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笔记(人教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以下是初中化学的15个重点知识:一、酸的五个通性:1.酸与指示剂反应,石蕊变红。
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二、碱的四个通性: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石蕊变蓝,酚酞变红。
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三、如何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可以用碳酸钠或二氧化碳。
碳酸钠晶体带十个结晶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钾钙钠铵盐都溶于水,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
钾钙钠钡的碱可溶于水。
四、如何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有氯离子。
五、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
区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用钡离子,不能用银离子。
若要检验同种溶液里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先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再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氯离子。
六、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1.对于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对于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对于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先除去碳酸根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钡盐或钙盐,产生白色沉淀,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
不变红则全部变质。
七、如何除去氢氧化钠中的少量碳酸钠:加适量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过滤,取滤液即可。
八、如何只用一种物质鉴别其他物质:1.水溶解性、溶解时温度、溶解后颜色。
(完整版)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8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 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少数物
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3)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Ca(OH)2
9 、 CO 2 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棕黄 色(如 FeCl 3 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 紫红 色)
5 、( 1 )具有 刺激性气体 的气体: NH 3(氨气)、 SO 2、 HCl (皆为无色)
( 2 )无色无味的气体: O 2、 H2、 N 2、 CO 2、 CH 4、 CO (剧毒) 、空气、稀有气体
▲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盐酸( HCl ) : 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
HCl 气体)
石灰石( CaCO3): 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 CaO;
生石灰 CaO: 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
Ca(OH)2。
熟石灰 Ca(OH)2 :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
Na 2 CO 3 反应制取 NaOH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 3===2KCl+3O2 ↑ ( 4)实验室制法 CO 2: CaCO3+2HCl==CaCl 2+H2 O+CO 2↑ (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 2SO4==ZnSO 4+H2↑ (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 2O===2H 2↑+O 2↑ (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 : Fe+CuSO4==FeSO4+Cu (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 2 ( 9)生灰水 [Ca(OH) 2 ]的制取方法: CaO+H 2O==Ca(OH) 2 ( 10)生石灰 (氧化钙 )制取方法: CaCO3 ===CaO+CO 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有哪些?化学是初中接触的一门学科,也比较难,学校有句名言“化学是普遍的,考试是特殊的”有化学弱点的同学总结一下,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起来看看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欢迎查阅!●初中化学的15条化学重点知识一、酸的五条通性:1.酸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红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二、碱的四条通性: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蓝,酚酞变红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三、如何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可用碳酸钠或二氧化碳碳酸钠晶体带十个结晶水(十水碳酸钠),其水溶液呈碱性钾钙钠铵盐都溶于水,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
钾钙钠钡的碱可溶于水。
四、如何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氯化银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氯离子五、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硫酸钡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区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用钡离子,不能用银离子(硫酸银微溶于水),若要检验同种溶液里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先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再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氯离子六、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1.〔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检验氢氧根离子时先除去碳酸根离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钡盐或钙盐,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除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章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n的数值是12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C解析: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剩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5g甲,那么第三次蒸发10g水也能析出5g甲,故三次共析出甲11g,即n=11,错误;C、20℃时10g水中能溶解5g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100g水中能溶解50g甲,故2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正确;D、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D.—定质量的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答案:C解析: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A错误;B、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是不能溶解该溶质,但可以溶解别的物质,故B错误;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C正确;D、一定质量的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水的质量增加,而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所示的图像与选项所描述的变化关系一致的是A.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关系B.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 .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D .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答案:A解析: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2H 2O 通电2H 2↑+O 2↑,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符合题意;B 、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但是溶液中本身含有水,水的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C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 、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OH- NO3- CO32- SO4 2- NH4+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ZnCl2 +H2↑(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2、红色固体:Cu、Fe2O3、红磷▲硫磺:淡黄色▲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3、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笔记
初三化学笔记(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二、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三、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六、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八、分解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总结
【内部资料】人教版初中化学笔记问花笑谁绪言1有的物质。
2.化学的迅速发展运用,对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表现在:1)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动力;2)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的农药和化肥;3)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药物保证;4)为人类改善生存条件提供新能源和新材料;5)为人类拥有美好的生存环境而保护环境。
3.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有:造纸,制火药,烧陶瓷,制青铜器,冶炼铁和钢等,其中前三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456.1)从宏观上讲,世间万物是由100多重元素组成的,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如:铁,氧气;硫等。
有的物质由多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2)从微观上讲,各种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与结构。
3)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了物质的结构。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123)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不是一有上述现象就发生了化学变化,一定要以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来判断。
如灯泡发光,放热,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吸收或放出:达到某一条件就能自发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需持续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冲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物质的性质1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表现这种性质时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34.温度升高,物质的熔化温度叫熔点,物质的沸腾温度叫沸点,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高,沸点高。
5.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体积大,质量小的密度小;体积小,质量大的密度大。
6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1.蜡烛燃烧实验1)实验步骤:(1)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完整版)初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用外焰加热(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2H o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2CO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的量减少,和的量增多2O 2CO 2H O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本文档将归纳整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重要化学概念
-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方程式
- 常见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 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式子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
- 分子的构成与性质
- 原子和离子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 化合价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的联系
第三章分子运动与热
- 分子运动理论
- 温度和热量
- 热传递的方式和热传递规律-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图
第四章空气中的氧气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氧气的制取和应用
- 燃烧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第五章酸、碱与盐
- 酸和碱的性质和分类
- 酸碱中和反应
- 盐的制备和应用
- 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金属的常见应用和冶炼
-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第七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 化学反应的控制
第八章碳与碳化合物
- 碳的性质和应用
- 碳的同素异形体
- 碳的化合价和共价键
- 碳的四类化合物和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正确的除杂方法是()A.AB.BC.CD.D答案:CA、氮气中含有杂质氧气,通过灼热的木炭粉,氧气和木炭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A选项除杂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中含有杂质一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一氧化碳不反应,没有除去杂质,反而反应了被提纯的物质,B选项除杂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C选项除杂方法正确,符合题意;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溶解过滤得到碳酸钙,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D选项除杂方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硝酸铵是一种氮肥,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时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下列使用硝酸铵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储存和运输时密封防潮B.结块时用铁锤砸碎再用C.施用时不宜与碱混和使用D.给农作物施肥后及时盖土答案:BA、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受热易分解,所以储存和运输时密封防潮,不符合题意;B、因为硝酸铵在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结块时不能用铁锤砸碎,符合题意;C、硝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与显碱性的物质混合时能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不能与碱混合使用,不符合题意;D、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所以给农作物施肥后及时盖土不能露天施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答案:BA、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不是用稀硫酸,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因此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石灰浆为氢氧化钙,粉刷墙壁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因此“出汗”后变成碳酸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4、化肥碳酸铵、硫酸钾均为白色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笔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的发展阶段:
1. 古代:火的发现和利用,古代的工艺:造纸,烧瓷器,火药
2. 近代;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化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 现代:纳米技术和绿色化学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构成的(微观)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实验:蜡烛的燃烧)
蜡烛熔化- 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化学变化
重点:检验CO2方法: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Ca(OH)2)中,若石灰水变
浑浊则表明有CO2 的存在;反之,则没有。
2. 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
1)凡是同种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都属于物理变化。
2)所有燃烧,金属生锈,酿造,腐烂都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即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活动性,稳定性⋯⋯)物理性质: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磁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区别O2 和CO2 方法:
1. 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Ca(OH)2),并振荡,其中
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的则是CO2 ,另一瓶内则是O2。
2. 将燃烧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若木条燃烧更旺,则该瓶内气体是
O2,若木条熄灭,则该瓶内气体是CO2
小结;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的特点: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3)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时杯底所产生的碳黑的原因是因为燃烧不充分。
4)蜡烛熄灭时出现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5 )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氺和二氧化
碳:即:石蜡+ 氧气点燃(这里应该是箭头,不过我打不来)水+二氧化碳(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实验(科学探究)的步骤:
1. 提出假设
2. 搜集证据
3. 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4. 得出结论
小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规范的操作方法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上课老师会讲的,自己去认真记O(∩_∩)O 哈哈~ 小结:呼出气体中CO2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多,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多,O2 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少。
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
a. 块状药品的取用(镊子)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
b.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药匙,纸槽)
2. 液体药品的取用(细口瓶)
a. 直接倒
b. 使用胶头滴管
c. 用玻璃棒蘸取
注意: 1.瓶塞倒放(防止瓶塞被污染从而导致药品被污染)
2.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
3. 试管口与瓶口紧凑(防止液体倒洒)
4. 到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防止药品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变质),并放回原处,且标签朝外(方便下次使用)量筒的使用选择::1.量筒的选择比所需药品体积略大或相等的体积的量筒
2.量筒无零刻度
3. 量程单位保持小数点后一位
4.误差:俯视:V 实>V 读
仰视:V 实<V 读
胶头滴管的使用:1.使用时不可碰触试管内壁,不可伸入试管(防止污染)
2. 不可平放或倒放(防止腐蚀胶帽)
3. 吸取药品后必须洗涤胶头滴管(防止污染药品)
4. 滴瓶中的滴管不可洗涤,以免稀释药品
二.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
1. 只许用火柴引燃酒精灯
2. 酒精的量不可少于灯体的1/4 ,不可超过灯体的2/3
1 用试管给液体加热:
a. 试管夹得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试管口1/3 处,或试管中上部
b. 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 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 °角
d. 试管口不可对着有人的地方(液体会沸腾,溅出伤人)
e. 加热前,须擦干试管外壁(防止试管炸裂)
f. 预热:将试管放在外焰上来回移动(防止试管因局部骤冷而炸裂)
g. 加热后,不可马上清洗(防止试管炸裂)
2. 用试管给固体加热:
1. 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遇到试管上端还
是冷的试管壁所形成的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2.其他的和液体加热时注意事项差不多
试管的洗涤:
1 加水振荡
2.用试管刷刷洗
3.洗净的标志:试管内壁出现均匀水膜
收集气体的方法:
a. 排水法(气体不溶于水)
b. 向上排空气法(ρ气?ρ空气)
c. 向下排空气法(ρ气?ρ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主要包括O2和N2
空气的组成:
V O2=1/5 V 空气
N2=4/5 空气
实验注意事项:①红磷必须足量
②装置不能漏气③必须等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
夹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即无化学式
β.防腐
2.有害气体( SO 2,NO 2⋯)
保护空气的措施: a.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b.改善环境状况
c. 使用清洁能源
d. 积极植树
O 2(在标准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O 2 )=1.429g/L > ρ(空气)
性质; 1.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具有助燃性
物质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即有化学式
与水有关的纯净物 :水,冰, 冰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水
O 2 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N 2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α.作为超导材料
N 2 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无色,无味
空气的污染:1.烟尘(粉尘) 污染
O 2 的用途
嘿嘿嘿。
这些都来源于我的笔记哦~\(≧▽≦ )/~,。
我是不是很强悍呢%>_<%实验:硫燃烧
硫呈淡黄色,粉末状固体,俗称硫磺
硫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
量,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产生蓝紫色火焰,同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
气的气体
S+O 2 →点燃(要写在箭头上方哦,以后不提醒了哦) SO2 小结:
物质燃烧与氧气浓度有关
气体燃烧产生的是火
固体燃烧产生的是光
木炭燃烧:
现象:书P41
表达式:C+O 2 →点燃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