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早期启蒙教育
中国古代早期启蒙教育在中国古代早期,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事物。
中国古代早期的启蒙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师友教育和书院教育三种形式,这些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的启蒙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早期启蒙教育的基础。
在古代中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会通过口头传授和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来教育孩子。
父母会教孩子做人的道理,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处世,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国古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父母也会教导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些技能和常识等等。
师友教育是中国古代早期启蒙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孩子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还会接受师友的教育。
师友不仅会传授孩子一些更深层次的知识,还会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和处世之道。
师友教育在中国古代早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师友的教导。
书院教育是中国古代早期启蒙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书院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和师友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经书和古籍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形式。
在古代中国,书院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他们会在书院里学习儒家经典和其他经书,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
书院教育在中国古代早期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和士人阶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早期的启蒙教育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它包括了家庭教育、师友教育和书院教育三种形式,这些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的启蒙教育体系。
这种启蒙教育体系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为后来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在当代,我们也可以从中国古代早期的启蒙教育中汲取经验,为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古代孩子启蒙教育
古代孩子启蒙教育在古代,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古代孩子的启蒙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古代孩子启蒙教育的方式和特点。
首先,古代孩子的启蒙教育注重家庭教育。
在古代,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父母会亲自教导孩子读书识字,传授家风家训,教导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家庭中,孩子不仅学会了基本的礼仪和行为规范,还培养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其次,古代孩子的启蒙教育注重师傅传授。
在古代,孩子要学习一门手艺或者技能,通常会找一个有经验的师傅来传授。
师傅不仅会传授技艺,还会教导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勤劳精神。
通过与师傅的相处,孩子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技能,还受益匪浅。
古代孩子的启蒙教育还注重书院教育。
在古代,书院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
孩子在书院里学习经典著作,领悟先贤的智慧,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在书院里,孩子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人脉关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孩子的启蒙教育还注重实践教育。
在古代,孩子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参与农耕、家政等实际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孩子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锻炼了意志品质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总的来说,古代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它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古代孩子在家庭、师傅、书院和实践中接受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启蒙教育体系,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色分析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始终融合在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家庭教育既是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分析传统家庭教育,必须结合它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根源进行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家国同构,宗法一体,神权、王权、父权合一”的特点,决定了国家同家族一样,同为家庭模板的放大,家国关系如同黑格尔所说的“中国纯粹建立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这就造成了传统家庭制度和家庭教育的异常稳定性。
而体现其文化精神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文化,便自然而然成为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教育内容,儒家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等道德伦理规范,不仅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而且责无旁贷地成为家庭教化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
立足于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之中的传统家庭教育具有如下特点:一、重整体关系轻个体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特征,导致人们的思维具有崇尚天下一家的“广大而和谐的宇宙系统”圆之整体观念,具有“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整合的系统思维方式,以社会和谐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精神”。
这种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主要表现在注重对家庭成员整体和谐观念的培养,“将家庭成员塑造成为整体中的和谐因子”,在“个人与社会的合一成为不言而喻的思维预设或思维前提”下,使个体整体化,使其成为遵循传统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固定秩序的“道德人”,导致“与社会相分离的个人本位的观念一直没能发育起来”,相对弱化了家庭教育使家庭成员个性形成职能的发挥,从而压抑了个体创造性的培养,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带有明显的道德烙印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传授的道德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
由于受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道德训练往往重于知识授受,“宁可无才,不可无德”。
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与生活方式
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与生活方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家庭教育和生活方式。
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德育,重视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注重身体锻炼和技能培养。
其生活方式也充满着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饮食习惯、居住形式、服饰习惯等等。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和生活方式。
一、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古代中国崇尚德育,认为人的品德和道德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一直注重德育。
家庭教育主要由父母亲和长辈来进行,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将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在古代中国,父母亲和长辈们会把道德故事和寓言讲给孩子听,通过这些故事来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善良的品德,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注重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养,强调谦虚谨慎,以及对家族、家庭和乡邻的尊重和关心。
同时,还要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技能培养,这是古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代中国,孩子的学习和技能培养同样非常重要。
孩子的学习不仅限于文化教育,还包括德育教育、身体健康和运动等。
父母亲或长辈们会给孩子传授各种技能和技巧,比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插花、烹饪等等。
这些技能和技巧的传授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养,还有助于孩子日后的就业和事业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古代中国的生活方式是和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
在饮食方面,古代中国人注重健康,认为“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是饮食的重要原则。
他们也重视烹饪技巧和色、味、形的搭配,认为这些因素对身体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居住方面,古代中国人通常居住在传统的木结构或石结构房屋中。
这些房屋分为四合院和单体房两种。
四合院通常是多个房屋围绕一个庭院而建成的,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单体房则是单独建造的房屋,通常用于单独居住或家庭自用。
无论是四合院还是单体房,都注重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在服饰方面,古代中国人注重穿戴的着装,认为它代表了自己的文化和社会地位。
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以下是 8 条关于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1. 古代家庭教育那可是相当重视品德培养呀!就像孔子教育弟子要讲究仁义礼智信,你想想,要是没有好品德,那就算再有才华又能咋样呢?比如说包拯吧,他的家庭教育肯定很注重品德,不然咋能成为那样铁面无私、清正廉洁的好官呢!2. 礼仪教育在古代家庭中也是重中之重啊!古人不是常说“礼多人不怪”嘛。
就像大家族里吃饭都有各种规矩,这就是在教孩子们懂礼仪呀。
你看《红楼梦》里的贾府,那些公子小姐们从小就接受严格的礼仪训练,一举一动都透着优雅呢。
3. 勤奋读书那可是古代家庭教育一直强调的呢!“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代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好比匡衡,家里那么穷还努力读书,凿壁借光也要学,不就是家庭教育让他明白要勤奋刻苦嘛!难道你不想像匡衡一样通过读书改变命运?4. 古代家庭也很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哟!可不是光读书就行了。
像女孩子要学女红,男孩子要学种地啥的。
就好像民间故事里的织女,那女红技术得多厉害,肯定小时候家里教得好呀!5. 家教严明在古代是很关键的呀!啥能做啥不能做都规定得死死的。
你看岳飞,他母亲在他背上刺字,这就是一种很严格的教育。
没有这样严明的家教,能培养出那么厉害的岳飞吗?6. 古代家庭教育还会教孩子们吃苦耐劳呢!可不会娇生惯养。
想想那些走南闯北的商人,他们小时候估计也是吃了不少苦才锻炼出来的呀。
难道吃点苦你就受不了啦?7. 尊重长辈在古代家庭里那是必须要做到的呀!“百善孝为先”嘛。
像黄香温席的故事,多感人呀!这就是从小家庭教育教得好,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关爱长辈。
你能做到像黄香一样吗?8. 古代家庭教育也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呢!让他们知道要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比如霍去病,年纪轻轻就驰骋疆场,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这不就是心怀家国嘛!你不想为国家出份力吗?我的观点结论:古代家庭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它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启蒙教育三项
中国古代启蒙教育三项中国古代启蒙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中国的启蒙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师傅教育和书院教育三个方面,这三项教育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体系。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三项教育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友爱等道德规范。
同时,父母还会传授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识,如读书识字、算术、礼仪等。
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基本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基础。
师傅教育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另一重要形式。
在古代中国,许多手艺人和行业工匠都会收徒传艺,这种师徒制度也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一种形式。
师傅教育不仅传授技艺,更重要的是传授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处世之道。
在师徒关系中,师傅会传授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艺,教导学徒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尊敬长辈、团结同行。
通过师傅教育,学徒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技艺,同时也接受到了品德和职业道德的熏陶,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书院教育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形式。
在古代中国,书院是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地方,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载体。
书院教育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书院中,学生们既要学习经典,又要学习诗词、文章、礼仪等,同时也会接受一些基础的算术和自然知识。
书院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使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人才。
书院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中国古代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启蒙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师傅教育和书院教育三个方面。
这三项教育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体系,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共同为中国古代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古代中国家庭教育是一种传统文化,其特点是注重家庭的重要性、强调孝道和道德价值观以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古代家庭教育方法主要包括父母示范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书香门第的文化熏陶和传统礼仪教育等。
这些方法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塑造子女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古代家庭教育非常注重家庭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被认为是孩子最初的学校。
父母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示范,他们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
父母的示范教育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以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影响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
通过示范,父母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人,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道德观念,还塑造了孩子的个人品格。
其次,古代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在古代家庭教育中,父母亲要教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和劳动技能。
孩子们在家庭中要学会打理自己的衣食住行,了解家庭的经济情况并学会管理家庭财务。
同时,父母还要教育孩子学会自己安排时间、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
古代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古代家庭教育还注重培养子女的文化修养。
书香门第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
在古代,家庭往往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文化素养,父母会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父母亲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书籍和学习资源,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
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对孩子的智力和人格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家庭教育通过培养子女的文化修养提高了其整体素质。
最后,古代家庭教育非常重视传统礼仪教育。
在古代,传统文化与礼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父母亲会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尊重他人,并传授孩子们古代的礼仪规范和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通过各种仪式和习俗引导孩子,使他们逐渐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培养出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古代家庭教育通过传统礼仪教育,培养了孩子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交能力。
我国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
我国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道德教育、知识教育、艺术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说明:1.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教导子女要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古代家庭通常会通过故事、诗歌、言传身教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例如《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等。
2. 知识教育:知识教育是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基础,主要是教导子女学习基础知识,如识字、算数、诗词等。
古代家庭通常会通过家塾、私塾、家庭教师等方式进行知识教育,培养子女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3.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子女在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的兴趣和技能。
古代家庭通常会通过琴棋书画、诗歌朗诵等方式进行艺术教育,让子女感受美的熏陶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4. 生活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是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培养子女在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等方面的技能和能力。
古代家庭通常会教导子女如何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技能,同时也会传授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和技巧。
除此之外,古代家庭还会注重礼仪教育和节俭教育。
礼仪教育主要是教导子女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尊重他人等方面的礼仪规范;节俭教育则是在培养子女珍惜资源、勤俭节约等方面的美德。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道德教育、知识教育、艺术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多个方面。
这些教育内容不仅有助于培养子女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还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古代家庭学前教育也注重家庭教育方法的运用,如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等,这些方法至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_古代家庭教育故事精选
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_古代家庭教育故事精选中国古代家教既有明晰的道德理想,又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全的组织制度,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最早的和长效的教育资源。
那么你知道古代家教的故事有哪些吗?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欢迎阅读!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篇一:周公的《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
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为文,又称为周文公。
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即位时年少,便辅政成王。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故事】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这就是周公的《诫伯禽书》。
他告诫儿子伯禽:“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而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古代启蒙教育的形式
古代启蒙教育的形式
古代启蒙教育是古代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了古人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古代,启蒙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师徒教育和书院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是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古代,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教导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
比如,在家庭中,父母会教导孩子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等道理,这些教育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来实现的。
其次,师徒教育也是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古代,许多手艺和技能都是通过师傅传授给徒弟的方式来传承的。
师傅会传授自己的技艺和经验给徒弟,徒弟则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掌握这门技艺。
师徒之间的关系往往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像是亲情关系,师傅会教导徒弟做人做事的道理,徒弟也会尊敬师傅,终身受益。
最后,书院教育是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古代,书院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文化的地方,也是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
在书院中,学生们会听老师讲解经典、讲授文学和历史知识,学习诗词歌赋、修身养性。
书院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总的来说,古代启蒙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师徒教育和书院教育。
这些形式各有特点,但都在传承着古代文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古代启蒙教育的形式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今天的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古人的家庭教育
古人的家庭教育
古人的家庭教育注重孝道、礼仪、忠诚、尊重和传统价值观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古人家庭教育的特点:
1. 孝道教育:古人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子女应该尊敬和孝敬父母,尽心尽力地为父母分担家务和照顾他们的生活。
2. 仪容仪表教育:古人注重培养子女的仪容仪表,要求他们穿戴整洁、举止得体,从小就教导他们遵守礼仪规范。
3. 忠诚教育:古人强调忠诚和忠实的品质,子女应该对家族和国家保持忠诚,并且要尽力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
4. 尊师重道教育:古人重视尊敬老师和学习,鼓励子女虚心向老师学习,尊重师长的教导和指导。
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育:古人注重培养子女的自律和自我修养,强调要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起,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来推动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6. 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古人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家庭教育传授子女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尊重长辈、和睦相处、勤俭节约等。
古人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严格的教育和示范来引导子女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将家庭视为培养子女的最重要的场
所。
四字家训恪守孝悌全文
四字家训恪守孝悌全文摘要:1.引言:介绍四字家训的背景和意义2.四字家训的内容:孝、悌、忠、信3.孝:孝顺父母的重要性4.悌:尊重兄长、关爱晚辈的意义5.忠:忠诚为国的价值和作用6.信:诚信待人的品质要求7.结论:四字家训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正文:四字家训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它将道德规范概括为四个字:孝、悌、忠、信。
这四个字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孝,指的是孝顺父母。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儿女应尽的责任。
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孝敬父母同样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基石。
悌,指的是尊重兄长、关爱晚辈。
在古代中国,家庭中的长幼顺序非常重要,悌道是维护家族和谐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尊重长辈、关爱晚辈同样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要求,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心和责任心,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忠,指的是忠诚为国。
在古代中国,忠诚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被视为国家的支柱。
在现代社会中,忠诚同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对事业的尊重和热爱,是维护国家稳定、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信,指的是诚信待人。
诚信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基本道德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体现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四字家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它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古代上学的启蒙教育
古代上学的启蒙教育
古代的启蒙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为后来的教育体系奠
定了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上学的启蒙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和官学教育三种形式。
首先,家庭教育是古代启蒙教育的基础。
在古代,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他
们会教孩子识字、识数,传授一些基本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父母会告诉孩子一些古训和故事,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处世。
这种家庭教育在古代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品德和思想。
其次,私塾教育也是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
在古代,一些有学识的人会在
家中开设私塾,招收一些学生进行教育。
这些私塾教育通常以经典诵读和讲解为主,学生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儒家经典和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
私塾教育在古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最后,官学教育是古代启蒙教育的最高形式。
在古代,一些有名望的学者会在
朝廷或者地方政府中担任教育官员,负责教育工作。
这些官学通常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考核。
官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在政治、文化和科学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古代上学的启蒙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为后来的教育体系
奠定了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和官学教育三种形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古代的启蒙教育体系。
这些教育形式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更为后世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中国古代在长期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方法: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造成放任和溺爱,结果反而害了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难点。
在处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中国家庭教育慈严相济的传统,主要源于儒家,孔子曾提出“为人父,止于慈”的观点。
有“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语,可见,儒家既讲慈,亦讲严,讲究“慈严相济”.颜之推明确把“慈"与“严”结合起来,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还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司马光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这方面思想,在爱与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训并重,爱教结合。
他说,“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
即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便失去作为尊长的大义,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宽与严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子宜严”,但“严”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包括对家长的严,为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就更全面地阐述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思想.因此,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成为优良传统。
二、重视以身示范的教育方法.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
正如颜之推所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人格的培养塑造,并通过个人人格来影响他人.孔子就主张“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训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训古代中国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训,这些古训传承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家庭教育在古代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重要任务,父母被视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古代的家庭教育古训也凝聚了古人对于教育的深刻思考和智慧。
古训中有许多关于孝敬父母的教导,比如“养亲必须躬亲”,强调子女应该亲自孝敬父母,不能委托他人代劳。
这句古训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古人认为,只有亲自孝敬父母,才能真正体会到孝道的深刻内涵,才能获得真正的孝道之心。
另外,古训中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如“教子有方,劝诲有道”。
这句古训告诉我们,教育子女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式,要注重教导的方式和道德。
古人认为,只有教育方法得当,才能让子女真正明白道理,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古人还强调,教育要有道德,要注重教导子女的品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训中还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智慧,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强调子女不应该远离父母,要时刻顾及父母的感受,要在父母的教导下有所作为。
古人认为,子女要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要在父母的教导下奋发向上,不能远离父母,更不能违背父母的教诲。
总的来说,古训中的家庭教育智慧古训是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们蕴含着古人对于教育的深刻思考和智慧,对于当代的家庭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子女的教育,注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道德和品德,让子女在父母的教导下茁壮成长,为社会的未来做出贡献。
愿我们都能从古训中汲取智慧,让家庭教育更加和谐,让子女的成长更加充实,让家庭的幸福更加长久。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发展,学校已成为实施(实际的行为)教育的主要阵地,新生一代的教育与培养已不像在古代,仅靠在家庭或在集体活动中进行。
当前,培养人的活动主要在学校展开,教书育人的任务主要由老师完成。
但是,不管学校教育怎么样发达,不行否认,家庭仍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仍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从始至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和影响不但作用重大,并且不行取代。
所以,对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对当前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古代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思想可谓源远流长。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可以看出,除了先秦的礼法,汉代的家法,六朝以后出现的家训、家规、家仪等,都有着对家庭教育的专门论述,另外,还有大量散见于经史子集中的有关家教的名言、名篇和大量的古代传统家书以及传播于世的教子诗文等,也无不蕴含着丰富家庭教育思想,阐释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有关中国古代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中国两个历史时期表现得比力突出。
一个时期是战国至秦汉年间,以《大学》为思想大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齐家既是修身的目标,又是治国的基础。
所以,怎么样“齐家”便成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根本追求。
另一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上涌现了大批家庭教育著作,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家戒》,向朗的《戒子遗书》等。
此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堪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
颜之推在论述儿童教育的方法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意见。
他以本身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而成才,以及社会上家庭教育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予以比力阐明。
他说:“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_古代家庭教育故事精选(2)
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_古代家庭教育故事精选(2)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篇四:家国同构:天下事亦是家事中国古代创立的“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把教化天下的任务分摊到每个家庭来承担,直接把家庭这个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及人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道德教化的组织机构。
《三字经》中提出的“子不教,父之过”,就是社会向家庭分摊教化任务的明证。
古代家教的实质其实就是在全社会推行道德教化的家庭责任制。
唐代崔元炜的母亲说:如果听说在外面做官的儿子生活过得很清苦,就是“好消息”,如果听说他在外面过得裘马轻肥、生活奢侈,就是“坏消息”;她正告儿子做官如果“不务清洁,无以戴天覆地”。
这说明为官清廉与否,不仅事关社会的祸福,也波及家庭的荣辱,这是从“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中产生出的价值取向。
确立这种道德观念的意义还在于:进一步把家庭伦理秩序向社会进行类比和推广,要求人们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天下所有人,力图构建普天之下亲如一家的大同世界。
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家国同构”的教化模式,它成功实现了把家庭伦理同人际伦理、政治伦理的对接和统一。
这其实也是从生命伦理的高度表现的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关于古代家教的经典故事篇五:耕田务农也要“奋志读书”中国古代家教既有明晰的道德理想,又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全的组织制度,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最早的和长效的教育资源;虽然这种教育传统在近现代遭遇过人们的摒弃,但抚今追昔,尤其是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我们确有必要重审古代家教在教化天下方面留下的历史经验。
古代家教首先推重的是读书。
但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读书归趋问题总是遭到近、现代某些人的深度曲解,以为古代读书人只能拚挤于一条“应试做官”的独木桥。
对此,南宋哲学家陆九韶在《居家正本制用篇》中早已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试观一县之间,应举者几人,而与荐者有几?至于及第,尤其稀罕”。
他认为读书应以“通经知古今”为目的,这样至少能成为“孝悌忠信之人”,既有利于科举应试,也有利于“事君临民”。
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尊重父母:古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尊重父母。
父母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孝顺父母。
2.责任感:古代中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认为儿女有责任继承家业并维护家族的荣誉。
3.德行培养:古代中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德行,认为德行是做人的基础。
4.知识普及:古代中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视知识普及,认为没有知识是没有出路的。
5.实践性强:古代中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性,认为知识没有实践性是没有意义的。
6.关注社会:古代中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孩子的公民意识,认为儿女有责任参与社会建设。
古代家庭教育
《古代家庭教育》
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古代的家庭教育。
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家庭教育可重要啦!
比如说,孔子的家庭就很重视教育。
孔子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教他读书、做人的道理。
孔子长大后,成为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古代的家庭特别注重品德教育。
就像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好几次家。
一开始他们住在市场旁边,孟子就学会了做买卖;后来搬到墓地附近,孟子又学起了丧葬的礼仪。
孟母觉得这些都不好,最后搬到了学校旁边,孟子才开始好好学习礼仪和知识。
孟母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孟子要好好学习,做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还有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这是在告诉岳飞,要爱国,要为国家出力。
岳飞后来成为了民族英雄,这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古代家庭也很重视勤劳节俭的教育。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富家子弟,从小娇生惯养,不知道劳动的辛苦,也不懂得珍惜东西。
后来他家道中落,他什么都不会做,日子过得特别苦。
而另一个孩子,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父母从小就教他要勤劳,要节俭。
这个孩子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好日子。
古代家庭还注重礼仪教育。
比如吃饭的时候要有规矩,见到长辈要行礼等等。
同学们,咱们想想,古代的这些家庭教育方式,是不是也有值得咱们学习的地方呢?虽然现在的生活和古代不一样了,但是那些好的品德、勤劳节俭的习惯、懂礼貌的行为,咱们还是要保持和发扬的。
咱们要从古代的家庭教育中吸取智慧,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宋元时期的家庭教育
尽管在社会发展上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 期,但在家庭教育上却是繁荣时期,特别是宋代。 范仲淹、司马光的家教,袁采、叶梦得的家教,欧 阳修、三苏的家教,包拯、岳飞的家教等。辽金元 时间短暂,家教成果少,但也出现了完颜雍、元好 问、耶律楚材等的少数民族家教。
赵匡胤的家教
“人要是奢侈到这个地步,想不亡国都不可 能呢。” “你忘了我们在洛阳夹马营的日子了 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
李毓秀:《弟子规》 原名《训蒙文》,以《论语》“学而篇”第 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 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22
The end, thank you!
谢谢!
23
张汤之父的因材施教
郑玄,杨震,司马谈,马援的家教,以及贾谊 的胎教思想,另外还有女教思想:《女诫》《女 训》。 8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教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
曹操:唯才是举,《戒子植》,《内诫令》。 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颜之推的家教思想《颜氏家训》
“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
3
孝、尊、礼、诚的教育,坐立行卧、饮食 交往等行为习惯的培养。 “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不闻则不入。” “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毋 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
4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庭教育
宗法制破坏,封建家长制形成
孔子的教育思想:
13
唐代的教子文
刘禹锡《口兵戒》,柳宗元《送表弟吕让将仕进序》: “志存焉,学不至焉,不可也;学存焉,辞不至焉,不可也; 辞存焉,时不至焉,不可也。”
赵轨“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 等宜以为诫”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 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谓之曰:“肉 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 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刑部侍郎。 欧阳通母亲徐氏的教子艺术“乃刻意临仿以求售,数年, 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 孙思邈《千金方》中的胎教思想
孟子: 在教育孩子上孟子的“易子而教” 孟子强调身教、以身作则。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
二、秦汉时期的家庭教育
秦朝和法家的家教 汉朝:三纲五常 刘邦:听取了陆贾“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 天下”的建议,开始重视文化知识,要求太子尊 重知识,勤学文化。对太子刘盈特别强调尊老。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 倍年于吾者,皆拜。”
9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 所服。”
强调严而有慈;戒溺爱;重早教;重熏陶的 影响;爱子当均
《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晋武帝司马炎教子
北周高祖宇文邕教子。
“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弥复 骄奢,耽酗于后宫,或旬日不出”
10
四、隋唐的家庭教育
曾国藩却再三叮嘱子孙:我不愿儿孙为将领,也不愿儿 孙为大官,只希望成为饱读诗书、明白道理的君子。能做到 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吃苦耐劳,能屈能伸的,就是有德有 才的人。因此,自曾国藩兄弟之后,曾家再没出领兵打仗的 将领。他们绝大多数留学英、美等国的名牌大学,学贯中西, 成就卓著,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
16
苏洵《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 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 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 者,善处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17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 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 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 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 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 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 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 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 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 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 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 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 来,为可任大事也。”
7
刘向《告子歆书》,用董仲舒的话告诫儿子, “吊者在门,贺者在闾”,晋国派郤克出使齐国
东汉陈寔的因机设教: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 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 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 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 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 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少成若天性,习 惯之为常。”
孔子择友标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 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 便佞,损矣。”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反 对过度体罚。
5
曾子受杖
在孔子看来,父虽为尊者,但如果有错误, 就该接受小辈的教育;小辈呢,应该孝敬父母, 但不该盲从,父母有错误应该指出来,以免陷父 母于不义,这样才是真正的孝。对外呢?父为子 隐,子为父隐,父子互相包庇。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发展缓慢,家训 家诫的文献较少。李世民的《帝范》和唐朝的教 子诗,另外,胎教走上与医学相结合的道路。 李世民的帝王家教
李世民吸收了贾谊的太子教育思想,给孩子 选的老师都是志存忠孝的名臣和大学问家,强调 教师的地位,子弟见师如见父。
11
遇事必诲。 “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 其时,常有此饭。”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 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另外,以史为鉴和实践磨练,著书教子。晚 年作《帝范》12篇,讲做皇帝的规范和如何长治 久安,是我国第一部帝王教子为政的专著。 郭子仪、柳玭的家教 柳玭“夫门第高者,可畏不可恃”。
20
曾国藩的家教
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 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他的儿子纪绎 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 究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 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伦、曾约农这样的 学者和教育家。
12
教子诗,唐朝的教子诗教子治学、从军和处 世。 李商隐《骄儿诗》“„„儿慎勿学爷,读书 求甲乙。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 师,„„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 勿守一经帙。” 教子诗的特点,形象生动、充满亲情、委婉 动听。是一种艺术化的家教形式。在艺术享受中 得到感染和启迪。 张松龄《和答弟志和渔夫歌》:“乐是风波 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 风浪起且须还。”
19
六、明清时的家庭教育
朱元璋、康熙的家庭教育,王守仁的家庭教育, 顾宪成、朱用纯的家庭教育,张英、郑燮的家庭教 育,林则徐、魏源的家教,曾国藩的家庭教育,左 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的家教等。 朱用纯:《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 了修身治家之道的家教名著。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 而掘井。”
15
永庆公主的短袄与赵匡胤的车子。“我现在要 是拿金银来铺设宫殿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些钱财 都是天下老百姓让我替他们掌管的,怎么能够乱 用呢?‘一人治天下,不可天下奉一人’,天子 就是秉承上天的意思出来管理天下的,不是让天 下的人来供奉我一个人,如果将天下人养我当成 一种乐趣,那么天下人还能仰仗谁呢?”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1
一、先秦的家庭教育
(一)西周的家庭教育
胎教:“书于玉板,藏之金匮,置之宗庙, 以为后戒。”
胎教实践:大任育文王,武王的后妃育成王。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 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 鸟兽之长。” 武王、周公(姬旦)的教育。
2
《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 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 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 学书记,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 肄简谅。”
18
„„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 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 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 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 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 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 知前辈之风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