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山东财税希望小学赵小峰

一、回顾导入

1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生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谁来说一说课题中的“厄运”、“信念”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师:好,带着这些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师:读懂了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基本明白了。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师:谈迁不就是丢了几卷书稿嘛,为什么作者说这是“厄运”呢?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啊?好好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并在这些句子的旁边简单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读书就应该这样,不仅仅要用眼睛去读文字,更要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

师生交流: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好好看看这句话,你会发现这句话和其他的句子不太一样,(数字多)。那么,从这些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可以抓住一个数字具体来谈。

师生交流:

20多年——时间很长。可见谈迁的坚持不懈。(据史书记载,谈迁从28岁开始写《国榷》,这一写就是二十多年啊。)

6次修改——联系我们自己写文章,(问生写作文修改吗?改几次?可谈迁却改了6次,体会到什么?)谈迁著书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50多岁——可以说《国榷》凝集了谈迁毕生的心血。

500多万字——字数多,的确是鸿篇巨制。(我们的语文书大约在5万字左右,也就是说一本国榷的字数相当于100多本我们的语文课本。)

(2)“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组枯燥的数据了?此时他们已经都充满了情感。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

(板书:立志写书)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同样也感受到谈迁写《国榷》原稿的艰辛?

出示:“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1)师:“一点”是多少,也许是就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可谈迁就为了抄这“一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呀?竟要走上“一百多里路”。好,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竟带着干粮”,路途这样遥远,却只能带着干粮上路。条件非常艰苦。

(3)“四处抄书”在抄书的过程中,会一帆风顺吗?

他也许会遭到-----拒绝,也许会遭到------白眼,也许还会遭到----侮辱。是啊,这些都有可能。但为了写书,为了能写出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他只能委曲求全。好,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过渡:写书的艰辛,又岂是这几句话所能概括的。所以当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写成时,谈迁的内心会是多么的激动。如果你是他的亲人朋友、邻居,你会对谈迁说些什么?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师: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他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同学们,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偷走了什么?

(是二十多年的心血,简直是谈迁的命呀。)

师: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对谁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是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呢!此时的谈迁悲痛欲绝,只见他——

(1)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生读句子。

师:是啊,茶饭不思,谈迁在思什么?夜难安寝?他又在想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

生:想《国榷》,想编《国榷》时的艰辛

为了《国榷》,(失去的青春年华)我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熬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

为了《国榷》,(能写出这样一本名垂青史的书的人一定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我虽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却家徒四壁啊!师:然而,这一切的一切此时都化为乌有。(板书,化为乌有)师:想着想着,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和同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从同学们的读书声中,老师仿佛看到谈迁正无力的坐在那破张旧的书桌前泪如雨下,仿佛听到了他颤抖的心声)然而,面对这致命的打击,谈迁垮下去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2)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挣脱。谈迁要挣脱什么?(痛苦,伤心)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从痛苦,伤心中挣脱出来?

生:是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坚强,顽强、韧性)

师: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插图。他就是谈迁---一位饱读诗书、性格内向的文人,一位饱经风霜、尝尽人间疾苦的老人,但他更是一个性格坚强、信念坚定的强人。20多年的信念又岂能被厄运打到?再来一起读读这句话,再次感受谈迁的坚强。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以及他的不垮之志。

师:可是,20多年的心血,4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静下心来,再来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次走近这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边读边画出你最有感触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老师发现会读书的孩子都已经拿起了笔。)

1、指名交流。(顺序可以打乱)

(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

....前朝的逸闻,并

....,广泛搜集

亲.自.到郊外

..去考察

..历史的遗迹。

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是啊,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四处寻访,搜集考察”据史书记载: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赴北京。在北京两年半内的时间里,他走访了170多位明朝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对文稿加以补充、修订。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些时间里,他会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然而,再多的困难也压不垮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2)他一袭破衫

....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终日奔波

(生读句子,谈感受。)师:终日是什么意思?是啊,环境如此恶劣,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再到晚上,谈迁“一袭破衫,终日奔波”

师:我们可以想象,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呆在家中还未出门时,谈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