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古地理西山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三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实习地点:__自然保护区__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__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级实习时间:—12—31二、实习内容1、__自然保护区概况__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

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__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__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6米、平均直径0。

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西山采石场地质实习报告

西山采石场地质实习报告

西山采石场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西山采石场地质实习活动。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采石场的地质特征、开采工艺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收获颇丰。

二、实习地点与背景西山采石场位于昆明西郊,距离市区约15公里。

这里的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地势起伏。

采石场的主要开采对象是石灰岩,该地区石灰岩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特征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采石场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通过实地考察,我发现西山采石场的地质结构主要有以下特点:(1)地层构造:采石场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地层,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夹杂少量页岩、砂岩等。

地层产状较平缓,倾向南东。

(2)断裂构造:采石场地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表现为北西向和东西向的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对地层的连续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岩体特征:采石场岩体主要由石灰岩组成,石灰岩质地坚硬,层理清晰。

在岩体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化石、结核等沉积特征。

2. 开采工艺了解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采石场的开采现场,了解了开采工艺。

西山采石场采用露天开采方式,主要开采设备有挖掘机、破碎机、输送带等。

开采过程中,先将地表植被清除,然后进行爆破作业,将岩石炸碎后,通过输送带送至破碎机进行进一步加工。

最后,将符合要求的石灰岩产品运往市场销售。

3. 环境保护措施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西山采石场在开采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如:(1)土地复垦:采石场在开采完毕后,对废弃土地进行复垦,种植植被,恢复生态环境。

(2)废水处理:采石场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3)噪声治理:采石场采用隔音措施,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西山采石场地质实习,我对地质特征、开采工艺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这次实习使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阅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盼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学问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力量,提高了地理综合素养,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讨论打好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详细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学问,培育并提高同学对自然现象观看和独立讨论的力量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觉问题,培育并激发爱好点,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把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把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育同学独立工作力量,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熟悉;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育野外观看和分析的力量;培育团队精神和独立思索等科学素养;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识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状况,做好相关学问预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留意平安3.实习时要仔细听讲,勤于观看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学问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地大西山构造实习报告

地大西山构造实习报告

地大西山构造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质构造的基本知识和实地调查技能,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构造实习。

本次实习地点选在我校附近的地大西山,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质构造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二、实习内容及成果1.地层认识我们首先对地大西山地区的地层进行了认识。

根据实习点地质概括,地大西山地区地层由老到新如下: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薄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层理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断层认识在地大西山地区,我们发现了一断层,断层两侧岩性明显不同,一侧为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的细晶白云岩,另一侧为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的薄层状细晶白云岩。

断层面较平直,断层擦痕明显,可见断层泥。

根据断层特征,我们判断这是一条正断层。

3.褶皱认识在地大西山地区,我们还发现了一褶皱,褶皱轴向近东西,核部为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的细晶白云岩,两翼为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的薄层状细晶白云岩。

褶皱形态较平缓,可见清晰的枢纽线和轴面。

根据褶皱特征,我们判断这是一条向斜。

4.岩脉认识在地大西山地区,我们发现了一岩脉,岩脉主体为花岗岩,侵入于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的细晶白云岩中。

岩脉侵入边界清晰,可见接触带中的交代现象。

岩脉具有明显的侵入特征,如细晶结构、块状构造等。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大西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层、断层、褶皱和岩脉等基本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方法。

同时,我们通过实地调查,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次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地质构造研究的重要性,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山地质报告

西山地质报告

西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到野外实习,认识西山地区新元古代、寒武纪地层及二叠纪部分地层,分析其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并讨论其中的大地构造背景。

通过这次实习,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野外,进行野外实地分析,既有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掌握地层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丰富了野外工作经验。

二、西山地区地质简介北京西山构造背景上属于华北地台。

地层分区为燕山分区,其范围是指山西五台以东,朝阳、锦州以西,包括整个北京市、河北省的大部分以及陕西东部及辽宁西部的一部分。

研究区内新元古界青白口群、寒武系分布广泛,大致沿北东东一南西西方向延伸。

目前本区所采用的地层系统如下:青白口群,包括下马岭组、长龙山组、景儿峪组;上寒武统,包括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中寒武统,包括张夏组、徐庄组、毛庄组;下寒武统,包括馒头组、昌平组。

华北地台的古地理位置、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认识伙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这些成果是北京西山研究的基础,也为后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由于对西山地区的研究较深入,很多人到这来实习,我们也不例外!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集中在下苇甸,沿着公路有一套出露很好的青白口群,沿着铁路寒武系出露完整,而且特征明显,此外还看了红庙岭组砂岩的沉积旋回。

下面将进行详细描述:上覆地层冶里组灰岩整合寒武系上统崮长凤组泥晶灰岩、钙质泥岩、钙质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灰岩180m 中含有氧化圈。

发育有泥晶丘和柱状叠层石。

中统张夏组鲕粒灰岩为主,含少量风暴碎屑岩。

65m徐庄组泥质条带灰岩,含少量鲕粒灰岩。

80m毛庄组紫色页岩夹泥质灰岩。

70m下统馒头组紫色页岩夹泥质灰岩。

50m昌平组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

60m————————平行不整合————————新元古界青白口群景儿峪组薄层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可见刀砍纹。

170m长龙山组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夹含砾砂岩和砾岩。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有关地质地貌实习报告4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北京西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北京西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北京西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北京西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1一. 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地点:浙江省富阳、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区时间:8月27日—9月2日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

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

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

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岩层倾向北东,与地形坡向趋近一致。

岩层层面裂隙及节理发育,一条北东方向延伸的断层正好穿过龙井寺,这些都成为龙井泉的导水通道。

沉积环境实习报告

沉积环境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本次沉积环境实习是在我国某典型沉积环境区域进行的,实习时间为两周。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沉积环境的调查、采样、分析及沉积物特征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加深了对沉积环境形成、演变及环境问题的认识。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沉积环境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形成机制;2. 掌握沉积环境的调查、采样及分析方法;3. 认识沉积物特征,分析沉积环境的变化;4. 培养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实习时间201X年X月X日至201X年X月X日,共计两周。

四、实习地点我国某典型沉积环境区域。

五、实习内容1. 沉积环境调查(1)野外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该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河流、湖泊、沼泽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了解了各种沉积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2)采样:根据考察结果,我们在河流、湖泊、沼泽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中采集了沉积物样品。

2. 沉积物分析(1)沉积物粒度分析:通过筛析、沉降法等方法,对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了解沉积物的来源及沉积环境的变化。

(2)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手段,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了解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3)沉积物生物标志物分析:通过有机质含量、生物标志物含量等指标,分析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及环境问题。

3. 沉积环境评价根据沉积物分析结果,对该区域的沉积环境进行评价,分析沉积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潜在环境问题。

六、实习体会与收获1. 深入了解了沉积环境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形成机制,掌握了沉积环境的调查、采样及分析方法。

2. 通过实地考察,对河流、湖泊、沼泽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有了直观的认识,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会了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沉积物进行分析,为沉积环境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4. 意识到沉积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影响,提高了环保意识。

七、实习建议1. 加强实习前的理论学习,为实习做好准备。

北京西山下苇店坡面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西山下苇店坡面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西山下苇店坡面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任务是对北京西山下的苇店坡面地质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岩石类型及分布情况,并对形成苇店坡面地质的原因进行探讨。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采样,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掌握实际调查的技巧和方法。

二、实习地点实习地点位于北京西山下的苇店坡面地区,该地区地势平坦,植被丰富,属于北京地区的关中沉积盆地地貌类型。

地质构造以中山石英砂岩为主,地层属于新元古界。

该地区有多种岩性,如长石岩、角岩等。

三、实习步骤和方法1.实地考察首先,我们对苇店坡面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步行考察、观察地貌特征以及采取地层剖切面等方式,了解了该地区不同地质类型的特征和分布情况,收集有关地质构造和地层的实际数据。

2.采样和实验分析考察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地质类型进行了采样。

对一些河岸边的石头进行了薄片鉴定,使用显微镜观察石头的结构和组成,以确定岩石类型。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岩石力学性质的试验,了解了不同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为后续的地质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3.数据整理和报告撰写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我们对苇店坡面地质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

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实地观察,我们对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形成苇店坡面地质的原因和可能机制。

四、实习结果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地质实习,我们对北京西山下苇店坡面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地考察和数据采样使我们掌握了实际调查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苇店坡面地质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和沉积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北京西山下苇店坡面地区的地质情况,掌握了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地质学理论与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对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对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精华】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精华】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华】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地籍测量》是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尤为重要的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也相当主要。

一、实习目的1、熟练掌握地籍测量的流程及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2、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3、培养测量的组织能力,团队意识,提高各自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熟悉掌握地籍测量的全过程二、实习要求1、对测区布置控制点,对界址点以及相关的地籍要素进行施测和数据处理,对相关的地形要素做到合理取舍。

2、理解界址点的概念,掌握面积量算的方法3、绘制地籍图,并由地籍图编制宗地图4、小组成员必须全部参与各环节,并且要求各成员熟练掌握5、实习过程中不得随意请假,无故不去测量,若有特殊原因,必须向老师请假,并经老师许可才行6、各组成员之间要互相配合,团结一致,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地籍测量的各个实习环节7、组长要负责组织、安排,保证本组成员都能熟悉地籍测量的各个环节,各环节人员轮流替换(并在外业草图上签名)8、成图比例尺为1:500,房屋测量0.5米以上要求测出9、爱护仪器,强化野外作业观念,尽量做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并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做好日记,以方便实习结束时写实习报告三、实习任务1、资料整理和上交实习成果(1)每人一份不低于20xx字的实习报告,以电子稿的形式上交;(2)个人提交电子成果(PDF格式)包括:地籍调查表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界址点点之记(3)实习组提交成果——CASS实测外业图(CAD格式,单独发)四、实习地点时间地点:东华理工大学周边黄家湖村时间:20xx.12.27-20xx.1.15五、实习具体内容1、实习准备实习之前召开了动员大会,并且老师给了我们CASS7.0的相关教程视频,让我们进行学习,对GPS的操作学习,学会如何使用GPS 分组 : 三人一组,自行分组,总共分成了12组,各组分别按照要求借好仪器。

关于地质认识实习报告4篇

关于地质认识实习报告4篇

关于地质认识实习报告4篇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篇1一.序言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矗2.任务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尝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

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

北京京西山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京西山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京西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北京京西山区位于北京市西部,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质构造丰富。

为了更好地了解京西山的地质特征,提高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我们在教师带领下,于20xx年xx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二、实习路线及主要内容实习路线:我们从学校出发,依次参观了西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门涧、妙峰山等地,最后返回学校。

主要内容:1. 对实习地点的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分析实习地点的地质演化过程,探讨其成因。

3. 了解实习地点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环境保护现状。

三、实习成果及收获1. 地层观察: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京西山区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等地层,其中,石炭系地层分布较广,岩性以石灰岩、白云岩为主。

在龙门涧地区,我们还观察到了中生代火山岩,岩性以安山岩、玄武岩为主。

2. 岩石观察:京西山区岩石类型多样,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石灰岩、白云岩、安山岩和片麻岩等岩石。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各类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形成条件。

3. 构造观察:京西山区构造复杂,主要包括断裂和褶皱。

在实习地点,我们观察到了多条断裂带,如龙门涧断裂带。

此外,在妙峰山地区,我们还观察到了褶皱构造,如背斜和向斜。

4. 地质演化分析:通过实习,我们了解到京西山区地质演化历程复杂,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其中,中生代火山活动较为频繁,形成了火山岩地层。

5. 地质灾害防治及环境保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京西山区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如滑坡、泥石流等。

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加固堤坝、清除危岩等。

同时,为了保护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限制开采、加强绿化等。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系统地了解了京西山的地质特征,提高了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地质实习对于地质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地大西山构造实习报告

地大西山构造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地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构造学在地质勘探、资源评价、灾害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质构造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我国多所地质类院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西山地区的地质构造,使学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我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地区,实习时间为2021年7月15日至7月25日。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概况西山地区位于昆明市西部,地处滇中高原的东缘。

该地区地层发育完整,自下而上依次为:前寒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

其中,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发育最为典型。

2. 地质构造西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以褶皱和断裂为主要构造形式。

本次实习重点考察以下构造:(1)西山复式背斜:该背斜位于西山地区中部,核部为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白云岩,翼部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

背斜总体呈北东走向,轴线呈北西西方向。

(2)西山断裂带:该断裂带位于西山地区南部,呈北东走向,倾向南东。

断裂带两侧地层发生明显的错动,形成一系列断层。

3. 实习任务(1)观察西山复式背斜的形态、规模和展布特征。

(2)分析西山断裂带的成因、性质和规模。

(3)采集典型地质构造样品,进行室内分析。

四、实习成果1.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对西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构造学的基本原理。

2. 实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观察地质构造、采集样品、记录数据等实际操作技能。

3. 实习结束后,学生完成了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实习体会1. 地质实习是地质类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实习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分析、记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

北京西山地史学实习报告

北京西山地史学实习报告

沉积古地理学实习报告第一章序言北京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属太行山脉。

北以南口附近的关沟为界,南抵房山区拒马河谷,西至市界,东临北京小平原。

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17%。

走向北东,长约90公里,宽约60公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依次有东灵山—黄草梁笔架山;百花山----髫髻山----妙峰山;九龙山- ---香峪大梁;大洼尖----猫耳山等4列山脉,永定河横切山体,为泥石流多发区。

植被多为次生落叶阔叶林及灌丛,局部地区有人工针叶林,1900米以上出现山地草甸。

百花山、东灵山、龙门涧等地已划为北京市自然保护区。

第二章沉积相描述西山地区地层从新元古界下马岭组到古生界界奥陶系冶里组均有沉积。

一、点①军庄—下口店剖面位置:N39º59'8.1"E116º5'26.2"以砂岩为主的地层,时代为二叠系红庙岭组。

分为11个旋回:第二个旋回:底部为红色砂岩,具有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向上粒度变细,顶部为黑色粉砂质页岩。

第三个旋回:底部具有平行层理,说明当时水动力弱,顶部为黑色页岩。

第四个旋回: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顶部为黑色粉砂质页岩,具有尖灭现象,为原始沉积透镜体,沉积环境为小的局限盆地,陆相,含有植物化石。

以后的几个旋回均与上几个旋回相似,都是由砂岩逐渐粒度变细最后过渡为粉砂质页岩。

通过以上各个旋回的分析,得出这个剖面的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沉积,因为曲流河相的岩石类型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粒度较细,并且其泥岩与砂岩的厚度比大于1,不符合观察到的现象。

所以最终确定沉积相为辫状河相。

二、点②点二在一条铁路旁的岩壁上,自下而上分布有馒头组、张夏祖、冶里组的地层1、馒毛组馒毛组的岩性自下而上为:岩性为钙质、白云质泥岩,紫红色,含铁,反映了氧化、干旱、炎热的沉积环境,为潮上萨布哈沉积。

具有角砾石盐假晶,为台地相带。

岩层中含有裂隙,有灰白色沉积,是还原性流体吧三家铁还原为二价铁,出现了洗白现象。

北京西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北京西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北京西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北京西山位于北京市西部,是太行山的余脉,拥有丰富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特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西山的地质地貌特征,提高野外实地观察和分析能力,我们一行人在教师带领下,于XX年XX月进行了为期XX天的北京西山地质地貌实习。

二、实习地区概况北京西山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主要山脉有百花山、东灵山、龙门涧等。

实习地区地层从新元古界下马岭组到古生界奥陶系冶里组均有沉积。

植被多为次生落叶阔叶林及灌丛,局部地区有人工针叶林。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1. 野外观察与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沿着预定的路线,对北京西山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植被等方面。

我们用罗盘仪测量了各地点的方位和海拔,用笔记本记录了地层的岩性、颜色、层理等特征,并用相机拍摄了关键地层的图片。

2. 沉积相描述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北京西山地区的沉积相进行了描述。

以点军庄—下口店剖面为例,该剖面以砂岩为主,时代为二叠系红庙岭组。

我们将剖面自下而上分为11个旋回,详细描述了每个旋回的岩性、层理、化石等特征。

3. 构造分析北京西山地区构造活动频繁,我们通过对地表构造的观察,分析了构造的性质、期次和活动规律。

我们观察了断裂带、褶皱等构造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测量和描述。

4. 地貌分析北京西山地区地貌类型丰富,包括山地、峡谷、平原等。

我们通过对地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了地貌的形成过程、演化历史和控制因素。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地貌与气候、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系统地了解了北京西山的地质地貌特征,提高了野外实地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仪、测量方位和海拔,掌握了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方面的观察方法。

同时,我们还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科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实习总结本次北京西山地质地貌实习,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地质地貌的魅力。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最新5篇)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引言1、实习时间:20xx年5月30日星期天2、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3、组成人员:老师带领下的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的0、1班同学及2、3班部分同学七十人左右。

4、实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论认识。

此次虎峪的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巩固完善课堂上所讲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另外,我们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有更深刻的认识。

更进一步地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

初步接触罗盘,了解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

秉承地大优良传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培养我们热爱地质工作。

为以后的北戴河实习和周口店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地质事业而服务。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6、虎峪概况:虎峪地带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

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其中黑龙潭白龙潭羊尾巴湖百仙神洞良心池天桥石洞通天池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让您流连忘返,虎峪金辉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

虎峪景区是集旅游、娱乐、康体、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

7、实习路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学校到虎峪旅游景点,然后进行我们的野外实习。

第一个观测点距离大门50米处,北纬40°16′16.2″ 东经116°8′39.1″;第二个观测点北纬40°16′一qi.8″ 东经116°8′40.5″;第三个观测点北纬东经;第四个观测点北纬40°16′19.5″ 东经116°8′42.8″;第五个观测点北纬东经;第六个观测点北纬40°16′23.4″ 东经116°8′42.7″;第七个观测点北纬40°16′25.8″ 东经116°8′44.0″;第八个观测点北纬40°16′36.1″ 东经116°8′44.5″;第九个观测点北纬40°16′37.6″ 东经116°8′44.4″。

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5篇)

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5篇)

地质实习报告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地质实习报告1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一、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

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集合十篇_2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集合十篇_2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集合十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

实习开始以/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

沉积学与古地理学实习报告

沉积学与古地理学实习报告

北京西山实习报告----沉积学与古地理学姓名:王毅班级:10011013学号:1001101315日期:2012年11月11日实习区地质概况实习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区内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在华北地台的古地理位置、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在地质学界也基本达成了一致的观点。

出露的的地层比较齐全,从新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实习区在经历了芹峪运动后,主要经力了晋宁和加里东两大规模较大的抬升。

本区地质现象和地质资源丰富,有地质博物馆之誉;门头沟是我国近代地质工作开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

门头沟的地层由海相沉积地层和陆相地层组成,各占约50%,陆相地层又包括陆相沉积地层和火山岩地层。

火山岩覆盖面积610平方公里,约占全区面积的40%。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实习我们观察了新元古代和寒武纪的一部分地层。

实习内容实习路线是从下苇甸村的西边的马路到铁路的洞口前。

实习的主要地层是下马岭组、长龙山组、景儿峪组、馒头组、徐庄组、张夏组。

下马岭组下层现深灰色、灰黑色的薄层状板岩,中层出现了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但层厚有所增加,下层出现了浅黄色板岩。

板岩中普遍发育水平层理,无波浪或潮汐作用,代表了低能静止的水动力环境,可能是泻湖或陆棚。

且在此其间有由还原环境变为氧化环境的趋势,表明海水逐渐变浅。

长龙山组为较纯的深灰色石英砂岩。

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砾石直径多为1-2cm。

砂岩中还发育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局部发育平行层理、砾序层理、块状层理。

上部岩石的颜色变浅,粒度变细,厚度变薄,为细粒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沙泥互层岩石类型,为潮汐沉积环境。

综合长龙山组的山下层岩性为有障壁海岸的沉积环境。

表明海水继续变浅。

景儿峪组的下部慢慢出现灰黄色薄层状钙质板岩,发育水平层理,为低能的静水环境。

上部发育新鲜面为灰色风化面为灰白色的灰质白云岩,表现为从薄层状到中厚层的转变。

山西西山地质实习报告

山西西山地质实习报告

山西西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本次地质实习时间为2023年,地点选择在山西省西部的西山地区。

西山地区地处山西省西部,地势较为复杂,地质构造丰富,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地点。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深入实地,了解地质现象,掌握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实地考察西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形地貌等;了解西山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学习如何进行地质调查和数据采集;分析西山地区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二、实习区概况1. 地理位置西山地区位于山西省西部,东临太原,西接吕梁,南靠临汾,北依忻州。

地理坐标为北纬36°45′~38°15′,东经110°15′~112°35′。

2. 地质背景西山地区地处华北地块,属于吕梁山脉东麓。

地层出露较完整,自元古宙至新生宙均有分布。

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块的西侧,受秦祁昆造山带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

3. 气候条件西山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均气温8~12℃,年均降水量400~600毫米。

三、实习过程1. 实习队伍组建本次实习共有XX名同学参加,分为XX个小组。

实习队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地质调查活动。

2. 实地考察实习队伍在西山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当地的地质公园、矿山等地质景观,了解了西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形地貌等特点。

3. 数据采集实习队伍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进行了地质测量、采样、观察等数据采集工作。

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西山地区的地质特征。

4. 实习成果通过对西山地区的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实习队伍得出了以下成果:(1)西山地区地层出露较完整,自元古宙至新生宙均有分布。

主要地层有:太古界五台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2)西山地区构造复杂,主要构造有秦祁昆造山带、吕梁山脉、太原盆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实习报

2011届地质学(基地班)专业
题目:北京西山实习报告
班号:10011110
学号:**********
学生:何晓宇
评阅教师:周洪瑞
2014年4月
1 前言
1.1 地质地理概况
北京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属太行山脉。

北以南口附近的关沟为界,南抵房山区拒马河谷,西至市界,东临北京小平原。

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17%。

走向北东,长约90公里,宽约60公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依次有东灵山—黄草梁笔架山;百花山----髫髻山----妙峰山;九龙山- ---香峪大梁;大洼尖----猫耳山等4列山脉,永定河横切山体,为泥石流多发区。

植被多为次生落叶阔叶林及灌丛,局部地区有人工针叶林,1900米以上出现山地草甸。

百花山、东灵山、龙门涧等地已划为北京市自然保护区。

1.2 实习目的
此次实习为沉积古地理学的一次课间实习,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观察背景西山中新元古代——寒武纪末的地层,总结该地区的地质发发展史,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沉积古地理学的知识。

2 观察点描述
实习区地层发育较全,以沉积地层为主,主要发育有新元古界、早古生界、晚古生界及中生界。

本次实习主要观察了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及上古生界二叠系。

2.1点1
地点:军庄南1km铁道旁
位置:N 39º59'10.39" E 116º05'25.84"h 127±4m
描述:点1主要出露二叠系红庙岭组的地层,以砂岩为主。

共分为11个旋回:
①底部为红褐色薄层砂岩,顶部为灰黑色粉砂质页岩。

②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具有大型及小型波状起伏;底部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
砂岩,向上粒度变细,顶部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③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发育大型板状交错层理,说明当时水动力较强;底部为灰黄色中
厚层含砾石英砂岩,顶部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④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底部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向上粒度变细,顶部
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⑤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底部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向上粒度变细,有一
条辉绿玢岩岩脉沿薄弱面插入,风化面为黑灰色,新鲜面为淡绿色,可见长石斑晶,顶
部为灰黑色薄层粉砂质泥岩,向上逐渐尖灭,为原始沉积透镜体,沉积环境为小的局限盆地,陆相。

⑥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发育球形风化及大型板状交错层理,说明当时水动力较强;底部
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有一条辉绿玢岩岩脉沿薄弱面插入,风化面为黄褐色,与上一条岩脉同一期插入,向上粒度变细,顶部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⑦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底部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向上粒度变细,顶部
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⑧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底部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向上粒度变细,顶部
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⑨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底部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向上粒度变细,顶部
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⑩底部具有冲刷面构造;底部为灰黄色中厚层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向上粒度变细,顶部为灰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
⑪灰黄色——红棕色薄层粉砂质泥岩,发育一条正断层,产状为
328°∠35°
所有旋回具有相似性,都是由砂岩逐渐粒度变细最后过渡为粉砂质泥岩,且下部呈红色上部呈黄色,说明气候变得干旱。

通过以上各个旋回的分析,得出这个剖面的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沉积,。

曲流河沉积与辫状河沉积的区别:两者均发育二元结构,底部为河道沉积,粗粒砂岩,发育交错层理;上部为河漫滩沉积,细粒或泥质,发育水平层理。

曲流河二元结构清晰,两者沉积厚度大致相等,分选磨圆差,远源发育,粒度较细;辫状河二元结构不明显,河漫滩沉积薄或不发育,分选磨圆好,近源发育,粒度较粗。

所以最终确定沉积相为辫状河相。

2.2 点2
地点:村头马路旁
位置:N 39º59'10.39" E 116º05'25.84"h 127±4m
描述:点2主要出露有下马岭组和长龙山组。

1、下马岭组
实习区出露的下马岭组为一个背斜核部,自下而上依次为:
粉砂质页岩,含钙质,具节理,节理面平整,具有一定的能干性。

与下层产状平行,出现了铁混杂现象。

见有一条辉绿岩岩脉,深绿色,辉绿结构,顺层侵入,有尖灭现象,为浅层侵入岩。

细粒砂质页岩,灰色,反映了闭塞还原滞留、低能、泻湖环境。

凝灰岩,白色,为火山喷发作用形成,周围沉积火山脱玻化形成,具有等时性,含有锆石,可以用来测年。

黄绿色砂质页岩,反应了弱还原状态
2、长龙山组
实习区内主要出露的长龙山组在下马岭组上部,与下马岭组呈平行不整合,岩性为砂岩,青灰色,发育有羽状及槽状交错层理,反映了高能的水动力条件及氧化的滨海沉积环境,可与下马岭组在沉积环境上有区别。

长龙山组在沉积上含有细砂——粉砂——泥质的变化,具有旋回性,反映了水动力变化,向上砂岩逐渐减少,泥岩逐渐增多,反映了水动力条件逐渐减弱。

由以上分析,点2的沉积环境为无障壁海岸。

2.3 点3
地点:铁路旁的岩壁
位置:未给
描述:点3自下而上可见分布有馒毛组、张夏祖、徐庄组的地层
1、馒毛组
馒毛组的岩性自下而上为:岩性为钙质、白云质泥岩,紫红色,含铁,反映了氧化、干旱、炎热的沉积环境,为潮上萨布哈沉积。

2、张夏组
鲕粒灰岩、泥质条带灰岩、豆粒灰岩,含三叶虫化石。

鲕粒(<2mm)是浅海高能环境下的沉积,豆粒(>2mm)水动力较鲕粒形成时要强,形成于潮间带下部、浅潮下带(滨海下部)。

其间还发现了藻类粘结泥晶丘,是水深藻类活动形成的丘状构造。

3、徐庄组
局限台地为主,进积序列。

沉积序列为:
●泥质条带灰岩。

竹叶状灰岩是一种同生砾岩,是成岩过程中浪潮冲击或风暴形成的扁砾
在燥热环境下强氧化使砾石表面具氧化晕圈,是潮间带或潮下的产物。

整个上统属潮间与潮下相间的环境。

在其间还发现了柱状叠层石,也是形成于温暖、清水、潮间潮下带环境。

●风暴硅质灰岩。

具有由上到下的粒序变化,逐渐变细。

异地风暴事件,为台地边缘刮到
此地沉积形成。

●重力流沉积。

●静水沉积。

为背景沉积的台地沉积。

粒度较细的灰岩,黑灰色,水平层理发育。

●泥质条带灰岩。

有藻类粘结泥晶丘,加有远源异地风暴灰岩。

●泥质条带灰岩夹豆粒灰岩,豆粒直径大于2mm,豆粒为台地边缘豆粒带到此处。

再向
上鲕粒灰岩的比例逐渐变大。

由以上分析,点3的沉积环境为海相沉积。

3 区域发展史
第一阶段:中元古宙,此阶段形成了雾迷山组、洪水庄组和铁岭组,主要为潮间带、潮上带和环潮坪沉积。

因此该时期的地层岩体主要为白云岩和灰岩。

该阶段末期发生了芹峪运动,地层被抬升,发生剥蚀。

当构造稳定时,地层继续接受沉积,形成了该时期一个重要的构造标志:下马岭组和铁岭组的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二阶段:为新元古宙,该阶段地层内部构造较强烈,所以该时期形成的景儿峪组、长龙山组和下马岭组都经历了变质运动。

该时期的沉积环境为环潮坪沉积、滨海沙滩沉积、泻湖沉积与潮坪沉积。

该时期地层经历了抬升——剥蚀——下降再沉积过程,府君山组与景儿峪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了蓟县运动。

第三阶段:为早古生代,该阶段地层可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

在实习区志留系缺失,寒武系分府君山组、馒毛组、毛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与之对应的沉积环境为陆源滨海沉积及台地边缘和浅水陆棚内源碳酸盐岩沉积。

奥陶系又分为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沉积,所以其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灰岩,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岩性结构也都不同。

由于加里东运动,本溪组与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通过这次北京西山实习,我对西山的地层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对其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的分析,我掌握了西山地区新元古代和寒武系的地质发展史,并通过分析红庙岭组的沉积旋回,了解辫状河沉积序列,学会了野外沉积构造的识别和沉积相的分析,包括野外沉积构造和沉积标志的识别,沉积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在这次实习中,通过用理论知识分析野外地质现象,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习,丰富了自己的野外工作经验,不仅对沉积学与古地理学是一个复习,也是一个提升。

[1]陈建强,周洪瑞,王训练,2004,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地质出版社
[2]王根厚,颜丹平等,2006,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指导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