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德江
祖国好、家乡美
楠杆乡多彩贵州美丽家乡诗文作品
祖国啊!我的家乡
德江县楠杆乡民族中心完小五(1)班学生姓名:杨宜东
指导教师:楠杆民族中心完小田茂祥
我的家乡是我国的生漆、天麻之乡的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一条弯弯曲曲公路通往我的家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提高,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乡的土家族,每一年的正月十五我的家乡就会有一年一度的“土家族舞”美丽的土家族姑娘们穿着漂亮的土家衣,男孩穿着那帅气的衣服,去参加花灯比赛,组成的花灯团队,这就是少有的团队精神啊!
我的家乡还有美丽的上坝花花桥、亚洲楠木王、温塘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家乡。
楠杆乡的“马鞍山”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山上有秋千啊、农家乐。
有老桥十八罗汉,都是用金色的油漆喷上去的,还有那观世音菩萨可以保佑你的家人平平安安。
我的家乡还有那天然的蔬菜,不喷任何农药,吃起来甜甜的,营养非常好。
还有宣威的西瓜,又大又甜,还可以解暑,这些西瓜在另外一些城市的水果市场是很受欢迎的。
有着我国名誉之称的生漆、天麻之乡。
生漆、天麻可是我的家乡的特产,天麻酒甜而柔软,喝起来有着甜甜的味道,像是在和山泉一样。
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美,有美酒,美食,还有亚洲楠木王。
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做客。
楠杆欢迎您!。
德江县近五年的变化作文
德江县近五年的变化作文有人说,城市是一个拥挤不堪、毫无生机、没有色彩的世界。
然而我认为,如果将那些天上飞过的鸟儿与城市进行对比,会发现,原来城市也可以变得更加美丽!在我的家乡——德江县,从2006年到2009年的5年间,她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宽了;房子高了;车多了……就拿去年春节回老家时所见到的情景吧:家门前小河两旁已栽满了绿树鲜花;马路上摆满了各种小摊;街道上立起了许多新建筑物。
总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文明气息和幸福祥和的节日氛围,尤其是我们的家乡——三角镇。
这里虽不像大城市那样繁华,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
那高耸入云的山,连绵不断的山,清澈透底的水……每当站在山顶俯视全县时,心中便涌出一股无法言语的自豪之情。
记得小时候,爸妈曾带我登过山,因那次是爬完后整条腿又酸又痛,于是决定下山;结果还未开始,我就累得哭喊“再也不要爬”了,令他们啼笑皆非。
然而现在想起来,真是太惭愧了,看来在平常锻炼身体时还应注意加强训练。
既然说起山了,那么我就不得不提到山中的溶洞了。
山中藏有许多钟乳石,听导游叔叔讲,最长的有几千米呢!它们犹如人工雕刻般,形态万千,光怪陆离,显示出了无限神奇与奥妙,也引来了众多好奇者。
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使山有了灵性。
因此我相信,只要人人爱护它,保护它,这座拥有几百亿年历史的宝库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这仅是改善农村环境方面的事例。
那接下来让我给你们讲述一下家乡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做出的努力吧!德江的漂流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负盛名,每逢夏季,许多朋友纷纷来这避暑休闲。
据统计,2009年共吸引客源7万余人次,创收达4000余万元。
同时,政府为促进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投资1200万元打造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度假区。
规划占地100亩的南滩公园今年10月份即将竣工,届时将成为县城内外居民纳凉散步、观赏休憩的理想场所。
交通建设也取得重大突破。
2008年以来共筹措并投入1.2亿元用于国道210线、高速公路及省道308线(三级油路)升级改造,拉近了城乡距离,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
醉美家乡——德江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其干燥块茎亦称天麻, 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 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 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 痫、抽搐、破伤风等症。 天麻过去一直依赖野生资 源,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 家种成功后,家种天麻成 为主要商品来源。
德江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 地处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 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 西与凤冈交界,北插沿河、务 川之间。德江气候宜人。典型 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滋 润着广袤的高原土地。这里四 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在13 ℃~17℃之间,无霜期达295天。
德江 欢迎 您
戏师的 绝活 傩戏祭祀 老农的 傩仙 喜悦 天麻 地里出 刚挖的 黄金
规模 这般 好
享有“傩戏之乡”美誉的德江,山川秀美、 民风淳朴。她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 在这块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荒村僻野里、土家先民 在这里繁衍传续,生生不息,为后人保存并留下 了内涵丰富,学科齐全,绝技神奇的原汁原味的 最古老的完整系统的原始剧种傩堂戏。它至今仍 鲜活地保存着土家族的符号与仪式,被专家学者 称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其剧本、面具、剪纸、 绘画、服饰和演出用的导具上的各色各样的龙、 牛、鸟、虎、鱼等图腾符号„„无不隐藏着流传 久远的历史隐秘。它的发掘对研究我国的戏剧历 史发展,政治、经济,民俗、宗教和人类文化学 等多种学科提供了不可多得 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的家乡德江
家乡的四季
四(2)班陈楠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她虽然不大,但在我心中,却是异常的美丽、可爱。
我生活在这里——德江。
春天,这里是百花盛开、花繁叶茂;小草探出头来,芽儿从妈妈怀里钻出来。
这里的人们总是嘻嘻哈哈,没有烦恼。
德江是一个文明城市。
玉溪河里的水“哗、哗、哗”地唱着春天的伴奏曲,小燕子、麻雀等鸟儿是主唱,哎!快来吧!它们要开始唱《春天交响曲》了。
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蝉也忍不住了,只好向树妈妈“诉苦”,小朋友们也经不起天气的考验,纷纷换上薄薄的衣服和游泳衣,跳进河里,欢快地嬉戏。
听,你也听到了他们快乐的笑声了吧!
秋天,一个丰收的季节。
果农们、菜农们在这一季节里是最忙的,摘苹果、摘栗子、摘……;收麦子、收稻子、收……。
枫树的宝宝要去探望外面的世界,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妈妈的怀抱。
它们有的飘到了另一个世界,有的降落在妈妈的脚下,成为妈妈的肥料、有的……。
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小朋友们又换上了厚厚的羽绒服,依旧像往常一样开开心心地去上学。
猜猜看,什么树木最勇敢,经得住冬天是寒冷?对啦!就是松树,可爱的小草钻回大地妈妈的怀抱,期待着春天的来到。
同学们,这就是我的家乡——德江,我心目中最美的地方。
德江
德江,你好德江县实验中学七(11)班文玉兰平平淡淡的一座小城,座落在群山的怀抱中。
这在西部城市中确是一点儿也不打眼儿的。
可我的家就在这样的一座小城里,我的家乡就是这样的一座小城。
一条宽阔的柏油大道横贯南北,西边的山坳子上一条国道直通省城。
一条玉带似的河流在城里不紧不慢地流过。
这就是我的家乡——德江。
这座不知沉睡了多久的城市,如今也乘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了。
这片原本安静的城市而今日夜不停地咆哮着。
与儿时的记忆实是相去甚远哩!外婆家在农村,从小我就生活在那里。
所以我清楚地知道那里的人们是很辛苦的,他们每天都在地里干农活。
特别是耕种的季节,人们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想喝口水都没有,还得到很远的井里去担水。
收割季节,就更忙了,人们早早地就下了地,把庄稼都收割了,粮食进了仓,心里踏实了,脸上才会露出一年四季少有的笑容。
终年辛苦,人们却一点儿也不知满足,因为远远不幸福。
还是白天干,夜晚干。
孩子们的事大抵是放牛,从山下望去,只见一片一片的茅房,瓦房,呈现给人的却是一副古老和简朴。
但现在却不同了,再也听不见说谁家又没吃和穿的。
人们的脸是洋溢着自信和笑容,仿佛幸福无比。
走在城南大道上,看两旁的花花草草,让人赏心悦目;抬头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又让人心生豪气;聆听玉溪河水,使你也心生涟漪。
不过,最美还是“夕阳红”啊!吃过晚饭的老太太,阿姨们的慢舞才让你感到生命的无限美丽。
今日的德江,真得叫人刮目相看呢!高楼林立,商铺遍地,车来车往,尽显一派繁华!而今德江人都为自己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幸福而又勤劳的德江人民其实也清楚得很:德江,我们的家乡今非昔比,只因祖国的繁荣昌盛,文明富强。
才有今天大好的发展局面。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德江,我的家乡,我出生在这里,生长在这里,也请让我们的言行为德江变得更加的美丽。
这里是德江,这里是家乡,作为德江人,我爱我的家乡,我要大声地说一声:德江——你好!。
德江,我爱您!
德江,我爱您
德江,一个多么富有文化底蕴的名字啊!
德江,我可亲可爱的家乡啊!
德江,养育着如您名字一样德才兼备的千千万万的儿女!
德江,神话般飞速发展的城市!
我爱我的家乡---德江!她位于黔东北,这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巍峨的中鼎山,屹立在城东,灵秀的玉溪水,如绿黛将美丽的德江县城艺术般分成了两半。
看啊,久负盛名的德江天麻、远扬海外的傩戏,还有那独具特色的土家风情,是多少友人向往的地方啊!
随着向西部进发的号令枪一响,德江人民应声迈出了步伐:把德江建设成为黔东北中心枢纽和区域性城市。
扩街道、架大桥、修铁路、建码头……全县人民风风火火的干起来了!全国各地的目光都聚焦到这里来了!昨天的德江还是老态龙钟,今天的德江就已青春焕发,她正以崭新的姿势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我们深信,明天的德江将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德江,我亲爱的家乡,我爱您!。
贵州德江县
贵州德江县介绍贵州德江县位于中国贵州省西部,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的一个县。
德江县地处乌江上游,东通过翁山区与遵义市江油区相邻,北与遵义市仁怀区接壤,西与贵州省铜仁市接壤,南与贵州省纳雍县接壤。
德江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4′-109°25′,北纬27°01′-28°03′,总面积为2915.4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德江县地势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居多,地形以南北走向的连片山地为主。
县境内地势主要分布在700-2200米之间,其中,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0%以上。
这使得德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德江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较干燥,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
由于地处山区,德江县气温沿海拔下降而递减,因此山区气候凉爽,是夏日避暑胜地。
德江县境内水源丰富,拥有众多河流,其中乌江是最重要的一条河流。
乌江上游水势平稳,河谷平坦,沿岸有大片的河滩冲积带,为农田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乌江下游则形成了众多的山谷和峡谷,构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经济与产业德江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
同时,德江县还以养殖业为支撑,发展了养猪、养牛、养鱼等畜牧业。
农产品产量丰富,质量优良。
德江县的农产品以红米、桔橙、红薯等特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外。
除了农业之外,德江县也有一些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县城以及乌江沿岸。
这些企业包括食品加工厂、建材厂、机械制造厂等。
近年来,德江县政府致力于招商引资,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努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
旅游资源德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其中,乌江峡谷是德江县最知名的景点之一。
乌江峡谷位于德江县东南部,河谷两岸峰峦叠嶂,水势湍急。
游客可以乘船漂流,欣赏到壮观的峡谷景色。
除了乌江峡谷,德江县还有许多自然风光可供游客探索,例如翁山风景区、观音洞景区、观音洞风景名胜区等。
德江洋山河风景区作文
德江洋山河风景区作文在贵州的德江,有一处宛如仙境的地方,那就是洋山河风景区。
记得第一次听闻洋山河的大名,还是从朋友的口中。
他眉飞色舞地描述着那里的美景,让我心生向往。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期,我踏上了前往洋山河风景区的旅程。
当我真正走进洋山河风景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起伏的山峦。
山峰有的像昂首挺胸的巨人,有的像弯腰驼背的老人,还有的像调皮可爱的孩童,形态各异,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
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曲。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路旁的野花野草肆意生长,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
我忍不住蹲下身子,仔细端详着这些小花,它们虽然没有花园里的花朵那样娇艳欲滴,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野性美。
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
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洋山河的峡谷。
峡谷两侧的悬崖峭壁高耸入云,仿佛是被天神用巨斧劈开一般,陡峭而险峻。
站在峡谷边,向下望去,只见谷底幽深昏暗,湍急的河水奔腾而过,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那河水清澈见底,能清晰地看到河底的石头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我小心翼翼地靠近河边,伸手触摸着河水,冰凉刺骨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让人精神一振。
沿着峡谷中的栈道前行,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抬头望去,天空被两侧的山峰挤压成了一条细长的缝隙,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形成了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如梦如幻。
栈道上不时会有水滴落下,打在脸上,凉飕飕的,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了一阵清脆的鸟鸣声。
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只五彩斑斓的鸟儿站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
它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绚丽的光芒,美丽极了。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敢出声,生怕惊扰了它。
过了一会儿,鸟儿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存在,扑棱着翅膀飞走了,只留下我在原地痴痴地望着。
再往前走,便来到了一个瀑布前。
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犹如一条白色的巨龙,冲入下方的深潭之中,溅起了无数的水花。
贵州省德江县风俗小作文
贵州省德江县风俗小作文
德江,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地方,一个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地方。
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民族风情。
这些民族风情,会让你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德江苗族是我国苗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县各地,尤以沿河、松桃、长顺一带居多。
据文献记载,德江苗族约有16~20万人,居住在乌江两岸。
德江苗族的语言属
苗语之黔语支。
德江苗族生活在山区和丘陵地区。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
德江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文字,主要通行于沿河、松桃、长顺一带。
苗族自称“德江”,又称“德江人”,自称“阿苗”或“阿水”。
据研究证明,德江人是汉族向贵州迁徙的后代。
德江苗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最著名的是花山节和火把节两个节日。
花山节是德江县苗族人民最为隆重和最富特色的节日。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涌向花山广场。
他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互相祝福。
广场上人山人海、彩旗招展、歌声阵阵、笑语连连。
—— 1 —1 —。
贵州省德江县风俗小作文
贵州省德江县风俗小作文
《贵州省德江县风俗》
嘿,说起贵州省德江县啊,那可有得聊啦!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那里的哭嫁习俗。
我曾经亲眼见过一场哭嫁仪式,那场面啊,可太有意思了。
新娘家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都笑嘻嘻地等着看这独特的一幕。
新娘坐在屋子里,穿着红艳艳的嫁衣,一开始还好好的呢,突然就哭起来了,那哭声可响亮啦,“呜呜呜,我不想嫁嘛,舍不得爸爸妈妈呀……”边哭还边诉说着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生活的点点担忧。
周围的姐妹们也都陪着哭,一时间屋子里哭声一片呐。
不过哭归哭,仔细一听啊,这哭声里还带着那么点撒娇的味道。
而且周边的亲戚朋友们也都没觉得奇怪,还一个劲地安慰着新娘,笑着开各种玩笑逗她。
新娘哭一会儿停一会儿,有时候是小声抽泣,有时候又是哇哇大哭,感觉把心里的各种情绪都通过这哭声给释放出来了。
据说这哭嫁哭得越厉害,就表示新娘子越舍不得娘家。
我就在旁边瞪大了眼睛看着,心想这风俗可真是独特啊。
这就是德江县让我难忘的一个风俗,真的特别有意思,每次想起来都觉得那场面既奇特又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呢,这也算是德江县的独特魅力之一吧!哎呀呀,德江县的风俗,真让人回味无穷呀!。
我的故乡--德江
傩
戏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文 化,1981年贵州省文化厅在思南举办 民间戏剧调演时,德江傩堂戏被引起重 视,后经专家和文艺工作者,民族工作 者数年的发掘整理、宣传介绍,德江傩 堂戏展出了其古老深邃的原始面貌。
德江县内分布着160多个从事 傩艺活动的艺班,特别是稳坪傩堂戏 历史悠久,其教派有“茅山”、“华 山”、“龙虎山”、“师娘”等,跳 、唱、演、绝活颇具特色。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戏味浓厚的民 间文化活动,是一种驱邪纳吉,酬神 娱人,有其鲜明民族意识和艺术特点 的傩事活动。
枫溪 红军会议遗址
田 秋黔 先中 生砥 亲柱 笔
《咏潮砥滩》: 看罢江潮与海潮,又来山里听惊涛。 奔腾怒吼缘何事,徒令深宵客梦寥。
田秋(1494-1556),字汝力,号 西麓,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 县)人。出身仕宦书香门第,幼读书用 功,聪敏过人。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 1510年)十七岁时中云南乡试举人,九 年(公元1514年)二十岁时入朝考取进 士。
我 的 故 乡
我 的 故 乡
德 江
故
乡
德江位于黔东北中心区域,铜仁市西部, 地处遵义、铜仁、黔江构成的三角几何中 心位置,是黔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武 陵山经济协作区的“交汇点”,素有“傩 戏之乡、天麻之乡、奇石之乡”之称。 德江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 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人民,生生不息、 世代繁衍,形成了以土家风俗为代表的民 族风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江 傩戏享誉中外,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土家 “炸龙”声名远扬。 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 冈交界,北插沿河、务川之间。德江气候 宜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滋 润着广袤的高原土地。
建国后。政府在此成立了枫香溪会议会址陈 列馆,并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廖汉生 同志题写馆名,馆内历史资料、图片丰富,会址 院墙上,当年红军用朱砂书写的数幅标语,还清 晰可见;建造了英姿挺拔的枫香溪会议纪念碑。
难忘德江_300字
难忘德江_300字
五一我去了贵州德江,德江虽然城市很小,但是风景却很美。
最令我难忘的有两件事,一是德江的山,二是德江的人。
先讲那连绵不断的山吧。
德江的山真是群山环绕、山重水复。
连绵起伏的山峰就象骆驼的驼峰,我们乘坐的车在群山中穿梭,每到山的转弯处我就感到忐忑不安,因为前面好象没了路似的,但拐过弯就又是一片宽阔的路,此时我就不禁想到一句诗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山顶往下看山上的梯田一层一层的,有些像游泳池;有些像龙;还有些像妈妈划妆的粉饼。
德江有些女人也很奇怪。
她们都用五颜六色的布包着头,厚厚的布像蛋糕圈。
我好奇地问她们:“你们为什么要包头巾呢?你们在夏天不热吗?”“因为我们是土家族的,我们的习惯要包头,已经不感觉热。
”但是街上的阿姨、姐姐却没有包头巾,你说她们是不是很奇特?
难忘的德江,难忘的人。
美丽的德江
美丽的德江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德江县,它虽没有北京的繁华,也没有上海的绚丽与多姿,但我却爱它,因为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些勇于创新与探索、勤劳质朴的人。
小时候,常听大人告诉我说:世界不断在变,所有你周围的东西都不会保持原有的状态一辈子的。
的确,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发展的,就好像时间不停的流失一样,尽管发展有快有慢,但它们都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这就是发展的魔力,也是促进它们不断发展的动力。
长大后,看见周围的来来往往的人和事,而环境也不断在变,我便完全懂得了,发展的重要性,就拿我的家乡来说吧。
听长辈告诉我,大概在十几年前,那儿还没有那么多的房子,而多数是农田和坟场,十分的荒凉。
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大抵也可以想象得到那时候的情形。
那条路虽然现在比起原来要好上许多,但终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条小小的巷子罢了。
刮风时灰尘飞舞,眼前一片雾茫茫的,而下雨时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里走一趟,就得洗一次鞋,因为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泥。
大概已经有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城市街头也完全变了一个样,它像一个成长了的孩子,正在展现着它的魅力。
虽然不能和市中心比较,但也是有模有样了,路边一家家商店开起
来了,然后又一次一次的翻新,马路也变宽了,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一副四通八达的样子。
它代表着新世纪最显著的变化,代表着德江正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前进。
祖国在变化。
我的家乡变得更美了!。
贵州省德江县风俗小作文
贵州省德江县风俗小作文
德江,这个名字给人一种淳朴、古老的感觉。
作为贵州省西部一座小县城,德江虽然人口不多,但这里的风俗习惯却别有一番风味,正如一粒粒晶莹的露珠,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怀。
一说到德江,你就会想到那年年岁岁都会举行的"踩街"民俗活动。
每逢农历新年,德江的大街小巷都会挤满了热热闹闹的人群,有的人身穿盛装,有的人头戴彩帽,他们肩并肩、手挽手地在街上踩着小步慢走,边走边唱着吉祥如意的民谣,祝福着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这种独特的民俗不仅体现了德江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蕴含着对和睦邻里关系的珍视。
走进德江的农家,你还会发现一种叫做"扫火做陆"的习俗。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全县的妇女们都会拿着扫帚在自家的炕上、灶台旁扫扫簌簌,把一年中积攒的灰尘扫干净,以示在新的一年里好运源源不断。
这项看似简单的习俗,却寓意深刻——德江人视卫生如同生命,也将勤劳与吉祥视为生活的永恒主题。
谈到德江,怎能不提它独特的饮食文化?这里有用糯米做的汤圆,外皮晶莹剔透,内馅香甜可口;有用糯米做的酸汤鱼,酸酸甜甜别有风味;更有用糯米做的米酒,饮之上人头足,暖心怡神。
可见糯米在德江人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主食,更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载体。
贵州德江,一方水土孕育了别样的民风民俗,这些习俗蕴藏着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更凝聚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向往。
走进德江,穿越在这些独特的风俗中,你会发现一种前所未有的纯朴与热忱,让人如醉如痴、心驰神往。
德江文化遗产自我介绍范文
德江文化遗产自我介绍范文
德江是贵州省独山县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
德江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彰显了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德江,你可以欣赏到世界自然遗产乌东德江断层及其地貌景观,这里有壮观的峡谷、奇特的岩溶地貌,以及壮乡村落的美景。
此外,德江还有乌东德江文化遗产,代表着德江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其中包括了苗家竹楼、苗寨民居、苗族服饰、苗族传统节日等,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德江的苗族文化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苗族是德江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如锦绣苗族手工艺品、苗族服饰、舞蹈、音乐等。
每逢苗族传统节日,如苗族新年、苗族“鼓楼会”等,德江都会举办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到苗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此外,德江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宗教建筑等,它们讲述着德江人民的过去和现在,传承着德江独特的文化历史。
总而言之,德江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着它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作为一个了解并传播德江文化遗产的使者,我为能向大家介绍这个美丽的地方感到自豪。
德江的春节作文
德江的春节作文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寒假我都会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
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都成为春节里最开心的事。
在我的家乡——德江,除夕前几天人们就开始忙乎起来。
家家都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的过新年。
在我家,爷爷通常是司令员,我们都是他的兵:妈妈扫地、爸爸拖地、奶奶烧菜、爷爷擦窗户,我呢,只要倒下垃圾就行了。
半天功夫,我们家就焕然一新。
大年三十的重头戏是贴春联,中午大人们忙着弄浆糊、裁春联,最后很认真的将大红的福字、对联贴在门上,我们的房子仿佛披上了喜庆的盛装。
我在一旁看看热闹,有时还插嘴评论几句,爷爷会用一句“童言无忌”赶走我。
大人们辛苦了一天,会在晚上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奶奶是大厨,她做的饭菜美味诱人,最拿手的保留菜肴会被一抢而空。
席上,我们会互致祝福,说声感谢,祈祷来年平安幸福。
新年来临时,我总会试穿新衣服,甚至连新鞋都要试一试,在镜子前转来转去,提前感受新年穿新衣的快乐滋味。
时间一分一秒的溜走,我也在不经意间甜甜的睡着。
一觉醒来,我就又长大一岁了。
大年初一,我会早早的起床,吃了红枣、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拜年。
大人们穿着新衣也三五成群的行走在洋溢在节日的喜庆里,大家互相道一声“新年好”,我会收获很多的糖果,口袋塞得满满的,只能拎着零食袋,回家后,我会像凯旋的士兵一样把战利品上交给妈妈。
春节里,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福。
这一刻,大家彼此传递着亲情、友情、乡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家乡的春节可真是丰富多彩,令人回味啊!。
德江县介绍作文
德江县介绍作文
嘿,今天来给你讲讲我的家乡——德江县。
德江县啊,那可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先说说那风景吧,有好多漂亮的山山水水。
记得有一次我去爬山,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走,路边的花草树木都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呢。
到了山顶,那景色,简直绝了!能看到远处的村庄和河流,就像一幅画一样。
还有啊,我们这儿的美食也不少。
那土家美食,啧啧,光是想想就流口水。
特别是那个麻饼,咬一口,那香甜的味道就在嘴里散开了,让人吃了还想吃。
德江县的人也特别热情好客。
有一回,我家来了个外地客人,邻居们知道了,都纷纷送来各种好吃的,还热情地跟客人聊天,那场面可热闹了。
这里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呢,各种节日的时候可热闹了,大家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唱歌跳舞,别提多欢乐了。
德江县虽然不是什么大城市,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风景、美食和人情。
这就是我的家乡德江县,一个充满温暖和故事的地方。
怎么样,是不是想来看看呀!。
德江的风俗写一篇作文450字
德江的风俗写一篇作文450字德江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世居着土家、苗、仡佬等少数民族,他们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在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以土家风俗为代表的民族风情。
一座座土家山寨,似粒粒珍珠,镶嵌在武陵山脉、乌江两岸。
这些村寨选址,或依山傍水,安卧在秀丽的溪河谷地;或雄踞高山,错落于葱翠的茂林修竹。
坝区村寨,多四合庭院,石板小巷,连成乡镇街区。
土家人有两种民族饮食,风味独特,声名远播。
一种是熬熬茶,另一种是麻糖水。
熬熬茶又被称为油茶,是土家人喜爱的饮食之一。
其制作十分讲究,主要以茶叶、食油、芝麻、花生米、腊肉、核桃、花椒、食盐为原料,经炒制后加水煮熟而成。
熬熬茶不仅清香可口,风味诱人,还能充饥解渴,醒脑提神。
逢年过节,每当贵宾到来,土家人就制作熬熬茶,拿出精制的大米花、芝麻饼,泡果等盛情款待,围坐火堂,边吃边拉家常,谈古论今,别有一番风味。
麻糖水是土家人用大米、玉米或薯类等蒸煮发酵装坛精心制作而成,酒精度一般在15度左右,糖度在35度以上,土家人在农忙时署热天喝两碗麻糖水,既生津止渴,又提神充饥,土家人称麻糖水为“土茅台”。
麻糖水的营养价值不低于任何厂家生产的啤酒、饮料,在土家人眼里它既是饮料,又是琼浆,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德江土家族有着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土家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吊脚楼阁,那栩栩如生的木雕、石刻等充分体现了土家人的聪明才智。
土家人的刺绣工艺,更是独树一帜,那一件件、一块块手帕、围腰、枕套、被面,在土家妇女手里,绣花针上下翻飞,五彩丝线左右牵连,于是,河流山川、飞禽走兽、草木花卉,春秋人物,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你的眼前,成了一件件精湛的工艺品,你不能不由衷地赞叹土家妇女的巧夺天工。
德江土家民族习俗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既有热闹风趣的“打闹歌”,又有独具民族特点的“赶年”,体现崇拜祖先的“祭祀”,亦歌亦泣的“哭嫁”,神秘原始的“祭风神”,欢乐祥和的“建房礼词”等。
我的家乡楠杆_高中高二作文2800字
我的家乡楠杆德江我美丽的家乡——- 阿色这里有一条河,叫玉溪河,河面不宽,河水不急;清清的河水绵亘数千年,涤荡了多少历史尘埃,沉淀着多少美丽的故事。
这里有一座山,叫钟鼎山,山峰虽不奇,山路也不险,可它那挺拔的山体,却象个永不言败的巨人,饱经风雨沧桑,呼唤着人间的巨变。
这里,就是被喻为“天麻之乡”的德江县。
她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冈交界,北插沿河、务川之间,总面积2071平方公里。
全县辖20个乡镇,355个行政村,总人口43.7万人,聚居着汉、土家、苗、仡佬等16个兄弟民族。
德江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西部,东与印江毗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冈交界,北插沿河、务川之间,辖15个民族乡、5个镇、355个行政村、总面积2071.9平方公里。
乌江从南至北流经其境,是全国革命老区。
著名的傩戏之乡,天麻之乡。
水路乌江与长江相连相通,陆路国道326、省道303油路贯通其境,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杭(州)至瑞(丽)、包(头)至北(海)高速公路纵横其境,交通便捷。
自古享有“黔东北门户”之美称,属巴楚文化圈和“梵净山——大乌江”旅游区。
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德江旅游文化产业是实现德江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重大举措。
一、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德江是一个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的好地方。
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神奇壮观的自然风光、乡风浓郁的民族风情、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德江独特的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很高文化价值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一)傩文化。
德江傩堂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掘至今,一直被中外专家学者所关注。
随着历史的演化,德江傩堂戏作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有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美誉。
1993年3月,贵州省文化厅授予德江“傩戏之乡”称号。
2003年初,中国傩戏被正式列入亚太文化中心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
铜仁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铜仁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位于云贵高原。
这里的春节有一个特有的习俗——炸龙灯,热闹的炸龙灯意味着热闹和祥和。
炸龙灯原本是士家族求雨祭祀的活动,延续至今,已成了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种活动,除夕是小年,元宵是大年,炸龙从元宵开始。
正月十四是炸龙的彩排。
在这之前,龙灯的制作者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干了很多天。
正午,龙出发了,红色流满大街小巷,与之相伴的是锣鼓喧天。
十五是最精彩的,也是游龙的正日子。
因为炸龙灯鞭炮是不可少的,所以在四点前鞭炮烟花已完全脱销。
各家各户都将晚饭提前了,五点半,鞭炮由四处响起,声音逐渐变大,此起彼伏,像一支交响乐。
全县的百姓都出来了,越来越集中的鞭炮声把整个德江似乎都震得地动山摇。
鞭炮的火焰闪闪烁烁,红红火火,映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大街上一片新年景象。
六点半,各路龙灯出发了。
短的有十米,长的有五十米,在龙灯制作老手艺人的打磨下,龙的制作很精细,它代表着德江的历史和传统,艺人们说,大意不得。
举龙者皆是二三十岁的男青年,他们戴着头盔,袒胸露臂,健壮的手臂舞动着龙,整条龙像活了一样,上蹿下跳,舞的我眼花缭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家都准备好鞭炮,准备往舞着的龙和人上炸。
我和大伯举着缠上鞭炮的竹竿,我害怕被炸到,畏畏缩缩的,但又想再对准一点,于是身体向后倾,双手伸得长长的,那姿势实在有点怪异。
不久,龙成了网状,大部分的龙鳞都炸掉了,而舞龙的人则显得龙马精袖,毫无畏惧。
八点多,炸龙达到了高潮,所有街道都是人流、火光流。
天神一定看到了彩光流溢的人间街巷,如果从无人机航拍,这时候,整个德江都是流动的彩,闪烁的光。
空气中到处都充满火药味,九点过后,炸龙渐渐结束,大部分龙已不能首尾相连,很多只剩几根骨线。
十点后,鞭炮声渐渐平息,在万家祥和的期盼中扎龙灯缓缓落幕。
炸龙灯的鞭炮声虽已渐渐远去,但家乡人祈求安康吉祥,幸福美满的愿望,随着新时代的钟声正大笔绘就灿烂的康乐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后。政府在此成立了枫香溪会议会址陈 列馆,并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廖汉生 同志题写馆名,馆内历史资料、图片丰富,会址 院墙上,当年红军用朱砂书写的数幅标语,还清 晰可见;建造了英姿挺拔的枫香溪会议纪念碑。
枫溪会议会址。红色景点,位于今贵 州省德江县境内,中国共产党“枫香溪会 议”召开地点。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从洪湖 被迫转移,历经艰辛,1934年6月挺进枫香 溪,6月19日在此召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枫香溪 会议。
我 的 故 乡
我 的 故 乡
德 江
故
乡
德江位于黔东北中心区域,铜仁市西部, 地处遵义、铜仁、黔江构成的三角几何中 心位置,是黔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武 陵山经济协作区的“交汇点”,素有“傩 戏之乡、天麻之乡、奇石之乡”之称。 德江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 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人民,生生不息、 世代繁衍,形成了以土家风俗为代表的民 族风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江 傩戏享誉中外,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土家 “炸龙”声名远扬。 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 冈交界,北插沿河、务川之间。德江气候 宜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滋 润着广袤的高原土地。
枫溪 红军会议遗址
傩
戏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文 化,1981年贵州省文化厅在思南举办 民间戏剧调演时,德江傩堂戏被引起重 视,后经专家和文艺工作者,民族工作 者数年的发掘整理、宣传介绍,德江傩 堂戏展出了其古老深邃的原始面貌。
德江县内分布着160多个从事 傩艺活动的艺班,特别是稳坪傩堂戏 历史悠久,其教派有“茅山”、“华 山”、“龙虎山”、“师娘”等,跳 、唱、演、绝活颇具特色。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戏味浓厚的民 间文化活动,是一种驱邪纳吉,酬神 娱人,有其鲜明民族意识和艺术特点 的傩事活动。
田 秋黔 先中 生砥 亲柱 笔
《咏潮砥滩》: 看罢江潮与海潮,又来山里听惊涛。 奔腾怒吼缘何事,徒令深宵客梦寥。
田秋(1494-1556),字汝力,号 西麓,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 县)人。出身仕宦书香门第,幼读书用 功,聪敏过人。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 1510年)十七岁时中云南乡试举人,九 年(公元1514年)二十岁时入朝考取进 士。
舞 龙 灯
舞 龙 、 炸龙
龙在中华民族的传说中 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 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 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 能 德江土家族的“炸龙” 习俗,历史悠久,文化底 蕴深厚,以“炸”的特性 展示了当地土家族人民的 剽悍英勇,表达了土家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 往。
闹 元 宵
正月十五当天,从中午到夜晚就正式开始“炸龙灯”。龙队成 员一般是16-25岁的中青年,在“出灯”前他们一般会喝一点白酒, 然会戴上安全帽(在十年前是不会戴的,近两年来出于安全考虑大 家都戴上了安全帽),用湿毛巾把脖子和露出来的头发遮上,戴上 手套,脱掉上衣露出上身,然后就可以“出灯”了,龙队经过的地 方人们会用准备好的竹竿掉上爆竹对着龙开始轰炸,一般重点是龙 头(注意这些爆竹一般是火药土制的),进入晚上后人们不仅用爆 竹轰炸龙,还有用特制的烟火对着龙队成员点火,总之场面非常壮 观。到了第二天一早龙队就会把龙放到“玉溪河”边,点上火把龙 烧掉,预祝这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