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检测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测试卷【答案+解析】

第 1 页 共 16 页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品产值占广东省总量的比重,读表完成以下两题。

1.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较为发达的工业部门是( ) ①电子工业 ①采掘工业 ①仪器仪表 ①核工业 A . ①① B . ①①
C . ①①
D . ①①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替换为高端产业。

读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 . 管理经验 B . 资金
C . 科技
D . 廉价劳动力
3.双塔灌区,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

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良。

读“2010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其主导因素是( )
A.昼夜温差大B.土壤肥沃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
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以下三题。

4.据图甲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
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①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城建设、新区建设①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协作①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原料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
第2页共1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单元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单元练习

人教版必修三必修三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读下面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回答1~4题。

1.有关图中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山地林木茂盛,竹林青翠 B.④处高原地形崎岖,风景秀丽C.⑤处平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 D.③处山脉绵延不足300 km2.图中平原地区与四川盆地相比,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水热充足 B.灌溉便利 C.土壤肥沃,富含磷、钾养分 D.人均耕地面积广大3.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图中区域引入优良作物品种,下列引种计划可行的是( ) A.澳大利亚的优质小麦 B.美国的优质玉米 C.南疆的优质棉花 D.云南的优质甘蔗4.目前,影响图中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②土地沙化、盐碱化③草场退化,自然灾害增多④环境污染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回答5~6题。

5.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8.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B.由东向西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 D.由西向东减少9.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读图,回答10~11题。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单元检测试卷(四)(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4单元检测试卷(四)(含答案解析)

单元检测(四)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四个省区图,回答1~2题。

1.我国的最大“粮仓”和“林海”位于( )A.①B.②C.③D.④2.日本汽车企业到我国投资建厂,最有可能选择( )A.①B.②C.③D.④1~2.解析④为黑龙江省,有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区,②为广东,珠三角地区有吸收外资的优越区位条件。

答案 1.D 2.B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2年)表。

完成3~5题。

A.上海 B.黑龙江C.吉林 D.浙江4.表中六个行政区中,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是( )A.上海 B.黑龙江C.江苏 D.浙江5.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②机械化水平低③农业科技投入较低④复种指数低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5.解析第3题,分析表中数字涵义可知:人均谷物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比较可知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黑龙江。

第4题,表中上海市单位面积谷物产量最高,农业科技投入最多。

第5题,东北地区机械化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 3.B 4.A 5.D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完成6~7题。

6.图示区域农产品的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A.平原起伏较大 B.高温多雨C.人口密度较小 D.复种指数高7.水稻在较高纬度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平坦开阔、肥沃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D.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6~7.解析第6题,图示区域在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因而商品率高。

第7题,图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水热需求。

答案 6.C 7.B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回答8~9题。

8.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A.水源条件 B.热量条件C.地形条件 D.土壤条件9.乙地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C.加快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木材深加工D.大量增加牲畜数量,提高牧民经济收入8~9.解析由题干条件可知,甲地位于东北平原,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纬度高,生长期短,因此热量条件是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西侧乙地为草原牧区,其农业发展方向应为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以改善生态环境,并促进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3 单元质量评估第四章(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3 单元质量评估第四章(答案+解析)

单元质量评估(四)(第四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国运盛国威壮,喜神州处处沐朝阳,看西气东输,巨龙蜿蜒;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千秋伟业,南水北调,燕赵牧马饮长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句中所描述的我国的重大事件中,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是 ( )①西气东输②三峡工程建设③南水北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我国建设众多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根本原因是( )A.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不匹配B.经济快速发展造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C.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D.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解析】1选B,2选A。

第 1题,②为水利工程建设,不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2 题,区域发展和区域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是我国建设众多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根本原因。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据“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3、4题。

3.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bC.cD.d4.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主要是因为( )A.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B.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使东部地区煤炭使用量减少D.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解析】3选A,4选C。

第3题,坑口火电站主要分布于煤矿附近,图示a位于我国山西和陕西省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坑口火电站分布较多。

第4题,由于西电东送能为东部地区提供大量的电力,减少了东部地区煤炭的使用,故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缓解环境压力。

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完成5~7题。

5.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优势是( )A.工程量小B.可调水量大C.水质较好D.移民数量少6.中线调水源地的典型植被是 ( )A.温带草原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中线工程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提升汉江中下游的通航能力B.调入区回补地下水,有效缓解地面沉降C.导致沿线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盐碱化加剧D.提升黄河下游水位,缓解泥沙淤积现象【解析】5选C,6选D,7选B。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_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_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区域经济开展6 .该地的地形〔〕A.以平原为主B.以低山丘陵为主C.以高原为主D.以盆地为主7 .从可持续开展的角度分析,以下有关今后该地农业开展趋势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利用水面开展渔业 ②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③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④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⑤为满足人口增长需要,扩大耕地面积耕地林地 草地 荒地 水面及建筑等用地1978 年 55% 19.8% 4.9% 15.4% 4.9% 2021 年40%44.1%6.2%1.3%8.4%卜表表示我国某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根据论证可知变化较为合理.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3题.1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 .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2 .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枯燥D.年温差变化趋势是从乙到甲逐步递减3 .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A. 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 完成4〜5题.4 .该地区可能位于〔〕A .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5 .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A.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开展D.形成良性开展的农业生态系统D.人均耕地多饲料加—厂*餐〞 —禅油厂1农产品加丁业水产林殖业据此答复6〜7题.大豆玉米牧耳 种植业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人民网2021年8月16日报道,2021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突破 400亿斤.其中水稻总产250亿斤,可向销售区提供优质的东北粳稻230亿斤,有效缓解我国优质粳稻供给紧张的状况,结合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万公顷〕图,答复8〜10题. 8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热量缺乏 B. 土壤贫瘠 C.气候较为干旱D.光照条件差9 .黑龙江垦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最主要原因是〔A .人均占有耕地多 B.机械化程度高 C.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技术水平高10 .黑龙江生产的粳稻质量要好于我国南方生产的粳稻, 要原因是〔〕A . 土壤比南方肥沃 B.水热条件比南方产区充足 C.生长期比南方产区长D .机械化水平比南方产区高卜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 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 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答复11〜13题.11 .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 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 .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12 .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开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开展与当地的经济开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开展同步D.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13 .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开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兴旺14 .据图推测〔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15 .图中面积最大的主要城市化地区,今后制约其城 市化开展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开展后劲缺乏B.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C.水资源短缺现象明显D.农村经济严重落后,农业根底薄弱其主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 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B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完成14〜15题.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央,注重可持续开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 和生态优先等原那么,这有利于解决因城市化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 “健康〞城市.据此答复16〜18题.16 .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水平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适宜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水平最强 17 .生态城市中央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绿地B.工业区C.交通区D.住宅区18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央B.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 ①农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 20%以下;③城镇人口四类工业产品本钱分布比重卜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 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 21〜22题. 2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 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上升到60%以上.以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拟图.19 .结合图文材料,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图中abc 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B. a 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C. b 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D. c 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开展速度慢20 .针对以上我国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镇 企业的开展.目前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开展并不断向西、向 北扩展,这些乡镇企业总体上与以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A. aB. bC. cD. dI (Ml联料科技投入 读图答复19〜20题.w-<2020:£11运於其他a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1一耕地2一居民地3一湖泊2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开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开展节水灌溉农业D.开展大牧场放牧业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23〜24题.2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开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2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①城镇数量猛增,城乡交错分布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④城市人口比重提升,城市分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05年至2021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工程,5个乙烯工程,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央.据此答复3~5题.25.广东大力开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①市场广阔②资源丰富③海运便利④技术先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6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②便于污染物集中限制③减少运费,降低本钱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7 .广东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开展应采取的主要举措有〔〕①采取清洁生产技术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③增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④建立原油储藏和成品油储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拟图,答复28〜29题.28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n快C.在此国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都是主要动力D,城市化速度一直快于工业化速度29 .在阶段出,该国新增就业时机主要来自〔〕A.技术指向型产业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30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动力.以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二、综合题31、材料1:我国目前局部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材料2(1)比拟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乙 ,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2) 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 ,社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和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甲地区农业生产具有的突出特点是(4)简要说明箭头A 、R C 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5)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举措?管辖域图北大荒集团(6)材料2中的D地区是我国沼泽分布最广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32、阅读以以下图文材料,分析答复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吸引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开展的珠三角模式(左以下图)材料二、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右以下图).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口第三产业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地区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央,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兴旺,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奉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 在珠三角模式的形成过程中,该地区面临的国际经济背景是什么? ( 2分)(2) 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3分)(3) 有一位深圳网民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 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这说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发生了什么变化? ( 2分)(4)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的开展有什么影响? ( 3分)(5)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哪些?第四章区域经济开展【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乙地位于松嫩平原地区,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图示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因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 1.D 2,C 3.D【解析】根据框图所隐含的信息:牧草、野猪、狗子等事物,该地区有牧场分布并靠近山地或林区,所以位于松嫩平原.该地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副业〕综合开展,而且畜牧业、林业等的开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工业的开展,沼气工程的建立使物质得到充分利用,使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开展. 【答案】 4.B 5.D【解析】第6题,从表中可知,该地的耕地比重在减小,林地、草地比重在增加,因此该地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第7题,由上题可知,在低山丘陵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答案】6.B 7.C【解析】黑龙江所处纬度较高, 热量缺乏是制约其农业开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由于垦区地广人稀, 人均占有耕地多,所以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热量缺乏导致这儿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单季水稻的生长期较南方产区长,质量高. 【答案】8.A 9.A 10.C【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兴旺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兴旺,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11.A 12.D 13.A【解析】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主要的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以我国的东部地区较为稠密,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图中面积最大的主要城市化地区是我国的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其社会经济开展的主要因素. 14.A 15.C 【解析】第16题,城市是人口聚集场所,人口、产业的高度集聚,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水平,导致城市环境恶化.第17题,生态城市的绿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市中央区.第18 题,注意题干要求白是生态破坏, A、B、C三项均为环境污染. 【答案】16.B 17.A 18.D 【解析】第19题,从图中的数值信息看, a指标是指农业增加值占GDP勺比重,该项指标我国与国际通用标准相差不多;b指标为农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该项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通用标准,说明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最多,结合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反映出我国的二、三产业比重较低;c指标为城市化水平,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较低.第20题,我国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总体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工资本钱所占的比重较大. 【答案】19.C 20.C【解析】图示区域位于辽宁西北部,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少,从图中数字的变化可知,自1979年〜2005年间,该地的湖泊面积缩小,耕地面积增多,是围湖造田而导致的,必然会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减少,旱涝频率增大,空气湿度减少,土地的灌溉面积增加,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必须大力开展节水农业.【参考答案】21A 22C【解析】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开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正在经历第二个阶段,重点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工业化的推动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开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答案】23A 24D解析:此题组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开展及举措.第3题,广东地区无石油资源分布,与其他几个工业区比拟技术力量也不突出.第4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效应.第5题,实现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开展主要应有充足的原料保证,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答案:25C 26B 27.C【解析】:第28题,根据图示可知,城市化速度比工业化速度快.第29题,读图可知,阶段出工业化水平下降,但城市化水平还在继续上升,说明此时的人口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如选项中的现代效劳业.答案:28.D 29.D30、C31、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拟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甲地纬度高,热量缺乏;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缺乏;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开展占用大量土地,开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第(4)题,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提升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1)(2)河网稠密,地块小、土壤黏重、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3)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4)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5)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加工力度,提升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开展养殖业.(6)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层,使地表水不容易下渗.32、(1)兴旺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外转移(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或变化较小) ,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3)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由追求降低本钱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4)二、三产业的开展促进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分)(5)产业根底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读下图,回答3~6题。

3.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C.经济发展迅速,占用大量耕地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5.从去年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波及中国,结合上图,对于这次危机,下列应对措施可行的是() A.大幅提高粮食价格,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B.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C.放缓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D.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6.为了解决四川地震后粮食不足问题,需从东北调40万吨粮食,请选择一条最便捷的路线() A.京哈线、京九线、陇海线、宝成线B.京哈线、京广线、陇海线、宝成线C.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宝成线D.京哈线、京广线、汉丹线、襄渝线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A.沙漠、林地、草地、林地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D.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8.图中①③④三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依次为() A.半湿润区、湿润区、半湿润区B.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湿润区C.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D.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9.下列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C.森林类型:热带季雨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D.土壤:黑土、黑钙土、红壤10.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D.舍饲养畜业——广大农区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

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试题姓名: 得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季风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从南部的____________天到最北部的___________天左右。

年降水量___________毫米,雨热同季。

2.东北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柞茧产区。

___________是苹果产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热量条件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最大生产基地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长不利2.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3..东北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作物:冬小麦、春小麦、甜菜D.土壤: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4.指出四幅图中,地形名称与图中排序相符的是()A.①三江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鄱阳湖平原④江汉平原B.①江汉平原②鄱阳湖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三江平原C.①江汉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鄱阳湖平原④三江平原D.①三江平原②鄱阳湖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江汉平原5.有关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黑土和沼泽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测试题(用)附答案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测试题(用)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优势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D.暖流的影响3.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4.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5.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松辽平原6.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7.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C.山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D.草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8.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中,最主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增加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的功能增加9.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优势是:A.国际经济环境B.对外开放政策C.侨乡D.重化工业基地10.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面临的生态问题是:A.酸雨严重B.水污染严重,“水源性”缺水问题突出C.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D.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11.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A. ①③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12、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13.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提供契机的因素是: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B.良好的区位条件C.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14.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 156.7 42.3 18.2A.内蒙古、江苏B.广西、黑龙江C.湖北、甘肃D.河南、新疆16.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分布在()A.广州市B.中山市C.珠海市D.深圳市17.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A.国际经济背景B.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D.侨乡优势18.东北地区耕地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主经是由于A.气候湿润和半湿润B.有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C.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0% D.耕地集中连片19.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烈扩张而形成的读右图,回答20—23题。

地理必修3第三四单元

地理必修3第三四单元

地理必修3第三、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地域最要紧的地貌特点是()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B.地形崎岖,溶洞广布C.地表破碎,千沟万壑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2.造成黄土高原地域形成如此地貌特点的最要紧人为缘故是()A.露天采矿 B.黄土质地疏松C.夏日暴雨集中 D.植被破坏严峻3.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方法是()A.平整土地,成立高产稳产的大体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进展旅行业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方式之一,读右图“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回答4-5题。

4.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近期目标是()A.完全改造贫瘠的黄土 B.成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C.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D.为大、中流域的治理提供体会5.下列符合图中甲框含义的内容是()A.贮水拦沙 B.蓄水保土 C.提高肥力 D.充分利用光热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

风沙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散布图,回答6—8题。

6.土地严峻荒漠化的地域有()①南疆②北疆③呼伦贝尔草原④辽河上游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7.地域不同,荒漠化的要紧成因不同。

下列风沙地域与成因说法的组合,正确的是()①河套平原一过度放牧②锡林郭勒草原-过度采矿③南疆—过度利用水源④河西走廊—过度垦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方法要紧有()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浇灌面积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④扩大植⑤调整土⑥合理分A.①③⑤鲁尔区“兴据此回答9-139.关于鲁尔区A.离法国C.众多河10.德国鲁尔①能源消②钢铁显③煤炭开④铁矿资A.①②11.对鲁尔区A.进一网C.大力12.鲁尔区的①调整传③加大科A.①②13.综合整治A.便于产C.接近煤建设南水14.南水北调A.东部地C.长江中15.南水北调A.北调的B.东线方C.中线要D.三条线我国是一着界银行统计的16.目前我国①水能丰A.①②④17.水资源紧法,正确的①采取节乔木灌木治理措施功能甲发展多种经营④依法治水⑤减少新的水源⑥跨流域调水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域调配示用意”,完成18-20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四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四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甲、乙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影响力。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演变过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①——涸泽而渔,焚林而狩C.②——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③——科技发达,人地矛盾达到顶峰1题,阶段①,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阶段②,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可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这是人类中心论思想;阶段③,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这是人地和谐论思想。

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涸泽而渔,焚林而狩”“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反映了人类中心论思想,且此时人地矛盾达到顶峰,对应阶段②;阶段③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人地和谐论,人地矛盾缓解,环境得到改善。

2.C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

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

读图,完成3~4题。

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3.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4.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3题,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可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随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最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创意等产业。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测试题和答案第四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54 分)以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暗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 2 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益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久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天降水丰富,且浇灌水源充分④地势平展⑤土壤肥饶A .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分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 .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读以下图,回答 3~ 6 题。

3.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益条件是()①地形平展,光热充分②水源充分,土壤肥饶③人口稀罕,当地花费量较小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A .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由是()A.山区许多,土地贫乏,单产低B.自然灾祸频发,影响粮食生产C.经济发展快速,占用大批耕地D.制造乙醇汽油,耗费大批粮食5.从昨年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涉及中国,联合上图,对于此次危机,以下应付举措可行的是() A.大幅提升粮食价钱,刺激农民种粮踊跃性B.鼎力开垦荒地,增添耕地面积C.放缓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D.增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6.为认识决四川地震后粮食不足问题,需从东北调40 万吨粮食,请选择一条最便利的路线() A.京哈线、京九线、陇海线、宝成线B.京哈线、京广线、陇海线、宝成线C.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宝成线D.京哈线、京广线、汉丹线、襄渝线以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

读图达成7~ 8 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种类分,挨次为() A.荒漠、林地、草地、林地B.荒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D.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8.图中①③④三个地区的干湿情况挨次为() A.半润湿区、润湿区、半润湿区B.半润湿区、半干旱区、润湿区C.半干旱区、半润湿区、润湿区D.润湿区、半润湿区、半干旱区9.以下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散布切合由南到北次序的是()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C.丛林种类:热带季雨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D.土壤:黑土、黑钙土、红壤10.对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地区散布及组合,不正确的选项是()A .耕种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D.舍饲养畜业——广大农区当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着重可连续发展,重申资源“健康”城市。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在丹麦从事农业劳动的人被称为“农业工人”,因为他们
A.还从事农产品加工B.农闲时进城务工
C.收入比农民高D.文化水平高
14.与传统种植业相比,丹麦更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
A.地形平坦开阔B.气候温凉湿润
C.土壤深厚肥沃D.畜牧经验丰富
15.近年来丹麦农业人口数量有所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C.①②③D.②③④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各题。
甲地: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城市化
乙地:大城市扩散 乡镇企业发展 工业化 城市化
1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材料一:下图1为粤港澳区域简图,图中的珠江三角洲河网纵横, 三江汇集,八口入海,平原上镶嵌着片片洼地。图2是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材料二: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化工、玩具和电子装配等工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其中粤东山区 M M 县产业结构中2009年和2016年第一产业比重分别占29.8%和22.4% 。
26.(1)特征: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高原地区。原因:山地多,平地少,沿岸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对外交通便利;该地气候湿热,不适居住,高原气候凉爽。
(2)有利条件:该国菠萝品质好,产量大;受自然灾害相对较小,菠萝生产稳定;纬度较低,菠萝上市时间较早。不利条件:(与其他三地相比)哥斯达黎加距我国远,菠萝需远距离海洋运输(菠萝运输量大,附加值低,需海洋运输),时间长(耗时长);远距离运输需解决冷藏保鲜问题;运输成本较高,菠萝价格较高。
17.如果用图乙代表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那么图例A,B,C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四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四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4章末综合检测卷(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第2题,由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减,这与东北地区≥10℃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一致。

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主要受纬度位置、白昼的长短、天气状况的影响。

东北地区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答案:1.C 2.A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

下图为通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A.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B.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C.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D.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4.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商品率较高B.机械化水平高C.农场经营规模小D.水利工程量大5.通化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B.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D.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解析:第3题,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A项错误;通化虽位于中朝边境,但林下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内,B项错误;根据林料中“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可知,林下产业发展时间短,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题• 1.长江三角洲粮食商品率比东北地区低是因为( )•①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②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农业投入不足④土壤条件较差•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②农业生产类型单一•③自然地域完整•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⑤生产部门齐全•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③④•3.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A.商品粮基地B.林业生产基地•C.畜牧业生产基地D.商品棉基地•4.关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之所以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D.劳动力和资源导向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5.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6.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B.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北向南渐增•C.大兴安岭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属于农耕区畜牧业,所以分布范围与耕作农业区大致重合。

•7.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小麦、玉米•B.二者都是商品农业,商品率都很高•C.二者都实施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都很高•D.二者农场一般都是国有大型农场•8.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A.三江平原B.江汉平原•C.太湖平原D.松嫩平原•9.下列关于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B.商品化是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的前提•C.20世纪50年代之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还是未开垦的荒地•D.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10.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1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A.地区产业基础的限制B.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C.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D.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12.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B.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以此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升级•C.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D.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村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1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在()•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③人才队伍差④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4、15题。

•14.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5.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相关的资源有( )•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6.右图中能反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是()A.对区域发展条件的影响• B.对区域发展方向的影响• C.对区域发展水平的影响• D.对区域发展潜力的影响•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这些障碍的形成与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有关,据此回答17-18题。

•17.下列各环境特点中,不属于导致黄淮海平原形成风沙的是()• A.春季比较干旱,受蒙古高压影响,多大风• B.不合理的排灌活动,导致地下水位上涨• C.不合理的耕作活动,导致土地沙化和退化• D.人为破坏植被,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匮乏•18.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过于集中在七、八月,水热条件组合较差• B.农业需水季节过于集中在春夏之交• C.缓斜平原易出现涝灾,低平原易出现旱灾• D.绝大部分为中低产田•19.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 )•A.侨乡的背景•B.良好的区位条件•C.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1.下列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2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2题。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4.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C.经济发展迅速,占用大量耕地•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5.从去年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波及中国,结合上图,对于这次危机,下列应对措施可行的是•()•A.大幅提高粮食价格,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B.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C.放缓西部地区退耕还林政策•D.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9.下列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C.森林类型:热带季雨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D.土壤:黑土、黑钙土、红壤••10.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D.舍饲养畜业——广大农区•11.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12.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绿地B.工业区C.交通区D.住宅区•1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1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从1990年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就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B.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比珠江三角洲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多•C.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D.199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15.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1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城中村”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城市化过程的必然结果②与城市规模大、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有关③由城市规划与管理不够引起的④城市重要的功能区之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最近,深圳市提出从“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转化。

据此完成17~18题。

•17.有利于建设“和谐深圳”的措施有•A.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B.增加建设用地,搞好人居环境•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D.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18.建设“效益深圳”应•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加工业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③引进廉价劳动力,发展重工业④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2、阅读图六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城市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2)图中A是_______海峡,B是________自治区,•C是_______岛,D是_______半岛。

•(3)图中城市①②③属于我国的__________工业基地,该基地工业结构以_________工业为主。

•(4)城市③往南是我国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③城市东边有__________核电站。

•(5)城市①②③为中心的工业基地在发展工业方面的有利条件是______,适于发展以__________为主的多种加工业和制造业。

(6)该工业基地周围,水热资源丰富,在农业方面,可以建设成为全国性的_____生产基地和以蔬菜、花卉、水果为主的______基地。

•22、共15分。

•(1)①广州②珠海③深圳(3分)(2)琼州广西壮族海南雷州(4分)•(3)珠江三角洲轻(2分)•(4)香港大亚湾(2分)•(5)北靠祖国大陆,靠近港、澳、东南亚,著名的侨乡,海运方便,便于吸引外资,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技术设备出口加工(2分)•(6)商品粮出口农产品生产(2分)•23、阅读图七,回答问题:(12分)•(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