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山歌

合集下载

兴国山歌如何写成非文化遗产作文

兴国山歌如何写成非文化遗产作文

兴国山歌如何写成非文化遗产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兴国山歌是什么呢?兴国山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间歌谣,它来自于湖南省兴国县。

这种山歌很特别,因为它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叫做"对口吹口"。

什么是"对口吹口"呢?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唱歌,一句接一句,唱来唱去,有问有答,就好像在对话一样。

兴国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讲故事的,有表达感情的,也有调侃打趣的。

这些歌谣传承了很久,从古到今,一直流传在兴国这片土地上。

我觉得兴国山歌真的超有趣!小时候,我经常听爷爷奶奶和邻居大爷大妈们唱兴国山歌。

他们边做家务活边唱,声音洪亮有力,歌声飞扬在田间地头。

我最喜欢他们唱的是some讲述悲欢离合的情歌了,总能把人听得揪心扉心。

渐渐长大后,我开始学习这种独特的唱法。

刚开始我擅长做出口型,可是总唱不准调。

爷爷就耐心地教我,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我的音准。

慢慢地,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对口吹口,心里高兴极了!从那以后,每逢节假日或家人聚会,我和弟弟妹妹们就会互相挑衅,看谁能唱得更动听些。

有时候妈妈也加入,我们就一家人大玩"山歌对口吹"的游戏,把客厅变成了嘻闹的"歌场"。

兴国山歌不仅好玩有趣,它还像一本厚厚的图画书,记载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点点滴滴。

听一首歌就能了解到許多有趣的民俗风情,譬如节日的庆祝活动、婚嫁的礼俗习惯等等。

可是,随着现代生活的到来,越来越少有人会唱兴国山歌了。

我们这些晚辈连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都快遗忘啦!有一次,我在外婆家里找到了一些写有山歌歌词的旧笔记,里面记载了无数优美动人的歌句。

我看了之后,心里很难过,因为我发现自己已经不会唱里面大部分的歌谣了。

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努力传承兴国山歌呀!这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啊。

如果有一天,兴国山歌真的失传了,那该有多可惜啊。

作为新一代,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好兴国山歌呢?我想到了好几个办法:首先,我们要从小就学习唱兴国山歌,把这门艺术牢牢地传承下去。

试论兴国山歌的音乐特征

试论兴国山歌的音乐特征

试论兴国山歌的音乐特征作者:王争艳刘雯来源:《艺术教育》2014年第01期【内容摘要】江西兴国是著名的山歌之乡,兴国山歌千百年孕育,千百年传唱,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文章以兴国山歌为研究对象,探究它的音乐特征以及它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继承和发展,以彰显兴国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兴国山歌音乐特征当代作品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隶属赣州市。

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并形成以县城为中央的小盆地。

相传唐末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把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的土著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起源于劳动,最初是在山野田间相互唱和的一种朴实通俗的山歌,也称为遥唱体山歌,表演形式为演唱者一方唱,一方和,及时表达和交流内心丰富的情感。

宋朝中叶,闽西一带的一种叫“跳觋”的客家民间民俗活动流传到兴国,并与当地的山歌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

兴国山歌也由山野田间的室外山歌拓展到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的室内山歌。

兴国山歌古朴原始的音乐风格,灵活多变的形式和手法,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极富个性的音乐旋律,深深地扎根于人民心中,历经千百年而不衰。

2006年,国务院将兴国山歌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的。

一、兴国山歌的音乐特征(一)调式调性兴国山歌通常采用五声调式。

由于山歌是以腔从字的即兴行腔为歌,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五声调式音列以外的偏音,这些偏音时值较短,一般在弱位上,有时是以经过音或辅助音的方式出现。

兴国山歌主要分为羽调式山歌和徵调式山歌两大类,通常以“羽、宫、商、角、徵”和“徵、羽、宫、商、角”为基本音阶行腔,落音在“羽”上为羽调式,落音在“徵”上为徵调式,羽调式色彩的兴国山歌占绝大多数。

如谱例1:谱例1:《高山崠上开良田》谱例1就是典型的五声G羽调式,以“羽、宫、商、角、徵”为基本音阶行腔,乐句“尧舜登基一百年”和“高山崠上开良田”的最后都落在主音G羽上,而这两乐句的跌板处(兴国山歌在落韵时结束在主音上,当地人称之为“跌板”)采用了切分节奏,并在音调上用主音G羽向上构成小三度,再下行回到主音,使旋律稳定在羽调式上。

兴国山歌研究述评

兴国山歌研究述评

兴国山歌是 赣 南客 家 山歌 的典 型代 表 。它 以悠 久 的历 史、 绚丽的文学 、 优 美 的旋律 深 得客 家 人 民的爱戴 并 流传 至 今, 特别是在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兴 国山歌赋予革命 的 内容并在 中央苏 区广 为流传 , 也诞 生 了曾子贞 等数 十位兴 国 山歌手 , 对于宣传党的政策 和鼓 动人们参 加红 军 曾起 着重 要 作用 。近十年来 , 兴 国山歌作 为首 批 国家非物 质文化 遗产 保 护项 目, 得 到各 级政 府和社会 人士的关 注 , 作 了大量的卓有 成
0 1 3年 第 6月 第2 1 4卷 2期
长沙铁道 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u n e .2 0 1 3
Vo 1 . 1 4 No . 2
兴 国 山歌 研 究 述 评
欧 阳绍 清 。 梅 洪琼 ( 井 冈 山 大 学 艺术 学 院 , 江西 吉安 3 4 3 0 0 9 )

很好 的“ 肚 才” . 能“ 出 口成 章” 即兴 编创符 合旋律 框架 的 “ 一
曲多 用 ” 式 文辞。等等 , 都 充 分 印证 兴 国 山 歌 的 文 学 ( 歌词 ) 方 面 的研 究 优 于 旋 律 形 态 与 结 构 的研 究 成 果 。 纵观其研究历史及其成果 . 笔 者 认 为 可 以 分 为两 个 时 期 , 第 一 时 期 为 新 中国 成 立 后 至 二 十 世纪 末 , 称之为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保护前期” ; 第 二时期是 二十 一世纪至今 , 由 于 全 国 民 间 文 艺 进入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与 传 承 时 代 , 兴 国 山 歌 的 研 究 也称 之 为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期” 。
格特点三个方面 阐述 了兴 国 山歌全貌 。笔 者 以为 , 该文 是一

兴国山歌的乡土情

兴国山歌的乡土情

兴国山歌的乡土情近年来,电视连续剧《长征》主题歌,——《十送红军》,全国上下广为传唱,而词曲原型便是取自兴国山歌——《送郎调》,《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

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渊源】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兴国上洛山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

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后,其民谣渗透其内,与之融合,不断改造演化,在兴国山区扎根开花。

兴国山歌故有“唐时起,宋时兴,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

兴国山歌曾是战斗的号角,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血与火的斗争中就出了名,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首山歌三个师”被传为佳话,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唱响了整个苏区,至今仍在传唱。

当年,兴国的一些著名山歌手曾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中央领导的接见。

兴国山歌在苏区文学史上也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当年客家人也是唱着歌去当红军、去参加长征、去打天下的。

此后歌随人走,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党的女儿》插曲。

兴国山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广为流传,就因为有乡土情、泥巴味,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信手拈来,出口成歌。

《山歌迎你到兴国》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音调既高且长,回荡山谷,意在引人注意。

中间是字多腔少的数板性音调,然后又经过一个固定的句式,“心肝格”或“心肝哥(妹)”(苏区时期改为“同志哥”),预示着歌唱将要结束。

表达不同的感情,不同的语气,形成独特风格。

《如:“哎呀嘞——哎!打只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崖崖;行了几多石子路,心肝格,着烂几多禾草鞋。

”。

《打支山歌过横排》兴国山歌是劳动的号子,在田野山林中飘着,在压弯的扁担上颤着,在飞转的纺车上缠着,既激发干劲,又消除疲劳。

兴国山歌是生活的镜子,折射生活的多姿多彩,情人传情、斟茶待客、祈吉禳灾、红白好事祝赞都囊括其中。

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

三、特殊的革命历史:毛泽东为古田会议 起草的决议中就指出“要把革命故事、歌 起草的决议中就指出“ 谣作为材料,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当时 谣作为材料,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的苏区从普通群众到战士,几乎人人都能 唱山歌,自此,兴国山歌被赋予新的历史 唱山歌, 使命,这些山歌既是苏区人民生活的真实 写照,又是苏区文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可以说,山歌推动了革命的发 展,同时革命也推动了山歌的传播。
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是典型的以农业 为主的族群,所以人们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演 唱的山歌其主题多与农业生产 日月风雨等有 关 如 高山 上开良田 (书俚 三跌板):哎呀嘞 三跌板) ! 苟不教,性乃迁 呃,( )尧舜登基都十 八(啊)年喏;尧舜(个)登基就雨水好, 早晨日头夜变天,你几晓得 AI同志格,(格 AI同志格,(格 )高山 上开良(哎)田呃
兴国为兴国山歌兴国山歌兴国山歌由于歌唱者兴国山歌由于歌唱者不分老少不分职业不分老少不分职业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怒哀乐信手拈来信手拈来出口成歌出口成歌在民间广在民间广受流传成为兴国县受流传成为兴国县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兴国山歌的起源术兴国山歌的起源传唱和嬗变与客家传唱和嬗变与客家的历史文化生存环的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俗习惯息息相境和民俗习惯息息相兴国山歌简介兴国山歌简介兴国山歌是随着客家先民兴国山歌是随着客家先民的迁入山区而产生的它的迁入山区而产生的它萌芽于唐末到宋代因萌芽于唐末到宋代因深受唐宋诗词的影响而渐深受唐宋诗词的影响而渐趋成熟并广为流传
光荣
。 2006年5月20 2006年 日,兴国山歌经国 务院批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近几年, 兴国山歌先 后唱响在 《客家民歌》 客家民歌》 《同一首歌》 的舞台 同一首歌》 上, 《乡村大世界》 乡村大世界》 等大型栏目中。

兴国山歌简介

兴国山歌简介

兴国山歌简介《兴国山歌》是山歌的一个流派,是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兴国县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

这种音乐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被誉为江西省山歌中的翘楚。

广泛流传于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兴国山歌》的历史悠久,珠江流域的岭南、闽南地区曾先后传来歌咏民生的山歌,而《兴国山歌》就是其中之一。

主要反映了兴国百姓的生活、情感、风俗和社会变迁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

这种民间音乐的演唱方式非常特别,通常在十人左右的小合唱团队中演唱,有一位主唱和九位和唱者。

唱法采用的是旋律跳跃、重复回旋的方式,歌声深情悠扬,充满了传统民间文化的气息。

《兴国山歌》的主题非常广泛,包括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婚礼、丧礼、困难时期克服困难、民间信仰等等。

歌词中往往充满哲理和智慧,例如,“治江河要拓渠,办家务必减嗔”,充分反映了当地人勤劳智慧生活的态度。

《兴国山歌》是江西省的传统文化,其音乐风格与歌词表达展现了当地百姓的文化传统和民生状况,同时通过在当地的传唱和演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

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更是江西省文化中的一部分,体现了江南地区民间传统音乐的宝贵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历史,也可以体验这种最真实的民间音乐的魅力和才华。

《兴国山歌》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唐代时期,将兴国作为置州治府,当地社会从平安乡合并成置州治府,地位逐渐上升。

这时期的兴国地区军民频繁往来,自然形成了一种以歌唱表达情感的文化氛围,其中便有了《兴国山歌》的原型,成为一种反映兴国地区民间生活、文化和社会历史发展的音乐作品。

在清代,兴国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随之带来了更为繁荣的文化发展。

当时的《兴国山歌》的内容丰富多样,其文化内涵也随之增加。

由于底层阶级的广泛参与,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传唱。

这段时期《兴国山歌》也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曲调、音乐形式和演唱方式,成为江西地区山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论江西民歌《兴国山歌》的艺术特征

论江西民歌《兴国山歌》的艺术特征

论江西民歌《兴国山歌》的艺术特征作者:周倩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13期【摘要】 ;江西兴国是著名的山歌之乡,而兴国山歌则是一种独具特色、又饱含客家民俗风情的山歌形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兴国山歌》刚健粗犷而清新动听,高亢激越又朴实平易;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而且凭借兴国山歌的接地气使兴国山歌传到了全国各地,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赞赏和喜爱。

兴国县也因此成为了“山歌之乡”。

本文以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江西民歌《兴国山歌》为研究对象,从它的音乐特点、歌唱法及歌唱审美等方面来探讨兴国山歌唱方法上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江西民歌客家音乐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 ;G633.951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163-01一、《兴国山歌》的调式调性特征兴国山歌通常采用的是五声调式,因为山歌大部分是即兴的,所以会出现时值比较短的偏音。

兴国山歌主要分了徵调式和羽调式两种。

不同种类的山歌用的调式也不大相同。

兴国山歌的调式调性大部分是让人感觉朗朗上口的,因为当时的人习惯了欣赏羽调式,徵调式可以说是由羽调式发展而来的。

羽调式的兴国山歌占了山歌的绝大部分。

演唱中有很多的经过音也是山歌的一大特色,经过音的作用更是即兴演唱用的比较多的。

乐句“尧舜登基一百年”和“高山崠上开良田”的最后都落在了主音G羽上,而这两个乐句的跌板处(兴国山歌在落韵时结束在主音上,当地人称之为“跌板”)都用了切分的节奏,并且在音调上构成了小三度,再下行回到主音,使旋律稳定在羽调式上。

兴国山歌有时还会有别的调式调性产生,第一小节到第十四小节最后的音都落G羽音时,属于规整的G羽五声调式,而后旋律发生了变化,从第十五小节到全曲结束,调式由G 羽五声调式转换成了G徵五声调式时,就是典型的同主音的调式交替。

以五声音阶为主,以六声音阶为辅;以羽调式为主,徵调式为辅;以单一调式为主,调式互相的转换和交换为辅都是兴国山歌在调式调性上的重要特征。

兴国山歌民间艺人访谈录

兴国山歌民间艺人访谈录

兴国山歌民间艺人访谈录钱贵成范干忠背景材料:兴国山歌是赣南客家乡民所唱的一种原生态民间歌谣,因盛行于江西省的兴国县而得名。

它不仅广泛流传于兴国本地,而且还传播到其周边的赣县、宁都、瑞金、吉安、永丰、峡江等县、市,甚至远及闽西的宁化、长汀等地域。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曲“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兴国山歌曾唱遍整个江西苏区,成为有力的战地宣传武器,产生了巨大的革命影响。

当年,兴国的一些著名山歌手还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中央领导的称赞。

新中国成立后,兴国山歌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唱新中国等方面更是闻名遐迩。

它是江西民间歌曲中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山歌,是赣南客家文化中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

1996年,文化部正式命名兴国县为“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2006年,兴国山歌又进一步被文化部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兴国山歌的历史起源,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

1988年新编的《兴国县志》称,兴国山歌的起源与兴国县境内的上洛山木客歌有关,“相传起源于唐代木客(伐木工人)山歌”,[1] 甚或说它“起源于秦末兴国上洛山中为造阿房宫而伐木的木客之歌”,并指称“太上隐者”所作的《木客》诗,就是上洛山中木客所唱的最早的兴国山歌。

[2] 但稽考相关文献,发现这种现今颇为流行的说法,并无确切的文献依据,以讹传讹的成份颇重。

早在300年前,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任兴国县令的张尚瑗在《潋水志林》中就曾对此说法作过稽考和澄清,他说:“予至兴,访上洛所在,士夫父老未有曾登临者,第指西江之右,龚公山之左,谓上洛在焉。

既亲造搜核,冈岭纡互,无从阅实。

西江邑中土,名在儒林乡。

县志称上洛山在大足乡,道里不符。

木客之诗‘酒尽君莫沽’云云,唐诗话云:尝自称太上隐者,‘偶来松树下’之句,亦其所作。

……木客避秦隐居得仙,当与毛女桃源洞人为伍,而竟以魈魅例之!又考《吴越春秋》,越有木客村,勾践使工人伐木献吴,久不得归,工人忧思作《木客吟》。

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兴国山歌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

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以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

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目录简介兴国山歌,是流行于以兴国为中心延及赣、粤、闽、桂数省的客家民歌,[1]传说起源于“木客”号子。

兴国山歌属于口头艺术,下里巴人的山野俚曲,只是代代口耳相传,正史没有对其起源进行记载,而以“太上隐者”名义出现在〈〈全唐诗〉〉里的二支山歌,也被记录的文人进行了“雅化”。

起源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兴国上洛山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

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后,其民谣渗透其内,与之融合,不断改造演化,在兴国山区扎根开花。

兴国山歌故有"唐时起,宋时兴,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

山歌是民歌的一种,其起源应该是远古先民的劳动和生活。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民歌《弹歌》,只有“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8个字,大意是“砍竹子,做刀箭,射弹子,追野兽。

”是用很简朴的语言歌唱的是猎手狩猎的过程。

另一首《击壤歌》歌词略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歌颂的也是原始社会的劳动和生活场面和崇尚自由的精神境界。

兴国山歌的起源,也要追溯到远古的劳动场面。

中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里,就有一首《小雅·伐木》,哥中唱道"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关,求其友声"。

表现了远古的伐木者在一片斧头锵铿声中,像鸟儿一样放声唱歌,他们唱歌的目的,是为了在劳动间隙与朋友交流。

兴国山歌曲谱

兴国山歌曲谱

兴国山歌曲谱
兴国山歌是中国福建省南平市兴国县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早
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了。

兴国山歌以“一人唱、三人和、百人听”为特点,歌词多情感真挚,歌曲曲调优美动听,素有“江南小曲”的美誉。

以下
是兴国山歌曲谱及介绍:
1.《梅花三弄》
此曲属于兴国山歌中的经典之作,曲调抑扬顿挫,意境迥异,洋溢着
悠远的乡村情怀。

2.《丝路千古情》
此曲是兴国山歌中的爱情之歌,流畅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远
距离恋爱的思念之情。

3.《荷塘月色》
此曲是兴国山歌中具有江南水乡情调的代表作,曲调轻快婉转,描绘
了荷塘的美丽月色及夜闻虫鸣的动人场景。

4.《山水情思》
此曲以山水定情,表达了对故乡山川美景的眷恋之情,曲调轻盈清新,让人沉浸其中。

5.《双双来</span>》
此曲是兴国山歌中的舞曲之作,节奏明快活泼,表现出青年男女欢聚
一堂跳舞的欢乐场景。

6.《汉江春色》
此曲是兴国山歌中唯美的春天之歌,感受着江南春色,欣赏着百花飘香,一派春色宜人的景象。

7.《水上情歌》
此曲以水乡为背景,描绘着船夫与姑娘间的爱情故事。

绵长的福建河
流风光,与船夫的动人回忆,激发出深情的歌唱。

尽管时间流逝,人们对兴国山歌的热爱和欣赏不曾减少。

兴国山歌以
独特的音乐形式,展现了当地富有情感和文化底蕴的特点,通过歌声,表达了对生活、爱情、自然和乡土的向往和歌颂。

江西兴国民歌PPT精选文档

江西兴国民歌PPT精选文档
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卷。 他们即情即景,临时编撰,出口成章。无论河网旷野,高山 密林,“哎呀嘞”的歌声此唱彼和,不绝于耳。
1
“ 兴国山歌”曾是战斗的号角,在建立和巩固 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兴国县的妇女 在欢送亲人上前线时,送上自己新编的草鞋和 新编的山歌。歌声化为斗争的力量,鼓舞人们 奋勇杀敌。 兴国县出了五十多名将军。
2
“兴国山歌”的艺术、风格特点:
“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 音调既高且长,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引人注意。语 言生动,旋律优美。
兴国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 灵活多变。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兴国山歌”有独唱、对唱、联唱、轮唱等形式;
有锁歌、盘歌、斗歌、猜花、丢观音、黄鳅咬尾、绣褡 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种类; 有遥唱体山歌,跳觋、民俗歌、叙事山歌等表演类型。

浅谈对江西民间音乐的认识与传承——兴国山歌

浅谈对江西民间音乐的认识与传承——兴国山歌
艺术 论 丛
对州
兴 国 山歌
浅谈对江西民间音乐 的认识与传承
郑 丛筠
江 西 科 技 学 院 音 乐 舞 蹈 学 院
摘要 : 在 中国民间音 乐文化发展的历 史长 河中, 江西 民间 数优 秀的山歌作 品,然后经过 口传心授的传唱而一代又一代 音 乐富有浓重的 民俗气息 , 本文通过笔者在江 西各地的采风 , 的流传下来 。 在民歌传 唱过程 中, 无数民间歌手又充分发挥 了 挖 掘 江 西 民 间音 乐的 艺 术特 征 , 本 文 以赣 州的 兴 国 山歌 为 例 , 自己的聪 明才智 , 对传 唱中的山歌进行知识更新和艺术加工 , 在 此基 础上 , 提 出江西 民间音 乐的传承和发展的 问题 , 希望人 使之更加凝练 。这种一代又一代 的继 承既包括 了风格上的继 们 共 同认 识 江 西 民 间音 乐 的魅 力 ,从 而在 社 会 上 得 到 更好 的 承 , 同时也包括 了文化 、 哲理 、 价值观 、 道德观等 等的继承。从 发扬 。 这个意义上说 , 流传 了山歌 , 就是传承 了前人的文化。 关键词 : 民族 音 乐 传承 发 展 兴 国 山歌 兴 国 山 歌 可 以说 是 我 们 江 西 民间 音 乐 的典 型 代 表 ,但 这 些江西的音乐瑰宝 , 却很少被大众所熟知 , 对它 的研究仅仅在 江西地处 中国东南偏 中部 长江中下游南 岸 ,自古以来物 于某些专业 的音乐人或是兴 国当地的 民间艺人 ,而这么好 的 产 富饶 、 人 文荟萃 , 素有 “ 物华 天宝 、 人 杰地灵 ” 之誉 , 文物 古 音乐形式 , 我们绝大部分江西本土 的音乐人都认识得很 浅 , 我 迹、 风景名胜众 多 , 庐山、 滕 王阁 、 三清山 、 婺源 、 龙 虎山 、 井 冈 觉得 作为江西人 , 作为一名音 乐教师 , 我们有义务 , 有责 任把 山等闻名海 内外 。 江西不仅有众 多的名胜古迹 , 江西还有很 我们 的瑰宝 向外界传播 , 让兴 国山歌走 出去 , 使得更 多的人认 多耳熟 能详 的好 听的民歌 , 如: 十送红军 、 八 月桂花遍地开 、 采 识它 , 了解它, 喜欢它 ! 茶谣、 斑 鸠调等 , 这些 民歌 的内容丰富 , 有爱情 的、 战争 的 、 工 多年来 , 新 的音乐形式不断地充斥着社会 艺术文化 , 以至 作 的, 舞蹈作乐 、 祭典等等 。江西 民歌既是表现一个 民族 的感 于我们很多的民间音乐都面 临这一个减少 、 消亡的态势 , 对 于 情与生活 习惯 , 因此各有其独特 的音律 和情调风格 。 我们的民族艺术我们应该积极地 、 有 责任 把它们传 承和发扬 0 近年来 , 随着人文科学 的进步 , 绝大多数音乐 学家对于音 首先 ,我们要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非 乐 的认识又 回到了人 类音乐萌生 的科学起点 上。即音乐首先 物质 遗产保护工作 ,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我 国的国家文 是一种文化 。也就是说 , 音 乐是人类 的各种不 同个体和群体创 化安全 和民族认 同息息相关 。 其次 , 我们应该把理性 的学术化 造的一种体现他们 自身文化 价值 和文 化特 点的艺术形式。在 诉求转化为具体 的感性的调查研究 ,切实做好对民间非物质 此前文化部召开的有关评 审会议传 出消息 ,江西兴 国山歌已 遗产保护项 目的普查工作 把理论联系实际 , 切实的做到对非 正式人选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 ,这是对 江西 民间音乐 的一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 。 再次 , 对于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者 种认可 , 也是作为江西音乐人的骄傲 。 方 面要 抛弃一切理论 上的先人为主 , 付出行动 , 深入 民间 , 兴国山歌的源 头是 “ 木客歌” , 兴国山歌历史 悠久 , 相传是 尊重 民间的习俗和做法 , 尊重民间的首创 精神 , 不 能采取拔 苗 秦末兴 国上 洛山为造阿房宫 的伐木工所唱 的歌 ,具有独特 的 助长或移花接木的方法 ,用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 的方法将 民 民间风格 。 中原客家先 民南迁后 , 其民谣渗透其 内 , 与之融合 , 间的思路和做法 纳入 自己的学术框架。最后 , 又要 因势 利导 , 不断改造演化 , 在兴 国山区扎根开花 。 兴 国山歌故有” 唐时起 。 将民间的素朴 的文化诉求逐渐上升到文化 自觉的高度 ,让 民 宋时兴 , 唐宋 流传 到至今 ” 的说法 。 兴 国山歌代表曲 目有《 园中 众 充分认识 到本土 的民间智慧和地方性知识 ,在全球化时代 芥菜起 了芯》 、 《 绣香包》 、 《 行行都 出状元郎》 、 《 赞八仙》 等 。 所具有 的价值和文化意义 。 此外 , 兴 国山歌也 曾是战斗的号角 , 早 在半个 多世纪前血与火 作 为教师 ,我们有个很好 的宣扬平 台 ,那就是我们的课 的斗争 中就出 了名 ,在建立 和巩 固红 色政权方 面发 挥了重要 堂 , 在我们上课 的时候 , 可以把 在兴 国县通过 我们 实地 考察 中 作用 。1 9 8 6年 , 为 了继承这一文化传统 , 兴 国县委 、 县政府成 具体采风过程的一些录音采样所得 到的文献 、 视频 图像 、 音 响 立 了兴 国县山歌剧团 , 其参与创作 的大型 山歌剧《 山歌情 》 获 材料等有关资料 , 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 , 让学生在课堂上可 以 得 了中宣部“ 五个一” 工程奖 、 第 四届 文华 大奖 、 首届曹 禺戏剧 充分 的认识 到兴 国山歌 的魅力 , 并且 可以让学生学 唱 、 学演, 文学 奖。 兴 国山歌成 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 的明珠 , 兴 国县 从而使学生对兴国山歌产生兴趣 ,这样 即能使学生多认识 了 也 因此被命名为“ 中国民间艺术之 乡—— 山歌之乡” 。 门音乐艺术形式 , 又能将兴国山歌很好 的得到传承和发扬。 兴 国山歌是在 山野 田问相互 唱和的山歌 ,所以也称为遥 兴国山歌是赣南 民间音乐 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有着悠 唱体 山歌 。 其基本格式为七言 四句体。兴 国山歌生动活泼 , 形 久 的历史 , 通过对它的认 识 , 让我们 了解 了兴 国山歌的历史源 式多样 , 生 活气息浓郁 , 有独 唱、 对唱 、 ” 三打铁 ” 、 联 唱、 轮唱等 流 、 艺术 特征 、 歌唱方法 、 审美追求 、 传承方式等 问题 , 同时我 形式和锁 歌 、 盘歌、 斗歌 、 猜花 、 丢观音 、 黄鳅咬尾 、 绣褡 裢 、 藤 们也对此进行 了一定 的思考剖析。通过现场学习和亲身参与 缠树 、 树缠藤等种类 。不管是遥唱体山歌还是室 内山歌 , 都有 兴 国山歌的演 唱, 我们也增加 了对 兴国山歌 的感性认 识, 丰富 个共 同的显著特点 : 即兴演唱。 即情 即景 , 临时编撰 , 出 口成 了 自己的艺术体验 。江西民间音乐要在继承 中发展, 在发展中 章。因此 , 兴 国山歌水平的高低 , 主要取决于歌手 即兴编撰 的 创新 , 新陈代谢是 一切事物 的发展 规律, 也是 民间音乐保护 与 能力 。 好 的歌手 , 往往能妙语 连珠 , 收到高潮迭起的效果 。 兴 国 传承 、 创新 与发展 的基本法则 。 在今天这个科技与教育迅速发 山歌继承 了传统 的赋 、 比、 兴创 作手法 , 并在长期 的演 唱实践 展 的时代 , 传承 与保 护江西 民间音乐应 注重其科学规律 , 向青 中, 不断丰富和发展。 兴 国山歌之所以能经久不 衰、 广为流传 , 少年一代传承 民族 民间音乐文 化知识 , 要有意识 的去传播, 只 就 因为有 乡土情 、 泥 巴味 , 唱的都 是老百姓 的喜怒 哀乐 , 信手 有这样才会有更多 的人 了解 和喜欢 江西 民间音乐,才会得 到 拈来 , 出 口成歌。 更广泛的流传, 发展得更加 璀璨 。 兴 国山歌是劳动人 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作 了无

☆打支山歌过横排

☆打支山歌过横排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150团中学 曹月娥
《打支山歌过横排》
江西民歌--兴国山歌
民歌--汉族民歌的分类,是从音乐的外部形态, 特别是节奏特点上进行分类的, 它将汉族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山歌:指在山间野外从事劳动的人们抒发
感情即兴编唱的民歌。我国山歌丰富多彩、 分布很广,其节奏大多舒展自由,旋律高亢、 奔放悠长,常加入衬词、衬句。
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是流行于以兴国为中心及赣、粤、闽、 桂数省的客家民歌,兴国也是全国著名的红军县、 烈士县,素有“山歌之乡”之称。
2006年5月20日,兴国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 流传的兴国山歌.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什么意思?
“打支山歌”是“唱支山歌” “过横排”是“两山之间崎岖的山路”
欣赏歌曲感受装饰音有什么作用? 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兴国山歌那种豪放的山野气息
弱位起唱 弱位起唱
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今天我们学习了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感受 到了客家人朴实、爽朗、豪放的品质,他们不畏环境艰 辛,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我们应该向他们 学习。同学们课下可以再搜索一些兴国山歌来聆听学习, 进一步地感受兴国山歌的魅力!
歌曲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哎呀嘞”是兴国方言中一种常用的感叹词,音调高 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
提示对方歌唱即将开始的意思, 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
联想歌曲意境、分析歌词所表达的内容?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思考歌曲的风格特点?
曲调悠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音乐奔放、嘹亮,生动地表现了 客家人明快、朴实、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兴国山歌的艺术魅力赏析

兴国山歌的艺术魅力赏析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兴国山歌的艺术魅力赏析 兴国山歌随口搭, 但为了歌唱时顺口, 也讲究平 “平起仄收式, 仄, 有 平起平收式, 仄起平收式, 仄起仄 收式 ” 。 如: 山歌唔唱唔风流, 猪肉唔煎唔出油。梧桐落 叶心唔死, 无同妹料心唔休。 #$ 唱腔悠长 各地方言歌谣均有自己的特点, 陕北信天游音调 高昂, 江南民歌柔美婉转, 而兴国山歌则刚柔悠长。 如: 哥是白糖妹是水, 若是有情结缘来。月光弯 弯在半天, 船子弯弯在河边; 船要下滩赶大水, 妹要恋 郎赶少年。 调性多样, 音乐个性鲜明 %$ 调式、 由于客家山歌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历史、 地理、 人 文等因素, 这就决定了客家山歌的复杂性、 多样性。 除语言、 音调上的差异外, 更为本质艺术特点是调式、 调性上的特色。 (! ) 调式调性朴实无华。客家山歌的调式及其音 乐内涵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从现在大量的客家民 歌来看, 无论是赣南、 闽西、 粤西北还是更远一点的西 南、 台湾等地的客家山歌, 其音乐基因是相同的, 都是 中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土著音乐文化的交融。它的 旋律走向、 旋法大同小异, 多以宫、 徵、 羽调式为主, 这 三大调式构架了客家山歌的主题结构。 (& ) 曲式结构清晰明了。由于低水平的耕作方 式, 流落四方的生活, 长期的与自然的斗争, 决定了兴 国山歌的淳朴、简单、易学易唱,不可能含有丝毫奢 “掘 ” “奢 ” “侈 ” 华。 客家一直崇简 ” 亲 , 贬 抑 。 在数量宏 大的各类客家民歌中无论是曲调还是语言, 都是质朴 无华的。大量的兴国山歌正是通过简单易唱的旋律, 琅琅上口的歌词, 反映客家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兴国山歌继承了传统的赋、 比、 兴创作手法, 并在 长期的演唱实践中, 不断丰富和发展。兴国山歌之所 以能经久不衰、 广为流传, 就因为有乡土情、 泥巴味, 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信手拈来, 出口成歌。 兴国山歌是劳动的号子, 在田野山林中飘着, 在 压弯的扁担上颤着, 在飞转的纺车上缠着, 既激发干 劲, 又消除疲劳。兴国山歌是生活的镜子, 折射生活 的多姿多彩, 情人传情、 斟茶待客、 祈吉禳灾、 红白好 事祝赞都囊括其中。尤其是情歌, 运用比兴、 暗喻、 双 关等手法, 情趣盎然。 兴国山歌所唱的内容十分广泛, 旧时除唱男女爱 情和劳动生活外, 还常唱历史故事、 传说新闻等内容, 有时即兴编唱, 有时长篇叙事, 形式多样。解放后, 许 多以井冈山、 赣南根据地革命历史为题材的音乐作品 《红军根据地大合唱 》 中常以它为素材进行创他, 如 、 《井冈山大合唱 》 等。 三、 兴国山歌的文化传承 兴国山歌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 运用自如, 灵活多 变。因而, 千百年来, 历久不衰, 深受群众喜爱。兴国 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 涵盖了客家人生 活的方方面面, 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从某种 意义上说, 兴国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 卷。保护、 研究、 解读兴国山歌, 发掘其精华, 无疑是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 &’’( 年 ) 月 &’ 日,兴国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和着改革开放的激越鼓点, 兴国山歌释放出从未 有过的光彩。 在兴国县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 兴国山 歌得到了进一步保护、 继承和发展。 近几年, 兴国山歌 《 客家民歌 》 《 同一首歌 》 《 乡村 先后唱响在 的舞台上, 大世界 》 等大型栏目中。 兴国山歌也与松口山歌、 五华 山歌、 大埔西河山歌、 连平山歌、 丰顺山歌、 兴宁石马 山歌一起走进了广东梅州嘉应学院的音乐学院, 成为 “振兴兴国山歌, 高等院校的研习对象。 兴国县把 建设 山歌之乡 ” 当作文化建设的龙头来抓, 当作人们不可 缺少的精神食粮来抓, 使兴国山歌空前繁荣。 在演唱 形式上由独唱、 对唱, 发展到联唱、 合唱、 小演唱, 而且 还创造出兴国山歌剧这一新剧种。 兴国县创建了全国 《 山歌 第一家专业的山歌剧团, 其创作的大型山歌剧 “ 五个 情》 在京演出产生轰动效应, 一举获得中宣部 一” 工程奖, 第四届文华大奖, 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 充满泥土芳香的兴国山歌, 登上了艺术最高殿堂。 四、 结语 本文通过探析兴国山歌与其生存环境的共融关 系, 让我们从更深的层面认识了兴国山歌及其文化底 蕴和艺术特色。 那就是兴国人民的热情和对未来的乐 观。 今天,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主题下, 结合时代的 需要, 兴国山歌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光彩再次展现, 它 正以独有的艺术特性和风格, 传达人们在新时代的心 声, 从而充分体现出它作为草根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浅析兴国山歌的演唱特色

浅析兴国山歌的演唱特色
音乐 鉴 赏
浅析兴 国 山 歌 的演唱 特色
【 摘
ō

要 】 以兴 国 山 歌 为 研究 对 象

,
主 要 对 兴 国 山歌 演 唱 的 发声 方 法
,

共 鸣调 节
,
润 腔 等 方面

,
进 行 较系 统

深 层 次 的发 掘
,
专 业 声 乐 教学 进 行联 系
1
,
.





,

,

.


,

,



,















,
,

,



用 的 最 多的 共 鸣 方 式 3 低 声 区 的 共 鸣 这 种 调 节 方 式 需 要 在 自然 状 态 下 充 分 的颤 动 胸腔 并 且 随 着 音 区 的 改 变
.
为常 见


,

,
要:
1 本嗓 顾 名 思 义 就 是在 兴 国 山 歌 的 演 唱 中 采 用 真声 演唱 真 声 一 词 在 我 国 的声 乐 教 学 领 域 经 常 提 及 这 种 发 声 方 式 更 多的 是 依 靠 嗓 子 凭 借 歌 手 天 生 的 嗓 音 以 及 本 能 的 情 感 表 现 而 在 发 声 技巧 上 则 没 有 更 多 和 更 高 的要 求 也正 困 如此 致 使 演 唱 兴 国 山 歌 的 山 歌 手 的 声 音 显 得 单 薄 直 白 僵 硬 而 且 很 难 演 唱 音域 宽 广 一 类 的 山 歌 歌 唱 也容 易 疲 劳 甚 至 于 大 大 减 短 歌 唱 寿 命 这 种 发 声 方 法 多 见 于 我 国 地 方 民 歌 的 演 唱 由 此也 可 以 折 射 到 专 业 声 乐 教 学 领 域 很 多 声 乐 专 业 的 学 生 在 学 习 初期 都 会 经 历这 个阶 段 2 假嗓 在 兴 国 山 歌 的 演 唱 中 还 存在 一 种 依 靠 假 声发 这 种 发声 方 法 就 是 声 的 方 法 山 歌 手 们称 之 为 假 嗓 运 用 高 强度 的 气息 冲 击 紧闭 的声 带 而 获 得 的 一 种 位 置 极 高 的声 音 假 嗓 经 常 用 于 山 间野 外 一 类 旋 律 高亢 山歌 的 演 唱 中 引人 注 目 的 是 在 演 唱 兴 国 山 歌 的 歌头 歌 尾 加 入 的 号 子 时 就 经 常 使 用 假嗓 在 专 业 的声 乐 教 学 中 为 求 突 破 高 音 通 常会 借 助 假 声 来 感 受 机 能 寻 求 具 有 高 位 置 的声 音 3 细嗓 山 歌 手 用 类似 说 唱 的 方 法 来 演 唱 山 歌 这 种 方 法 适 用 于 独 自吟 唱 困 为 细 嗓 音 量 较 小 气息 较 浅 而 且 常 常 携 带 自 然的 哭 腔 似 说 似 唱 细 腻 感 人 擅 长 表现 一 些 感 情 细 腻 情 绪 忧伤 的 山 歌 在 发这 种 声音 的 时候 往 往 更 加 要 求 横隔 膜对 气 息 的控 制 力 二 兴 国 山 歌 演 唱 中 的 共 鸣特 点 兴 国 的优 秀 山 歌 手 虽 然 没 有 正 式 的学 习 声 乐 理 论 也 没 有 系统 科 学的 有 关 歌 唱 共 鸣 的 技 术支 撑 却 也 能 在 演 唱 中 自然 熟 练地 调 节 高音 区 中音 区 低 音 区 的 共 鸣 并 且 随 机 变 换 以 适 应 不 同 内 容 体 裁 的表 达 要 求

用多种表达方式介绍兴国山歌的作文

用多种表达方式介绍兴国山歌的作文

用多种表达方式介绍兴国山歌的作文英文回答:Xingguo Mountain Songs are a unique form of folk music that originated in Xingguo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China. These songs are known for their simple yet profound lyrics, catchy melodies,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They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serving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entertainment, and cultural expression for the people of Xingguo.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Xingguo Mountain Songs is their use of vivid imagery and metaphorical language to convey emotions and tell stories. For example, in the song "The Moon Represents My Heart", the moon is used as a symbol of love and longing, creating a powerful and emotional connection with the listener.In addition to their lyrical content, Xingguo Mountain Songs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their rhythmic patterns andvocal techniques. The singers often use a technique called "luogu", which involves alternating between high and low pitches to create a dynamic and engaging performance.Overall, Xingguo Mountain Songs are a treasured part of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reflecting the history, traditions, and values of the people of Xingguo County.中文回答:兴国山歌是中国江西省兴国县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

兴国山歌发展历程

兴国山歌发展历程

兴国山歌发展历程兴国山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江西省兴国县,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兴国山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音调而闻名于世。

兴国山歌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明代末年。

当时兴国县地处偏远,民风淳朴,人民生活艰辛。

为了排遣生活中的艰辛和无奈,当地人开始通过歌唱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愿望。

这些歌曲通常以山歌的形式出现,因此被称为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初期只是一种民间形式的娱乐,没有太多的艺术表现力,仅仅是当地人民用来传唱和娱乐的唱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兴国山歌逐渐在兴国县各个村庄传唱开来。

村民们纷纷加入到山歌的演唱中,使得兴国山歌成为了一种集体的文化现象。

村庄之间还常常会进行山歌比拼,以比赛山歌的演唱技巧和内容,使得山歌的竞争性越来越强。

这种竞争进一步推动了兴国山歌的发展,使其从最初的娱乐形式逐渐变成了一种具有艺术风格的表演形式。

进入清代,兴国山歌的发展跨出了兴国县,开始流传至周边地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和喜爱兴国山歌,使得山歌的演唱形式和技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

在这个时期,兴国山歌不再只是在乡村中传唱,还逐渐走进了当地的剧团和艺术团队,成为戏曲和其他舞台剧目中的一部分。

到了20世纪初,兴国山歌已经成为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山歌的演唱者开始寻求更多的表演机会,走向广场和舞台,并积极参与各种艺术交流和比赛。

兴国山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艺术形式。

今天,兴国山歌已成为了江西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民间艺术形式。

兴国县也因此享有“山歌之乡”的美誉。

兴国山歌在民间艺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来到兴国县,观赏和学习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的演唱形式和技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创新,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兴国山歌的发展历程是兴国县百姓智慧与努力的结晶,也是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当继承和传承兴国山歌的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介绍兴国山歌的作文

介绍兴国山歌的作文

介绍兴国山歌的作文
兴国山歌,听起来就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就像是隔壁老王大清早提着篮子去田里,一路哼着小曲,那调调,不就是兴国山歌嘛!
说真的,兴国山歌就是咱们这地方的灵魂。

你听听那歌词,多接地气啊!不像那些高大上的歌曲,让人听不懂。

兴国山歌,就是咱们老百姓的心声,听着就亲切。

兴国山歌的节奏啊,真是有魔力。

有时候它快得像风一样,好像是在跟你讲啥紧急的事儿;有时候它又慢得像蜗牛,像是在跟你唠家常。

不过,无论怎样,都好听!
咱们兴国山歌,简直就是一张名片。

外地人来了,一听这歌,就知道这是兴国的地盘。

这歌,就是咱们这儿的特色,别的地方学不来。

兴国山歌,就是好听!每次听到,都觉得心里暖暖的,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坐在院子里,听他们讲那些古老的故事。

这歌,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好听!。

打支山歌过横排

打支山歌过横排

“兴国山歌”的艺术、风格特点
● 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高亢 悠 扬先声夺人 ,形成标志性开头。
● 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独唱、对唱、联唱、 轮唱等形式。
● 音域不宽,旋律落差不大,运用“,2,6” 三音的创作手法。
● 运用方言:打是“唱”,“横排”是指两山 之间崎岖山路。
《打支山歌过横排》——兴国山歌
节奏舒展自由、旋律高亢、奔 放、悠长,常加入衬词衬句。
江西兴国山歌
2、这一句有什么特点?
《打支山歌过横排》
•是一首江西兴国山歌,兴国县位于 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市,95%以上的 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他们 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在劳作之 余喜欢用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 感。如今,兴国县已被国家文化部 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 1.请为老师打拍子 • 2.请为老师鼓掌 • 3.请跟老师一起唱
• 1.请为老师打拍子 • 2.请为老师鼓掌 • 3.请跟老师一起唱
江西兴国山歌
结束语:
今天,我们共同学唱了兴国山歌, 感受了客家人明快、豪放的山野气息,体 会了客家人简朴、快乐的幸福生活。相信, 一声高亢的“哎呀嘞”已打动了你的心; 一首悠扬的兴国山歌已唤起了你们对祖国 民族艺术的热爱。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 首《打支山歌过横排》,让兴国山歌传遍 海角天涯!
认识“倚音” 、“波音”和“延 长音”
方言版《打支山歌过横排》
《打支山歌过横排》——兴国山歌
想一想
1、该如何来演唱这句“哎呀嘞哎” ? 用高亢、激情的声音来演唱。
2、歌曲的风格特点? 高亢悠扬,亲切感人,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 朴实、豪放的山野气息。
3、通过演唱此歌,你联想到了什么?
仿佛人们面对着美丽的大自然深情呼唤,悠扬 的歌声在回荡山谷,余音绕耳不绝,心旷神怡, 感慨万千。

兴国山歌发展历程

兴国山歌发展历程

兴国山歌发展历程
兴国山歌起源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兴国县,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兴国山歌最初的形式是一种民间的口头歌谣,传统上是由山地农民在劳作或日常生活中创作和演唱的。

这些山歌通常以简洁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独特的节奏为特点,抒发着山地人民对生活、爱情、农耕等主题的真挚情感和生存哲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兴国山歌逐渐从民间传统音乐演变为一种广泛受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在20世纪80年代,兴国山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关注并引起了音乐界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山歌演唱团体和个人艺人开始走上舞台,参加音乐比赛和演出,并发行了大量的专辑和唱片。

兴国山歌的发展还得益于新型媒体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兴国山歌开始在各种在线音乐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传播,吸引了更多的听众和追随者。

同时,兴国山歌也积极与其他音乐类型进行融合,推出了一系列与流行音乐、摇滚乐等风格相结合的作品,进一步拓宽了其受众群体。

如今,兴国山歌已经成为兴国县的一张名片,赢得了广大乡村和城市居民的喜爱。

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山歌歌咏比赛和音乐会,吸引了大批音乐爱好者和观众。

兴国山歌的发展也为当地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兴国山歌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民间口头传统到广为传唱的艺术形式,再到与现代媒体和音乐风格的融合。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传播,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和关注,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

兴国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以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

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溯源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兴国上洛山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

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后,其民谣渗透其内,与之融合,不断改造演化,在兴国山区扎根开花。

兴国山歌故有"唐时起,宋时兴,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

兴国山歌代表曲目有《园中芥菜起了芯》、《绣香包》、《行行都出状元郎》、《赞八仙》等。

兴国山歌曾是战斗的号角,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血与火的斗争中就出了名,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十年代初,江西苏区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五次反"围剿"的斗争。

兴国县的妇女在欢送亲人上前线时,送上自己新编的草鞋和新编的山歌。

"哎呀来!炮火声来战号声,打个山歌你们听,快跟敌人决死战,红军哥!打到抚州南昌城。

"热烈奔放的歌声激荡着战士们的心,他们用山歌回答:"哎呀来!山歌来自兴国城,句句唱来感动人,前方战士好兴奋,同志们!更加有劲杀敌人。

"山歌一首接着一首,人民和军队互相鼓动、激励。

歌声化为斗争的力量,鼓舞人们奋勇杀敌。

和着改革开放的激越鼓点,兴国山歌释放出从未有过的光彩。

兴国县把"振兴兴国山歌,建设山歌之乡"当作文化建设的龙头来抓,当作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来抓,使兴国山歌空前繁荣。

在演唱形式上由独唱、对唱,发展到联唱、合唱、小演唱,而且还创造出兴国山歌剧这一新剧种。

文化部门组建了20余支业余山歌演唱队,常年活跃在各个乡。

为继承和发展这一文化瑰宝,兴国把"振兴兴国山歌,建设山歌之乡"作为文化建设的龙头。

文化工作人员常年深入乡村,挖掘、整理、收集了5万余首山歌,精选出1420首编成了《兴国山歌选》和《兴国山歌选续集》出版发行,编印了5400册《兴国山歌乡土材料》,制作了《兴国山歌》影碟和《山歌之乡双学潮》等电视专题片。

兴国县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专业的山歌剧团,其创作的大型山歌剧《山歌情》在京演出产生轰动效应,一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文华大奖,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

充满泥土芳香的兴国山歌,登上了艺术最高殿堂。

人如潮歌如潮的"重阳山歌节"更成为兴国盛大的文化节日。

艺术特色
兴国山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生活气息浓郁,有独唱、对唱、"三打铁"、联唱、轮唱等形式和锁歌、盘歌、斗歌、猜花、丢观音、黄鳅咬尾、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种类。

就大的表演形式来分,兴国山歌大体有以下几种:山野田间唱和,因情因景因人而异,内容涵盖男欢女爱、生产、生活、时政等方方面面;跳觋,分南河山歌和东河山歌,南河山歌又分情歌和插科打诨的搞笑歌,由觋公、觋婆装扮演唱,东河山歌即祝赞山歌;民俗歌,在庙会、婚丧嫁娶、祝寿、建房、小孩满月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多为职业歌师;叙事山歌多为群众场合中一问一答、一正一反的对唱山歌,有较强的故事性,常常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现常被地方政府用为宣传工作的手段;赛歌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即歌手聚会打擂台,考"肚才",比机敏,高潮迭起,决定胜负后诞生擂主。

山野田间相互唱和的山歌,也称为遥唱体山歌。

其基本格式为七言四句体。

然而,有的歌手,喜欢在末尾添加一句声韵相同的句子,对前一句起深化补充的作用,凑成五句,俗称"三跌板",这是七言四句体的变异。

跳觋是演唱性质的山歌,一般称之为室内山歌。

室内山歌主要是叙事山歌,它由歌头、歌腹、歌尾三部分组成,具有典型的凤头、猪肚、豹尾的传统特色。

歌头,通常一句或两句比兴句,用于起兴,定韵;歌尾,简短有力的一句话,画龙点睛,揭示主题;而整首歌的核心部分,则是歌腹。

歌腹内容可无限制的扩张,少则三五句,多则一两百句,视歌手的"肚才"和故事情节发展需要而定。

然而,不管是遥唱体山歌还是室内山歌,都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即兴演唱。

即情即景,临时编撰,出口成章。

因此,兴国山歌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歌手即兴编撰的能力。

好的歌手,往往能妙语连珠,收到高潮迭起的效果。

在演唱形式上,兴国山歌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山歌的显著特点,每首歌开头一句"哎呀嘞",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随着激动的感情迸发出来,其歌声有如大水抛浪,奔腾激荡,大有一泻千里之势。

中间的歌腹部分,起伏跌宕,不同的歌手,形成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或高亢激越,或低迥婉转;而唱到结尾句之前,有一个呼应语"心肝哥(妹)",现多称"同志哥(妹)",与开头的"哎呀嘞"相呼应,形成兴国山歌完整,独特的演唱风格。

叙事山歌中,由于篇幅较长,往往采用二人对唱或三人联唱(俗称三打铁)的形式进行演唱。

歌手用小锣一面,在每次跌板(拖腔)之后,击小锣片刻,一来便于歌手喘息歇气;二来为歌手酝酿腹稿提供片刻思索时间;三来起一种"过门"转调的作用。

兴国山歌继承了传统的赋、比、兴创作手法,并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兴国山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广为流传,就因为有乡土情、泥巴味,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信手拈来,出口成歌。

兴国山歌所唱的内容十分广泛,旧时除唱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外,还常唱历史故事、传说新闻等内容,有时即兴编唱,有时长篇叙事,形式多样。

解放后,许多以井冈山、赣南根据地革命历史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中常以它为素材进行创他,如《红军根据地大合唱》、《井冈山大合唱》等。

兴国山歌是劳动的号子,在田野山林中飘着,在压弯的扁担上颤着,在飞转的纺车上缠着,既激发干劲,又消除疲劳。

兴国山歌是生活的镜子,折射生活的多姿多彩,情人传情、斟茶待客、祈吉禳灾、红白好事祝赞都囊括其中。

尤其是情歌,运用比兴、暗喻、双关等手法,情趣盎然。

传承意义
兴国山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兴国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着丰厚的客家文化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兴国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历史画卷。

保护、研究、解读兴国山歌,发掘其精华,无疑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兴国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