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教师职业理念

04 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并关注他们的 全面发展。
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需要具备课程意识,参与课程建设和开发,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从教育的权威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材施教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 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 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 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 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编写教学方案
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 学步骤、时间安排、教学资源 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
教学实施能力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活 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 作。
有效讲解与演示
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进学生 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和集体荣誉感。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与家长保持沟通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 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06 职业道德与素养
职业道德规范与要求
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考点总结

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考点总结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三节教师观知识点总结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
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讲师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2.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
【教资综合素质】第一章 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选择题
第一章 职业理念
1.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B|C|D
未来性|滞后性|连续性|广延性 1.B【解析】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 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滞后性。 2.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
A|B|C|D 教育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 12.C【解析】师生关系的功能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教育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和社会功能。 13.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A|B|C|D 合格教师|教育教学能手|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 13.D【解析】优秀教师的前提是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的初级层次是教育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的高级层次是 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教育家型教师。 14.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
A|B|C|D 家庭教育|教师培训|课外活动|课堂教学 23.D【解析】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战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24.下列()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
A|B|C|D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选择题
教育要面向世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学生 24.D【解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真正实施了素质教 育的标准之一。 25.下列()不是家庭,社会尤其是学校要强调树立的教育观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选择题: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2.素质教育在于纠正“应试教育”。
3.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4.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二、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把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素质”。
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一)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教育,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是一种发展个性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三、素质教育的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基础教育处于学生个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2.促进学生心里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二节学生观一、选择题:1.教育公正是教育活动中的体现,是所有的学生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民族、个性、性别、文化、地域、家庭。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是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
全国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学生观解析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二讲:学生观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具有发展的潜能的,教师不应只看到学生现在的状态, 对学生下定义,而应该放眼未来,并为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而作出 努力。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 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会犯错,也会改正。对于班级中的 “问题”学生,教师应该包容他们,并且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 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二讲:学生观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 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 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 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二讲: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基本内涵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答案】B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讲:教育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8: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园老师总是主动为幼儿提供 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并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下列关于该行为的 理由,不正确的是( )。 A.游戏能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建立 B.游戏是教师自发自主的行为 C.游戏需要教师的综合指导 D.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理念之“学生观”
模块一 教师职业理念 课程架构
职业理念
教育观 学生观
1、教育观概述 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1、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观
1、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学生观”材料分析题——万能模板 错误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

.实用文档.
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然遵循如下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2〕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开展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开展。
〔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开展。
二、学生观
1.学生是开展中的人,要用开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独立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必须做到如下要求:
〔1〕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3〕尊重热爱学生;
〔4〕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开展;
〔5〕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开展效劳的意识。
三、教师观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第一章 职业理念题库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题库[单选题] 1、班主任某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
”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学期期末前三名的学生,某老师的做法()。
A 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B 不正确,违背了廉洁从教要求C 正确,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主要依据D 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要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题干中孙老师的做法表明他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单纯以量化的分数标准评价学生,这是不正确的。
故本选D。
[单选题] 2、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思想家是()。
A 洛克B 卢梭C 第斯多惠D 乌申斯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谈到了教师的责任,他认为“导师的重大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在于逐渐将人世的真情实况显示给学生,在于使学生喜爱,并且模仿优良的与值得被人称誉的行为;在于当学生正做这种行为的时候,给他力量”。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 3、教师依靠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选择和调节,这属于()。
A 他律B 自律C 内省D 慎独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教师依靠内心的信念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选择和调节,正是教师的自律行为。
[单选题] 4、使用说服疏导法进行师德教育的前提是要坚持()原则。
A 实事求是B 以理服人C 因材施教D 言行一致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说服疏导法是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广开言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以满足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教育方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一、充分理解教师职业理念的含义教师职业理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和从业行为的看法和态度,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理念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和信念,它指导着教师的工作,使教师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1、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主发展。
2、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平等公正: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评价他们的表现和进步,不偏袒、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4、敬业爱岗: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负责地履行职责,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5、创新实践:教师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积极践行教师职业理念1、学生需求:教师应该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主发展。
2、注重情感交流: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真诚、耐心的态度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4、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5、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职业理念是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对教育、学生以及教育目标的基本信念,它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进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下是对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的一些主要内容: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它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教育、如何设计教育、如何实施教育。
现代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为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而服务的。
全国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教师观解析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三讲:教师观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转换 记忆小诀窍: 传授变引导(促进) 执行变开发(建设) 教书变实践(研究) 封闭变开放 (开放)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三讲:教师观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观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三讲:教师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5:李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时间花 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李老师 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 A.教学情境 B.职业生存 C.学生发展 D.教学设计
【答案】B 【解析】第一阶段:关注生存阶段 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如: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 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问题。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三讲:教师观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二) 五阶段发展观(伯林纳) 第三阶段:胜任 高级新手教师经过3~4年后能够成为胜任性教师。胜任型教师是教师 发展的基本目标。 第四阶段:熟练 胜任型教师经过5年左右,可发展到熟练水平。胜任型教师具有较强 的直觉判断能力;教学技能接近认知自动化水平;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 畅、灵活的程度。 第五阶段:专家
【答案】B 【解析】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夏老师应该反思自 己,想办法改善与同事的关系。
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
第三讲:教师观
【真题在线】 【单选题】例2: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今天的教研 会上,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得到认可。 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表 明邱老师()。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缺乏问题意识 D.善于自我暗示 【答案】A 【解析】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职业理念 --综合素质--教师资格证

(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幼儿全 面发展的前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实施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三)幼儿的发展
1.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 2.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1)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2)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活动大致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两类。内部活动是指不可
理解素质教育应理解以下几点:
1.提高民族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式。
3.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4.潜在性
五、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 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一)树立正确的办园目标 办园目标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纲领。 (二)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教育观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要面向全体 (二)教育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创新人
格;2.创新思维;3.创新技能。 (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五)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教师职业理念-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素质教育的 内涵:
素质教育的 实施内容:
实施素质教 育的基本要 求:
学校教育中 开展素质教 育的途径: 学校教育中 开展素质教 育的方法:
①改变教育观念;②转变学生观;③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④建立素质教育的保 障机制;⑤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不均衡 性)
互补性
性别差异、不同个体同一 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之间 个别差异性 的差异、不同个体不同方 因材施教 面存在的差异、不同个体 具有不同的个体心理倾向
1,教师方面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 师自身的素质;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⑤发扬教育民主;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 往;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⑧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 生的合法权利;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第二章
学生观
考纲: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 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4,设计或选择丰 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人的全面发 展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 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基本任务包括:①培养学生良 好的道德品质;②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④培养 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要保证教育的方 向,培养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建设者,必须做好德育工作。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 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 性和创造性。具体任务有:①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 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②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③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个方面能力;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 精神。 体育。是传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 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基本任 务包括:①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 质,提高健康水平;②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 炼的方法,增强运动能力;③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 生保健习惯;④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文明习惯。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 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主要任务有: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②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 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 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美育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 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 育。主要任务:①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②使 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 ③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的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 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 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 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 全面发展为本。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以人为本 ”的学生观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导语:职业理念是指由职业人员形成和共有的观念和价值体系,是在其职业内部运行的职业道德规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的职业理念是什么吧。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1第一章职业理念考点1:教师的职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2)热爱幼儿——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2.知识素养(1)精深的专业知识。
第一,精通所教授科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
(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幼儿教师既应学有专攻,又应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
(3)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及各学科教材教法是幼儿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要求准确;其次要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更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独特的风采。
(2)组织管理能力。
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二是幼儿集体的组织管理。
(3)教育科研能力。
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应具有对他人成果进行分析、鉴别并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4.身心素养健康的身体素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能精力充沛、生气勃勃地从事工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反应敏捷、体格强壮、耳聪目明、声音洪亮。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对自身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依照社会的期望和自身实际状况,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适应角色的要求并不断促进角色向积极方向发展。
【考题模拟题】( )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A.团结协作B.热爱幼儿教育事业C.为人师表D.热爱幼儿答案:B考点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大纲必背版)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讲义及真题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 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小学《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职业理念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1.客观题4道(8分) 2.材料分析题1道考查素质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4分)
二、职业理念重点考查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①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②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③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④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评价观;⑤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教学观。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②教育公正。 第三节:教师观 ①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②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④小学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方法;⑤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优化教育观念、保障机 制)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实 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运行机制)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学生观)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一节 教育观
一、教育观
教育观的定义: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在当代社会中,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作为一名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是教育工作者进入教育领域的必要条件。
然而,仅仅拥有教师资格证还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师职业理念作为指导教师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教育理念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探讨教师资格证教师的职业理念。
一、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教师职业理念的核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具体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育理念教师资格证教师的职业理念应秉持以德育为首要任务,以全面培养学生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
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教师资格证教师应以平等、理解、尊重和关爱为基础,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育教学更加有效。
总结教师资格证教师的职业理念涵盖了实践教学、教育理念和师生关系等方面。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方法。
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资格考试】1-职业理念1-4选择题(精编)

1.教师面对不断变化的学生,没有处处皆可适用的经验,教师必须()。
A.以研究者的眼光对待教育教学B.要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C.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D.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老师上课时不能使用过于幼稚的语气词,把中学生当幼儿看;同时也不能使用过于抽象的词汇,把学生当作成年人看,这是因为教师应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互补性 D.阶段性3.“师者,人之楷模也”,这句话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特殊的复杂性B.独特的复杂性C.鲜明的示范性D.显效的长期性4.邻近期末考试,初二(5)班的班主任赵老师,就会用学生的音乐课或美术课时间来讲授学生在物理化学等科目中的疑难问题,赵老师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B.正确,有利于老师组织学生有效复习C.错误,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D.错误,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发展5.某市教育局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
而当问他们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l4%。
这说明()。
A.教师缺乏爱心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C.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D.教师对自己太自信6.下面哪一观点符合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观?()A.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7.新入职的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晓明迟到一分钟,张老师不问原因,不准晓明坐回座位,站在教室后听课一上午。
关于张老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B.关注学生的纪律养成C.严格恪守教师职责D.不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8.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在对待自我是,新课程强调反思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9.某些学校认为“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三: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旨在激发 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教育。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 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重视创新能力是区别传统教育的根本
知识点四、小学素质教育的构成
• 例:【2013年真题】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 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答案】 a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考 查。
• 【例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 表现在( ) ①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 ②面向的教育 对象不同;③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 ;④教 育评价标准不同; ⑤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考查要点】考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 别。 【答案】: d
例1.【2014上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 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C.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答案:D。 解析: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 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同时又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全面发 展和因材施教并不矛盾。“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 展”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一)德育 (二)智育 (三)体育 (四)美育 (五)劳动技术教育 (六)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内容《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五、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1.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a、人才观:具有开创性、全面发展与个性 健康发展相统一 b、教育质量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现代 教育质量观的唯一导向。 c、师生观:民主、和谐、平等,教师主导 和学生主体
(二)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三)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2、提高校长、教师素质 3、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知识点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国家政策保障
(二)基本途径:教学。主要是指推进新课 程改革 1、在教学中要保证: (1)课程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评估、教学方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交往的和谐性
5、素质教育就是要多开展课外活动,多 上文体课。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就是 组织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某方 面的特长。 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 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知识点八、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素质教育的内涵及要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即误区。
2、在课改中要做到:
(1)“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 心”; (2)“教会学生知识”转向“都会学生学 习”; (3)“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 更重过程”; (4)“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三)辅助途径: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 班主任工作。
知识点七、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 都学好 3、认为实行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减少教 师教学和学生学的内容。 4、就是要老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 者、服务者
2、素质教育的存在基础(为什么 要追求素质教育?)
• 首先是现实中人的异化与片面化向人 的完善与全面发展的转变;
• 其次是对应试教育消极后果的纠偏作 用; • 最后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 (区别):
• • • • 教育价值观不同; 教育内容不同; 教育方法不同; 教育评价不同。
※知识点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1、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
质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 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 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 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 基本特征的教育。(一宗、两目、两 重、两特)
2、素质教育的内涵:(一宗、二全、 两重、一个) (1)一宗旨:提高民族素质 (2)两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4)两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5)两特:开发潜能、德智体诸方 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传统教育 理论依据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选拔
素质教育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
培养目标
知识型的人
创新型的人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教育评价 学生观
知识
“五育”
“三死”: 死扣书本, 死记硬背, “三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死追分数 升学,应试 面向少数尖子学生 个性发展 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面向全体学生
3、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要面向全体 (二)教育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即“两全”) (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两重”) (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五)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潜能)
(“两特”)Biblioteka 知识点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1、应试教育的教育观 ⑴ 什么是应试教育?是指一种偏重于通 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教育制 度,它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以升 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 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
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观 学生观 教师观
第一节:素质教育观
• 大纲要求: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 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素质教育观”知识结构
素 质 教 育 观
含义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的构成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策略、途径 误区
⑵ 危害(具体表现)
• • • • • • • 束缚了教育的视野; 影响教育公平; 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局限学生的思维; 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加重教师工作负担; 单一的评价体系。
⑶ 应试教育的基础(为何存在?):
• 首先,应试教育是中国传统考试制度 的产物; • 其次,应试教育也是当前我国生产力 不发达,就业岗位有限的产物; • 再次,教育机会竞争激烈; • 最后,是我国教育思想和实践偏差的 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