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学教学大纲
评茶初级课程的教学大纲
![评茶初级课程的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f173d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7.png)
评茶初级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评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准确评价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掌握茶叶的分类、评估茶叶外观和口感的方法以及常见茶叶的特点。
课程目标1. 了解茶叶的基本分类和产地差异。
2. 研究茶叶外观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3. 掌握评估茶叶口感的要点和常用术语。
4. 熟悉常见茶叶的特点和品质要求。
5. 培养对茶叶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课程大纲第一课:茶叶的基本分类- 介绍茶叶的主要分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
- 解释不同茶叶分类的特点、制作工艺和产地。
- 提供茶叶分类的实际示例和品尝体验。
第二课:茶叶的外观评估- 介绍评估茶叶外观的关键要素:叶形、叶色和汤色。
- 解释如何观察茶叶外观并进行评估。
- 提供茶叶外观评估的实际案例和练。
第三课:茶叶的口感评估- 介绍评估茶叶口感的重要指标:滋味、香气、回甘和喉韵。
- 解释如何品尝茶叶并评估其口感。
- 提供茶叶口感评估的实际案例和练。
第四课:常见茶叶的特点和品质要求- 介绍常见茶叶的特点和产地。
- 解释不同茶叶的品质要求和评定标准。
- 提供对常见茶叶进行品尝和评估的实际案例。
第五课:茶叶的敏感度和判断力培养- 强调培养对茶叶的敏感度和判断力的重要性。
- 提供茶叶品尝和评估的综合练。
- 鼓励学生多参与茶叶品鉴活动以提升技能。
课程评估- 定期进行茶叶品尝和评估的小测验。
- 最后一节课进行综合考核,包括对茶叶外观和口感的评估。
参考资料- 《茶叶评鉴与品质控制》- 《茶叶基础知识》- 相关茶叶品牌和产地的官方网站和资料以上为评茶初级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系统研究和掌握评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准确评估茶叶的品质和特点,并培养对茶叶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第四章茶叶审评(打印)(DOC)
![第四章茶叶审评(打印)(DOC)](https://img.taocdn.com/s3/m/bbe3020f6c175f0e7cd13789.png)
第四章茶叶审评凤庆职业教育中心许正友教学目的:通过对学习茶叶审评课,让学生掌握茶叶感官审评技能,达到对茶叶品质、等级、制作等质量问题进行评审,为生产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重点:评茶设备、茶叶扦样、审评用水、感官审评方法。
教学难点: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教学课时:6学时茶叶品质鉴评又称茶叶审评,既是难度较高、技术性较强的一项工作,又是每一位茶叶从业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茶叶品质鉴评包括茶叶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
理化检测要求高,各项检测指标需要一定的检测条件,均需在实验室完成,故在茶叶生产经营中常用茶叶感官审评法来检测茶叶质量。
第一节茶叶审评的重要性及评茶设备茶叶品质主要是依靠人们的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来鉴定,茶叶感官审评是目前国际上对茶叶等级评定最通用的方法。
该方法以国家制定的茶叶标准样为依据。
审评时,先干茶审评而后开汤审评,前者看外形的老嫩、条索、色泽、净四个因子,与标准对照,初步确定品质的好坏。
后者看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四个因子,对照标准样,决定茶叶品质的高低,进行等级的升降,然后根据外形、内质各因子的评分和术语,确定茶叶的等级。
评茶是否正确,除评茶人员应有敏税的审辩能力和熟练的审评技术外,还必须具有适应评茶需要的良好环境和设备条件,要有一套合理的程序和正确的方法。
(一)评茶室的要求◆对光线有严格要求,自然光要均匀、充足,避免阳光直射。
在直射光下评茶,易产生耀斑光点,很难看准。
◆地处北半球的,评茶室宜背南朝北,窗口宽敞。
北面入射的光线从早晨到傍晚比较均匀,变化较小。
◆在评茶室的内外,不能有红、黄、紫、蓝、绿等异色反光和遮断光线的障碍物。
◆为了避免窗外反射光的干扰,最好在北窗外沿装有突出倾斜30°的黑色斜斗形的遮光板,用以遮住外来直射的光线,使光线通过斜斗形上方玻璃窗面射入,评台面受光均匀。
◆为改善评茶室的自然光,室内墙壁、天花板及门窗宜涂成白色。
在评茶台的正上方可安装模拟日光的特制灯管,备作自然光较有效期情况下使用。
初阶茶艺评估师的教学大纲
![初阶茶艺评估师的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7eb3c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a.png)
初阶茶艺评估师的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初阶茶艺评估师的基本能力和知识,使学员能够独立进行茶艺评估工作。
课程安排第一课:茶叶基础知识- 茶叶的分类和特点- 茶叶的采摘、制作和保存方法- 茶叶的质量评估指标第二课:茶具和茶具使用- 常见的茶具种类和特点- 茶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三课:茶艺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茶艺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茶艺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茶艺评估的常见标准和指标第四课:茶艺评估实践- 学员进行茶艺评估的实际操作- 学员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判断茶叶的品质和茶艺的水平- 学员互相评估和讨论,提高评估能力评估要求- 学员需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评估来评估其茶艺评估师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理论考试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主要考察学员对茶叶知识、茶具和茶艺评估的理解- 实践评估主要考察学员在茶艺评估中的操作技巧和判断能力学员要求- 具备一定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艺技能- 对茶叶有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具备一定的口味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学资料- 课程讲义:提供茶叶基础知识、茶具和茶艺评估的理论知识- 茶叶样品:供学员进行实践评估和实际操作- 茶艺评估表:用于学员记录茶艺评估结果和评估意见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茶叶基础知识、茶具和茶艺评估的理论知识来提高学员的知识水平- 实践操作:让学员亲自进行茶艺评估实践,提高其操作技巧和判断能力- 互动讨论:学员之间进行互相评估和讨论,促进交流和学习教学评估- 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 学员在茶艺评估实践中的表现和评估结果- 学员之间的互相评估和讨论成果以上是初阶茶艺评估师的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员的茶艺评估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进行茶艺评估工作的能力和知识。
茶叶审评师培训教学大纲
![茶叶审评师培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91c73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4.png)
茶叶审评师培训教学大纲1. 课程介绍在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培训有素质的茶叶审评师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课程将介绍茶叶审评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帮助学员培养出色的品尝和评价茶叶的能力。
2. 研究目标- 了解茶叶的种类、品质和产地特点- 掌握茶叶品鉴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研究茶叶品质评价的标准和技巧- 提升茶叶审评师的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3. 课程内容3.1 茶叶基础知识介绍- 茶叶的分类和主要种类- 茶叶的产地特点和风味特色- 茶叶的制作工艺和保存方法3.2 茶叶品鉴基本步骤和技巧- 观察茶叶外观、色泽和干燥程度- 嗅闻茶叶香气和鉴别茶叶气味- 品尝茶叶的口感、滋味和回甘程度3.3 茶叶品质评价标准和技巧- 茶叶的外观评价指标- 茶叶的香气评价指标- 茶叶的口感和滋味评价指标- 茶叶的汤色和叶底评价指标3.4 茶叶审评师的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 专业知识的研究和积累- 有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养4. 研究评估- 课程结束后将进行茶叶品鉴和品质评价的考核- 学员需要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和实际操作的评估- 课程结束后将颁发茶叶审评师培训结业证书5. 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持续4周,每周上课2次,每次3小时- 培训地点:具体地点待定,将根据学员人数确定6. 培训师资本课程将邀请经验丰富的茶叶专家和审评师担任培训讲师,确保培训质量和学员研究效果。
以上为茶叶审评师培训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课程细节和教材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安排。
希望能够通过本课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茶叶审评师,为茶叶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全面茶叶鉴赏教学大纲
![全面茶叶鉴赏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63446a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4.png)
全面茶叶鉴赏教学大纲1. 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茶叶鉴赏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茶叶的历史、品种、产地、加工工艺以及鉴赏方法,提升对茶叶的鉴赏能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茶叶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 掌握茶叶的分类、产地及加工工艺- 茶叶的鉴赏方法,提升品茶素养- 培养对茶叶的兴趣和热爱,传承茶文化3. 教学内容3.1 茶叶基础知识- 茶叶的定义与分类- 茶叶的历史与发展- 茶叶的主要产地与产区特点3.2 茶叶加工与品质- 茶叶的加工工艺与流程- 不同茶叶的品质特点- 茶叶的品质评价与标准3.3 茶叶鉴赏方法- 茶叶的外观鉴赏- 茶叶的香气鉴赏- 茶叶的滋味鉴赏- 茶叶的冲泡与品鉴技巧3.4 茶叶与文化- 茶道的起源与发展- 茶叶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茶叶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4. 教学安排4.1 课程结构- 茶叶基础知识(2课时)- 茶叶加工与品质(2课时)- 茶叶鉴赏方法(4课时)- 茶叶与文化(2课时)- 实践与鉴赏(4课时)4.2 教学方式- 讲授:讲解茶叶的基本知识、加工工艺、鉴赏方法和文化背景- 互动:分组讨论、提问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实践:茶叶冲泡、品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出勤、提问、讨论等- 实践报告:茶叶品鉴报告- 期末考试:茶叶基础知识、茶叶鉴赏方法等6. 教学资源- 教材:《中国茶叶鉴赏》、《茶叶品鉴与冲泡》等- 样品:各种茶叶实物、茶具等- 网络资源:茶叶相关网站、视频教程等7. 教学建议- 建议学生参加茶艺馆、茶文化活动,增强实践经验-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茶叶相关书籍,深入了解茶文化- 定期组织茶叶品鉴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茶,源于自然,融于生活,传承千年。
通过全面茶叶鉴赏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茶叶的魅力,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茶品鉴赏入门教学大纲
![茶品鉴赏入门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0a0155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1.png)
茶品鉴赏入门教学大纲一、前言茶,作为我国国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口感独特。
鉴赏茶品不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对茶文化的一种传承。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个系统茶品鉴赏的框架,帮助大家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掌握品鉴技巧,从而更好地欣赏茶之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茶叶的基本分类、产地、采摘和制作过程。
2. 掌握茶叶品鉴的基本方法,包括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方面的鉴赏技巧。
3. 学会评价茶叶的品质,辨别茶叶的真伪和优劣。
4. 能够根据茶叶的特点,搭配适宜的茶具和冲泡方法,更好地展现茶品的风味。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茶叶的基本知识1. 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黑茶- 白茶- 黄茶- 花茶2. 茶叶的产地及主要品种- 江南产区- 华南产区- 西南产区- 华北产区3. 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 采摘季节- 采摘标准- 制作工艺第二部分:茶叶品鉴技巧1. 视觉鉴赏- 茶叶的形状、色泽和匀整度- 茶汤的色泽和透明度2. 嗅觉鉴赏- 茶叶的香气类型和持久度- 茶汤的香气和回味3. 味觉鉴赏- 茶汤的滋味类型和浓度- 茶叶的回甘和生津感4. 触觉鉴赏- 茶叶的手感- 茶汤的温度和滑度第三部分:茶叶品质评价与真伪辨别1. 茶叶品质评价指标- 外形-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2. 茶叶真伪辨别- 常见假冒伪劣茶叶的识别- 茶叶的真伪鉴别方法第四部分:茶叶的冲泡与品鉴1. 茶叶的冲泡方法- 茶具的选择- 泡茶用水及水温- 泡茶时间和次数2. 茶叶的品鉴方法- 品鉴环境的选择- 品鉴步骤与技巧四、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共计1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 实践环节:安排茶叶品鉴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茶品鉴赏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心得的情况。
2. 茶叶品鉴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茶叶品鉴报告,记录品鉴过程和感受。
茶品鉴赏入门教学大纲
![茶品鉴赏入门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cf67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c.png)
茶品鉴赏入门教学大纲
一、引言
- 茶的起源和历史
- 茶文化的重要性
二、茶的分类和特点
- 绿茶
- 绿茶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 绿茶的饮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 红茶
- 红茶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 红茶的饮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 黄茶
- 黄茶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 黄茶的饮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 白茶
- 白茶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 白茶的饮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 乌龙茶
- 乌龙茶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 乌龙茶的饮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普洱茶
- 普洱茶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 普洱茶的饮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茶的品鉴技巧
- 外观品鉴
- 叶片的形状、颜色和光泽
- 茶水的颜色和清澈度
- 香气品鉴
- 干茶的香气和湿茶的香气
- 茶汤的香气和回甘
- 口感品鉴
- 茶汤的口感和滋味
- 茶汤的回甘和余味
四、茶的保存和保养
- 茶叶的储存方法
- 茶具的保养方法
五、茶的文化与茶道
- 茶道的起源和发展
- 茶道的重要元素和礼仪
六、茶的健康益处
- 茶的营养成分
- 茶对健康的好处
七、茶的搭配和食品搭配
- 茶与食物的搭配原则
- 茶与不同食品的搭配建议
八、茶的市场和消费趋势
- 国内外茶市的发展概况
- 茶的消费趋势和市场前景
以上为茶品鉴赏入门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品鉴茶。
茶叶审评与检验教案2
![茶叶审评与检验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6278170510a6f524ccbf85aa.png)
茶叶审评与检验
第一章评茶基础知识
第一节评茶的设备与要求
一、评茶室的要求
评茶室要求光线均匀、充足、避免阳光直射。
1、干平台:规格、高90-100cm、宽、50-60cm、
长短自己定、台面漆成黑色。
2、湿平台:规格、长140cm、宽36cm、高88cm、
台面镶边5cm、面白色。
3、样茶柜架:根据自己使用情况而定。
二、评茶用具
1、审评盘:正方形为23x23cm、边高3cm、长
方形为25x16边高3cm。
2、审评杯:精制茶、150ml、国际标准为杯高
65mm、内经为62mm、外径为66mm、杯
盖上面外径为72mm、下内经为61mm、杯
盖上面有一小孔、杯缘由锯齿形。
审红、
绿毛茶时审评杯的容量是250ml、乌龙茶时
是110ml的钟形杯。
3、审评碗:精茶容量为150ml、毛茶为250ml、
瓷色纯白。
规格是、外径为95mm、内经为
1
86mm。
4、叶底盘
5、样茶秤
6、定时器
7、网匙
8、茶匙
9、汤杯
10、吐茶桶
11、烧水壶
第二节茶叶扦样
一、扦样的意义
二、扦样的办法
第三节评茶用水
一、用水的选择与处理
审评茶叶是通过沸水冲泡后来鉴定的、而评茶用水的软硬清浊,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尤其是对色泽、香味的影响更大。
水的硬度影响水的ph、茶叶汤色对ph高低很敏感,当ph小于5时、对红茶汤色影响较小,如超过5、总的色泽就相应地加深,当茶汤ph 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损失,茶红素则由于自动氧化而使汤色发暗、以致失去
2。
茶叶审评学教学大纲
![茶叶审评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105ffeb84ae45c3b358c9c.png)
《茶叶审评学》教学实施计划总学分: 2 总学时:36理论学时:12 实验学时:24大纲执笔人:谢善锦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茶叶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商品流通领域中重要物资。
由于我国茶叶品种花色繁多,有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深加工茶叶产品,不同茶类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和产品标准。
因此应采用一定的手段与方式对其进行评定。
茶叶审评学是茶学专业的主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茶叶品质感官鉴定的应用型学科。
它是茶叶生产、收购、供销、外贸、商检、科研中进行茶叶品质鉴定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向大学生开设这一课程,使同学们了解茶叶审评学在生产中的运用范围及其重要地位,掌握茶叶审评的基本方法及各类茶的品质标准和评茶术语。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该课程是茶学专业学生的主修课程之一,宜安排在学习了《茶叶加工学》和《茶叶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茶叶审评在实践中的运用范围及其重要地位;掌握茶叶审评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类茶的品质标准,正确运用评茶术语对茶叶品质进行合理评定。
实验技能方面:茶叶审评学是检验茶叶感官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能了解审评的专用设备及审评程序,掌握各类茶的具体审评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总体设想:本课程为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分离出来的课程之一,以前是审评与检验内容在一起,现在是将审评理论课和实验课程结合到一起,单独开设审评课程,以利学生更好地掌握茶叶审评知识。
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16学时)第一章评茶基本知识(2学时)第一节:评茶的设备与要求;第二节:茶叶扦样;第三节:评茶用水;第四节:评茶程序;本章重点、难点:茶叶扦样方法;评茶三要素(水温、时间、茶水比)。
建议教学方法:应与实验课有机结合,评茶用具及扦样方法参考(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国家标准。
思考题:1、评茶的设备与要求有哪些?2、评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第二章茶叶品质形成(4学时)第一节茶叶色泽第二节茶叶香气第三节茶叶滋味第四节茶叶形状本章重点、难点:1、茶叶色泽、香气、滋味、形状的化学组成、类型,以及影响茶叶色泽、香气、滋味、形状形成的主要因素。
评茶员教学大纲(二)2024
![评茶员教学大纲(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2f2e69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a.png)
评茶员教学大纲(二)引言:评茶员是专门负责评价茶叶质量和品鉴茶叶的专业人员。
评茶员教学大纲是培养评茶员的重要文件,本文将对评茶员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为线索,包括茶叶基础知识、茶叶品质评价、茶叶烹饪技巧、茶叶饮用礼仪和茶叶市场分析。
通过逐一分析这些大点,我们将为评茶员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指导。
正文:1. 茶叶基础知识1.1 茶叶的种类和分类1.2 茶叶的生长环境和采摘方法1.3 茶叶的产地和产期1.4 茶叶的加工工艺1.5 茶叶的保存和保鲜方法2. 茶叶品质评价2.1 茶叶外观评价2.2 茶叶香气评价2.3 茶叶汤色评价2.4 茶叶滋味评价2.5 茶叶叶底评价3. 茶叶烹饪技巧3.1 茶叶的冲泡方法3.2 茶具的使用和保养3.3 茶叶的配比和调制方法3.4 茶叶的温度和时间控制3.5 茶艺表演的基本动作和技巧4. 茶叶饮用礼仪4.1 茶具的摆放和使用规范4.2 茶品的选用和点评4.3 茶席的布置和礼节4.4 茶艺表演的礼仪规范4.5 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5. 茶叶市场分析5.1 茶叶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2 茶叶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竞争状况5.3 茶叶价格的形成和波动因素5.4 茶叶品牌的推广和营销策略5.5 茶叶市场的行业规范和监管措施总结:通过对评茶员教学大纲的详细阐述,我们了解到培养评茶员需要掌握茶叶基础知识、茶叶品质评价、茶叶烹饪技巧、茶叶饮用礼仪和茶叶市场分析等五个大点。
评茶员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竞争状况。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评茶员,在茶叶行业中有所作为。
茶叶审评教学大纲模板
![茶叶审评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0dad51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c.png)
一、课程名称:茶叶审评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课程三、课程目标:1. 掌握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茶叶品质的基本指标和评价标准。
3. 能够运用感官审评方法对茶叶进行品质鉴定。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对象:茶学及相关专业学生五、教学课时:理论学时XX,实验学时XX六、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理论教学1. 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茶叶感官审评的方法和步骤3. 茶叶品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4. 茶叶感官审评的生理和心理基础5. 茶叶感官审评的误差与控制第二部分实践教学1. 茶叶感官审评基本操作训练- 外形审评: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净度- 内质审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2. 茶叶感官审评实验- 不同茶类的感官审评- 茶叶品质变异分析- 茶叶品质鉴定与评价3. 茶叶感官审评综合实训- 茶叶感官审评竞赛- 茶叶感官审评报告撰写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直观了解审评操作过程。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技能。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八、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训表现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书面考试和实操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茶叶感官审评学》2. 辅助教材:《茶叶审评技术》、《评茶员理论教材》等3. 实验室设备:茶叶样品、审评室、审评杯、审评碗、叶底盘等十、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一周:课程介绍、茶叶感官审评基本概念第二周: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与步骤第三周:茶叶品质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第四周:茶叶感官审评生理与心理基础第五周:茶叶感官审评误差与控制第六周:茶叶感官审评基本操作训练第七周:茶叶感官审评实验第八周:茶叶感官审评综合实训第九周:茶叶感官审评竞赛与报告撰写第十周:期末考试注:以上教学大纲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茶叶审评与检验教学文案
![茶叶审评与检验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203fb40066f5335b812191.png)
目、无破损、规格一致,从而尽量减少误 差。
第一节 评茶设备和要求
(一)评茶设备:
1、干评台:用于评定茶叶外形,一般靠窗设 置。放置样茶罐、样茶盘,台面为黑色(不刺 目,无反射光),高90-100cm,宽50-60cm, 长度不定,依具体情况而定。
2、湿评台:用于开汤审评茶叶内质,一般漆 成白色,长140cm,宽36cm,高88cm,台面镶 边高5cm,留缺口。
要求:生活用水水质标准(GB5747-85) 软水,不含肉眼所能见到的悬浮微粒;为 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不含有腐败的 有机物和有害的微生物,可认为是良好的 饮用水。
(二)水的处理
1、净化:除去水中的悬浮性杂质,使水清亮透明。 沉降、混凝、过滤(P12)---水质清透目的
2、软化:除去水中溶解性的杂质,达到饮用水的 标准。石灰软化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 交换软化法(常用)P12-13。--软化目的
3、出口茶扦样:分为装箱前和装箱后取样 (后讲)
4、审评样:从样茶罐取200-250g茶样→样茶 盘(混匀)→食指、拇指、中指抓取审评样。 掌握宁可手中有余,不宜多次抓茶添增,加 样不能超过三次的原则。
三、扦样的要求
1、准确、有代表性; 2、客观、公正; 3、扦样动作要轻,避免茶叶断碎,导 致走样。 4、仔细认真、负责,做好相关记录, 以备查用。
0.50 25.50
3.04 29.52
第三次 含量(%)泡出率
(%) 0.17 6.19
0.17 8.38
1.90 18.44
合计
2.78/100 1.96/100 10.30/10 0
不同冲泡时间对茶叶主要成分浸出的影响
茶叶评估师培训教学大纲
![茶叶评估师培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a1b21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6.png)
茶叶评估师培训教学大纲介绍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茶叶评估师提供培训指南,帮助他们掌握评估茶叶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将研究识别茶叶的外观、气味、口感和茶叶品质等方面的评估方法和技巧。
培训目标1. 理解茶叶评估的重要性和意义2. 研究识别茶叶的外观特征和气味3. 掌握评估茶叶口感和品质的方法和技巧4. 提高茶叶评估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培训内容1. 茶叶概述- 茶叶的种类和分类- 茶叶的生产过程和工艺2. 茶叶评估的基本要素- 外观评估:茶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气味评估:茶叶的香气和气味特征3. 口感评估和品质评估- 口感评估:茶叶的滋味、口感、回甘等特征- 品质评估:茶叶的整体品质和特点4. 茶叶评估的实践- 茶叶样品的准备和处理- 茶叶评估的实际操作和演练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和教材,介绍茶叶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践操作:学员将进行茶叶评估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学员将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加深对茶叶评估的理解和认知。
培训评估1. 理论考试: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检验他们对茶叶评估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践评估:对学员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检验他们的茶叶评估技能和准确性。
3.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反馈意见,以持续改进培训质量。
总结本教学大纲提供了茶叶评估师培训的基本框架和内容,通过培训,学员将获得评估茶叶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将有助于提高茶叶行业的专业水平和茶叶品质的标准化。
茶叶品鉴师培训教学大纲
![茶叶品鉴师培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81ba4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4.png)
茶叶品鉴师培训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茶叶品鉴师培训提供指导,帮助学员更好地
掌握茶叶品鉴的技巧和知识。
课程内容涵盖茶叶的分类、品质评判、品鉴工具的使用等方面。
课程目标
1. 了解茶叶的基本分类和生产工艺;
2. 掌握茶叶的品质评判标准;
3. 学会使用品鉴工具进行专业的茶叶品鉴;
4. 培养对茶叶风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5. 培养茶叶品鉴的综合能力和判断能力。
课程安排
第一课:茶叶基础知识
- 茶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 茶叶的分类和主要品种
- 茶叶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
第二课:茶叶的品质评判
- 茶叶的外观特征与质量关系
- 茶叶的香气和口感评判
- 茶叶的鲜叶品质评价
第三课:茶叶品鉴工具与技巧
- 品鉴杯、茶盘等茶叶品鉴工具的使用方法
- 茶叶品鉴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 提升茶叶品鉴能力的训练方法
第四课:茶叶风味感知和表达
- 培养对茶叶风味的感知能力
- 茶叶品鉴中的风味表达技巧
- 风味评分和描述的训练方法
第五课:茶叶品鉴综合能力培养
- 浓香型、清香型、高香型等不同类型茶叶的品鉴- 茶叶品质的综合评判和排名
- 掌握茶叶品鉴综合能力的训练方法
考核方式
- 理论考试: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 实际品鉴考核:通过品鉴茶叶并进行评分和描述
以上为茶叶品鉴师培训教学大纲,希望能为学员们提供全面且系统的茶叶品鉴培训内容。
让我们一起探索茶叶的奥秘,提升品鉴技巧!。
基本茶叶评价师培训大纲
![基本茶叶评价师培训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86332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a.png)
基本茶叶评价师培训大纲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培养具备基本茶叶评价技能的评价师,使其能够独立进行茶叶评价工作。
培训内容1. 茶叶基础知识- 茶叶的起源与历史- 主要茶叶品种及其特点- 茶叶的生长环境与栽培技术2. 茶叶评价方法- 外观评价:茶叶外形、色泽、条索等- 香气评价:茶叶的香气种类与特点- 口感评价:茶叶的滋味、口感、回甘等- 茶叶汤色评价:茶叶汤色的鲜艳度、透明度等3. 茶叶评价标准- 国际茶叶评价标准- 国内茶叶评价标准- 基本茶叶评价指标及等级划分4. 茶叶评价实践- 茶叶品鉴技巧与方法- 茶叶评价案例分析与讨论- 茶叶评价报告撰写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传授茶叶评价知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茶叶品鉴实践,提升评价技能。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茶叶评价案例,培养学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4. 答疑解惑:及时解答学员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培训评估1. 理论考核:通过笔试或在线测试等形式,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 实践评估:对学员的茶叶评价实践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品鉴报告撰写等。
3.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理论考核和实践评估结果,评估学员的综合能力。
培训证书完成培训并达到合格标准的学员将获得基本茶叶评价师培训证书。
培训时间与地点- 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1-2周。
- 培训地点:提供具备茶叶评价条件的培训场所。
培训费用培训费用根据具体培训内容和时间而定,请与我们联系以获取详细信息。
注意事项- 学员需自备茶具和茶叶品鉴材料。
- 学员需按时参加培训,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 学员不得将培训过程中的内容和资料用于商业用途。
以上为基本茶叶评价师培训大纲,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初阶茶叶评鉴员学习大纲
![初阶茶叶评鉴员学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535d0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2.png)
初阶茶叶评鉴员学习大纲目标本学习大纲旨在帮助初阶茶叶评鉴员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独立进行茶叶评鉴工作。
学习内容1. 茶叶基础知识- 茶叶的起源和历史- 主要茶叶品种及其特点- 茶叶的生长环境要求- 茶叶的生长周期和采摘时间- 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工具2. 茶叶评鉴方法- 茶叶外观评鉴:观察茶叶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 茶叶香气评鉴:辨别茶叶的香气种类和强度- 茶叶汤色评鉴:观察茶叶冲泡后的汤色和透明度- 茶叶滋味评鉴:品尝茶叶的口感和滋味,包括苦甜酸涩等特点- 茶叶叶底评鉴:观察茶叶冲泡后的叶底形态和颜色3. 茶叶储存和保鲜- 茶叶的储存环境要求- 常见的茶叶保鲜方法和注意事项- 茶叶质量变化的原因和处理方法4. 茶叶安全与法规- 茶叶的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 茶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茶叶行业的质量监管和认证机构学习方法1. 自学阅读- 阅读相关茶叶书籍和资料,掌握基础知识和评鉴方法- 关注茶叶行业的新闻和动态,了解最新的发展和趋势2. 实践体验- 参加茶叶评鉴活动,与其他评鉴员交流学习- 反复品尝不同品种和产地的茶叶,熟悉茶叶的特点和变化3. 辅导指导- 寻找有经验的茶叶评鉴员或导师,接受其指导和培训- 参加茶叶评鉴培训班或研讨会,学习专业的评鉴技巧和知识考核方式- 参加茶叶评鉴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评估学员的能力- 完成茶叶评鉴案例分析和报告撰写,展示对茶叶评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习时间安排- 预计学习时间为3个月,每周投入10-15小时进行学习和实践以上为初阶茶叶评鉴员学习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学员们掌握基本的茶叶评鉴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茶叶评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 茶叶审评(打印)
![第四章 茶叶审评(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3bb0033d3169a4517623a300.png)
第四章茶叶审评凤庆职业教育中心许正友教学目的:通过对学习茶叶审评课,让学生掌握茶叶感官审评技能,达到对茶叶品质、等级、制作等质量问题进行评审,为生产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重点:评茶设备、茶叶扦样、审评用水、感官审评方法。
教学难点: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教学课时:6学时茶叶品质鉴评又称茶叶审评,既是难度较高、技术性较强的一项工作,又是每一位茶叶从业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茶叶品质鉴评包括茶叶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
理化检测要求高,各项检测指标需要一定的检测条件,均需在实验室完成,故在茶叶生产经营中常用茶叶感官审评法来检测茶叶质量。
第一节茶叶审评的重要性及评茶设备茶叶品质主要是依靠人们的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来鉴定,茶叶感官审评是目前国际上对茶叶等级评定最通用的方法。
该方法以国家制定的茶叶标准样为依据。
审评时,先干茶审评而后开汤审评,前者看外形的老嫩、条索、色泽、净四个因子,与标准对照,初步确定品质的好坏。
后者看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四个因子,对照标准样,决定茶叶品质的高低,进行等级的升降,然后根据外形、内质各因子的评分和术语,确定茶叶的等级。
评茶是否正确,除评茶人员应有敏税的审辩能力和熟练的审评技术外,还必须具有适应评茶需要的良好环境和设备条件,要有一套合理的程序和正确的方法。
(一)评茶室的要求◆对光线有严格要求,自然光要均匀、充足,避免阳光直射。
在直射光下评茶,易产生耀斑光点,很难看准。
◆地处北半球的,评茶室宜背南朝北,窗口宽敞。
北面入射的光线从早晨到傍晚比较均匀,变化较小。
◆在评茶室的内外,不能有红、黄、紫、蓝、绿等异色反光和遮断光线的障碍物。
◆为了避免窗外反射光的干扰,最好在北窗外沿装有突出倾斜30°的黑色斜斗形的遮光板,用以遮住外来直射的光线,使光线通过斜斗形上方玻璃窗面射入,评台面受光均匀。
◆为改善评茶室的自然光,室内墙壁、天花板及门窗宜涂成白色。
在评茶台的正上方可安装模拟日光的特制灯管,备作自然光较有效期情况下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审评学》教学实施计划
总学分: 2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12 实验学时:24
大纲执笔人:谢善锦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茶叶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商品流通领域中重要物资。
由于我国茶叶品种花色繁多,有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深加工茶叶产品,不同茶类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和产品标准。
因此应采用一定的手段与方式对其进行评定。
茶叶审评学是茶学专业的主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茶叶品质感官鉴定的应用型学科。
它是茶叶生产、收购、供销、外贸、商检、科研中进行茶叶品质鉴定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向大学生开设这一课程,使同学们了解茶叶审评学在生产中的运用范围及其重要地位,掌握茶叶审评的基本方法及各类茶的品质标准和评茶术语。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该课程是茶学专业学生的主修课程之一,宜安排在学习了《茶叶加工学》和《茶叶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茶叶审评在实践中的运用范围及其重要地位;掌握茶叶审评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类茶的品质标准,正确运用评茶术语对茶叶品质进行合理评定。
实验技能方面:茶叶审评学是检验茶叶感官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能了解审评的专用设备及审评程序,掌握各类茶的具体审评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本课程为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分离出来的课程之一,以前是审评与检验内容在一起,现在是将审评理论课和实验课程结合到一起,单独开设审评课程,以利学生更好地掌握茶叶审评知识。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16学时)
第一章评茶基本知识(2学时)
第一节:评茶的设备与要求;
第二节:茶叶扦样;
第三节:评茶用水;
第四节:评茶程序;
本章重点、难点:
茶叶扦样方法;评茶三要素(水温、时间、茶水比)。
建议教学方法:
应与实验课有机结合,评茶用具及扦样方法参考(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国家标准。
思考题:
1、评茶的设备与要求有哪些?
2、评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第二章茶叶品质形成(4学时)
第一节茶叶色泽
第二节茶叶香气
第三节茶叶滋味
第四节茶叶形状
本章重点、难点:
1、茶叶色泽、香气、滋味、形状的化学组成、类型,以及影响茶叶色泽、香气、滋味、形状形成的主要因素。
2、影响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
建议教学方法:
应与实验课有机结合。
思考题:
影响茶叶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茶叶品质特征(4学时)
第一节:绿茶品质特征
第二节:黄茶品质特征
第三节:黑茶品质特征
第四节:青茶品质特征
第五节:白茶品质特征
第六节:红茶品质特征
第七节:再加工茶品质特征
本章重点、难点:
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品质特征
建议教学方法:
可增讲红、绿、黑茶有关的国家茶叶质量标准的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各类茶品质
特征及品质要求的理解。
黄茶、白茶的品质特征可安排学生自学。
补充部分茶样,照片。
思考题
各类茶其独特的品质特征是什么?
第四章茶叶标准样(2学时)
第一节:毛茶标准样
第二节:加工标准样茶
第三节:贸易标准样茶
本章重点、难点:
毛茶加工样、加工标准样
建议教学方法:
可增讲1-2种茶叶标准样的详细内容,使学生对茶叶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思考题:
1、外销绿茶加工标准样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2、绿茶贸易标准样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五章茶叶感官审评(3学时)
第一节:感官审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审评项目和审评因子
第三节:毛茶审评
第四节:精茶审评
第五节:再加工茶审评
第六节:评茶术语
第七节:评茶计分
本章重点、难点:
1、常用的评茶术语
2、毛茶品质评定、精茶、花茶品质评定方法
建议教学方法:
评茶计分法中有关内容参考国标中的规定来讲,常用评语及常用副词按各茶类移至实验中介绍。
思考题:
1、茶叶审评项目和审评因子有哪些?
2、如何正确地使用评茶术语和正确评分?
(二)课程实验教学(24学时)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茶叶感官评定的用具,掌握评定的基本程序、术语和各类茶的品质特征,提高茶叶品质评定技能。
2 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3 实验报告的格式
实验完毕,应用专门的实验报告本,根据预习和实验中的现象及数据记录等,及时而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编号)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茶样
(三)审评方法和程序:应简明扼要地写出审评步骤。
(四)结果:采用下表样式列出。
(五)分析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对茶叶品质与栽培、加工技术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教学考核与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占总分的60%,其中技能考核成绩为25分,实验平时成绩35分,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评茶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综合评分,每次实验满分为5分,7个实验共计占35分,计入平时成绩。
5 实验主要应配套仪器设备及台(套)数(以一个实验教学班为标准)
每个实验班为15人。
每次所需的仪器设备为:
样茶盘30个,审评杯、碗80套;茶匙15个;热水瓶8个;电热水壶4个;消毒柜1个;茶样若干。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1 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和参加各项实验、实习活动,无故不听课者按旷课处理,如果累计时间达到总学时的1/3,不能参加本课程的考试。
2本课程考核采用试卷考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试卷考试占40%,实验技能考试占25%,平时成绩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