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二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设想:
1.课文分析与设计: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之一,被选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美”,主要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发现、欣赏大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的美感,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因此,在教学《春》时必须紧扣“美”,指导学生多角度、深入地体会《春》的意境美、语言美等。
《春》创作于1928年至1937年。这个时期正是朱自清因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的阶段,因此作者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情,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故而,《春》没有了朱自清创作诗文初期时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教授课文时,需把握好这种欢乐积极的格调,带领成长于钢筋森林里的学生寻找失落的田园。同时,为日后学生学习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做准备。
《春》的语言非常优美,使用了大量的、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立体的描写。这是初一的学生需要学习,并可以学习的内容。因此,教授《春》时要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修辞手法,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虽多为农村户籍,但缺乏农业生产的生活经历,也很少接触大自然。因此,《春》所描写的田园生活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教授《春》时,需要动用多媒体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授课者所教授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在讲授修辞手法时要补充必要的修辞知识,由浅入深。
初中的学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表现自我的意识,希望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肯定,但又不习惯当众发言。授课者的学生亦如此,渴望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却缺乏勇气。因此,讲授《春》时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鼓励学生发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美的感受力;
2.掌握抓住特点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分析与学习;
2.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形象的描写。
教学亮点:
结合学生之前的秋游活动,把《春》的学习想象成是在游览文字构成的“春园”,以寻春、赏春活动为组织形式,开展小组竞赛进行学习。
课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小组竞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
二、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文章的结构。
三、活动二:展示个性景点(活动一为“勾勒‘春园’地图”,已于第一课时完成)
思考:文章怎样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勤图这五幅图的?
提示:抓住事物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从哪种感官感受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作方法)?
表达了作者何种感情?
1.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春草图,以作示范。
①作者笔下的春草有什么特点?
嫩绿多绵
②从哪些感官角度写草?
视觉:⑴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
⑵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
⑶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⑷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触觉:“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春草的感情。
③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作方法)?
拟人:“偷偷地”和“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衬托:通过写人们在草上兴致勃勃的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2.学生分组完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勤图,开展小组竞赛。
春花图:
①作者笔下的春花有什么特点?
多艳甜
②从哪些感官角度写草?
视觉: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儿”,“野花遍地是”写花朵多;
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色艳;
味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作方法)?
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⑶“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比喻、拟人,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⑷“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
⑸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竞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⑹“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将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不仅写出野花多,而且描绘出随风轻轻摆动,色彩明丽的美景。
春风图:
①作者笔下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柔和温暖芳香和悦
②从哪些感官角度写出春风的特点?
⑴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
⑵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⑶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③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作方法)?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⑵“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柔和。
⑶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春雨图:
①从哪些感官,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写?
⑴“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多。(视觉)
⑶“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视觉)
⑷“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润物。(视觉)
②“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拟人。
春勤图:
①文章怎样描写春勤图?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②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3.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4.总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五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