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合集下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1.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振动、辐射、温度、湿度、气压、照明等因素。

通过测量和评估这些因素,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物理危险。

2.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毒物质、腐蚀物质、易燃物质、爆炸物质、氧气限制等因素。

通过对工作场所及相关物质的检测和评估,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化学危险。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寄生虫、有害动植物等因素。

通过对工作环境及相关生物的检测和评估,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生物危险。

4.机械因素:主要包括不安全设备、易损件、缺陷设备、错误操作等因素。

通过对工作设备及相关操作的检测和评估,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机械危险。

5.人员因素:主要指人员的行为、技能、知识水平等因素。

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监督,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

二、事故分类事故分类是指对发生的事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归类,以便于事故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寻找避免事故发生的方法。

1.意外事故:是指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由于人员不慎、操作错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事故。

意外事故较为常见,其原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事故调查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突发事故:是指突然发生且具有短暂性的事故,如火灾、爆炸、地震等。

突发事故通常无法预测和避免,但可以通过应急预案和演练来减少伤害和损失。

3.疾病事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工作过程或劳动条件等原因导致工作人员患病的事故。

疾病事故的防控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定期体检、职业病防治宣传、设备维护等措施。

4.职业病事故:是指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工作所导致的致病或因工致残的事故。

职业病事故通常比较隐蔽,其预防需要加强危险因素的辨识和监测。

5.灾害事故:是指因自然因素引起的较大规模、严重影响的事故,如地震、洪水、风暴等。

灾害事故往往无法预测和避免,但可以通过应急管理和灾害防控措施来减少伤害和损失。

综上所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事故分类是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在生产、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

正确识别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是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分别介绍危险源分类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

一、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危险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划分:(1)物理性危险源: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

(2)化学性危险源:如有毒物质、可燃气体、爆炸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4)心理性危险源:如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等。

2.根据危险源的存在形式划分:(1)固定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

(2)移动危险源:如车辆、船舶等。

(3)过程危险源: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噪音等。

3.根据危险源的触发条件划分:(1)正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如高温、高压设备等。

(2)异常状态下的危险源: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特征:4.机械伤害:由机械设备、工具等造成的割伤、划伤、砸伤等。

机械伤害的特点是速度快、力度大,容易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

5.坠落伤害:从高处跌落导致的人身伤害。

坠落伤害的特点是容易导致骨折、内脏损伤等。

6.电击伤害:由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击伤害的特点是电流会对人体产生烧灼伤、神经损伤等影响。

7.尘肺病: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疾病。

尘肺病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8.中毒、窒息:吸入有毒物质或氧气不足导致的人体损伤。

中毒、窒息的特点是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生理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9.高温、低温: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影响,如中暑、冻伤等。

高温、低温的特点是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

这两项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二)危险源的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比如,高压电、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气体等。

2、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等。

例如,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恶劣的工作环境等。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询问、交谈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危险情况。

2、现场观察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观察,查看设备、操作流程、工作环境等方面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

3、查阅有关记录查看过去的事故报告、安全检查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从中发现可能的危险源。

4、安全检查表法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按照表中的项目逐一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确定工作活动和场所明确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流程和具体的工作区域。

2、分解工作活动将复杂的工作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步骤。

3、识别危险源运用上述的方法,对每个工作步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4、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确定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记录危险源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形成危险源清单。

二、隐患排查(一)什么是隐患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识别和评估生产、经营、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包括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辨识以及事故隐患辨识。

1.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存在相应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隔离、通风、个体防护等。

2.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物理因素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装防护栏、定期维护设备、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3.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生物因素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因素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或疾病。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定期消毒、保持个人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预防接种疫苗等。

4.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旋转部件的夹挤、摩擦,高处坠落,运动部件的撞击等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装防护栏、安装急停按钮、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等。

5.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触电、电火灾、电磁辐射等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案例分析知识点

案例分析知识点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析、重大危险源辨析、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1.危险有害因素从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工艺过程、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八个方面分析1)按导致事故的原因进行分类(4大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2)按事故类别分类(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3)按职业健康分类(10类):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2.重大危险源1)爆炸性物质:硝化甘油1吨,硝酸铵5吨2)燃烧性气体:乙炔1吨,氢5吨,其他基本50吨3)燃烧性液体:苯50吨,汽油200吨,甲苯、甲醇、乙醇、丙酮500吨,4)自然物质:烷基铝、戊硼烷1吨,黄磷50吨5)遇水易燃物质:钾1吨,钠10吨,电石100吨6)氧化性物质: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20吨,其他100吨7)毒性物质:甲醛、硫化氢、氯5吨8)蒸汽锅炉压力≥2.5MPa,蒸发量≥10t/h;热水锅炉温度≥120℃,功率≥14MKW9)压力容器,介质为中度毒性以上的三类,P≥0.1MPa、PV≥100的易燃介质3.安全生产检查1)类型:定期、经常性、季节性及节假日、专项、综合型、职工代表不定期2)内容:①软件:查思想、意识、制定、管理、事故处理、隐患、整改②硬件:查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3)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4)程序:准备、实施、综合分析4.隐患排查治理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1)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生产经营单位是责任主体3)应建立制度,并逐级落实4)应保证资金5)定期组织排查6)应建立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7)发包、出租的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8)积极配合监督检查9)统计分析并定期报告10)组织整改11)治理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12)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13)重大隐患治理后要评估5.安全评价1)基本程序:前期准备、辨析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2)评价内容:①预评价:准备,辨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方法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论②验收评价:准备,参考预评价辨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方法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验收评价结论6.职业危害评价1)类别:粉尘、生产性毒物、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性致癌物、生物因素、其他2)控制:工程控制技术、个体防护、组织管理3)前期预防:职业危害申报、三同时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4)过程管理:材料和设备、作业场所、作业环境、防护措施、履行告知义务、健康监护、培训、应急救援7.安全技术措施1)防止事故发生的: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2)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3)通用措施: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员培训、持证上岗、防护用品、安全检查、警示标志、应急预案4)防火防爆措施:电气设备、防雷、防静电、消防设施5)防电气事故措施:绝缘、屏护、间距、安全电压、漏电保护、防雷、防静电6)职业危害控制措施①粉尘:原材料,工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防护②毒物:密闭通风排毒,局部排气,气体净化③噪声:消除或降低,消除或减少传播,个人防护④振动:控制振动源,改革工艺,限制时间和强度⑤辐射: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个人防护7)机械防护措施:危险部位(旋转类型、接近类型、通过类型)的防护8)危化品运输安全措施:资质、运输工具,审批许可,押运人员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安全教育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相关方安全管理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1)高危行业,其他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设置安机构或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或委托2.制度体系内容1)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特种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管理制度3)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三同时,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4)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3.制度管理:起草、会签、审核、签发、发布、培训、反馈、持续改进(每年审查和修订,3—5年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4.教育培训1)主要负责人:①内容: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重大危险源、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职业危害及预防,先进的经验,案例分析②时间:高危行业48学时,再培训16学时;其他32学时,再培训12学时2)管理人员:①内容: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事故统计、报告及调查,应急管理、预案编制,先进的经验,案例分析②时间:同主要负责人一样3)特种作业人员: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证书6年有效期,3年复审一次,连续10年无事故经同意可延长至6年一次,复审前培训8小时4)其他人员:高危行业72学时,再培训20学时;其他24学时,再培训8学时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1)使用合格的特种设备2)使用登记3)建立档案4)维护保养5)检验检测6)报废注销7)应急预案8)持证上岗9)教育培训10)消除故障6.相关方安全管理1)四个要求:资质证书,人员资格,工器具、安全设施,管理机构和人员2)安全协议:技术措施、安全措施,规章制度,奖惩规定,事故报告、调查、责任划分,安全教育,资质条件审查,不得擅自转包或分包,不得擅自更换关键人员3)现场要求:全面安全技术交底,危险作业前做好分析,制定措施,教育培训,开工手续办理,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多个承包商应明确责任,严重不符停工整顿4)承包方安全管理:根据自身能力和资质承包相应工程,完善规章制度,责任界定清晰,现场安全措施的核示和确认,安全教育培训,危险或交叉施工,设置专职人员监护三.安全生产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1.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要求:1)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3)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4)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考核5)特种作业人员6)三级教育7)工伤保险8)设施、设备、工艺9)职业危害防治10)安全评价11)重大危险源12)应急救援2.安全条件论证报告内容: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与周边其他单位或居民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自然条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3.安全标准化: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4.安全文化1)基本要素: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安全事务参与,审核与评估2)操作步骤: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培训骨干,宣传教育,努力实践3)评价程序:建立评价组织机构与评价实施机构,制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下达《评价通知》,调研、收集与合适基础资料,数据统计分析,撰写评价报告,反馈企业征求意见,提交评价报告,进行评价工作总结四.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1.体系建设1)应急体系框架:①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②运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③法律基础:法律、条例、政府令、标准④保障系统:信息通信、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2)建设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托现有、资源共享,一专多能、平战结合,功能实用、技术先进,整体设计、分布实施2.预案制定1)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2)编制程序:①成立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②资料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标准、同行案例分析、技术资料等③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等④应急能力评估: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⑤应急预案编制:全体参与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相关部门的相衔接⑥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主要负责人签署,备案3)预案结构: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4)主要内容:①应急预案概况②事故预防: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③准备程序: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培训与演习,互助协议④应急程序: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信,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抢险与救援,危险物质控制⑤现场恢复⑥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3.应急演练1)计划:梳理需求,明确任务,编制计划,计划审批2)准备:成立演练组织机构,确定演练目标,演练情景事件设计,演练流程设计,技术保障方案设计,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编写演练方案文件,方案审批,落实各项保障工作,培训,预演3)实施:演练前检查,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演练启动,演练执行,演练结束与意外终止,现场点评会4)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报告,文件归档与备案5)改进:改进行动,跟踪检查与反馈4.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1)预防:安全距离、选址规划、减少存量、设置防护等2)准备:风险评估、救援队伍、应急物资、通信保障、培训、演练等3)响应:监测、营救、疏散、警戒、抢险、危险控制4)恢复: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五.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安全生产统计分析1.事故报告的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5)已经采取的措施2.事故调查1)调查组的组成: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危险有害危害因素分类辨识与分级

危险有害危害因素分类辨识与分级
17
安全评价培训课程
4.1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2)危险区域的划分原那么 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区; 存在 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 存在 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2区;
18
安全评价培训课程
4.2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环境的 区域 划分为10区; •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 粉尘混合物环境的区域 划分为11区;
有A、B两种分类法。
高处作业分级表
分类法
级别
A
B
作业高度(m)
2~5


>5~15


>15~30


>30


28
安全评价培训课程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九类: ①阵风风力6级〔风速10.8m/s〕以上; ②?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的Ⅱ级以上高温环境; ③气温低于10℃的室外环境; ④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 ⑤自然光线缺乏,能见度差; ⑥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的带电体; ⑦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 法维持正常姿势; ⑧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⑨超过?体力搬运重量限值?(GB12330-91)规定的搬运。
液体雾滴。煤粉厂房, 铝粉, 活性炭, 亚麻厂的除尘器

使用或生产下列物质的生产:
1.闪点≥60℃的液体;如柴油
2.可燃固体。 木工厂房、谷物、卷烟

具有下列情况的生产:
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
火花或火焰的生产;金属冶炼 铸造 热处理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备考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淘者2019.6.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事故分类、判断是每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对这方面知识点进行学习,考生往往在考试时不知所措,胡乱回答一通。

本文特意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国家标准,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都应用很广,但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中包括了事故分类,是以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下面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讲述一下:一、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与之相对应的运用最广的一个标准是: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这也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指导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种,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20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1-123页上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4类(共15种):1.人的因素(代码:1):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2)。

2.物的因素(代码:2):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3)3.环境因素(代码:3):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通用版)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通用版)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

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发生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造成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扩散的结果。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危险、危害因素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

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

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a.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辨识内容(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叉运输等。

(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各种事物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也意识到了自身与周围环境中危险源的存在。

因此,对危险源的分类与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显得越来越重要。

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指导致事故、伤亡和损失的物质、设备、设施、场所或工作过程。

常见的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几类:机械危险源机械危险源通常指那些运动速度相对高,造成的损伤较为严重的危险源。

例如:传送带、缝纫机、钢筋切割机、风力发电机组等。

电气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是由电能造成的危险源。

例如:高压电线、电锤、电钻等。

电气危险源有时还会带来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是指那些物化性质稳定但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或可燃性的危险物质。

例如:氢气、氧气、液氨等。

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通常指那些以物理方式造成危害的危险源,例如:辐射、声音、温度、压力等。

生物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是指那些能够传染疾病或带来其他健康危害的微生物、寄生虫或病媒生物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了解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后,进一步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也尤为重要。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机体应力机体应力指的是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压力、疲劳等因素对人体的威胁。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手臂震颤综合症、干眼病、手腕痛等。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包括导致基因突变、致癌以及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等。

噪声噪声会损伤听力,导致失效和其他健康问题。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暴雨等,它们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影响。

化学毒物化学毒物可由各种不同的化学品引起,从烟台、沙拉和石棉等普通物质到有机化合物或放射性物质。

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由工厂和交通的二氧化氮、颗粒物质和臭氧等污染物造成的。

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中会导致呼吸道感染、癌症等。

通过对危险源的分类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潜在的风险和危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安全和健康。

事故类别及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事故类别及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31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举例(物理性)
形式 噪音 振动 辐射 温度(高低) 坠落 撞击
造成影响
死亡 伤、残等
形式
•机械切、夹、 割、卷
•电击 •压力 •爆炸 •温度(火灾) 等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举例(化学性)
形式 气体 烟雾 蒸汽 烟尘 液体
影响
•刺激性 •腐蚀性 •毒性 •致癌性 •破坏遗传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举例(行为性)
8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影响因素
事故处置情况: 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
反应; 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
9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的特点
1)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任 何生产活动过程都可能发生事故;
未清扫就开机
22
23
事故致因理论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 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不加区别时二者统称危险因素
于预测。 (3)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
果。
14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基本特性
4、事故的必然性 (1)必然性来自因果性,深入探查、了解事故 因素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 从而为防止发生事故提供依据。 (2)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既为必然, 就有规律可循。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知识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知识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二者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危险、有害因素”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缺陷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类。

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场地环境不良等4大类。

安全管理缺陷:包括对物性能控制的缺陷、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工艺过程缺陷、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用人单位缺陷、风险管理缺陷等6个方面。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危害;(7)运动物危害;(8)明火危害;(9)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10)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11)粉尘与毒物危害;(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13)信号缺陷危害;(14)标志缺陷危害;(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了解并辨识危险和危害因素是预防事故和健康保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一些常见的辨识方法,以便读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更加敏锐地辨别和应对。

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和危害因素是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因素。

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危险危险是指具有损害人身或财产的潜在性质的物体、物质、现象、过程或条件。

危险通常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分为以下三类:1.物理性危险:如机械伤害、电击伤害、气泡形成等。

2.化学性危险:如酸碱腐蚀、有毒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如病毒、细菌、昆虫等。

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指长期或频繁接触,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或慢性病的因素。

危害因素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职业性危害:如工业粉尘、化学物质等。

2.环境污染危害: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3.长期行为习惯危害: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

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为了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辨识方法来快速判断这些因素。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简单的一种辨识方法,主要适用于外观容易辨识的物体。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我们需要观察待处理的物体,注意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其次,根据观察的特征,我们可以大致判断这个物体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

问答法问答法是指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此来逐步辨识所处理物体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需要了解待处理物体的相关情况,如用途、成分等。

2.其次,根据已经获取的信息,提出一些与待处理物体相关的问题。

3.根据给出的回答,逐步判断这个物体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4.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实验来判断待处理物体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实验操作步骤。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在生产、加工、制造、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保障员工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机械危害2.机械危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与人体接触、机械设备部件的抛射、翻滚等。

为了避免机械危害,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操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等。

3.电气危害4.电气危害主要指电流、电压超过人体承受范围而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触电、电击、电灼伤等。

为了预防电气危害,应确保电气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制定并实施相关安全规章制度。

5.热危害6.热危害指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高温作业、低温作业等。

避免热危害的措施包括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面罩等,同时应控制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7.化学危害8.化学危害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化学原料的泄漏、挥发、化学反应等。

避免化学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化学原料进行妥善保管,定期检查化学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9.辐射危害10.辐射危害是指电磁辐射、核辐射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电磁辐射的发射、核设施的泄漏等。

避免辐射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员工不接触超过国家安全标准的辐射源。

11.生物危害12.生物危害是指病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生物性污染的传播、动物咬伤等。

避免生物危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13.物理危害14.物理危害是指噪声、振动、电磁场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损伤等。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噪声、高温等。

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1.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机动车的照明灯、倒车灯和转向灯存在缺陷;(2)机动车在厂区内超速行驶;(3)机动车通过道口违章;(4)多辆汽车同时装卸,纵向、横向间距太小,或车辆与建筑物的距离太窄;(5)机动车装载大型、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时,未遵守有关规定;(6)机动车辆客货混载;(7)机动车行驶中,有人站在车脚踏板或车帮上;(8)机动车停放在坡度较大的地段;(9)检修机动车辆底部,千斤顶支撑、木桩垫未同时使用;(10)酒后或疲劳驾驶;(11)道路(包括调车场)不符合规定要求;(12)厂内道路的交通标志、标识缺陷。

1.1.2存在的地点或部位车辆伤害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场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

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厂内叉车在装运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车辆的碰撞,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1.1.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车辆伤害是企业厂内车辆在行驶、装卸等作业过程滑; 1)置;4) 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害;(2)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发生车辆伤害的因素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3)车辆伤害一类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车况不好;二是道路(调车场、作业场地)状况不好,也就是路况不良;三是作业环境不良,比如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不好;四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五是不当载人;六是违反劳动纪律,如酒后驾驶。

1.2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备考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淘者2019.6.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事故分类、判断是每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对这方面知识点进行学习,考生往往在考试时不知所措,胡乱回答一通。

本文特意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国家标准,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都应用很广,但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中包括了事故分类,是以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下面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讲述一下:一、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与之相对应的运用最广的一个标准是: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这也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指导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种,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20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1-123页上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4类(共15种):1.人的因素(代码:1):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2)。

2.物的因素(代码:2):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3)3.环境因素(代码:3):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备考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淘者2019.6.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事故分类、判断是每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对这方面知识点进行学习,考生往往在考试时不知所措,胡乱回答一通。

本文特意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国家标准,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都应用很广,但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中包括了事故分类,是以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下面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讲述一下:一、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与之相对应的运用最广的一个标准是: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这也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指导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种,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20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1-123页上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4类(共15种):1.人的因素(代码:1):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2)。

2.物的因素(代码:2):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3)3.环境因素(代码:3):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代码:31)(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代码:32)(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代码:33)(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代码:39)4.管理因素(代码:4):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代码:41)(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代码:42)(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代码:43)(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代码:44)(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代码:45)(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代码:49)此种分类方法是应有最广的,在分析案例中我们也可以按照这种指导思想,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去分析,从而可以形成系统的案例分析,不出现缺项。

建议考生搜索下载《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标准,仔细看一下标准内容,不要求记住,但多少有一点印象,对考试是有很大帮助的,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凡是其他类的原因,代码都包含有数字9。

事实上在考试中不会要求考生记忆分类代码,只需要结合案例实际情况去对应人、物、管、环的类似的中文表述就行了。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20类: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 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 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 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 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 火灾。

9. 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 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 冒顶片帮。

12. 透水。

13. 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 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 瓦斯爆炸。

16. 锅炉爆炸。

17. 容器爆炸。

18. 其它爆炸。

19. 中毒和窒息。

20. 其它伤害。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其实是提供了一种伤亡事故的标准名称,20种事故类型也是每次考试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这种辨识方式是综合考虑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四个方面进行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这种方式用得不多,在这个标准中,主要是要求的掌握20种事故类型,这20种事故类型、或者说是可能存在的危害行为,我们在考试是最好用标准的语言回答,如果我们想当然的编造一些名字,一看就知道是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的,评分的时候不会得高分。

需要注意的是,20种伤害事故类型中的起重伤害事故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的区别已经多次考试,比如说,维修起重机过程中,掉下的物体砸中过往行人,属于什么事故类型,这是典型的起重伤害事故,但往往会被我们认为是物体打击、或者机械伤害。

关于20重伤害事故的详细介绍,请看本文第三部分内容。

(三)按照职业健康分类参照《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等六类。

在这里,主要是考虑有害的因素,从职业健康的角度出发,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大类。

建议考生下载《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仔细阅读一遍,加深印象,即使不能完全记住,有点印象对考试也很有帮助。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

常用的辨识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个方面):(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灾害、周边环境、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总平面布置从功能(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分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朝向、风向、防火间距、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3)运输线路及码头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包括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等。

(4)建(构)筑物从库房储存物品、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防爆设施、安全疏散、朝向、采光、运输通道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5)工艺过程从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等方面对新改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现状评价,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6)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7)作业环境注意识别存在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部位。

(8)安全管理措施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

上述八个方面的分析,如果考生不便于记住,可以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来分析,也可以使分析结果尽可能详实。

三、20种事故类型(危险有害因素)详解正如前文所述,这种分类方法来源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

从标准即可看出,该标准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其分类方法沿用至今,说明还是非常有科学性的。

建议考生下载该标准,认真阅读标准内容,该标准除了对20种伤亡事故类型进行解释之外,还有更为详尽的伤害部位对应的失能日标准,这是计算事故损失的重要参考依据,比如说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轻伤、重伤,到底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呢?在这个标准中就说的很清楚,失能日105天以下的伤害事故属于轻伤事故,职工死亡1人按照6000失能日计算,等等。

在此着重讲述20种事故类型,与之对应的其实就是20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这二者是一体的知识点,请考生注意领会: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伤亡事故类型(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

在2018年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题目中,就直接指定了要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规定来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参考本文末尾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对20种事故类型的名称记得非常清楚,如果胡乱按照我们想象的名字来编写,肯定就不能得分。

1、物体打击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