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安徽明光中学周兵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1.3地球运动 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变化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1、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3、南、北半球昼夜长度关系(_长_短)? 4、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北半球:昼变_,夜变_) 5、赤道上昼夜长短的情况(_长_短)?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6月22日 6月22日 23.5°N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北移 北半球昼变长 位于北半球 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变短
3月21日
北半球昼变短 南半球昼变长
9月23日
北半球昼变长 南半球昼变短
3月21日 0°
北半球昼变短 南半球昼变长
12月22日
北半球昼变长 南半球昼变短
23.5°S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1、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2、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 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3、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 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4、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北或南),则哪个半球就会昼 长大于夜长。
拓展思维
• 1我们研究昼夜长短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气温产 生了什么影响?
第三节③昼夜长短变化
谢谢!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北移 北半球昼变长 位于南半球 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变短
23.5°S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6月22日 6月22日 23.5°N
太阳直射点 位于北半球
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 位于北半球
9月23日 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 位于北半球
0°
太阳直射点 位于南半球
23.5°S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9)昼夜长短(学生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填空(学生专用)专题9 昼夜长短【学习目标】1. 理解昼夜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2. 掌握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 理解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昼夜长短分布的有关规律。
4. 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重点和难点】1.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 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
3. 昼夜长短的有关规律。
4.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独立思考,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昼夜和昼夜交替1.昼夜的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也的巨大球体。
2)地球上的光线来自。
任何时候,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另一半背着太阳,对着太阳的半球(半球)处于,背着太阳的半球(半球)处于。
如不考虑大气对阳光的和作用,则昼、夜半球平分。
2.昼夜交替的形成1)原因:由于地球自转,地表各地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2)周期:1日(=1=小时)。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地表进行运动(即: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移动—→昼、夜弧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2.意义反映各地时间的长短(即接受的时间长短)。
【区别】昼夜、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含义及原因。
三者都是地球上固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是针对同一时间地球上的不同地点而言的,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即昼夜现象的出现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巨大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被照亮的部分为昼半球,没被照亮的部分为夜半球。
昼夜更替是针对地球上的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而言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在昼夜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结果。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以1太阳日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是指地球上除赤道外各纬度上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除赤道以外的各纬度地区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即昼夜长短)产生周期为1回归年的变化。
高中地理晨昏线的特点及其运用
晨昏线的特点及其运用江苏孙德勤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是由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高中地理中最为抽象、也最难以理解的内容,并且多年以来在高考试卷中频繁的以各种面目出现,且占有较高比例的分值。
这些地理现象和晨昏线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晨昏线的特点、理解晨昏线与这些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在教学中、在解决昼夜示意图等这一类问题时,因抓住“一线”而获得“生机”。
一、晨昏线的产生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被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个球是黑暗的,也就是夜半球。
昼、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也称晨昏圈)”。
在现实的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等作用,晨昏线所在的地方其实是处在昼、夜的过渡地带,如图1为北京时间2004年12月14日20时52分时的地球昼夜示意图。
也就是说,晨昏线上的各个地方在时间上可能是早晨或黄昏这样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但为了便于我们研究,在图中,我们将“晨昏线”画成一条线,把昼夜的更替看成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
图1 昼夜示意图二、晨昏线与地球从理论上讲,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在地表的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大圆:球面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成的圆,是球面所能截取的最大的圆。
大圆的圆心就是球心。
],地球的球心就是晨昏线的圆心。
但实际上,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面上来,这样,当清晨太阳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就已经看到了散射折射光;而在傍晚,太阳已经落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可以看到它。
另外,在地球上看,由于太阳的巨大,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这样使白天延长,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16′),而夜半球都缩小50′,因此昼夜半球不一样大,晨昏线也不是真正的大圆。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xx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xx各地反之。
为什么昼夜长短总在变化
为什么昼夜长短总在变化1. 引言1.1 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昼夜交替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昼夜交替变化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现象,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轮换运动导致的。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而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地球上的昼夜不断交替变化。
当地球自转使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某一位置时,这个位置就会处于白天,而另一半地球就会处于黑夜。
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不断进行,太阳的光线会不断移动,导致昼夜的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昼夜交替变化是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运转的关键因素。
人类根据昼夜的交替来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而各种生物也根据昼夜的变化来进行活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变化对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和事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不断了解和研究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变化的影响,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1.2 昼夜长短受季节变化影响昼夜长短受季节变化影响是因为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的,而不是完全圆形,所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有变化的。
在地球公转一年的过程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差异,这就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能量更强,这时候就是夏季;而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太阳能量较弱,这时候就是冬季。
在夏季,昼长夜短;而在冬季,昼短夜长。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导致了不同季节昼夜时间的长度不同。
当地球某一半倾斜向太阳时,这一半的昼夜时间就会拉长,而另一半昼夜时间就会变短。
这样的变化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使得昼夜长短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季节变化是导致昼夜长短不断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季节的变化则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昼夜长短不断变化的原因。
2. 正文2.1 地轴倾斜导致昼夜长度变化地球的昼夜长短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地球的地轴倾斜造成的。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邓明红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09 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A)(含答案解析)
考点09 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A)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信息数据,不同日期最早日出的地点不同。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023年某日中国迎来的第一条展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条晨线所代表的日期正确的是()A.①—3月21日B.②—12月22日C.③—6月22日D.④—2月11日2.③→④期间辽宁葫芦岛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读下侧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3.B地此时的时刻是()A.6:00B.12:00C.0:00D.18:004.A,C两地()A.昼长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季节相同D.地方时相同到新疆研学旅行的小明某日用手机拍下了赛里木湖日出的美景(下图),并同时微信分享给了远在巴西利亚(47°56′W,15°47′S)进行商务考察的爸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明拍摄时所处的最佳景点位置是在图中()A.金花紫卉B.点将台C.三台古驿D.亲水滩6.小明的爸爸第一时间赏看赛里木湖日出美景时,巴西利亚当地正值()A.晨曦初露B.午日似火C.夕阳西下D.夜色浓重手机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拥有一部手机,可知天下事。
右图为2021年12月15日的手机屏幕截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日日出最早的地点是()A.北京B.东京C.纽约D.莫斯科8.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一侧为黑夜)是()A. B.C. D.北京时间2023年1月1日6时30分许,浙江舟山(30°N,122°E)朱家尖海滩迎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图1);6时50分许,在我国领土最东端附近的黑龙江抚远(48°N,134°E),旭日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图2)。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抚远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的时间要比舟山晚一些,主要原因在于两地的()A.经度差异B.纬度差异C.海拔差异D.天气差异10.新年当天,抚远和舟山相比()A.抚远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舟山正午时刻更早C.抚远日出方位角更偏南D.舟山黑夜长度更长北京的李教授在2019年12月22日准备去美国纽约参加学士活动,下图为他在某网站预订机票的信息(起降时间为当地时间)。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训练: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一、选择题下列甲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C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乙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甲图图示时刻( )A.北京时间为14时B.武汉太阳高度为该日最大值C.CD线两侧日期不同D.华北平原正逢日落2.若甲图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则乙图所示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B点全年昼长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C; 2.B解析:1.读图可知,120°E平分昼半球,其地方时为12时,所以北京时间为12时,华北平原正逢正午左右,故AD错误;武汉在115°E附近,其地方时为11时40分左右,该日太阳高度最大值应在当地时间12时,B错误;CD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即为自然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C正确;综上可知,选C。
2.据材料可知,C点自转线速度为0,即C点为极点,又因甲图为冬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则B点在北极圈上,北极圈上全年昼长的变化为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且正好出现极昼现象,之后昼渐短,夜渐长,至冬至日(12月22日)正好出现极夜现象,读乙图可知,只有②曲线符合条件。
故选B。
读“赤道附近区域图”,M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阴影为夜半球。
读图,完成3-4题。
3.若α=23°26′,此日为(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4.若α=0°,南半球的昼夜情况是( )A.昼夜等长B.昼短夜长C.昼最短,夜最长D.昼最长,夜最短【答案】3.D4.A【解析】3.根据题意,阴影为夜半球,α为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23°26′,且越往北昼越短,此时太阳直射在23°26′S,应为冬至日。
4.根据题意,若α=0°,则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A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B.12小时C.16小时D.8小时6.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哈尔滨C.南京D.广州【答案】5.C 6.D【解析】[第5题,图示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点昼长夜短,根据昼弧长度,可判断A点昼长为16小时。
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教学设计编写人:中山市第一中学程阔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高中地理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且与前面的“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地方时时差计算”的知识有密切的关系,且其中涉及到的晨昏线、昼弧、夜弧的知识又相对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立体空间想象力,所以难度较大,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方法分析为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一方面要做好所学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资料准备。
因为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要求高,所以通过模拟演示、学生动手绘图的方式来完成知识架构和规律认知。
通过问题任务驱动带动学生的地理思维前行。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通过观察虚拟三维地球和相应示意图,认识并理解昼夜、昼夜交替、晨昏线等现象和概念。
(二)学生合作讨论,初步认识昼夜长短状况。
观察左下图,说出P地白昼长度是怎么形成的?比较中下图A、B、C三地的昼长。
比较右下图M、P、R、N四地昼长;K地昼长与P地昼长关系?(三)通过小组合作,绘制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侧视图与俯视图,并分别归纳其昼夜长短分布特点。
观察上图,二分日昼夜长短有何特点?特点:。
直射北半球时:观察上图,昼夜长短有何分布规律?北半球情况:①昼夜;②且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北极附近有极。
南半球情况:③昼夜;④且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极附近有极。
⑤赤道上情况:。
直射南半球时:观察上图,昼夜长短有何分布规律?北半球情况:①昼夜;②且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北极附近有极。
南半球情况:③昼夜;④且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极附近有极。
⑤赤道上情况:。
(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出昼夜长短分布的一般规律1.昼夜长短与直射点位置有何关系?2.极昼极夜与直射点位置有何关系?答:1.直射哪个半球,昼长就从该半球的极地向另一极地递。
夜长则递。
(注意:昼夜长短递变与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递变相同吗?);2.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有(极昼、极夜),同时另一半球有(极昼、极夜)。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一、引言昼夜长短是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介绍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二、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其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上某一点正对太阳时,该地区经历白天;当该地区背离太阳时,则经历黑夜。
三、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且地球轴线倾斜23.5度,导致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春分与秋分:春分和秋分是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与太阳连线与地球赤道的垂直夹角为90度的时刻。
在这两个时间点,地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相等,即白天和黑夜各占12小时。
2. 夏至与冬至:夏至和冬至是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与太阳连线与地球赤道的夹角最大和最小的时刻。
夏至时,北半球的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而南半球则相反;冬至时,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南半球则相反。
3. 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地球轴线倾斜引起了黄赤交角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当地球北半球向太阳倾斜时,北半球的白天较长,太阳高度角较高,阳光的照射更为直接,温度较高;南半球则相反。
而当地球南半球向太阳倾斜时,南半球的白天较长,北半球则相反。
四、地理位置与昼夜长短地理位置也是影响昼夜长短的重要因素。
位于地球赤道附近的地区,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影响较小,昼夜长短变化较小。
而位于极地附近的地区,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影响较大,导致了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在极昼期间,极地地区连续几个月都处于白天状态,而在极夜期间则连续几个月处于黑夜状态。
五、总结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地球公转和轴倾斜则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和秋分时,各地昼夜长短基本相等;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冬至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地理位置也影响昼夜长短,赤道附近变化较小,极地附近出现极昼和极夜。
基础知识 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
(3)推断昼夜长短,直射点所在半球为昼长夜;短 (4)推断发生 极昼极夜的范围。
总结归纳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2.晨昏线的应用
(1)判断昼夜长短
【结论】跟经线重合则是昼夜 平分,此时太阳光线是可看做 水平的;
若晨昏线是倾斜的,可以作出 垂线,太阳光线向上(寓意北 )倾斜,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 短夜长。向下倾斜则反之。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四)昼夜长短的判断
1.光照图中纬线圈的昼弧、夜弧比例
总结归纳
(1)读取弧长: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读取弧长比例。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四)昼夜长短的判断
1.光照图中纬线圈的昼弧、夜弧比例
总结归纳
(2)读取时间长:通过观察在昼夜半球中的“份数”。 侧视图:一个平面只有半个纬线圈,代表12个小时,注意对面还有一半。 俯视图:为一个纬线圈,代表一天的24个小时。
真题演练
(2)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特点及昼夜分布
总结归纳
光照图特点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 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 垂直)
二分日
昼夜分布
直射赤道,全球全球昼夜 等长。(12小时)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2)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特点及昼夜分布
光照图特点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 线,相切在极圈。
夏至日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2.晨线和昏线的识别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晨昏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1.3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教学设计第一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天文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布置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现象,撰写观察报告。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现象,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报告内容需包括观察时间、地点、方法,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感悟。
2.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要求模型能直观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以及产生的昼夜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地理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解读能力。
4.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是什么?
b.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c.如何运用地理图表分析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小组分享: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四)课堂练习
1.判断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更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4)判定日出日落时刻பைடு நூலகம்昼夜长短
①晨线日出,昏线日落→判断晨昏线的地方时即为日 出日落时刻 ②(同经度上地方时相同)同纬线上日出日 落的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也相同 Go to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 的周年回归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 五带
注意:
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判断下图分别是哪个节气?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5时, 在图示的4 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C )
170 A160
160
B
170
170 C 160
160 D 170
例1.下图表示全球处在同一日期时,曲线 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读图完成5~6题。 5.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 理坐标为( ) A.(10°N,0°) B.(20°N,0°) C.(20°N,180°) D.(10°N,180°)
冬至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的冬至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且南极处于极昼
柱状图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春秋分日
北半球的夏至日
北半球的冬至日
昼弧和夜弧长短变化
昼弧和夜弧
日
期
北半球各 地昼夜变 化情况
南半球各 地昼夜变 化情况
赤道上的 昼夜情况
3月21日~6月22日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短 夜渐长
晨昏线切面过 地心、与太阳光 线垂直并平分赤 道。
2、晨线、昏线的判断
晨线: 沿地球自转方向,从夜半球进 入昼半球的过渡线
昏线:
沿地球自转方向,从昼半球进 入夜半球的过渡线
昏 线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或者秋分 日):晨昏线通过极点,与经线 圈重合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 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附答案解析)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某科研小组对我国部分海岛(下左图)进行了考察,观察并绘制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A.台湾岛 B.南沙群岛 C.钓鱼岛 D.舟山群岛2.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南方的一时间约为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3.太阳从b到a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舟山群岛可^能受准静止锋控制 B.台湾岛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C.钓鱼岛盛行偏北风 D.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短【答案】1.B2.C3.A【解析】1.读右图分析,该岛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朝南看太阳,少数时间向北看太阳,有阳光直射现象,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
钓鱼岛、舟山群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南面朝阳,C、D错。
台湾岛有北回归线穿过,但不是全岛都有此特征,A错。
只有B对。
根据图中的等份距离分析,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直射纬度约是11.5°,只有南沙群岛符合,B对。
2.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回归周期用12个月,根据图中等份关系分析,b位于c、a中间,从b到a,再从a到b用时约3个月,所以正午太阳在南方的时间约9个月,C对。
A、B、D错。
3.此时约在6月份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A对。
台湾岛南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B错。
钓鱼岛位于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季风,C错。
读图,太阳从b到a的时段内,就是夏至前一个多月的时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白昼增长,D错。
右图为同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夜半球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T1时刻,世界时(即中时区区时)为A.12月22日21:00 B.12月22日3:00C.6月22日3:00 D.6月23日21:005.T1至T2期间A.北京昼长缩短 B.纽约日出东北C.莫斯科正午影长缩短 D.地球公转变慢【答案】4.B5.C【解析】4.由图示轮廓可以看出该半球为南半球;而T1时刻表明晨昏线和南极圈相切,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为(23°26′S,135°E),该点的日期和时间为12月22日12时,因而,0时经线的经度为45°W,因而从45°W自西向东到180°经线都为22日,0°经线位于该范围内,故而日期为22日,其他范围为21日;结合135°E为12时,由此可以推出中时区区时为3时,故而中时区日期和时间为12月22日3时,因而B项正确。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 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附答案解析)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某科研小组对我国部分海岛(下左图)进行了考察,观察并绘制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A.台湾岛 B.南沙群岛 C.钓鱼岛 D.舟山群岛2.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南方的一时间约为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3.太阳从b到a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舟山群岛可^能受准静止锋控制 B.台湾岛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C.钓鱼岛盛行偏北风 D.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短【答案】1.B2.C3.A【解析】1.读右图分析,该岛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朝南看太阳,少数时间向北看太阳,有阳光直射现象,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某地。
钓鱼岛、舟山群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南面朝阳,C、D错。
台湾岛有北回归线穿过,但不是全岛都有此特征,A错。
只有B对。
根据图中的等份距离分析,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直射纬度约是11.5°,只有南沙群岛符合,B对。
2.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回归周期用12个月,根据图中等份关系分析,b位于c、a中间,从b到a,再从a到b用时约3个月,所以正午太阳在南方的时间约9个月,C对。
A、B、D错。
3.此时约在6月份左右,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A对。
台湾岛南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B错。
钓鱼岛位于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季风,C错。
读图,太阳从b到a的时段内,就是夏至前一个多月的时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白昼增长,D错。
右图为同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夜半球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T1时刻,世界时(即中时区区时)为A.12月22日21:00 B.12月22日3:00C.6月22日3:00 D.6月23日21:005.T1至T2期间A.北京昼长缩短 B.纽约日出东北C.莫斯科正午影长缩短 D.地球公转变慢【答案】4.B5.C【解析】4.由图示轮廓可以看出该半球为南半球;而T1时刻表明晨昏线和南极圈相切,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为(23°26′S,135°E),该点的日期和时间为12月22日12时,因而,0时经线的经度为45°W,因而从45°W自西向东到180°经线都为22日,0°经线位于该范围内,故而日期为22日,其他范围为21日;结合135°E为12时,由此可以推出中时区区时为3时,故而中时区日期和时间为12月22日3时,因而B项正确。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一、选择题下列甲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C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乙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甲图图示时刻( )A.北京时间为14时B.武汉太阳高度为该日最大值C.CD线两侧日期不同D.华北平原正逢日落2.若甲图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则乙图所示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B点全年昼长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读“赤道附近区域图”,M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阴影为夜半球。
读图,完成3-4题。
3.若α=23°26′,此日为(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4.若α=0°,南半球的昼夜情况是( )A.昼夜等长B.昼短夜长C.昼最短,夜最长D.昼最长,夜最短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A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B.12小时C.16小时D.8小时6.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哈尔滨C.南京D.广州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8.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9~11题。
9.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0.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11.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公转②地球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二、综合题12.读全球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
N 夜弧
夜半球 S
昼弧 昼半球
2.昼长、夜长、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1)依据 ①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点对称;②夜间, 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点对称;③上午时长=下午时长 ;④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如图所示:
(2)计算方法 ①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 =2×(日落时间-12)=24-夜长 ②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的一半 日出时间:所求地所在纬线与晨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所求地所在纬线与昏线所在经线时
①晨6昏18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
②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时(24时); ③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时;
④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时; 2、太阳直射点坐标
A 18时
纬度:地方时12点的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0时 C
二、昼夜长短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 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 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 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对称规律 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 ②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一地昼长=另一地夜长;两地昼长和=两地夜 长和=24小时; ③任一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昼(夜)长之和等于24小时。 ④同一地点,关于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短分布刚好相反; 关于夏(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昼夜长度、日出日落时刻与方位相同。 (4)极昼、极夜规律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 出现的天数愈多。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充满奇妙现象的星球,其中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就是最为常见而又神秘的自然现象。
首先,咱们来聊聊昼夜更替。
简单来说,昼夜更替就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大球,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
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面时,这一面就是白天;而随着地球的自转,原本被照亮的地方逐渐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白天就变成了黑夜,反之亦然。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这也就形成了我们日常所说的“一天”。
昼夜更替的周期相对稳定,使得地球上的生命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昼夜更替,地球上的生物将会面临怎样的混乱和挑战?植物可能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整个生态系统都会陷入混乱。
接下来,再说说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的地方会在不同的时间经历日出和日落。
这就产生了地方时的概念。
比如说,当北京迎来日出的时候,纽约可能还在黑夜之中。
地方时的计算是以经度为依据的。
地球被划分为 360 度经度,每 15 度经度就相差一个小时。
例如,北京位于东经 120 度左右,而伦敦位于 0 度经线附近,那么当北京是中午 12 点时,伦敦大约是凌晨 4 点。
地方时的存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全球的交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为了方便交流和协调,人们划分了时区。
全球共分为 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 小时。
这样,在同一时区内的人们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标准,减少了时间上的混乱。
然后,咱们来深入探讨一下昼夜长短的变化。
这可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有着明显的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位置有关。
在一年当中,地球会在不同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也会随之移动。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也就是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 12 小时。
而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这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北,白昼的时间就越长,北极圈内甚至会出现极昼现象,也就是一整天都是白天;相反,南半球则是昼短夜长,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在同一时间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 会有白昼和黑夜之分呢?
知识要点
昼夜交替
晨昏线
昼夜交替
产生原因:
地球是个既不发光、又不: 24小时(一太阳日) 作用: 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
剧烈 ,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 生存和发展 。
思考: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是 太阳照射 地球不停 昼夜 昼夜 个不透 现象 地自转 交替 明球体
晨昏线
夜 半 球
昼 半 球
晨昏线
概念: 判断: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 为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 为昏线 (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 (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冬至日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 弧cod是:晨线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
假如地球是不自转的
只有白天
一边一直是白天, 另一边一直是黑夜
北极
A
太
晨线
晨 D 昏 B 圈
阳
昏线
光
C
夜半球 昼半球
俯视晨昏线
侧视晨昏线
太 阳 光
.
线
特点:
如:夏至日照图
A
夜 O
N
Q 昼 P
B
弧AO是: 弧BO是:
P由昼进入夜所以是昏线 P由夜进入昼所以是晨线
N 太阳直射赤道和侧视图 A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弧 NAS是:晨线 N S
B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弧 NBS是: 昏线 S
夏至日
a
N
通过自转方向可知 弧aob是: 晨线
N c
o
o S b
d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