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备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 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备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5. 下列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末两句写“不遇”,重在写景,景色优美。
B. 首句写所闻,,次句写所见,这是入山的第一程。
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C. 颔联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
林间小道上麋鹿出没,林深路长,正午溪边却听不到钟声。
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D. 诗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然而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可见其构思的精妙。
16. 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华严寺①与友生会话苏舜钦危构岧峣②出太虚,坐看斛日堕平芜。
白烟覆地澄江阔,皎月当天尺璧孤。
疏磬悲吟来竹阁,青灯寂寞照吟躯。
老僧怪我何为者,说尽兴亡涕泪俱。
【注】①华严寺:樊川著名八大寺之一。
②岧峣:矗立高耸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来到华严寺与朋友见面聊天,共同欣赏日落美景之事。
B.“出太虚”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华严寺寺庙高大雄伟,直插云霄。
C.颈联借寺庙的景象“疏磬”和“青灯”,营造出了孤寂凄清的氛围。
D.尾联借老僧之问,道出原委,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15.这首诗颔联写景,既是实写,又充满想象。
其中“阔”“孤”二字最为动人,请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唐]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
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完整word版)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
(6分)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3分)(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4分)偶题朱熹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
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
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6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字(必备知识+典题示例+对点训练+答案解析)【必备知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抓住关键字词(诗眼、句眼),炼字析句;二是品析语言风格。
纵观近年来高考诗歌语言鉴赏这一考点的命题可以看出,该知识点的命题主要有如下特点:(1)语言鉴赏类命题主要指向“炼字”与“炼句”这两个层面;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一考点逐渐淡出简答题,而在多选题中涉及;(2)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这一考点主要采用简答题型,采用客观题型(选择题型)考查较为常见。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不能把所“炼”的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炼字类

炼字类(一)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
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三)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四)答题示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中的“排”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作分析。
【答案】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答案】(步骤一)“排”是闯进之意。
古诗鉴赏“炼字”类训练题精选

古诗鉴赏“炼字”类训练题精选1、(2010年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有人说“都”、“惊”两字,准确生动,具有丰富的情感内蕴,请赏析之。
(2分)3、宿石邑山中(唐)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意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赏析“飞”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②肃肃:花落的声音。
③菲菲:花落的样子。
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
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
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máo)头“是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连用“轮台城”一词,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
B.三至六句写敌军大举进犯且来势迅疾,渲染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C.本诗末四句之前皆两句转韵,节奏短促;末四句一韵而下,传递出奏捷的轻快。
D.本诗既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也表达出英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16.“四边伐鼓雪海涌……沙口石冻马蹄脱”六句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古典诗歌鉴赏炼字练习测试题

古典诗歌炼字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①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觳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问题: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问题: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5、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问题: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6、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题: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7、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8、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题:请分析“萧萧”“滚滚”的作用9、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练习

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4.“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15.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杂诗十首(其四)【晋】张协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柬。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
岁暮怀百忧,将从季主①卜。
【注】①季主,即司马季主,他是汉初长安著名的卜者。
《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宋忠和贾谊曾问他:“何居之卑?何行之污?”他答道:“贤者不与不肖者同列,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
”(1)钟嵘《诗品》评其诗云“词采葱蓓,音韵铿锵”,请从炼字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
(2)最后四句意蕴丰富,请简析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晚泊牛渚①刘禹锡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②,独自月中行。
[注释] ①牛渚,古渡口,即现在的采石矶。
诗人调官途中经过此地。
②咏史指的是东晋时代出身贫寒的袁宏,因善咏史诗而被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提携发迹的故事。
19.请列出诗中体现“晚”的时间变化的词。
20.简析第二联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21.请从借典故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的思想感情。
中考真题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练习——炼字

中考真题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练习——炼字1.(2020黔东南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次北固山下》2.(2018青海)有人评论颔联中“正”字用得好,试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次北固山下》3.(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次北固山下》4.(2020龙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望岳》5. (2019广元)颔联中的“钟”和“割”用得好,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
《望岳》6. (2019湘潭)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春望》7. (2017湘潭)品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 (2017遵义)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 (2017吉林)“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江城子·密州出猎》10. (2017百色)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天净沙·秋思》1.“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2.“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风正”,帆才能够“悬”。
“正”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用“船行驶得很平稳”这种小景来传达出更加开阔的“江风的和缓”的大景。
3.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4.会当:终当,终要。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割”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诗歌鉴赏炼字炼句训练题

诗歌鉴赏炼字炼句训练题(总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强化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炼字)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炼字)雨多极凉冷(南宋)韩淲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
(4分)答:[参考答案]①“吐”字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山”以生命,把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写得极有动感,极具神韵;②“浮”字不仅表明了雨后水涨,桥被冲断,河面空空荡荡,毫无一物的情状,又呼应了题目。
③“吐”“浮”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乡雨后所特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水乡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炼句)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①罗隐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①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
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指的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罗隐离开锦江后,经绵州回到绵谷写诗寄给蔡氏兄弟。
请简要赏析“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一联。
(4分)答:[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象,却说芳草像友人一样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住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也像多情的友人一样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蹭蹭遮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他们深深的怀念。
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

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炼字”题型练习一、角度阐释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王安石)、“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张先)、“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宋祁)。
一个“绿”字写出了春之盎然,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二、常用解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语言特色。
三、【例】(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
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四、(200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五、(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炼字型题型练习

古诗词鉴赏分析:炼字型题型1.提问方式: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古诗鉴赏--炼字题答题步骤及经典练习

古诗炼字题讲义
2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来。
~~~~~~~~~~~~~~~~~~~~~~~~~~~~~~~~~~~~~~~~~~~~~~~~~~~~~~~~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古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练习巩固 第四步:作用 1.描绘了某景象(姿态、神态)
2.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3.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点作用
【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释字义、描景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点作用)
~~~~~~~~~~~~~~~~~~~~~~~~~~~~~~~~~~~~~~~~~~~~~~~~~~~~~~~~~~~
归纳总结
家庭作业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完整word版)高考诗词鉴赏炼字炼句(包括句子作用题型、篇章结构题型).docx

诗词鉴赏 3——字句眼学目:1.明确字的基本步,特① 常用手法比、比、双关等手法的解析② 所在句子的翻以及解析(理清关系,符合事理)2.句准干,明白答角度。
歌主要从①遣造句——言②内容情感③表手法④ 构索入手分析。
1. “字”、眼:【答步】①指明“ 字”或“ 眼”的那个字(多是或形容)② 境意③手法(多是人、双关、比等)④内容(字所在的句子翻):因字不离句,所以字所在句翻性分析,要用“生形象”等字眼。
(如果是景物描写(其大都是),要高度概括写出了什么景象)⑤抒的情感【言表述】①是“⋯”②在句中是“⋯、⋯”之意③通⋯手法,生形象地写出了⋯⋯,抒了⋯之情。
例1 :(2009 年四川卷)下面首宋,然后回答。
秋夜将出迎凉有感(其二)游三万里河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民泪尽胡里,南望王又一年。
( 1)首前两句中“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入”字是”涌入“之意,② 个字生形象描出了表出大河流入大海的生气,① “摩”字是“摩擦”的意思,② 里作者运用夸和人的手法③ 生形象的突出了山的高峻。
例 2 :江作四首(其三)潘大①西山通虎穴,赤壁。
形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天退。
最羡竿客,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 1057 一 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 )人,善文。
曾随同游赤壁。
第三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的十分神,找出来,并写的好。
【参考答案】“拳”和“退”二字用得最神(明确关字 )。
用“拳”字形象地表出在沙上栖息的神。
用“退”字致、生地表出在天空中行的状( 解字所在句的意思)。
写构成了作者江所的一幅静合的画面(概括意境 )。
例 3 :如梦令①秦遥夜沉沉如水,亭深。
梦破鼠灯,霜送寒侵被。
无寐,无寐,外嘶人起。
注:①此是作者圣三年(1096 )郴阳在途中亭所写。
⑴精于字。
要析“ ”字。
(3分)⑵ 从情和景的角度要析“ 外嘶人起”。
【参考答案】(1)①“ ”字,里是“狂”或“大”之意② 字以静③ 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④ 突出了人后的落寞哀。
20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Word版,含答案)

20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一、考点阐释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
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炼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从炼字的角度,我们应该关注下列几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拟声词、虚词等。
鉴赏诗歌通常由语言入手,形成语言—意象—意境—情感这样一个过程,换言之即为“因文识象,由象悟道”。
语言就成为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成为读者理解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
在诗歌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时进行认真的推敲,以期作品中的字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
这种艺术加工字的方法,称之为炼字。
字是承载情感的载体,炼字的本质实际上是炼意。
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字—意”这个纲,从字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
高考试题都注重考查炼字,同学们在学习和备考中需要关注的这一点。
二、提问方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某字在诗中的效果或作用怎样?4.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5.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6.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其中1、2、3是直接鉴赏关键词;4和5是要求考生找出关键词并鉴赏,难度较大;6是比较鉴赏,难度最大。
三、解题步骤题目中虽然只涉及到作品中的某一个字,但是同学们在鉴赏诗歌和回答问题时一定不能割裂作品,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分析;而要放在句中,并结合诗歌的意境情感做整体分析。
回答问题时要按照以下步骤:(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2)将该字还原于诗词,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再现诗词描绘的景象,为下一步分析诗词主题打基础。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为了让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备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下面必胜高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语文备考有所帮助。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1: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注】。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及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
写宫词的多是男人。
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象,想象那个三千粉黛而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
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
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反复表现的主题。
第二句中表达最为传神的自然是“锁”字,故而为诗眼,宫女们被锁在宫内,年华逝去,无法出门。
三、四句中落红的自由与宫女们的不自由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女们的可悲、可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
(6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3分)
1
(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
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4分)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②①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③【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
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
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3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题。
(2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2分)
我选:
赏析:
(七)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10—11题。
(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风正”,。
(2分)
11.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2分)
(八)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6分)
村夜白居易
3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分)
(九)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2分)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2分)
(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一)
城东早春答案:6.答案: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评分:共3分。
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
意思对即可。
渡荆门送别李白
答案:10.(4分)①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
②“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分)
偶题
朱熹
答案:18.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望岳(杜甫)
答案:6.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思接近即可) (2分)
5
次北固山下
村夜
答案:①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
②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雨过山村10、答案:xiá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1分)(意思对即可。
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
共2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