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
作者:李建华郭青[2011-05-16 08:21:12 ] 本篇文章被330人阅读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
/detailInfo.jsp?id=96545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民工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开始,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已逐步占据农民工群体的多数,由于其行为特征与上一代存在差异而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提出这个说法。
总体看来,目前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多是从代际角度出发,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2010)将新生代农民工界定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根据统计局公布数据,我国新生代农民
比率最大,为41. 4%,而第一代农民工从事这一行业的只有16. 9% ;同时,第二代农民工从事建筑、社区服务等工作的比例要低于第一代农民工。此外,因为职业期望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跳槽率”普遍偏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人每年换工作0. 45次,远高于上一代农民工的平均水平。
(三)思想活跃,公平意识、公民意识、维权意识强
上一代农民工因为有农村生活做比较,对于迁入地对他们的不公往往能无奈地承受,对在外打工的艰苦生活也都有较强的耐受力。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相对较好,对生活满意程度参照的主要是城市生活,缺少父辈的那种满足感。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劳动报酬外,他们较重视安全、维权等这些关乎生活质量的因素。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的政策理解水平和法律常识,往往具有更强的维权意识,要求对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给予充分保障和平等对待。而当其较多地体会到与迁入地人群的生活地位差距时,便会在心理上产
生更多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在这种心理状态的驱动下,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人失范行为较多,犯罪率也较高,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上海闵行区公安局反映,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当前违法犯罪的主体,2009年抓获的违法犯罪人员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占55. 3%。
(四)勤俭意识淡化,消费观念较为现代
上一代农民工外出打工是为了养家防老,挣来的钱多寄回家中。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少子女家庭,家庭负担较轻,他们更倾向于将收入用于自我生活和发展,追求城市物质和精神生活。栾云云、张广胜( 2010)在沈阳市调查显示,其平均月工资收入为1329. 07元,除去邮寄回家的21. 36%和储蓄的33. 4%,在吃( 11. 33% )、住( 6. 22% )、通讯( 7. 17% )、娱乐( 4. 37% )、社保投入( 1. 40% )、穿着及社会交往等其他支出( 14. 75% )方面的消费支出占45. 24%,在收入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有接近一半在城市中消费掉。他们中80%的人拥有手机或小灵通,闲暇时间生活更为丰富多彩,除了看电视、听广播,还会经常光顾网吧、迪厅、酒吧、溜冰、卡拉OK等。
(五)更加注重交往,更加注重自身学习和子女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跨越农村和城市的中间
人群,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圈和社交圈,交往范围是老乡、同学、亲戚、朋友等。因为交通、通讯便利,他们交往比较频繁。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多通过这个“圈子”而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和合法途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继续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目前最迫切学习的是专业技能知识、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学好一门过硬的技术是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 98. 78% )的最强烈愿望。“如果有机会,您最想学什么”,排在首位的是“专业技术”( 49. 69% ),其次是“创业致富的经验” ( 17. 18% ),第三是“文化基础知识”( 11. 04% ),随后依次是“电脑或外语知识”、“管理知识”、“法律常识”、“时事政策”、“医疗保健知识”。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学习十分重视,期望值也较高,大多数人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
三、政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鲜明特点将对当前和未来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第十二个
五年计划无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农村的未来和希望在于农村青年,而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中的主力。因此,“十二五”规划和未来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反映他们的内心呼声,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满足他们的合理期待。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要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其中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上除了户籍以外已经没有了农民的影子,他们没有农业技能,更不希望回到农村。无论从就业技能到心理预期都将自己定位于城市,这不是一种短期行为。他们的最终归属是产业工人、市民,而不是城市过客,不是农民。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农民工更容易接受城市行为规范,更容易融入城市。这就决定着我国的城市发展应充分考虑上亿新生代农民工可能将长期生活在城市这一现实。农民工能否实现由农民群体角色向市民角色的整体转型、平等地融入城市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结构转
型有序推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进城农民工采取“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主要表现在城市发展规划不把农民工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需求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考虑之中,在子女教育、妇幼保健等方面存在着歧视性政策。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供都是根据户籍人口设计,已远无法满足实际居住人口的需求。上海市松江区2006年规划,到2020年居住人口为125万,但目前就已经达到130万。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城市建设要由按户籍转为按实际居住人口设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上亿农民工及其他流动人口的需要。蔡昉( 2010)认为我国未来的深度城市化战略的要点是新老居民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当前要重点加强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资源的统筹管理,维护农民工的相关权益,确保社会稳定。新生代农民工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并有较高期望值,要加快配置教育资源,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城市教育规划,城乡一视同仁,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在城市扎根和安家乐业。
(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