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曲式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目标:1、感受外国著名音乐,领略外国风情。
2、八六拍子节奏的“强、弱、弱,次强、弱、弱。
”节奏感。
掌握6/8的指挥图式。
3、有感情的用竖笛演奏这首歌。
教学重点:1、学会演奏《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曲。
2、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竖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1、《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2、作品介绍:乐曲为带变化再现的三段体曲式结构,第一遍由弦乐器演奏主旋律,淡雅柔美,第二遍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交替演奏,清新恬静,尾声中,弦乐器再次演奏主旋律,回到幽静恬淡的气氛和梦幻般的梦境中。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
(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三、教演奏过程:1、讲解重难点知识6/8拍子的含义: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6拍子的强弱规律。
强、弱、弱,次强、弱、弱。
2、学习吹奏:(1)听录音吹奏提问: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2)用正确的方法和状态模仿吹奏歌曲旋律。
(3)纠正不足再次模奏。
(4)解决难点,教演奏重点乐句。
(6)集体连贯地演奏。
(7)复听音乐细心感受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变化,随录音再次演奏歌曲。
3、找出学生难掌握的乐句句,做重点教学演奏。
四、找吹奏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让我们乘着知识的翅膀飞向你们最高理想的彼岸,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成功的!。
《牧童短笛》教案
《牧童短笛》教案《牧童短笛》教案1设计意图:《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这是一首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乐曲。
我在《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下设计了此节音乐欣赏活动。
这首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三段体音乐,第一段四分之四拍的节奏,舒缓、悠扬,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牧童骑在牛背悠扬的吹着笛子;第二段转换为四分之二的节拍,以欢快、跳跃的节奏,展示牧童和水牛在水中、田间嬉戏的的场面,和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音乐主题,夕阳西下,牧童返回乡村,给人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人之发展水平,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活动目标:1、区分音乐的性质,了解乐曲ABA三段体曲式的结构特点。
2、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理解音乐。
3、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重点:区分乐曲的音乐结构。
活动难点:分析了解乐段的表现情绪。
活动准备:1、《牧童短笛》音乐。
2、《牧童短笛》水墨动画。
3、水墨材料及笛子。
教学手段:口头语言,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技术。
活动过程开始部分:一、幼儿演唱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
师:什么乐器在歌唱?(钢琴、小铃、铃鼓)师:小朋友还知道什么乐器会唱歌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
基本部分:一、欣赏音乐《牧童短笛》了解笛子的演奏特点(1)幼儿静听欣赏音乐。
师:听到什么了?感觉怎么样?(悠扬、欢快)猜猜看,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2)认识乐器————笛子。
师:见过这个乐器吗?见过谁吹笛子?怎么吹笛子的?这么美的音乐会在什么地方吹呢?小结:笛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它能吹美妙的音乐来。
教师:笛子演奏的这段音乐有几段呢?我们接着听。
二、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ABA的曲式结构。
师:听出来了吗?有几段?音乐的节奏都一样吗?哪一段是舒缓优美的?哪一段是欢快活泼的?小结: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平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
金蛇狂舞教案
金蛇狂舞教案金蛇狂舞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欣赏,使学生体验感觉民乐合奏的情绪以及风格。
2、使学生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熟悉他的作品,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听赏乐曲《金蛇狂舞》,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以及熟悉它的主题节奏形式,感受打击乐器鼓和锣等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富有生趣地、自主地、轻松地进行欣赏并积极参与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
四、教学准备1、打击乐器实物,大锣、小锣、钹、鼓、木鱼。
2、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感受身边音乐1、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导入新课。
2、作曲者介绍。
人民音乐家——聂耳,是我国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重温他的作品,能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
下面,我们来欣赏他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族合奏曲《金蛇狂舞》。
(二)走近民乐经典1、初听乐曲,感知基本情绪。
2、认识打击乐器:鼓、大锣、小锣、钹、木鱼。
3、讨论锣鼓音乐的特点及用途:①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表现节日的喜庆。
②用于指挥,统一步伐。
③常用于戏曲中的伴奏。
(三)享受探究乐趣深入欣赏乐曲主题,多媒体出示主题曲谱。
(四)体验成功喜悦1、再次欣赏《金蛇狂舞》全曲。
2、小组活动,配合练习。
3、动一动,走一走。
和着锣鼓音乐有序地走出教室。
金蛇狂舞教案篇2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感受音乐中热烈欢快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教师用敲锣、打鼓的支作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
3、欣赏a段音乐,组织幼儿整齐有序地双队进行,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协调,配合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幼儿已学会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敲锣、打鼓,咚咚锵咚锵咚锵,锵锵锵锵,锵锵乙锵乙锵锵,乙锵乙咚锵!2、录音机、磁带。
3、图片、图谱活动过程:一、导入,初步欣赏曲子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听。
高中音乐《在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分析、体验系列教学活动,体会歌曲激发对于少数民族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掌握弱起小节,了解乐曲三段体的创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歌曲中的弱起小节特点,了解乐曲单三部曲式。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激发对于美声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青新疆塔塔尔族的视频,顺势引入新课。
环节二:初步感知1.聆听全曲,教师提问:听完之后,同学们可以从音乐当中得知歌曲是几几拍子的及演唱速度又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聆听可以的出,歌曲为3/4拍子,演唱的速度为中速的,给人以在诉说的感觉。
2.教师再次带领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聆听课以感受的出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抒情地。
环节三:深入探究1.聆听一遍歌曲,教师提问:感受歌曲可分为几段?采用了怎样的创作形式?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聆听,乐曲总共可划分为三段,因此可以得出歌曲采用了三段体的创作手法,三段体又称单三部曲式,它包含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三个部分同等重要,作用各不相同,组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2.学唱旋律感受歌曲当中弱起小节的运用,并在演唱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发现歌曲运用了弱起演唱。
教师总结:歌曲当中的第一小节为不完整小节,并且在弱拍子上进行演唱,因此在演唱时要轻声进行演唱,弱弱的感觉,像是在轻轻诉说。
3.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银色的月光下》是塔塔尔族反映爱情生活的一首民歌。
歌曲表达了一位青年在爱情上的伤感、思恋和向往,歌词中通过许多景色的描绘:沙滩、月光、幻梦、踪影等,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著。
环节四:拓展延伸以四人为一小组为《在哪银色月光下》创编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为优秀的小组颁奖。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云中的城堡》教学设计
云中的城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段体曲式结构,变换拍子以及小调式概念。
2,过程与方法:聆听、演唱《云中的城堡》体验音乐剧歌曲易学易唱的特点。
了解音乐剧是一种歌,舞,剧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感受体验音乐剧选曲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编演等实践活动,能对其产生兴趣并给予关注。
教学重点:演唱《云中的城堡》体验其易学易唱特点的同时并能加入表演。
教学难点:学生表演悲惨世界中的两个人物的演唱,体会音乐剧中的歌曲有何不同。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用歌唱的形式导入课程2,引出音乐剧这种形式,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剧二.新课1,聆听《云中的城堡》A乐段,思考两个问题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为什么这段旋律会带给同学们忧伤的情绪?出示A 乐段乐谱,根据老师的哼唱让学生填出空缺的音符进而引出小调式的概念。
3,出示旋律线,总结出下行的旋律线、小调式就会带给我们一种忧伤的情绪。
4,刚钢琴伴奏唱一唱A乐段歌词5,聆听B乐段,思考与A乐段相比发什么什么样的情绪变化?跟钢琴唱一唱B乐段。
6,跟钢琴伴奏演唱《云中的城堡》,引出音乐剧具有易学易唱的特点。
7,介绍小主人公柯赛特以及剧情。
云中的城堡选自音乐剧《悲惨世界》8,了解故事剧情后欣赏柯赛特在音乐剧中的演唱。
除了歌唱你还发现柯赛特有哪些细微的变化9,让同学们再一次演唱歌曲,体会各种神态表情的细微变化,了解到音乐剧演员不仅要会唱还要会表演10,欣赏老板与老板娘之间的演唱,体会这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三,表演教师给出剧本,让同学们表演音乐剧。
四,拓展欣赏音乐剧《猫》选段五,学生总结音乐剧的概念六,简单介绍中国音乐剧七,总结下课。
《回忆》教案
《回忆》
武原中学陈怡
教材分析
《回忆》这首歌曲以动人心弦的旋律成为音乐剧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12/8拍,整首歌曲由A、B两个乐段及其演变的乐段构成。
歌曲《回忆》在音乐剧中先后共有三次演唱,因故事情节不同,每次演唱中的歌曲结构、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也因所需表达的不同情感而不同。
《回忆》这首充满生命意蕴和哲理的经典歌曲,其知名度远远超出了音乐剧《猫》本身。
此曲获得众多奖项,作为本单元的重点欣赏曲目,不仅能让学生聆听到动人心魄的旋律,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该剧多姿多彩、动感十足的舞蹈,还能让学生感悟出“爱与宽容”的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剧《猫》的主题曲《回忆》等音乐片断,感受音乐剧《猫》的音乐风格,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爱与宽容的主题。
2、聆听、分析、感受、对比歌曲《回忆》在音乐剧中先后三次演唱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探讨旋律、力度、结构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基本掌握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对比欣赏《回忆》,分析歌曲旋律、结构、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在感受、分析的基础上,感悟作品所表达的“爱与宽容”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剧《猫》视频片段
以故事形式导入。
二、新课教授。
《回忆》教案
《一二三四歌》音乐教案演示教学
《一二三四歌》教材分析《一二三四歌》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
它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
整个歌曲给人以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染。
该曲为4/4拍,进行曲速度,三段体曲式结构。
第一乐段采用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简洁明朗的旋律,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坚定、勇敢、自信的坚强性格。
第二乐段采用了类似说唱兼有的风格,唱起来令人想到战士行军途中说快板书的情景,给人以活泼、乐观、豪迈的印象。
第三乐段采用领唱加伴唱的形式,伴唱还夹带表演,其旋律短小精悍,有呼有应,穿插着喊口令的声音,使人想到火热的军营生活,感受到战士们的自豪情绪。
学习目标:1通过学唱,能够用饱满、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2通过欣赏,感受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
3通过聆听,能够分析了解歌曲的体裁,对军旅歌曲感兴趣,并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创编活动。
学习重点:歌曲情绪的把握及风格的体验与实践。
学习难点:1第三乐段中二声部的演唱及表演。
2即兴创编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讲授法,听赏法,体态律动法等教学过程一军歌嘹亮1 多媒体播放歌曲片断:《我是一个兵》、《咱当兵的人》导语:伴随着《我是一个兵》、《咱当兵的人》,仿佛让在座的同学来到绿色军营,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绿色军营,去模仿一下军营中那嘹亮的声音。
二军营体验发声练习:2/4 (e1---d2) 1 0 v 1 0 | 1 0 v 1 0 ||一二三四要求:(气息气沉丹田,声音富有弹性,情绪高亢有力)三唱响军歌导语:我们的声音如此高亢,我们的激情如此豪迈,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首嘹亮的军歌。
播放歌曲《一二三四歌》1、初听全曲(1)、感受歌曲音乐情绪,表现军人的什么品质?(2)、思考歌曲音乐体裁。
分析讨论回答:(1)、音乐情绪铿锵有力、激昂豪迈、坚强自信。
表现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
(2)、歌曲体裁进行曲体裁。
2、复听全曲:(学生可轻声击掌伴奏)体验乐曲铿锵有力的节奏。
音乐教案《木瓜恰恰恰》
音乐教案《木瓜恰恰恰》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印尼风情的叫卖题材民歌。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简洁、段落规整清晰、歌词通俗上口,描绘出“印尼果农带着新鲜美味的热带水果到集市上叫卖、城里人都争先购买”的热闹景象。
歌曲内容生活化,很有感染力,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更有特色,既增添欢快活泼的情绪,又显露开朗豪放的性格特点。
歌曲结构为三段体,大调式。
第一乐段:以弱起小节贯穿,四个乐句的节奏形态相同,并用“跳进递增与模进”的表现手法,使旋律上扬富有朝气,流畅而优美。
在每个乐句结束时都加进了“恰恰恰”的衬词,更显得活泼潇洒,富有异国情调。
第二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形态相同,旋律也基本类同,只是结尾两个音稍作变化。
旋律运用了连续的切分音节奏,突出了叫卖的独特风采,增添了劳动欢乐与美好生活的感受。
第一乐句旋律大跳向上、小跳与级进有规则的交错、力度渐强、结尾上扬,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
第二乐句旋律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但力度渐弱、平缓下行,最后落到“do”上收尾,音乐形象清晰完整。
第三乐段重复再现了第一乐段。
学生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处于中年级、培养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发展阶段。
学生特点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喜爱音乐。
在此课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叫卖题材的音乐作品,也未欣赏过印度尼西亚民族音乐。
学生学过弱起小节和切分音的知识,但还从未演唱过这类弱起小节与切分音连续并用的歌曲,学生在唱出连续切分音节奏和4/4拍弱起的强弱感觉方面的确有困难。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热情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能够听辨出歌曲ABA三段曲式结构。
3、通过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激发学生热爱劳动、赞美生活、热情好客、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了解叫卖歌曲的艺术形式。
2、准确掌握弱起小节和切分节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电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内容:一、组织教学1、聆听音乐进教室。
加伏特舞曲教案
加伏特舞曲教案加伏特舞曲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加伏特舞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伏特舞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律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以及音高的变化,能够用动作体现的节奏与音高;2、通过聆听和体验,初步了解三段体曲式结构3、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幸福的表情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及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聆听《加伏特舞曲》,通过编创动作让学生感受音高变化;2、通过表演,感受歌曲的舞蹈性,用编创适当的动作配合节拍表演。
三、教学难点:1、感受音乐旋律及音高的变化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四、教学准备1、学生:铅笔两枝(一枝可以书写),白纸一张;2、教师:教学设计(6份)、课件U盘(视频播放程序和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这节音乐课,来了许多我们不认识的老师,孩子们有感到紧张吗?……因为这些我们不认识的老师都是成都市音乐骨干班的老师,请孩子们和我一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到来。
现在孩子们跟随音乐去到音乐的王国里……(二)、聆听全曲,体验、感受音乐。
1、初听:感受作品情绪。
师:初听到这首乐曲你的心里感受到了乐曲什么样的情绪?(提示听乐曲后的心情)过渡语:这是一首快速、欢快的乐曲。
2、复听全曲:感受作品速度师:说说这段乐曲的速度和给你的感觉。
(播放《加伏特舞曲》主题)生回答以上问题。
3、猜一猜:乐曲的名字师: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你能帮他取个名字吗?(……)4、适时评价,了解乐曲资料师:我们班的孩子真能干,大家的回答真不错,这是一首由荷兰的作曲家戈塞克创作的《加伏特舞曲》。
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岁了。
(三)、聆听主题A:1、体验旋律的高低变化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乐曲的第一段,老师为这段音乐编了动作,请孩子们仔细看,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您的手一会高一会低……师:老师的手为什么一会高一会低呢?这段乐曲你体验到了音的什么?(因为音乐里音有高低,音高的时候,手就高)师:还有呢?(手扭来扭去,像在跳舞一样)生:(老师的手扭来扭去,像在跳舞一样。
长江之歌
授课教师:陈芳授课课题《长江之Fra bibliotek》课型
新授
三维目标
1、知道长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唐诗,能够用自然流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母亲河——长江的赞颂感情。
2、在感受、理解《长江之歌》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方法表现赞颂之情。
重点难点
学唱《长江之歌》以及歌曲的掌握
课前准备
PPT视频资料
这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讴歌了万里长江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各族人民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这首歌曲是根据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填词而成的。
2、学唱歌曲
(1)放音乐及视频听歌
(2)学唱歌词
(3)有感情朗读歌词
(4)老师带着学生唱
(5)作品分析
《长江之歌》采用了三段体的曲式,第一乐段是个8小节的方整型乐段,第二乐段是个对比性乐段,在节奏上将弱拍起换成了强迫起,旋律素材虽然取之于第一乐段,但由于采用了模进的手法,使曲调逐渐向高音扩展,造成了滚滚向前的气势,表现了激昂、赞颂的情怀,同时,也使我们产生波浪翻滚、江面宽阔、景色秀丽的自然景色的联想,最后一句出现了全曲最高音6,把乐曲推向了高潮,第三乐段是再现乐段。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我们初一时学的关于黄河的是哪一首?我们中国除了黄河还有一条大河是什么?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有哪些(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师: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他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1、观看长江的图片、视频,请学生谈谈对长江的感受。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学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火把节》教案
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2、听辨乐段。
完整聆听乐曲《火把节》。
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
教师要求: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的三段体,认真聆听音乐,每听到A乐段出现,就小声哼唱旋律。
乐曲
欣赏
教学
后记
6、完整欣赏乐曲《火把节》。
课堂总结!
提示课间休息注意安全!
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3、欣赏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
4、欣赏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
2023年钢琴的教案
2023年钢琴的教案2023年钢琴的教案1活动形式:钢琴课活动内容:《青蛙跳舞》内容分析:《青蛙跳舞》是《幼儿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的曲子。
难易程度方面属于难度较高的曲子,因为乐曲里面不仅有跳音与保持音及双音的不同演奏形式、有强、弱等感情标记,而且在识谱方面音符的跨越性比较大,还有三个最近刚学的的音符。
再者,要弹出乐曲特有的意境也需要用心去体会。
总之,这首乐曲学习点较多,是一首比较有价值的幼儿钢琴练习曲。
活动目标:1、感受《青蛙跳舞》所描写的意境。
2、熟练的识谱、唱谱,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调式找出曲中的变化音,认识曲子中“跳音、保持音、休止符、强、弱”等标记。
3、分手练习,能比较流畅的弹奏,边唱边弹。
乐曲节奏准确。
能准确表现四三拍的节奏特点4、简单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代表作品。
活动重点:识谱、分手弹奏授课对象:王晓语邱泊斐、苗淑沛活动准备:曲谱一份、音符多个、录音机、青蛙图片一张、教师准确的示范演奏、音乐磁带《捉迷藏》活动过程:一、以“小音符捉迷藏”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高、低音谱表上学过的音符。
重点复习与《青蛙跳舞》相关的音符。
二、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小青蛙的曲子。
教师示范演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识谱、唱谱1、出示高音谱表上的乐谱。
①请幼儿观察“这是几拍的曲子?”(3/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三拍)“音符上有什么标记?”(引导幼儿说出跳音,保持音记号)“都有哪几拍的音符、各唱几拍?”(四分跳音,附点二分音符,各唱半拍,三拍)“有变化音吗?”(引导幼儿看谱号后面的调号,知道是G大调,变化音为#F)②教师引导幼儿演唱高音谱表上的乐谱,用节拍器伴奏。
要求:节奏准确,跳音要唱出来。
③教师弹琴,幼儿人手一本书唱谱。
④幼儿一一演唱,检查幼儿的识谱情况。
2、出示低音谱表①“你看到了哪些标记?“(休止符、双音跳音)②“休止符有几种?”(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各休止1小节及1拍)“双音由哪些音符组成?”(请幼儿在钢琴上找出并弹出来,教师逐一检查)③“双音像什么?”(青蛙的'叫声,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四、幼儿练习弹奏,教师指导1、先练习右手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跳音弹奏要领:乐曲活泼、可爱、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弹出来,弹轻巧。
教案 :歌曲《渔光曲》
教案一
教学内容:歌曲《渔光曲》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歌曲《渔光曲》,指导学生掌握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 力。 2.指导学生结合发声训练较好地将连贯的呼吸运用到歌曲中,完整演唱歌 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感受 与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 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 具: 钢琴 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乐段,演唱情绪要平静自然,仿佛远远看到蔚蓝的大海上渔船在海浪中 微微颠簸。“云儿飘在海空”一句中,四五度及八度音程的大跳,应注意音乐连 线,托住呼吸,声音平稳,位置统一。演唱“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这句前,要充 分换气并用气均匀,使气息能够支持到最后一个音。第二乐段,描写风起云涌, 渔船由远而近,轻撒网,紧拉绳,渔民在风浪中捕鱼的情景。演唱时节奏要紧凑, 速度稍快,表现出渔民在紧张劳动时的场面。最后一句速度要渐慢,使音乐很好 的过渡到第三乐段。第三乐段,词曲作者进一步描写了渔民苦难的生活和悲惨的 命运音乐舒缓而忧伤。演唱时心情应是沉重的,在咬字、吐字上要特别讲究字头 清晰,每一个吐字和运腔都建立在呼吸的支持上,使声音气韵生动,表达出对劳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演唱要求 演唱者首先要基本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以便随着 情感的变化去演唱,切忌用一种声音去唱各种感情。演唱时必须要有良好的呼 吸支持和声音的连接,咬字、吐字应徐缓而有控制,字与字之间气脉要贯通, 力求声音平稳流畅而富有力度。 四、总结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正形的、舞蹈性或其它一些非戏剧性的音乐作品中, 常运用这种再现:
(2)“动力再现”,也称为“变化再现”,即在再现时采取或强化、或弱化处 理。按照动力化处理的方式,又可以分出两种主要的类型:
a、“增强性”再现。增强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音区提高,声部加厚,织 体加密,以及和声、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强化等。尤其突出的是,增强性再现常 常引起音乐的展开,使篇幅加长,力度加强,并且常常出现高潮;
f+sf
Mf dim. P dim.
音区
主要在标准音以下的较低 集中在高音区,音色单薄
音区,音色浓郁
调式
升高 iv 级的 bb 小调(犹太 bd 弗里几亚调式
调式)
旋律
上行为主
同音反复与整体下行
节奏织体
短促弱起的抑扬格,表情夸 等分逆分,富于语言性;单线条旋
张,8 度齐奏
律+长音和弦(内声部重复旋律音)
后形成对比,调性处于#g 小调,第 23 小节到达#g 小调的完全终止,后加上两小
节补充;连接 7 小节(第 26-33 小节),经由 E 大调-A 大调-D 大调的连续属七和 弦进行,停留在 A 大调的V4 和弦上,为再现作预备。
3
再现段为静止再,但加上了 4 小节的补充。
b、“减弱性”再现。与增强性再现相反,它的手法与增强性再现也相反,比 如:音区降低、声部减少、织体由密变疏。旋律简化,力度减弱等。有时也引起 篇幅的减缩。
3、三段式所含各段的反复问题(在三段式中,“反复”有多种可能性,在判
断作品类型时,如有反复出现,很容易引起误解.因此.需对它有充分的了解): (1)|:A:|+B+A:呈示段单独反复次,即“(A+A)+B+A”。这时,很容易被
乐谱:曲集上册 Page.105 音响 CD.1005②-2 时间: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图式:
引子 1+A8[a4(2+2)+a4(2+2)]+A’8[a’4 (2+2)+a’’4(2+2)]+A9[a4(2+2)+a’’’5]+coda.
G:
I/b:VI~i G: F: a(A):G:V G:
如上图所示,这首作品的结构为带有引子与尾声的展开性三段式. 呈示段长度 8 小节,为方正并行的两句式乐段; 中段保持了呈示段的 8 小节规模,主要在调性上体现出对呈示段的展开,但 处理得比较复杂,带来较多的色彩变化.具体来说,中段在第 10 小节从主调 G 大调进入,第 12 小节向下二度模进,转入 F 大调,第 14 小节有 a 旋律小调的色 彩,第 16 小节又有 A 和声大调的特征,第 17 小节后一半到达主调 G 大调的V3
看作是有再现的二段式,需注意辨别: (2)A+|:B:|+A:二、三段联合反复一次,即“A+(B+A)+(B+A)”。这时,
从数量上看有五个部分,与回旋监.式很相似,但它仍然是三段式; (3)|:A+B+A:|:整体反复的情况,在独立作品中较为少见(萧邦喜欢这样。
用各种反复把篇幅扩大); (4) |:A+|:B:|+| A:|:每一个段落分别反复一次的情况,在三段曲式的声
A8(a2+a’2+a’2+a2)+B6[(b2+b’2)+Re2]+
B 7(3+4)+Coda4
A
bb:
bd:
bd
bd:
bb
2、对比的方面:
段
内落
对容
A
B
比 项
速度
Andante, Grave, energico 严峻而有精力的行板
Andantino 小行板
结构
展开再现四句式乐段
并行两句式乐段
力度
A:
A:#f: #g:
#g: E:A:D:A: V4 A
3
如上图所示,这首作品的结构为综合性三段式。
呈示段(第 1-8 小节):结构为方正假并行的两句式乐段,调性为 A 大调, 第一乐句停留在由 DD6 -V 构成的半终止上,第二乐句以主调完全终止结束,调
3
性统一。
中段(第 9-32 小节):分为“11+13”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 9-19 小节)运用调式变体的手法对呈示段材料加以展开,按
照呈示段 8 小节规模为基础,加上了三小节补充,调性先后经过 A 大调、#f 小
调和#g 小调;
第二阶段(20-33 小节)由“本体”和“连接”两部分组成,本体 6 小节(第
20-25 小节),出现类似“命运动机”的音调和全曲最密集的分解和弦织体,与前
B (2) A B B 把并置关系变成对置关系
A (3) A B AB形成“奏鸣性”综合再现
(4) A B BA形成“对称性”(从材料上说)综合再现
穆索尔斯基(1938-1881)《图画展览会》第 6 首——《两个犹太人》 (一)关于《图画展览会》的两点说明: l、《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参观了他去世好友一一一位饿罗斯画家和建 筑师的造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一套钢琴作品。 2、这部作品“用音乐的手法描绘了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从而引起了 很多音乐家的重视,为这部作品配器的版本有 9 种之多,其中,法国作曲家拉威 尔的配器最为出色,被广为流传,也为这部作品速写为了新的生命力。 (二)关于第 6 首《两个犹太人》的分析 1、结构:使用并置对比中段与综合再现,且含有尾声的三段式。 图式:
单三部曲式(一)
一、概述: 1、意义和特点: (1)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2)结构原理: 单三部曲式的基本图式为: A=A+B+A ①三段式是“三句式”的各种类型中,那些具有三部性特点的各种类型的单 位升级; ②三段式也可以理解为有再现二段式的演化。 2、各部分的结构功能: 第一部分:具有呈示型功能,因此被称为“呈示段”。 第二部分:由于三段式是有再现二段式的升级,因此,中段也就是中句的升 级,因此,它像有再现二段式那样,也可以分为“展开性”、“对比性”和“综合 性”再加上一个“复杂性”共四种类型,中段成为区别三段式的不同类别的重要 标志。 结构成分:中段的本体+回头过渡(即连接,“并行进入”与“延伸进入”是 回头过渡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第三部分:有四种类型。
四、综合性三段式 1、定义:指曲式的中段既有“展开”,又有“对比”。 2、特点: (1)可能引起规模的扩大——包含多个乐段; (2)可以有“展开+对比”和“对比+展开”两种情况;
贝多芬《第 2 钢琴奏鸣曲》(OP.2,N0.2)第三乐章呈示部
图式:
A8(4+4)+{A11[(4+4)+3]+B13(6+7—)}+A12[4+4]+4]
乐曲中比较多见。 二、展开性三段式(使用展开性中段的三段式): 1、特点:整个曲予中只有一个主题,因此也被称为单主题三段式(单主题展
开性三段式)。 2、中段展开的主要手法:展开的手法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
[例]圣-桑([法]1835-1921):《动物狂欢节》(1886 年)第 13 首——《天鹅》
形象
Rich:傲慢、目空一切、气 Poor:单薄、瘦弱、可怜兮兮、唠唠
壮如牛
叨叨
3、统一的方面: (1)呈示段开放地结束在 bd 音上,但这个音延长下去,成为了中段的主音, 使音乐自然地延续下去; (2)更重要的是,两种强烈对比的形象,在再现段中综合起来,全曲描绘了 一幅完整的画面。 4、画面的联想: 表现了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的形象、刻画出他们各自的心理和他们之间的对 话。有如一幕小小的戏剧。 (1)呈示段:肥胖的富人趾高气扬地走出大门。 (2)中段:瘦弱的穷人看到了富人(由 bd 音的延续能够产生如此联想),似 乎见到了希望,独自站在墙角目视着富人,想上前借钱但又止不住内心的害怕, 加上饥寒交迫,不自禁地瑟瑟发抖; (3)连接:“穷人”的节奏型增加了两次波浪型的旋律进行,表现了穷人的 徘徊犹豫;
(4)综合再现段:鼓起勇气(变单声部为 8 度),紧紧地跟上富人,唠唠叨 叨地向他乞求,但富人对他置之不理,再现段的最后一个和弦(用 sf 的力度), 像是富人的一声怒喝——“干什么”,随后的休止像是气氛顿时凝滞下来;
(5)尾声:穷人不折不挠,继续低三下四地两次乞求(p 的力度),但都被 富人的呵斥打断(谱面的两个 sf 处),像是在说:“滚”,最后两小节只剩下富人 的音调,使人联想到富人撇下穷人,扬长而去。
4
为再现作预备。 再现段结构稍又扩充,长度 9 小节,第二乐句音区提高。且采用分裂进行,
属于动力再现。 三、对比性三段式: 1、特点:中段使用对比主题,因此也叫双主题三段式。
2、两种对比: (1)派生对比:和呈示段、和已经陈述过的音乐形象或音乐素材保持潜在联 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对比。 分析要求:首先必须指出对比的因素,其次要找到对比之间的潜在联系,如 果确认是形象问的联系,就必须从标题构思的角度作出逻辑性的说明,如果确认 这种联系是材料间的联系,就必须从具体关系上作出技术性说明。 (2)并置对比:纯粹、绝对的对比。 3、再现段的处理:与展开性三段式比较而言,对比件三段式中再现段的处 理显得更为复杂。对比性二段式中再现段的动力化处理,最重要的是综合再现。 (1) A B A 有四种方式显得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