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练习含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

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答案】【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解析】【分析】节选部分内容主要写悟空的尾巴不知道该放哪儿合适。真君因不曾见过庙宇后竖着旗杆这一细节识破了悟空变成的土地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一情节反映出的生活哲理即可。如: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故答案为:【示例1】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2】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名著的阅读积累与理解。学生要注意积累,注意对作者、背景、写作特色、人物及故事情节理解;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要结合选段进行分析理解。

2.名著阅读

(1)阅读小贴士,为下面名著选择合适的腰封。

第一组:

①《白洋淀纪事》:

②《湘行散记》:

第二组:

③《猎人笔记》:

④《镜花缘》:

A.冀中平原的诗意与浪漫,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普通劳动者的胸襟和品性,中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

B.君子国、大人国、歧舌国、女儿国、黑齿国、淑士国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奇闻异事、风土

人情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想象绚丽斑斓,人物形象鲜明,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学”小说。

C.一部深沉奇丽的乐曲: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交织,独特的自然世界与别样的生命形态交融,美丽纯净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的无奈与无常.....

D.一个俄罗斯作者行猎漫游见闻,19世纪中叶俄罗斯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高尔基称之为“异常优美”的作品。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

①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

②罗刹说“坑陷我子”是指哪件事情?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

—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1)①A;②C;③D;④B

(2)①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②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

(3)示例:《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这种痛苦的经历,直至鲁迅成年,记忆犹新。因此,鲁迅先生认为,这样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不愿意幼年的海婴再尝到他这种痛苦,不愿去戕害海婴的天性。

【解析】【分析】(1)①《白洋淀纪事》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境。故选A。②《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故选C。③《猎人笔记》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农村,宛如一幅精美的风景画。然而在这美丽的乡村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屠格涅夫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揭开了地主们“文明仁慈”的面纱。故选D。④《镜花缘》清代李汝珍所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故选B。

(2)考查对名著人物故事情节的理解。①孙悟空与牛魔王结拜为兄弟,于是牛魔王成了

孙悟空的大哥,而罗刹女是牛魔王的夫人。②红孩儿因为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走了,做了散财童子,铁扇公主见不到孩子,使他们母子分离,迁怒到孙悟空身上,故罗刹说“坑陷我子”。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如选《二十四孝图》,写到鲁迅先生小时候,一位长辈送他一本《二十四孝图》。当幼年的鲁迅请人讲了这二十四个故事之后,内心充满了恐惧、担忧,再也不想做孝子了。鲁迅认为那种虚假的“孝道”伤害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因此,他也不会用这种虚假的故事去伤害海婴的天性。

故答案为:⑴ ①A;②C;③D;④B

⑵①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②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

⑶示例:《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这种痛苦的经历,直至鲁迅成年,记忆犹新。因此,鲁迅先生认为,这样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不愿意幼年的海婴再尝到他这种痛苦,不愿去戕害海婴的天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掌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的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3.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

那________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

(1)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是________

(2)《西游记》中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

(3)为什么说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西游记》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请简要回答________。

【答案】(1)观音菩萨

(2)斗战胜佛

(3)示例:《西游记》这部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苦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