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54分)1. (16分) (2020高二上·金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夜渡两关记(明)程敏政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
时日过午矣,不欲行。
但问驿吏,吏给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
石栈岖崟① ,悉下马,累肩而上。
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钰哄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
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②破南唐擒其二将处。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
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
”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
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
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
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
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
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
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
且念伍员③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
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注释】①岖崟(yín):山石险峻的样子。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20年普通高中第一次统考(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0年全市高考模拟统一考试(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B 错在“主要来自东南的越国”2.(3分)B 错在“摆脱”3.(3分)C (A错在“可见”,B错在“是……结果”,D原因错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3分)D (还需要值机、安检)5.(3分)C(到全国各地不对)6.(6分)①科技的先进性:C形柱、钢网架结构—--空间、视线②服务的便捷性、人性化:发现、到达登机口,值机程序,亲友送别③交通体系的综合性:交通便利、效率高,协同京津冀发展,对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提供基础支撑(评分标准:每点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3分)D解析:“去细节淡形象”错,小说有细节描写,少年人物形象鲜明。
8.(6分)①人物形象方面:“白色鸟”既可象征两个少年,又可象征人的童年,又可象征童年的心,童真无邪;两个少年的生活正如那对白色鸟,友爱、安静、自由自在;②情节方面:两只鸟“惊飞”象征两个纯洁少年的童年梦幻被打破,引发读者思考。
③主题方面:歌颂了美丽、纯真的自然与人生,反衬现实残酷无情,揭示了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评分标准:鸟的象征意义,对“惊飞”的分析,主旨,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9.(6分)(1)词语角度:色彩,拟声,叠词(2)句式角度:长短句结合(3)语言风格:浓郁的地域特色、音韵美(使用叠词),文白结合、口语化生活化(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 (3分)A11. (3分)B(“亲人去世”错,指父母去世)12. (3分)B(“担任吏部郎中”错,是担任“文选郞”时。
)13. (10分)(1)等到高拱被罢免,杨博代替他负责吏部,认为陆光祖仗义,特意启用他为南京太仆少卿。
(罢、义、特各1分,句意2分)(2)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
(忤、卒、徇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4. (3分)C(错在“眺望京城时所见”,“短棹浮淮”是元军从水路大举入侵。
高考内蒙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黄河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黄河文明的辉煌,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古代建筑、石刻艺术、壁画、雕塑、陶瓷、铜器、玉器、金银器皿等。
其中,古代建筑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古代的宫殿、寺庙、城堡到现代的民居、学校、医院,无不展现了黄河文明的独特魅力。
如西安的兵马俑、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的莫高窟等,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石刻艺术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的石刻雕像、石碑、石雕到现代的石刻壁画、石刻雕塑,无不体现了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
如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河南的龙门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等,都是我国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壁画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从古代的壁画、彩绘到现代的壁画、油画,无不展现了黄河文明的丰富内涵。
如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等,都是我国壁画艺术的瑰宝。
雕塑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艺术形式。
从古代的雕塑、石刻到现代的雕塑、装置艺术,无不体现了黄河文明的独特魅力。
如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河南的龙门石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等,都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作。
陶瓷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成就。
从古代的陶瓷、瓷器到现代的陶瓷、工艺品,无不展现了黄河文明的辉煌。
如陕西的秦砖汉瓦、河南的唐三彩、江西的景德镇瓷器等,都是我国陶瓷艺术的瑰宝。
铜器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成就。
从古代的铜器、青铜器到现代的铜器、工艺品,无不体现了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
如陕西的青铜器、河南的铜镜、江西的青铜器等,都是我国铜器艺术的杰作。
玉器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成就。
从古代的玉器、玉器工艺品到现代的玉器、工艺品,无不展现了黄河文明的独特魅力。
如陕西的玉器、河南的玉器、江西的玉器等,都是我国玉器艺术的瑰宝。
2019年高考内蒙古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内蒙古卷)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22年高考内蒙古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内蒙古卷〕语文本试卷共22 题,共150 分,共10 页。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依据题号挨次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由于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犯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留意的成就,便是其吸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思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奇特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福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内蒙古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内蒙古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
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2019年内蒙古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9年内蒙古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19届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在《礼记》中,“生活政治”的形而上学基础是自然天道。自然世界的变化具有客观必然性,而礼乐文明是人的创造物,由人的意志决定。儒家为了保证礼乐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也为了礼乐制度具有合法性,在向天道自然的寻求中获得了答案。
《礼记》认为,礼乐制度是效仿自然天道而设计的,也顺应了自然世界的客观必然性,由此,礼乐制度既顺应了天道而具有合法性,同时又因为是天道的人间体现而具有了必然性。自然天道为礼乐制度提供客观的依据,礼乐制度反映天道在人间的具体表现。由此,儒家为礼乐及其相关的政治活动寻找到了自然天道的基石,礼乐及其所保证的等级秩序、利益分配以及活动规则也在一定意义上获得了合法性、必然性。在《礼记》中,日常生活、政治生活从天地万物及其自然秩序上寻找到依据,进而得到合理解释;同时,人类生活秩序又因为源于至高无上的天地万物及其自然秩序而获得了合法性和权威性。通过贯通自然、生活与政治,人类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活动实现了统一,因此,在改造自身的人类活动中,也应该考虑和尊重自然的因素,实现人类行为与天地万物的合拍、同节。人们崇尚天道,服从于自然秩序,因而也乐意接受“生活政治”的安排,并不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强化“生活政治”的色彩,以此来表达对具有神秘和主宰意义的自然天道的崇敬。
(摘编自2018年9月《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内蒙古语文高考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内蒙古语文高考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阅读材料】春日·遇见春风轻拂过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温暖与生机。
沿着蜿蜒的小巷,我们来到了一家老茶馆。
这家茶馆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古朴的木质结构和斑驳的墙面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店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外面繁华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
老板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总是坐在柜台后面,静静地品着茶,偶尔抬头望向窗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老人名叫李明远,年轻时曾游历四方,见识过各种奇闻异事,后来回到故乡开了这家茶馆,希望能够给忙碌的人们提供一个放松心灵的空间。
今天,茶馆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年轻的画家。
他穿着朴素,眼神清澈,手中拿着一支毛笔,似乎随时准备捕捉灵感。
他点了一壶龙井,然后静静地坐着,观察着四周的一切。
不久,他被墙角的一幅水墨画吸引住了,那是一幅描绘山间小溪的画作,画面中水波荡漾,树木苍翠欲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画家走近仔细观看,发现这幅画竟是出自李明远之手。
他十分惊讶,没想到这位看似普通的茶馆老板竟然有着如此深厚的绘画功底。
于是,两人开始了交谈。
他们聊起了各自的人生经历,从艺术到哲学,从历史到未来,话题广泛而深入。
这次偶遇,让两颗原本相距甚远的心灵产生了共鸣,也为彼此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色彩。
时光匆匆流逝,夕阳西下,茶馆里的人渐渐散去。
画家离开前,向李明远表示感谢,并邀请他在未来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
李明远微笑着点了点头,目送着年轻人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春日的阳光洒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温暖的记忆。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上面的文章来设计五道选择题,请看下面的题目。
以下是根据阅读材料设计的选择题及答案:1.老茶馆的特点是什么?• A. 茶馆非常现代化• B. 茶馆位于繁华的商业区• C. 茶馆内播放着流行音乐• D. 茶馆有上百年的历史,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正确答案: D2.茶馆老板李明远年轻时的职业是什么?• A. 画家• B. 作家• C. 教师• D. 游历四方的人•正确答案: D3.年轻画家为什么对墙角的一幅水墨画感兴趣?• A. 画中的人物与他相似• B. 画作的价格非常昂贵• C. 画作的作者是茶馆老板• D. 画中描绘的是他的家乡•正确答案: C4.在文中提到的交谈中,两人讨论的主题有哪些?• A. 仅限于艺术领域• B. 从艺术到哲学,从历史到未来• C. 仅限于历史事件• D. 只讨论了茶文化•正确答案: B5.结尾处,画家向李明远提出了什么邀请?• A. 邀请他参加一场音乐会• B. 邀请他在未来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 C. 邀请他一起去旅行• D. 邀请他合作开一家新茶馆•正确答案: B请根据以上题目进行作答,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欢迎随时提问!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好的,我来为您设计一个高考风格的现代文阅读题目。
2023年内蒙古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2023年内蒙古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详解)2023年内蒙古高考语文试卷+答案怎么学好高中语文第一:是兴趣,多读充满情趣,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文字的乐趣。
第二:要提高学习效率,学好课本知识。
现在的课本每一篇课文都非常的精美,所以老师上课的细节千万不要漏掉,许多考试都在这些细节上会难倒你的,而这些细节往往是老师兴致所致,上课处于极好状态时,将大脑中的那些知识点下意识地说出来,且常常不书写在黑板上的。
捕捉这些细节,往往会提高你上课的注意力及效率和知识面。
利用好了课堂上45分钟,下去后无需过多时间就能熟练掌握,事半功倍,做题复习效率也极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时间,还容易丢三落四,知识掌握不完全,不熟练,对做题和今后复习造成隐患,这是每一个科目都应该用到的学习方法。
第三: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学习的时侯就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学习语文,应该进入*的角色,才能体会到*的精髓。
第四: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读书计划,很多书,都是化了作者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写出来的。
当然读的书,除了满足自己对一方面的兴趣以外,更重要的是,选好书,选名著。
第五:加强写作训练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
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的细读,精彩的篇章能背诵。
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的。
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
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高考语文常考年龄知识点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内蒙古高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畅游畅饮漫步B. 崭新崭露头角精益求精C. 遗憾残缺不全惊涛骇浪D.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狼吞虎咽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研究生入学考试,对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既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家庭的希望所在。
B.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C. 有关部门已经着手调查,并决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纵观全局,我们要把握机遇,勇于创新,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 他这次出差,不仅考察了我国许多名胜古迹,还访问了外国的一些朋友。
C. 她对工作认真负责,无论是大是大非问题,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D. 每年高考,我国都会出台一系列政策,以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公开。
4.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他那洪亮的声音,像山崩地裂,震撼着在场所有人的心。
B. 那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C. 他的眼睛,犹如一汪清泉,映照着天空的云彩。
D.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5. 请简要概括下列段落的主要内容。
(1)_________(2)_________6. 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_________(2)_________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聊马汉夜幕是渐渐地到来的。
太阳先是在城西的惠山尖徘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顺着山坡滑入了谷底,开始还在山后半遮半露着脸,后来就索性不见了踪影。
落班①的人拖着疲惫的腿脚回家。
看到家门时,他们倦意很浓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时候,家庭主妇站在门外扯开嗓门叫自己正在外疯玩的孩子回家吃晚饭。
夜色如砚台上磨的墨,愈来愈深浓了。
热腾腾的饭菜,是不管贫富,家庭主妇必须在劳累了一天的男主人踏进家门就该端上桌的。
不论荤素、不论可口与否,男人和一家老小均以风卷残云式的作业态度表现出对饭菜的赞许,同时也是对主妇劳动成果的褒奖。
一些赶早的人,就在此刻叩门或根本不敲门就推门闯了进来。
来者往往站着,掠过吃饭者的后背打量饭桌上的阵容,对饭菜加以点评,因此,那时候邻居之间是难有隐私可言的,每家的家底彼此都很了解。
这样,只能算是夜聊的前奏,真正的夜聊要待主妇收拾完桌面和灶台后才开始。
女主人端着一锅洗碗水开门要泼在门口的窨井里。
门一开,一方光波首先倾倒在屋外的黑暗里。
就见有幢幢黑影仿佛作蛾子趋光运动一般地过来,探头探脑的,见屋里有男主人在,且空闲着,就进了门去。
这时进屋的,八仙桌旁的长凳和骨排凳是空着的,自然也就在桌旁坐下来了。
从新近发生在小城中的稀奇事说起,由此及彼,话题不断扩大。
透出门缝的光线和声波,吸引着吃罢晚饭从家中出来寻热闹的人。
他们试探着推开门,一屋子正热烈说笑着的人立即静下来,扭头打量是谁来了。
借着昏黄的灯光看清来者是谁了,欢呼般发出迎接的声浪。
先到的在长凳上挪动一下屁股腾出空间,好让后来者坐下。
后来者一边坐下,一边说着:闹猛闹猛②,老远就听到这边热闹。
先到者拾起原来的话题,继续论说。
后来者听了一会听出名堂了,才插嘴。
也有因为后来者的到来而改变了话题的,话题是与后来者有关的,或是后来者扯到的。
这样,不断前来的参与者会不断带来新的话题,使夜聊永远充满新鲜话题。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1)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及答案)(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过尽行人君不来——梅岭古道随想王威廉①这世间已有太多的路,但只有极少数的道路,才能借助历史的机缘,在蒙蒙的时间尘埃里脱颖而出,被永恒铭记。
②我是站在梅岭古道的关隘处,想到这些的。
两侧逼仄的山崖,逼人警觉,仰视,仿佛山石随时塌陷。
向山脊南北眺望,是望不到边际的葱绿。
梅岭古道山体上那些被墨绿色苔藓遮盖的斧凿痕迹依然鲜明,没有炸药的年代,面对顽石,人们只能以硬碰硬,山间全是叮叮当当的巨大回音,虎口震裂,石屑飞溅,才有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刻痕,那样的艰辛,无法想象。
我伸开双臂丈量,怀疑最宽处都不足五米,上上下下的石阶被上千年的踩踏,已经不成形状,我要不断低头看路,小心着脚下的石头。
而路边的荒草,在风中摇摆着,显得更加茂盛,不可一世。
③这条路纵使早已废弃,却绝不会被遗忘。
这条路就是那种从时间的尘埃里脱颖而出的道路。
离古道向南再继续走一阵,就到了珠玑巷,据说那是北人南迁而来的第一站,正是从那里开始,一批批中原人扎进了岭南的密林,一直走到东亚大陆的尽头……④这条路最让人怀念的,却不是它的地理意义,它和人类的其他事物一样,所能彪炳千秋的,依然是沉淀下来的文化风采。
在这条道路上,数不清的杰出人物留下了他们的诗篇,赞美这儿绚烂的梅花。
是的,若遇上对的时节,这里的梅花开得格外艳丽,尤其站在关隘高处向下望去,是一片灿烂热烈的花海。
这样绝美的风景,怎能不引发诗心的吟唱?不过,只要读过古人的诗篇就会明白,这条道路打动他们的更本质的原因,是他们在这里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
⑤“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苏轼走上梅岭写的《赠岭上老人》格外打动我。
秘密就在此:“曾见南迁几个回?”越过五岭,穿过梅关,在古代是一种流放,一种罪刑,此地虽有梅花千顷,此身却是戴罪之躯。
理想就如这梅花般娇艳,可是该如何去实现呢?也许这一去就是一生,就是无法抵抗的微躯消亡,就是无法忍受的信念熄灭。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高三二模语文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行图式宇宙论最直接的恶劣影响便是产生了所谓谶纬神学,但产生谶纬神学并不能代表这种系统论的真正影响。
真正更为实在和更为长久的影响,是五行图式在中国社会思想和观念形态许多领域的渗透。
这造成了许多貌似科学但实际荒谬的伪理论,它们历数千年而不衰,在公私生活中起作用,成了行为中和思想中的不自觉的范式、习惯。
甚至在今日,时时还沉渣泛起。
这还不过是些外在现象,也许更重要的是这种五行图式宇宙论给人们心理结构上带来的问题。
例如满足于这种封闭性的实用理性的系统,既不走向真正的科学的经验观察、实验验证,又不走向超越经验的理论思辨和抽象思维。
中国的思维传统和各种科学长久满足和停步于经验论的理性水平,这一缺陷恐怕与这种早熟型的系统论思维也有关系。
因为在这种系统论里,似乎把所有经验都安排妥贴了,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这系统中求得解决,从而不要求思维离开当下经验去做超越的反思或思辨的抽象以更深地探求事物的本质。
所以,不是中国人缺乏抽象思辨的能力和兴趣,先秦的名家、墨辩证实了相反的情况,而是思维被这种经验系统束缚住、规范住了,成了一种既定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模式。
不仅如此,它还可能带来整个精神面貌和民族性格上的问题。
这种宇宙图式具有封闭性、循环性和秩序性的特征。
封闭性能给人们心理、性格以自我满足感。
它可以表现为虚骄自大、固执保守,认为本系统内应有尽有、完整无缺、不必外求。
循环论则否定真正的进化,向前只不过是复古,历史的演变不过是天道的循环。
秩序性更带来所谓安分守己,听天由命,认为任何努力无不受既定秩序图式(天道)的限制和制约,自认已被规范在某种既定位置上和处在这个不能逃脱的图式网络中,“思不出位”,逆来顺受,培养奴性,不敢说“不”;个体价值完全从属于这个作为外在权威的超个性的普遍秩序,锁禁在这个封闭的组织网络中。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材料二:或谓孔子曰:“子奚①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②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注】①奚:为什么。
②施:施行,延及。
(1)材料一中,“牛刀”喻指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对“为政”的认识。
【答案】(1)礼乐之道(或“道”,或“礼”)(2)①为政的目的(或宗旨、原则)应是推行“礼乐之道”,以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孔子因闻“弦歌之声”而戏笑,表明对子游政绩的赞同。
这反映了其“礼治”的为政观。
②孔子认为,为政的基础(或前提)应是践行“孝悌友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或推己及人、亲亲仁民)。
这体现了其“德政”思想。
③为政的途径(或方式)之一是通过教育培养弟子先立身处世后为官从政,即师长凭借弟子出仕而间接参与国家政治。
这凸显了其灵活明智的为政观。
【解析】【分析】(1)“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指治理武城县;“牛刀”指礼乐之道。
这是一个常用成语,意思是比喻用大的方法来解决小的问题而大材小用。
文中孔子则用它来比喻用礼乐之道来治理受到县城。
孔子认为子游长于文学,是他的得意门生,有如此大才却无大用武之地,只任职武城这样的小邑。
这句话包含孔子对子游极其欣赏、极其惋惜的情感。
(2)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个玩笑,说未免小题大作。
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
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幽默风趣,声音笑貌都如闻如见,意趣横生。
为政的目的(或宗旨、原则)应是推行“礼乐之道”,以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呼和浩特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呼和浩特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
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
事亲以孝闻。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
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大喜。
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与郡人来乞师,谓真卿曰:“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
今清河,实公之西邻也,仆幸寓家,得其虚实,知可为长者用。
今计其蓄积,足以三平原之富,士卒可以二平原之强。
公因而抚之,腹心辅车之郡,其他小城,运之如臂使指耳。
唯公所意,谁敢不从?”真卿借兵千人。
代宗嗣位,时元载引用私党,惧朝臣论奏其短,乃请,百官凡欲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上闻。
真卿上疏曰:“臣闻此语已来,朝野嚣然,人心亦多衰退。
何则?诸司长官皆达官也,言皆专达于天子也。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今陛下欲自屏耳目,使不聪明,则天下何述。
”其激切如此。
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
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希烈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
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
”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德宗诏曰:“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B. 郎官/御史者/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其出使/天下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回日/奏闻/所以明四目/达四聪也。
2022年内蒙古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2022年内蒙古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版)2022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了,今年全国乙卷的试题变化比较大,和去年相比,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难易程度如何呢?下面整理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2022年内蒙古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2022年全国乙卷使用省份: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共12省市区全国乙卷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
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
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
呼伦贝尔市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试卷(四)
呼伦贝尔市高三语文质量监测试卷(四)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珠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锦鲤”是一种高档的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的美称。
追溯锦鲤的历史,中国自古有“鲤鱼跃龙门”之说,喻人官运亨通。
而锦鲤真正“跃上龙门”是在日本。
锦鲤最初由中国传入日本,(),备受皇族的;人们赋予其吉祥、幸福的文化内涵,甚至视锦鲤为日本“国鱼”。
除了现实中养殖的锦鲤,网络虚拟空间中的锦鲤符号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的特点,五月鲤鱼旗、日式庭院中的大和锦与昭和三色锦鲤都成了“锦鲤祈福”微博的主要配图。
如今,兜兜转转的锦鲤又回到了中国当起“网红”,变成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
从2018年国庆期间如火如荼的抽奖活动“寻找中国锦鲤”,到当下考前考后风靡的“转发锦鲤求通过”,网友的行为都像极了生活里的求神拜佛。
但需要强调的是,转发“锦鲤”不是对日常生活中祈愿仪式的简单移植,大多数人只是通过这样的网络祈愿行为温和地表达着对现实压力的,转发“锦鲤”隐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当然,迷信不可取,只转发“锦鲤”而空想不劳而获必然无益。
我们不能真的将愿望、理想全都交给“锦鲤”,人生不可能处处,奋斗才是真正的人生“锦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青睐融合对抗顺风顺水B . 青睐契合反抗左右逢源C . 推崇契合对抗顺风顺水D . 推崇融合反抗左右逢源(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B . 得到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才更绚丽多彩C . 后来在日本经过了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D . 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更加绚丽多彩(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今,锦鲤回到了中国,又兜兜转转当起“网红”,成为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
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
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转太常博士。
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
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
再迁为刑部员外郎。
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
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
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
政乃大理。
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
玄宗赋诗而饯之,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
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
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蕃酋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
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
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
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
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
然崇信释典。
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
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
十四载卒,年七十五。
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
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B.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C.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D.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B.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C. 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
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D. 生口本指俘虏。
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
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
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否则不可,张说按这种说法予以施行。
B. 裴宽不惧权贵,敢于秉公执法。
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尽管权贵王毛仲想出卖官爵,枉法断案,但身居刑部员外郎的裴宽依然逮捕了马崇。
C. 裴宽关心百姓,深得皇帝赞赏。
他刚来到蒲州任职,久旱的蒲州就下了一场透雨,这件事从侧面表现了裴宽对百姓的体恤,唐玄宗曾赠诗予以褒扬。
D. 裴宽受累被贬,试图躲避灾祸。
裴宽因受韦坚的牵连被贬安陆,罗希奭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②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答案】(1)C(2)C(3)D(4)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解析】【分析】(1)本题中,“友爱”是说裴宽性情友爱,而“宦达”是说裴宽的“弟兄”,也就是说“弟兄”应是“宦达”的主语,故应在“弟兄”前断开,排除BD两项;“宦达”的主语是“弟兄”,而“亦有名”的主语是“子侄”,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应在“宦达”和“子侄”之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
(2)C项,“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错误,“蕃酋”应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
故选C。
(3)D项,“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意思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且皇帝不准。
故选D。
(4)第一句,句首添加主语“韦铣”;“引为判官”省略代词“之”,应为“引之为判官”,“引”,引荐,“为”,动词,做,担任;“清干善于剖断”的主语是“裴宽”,“清干”,清廉干练,“剖断”,剖明决断;“重”,看重;“其”,代词,他的,指裴宽的;“以”,介词,把;“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他为妻子;“之”,代词,代裴宽。
第二句,“以……为”,用(凭借)……处理“清简”,清廉简约;“故”,所以;“所莅”,所字结构,“莅”,到,“所莅”,到的地方;“之”,代词,代裴宽;“望”,希望;“望”后省略代词“之”,即“裴宽”;“为宰辅”中“为”是动词,担任。
故答案为:⑴C;⑵C;⑶D;⑷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有些文化常识生疏,可以采用语境法。
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
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附参考译文】裴宽父亲名无晦,任襄州刺史。
裴宽通晓谋略,凭借文章出任官孽,骑射、弹棋,投壶等技艺特别精通。
景云年间,任润州参军,刺史韦铣担任按察使,将他引荐为判宫,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镜看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裴宽转任太常博士。
礼部打算在皇帝的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事情交给太常,裴宽深明礼节,特意提出新的理解,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庙卑忌尊就应当禁止音乐。
中书令张说认为裴宽见识高明,都按他的想法施行。
经过两次升迁,担任刑部员外郎。
有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当时开府、霍周公王毛仲受皇帝宠幸掌握权柄,准备收受贿赂,出卖官爵,枉法断案,裴宽逮捕马崇,没有回复。
宽性情友爱,弟兄大多官位显达,子侄也有名声,在东京建房同住,八座院落相对,外甥和诬辈都有休息的地方,击鼓吃饭,当代的人都认为这是荣耀的事。
被选吏部侍郎,等刘玄宗返回京城,又改任蒲州刺吏,州里久旱,裴宽来到这里,雨才下透。
升为河南尹,不阿附权贵,致力于救济苜姓,政事于是治理得非常好。
改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后。
担任太原尹。
被赏赐紫全鱼袋。
唐玄宗赋诗赠给他,说:“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天宝初年,任陈留太守,兼任采访使。
不久范阳节度李适之入朝任御史大夫,裘宽就接替他破任命为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
当时北平军使乌承恩依仗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和太监通好,恣意贪求财物,裴宽依法查办他。
檀州刺史何僧献上几十个俘虏,裴宽都让他们回家,所以少数民族部落感动高兴。
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列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等到韦坚遭遇灾祸,裴宽又因亲属关系多次被贬,任安陆别驾员外置。
李林甫派罗希奭到南方杀掉李适之,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叩头请求,希奭没住下就离开了。
裴宽又怕死,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
但他崇信佛典,经常与僧徒往来,焚香忏悔,老而弥笃。
多次升迁担任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朝任礼部尚书。
天宝十四载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诏赠太子少傅,赙赠帛一百五十段、米一百五十石。
兄弟八人。
皆考中明经,在朝中和地方任职的有五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贞甫墓志铭归有光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
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
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
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至于一时富贵翕吓①,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
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注】①吓:显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B. 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C. 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D. 予甚畏其志畏:畏惧(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其志之勤而止于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 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C.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而竟以病死(3)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B.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C.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D.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