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检测含解析
高三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血糖浓度的异常会引起一些疾病(如图1)。
人类中有一种疾病(IGT),在空腹时血糖浓度和胰岛素表现正常,但是饮食后其血糖浓度升高异常。
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X代表的刺激是,影响某种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是、。
(2)某人患有糖尿病,医生给开了胰岛素,正确使用胰岛素的方法是________。
(3)由图2可知,胰岛素含量上升血糖浓度,餐后适量运动可以________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的升高幅度,从而可以该人群________ 细胞的分泌负担。
【答案】(1)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神经调节(2)静脉注射 (3)下降降低减轻胰岛B【解析】(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刺激下丘脑,引起兴奋,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所以影响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是血糖浓度和神经调节。
(2)由于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所以只能通过静脉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胰岛素含量上升,其血糖浓度降低。
通过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的幅度,从而减轻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2.如图所示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
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B.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C.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主动运输D.3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答案】D【解析】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和5;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协助扩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活性物质无关【答案】B【解析】细胞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故A错误;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即效应器,故B正确;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故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错误。
高考生物复习: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基础达标]1.(2020·安徽安庆期末)下列变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的是( )A.进食后肝细胞内储存的肝糖原增多B.饮用食醋后胃液pH下降C.剧烈运动过后血浆pH下降D.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因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渗透压上升解析:选C。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不符合题意;胃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不符合题意;剧烈运动过后血浆pH下降,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C符合题意;尿液属于外分泌液,不属于内环境,D不符合题意。
2.(2020·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在内环境起作用B.内环境是一个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解析:选C。
有的激素通过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起作用,有的激素受体在细胞内,A错误;内环境的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NaHCO3构成,B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C正确;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
3.(2020·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丁均属于内环境B.甲中不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C.丙中的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丁可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解析:选C。
根据单箭头方向可以判断,甲为组织液,丙为淋巴,乙为血浆,丁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丁不属于内环境,A项、D项错误;组织液中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B项错误;淋巴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项正确。
4.(2020·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和③细胞所处的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B.若人长期营养不良,⑤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⑤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多,所以⑤的渗透压高于②和④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⑤的pH会明显下降解析:选B。
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项测试卷-带答案
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项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
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
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2.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整理的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Ⅰ、Ⅱ、Ⅲ、Ⅳ表示相关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液体所含的物质种类和含量有差别,其中乙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当吃的食物过咸时,在垂体释放的激素作用下,B过程会减弱C.给病人输入的NaCl会按照体液中甲、乙、丙、丁的含量比进入各种体液D.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发挥作用离不开Ⅰ、Ⅳ系统的作用3.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4.(2023·广东汕头模拟)农民在用镰刀收割小麦时,手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
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疱内液体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水疱主要由淋巴液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所形成C.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可以不断更新D.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能且只能渗入毛细血管5.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解析版)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022·湖北·高考真题)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
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D.剧烈运动时,骨酪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答案】A【解析】A、由题意可知,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时,故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A正确;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T型与氧的亲和力差,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错误;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需要增加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R型与氧的亲和力强,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错误;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血红蛋白由R 型向T型转变,释放氧气用于肌肉呼吸,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1·福建·高考真题)运动可促进机体产生更多新的线粒体,加速受损、衰老、非功能线粒体的特异性消化降解,维持线粒体数量、质量及功能的完整性,保证运动刺激后机体不同部位对能量的需求。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释放大量能量B.细胞中不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强度均相同C.衰老线粒体被消化降解导致正常细胞受损D.运动后线粒体的动态变化体现了机体稳态的调节【答案】D【解析】A、葡萄糖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而不是葡萄糖,A错误;B、呼吸作用的强度与线粒体中呼吸酶及氧浓度和丙酮酸浓度等因素相关,细胞中不同线粒体中这些因素可能不同,故细胞中不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强度可能不同,B错误;C、衰老线粒体被消化降解可以维持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质量及功能的完整性,是为了正好的维持细胞功能不会损伤正常细胞,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指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运动促进机体产生更多新的线粒体,加速受损、衰老、非功能线粒体的特异性消化降解,维持线粒体数量、质量及功能的完整性,维持细胞功能的正常进行,这是机体进行稳态调节的结果,D正确。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27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含解析)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实例[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下图中①~④分别是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答案如图所示2.内环境中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1)将下列物质序号归类填在后面的表格中:①无机盐②淋巴因子③氨基酸④血浆蛋白⑤呼吸酶⑥维生素⑦葡萄糖⑧神经递质⑨激素⑩抗体⑪二氧化碳⑫血红蛋白⑬尿素⑭甘油⑮DNA聚合酶⑯脂肪酸⑰消化酶⑱麦芽糖⑲糖原⑳纤维素○21受体○22载体①细胞呼吸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③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④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⑤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⑥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4.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1)下图是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请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请完善如下内环境中pH调节的过程图解:(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思维诊断](1)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2)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2014·新课标Ⅱ,3C)( √)(4)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2013·海南,20B)( √)(5)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2012·江苏,3A)( √)(6)与血浆和淋巴相比较,组织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7)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8)人体剧烈运动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在内环境中,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9)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0)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 ×)题组一图析体液种类及其关系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B.乙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答案 C解析只有双向箭头指向的丁为细胞内液,有双向箭头指向并有单向箭头指入的乙为血浆,甲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是机体的内部环境,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内液中的O2浓度低于组织液中的O2浓度。
高考生物复习第22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6、内环境的稳态失调
(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 度的,稳态破坏必使细胞代谢紊乱。
(2)原因: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实例:
化学成分含量失调 血糖平衡失调引起低血糖、糖尿病; 血钙过低引起抽搐,过高引起肌无力; 代谢废物(毒素)积累引起尿毒症; 炎症、过敏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等。
加入0.1mol/L HCl 加入不同数量滴数后的pH 50 40 30 25 20 15 10 5 0 0.8 1.6 2.5 3.5 3.6 4.2 4.6 5.1 5.5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4.5 4.6 4.7 4.8 5.0 5.5 5.5 6.0 6.0 3.5 4.0 4.2 4.4 4.6 5.1 5.5 5.8 6.0 5.4 5.5 5.8 5.8 6.2 6.5 6.7 7.0 7.0 3.8 4.2 4.6 4.8 5.0 5.4 5.5 5.6 6.0 5.8 6.2 6.4 6.5 6.6 6.7 6.7 6.8 7.0 4.7 5.0 5.4 5.8 6.0 6.4 6.5 6.5 6.6 4.8 5.1 5.5 5.6 5.8 6.0 6.5 6.8 6.8 2.0 2.5 3.5 3.8 4.0 4.3 4.5 5.0 5.0 2.0 2.4 2.8 3.0 3.3 3.5 3.8 4.0 4.3 4.0 4.4 4.9 5.1 5.4 5.6 5.8 6.0 6.2 4.1 4.4 4.8 5.0 5.3 5.5 5.7 5.9 6.2 3.5 4.0 4.7 5.0 5.2 5.4 5.7 5.9 6.0 2.0 2.5 3.0 3.2 3.5 3.7 4.0 4.3 4.5 2.1 2.3 2.5 2.8 3.0 3.3 3.5 3.8 4.0 2.5 2.9 3.5 3.8 4.0 4.2 4.5 4.8 5.0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 .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及图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②③⑦ 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⑥⑦答案A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三、答题技巧1.内环境的组成2.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3.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
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4.细胞外液的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5. ①、②、④内存在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6.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7.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CO2、尿素等。
激素、抗体、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8.写出细胞的具体内环境9.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稳态》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体稳态》【考点梳理.逐个击破】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3.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5. 内环境的稳态(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会被破坏的原因: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有障碍。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7. 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8.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①结构: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
②类型: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2)兴奋的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内侧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方式:胞吐)→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出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10、体温调节(1)体温维持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热量来源:细胞呼吸有机物氧化放能(主要部位是骨肌和肝脏)11、水平衡调节(1)吸收途径:饮水、食物、细胞代谢产生的水(2)排除途径:尿液、汗液、呼吸、(3)无机盐的排除途径:尿液、汗液(4)Na+、K+的作用:Na+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K+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提考能化通关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1.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过程中热量散失途径主要是汗液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多,所以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渗透压C.垂体、性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D.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内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解析:选A。
体温调节过程中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A正确;血浆渗透压和组织液渗透压大小基本相同,这样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B错误;唾液腺为外分泌腺,分泌的物质通过导管进入口腔中,口腔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病原体侵入人体,可使机体患病并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发热,因此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
2.(2018·山师附中模拟)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解析:选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血红蛋白改变导致⑥红细胞形态改变,A项正确;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②组织液会增多,出现组织水肿,B项正确;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③为组织细胞,其内环境为组织液,C项错误;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由②组织液形成的,D项正确。
3.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甲―→乙――→释放抗利尿激素―→丙―→尿量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选B。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及实例
考点规范练24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及实例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生长激素、乙酰胆碱、唾液淀粉酶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内环境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抗利尿激素基因能够在肾小管细胞中选择性表达2.下图中a、b、c为细胞外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与b、c相比,a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内环境稳态是指a、b、c等中各种成分保持动态平衡D.a、b、c中HC O3-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3.(2021广西桂林测试)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②发热时采用加盖棉被等辅助措施降低体温③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局部组织液增多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4.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后肌肉酸痛是因为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进入血浆,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B.胰岛A细胞的表面既有胰岛素的受体,又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内环境中的CO2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稳定D.在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下,长时间重体力劳动者的排尿量约等于饮水量5.下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6.下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量会随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而增多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一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接受后就被灭活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通过血液运输到垂体,并由垂体释放7.(2020广西北海一模)血液中的CO2能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与H2O结合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速、加深。
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1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实例一、选择题1.(2019·湖南长沙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浓度与组织液的最接近A.正常情况下,组织细胞内的 B.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 K加而血糖浓度和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受到抗原刺激后, D.长跑时,内环境含水量、抗利尿激素和尿液排出量均减少+++错误。
寒A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因此组织细胞内解析:KK的浓度大于组织液的K浓度,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新陈代谢增强,机体产热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此时血糖浓度也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受到抗原刺激后,错误。
C从而产生抗体杀灭抗原,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方式,而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长跑时,运动员出汗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液的排出量减少,D错误。
B 答案:.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2)(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B .大量饮水,尿量增加C .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D C正确。
解析:大量饮水,尿量增加可排出多余的水分,所以不能引起组织水肿,C答案:) .(2018·浙江3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2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C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跨膜进入内环境,即心肌细胞内解析:心肌细胞进行需氧呼吸产生的CO2错误。
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管中的药物在CO的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2正确。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B血浆中,药物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肌细胞,正确。
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营养素、激素、代谢C织液浓度升高,渗透吸水,引起组织肿胀,废物等,正确。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带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一、单选题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其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B. 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C. 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 3−和HPO 42-等离子有关D. 血红蛋白、尿素、神经递质、抗体可存在于该“媒介”中【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以及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点,理解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A错误;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人体关于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B错误;C.正常人的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D.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C。
2.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B. 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C.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D. 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意义等基础知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据图示结构和特点可知,图甲中①淋巴,②为细胞內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
图乙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內液。
【解答】A.由图可知,图甲中①为淋巴,②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乙图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內液,A错误;B.毛细淋巴管能回收渗漏到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B淋巴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能流到C 血浆,B错误;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氧气均是由浓度高的地方进入浓度低的地方,所以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是③<④,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是③>④,D正确。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19·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竞赛)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B)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解析]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B正确;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
故选B。
2.(2019·江苏高三期末)下表为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几项血常规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C.此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D.此人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解析]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当干扰过大,会导致稳态失调,故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 正确;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B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此人血糖偏高,可能是一次吃糖过多,也可能是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也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C错误;表中数据显示,此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甘油三脂和甲状腺激素偏高,故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D正确。
3.(2020·陕西高考模拟)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内环境中含有尿素、激素、血红蛋白等多种成分C.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A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血浆的成分稳定,理化性质也要稳定,D错误;故选A.4.(2020·江西临川一中高考模拟)下列有关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只有少部分渗入到淋巴液B.肾炎会降低血浆的渗透压,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和生成的组织液相比,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D.HCO错误!、HPO错误!等主要存在血浆中,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解析]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流入淋巴中,A正确;肾炎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高,C错误;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的物质,如HCO错误!、HPO错误!等,D正确。
高考生物新探究大一轮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检测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基础达标]1.(2019·江西吉安新干二中段考)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解析:选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 正确;组织液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错误。
2.(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解析:选C。
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浓度最高,A项错误。
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含量将增多,B项错误。
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D项错误。
3.(2019·江西上饶中学高三开学检测)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
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B.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糖和蛋白质的含量C.③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增多D.①②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解析:选C。
高考生物复习 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目标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与内环境(2)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4)各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成分①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②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①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②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③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1)源于必修3 P6“练习·基础题”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水⑤胰岛素⑥呼吸酶⑦胃蛋白酶⑧抗体⑨血浆蛋白⑩胰淀粉酶其中①⑥(填序号)只存在于细胞内,所以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⑦⑩(填序号)存在于消化道中,因其与外界直接相通,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有②③④⑤⑧⑨(填序号)。
(2)源于必修3 P13“自我检测”: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的作用(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必修3 P 6“技能训练”完善下图所示内容:4.内环境的稳态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必修3 P 9“思考与讨论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的功能紊乱。
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电解质(或无机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基础达标]1.(2019·江西吉安新干二中段考)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解析:选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组织液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错误。
2.(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解析:选C。
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浓度最高,A项错误。
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含量将增多,B项错误。
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D项错误。
3.(2019·江西上饶中学高三开学检测)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
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B.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糖和蛋白质的含量C.③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增多D.①②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组织液,②为淋巴,③为血浆。
其中X细胞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即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血浆渗透压较高,通过神经调节,会使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水盐平衡;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
4.(2019·湖北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B.缺水时,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C.长期缺少食物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因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解析:选C。
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某些代谢活动会加强,A错误;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导致尿量减少,B错误;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使血浆中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5.(2019·北京师大附中期末)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
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解析:选B。
由表格分析可知:血浆中,注射食盐水后Na+浓度降低了,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注射食盐水后膀胱贮存的尿液体积增多,说明尿液增多,则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该过程无关。
6.(2019·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某人感染流感病毒,下图表示其一段时间内的体温变化曲线,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AB段,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B.BC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CD段,产热增多,出汗减少D.AB段温觉感受器兴奋,CD段冷觉感受器兴奋解析:选B。
已知当体温相对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图中可知AB段体温升高,此时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原因是在病毒影响调节中枢的情况下内脏、肌肉代谢加强,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结果,A项错误;BC段体温调定点上移,但依旧维持高温不变,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B项正确;CD段体温下降,产热减少,出汗散热增加,C项错误;AB段和CD段体温都高于正常值,说明都是温觉感受器兴奋,D 项错误。
7.(2019·山西孝义质检)已知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
现分别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静脉注射20 mL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忽略实验操作本身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 A.甲组小鼠的尿量增加B.乙组小鼠的体温升高C.乙组小鼠血浆pH减小D.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解析:选D。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组小鼠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所以血浆的渗透压不会发生变化,尿量不会增加,但Na+的数量增加了,A错误,D正确;乙组小鼠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血浆渗透压不变,细胞呼吸速率不变,所以乙组小鼠的体温不会变化,血浆的pH也不会发生改变,B、C错误。
8.(2019·四川成都龙泉驿一中入学考试)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表示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解析:选D。
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
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丁是肾小管与集合管。
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
9.(2019·广东深圳耀华实验中学期中)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液中Na+含量。
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B.2、3、4、5组摘除肾上腺,1组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C.1、2组尿量变化对比可说明肾上腺对水代谢的影响D.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解析:选D。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盐皮质激素为自变量,故实验组2、3、4、5都要摘除肾上腺,排除自身肾上腺产生的盐皮质激素的影响,对照组1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自变量不同,B正确;无关变量要等量控制,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1、2组自变量为肾上腺的有无,因变量为尿量变化,C正确;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有两个自变量,不能相互对照,应该是4、5组摘除肾上腺,都施加生理盐水,一组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不加,D错误。
10.(2019·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高三调研)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
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
(3)过程b由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机体可如何处理乳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C最可能是__________细胞,胰岛素可促进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
解析:(1)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管和血管中,其内环境是淋巴、血浆。
淋巴循环为单向的,只能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故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①③。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2/3。
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来反映。
(3)过程b为糖原分解的过程,可由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进;当细胞中产生过量乳酸时,可进入细胞外液与NaHCO3作用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从而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
(4)细胞C内可进行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故最可能是肝细胞,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即a、c过程。
答案:(1)淋巴、血浆①③(2)细胞内液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3)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进入细胞外液与NaHCO3作用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 (4)肝a、c11.(2019·辽宁葫芦岛高三模拟)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化合物。
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水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抗利尿激素由________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
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图中的B________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
(2)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C即________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
(3)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导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减少;此时图中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导致管腔侧细胞膜上________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尿量增加。
尿量超过3 L/d称为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则引起尿崩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