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解析共69页文档

合集下载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02
它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本质、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从最初的语文教育萌芽,到现 代的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理念,不断 发展和完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语文课程与教学 论的研究重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对学生语文素 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段提高教学效果。
跨学科整合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注重与其他学 科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跨学科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内容改革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 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式创新
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 探究式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水平。
教育研究
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探 索语文教学规律,为教 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05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未来 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更加注重多元 化,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
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技术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语文课程与教 学将更加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
专业道德
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为 人师表,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 生。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持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 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 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当代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节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并无独立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是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教育等融为一体的。

但古代教育教学中那些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及基础地位的部分内容,已绽露出语文课程的萌芽。

中国古代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

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中国古代教育有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语文教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存在宗教记事、伦理道德教育和古代神话中。

(二)奴隶社会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内容包含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基本教育中。

(三)封建社会的语文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主体是“四书”、“五经”。

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相比,中国封建社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历时最长,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也最具特色。

其基本特点是:先教学蒙学读物(影响最大的是“三、百、千、千”),集中识字;然后学习以《五经》、《四书》为主体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1.先通过学习蒙学读物来集中识字,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1)《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该书言简意赅,容量丰富,从教学的重要性,谈到封建礼教的基本纲领,进而介绍名物常识、读书次序、历史知识、勤勉好学的范例等。

在编制方面,采用三字一句,叶韵成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特色。

该书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2)《百家姓》相传为北宋人所编。

全书集姓氏400余个,每四字组为四言韵语,文中字与字之间并无联系,但因句句押韵,读来和谐流畅,易于记诵。

(3)《千字文》相传为南朝梁周兴嗣所著,其内容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各方面。

第一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

第一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2、是学生明白高师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

3、使学生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2.如何让学生真实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为这门课程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3.认识这门课程的学习意义,了解这门课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CAI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开场白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彭志耘。

在此,我衷心祝愿大家新的学期“学有所得,活有所乐”!我的联系方式:***************。

欢迎大家通过我的邮箱和我沟通,随时接受大家对这门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我的追求:因为我活着,所以大家活得更好。

其实,教师就是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

要服务,就得了解同学,现做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课件展示)注意:不写姓名,只求回答真实,你的回答不会对你产生任何不良后果;不抄题目只写序号。

谢谢你的真诚合作!1、你现在对自己选择中文系后悔吗?(不后悔,有点后悔,后悔,非常后悔)为什么?2、你毕业后准备干什么?3、你知道当前学校招聘教师的程序和要求吗?4、三年来,(大多数、参半、少数、很少)课堂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思考状态。

5、你认为通过某一门大学课程的学习,主要应该获得什么?6、你认为教师怎样授课,你才能有所收获呢?(希望写多一点)7、你认为中小学语文课的开设目的应该是什么?8、你认为这种目的对于中学时候的你来说基本实现了吗?(三)学生思考:1、语文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它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2、你觉得怎样学习这门课效果会更好?3、你知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吗?二、新课传授(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 教师与作家比较: • 作家 → 作品 → 读者 → 做人 ←(无确定的检测手段)
• • 教师 → 课 → 学生 → 做人 → ?
(有确定的检测手段)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念阐 释
(一)课程—— 1、孔颖达:“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 制也。” • 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2、拉丁语:“跑道、路线”。 • 斯宾塞:“有组织的知识体系”或“有组织的 教学内容体系”。 3、语文课程:学校规定的语文教学目的、内容、范 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静态体系)
• ⑪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 ▲ 华生《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 • “刺激——反应”是行为的基本单位 • “学习”就是强化“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 “教学”就是 有效的安排这种强化。
• ⑫认知教学理论——
• • ▲ 布鲁纳“发现法”: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时, 学习就产生了。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
• ②“发展个性,提高精神境界,开掘与发 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与创 造力。”(钱理群)
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 途径: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 养、人格完善 • 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话交流,深入精 神世界。 • 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他们具有热爱祖 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素质,具有运用与理解祖国语 言文字的能力素质、言语行为素质、文学审美素 质和语文习惯素质。同时提高一代人的民族文化 素质,提升一代公民的道德素养,传承人类文明。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杨双安
绪论
一、学科发展与名称演变
(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 1918)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教育学(包括各科教 授法)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 (1918——1924)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三、“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 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 教学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地对 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探索。时间虽短, 却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 训。
四、我国古代语文课程的特点对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的影响 我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1)综合性强,有利于全面把握读物,对读物进行 创造性的探讨; (2)具有跳跃性,有利于克服无效阅读的弊端,减 少处理冗余信息材料的时间; (3)直接快速,有利于培养语感能力,形成快读、 多读、认真读的良好读书习惯。但是,“整体把握” 也有缺陷;无法把握各个侧面、部分、层次之间的联 系。
五、语文课程新理念的主要内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功训练 多读多写多改 作文从模仿入手 先放后收 七、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脱离语文实际 脱离应用实际 忽视文学教育 忽视知识教育
第二节 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第二节 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语文”名称外, 一、除“语文”名称外,语文学科曾用过的名称 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字、 中国文学、国文、国语、汉语、文学等名称。 二、国文名称出现的背景及意义 辛亥革命前,蔡元培、梁启超认为“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 所要学的并不限于文字和文学,于是提议将这一学科定名为“国 文”。蔡元培等人1902年创办爱国学社,梁启超1906年前后创办 长沙女子学堂,就将这一学科称为“国文”。 “国文”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 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正式名称。

第二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第二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内容2、认识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和问题3、了解语文单独设科到现代文进入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4、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和问题的理解2.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创新的具体体现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可请学生回答)你是否知道语文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是否知道语文作为一门学校课程单独设科是什么吗?“语文”这个词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怎样理解“语文”这个词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新课传授(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并无独立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是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教育等融为一体的。

但古代教育教学中那些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及基础地位的部分内容,已绽露出语文课程的萌芽。

中国古代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中国古代教育有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非常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社会教育没有从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因而也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课程。

但原始社会课程内容却存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也已存在。

比如:原始的宗教祭祀、原始艺术(歌唱、绘饰、雕刻等)、原始记事(物件记事、符号记事、图画记事)、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中,都有不少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原始人群在生产劳动、生活之中口头创作出来的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一直是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传统教学内容。

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教育也从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共同性,即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教育内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

知识 点
赫尔巴特教学派理论的发展
赫尔巴特教学派理论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
核心
主要发生在德、 前苏、日、中。 此理论源于苏 格拉底和柏拉 图的“知识即 道德”的传统。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教学理论
情感教学理论
以斯金纳 的程序教 学为代表
以布鲁纳的 认知结构教 学理论为代 表
以罗杰斯 的非指导 性教学为 代表
第四阶段
“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年――1978年)
特点
本时期, “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 “中学 语文教材教法”等名称长期并存,显示出对语文教材 研究的重视。
意义
突出了语文教材研究,使语文教育研究由侧重 于教学研究而逐步重视课程研究,并进一步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发展; 使语文学科自身得到充实和发展,使语文教 育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新的开拓。
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
关系
解三 我 种国 见的
国外的四 种意见 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彼此独立 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相互交叉 课程(论)与教学(论)相互包含 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既互相 独立,又相互作用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2、相互独立论 3、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结论:当代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 系:当代课程(论)和教学(论)之间, 正通过整合达到统一。课程(论)和教学 (论)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 二者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第五阶段
“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年――1989年)
特点
在完善操作性研究的基础上增强了理论性研究。
意义
在研究具体教材教法的基 础上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 度
第六阶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沿革
• 二、推广《红领巾教学法》 • 1953年5月,北师大教育系的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举行了一 节观摩课。当时在该校指导工作的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也 应邀参加。教材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小说《红领巾》, 教法是当时流行的讲授法。并且采用正在学习运用的凯洛 夫的“五环节”教学结构。不满七页的课文,用了四个小 时还没有讲完。预计还要两个小时。普希金教授针对当时 的情况作了长篇发言。指出不能以老师的积极性影响学生 主动性。组成语文课的因素是(1)朗读、(2)复述(3) 分析课文。分析也应当让学生来做,老师予以启发、引导、 补充、提高。中文系的同学依据普希金的意见重新设计教 学。5月27日在师大女附中再次试教,得到了各方面的好 评。后经叶苍岑教授的大力宣传,迅速在全国掀起学习的 热潮。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沿革
• 一、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 • 原始社会没有严格意义的课程,但语文教 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存在。 • 奴隶社会有专门的学校和课程:六艺 • 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基本特点是: 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再学“五 经”“四书”,传道明理;以文选为补充 读物和写作范本。
• 自读课 自读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着 眼于有计划地培养自读能力。分六步走,名曰:“六步自读法”: ①认读。朗读课文,框出生字新词,自查字典、词典解决。 ②辨体。辨明文章的体裁,从而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确定不同的 自读方法。 ③审题。审明题目的语言结构、含义和作者命题的意图,并点出 “题眼”。 ④发问。可就关于文章内容、关于文章表现形式、关于作者构思 意图分别提出“什么”、“怎样”、“为什么”几个问题,自问自答, 逐步理解文章。 ⑤质疑。要求学生思前顾后,统观全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可以有疑而问,也可以无疑而问,“于无疑处生疑”。 ⑥评析。经过充分消化,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突出的特点做出评论 或分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1、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探究语文教学的规律,提高其语文教学理论素养;•2、用以指导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其初步的语文教学技能。

(三)学习语文教学论的意义1、是高等师范院校对中文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2、是中文师范生的立身之本。

❖3、是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要求。

二、语文课程和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一1918)(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一1924)(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一39)(四)“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一1978)(五)“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 时期(1978一89)(六)“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一1997)(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年至今)教学法—教学论—教育学三者的不同点☐“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侧重于研究教学的实践技能,或称之为应用技术。

☐“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理论性和指导性,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追求的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教育学”的基本特点是教育性和方向性,是运用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特定的侧面,用特定的方法,来完成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育人任务。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总体说:•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语文教育现象。

•具体说:三大方面:•1、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研究语文教学的本质论和目的论,即为什么教语文?•2、什么内容和如何组织内容才符合目标的要求?研究语文教学内容观,即教什么样的语文?•3、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最好地实现目标?研究语文教学的方法论,即怎样教语文?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第一节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义及理解☐一、学科名称的涵义☐(一)语文名称的演变:☐1、语文学科独立设科:称中国文字、中国文学。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中学语文教学论
博达学院中文系 刘霞
中学语文教学论
第二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第二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第一节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第二节 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第三节 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论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
第二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第一节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一)原始社会教育: 原始的宗教祭祀 原始艺术(歌唱、绘饰、雕刻等) 原始记事(物件记事、符号记事、图画记事) 伦理道德观念
中学语文教学论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
第二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三字经》选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中学语文教学论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论
第二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第二节 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一、语文单独设科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张百熙所拟的______, 产生了新的学制,是为“壬寅学制”,但没有实 行。1903年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 订的______ ,这就是“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 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 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 立的起点。 答案:《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中学语文教学论
第二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三)封建社会教育
1.“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2.“五经”、“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文选读本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 如《昭明文选》、 《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 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主讲教师: 印文霞学习导引专业教育类课程→语文教学法理论: 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实践: 技能训练教材: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评价与考核: 学习过程评价50% , 期末闭卷考试50%。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一、课程的产生、形成、发展(1)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2)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3)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4)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5)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6)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第一时期: 孕育期(p29-30)(混合型教育)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清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史称“壬寅学制”。

(未实行)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 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 史称“癸卯学制”。

(正式实行)“癸卯学制”实行分科教学, 标志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 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

第二时期: 国文教授法时期(p32-36)1.夏宇众《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标志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开始从教育学中脱离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国文”(文言文)3.“国语”(白话文)(1920年)第三时期: 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p37-39)陶行知提出: 教授法改教学法教授——教师教, 传授教学——教师教、学生学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汉语拼音)师范学院: “国文教学法”或“国语教学法”1938第四时期: 语文教材教法时期(p15)师范学院: 分科教材与教法研究1939改名“语文”1949 (p40)【什么叫语文?】【语文是一门学科的名称, 它始用于1949年, 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三)“语文”的含义•1。

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

语言文章说4。

语言文学说5。

语言文化说•(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二)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言语性。

思维性。

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1.涵养言语能力2.发展思维结构3.传承优秀文化4.塑造美丽人生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及启示从情感行为、言语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维度立体地建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3.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可编辑范本】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可编辑范本】

语文教学论主讲教师:印文霞学习导引专业教育类课程→语文教学法理论: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实践:技能训练教材: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评价与考核:学习过程评价50% ,期末闭卷考试50%。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及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一、课程的产生、形成、发展(1)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2)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3)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4)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5)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6)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第一时期:孕育期(p29—30)(混合型教育)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清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史称“壬寅学制”.(未实行)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正式实行)“癸卯学制”实行分科教学,标志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的过渡,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

第二时期:国文教授法时期(p32—36)1.夏宇众《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标志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开始从教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国文"(文言文)3.“国语”(白话文)(1920年)第三时期: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p37—39)陶行知提出:教授法改教学法教授—-教师教,传授教学——教师教、学生学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汉语拼音)师范学院:“国文教学法”或“国语教学法”1938第四时期:语文教材教法时期(p15)师范学院: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1939改名“语文" 1949 (p40)【什么叫语文?】【语文是一门学科的名称,它始用于1949年,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第2讲: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现代语文教育概览

第2讲: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现代语文教育概览


叶老认为经典文化教育不是国文一科的
专责,是和历史和地理等诸多学科共同 承担的责任,“国文一科”的经典文化 教育应该是“文学文化教育”,即: “在固有文化的记录之中,有一部分运 用文学形式的,须由国文一科训练学生 和它们接触,得到了解它们的能力。”
叶老认为:“读解和欣赏是达到真正了
解的途径,有了读解和欣赏的能力,才 可以了解中国文学名著,也就是了解一 部分固有文化。”
陶行知(1891-1946)
陶行知纪念馆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
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理论,它渗透在 陶行知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语文 教育和生活相沟通,则是这一理论 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首先,是语文教材和生活相沟通。

“教育好比是菜蔬,文字好比是纤维,生活好
比是各种维他命。以文字为中心而忽略生活 的教科书,好比是只有纤维而无维他命之菜 蔬,吃了不能滋养体力。”深刻地说明了生 活对于教科书的重要性。 的展览、码头上的壁报、电影院的新知识插 片,茶馆里说书的革新,戏园里小丑说白的 讽刺,市集上的公共演讲表演”,都可以作 为教材来学习。
第二讲 我国语文课程 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现代语文教育概览
现代语文教育概览
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
轨迹 现代语文教育名家名师 现代语文教育改革与实验
1903能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
百熙、荣禄合订的《奏定学堂章 程》,史称“癸卯学制”,是我国 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 围实际推行的学制。 癸卯学制的内容包括改私塾为学堂, 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 科教学等。语文也随之开始独立设 科,从而掀开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 史之扉页。
1925年朱自清先生提出了四步教段:学
生报告预习的结果——学生分析段意、 篇意——师生研究课文情思与文笔—— 口试或笔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第三节 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 一、语文学科的定名 • 语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 二、“红领巾”教学法
• 即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提出有启发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 理解、掌握和运用。其核心是启发式与谈话法
• 三、“工具说”理论的确立 • 四、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 语文课程设计
(6学时)
• 教学目标: • 1.识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设计、语文教
材。 • 2.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和教材建设情况。 • 3.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课程标
准”代替“教学大纲”;语文教材的功能和使用。 • 重点难点: • 1.重点: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语文教材
• 重点难点:
• 1.重点: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陈 述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新的学习方式引起的语文教学过程的变化;教案 的主要内容。
• 2.难点:教学目标陈述要求和设计中信息化技术。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发挥师生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二、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 历经:国文教授法——国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 —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 程与教学论
•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 一、教学目标:
(2学时)
• 1.识记:三百千千、四书、五经、语文、“红领 巾”教学法
• 2.理解:古代、近现代、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
的功能;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系统。 • 2.难点:研究与新课标准相适应的实验教材。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