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教研前线)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13个研究热点

(教研前线)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13个研究热点

(教研前线)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13个研究热点教学热点一:新课标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新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教学的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保障。

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注重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

课程结构上更加注重均衡性、选择性、综合性,课程实施上更加注重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课程评价上更加注重多元性、过程性、发展性。

教学热点二: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底蕴、学习能力、自主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教学热点三: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业设计应该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教学热点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与评价相互融合,通过评价促进教学,通过教学促进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的,包括测试、作品评价、口头表达、自我评价等。

教学热点五: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一种基于课程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法。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单元内各课之间的联系,注重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科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通过大单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教育问题出在哪里_中式教育的十大热点问题

教育问题出在哪里_中式教育的十大热点问题

教育问题出在哪里_中式教育的十大热点问题教育问题是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了,那么教育问题出在哪里呢?教育问题有哪些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教育十大热点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1、留守儿童及流动儿童问题成焦点事件回顾:2015年6月9日,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发生了举世震惊的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事件。

近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两个新的教育边缘化群体:被称为“流动儿童”的进城务工农民工的随迁子女,以及他们留在农村家中的孩子;;“留守儿童”。

后者相对前者“能见度”更低,近一两年才引起广泛关注。

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国17岁以下流动儿童为3581万,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这两个群体总数约一亿人。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流动儿童1277.17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共2126.75万人,合计为3403.9万人。

民间组织发布的相关调查显示,按照留守儿童的总数测算,全国约有1793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921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

毕节事件之后,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焦点,对此及其呈相互转化关系的流动儿童问题也引起广泛讨论。

获选理由:毕节留守儿童的悲剧,意义远远超过了自然灾害和一般的突发事件,也远远超过了毕节市和贵州省;它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令人不安的悲催缩影,是整体性社会治理失灵的一个爆点。

它揭示的,是我国儿童权益保护的缺位,是乡村教育、乡村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失败;需要通过调查、研讨、政策倡导、实际干预等多样化的社会参与,持续地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群体并探讨其解决之道。

2、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事件回顾: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完善机制、城乡一体;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管理、推进改革;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一、希望小学成垃圾站,撤点并校是教育现状二、未成年人犯罪,当代社会家人溺爱成问题三、校园踩踏时间,学校是否应该负全责四、集中式学习雷锋是否仍有意义五、中小学减负是否只是一纸空文六、传统游戏在孩子的世界里消失,网络游戏风靡中小校园七、中国动画如今能否承担起教育重责八、取消英语课是否能够拯救汉语九、家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是否必要十、“鼠标少年”退学教育尊严何在、十大小学特级教师数学吴正宪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

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

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

《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

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烈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

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

理论世界口钟鸣一、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公平问题是近年来国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因为社会的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的公平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

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平。

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公平。

社会要稳定就必须存在不同阶层(所谓的贫富阶层)之间的流动.没有这样的有序流动,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基本保持稳定,科举制度功不可没,因为科举制度为底层人民通往仕途阶层筑起了一条通天之路.实现了穷人阶层与富人阶层之间的流动.虽然这种流动数量很少.但在科举面前人人平等,使得有才、有识之士找到了发展自己的路。

各阶层之间的凝固,堵死了穷人阶层跨人富人阶层的路。

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

如何实现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是执政者始终不敢怠慢的问题。

教育的公平就可以担当此任.而我国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育的不公平.君不见什么国家级重点学校、省级重点学校、市级重点学校、县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优质学校、实验学校。

还有重点班、尖子班、火箭班等等,这就是教育不公平的具体体现。

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国力不强.为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出示范性学校(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个别地方或学校)可谓当时的无奈选择。

但国力发展到今天,再这样做就不合时宜了。

可以说我们国家教育的不公平是政府教育投入不均所造成的。

在这种投入严重不均的现实情况下。

国家的教育投入不仅不应该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

而且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如西部地区、农村。

普通学校)大力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原来造成的巨大差距,以保障教育的公平。

我们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仍然热衷于投资重点学校而忽视一般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

以换得所谓的政绩是极不明智的。

无视这种差异.而人为地还在加剧这种差异,无异于自掘坟墓!概括起来,教育的公平问题可以分解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三个方面的公平问题。

教育改革实践的热点问题

教育改革实践的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着诸多挑战,一些热点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育改革实践的热点问题。

一、教育公平问题1. 区域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较为严重,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之间差距较大。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而偏远地区学校则面临师资短缺、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

2. 学校间竞争激烈,择校现象严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间竞争日益激烈。

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学区房,导致择校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保障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定比例。

然而,部分学校在招生、收费等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歧视现象,导致这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

二、教育质量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部分学校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课程内容陈旧,与时代发展脱节,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不完善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学生过度追求分数,忽视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培养。

三、教师队伍建设问题1. 教师待遇不公我国部分教师待遇较低,尤其在农村地区,教师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

这种现象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教育质量。

2.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素质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我国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缺乏教育教学能力。

3. 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我国教师培训体系尚不完善,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效果不佳。

这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教学实践中热点问题(3篇)

教学实践中热点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实践中涌现出许多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实践中热点问题。

二、教学实践中热点问题分析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调整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一方面,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俱进,增加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另一方面,教学内容需要不断优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调整面临诸多困难,如教材编写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

2.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成为教学实践的热点问题。

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体系等。

3. 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过分关注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单一等。

因此,教学评价改革成为教学实践的热点问题。

教师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以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4.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待遇不公等。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学实践的热点问题。

教师需要关注自身专业成长,积极参与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5.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学实践的热点问题。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新 r!现 行 高考招牛 制度 的突 出问题 是 不利于 全而推
一! 十大教育热点 问题
热点 一 如何 改 革l 考招 生制 度问题 ,. i .
高考 招 生 制 度 是 我 国教育 事业 的一 项 基 本制
进 素质教 育 和创 新人 才 的培 养 , 具 体 体现 在 :第 一 ,
高考 浮致 中小 学 教育 的唯 /分 数 0现 象 , 不利 于 人 的 全 面发 展 ;第二 , / 一考 定终 身 0不 利 于社 会 对 人 才
的多样 化需 求 , 也 不 利于 杰 出人 才 脱颖 而出 ;第三 , 高 考 太重 知识 基 础 , 不能 很好 地反 映学 生的综 合 素
边 远农 村地 区教师 流 失更为 严重 ;农 村 中小 学 教 师 培 训 经 费缺乏 保 障 , 教 师专 业 化水 平有 待 提高 ;清
退 农村代 课教 师难度 大 ! 留问题多 遗
在 传 统 考试 的 基 础 上 构 建 一 个 更 加 科 学 和 更 加 公 平 的高 考招 生制 度体 系 , 实 现 从 单一 考 试 到 多
元 评 价 的跃 升 , 这 是 当 前高 考 招 生 制 度 改 革 面临
育 改革 的成 功经 验 .积 极 寻求解 决教 育热 点 问题 的 正 确 思路 和有 效 途 径 , 力 图形 成 促进 教 育 自我完 善 , 科学发 展 的有效 机制 同时 , 发挥正确 的舆论导
二是 免 费 师范 生对 未来 非常 担忧 , 表 现 出困惑 造
制 和县域 内交流 制度 ;(8 ) 与代 课 教 师签 订劳 动 合
同, 妥 善解决 代 课教 师 问题
和迷 茫 "三是 免 费师范生 不愿意 回到农 村从教
成 上述 问题 的原 因 主要 在于 :免 费 师范生政 策设 计

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考察与热点综述

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考察与热点综述

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考察与热点综述1. 本文概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比较教育研究在我国学术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近十年(自2013年至2022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轨迹与最新进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全面展现这一时期的理论建构、方法创新以及实践探索等方面的现状。

本研究不仅关注国内外教育理念、体系和政策的对比分析,更致力于揭示我国学者在全球视野下对本土教育问题的独特见解与贡献。

全文将进一步围绕当前研究热点话题,如教育公平、素质教育改革、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教育质量评估等进行深度综述,力求描绘出一幅详尽且立体的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现状图景,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通过该研究,期待能够为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与深化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和实践指导。

2. 近十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概况随着比较教育研究的深入,学科建设与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学者们开始反思学科自身问题,加强比较教育的理论建设,以使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更为完善。

例如,我国学者普遍运用或倡导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和而不同”的指导思想。

中国比较教育学会自1979年成立以来,每隔两年举行一次学术年会,并在两届年会之间举行小型的、专题的学术讨论会。

这些会议为学者们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明确当前教育问题,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近十年的比较教育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比较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国别比较、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教育、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等。

教育均衡发展、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等议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教育学者们开始接受多元性的观点,即承认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尽管有学者对相对统一的方法论寄予期待,但更多的学者倾向于采用多种方法来研究教育实际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比较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也在不断拓展。

学者们不仅关注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也开始研究非洲、印度等不发达国家的教育问题。

(完整版)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完整版)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浏览字体: 大中小】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简介:该研究成果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集体项目“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GY200839;批准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结论部分刊登在2010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教育学》2010.10)。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

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正确对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

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

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2008年8月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工作。

为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2—3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收集到大量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主要以《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征集为基础,对公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近年来两会代表意见中显示的教育热点问题、地市级教育局领导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

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育的热点问题2022年全国两会十大教育热点话题,您最关心哪几个?每年政协会议,教育都牵动着全社会风气的高度关切。

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教育“大变革”之年:“双减”“课外服务水平”“家庭成员教育防治法”“小城镇教育复兴”“县中提升”“五育并举”“身心健康”“小学生安全”“中中考”……基础教育生态面临深度重塑。

作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2022年全省政协会议,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热点话题?领袖常务委员们强烈反响的教育话题又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常务委员们高度关注的热点内容。

01“双减获批”,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词:“双减”获批校外培训监管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将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

各省“双减”工作也进入获批监管的深水区。

在2月15日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幼儿园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等。

政府部门上,各省领袖常务委员也将把目光投射到各省政策怎样实施、监管举措怎样获批等方面上来。

当前,具体的“双减”大力推进规则倾向于高效平稳大力推进,不宜操之过急或者粗暴“一刀切”,相关内容将引发强烈反响。

刘希娅领袖:“双减”让大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全省人大领袖、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总副校长、重庆谢家湾幼儿园副校长刘希娅认为,“双减”给当代教育的推动作用是强劲的、具有时代性的:“‘双减’给幼儿园、给家庭成员、给社会风气突然按下了暂停键,让大家停下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对孩子们好。

”02保证幼儿园课外服务水平,为课外看护难题破局关键词:托管课业辅导义务教育期2021年,为解决双职工家庭成员孩子假期、课外看护难的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动义务教育幼儿园课外服务全覆盖,并于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

全省多地积极响应号召,推动义务教育期幼儿园课外服务从“有”到“优”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前沿基于CSSCI数据库收录文献关键词共现的计量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前沿基于CSSCI数据库收录文献关键词共现的计量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前沿基于CSSCI数据库收录文献关键词共现的计量分析一、概述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其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关键词共现的计量分析,揭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前沿动态,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CSSCI数据库作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文献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的高质量学术论文,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CSSCI数据库中高等教育领域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和共现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研究主题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进而揭示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本文首先对CSSCI数据库中高等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检索和筛选,然后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关键词进行了提取和共现分析。

通过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本文深入剖析了不同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并识别出了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动态。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热点领域和前沿动态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其研究与发展对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深入剖析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前沿动态,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更能为未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高等教育研究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对高等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教育实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教育热点问题

当前教育热点问题

当前教育热点问题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

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二元化结构和竞争的加剧。

我国城市和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比较大。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都认为要有出路只有上大学,而且是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就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

但能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为满足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这种期望,学校卷入其中,不得不以更多学生能考上大学和好大学作为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试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种社会需要和现实是教育界无法抗拒的。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革新,仅靠教育界自身是很难扭转这一局面的。

办高中不谈升学问题,这所高中对社会就没有吸引力。

现在我们不能回避谈这个事情,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我们目前把“应试”做到极端了。

2.教育考试制度的弊端。

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为平民开辟了一条进入上层社会的道路,这套制度发明以后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但它走到极端以后也带来了弊端,一个就是科举制度成了求功名的敲门砖。

一旦金榜题名,终生受益,功利性极强。

另一个弊端是出现了大量作弊现象。

这两种弊端给今天的学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

现在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传统考试方法引向如何选拔人才,而不是应试能力的培养。

3.传统文化的原因。

应试教育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误解。

父母强烈希望看到孩子人生成功,女儿走红,这没有错。

但关键是什么是龙?冯是什么?人才到底是什么?目前对龙风的认识过于单一。

一个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成名,才能成功,才能成功。

这是很久以来形成的观念。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CCEducational Theor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专题名称】教育学【专题号】G1【复印期号】2011年08期【原文出处】《基础教育参考》(京)2011年5上期第4,16页【英文标题】The Ten Hot Issues on Education in China教育热点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刚刚出现的新问题,也有长期被社会高度关注而又没有解决的老问题,亦称难问题。

这些教育热点问题往往与民生密切相关,因此备受社会各界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

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热点一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问题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教育全局与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必须长期坚持;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离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还有较大差距,有待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改革的关键在于高考管理体制,有必要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的新思路,实行“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以便理顺教育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综观社会各界、学术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关于高考改革的观点或意见,其共同点在于,均主张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和更加公平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跃升,这是当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关键环节。

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

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

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许多新气象。

对此加以总结十分有意义。

《教育研究》杂志作为国内教育理论的权威期刊,所刊发的论文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我们以2002年《教育研究》杂志所发表的论文为例,并对之作一些描述性分析。

一、重大理论突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许多新气象。

对此加以总结十分有意义。

《教育研究》杂志作为国内教育理论的权威期刊,所刊发的论文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我们以2002年《教育研究》杂志所发表的论文为例,并对之作一些描述性分析。

一、重大理论突破与新的学术观点2002年度的《教育研究》充分展现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无论是从研究的领域、视角和方法还是从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结论看,都有较重要的突破,给人以清新之感,反映了教育理论界创新、进取的新景象。

就理论层面而言,主要表现如下:1.“三个代表”和教育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002年度的《教育研究》充分反映了学者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特征,这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三个代表”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所作的深入探讨。

如学者们在研究中谈到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张健,第8期),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毕诚等,第12期),使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与时俱进。

还有研究者对教育创新的时代意义及其核心内容作了探讨,提出教育研究要全面创新,与时俱进,为教育创新作出切实贡献(朱小蔓,第10期)。

2.社会转型中的教育定位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深入,教育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全新的背景下,教育面临着新的定位和挑战。

如何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以科学合理的定性和定位,是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的前提。

关于教育的定位,研究者提出教育是介于市场领域和政治领域之间的第三部门,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教育产品是非垄断性的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向社会提供。

当前教育改革十大热点问题的思考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当前教育改革十大热点问题的思考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整理课件
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形 式改革,而是实际效果的变化,要理解课堂 教学的生成性,注意:
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备课备学生 训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会提问、会讨论)
2、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 增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实施开放性教学
整理课件
教师的教
课题研究
现状调查
现场考察
专题信息
情景模拟
作品制作
竞赛
辩论
这些教学活动的关键是要打破原来课堂教学的 时空观与程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在课堂里或 超越课堂的学习任务与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 亲历过程,在感知、体验、感悟的基础上习得 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
整理课件
针对学生的差异可以采取的教育对策主要 有三类。
学校要制定自己的学科教学标准。
整理课件
拓展性课程要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出发,因人而异地按学生的兴趣开设 每个人需要的内容。为发展学生的个 性特长服务。
要注意高考改革方案对特长生的认可,允许 有的学生偏才发展。
整理课件
系列主题活动既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 形成教学特色的抓手,又是培养学生 情感态度和智力能力的有效途径。
世界中学生文凭组织(IB)把是否能给学生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能激励学生持续发展的 课程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是否一流的标志。我 国的教育改革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课程 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整理课件
什么是现代学校课程
现代学校课程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组织 指导下,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全部学习经 历。
整理课件
它的最大价值是让学生体验什么是主 体性学习,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经历。 因此它的评价标准不是看学生研究出 了什么成果,而是看他们是不是参加 了主体性学习,有没有学会学习。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作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第05期教育热点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刚刚出现的新问题,也有长期被社会高度关注而又没有解决的老问题,亦称难问题。

这些教育热点问题往往与民生密切相关,因此备受社会各界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

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热点一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问题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教育全局与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必须长期坚持;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离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还有较大差距,有待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改革的关键在于高考管理体制,有必要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的新思路,实行“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以便理顺教育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综观社会各界、学术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关于高考改革的观点或意见,其共同点在于,均主张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和更加公平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跃升,这是当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关键环节。

比较中外高考改革状况,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在考试形式的灵活性、考试内容的科学性等方面有所滞后,尤其是高考体制有所不顺,必须改革和创新。

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突出问题是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体现在:第一,高考导致中小学教育的唯“分数”现象,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第二,“一考定终身”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第三,高考太重知识基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四,高考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被僵化,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有关教育的热点问题

有关教育的热点问题

有关教育的热点问题热点一:“双减落地”,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词:“双减”落地校外培训监管2022年,教育部将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

各地“双减”工作也进入落地监管的深水区。

在2月15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等。

地方上,各地代表委员也将把目光投射到各地政策如何实施、监管举措如何落地等方面上来。

当前,具体的“双减”推进规则倾向于高效平稳推进,不宜操之过急或者粗暴“一刀切”,相关内容将引发热议。

热点二:保证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为课后看护难题破局关键词:托管课业辅导义务教育阶段2021年,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假期、课后看护难的问题,教育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教育部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并于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

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号召,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从“有”到“优”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但课后服务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教师反映学校将“自愿参与课后服务”与职称评定等挂钩,变相强制教师参与。

也有家长反映,校内托管管理僵硬,不能选择性地参加,其不稳定性令家长难以心安。

2022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保障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激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增强家长参与信心等议题的讨论声量将加大。

热点三:《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亟待家校社协同育人关键词:家庭教育促进法家校社协同家校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此,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

该部法律分为六章五十五条,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和规定。

这是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一部教育领域的重磅法规。

家庭教育促进法集中体现了“指引”“赋能”这两个关键词。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总体来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其巨大优势,如增大信息 量,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便于因材施教,资 源共享,课程开发等等。 在运用规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滥用教学媒体,抛弃传统教学, 对学生自主性要求高,教师专业技能要提升,教师观念许转 变,教育公平问题出现,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过多依赖 等等。 多媒体技术虽然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它的正确运用可 以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帮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课堂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认清多媒体教学的优劣是 用好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前提,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关于教科书选用的原则多是从政策制定者 的角度考虑,强调政府的正确引导、配套措施的改革、 加强教科书检查制度、教科书无偿供应、坚持教科书 选文的政治取向和教育取向。 但是对此问题的研究方向略显单一,大多是从管理者 的角度出发,且对具体该怎样选的问题涉及较少,例 如参照课程标准,符合学生需求等等。多数借鉴外国 教科书的选用制度,对教科书选用的价值取向没有系 统分析。 教科书是教师讲课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正确选用教科 书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教科书选用恰当与否关系到 学生能否获得全面发展。
总体上,上述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比较全面,校本课程 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对课程开发的价值认识不 够、课程开发的权力下放难、各方配合不到位、评价机制 不完善。 但是,还有值得探讨的方面。在当前新的形势背景下,校 本课程开发趋向功利化,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 不够等。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就在于它“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促进 学生的个性成长;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 展; 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钟启泉, 崔允, 吴刚平.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 . 上海: 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25- 226)只有克服校本课程开发中 遇到的困境,才能使校本课程长久健康发展。

教学实践中热点问题分析(3篇)

教学实践中热点问题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教育公平问题1. 问题分析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资源公平和教育成果公平三个方面。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地区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

(2)优质教育资源集中。

名校、重点校等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3)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则面临更多的教育困境。

2. 解决策略(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分配,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3)完善教育政策。

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二、教育质量问题1. 问题分析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不明确。

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导致教学内容偏离实际。

(2)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2. 解决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相符。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全面评价学生。

教育技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专题、热点问题

教育技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专题、热点问题

专题一: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1、教育技术学根底理论研究2、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理论与建设3、教育技术哲学研究4、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建设与开展研究5、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题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3、信息素养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三: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理论与实践4、教育技术支持的绩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四: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1、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基于网络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教育技术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五: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1、学习环境的理论研究2、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3、学习环境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个案研究专题六:教育技术与知识管理1、教育中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教师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学生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基于blog的教育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专题七: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1、由师范教育向教育教育转变中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教师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展问题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教育技术与教师的职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教育技术与教师的入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成长与专业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6、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体系、途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八:教育技术应用的个案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案例。

-------------------------------------------------------------------------------------- 教育技术研究当前的热点问题----------------------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与教师专业化·学习共同体〔利用技术构建〕·学习型软件开发·学习社区·传统教育中的技术与现代技术·远程教育模式、控制、评估、监控·学习资源库建设·基于资源的学习RBL·构建网络教师教与学的共同体·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司空见惯的技术促进学习·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培养·不可防止的技术带来的问题——弊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并且该这样辟、这样砍、这样锤、这样敲……,你觉得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熟练使用而已!〕总之,教育、教学、学习有多少问题,教育技术就有多少问题!教育、教学、学习有多少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就有多少理论和实践!有教育、教学、学习就有教育技术的未来与开展!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主流中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局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浏览字体: 大中小】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简介:该研究成果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集体项目“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GY200839;批准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结论部分刊登在2010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教育学》2010.10)。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

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正确对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

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

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2008年8月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工作。

为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2—3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收集到大量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主要以《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征集为基础,对公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近年来两会代表意见中显示的教育热点问题、地市级教育局领导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

课题组采用SPSS15.0的描述统计方法,对确定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并排序。

位列前10位的教育热点问题包括:高考招生制度问题、农村教师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择校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教师评价问题、政府教育投入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幼儿教育普及问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这些热点问题反映了公众对教育的关切与期盼,其主要特征:一是覆盖面广,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改革职业教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十分突出。

二是高度关注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反映了我国教育从规模、数量发展向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大趋势和当前面临的困境。

三是教育评价问题凸显,要求以人为本,科学地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呼声日益强烈,特别是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排在首位。

四是课程教学改革备受关注,其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最为突出,这表明党和政府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目标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五是直指当前教育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如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体制性障碍等,特别是教育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二、主要观点与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不仅是教育大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转型时期产生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要靠教育的改革创新来破解,还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政策调整和相关社会制度的创新来改善。

热点一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问题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突出问题是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体现在:高考导致中小学教育的唯“分数”现象,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高考太重知识基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考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僵化,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势在必行。

第一,必须坚持统一高考。

高考是人才选拔质量、公平选拔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关乎着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持续稳定。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我国的高考,坚持统一高考不动摇,绝不能盲目废止或变动高考。

第二,改革高考管理体制,实行“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

为了理顺高考与教育的关系,提高高考在选拔人才和造就人才方面的效能,有必要改革高考管理体制,明晰政府、高校、考试机构和中学等各自的责权关系,实现“教、考、录”三者分离、各司其职,从而实现良性互动。

第三,高考改革要稳步推进。

因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关系到社会和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要避免急风骤雨式的激进改革,否则会造成更多矛盾、更大混乱。

此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到考生、教师的适应性以及多部门的协调性,要避免否定式的改革方式,更不能是推倒重来。

热点二如何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教师津贴补贴拖欠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县镇超编和乡村缺编(包括结构性短缺)现象并存,边远地区教师严重短缺且补充困难;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与师范院校毕业生无法入编并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有待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突出,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流失更为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缺乏保障,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清退农村代课教师难度大、遗留问题多。

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目的在于建设一支以解决农村教育症结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队伍。

农村教师问题涉及政府、市场、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与教师个体等诸要素的关系。

农村教师问题的解决依赖政府、市场、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和教师个体等要素的共同参与,并通过退出规则、吸入规则、价值规则和提高规则四个基本规则维持其运转,达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解决我国农村教师问题可以采取八大举措:一是制定适合农村学校情况的教师编制标准、职称名额。

二是设立具有切实奖励作用的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三是中央、省级财政统筹农村教师工资。

四是师范院校和地方政府双管齐下,确保农村教师培养质量和入编上岗。

五是建立政府教师培训经费支付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

六是改革农村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方法。

七是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和县域内交流制度。

八是与代课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热点三如何发展职业教育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一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我国主流文化教育思想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求学,求的是圣人之道,讲求的是“大道不器”、雄才大略。

“技”、“艺”都属于雕虫小技,这似乎是在教育领域之外的。

这从深层心理上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二是社会现实劳动分工中存在的劳动环境、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而我国一线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差、劳动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直接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是职业教育有关管理与政策的不完善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办学体制、招生政策等所导致的重职前教育轻在职培训、中职与高职的脱节等问题使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到有潜在需求的人群。

四是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种种问题所导致的质量不高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工学结合模式推行困难等问题导致一些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也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七大政策建议:一是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

二是切实提高技能岗位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

三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是提高质量,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五是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六是改善职业教育的形象,让全社会都了解职业教育。

七是满足各类人群尤其是处境不利人群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热点四如何解决择校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中择校现象的逐渐显现和扩大,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择校问题进行规范治理。

在政策的总体思路上,概括来说经历了一个从禁止择校,到“堵”、“疏”结合,再到以均衡发展破解择校问题的转变过程。

最初,择校及其收费问题被认为是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政策上要求学校不得搞“计划外”招生,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

从1995年开始,政府强调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并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和“择校生”问题,不单纯是收费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进而提出继续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逐步缩小学校间办学水平上的差距,是解决“择校生”问题的根本途径。

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公民个人依法开办民办学校,以满足一些家长的择校要求。

然而,在随后出台的政策中,既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和变相“择校生”,又提出在一些大中城市经审批可允许少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近期内招收“择校生”,择校费等收入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使用。

政策本身的自相矛盾使得治理择校的初衷无法实现,将社会上择校需求向民办学校引导的设想在现实中也严重走样。

21世纪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的呼声日高。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贯彻了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治理择校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以均衡发展化解择校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

我们应当对义务教育阶段公众的择校需求与公众对现实中择校的不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应当反思公众究竟是反对择校,还是反对目前失控、无序以及越来越远离教育本义的择校?二者不应混为一谈。

治理择校的政策不应以消除择校为目标。

注重优质教育的生成而非单纯扩充,提供可选择的优质特色教育,使人人各得其所,各择其校,才是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热点五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功能的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国外高等教育改革建议的不断引进,以及中国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高校的冲击,传统的高校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传统的教学在异化和改变,行政化的问题和政绩观的影响使得高校教学更加关注表面现象,而使受教育者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漠视。

对此,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清醒的认识,严重的偏向需要及时加以调整和改善。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建议:一是应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树立正确的高校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增强教育服务的意识,最核心目标的确立要指向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和质量,既有学术学习的维度,又有社会适应性、创造力、社会服务能力和意识等。

二是应关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