代英语报》知识竞赛江苏教育出版社、时代英语报编辑部一2009.4 沈海涛省第十三届《时代英语报》知识竞赛江苏教育出版社、时代英语报编辑部三2009.12 王侯宇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三2009.11

郑艳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三2006.12 邱海云2005年度新语文学习阅读竞赛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6.6 陈亚红2005年度新语文学习阅读竞赛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6.6 凌新华2005年度新语文学习阅读竞赛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6.6 侯建玲《新语文学习》第五届“希望杯”小学生征文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8.6 王侯宇2008年度新语文学习阅读竞赛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9.6 侯建玲《新语文学习》第六届“希望杯”小学生征文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10.6.6 邱海云《新语文学习》第六届“希望杯”小学生征文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10.6.6 谈震《新语文学习》第六届“希望杯”小学生征文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10.6.6 王侯宇第三届“《小学生数学报》杯”数学思维竞赛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6.4 凌新华第三届“《小学生数学报》杯”数学科普小论文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8.12 朱绪珍2008年度“《小学生数学报》杯”科普小论文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8.12 凌新华第一届“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评选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9.6 凌新华2010年度“《小学生数学报》杯”科普小论文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10.5 王侯宇2008年度“《小学生数学报》杯”科普小论文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8.12 刘正欧2008年度“《小学生数学报》杯”科普小论文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8.12 朱绪珍《新语文学习》第五届“希望杯”小学生征文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优秀指导奖2008.12 成果奖(课题组成员获得各级各类指导奖)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

指导奖刘正欧第五届“春笋杯”作文征文大奖赛国家教育部关工委家教中心一2007.7 刘正欧第五届“春笋杯”作文征文大奖赛国家教育部关工委家教中心二2007.7

侯建琴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6.12

侯建琴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7.12

侯建玲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7.12

高金行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7.12

侯建玲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7.12

侯建玲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8.12

侯建琴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8.12

高金行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8.12

高金行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7.12

王侯宇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8.12

侯建玲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9.12

陈亚红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9.12

王侯宇全国中小学生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盱眙县教研室优秀指导奖2009.12

凌新华县“两相和杯”征文竞赛盱眙县教育局三2007.12

成果奖(课题组成员获得各级各类指导奖)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指导奖侯建玲2007年度县“希望杯”征文盱眙县教研室一2007.12 沈海涛2007年度县“希望杯”征文盱眙县教研室三2007.12

邱海云2007年度县“希望杯”征文盱眙县教研室一2007.12

王侯宇2007年度县“希望杯”征文盱眙县教研室三2007.12

侯建琴2007年度县“希望杯”征文盱眙县教研室二2007.12

凌新华2007年度县“希望杯”征文盱眙县教研室三2007.12

郑艳2007年度县“希望杯”征文盱眙县教研室二2007.12

侯建琴县“新华杯”读书节活动盱眙县教育局二2006.12

凌新华县“新华杯”硬笔书大赛活动盱眙县教研室一2007.11

陈亚红县“新华杯”硬笔书大赛活动盱眙县教研室一2007.11

邱海云县“新华杯”读书节活动盱眙县教育局二2007.12

谈震县“新华杯”读书节活动盱眙县教育局二2008.12

邱海云县“新华杯”读书节活动盱眙县教育局二2008.12

邱海云县“新华杯”读书节活动盱眙县教育局二2008.12

郑艳县“新华杯”读书节活动盱眙县教育局一2006.12

郑艳县“苏果杯“少儿书画大赛盱眙县教育局优秀指导奖2005.7

郑艳县“苏果杯”征文大赛盱眙县教育局优秀指导奖2007.1

县级成果奖(课题组成员获得各级各类奖)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优课评比谈震县小学数学优课评比盱眙县教研室一2007.10 谈震县小学数学优课评比盱眙县教研室一2007.10

邱海云县小学数学优课评比盱眙县教研室一2008.5

高金行县小学思品优课评比盱眙县教研室二2007.5

侯建琴县小学数学优课评比盱眙县教研室二2007.5

王侯宇县小学科学优课评比盱眙县教研室二2009.3

江伟县小学英语优课评比盱眙县教研室二2006.12

郑艳县小学英语优课评比盱眙县教研室二2008.12 试卷征集评比侯建玲、王侯宇县小学语文毕业生水平试题征集盱眙县教研室一2006.6 李春梅、杨双明县小学语文毕业生水平试题征集盱眙县教研室一2006.6

侯建琴、王侯宇县小学数学毕业生水平试题征集盱眙县教研室二2006.6

凌新华、饶阳红县小学数学毕业生水平试题征集盱眙县教研室二2006.6

叶宝红、王侯宇县小学语文毕业生水平试题征集盱眙县教研室三2006.6

沈海涛、洪业清县小学语文毕业生水平试题征集盱眙县教研室三2006.6 教学设计江伟4A Unit4 盱眙县教研室三2007.10 江伟5A Unit9 盱眙县教研室三2007.10 侯建琴、葛家珩倒数的认识盱眙县教研室二2007.12

县级成果奖(课题组成员获得各级各类奖)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教学论文刘正欧德育活动论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二2009.12 刘正欧德育活动方案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三2009.12

陈亚红德育活动方案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二2009.12

凌新华县“教海探航”征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三2007.11

谈震县“教海探航”征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三2007.11

侯建玲县“教海探航”征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二2007.11 高金行、李海涛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一2006.6 叶保红、王侯宇县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盱眙县教研室一2007.12 王侯宇、叶宝红2006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盱眙县教研室三2006.4 李海涛、高金行2006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盱眙县教研室三2006.4

邱海云、谈震2006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盱眙县教研室一2006.4 沈海涛、王汉文2007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盱眙县教研室二2007.7 郑艳2007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盱眙县教研室三2007.7

侯建玲2007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盱眙县教研室二2007.7 罗素珍、朱绪珍2007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盱眙县教研室二2007.7

县级成果奖(课题组成员获得各级各类奖)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教学论文罗素珍、朱绪珍2007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文评选盱眙县教研室三2007.7 杨双明、李春梅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一2006.6

李文祥、高金行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三2006.6 凌新华、丁福霞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二2006.6 侯建玲、洪业清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二2006.6 陈学连、高金行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二2006.6 侯建琴、葛家珩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一2006.6 葛家珩2009年度县德育活动论文评比盱眙县教育局一2009.12

成果奖(优质课)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

优质课杨双明、李春梅雨点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一2009.6 侯建玲荷花(附教案)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葛家珩、侯建琴比的意义(附教案)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侯建玲荷花(附教案)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一2006.11 彭芳媛、沈海涛秦兵马俑(附教案)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郑艳小露珠(附教案)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三2009.6

江伟Let’s go to the park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三2009.6 朱绪珍、尹君难忘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三2009.6 侯建琴认识百分数(附教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9.6 叶保红、王侯宇升国旗(附教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9.6 凌新华认数(附教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9.6

邱海云解决问题策略(附教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9.6

成果奖(优质课)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优质课陈亚红、陈春梅古诗两首(附教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9.6 梁海鸥、郑艳山谷中的谜底(附教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9.6

沈海涛、孙芳枫桥夜泊(附教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9.6

沈海涛、朱绪珍登鹳雀楼(附教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三2009.6

陈亚红、陈春梅清平乐·村居(附教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二2009.6

陈亚红、杨双明荷花(附教案)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张越望庐山瀑布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谢月兰冰花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三2009.6

荣光华春日偶成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三2009.6

徐忠民锄禾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三2009.6

梁海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一2009.6

陈士云登鹳雀楼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崔玉黄鹤楼送别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丁福霞普罗米修期盗火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课题研究成果精选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论文获奖侯建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附论文)淮安市电化教育馆二2009.12 陈亚红、陈士云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附论文)淮安市电化教育馆二2009.12 凌新华、王晓云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附论文)淮安市电化教育馆二2009.12 梁海鸥运用多媒体体现语文教学中的美感(附论文)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二2009.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结构、深化学科教学、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 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主旨是通过在各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学习效率。 首先,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有促进作用:它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还可以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其次,信息技术应该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的特性让学生相互交流,实现学生的协作学习。再次,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应不再是权威的化身,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是合作者,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状态。此外,信息技术使师生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师生间增加他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它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情随时提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别化的辅导。 二、整合课中教学模式的探索。

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把电脑作为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这种教学模式所需硬件少,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经常采用这种模式,目前农村中小学正广泛应用。比如:科学课上用课件演示水的循环、演示云、雾、雨的形成过程;数学课上演示时、分的关系;语文课上播放在漓江上荡舟观赏桂林山水的情景,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物理化学课上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展示核能等高科技的成就,等等。 另一种是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进行有益的探索,把课件制成网页的形式,学生通过局域网网络进行学习,利用课件的交互性强的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他们去自主地探究和发现,也可以组织他们在讨论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以人为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主发展,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分层次教学。但也有弊端,如果教师指导不得力,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无效学习。 郑红琳 2009.9.22

STEAM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docx

STEAM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一、自我简介 1、我是来自第五小学的,现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2、很荣幸加入到,有机会向各位学习。希望今后各位坊友能不 吝赐教,我也会虚心求教。 二、交流发言 发言题目《STEAM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当前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其仍然处于发展及创新的阶段,所以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上还需持续的实行探索及研究,而STEAM教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STEAM教育能够对其教学效果实行有效提升,也能够使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各项教学理论更加成熟,为此本文基于STEAM教育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对二者的融合实行了研究。 一、STEAM教育的意义及教育特点 1.STEAM教育的意义。 STEAM教育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此种教育理念将科学(S)、技术(T)、工程(E)、数学(M)这几点融入到STEAM教育体系中,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培养。从STEAM教育的特点能够看出其是一种综合的教育模式,旨在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实行全面的提升,此种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与现今素质教育改革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全面培养的要求相一致,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保证学生的个人水平得到全面的培养。 2.STEAM教育的特点。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来说,STEAM教育的融合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及革新,STEAM教育在实际的应用中突显出其体系框架的完整性、系统性的特点,此种教育理念的提出是结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发展需求而构建的,能够说STEAM教育是一种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其为教学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为其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美丽的武夷山》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片断1:美丽的风光,高涨的兴趣。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虽然文字非常优美,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远远比不上有趣的童话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我们每年都有两次长假,你们在假期里都做什么? 学生有的回答写作业,有的回答读书,有的回答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回答去旅游。 师:老师也和你一样,非常喜欢旅游,今天,我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旅游好吗?好,现在我们出发。请大家打开“美丽的风光”,看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哪里? (学生观赏武夷山的风光片,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吸引住了。) 评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美丽的风光,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武夷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片断2:多变的文字,良好的效果。 师:现在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鼠标点一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的。 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点一下,屏幕上马上会出现放大的这个字,并且带有拼音。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大家学会了吗?打开“认一认”,许多生字朋友正等着你去跟他交朋友呢。 学生点击,屏幕上出现带字的气球飞过,学生认读。 评析: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字体总是穿着黑底白花的“外套”,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情显现,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的兴趣。 片断3:生动的再现,深入的理解。 师:武夷山的山势非常险峻,尤其是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现在我们就出发。请大家打开“三十六峰”,屏幕上会出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想看什么形状的山峰,你就在这句话上点一下。 生:边读边欣赏。 师:同学们,通过游览三十六峰,你有什么体会? 生:这里的山太美了! 生:这里的山峰真奇特! 师:对,这里的确很美,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 在配乐声中,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 评析: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以其引起审美的共振,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学中种种情景的设置,可激发学生丰富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教学设计方案课题 名称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姓名 工作 单位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年级学科高一地理 教材 版本 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将全面的认识自然地理环境,通过读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经、纬度地带性的比较,既能全面的认识地域分异规律又能掌握比较法在学习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2.理解产生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3.能够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归纳、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分析形成的原因。 4.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基本特点是在初中所学,有的学生早已遗忘。其次高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较为欠缺,因此对于一个事物中影响要素有哪些,主导因素又是什么,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了身边的案例,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生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明确学好自然地理的关键就是要时刻观察身边的环境。同时培养高一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高一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础和难点,理性知识较强,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较为薄弱。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现状,本节课设置为情境教学课,先将内容转化成学生生活的问题(现象),使他们有想学的意识和冲动,然后创设情境降低学习难度,学生通过思考、图表分析、探讨、合作学习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要注重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关注他们解决问题方法的应用,适当增加与本节相关的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层次水平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方法的引导,促进学生能自我反思,自我赏析和自我调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动力。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有利于预定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PPT展示“干涸的胡学生活动:讨论、归纳创设情境导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研究实施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计算机及网络设施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迅速得以提高。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中的尖端领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扩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辅助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各个具体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美: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逐渐增多,日渐能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我校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小学课程:在这里指学校根据上级课程计划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主要有三个重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 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加快学校信息化的步伐; 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研究开发一批实用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科教学课件。 ④撰写有一定理论水平研究报告、论文。 ⑤积累一批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和典型课例。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学生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自主性获取 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激励机制;研究并探索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doc

让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课堂 桑树台中心小学刘欢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论 二、教学设计 三、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 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群体中一门新学科,它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从无声电影教学(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即产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越来越紧密。怎样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交流。我今天主要与大家交流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论 一、教育技术 1、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实现教育的优化,而不在于发现教育规律。 教育技术包括有形的物质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两方面。 物质技术有:计算机、投影、网络、电视、音响等。 智能技术有: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2、教学媒体 概念:当某一种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并且是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分类:教学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高互多媒 体。 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教科书、挂图、标本、幻灯、 投影等。 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如:广播、录音等。 视听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听器官。如:电视、电影等。 高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 3、课程整合 1

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国家级成果奖 --

国家级成果奖(教学论文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论文获奖陈士云把多媒体技术融入数学课堂中国教育学会一2007.9 凌新华、饶阳红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叶保红、王侯宇浅谈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沈海涛、刘家兵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凌新华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侯建岚、侯建玲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江波、江伟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侯建琴、葛家珩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高金行、崔玉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彭芳媛、朱绪珍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探究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梁海鸥、郑艳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再创造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赵颂翔、邱海云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会体验学习中国教育学会三2007.9 崔玉、高金行关注生活,写好作文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郑艳、梁海鸥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国教育学会二2007.9 郑艳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一2006.12 --

国家级成果奖(教学设计评比) 类别姓名内容主办单位奖次日期教学设计侯建玲、王侯宇雨点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陈亚红夹竹桃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葛家珩、侯建琴倒数的认识中国教育学会二2008.5 叶宝红、王侯宇升国旗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梁海鸥、郑艳山谷中的谜底中国教育学会三2008.5 课题研究 类别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单位时间课题审 批单位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杨双明农村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研究盱眙县古桑磨涧小学2005.7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课题研究杨双明《小学和谐教育研究》优秀课题盱眙县古桑磨涧小学2005.9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课题研究杨双明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盱眙县古桑磨涧小学2005.6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课题研究陈亚红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2008.12 盱眙县教育局已结题 课题研究张绍芳 朱绪珍 充分利用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 健康成长的研究 盱眙县古桑中心幼儿园2010.8 淮安市教育学会正在研究中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计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计划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因此,信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 为了促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按照“尝试――探索――完善”的工作思路,分阶段推进。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本质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应,从而促进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而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

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由于信息技术涉及的技能很多,教师们又承担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为任务,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做指导,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做支撑,很难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我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为学科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教师了解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学校一方面在教师集会时,将由校长或信息教研组长通过信息发布的形式向教师作先进教育理论介绍,另一方面,将不定期地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和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资料,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再一方面,组织教师观看下载的示范课例。以此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 2、扎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为整合奠定良好基础。 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整合将无从入手,因此,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是整合的关键,为了搞好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操作水平,为此学校将不遗余力的做好计算机基础培训和信息技术整合培训和课改理论培训,解除广大教师的后顾之忧。 3、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教学案例 张晓宇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 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 第一课时Read and say的内容,课文以电话语言的形式,讲述了Mike 一家人准备去昆明旅行。对话复习巩固be going to句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过的主要语言知识有be going to 句型、there be 结构、一般过去时及有关问路、乘机的功能语言等。通过本综合复习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旅行中的不同场景运用be going to 句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国的民族文化。 学生学习的方式有:①个体探究。在完成较简单的任务时以个体探究为主,鼓励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②协作学习。当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是因为"协作学习"更方便英语的交流和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信息差异也更能激燃起学生的创新火花。 三、设计思想 在本课里,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并运用be going to 句型,我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设计了"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策略,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1)利用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课

件,生动活泼的动画,能刺激学生的视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2)利用任务型活动设计旅程安排表,让学生按照示范语言在同桌或小组间进行交流,环环相扣,形成一条任务链。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团结协作,进行语言的交际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素养。(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与英语知识,设计出自己的旅程,编成对话做成幻灯片的形式,链接到课件,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这个理念,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4)课前自己制作一个英语专题的博客主页,缩小学生上网搜索的范围,减少捕捉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使学生的作业展示可以利用Powerpoint、E-mail邮件和留言板等功能,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续到课后,这既能在英语学科的课程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了信息技术,又提供了舞台给学生进行"再创造",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主要语言知识融会贯通,如be going to句型。 2、知识目标:能够读懂Read and say部分的对话,并能完成两项有关旅行日程安排的练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高尚情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熟读对话并掌握be going to句型;难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be going to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我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我们整个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掌握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而语文学科作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讯、技术,继承多种信息载体(如声音、视频、图像、图形、文本、超文本)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面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动画和声音相结合,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听说潜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思维想象,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把握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媒体教学给了教师施展才能的无限空间,在神奇的电脑帮助下,教师可以任意创作、自由发挥,可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世界,弥补学生感性材料的 不足,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的效果,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对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局限。让南方的孩子看到雪域高原的实景,北方的孩子看到南方鱼米之乡的美丽…… 生活中缺少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把远的拉近,把“生”的变“熟”,把“世界”搬上屏幕,这就是现在的课堂,就是学生多彩的学习内容。在画面、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让学生获得了启发、受到熏陶,知识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二)、信息技术通过“人机互动”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以充分实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详细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详细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整合 隨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行业,本文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为例,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和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现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思路,对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策略作具体阐述。 标签:信息技术;小学美术课程;有效整合;策略 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也逐渐向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小学教育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结合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新颖的教学环境,通过该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发挥出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就是老师把信息技术当成小学美术教学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老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辅助老师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不仅能够带动起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以及难点。其次,许多老师还把信息技术当成改善学习环境的要素来支持学习,这也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应用的一种形式。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多媒体元素,活跃课堂气氛,灵活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2 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较低 小学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老师是最主要的操作者和执行者,所以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然而,由于许多小学美术老师都非信息技术专业出身,所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普遍低下,有的老师仅仅能够制作一些简单的演示文稿,甚至不会使用动画等,这种简单的操作不仅难以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再者,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许多老师都纷纷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然而由于缺乏使用经验,导致应用模式都不够完善;而且为了省事儿,许多老师所应用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有的甚至不加以更改,从而导致所应用的课件与教学目的不相符合,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最后,有的学校尽管认识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应用重要性,然而在课堂上,往往是老师操

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普遍问题。那么,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下面我们就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教师应具备的整合的能力、整合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的使用这五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整合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的使用 随着中小学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利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选择。因为它不仅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密度,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很多时候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如何设计制作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问题上。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件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借助于多媒体。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提出了语文课的八字箴言:尚简、务本、求实、有度,他在评课时深有感触的说:“语文还是要回到语言文字上,我听有的老师讲课,不断地放电脑课件,倒是蛮好看的:棉花雪白,稻子金黄,学生不停地惊叹,‘哇’声连连,我说那是蛙声一片,课堂演示不是放连环画,比如讲笔顺、笔画时,老师当堂在黑板上写,就是比电脑打出来的强,学生记得住。靳老师说的这种“连环画”现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的不够透彻,也有可能是教师太追求这种“时尚”美了,但是不管什么原因,“连环画”现象肯定应该是要杜绝的。 (二)恰当把握使用时机 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导入 2、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3、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运用多媒体课件 4、补充教学资料时使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我们整个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掌握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而语文学科作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多种信息载体(如声音、视频、图像、图形、文本、超文本)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应用面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动画和声音相结合,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听说潜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思维想象,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把握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媒体教学给了教师施展才能的无限空间,在神奇的电脑帮助下,教师可以任意创作、自由发挥。” 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世界,弥补学生感性材料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鲜活。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的效果,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对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局限。生活中缺少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把远的拉近,把“生”的变“熟”,把“世界”搬上屏幕,这就是现在的课堂,就是学生多彩的学习内容。在画面、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让学生获得了启发、受到熏陶,知识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尊重学生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长和发展,“人机互动”让这种设想变成了现实。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与同学即时沟通,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别人,同时可以分享同学及老师的思考成果,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使学习走向开放,走向对话。同时,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信息容量。为学生搜集、比较、判断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信息来源,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从此不再是神话。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改变着学生的未来。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无缝沟通”,把学生共性的问题用实景及时切换到屏幕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个性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得以解决。特别在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环节上,教师可以用知识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转化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21世纪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为解决过去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创造新的途径。

通过计算机和因特网等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意识,让老师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等的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其关键点是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效的整合,也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学要素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联系起来,并形成整体”。 实施步骤: 1.初步认识阶段 这个阶段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仅限于会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几个常用的软件,就这样的技术、知识基础,其措施如下: 按照传统方式,先准备教案; 据教案内容的层次,设置使用word、powerpoint的课件页面。 制作课件,保存备用 这种授课方式和传统方式已经有了明显不同,它采用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新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课堂教学。但这种整合的方式,基本是按传统的上课程序安排的,只是在原来的使用粉笔板书、使用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等手段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电脑这个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 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韶钢四小苏小燕 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PEP 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 第一课时Read and say的内容,课文以电话语言的形式,讲述了Mike 一家人准备去昆明旅行。对话复习巩固be going to句型。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过的主要语言知识有be going to 句型、there be 结构、一般过去时及有关问路、乘机的功能语言等。通过本综合复习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旅行中的不同场景运用be going to 句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国的民族文化。 学生学习的方式有:①个体探究。在完成较简单的任务时以个体探究为主,鼓励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②协作学习。当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是因为"协作学习"更方便英语的交流和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信息差异也更能激燃起学生的创新火花。 三、设计思想 在本课里,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并运用be going to 句型,我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设计了"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策略,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1)利用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动画,能刺激学生的视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2)利用任务型活动设计

旅程安排表,让学生按照示范语言在同桌或小组间进行交流,环环相扣,形成一条任务链。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团结协作,进行语言的交际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素养。(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与英语知识,设计出自己的旅程,编成对话做成幻灯片的形式,链接到课件,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这个理念,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4)课前自己制作一个英语专题的博客主页,缩小学生上网搜索的范围,减少捕捉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使学生的作业展示可以利用Powerpoint、E-mail邮件和留言板等功能,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续到课后,这既能在英语学科的课程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了信息技术,又提供了舞台给学生进行"再创造",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主要语言知识融会贯通,如be going to句型。 2、知识目标:能够读懂Read and say部分的对话,并能完成两项有关旅行日程安排的练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高尚情操。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熟读对话并掌握be going to句型;难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be going to句型。 六、信息技术资源 1、教师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3、自己制作的英语博客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166287293.html, 七、教学过程 1、进入活动(3分钟) (1)热身:利用TPR活动教学法,师生同唱一首问候歌谣,让学生在一种祥和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这样能很快吸引住学生,同时还渲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使学生和老师在欢快的问候中很快地进入了兴奋的状态。(2)这时课件展示一首学过的关于be going to句型的歌谣。(3)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放松,敢说、敢参与,这时可以和老师自由地谈话了(Free talk)。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I went to ---on my holiday.这样良好的开端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主题活动(13分钟) (1)课件展示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知道:This is a map of China.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places to visit. Do you want to go?(中国有许多风景迷人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教育,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紧接着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互相交流,并能说出: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他们准备去干什么?)They’re going to take a trip. (3)课件出现一幅昆明世博园的图片并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根据音乐和图片,我让学生猜出这是什么地方,他们要去哪里?Where are they going to visit? It’s usually warm and sunny. It’s known as “Spring City”.(这里阳光明媚,四季温暖。这是众所周知的“春城”)They’re going to visit Kunming.此时通过音画引导学生学习folk music(民乐)一词。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记忆和掌握,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 (4)课件展示folk dances、folk clothes和Stone Forest的图片并教授这些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历成荣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特别是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而且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呢?笔者调研发现,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

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主观的或客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顺利实现教育信息化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不断探索其解决策略,确保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教学内容、教学体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特别是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对教育领域的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尽管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发挥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实践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研发现,部分学校的信息

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主观的或客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顺利实现教育信息化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对整合的内涵和目标不清楚 有些老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简单化。认为只要用了信息技术就是整合。实际上不然,何为整合?从理论的高度看“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目标就是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此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靠信息技术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