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素质修养》教学大纲
学生德育与人文素养培养方案设计
学生德育与人文素养培养方案设计导言:德育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校活动等方面探讨学生德育与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案设计,以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品德优秀、思维独立、情感充沛。
一、课程设置德育与人文素养培养需通过课程设置来实施。
学校应将社会伦理学、公民道德、心理健康等相关课程纳入教学大纲。
这些课程应以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方式开展,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真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鼓励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方案。
三、德育导师制度学校可以设立德育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德育导师。
德育导师负责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经验和思考。
通过个别辅导,学校可以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德育方面的问题。
四、志愿者活动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拓宽视野、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通过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益精神。
五、文化艺术教育学生应该接受全面的文化艺术教育,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学校可以开设绘画、音乐、舞蹈等选修课程,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六、心理辅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德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七、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读书俱乐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学校应提供丰富的图书馆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八、实践活动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调研等活动,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案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案一、引言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而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案与措施。
二、文化传统与历史意识的培养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了解国家的历史、政治与文化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强化其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
三、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的塑造大学应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工作等,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社会问题,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此外,大学还应该加强公民法律常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四、文学艺术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文学、艺术课程,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文学艺术创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道德伦理与人际关系的培养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开设道德伦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其道德素质。
同时,大学还应该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通过心理辅导、情感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科学素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开设科学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跨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的培养大学应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的培养。
通过开设国际交流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学修养》教学大纲
《中华传统文学修养》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中华传统文学修养》是山东大学的特色课程之一,属通识核心类课程,是全校本科生的必选课程之一,在学校学科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该课程是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发挥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优势和特色,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要求而开设的。
通过对那些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大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领略到神游于中国古代文学珍品之林的乐趣,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和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从根本上增强文化品味、格调和情感。
二、教学方法本课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中应注意深入浅出,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强其趣味性。
另外,根据教学实际,辅以适量的其他方法。
1.讨论的方法。
教学经验表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巩固知识、开拓思路、培养能力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
就“修养”课的内容来说,比较适合课堂讨论。
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生理想、为人处世的情操,虽然它们产生于遥远的过去,但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启迪意义,而且也很容易与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相联系。
在讲授到有关的内容时,利用适当的时间组织讨论。
根据该课是“大课”的实际,组织好讨论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事前确定一个主题,以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其写出文章,从中选出若干篇立意深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且有独到见解的文章,以演讲的形式,限定时间让学生发言,最后教师总结。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2.观赏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学好“修养”课,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那些讴歌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和以其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片,通过那一个个感人的形象、逼真的画面,使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家生活时代获得感性认识,并对其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加深理解。
3.启发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吻合在一起,这是“大课”讲授中一直困绕教师的一个问题。
人文素养培训内容 -回复
人文素养培训内容-回复人文素养培训内容,是指在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提升个体的人文素质,提高其人际交往、社会适应、道德修养、美感鉴赏等各方面的能力。
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人文素养培训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内容。
首先,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人文素养培训的重要部分。
通过学习与欣赏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可以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其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同时,艺术的学习也可以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表达和沟通能力。
其次,文学素养的培养也是人文素养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了解文学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可以提升个体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文学作品也能够开阔个体的视野,培养其对人性、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思考能力。
再次,人文历史素养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了解历史文化,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提高其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洞察力。
同时,历史也能够教会个体尊重他人、尊重传统,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此外,道德伦理素养的培养也是人文素养培训中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道德伦理理论和实践,培养个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提高其道德行为的规范性和质量。
道德伦理素养的培养,旨在塑造个体优秀的品行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最后,人际交往与社交礼仪的培养也是人文素养培训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社交礼仪知识,提高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修养和礼貌,培养其与人相处的能力和沟通技巧。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交礼仪对于个体的个人发展和团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文素养培训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个体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互动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参训者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提升培训效果。
此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参训者,也可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保证培训效果最大化。
人文素养培训内容的落地实施,需要寻找合适的培训机构和专业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达到预期的效果。
《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课程标准
《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2)04课程名称:《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学分:2学时:32学时(含实践性教学)适用专业:工学院各专业开课学期:一年二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针对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引领学生走进经典的世界,与名人智者进行多种层面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情怀,使他们的内心更加丰富、充实,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基本要求: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中第一、二单元的篇目进行精读和范读,并以此为线索进行拓展阅读,注重学生诵读能力的训练;第三、四单元在进行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加强实践环节,切实提高表达能力与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说明:本课程选讲篇目由任课老师在教材范围内自主选择,本教学大纲仅提供教学进程范式,不作为篇目选择依据。
(三)重点和难点:本课程是由四门课程整合而成,既包括文学欣赏、应用写作,也包括演讲与口才和交际礼仪等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就业岗位的多元化等特点,确定本课程的重点为两部分:即应用文写作与职场交际。
本课程通过四大模块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欣赏与应用文写作水平,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学生中小学已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文学修养与各种能力。
为工学院的学生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实用教程》,李霞芬、文安乐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度。
2.《应用写作》,张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度。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文学鉴赏(6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本单元旨在通过一些经典的诗歌的朗读与鉴赏,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掌握一定文学鉴赏的方法。
人文素养教案大学
标题:人文素养教育教案——以大学为例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大学阶段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并重视人文素养在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沟通能力、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的定义与内涵、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人文素养的定义与内涵,理解人文素养在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4. 掌握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一、人文素养的定义与内涵1. 人文素养的概念: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跨文化沟通能力、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2. 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素养涵盖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包括对人类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对自我和他人的深入思考和理解,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关爱和责任感。
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1. 个人发展: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丰富个体的内心世界,提高个体的审美品味和生活质量。
2. 社会交往: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增强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适应性和影响力。
3. 道德伦理: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个体的道德伦理观念,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判断力。
4. 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爱和关注。
三、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1. 学习人文学科:通过学习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 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3. 阅读经典文献: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4. 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判断力。
5. 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大纲课程目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他们不仅需要传授学科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因此,《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为了一门必修课程。
本教学大纲将为我们明确课程目标,使得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职业道德的概念课程的第一个目标是帮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们将深入介绍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使学生对于什么是职业道德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掌握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课程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
教师们将讲解教师职业中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如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尊重学生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观念课程的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观念。
教师们将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通过与实际案例的接触,学生将能够识别和解决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课程的第四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
教师们将通过讨论和分析不同的职业道德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同时,教师们还将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以解决复杂的职业道德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课程的第五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们将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评估方式为了确保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教师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个人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个人作业,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来评估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3. 团队项目:安排团队项目,通过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来评估他们实践职业道德的能力。
人文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人文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要(一)课程性质“人文科学概论”属于教育部新设立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学术专业性质属于哲学。
(二)教学目的它提供区别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原理,包括人文科学的现代性起源、人文科学的对象与方法观等系统理论。
这一理论对传统文史哲诸人文学科提供统一原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提供知识发生学与价值观背景,同时还对作为社会思潮的人文精神与个体人生观提供现代学理。
因此,本课程属于跨专业的知识整合型与素质教育课程。
可作为基础理论课在大学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三)教学内容课时:60学时(四)教材与参考书:尤西林著《人文科学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初版。
讨论题:见教材。
二、正文绪论一、教学目标与要点概略了解本课程的问题域:研究对象与范围、学科性质、学习意义、学习方法。
二、课题及关键概念1.“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人文主义”(Humanism)三概念。
2.“人文科学”观念与现代性:论域的现代性问题背景、人文科学的现代意义。
3.人文科学概论的原理性。
4.人文科学概论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人文科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教学目标与要点了解人文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渊源、问题背景。
重点是:1.“现代性”理论(难点是“现代性”对于“现代化”既支持又批判的对立统一关系)。
2.自然科学的知识范型地位及人文科学的回应。
3.人文科学的“科学”涵义分析。
二、课题及关键概念1.古罗马“七艺”与先秦“六艺”的古典人文学科特性。
2.近代科学的起源及其文化观念前提。
3.以自然科学为范型的近现代科学—知识观。
4.“科学”—“科学精神”—“唯科学主义”。
5.唯科学主义与现代危机的代表形态。
6.“现代”—“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主义”。
7.人文主义现代思潮的代表形态。
8.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现代性阐释。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0012开课学期:1-秋、1-春适用专业:理工科类专业学时:28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大学语文》是我院面向全校理工类、音体美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站点,大学语文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于人才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书面语言应用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的提高更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外实践,继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汉语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以及语言应用能力。
具体要求体现在:1、解读、赏析经典作品,在教学中使学生全面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文体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2、掌握新闻、消息、求职报告、学术论文等应用文体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应用写作的能力;3、了解口语表达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口语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1、提倡学生预习。
以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保证课堂教学的较高起点。
2、宜以好文章的语言修辞讲解为基础,立足于文章本身的感染力,唤起学生对经典文学语言的认同。
3、宜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堂讨论。
4、宜有切实的练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讲、办报等实践活动。
5、非课堂精讲课文要求学生课外浏览,促成学生独立思考,实现知识的迁移,以求内外贯通、互相补充,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大而言之,《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外优秀文学遗产的一扇窗口,是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提高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人文素质修养提升方案
人文素质修养提升方案1、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人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质。
可以选择一些世界级的文学作品,如《傲慢与偏见》、《麦田里的守望者》等。
2、参观艺术展览:参观艺术展览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可以选择当地的艺术博物馆或画廊,欣赏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
3、学习音乐技能:学习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可以选择学习一种乐器,如钢琴、吉他等,也可以参加合唱团或乐队。
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选择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为社会做出贡献。
5、学习跨文化交流:学习跨文化交流可以培养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
可以选择学习外语,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6、关注时事新闻:关注时事新闻可以增加人们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思考。
可以通过阅读报纸、观看新闻节目等方式,跟进国内外重要事件。
7、参加讲座和研讨会:参加讲座和研讨会可以拓宽人们的知识领域,增加对各个领域的了解。
可以选择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提高专业素养。
8、进行写作练习: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提高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选择写日记、读书笔记等,也可以参加写作培训课程。
9、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人们的关爱他人和奉献精神。
可以选择加入公益组织,参与环保、扶贫等活动。
10、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选择学习绘画、摄影、舞蹈等艺术形式,发展自己的艺术天赋。
《人文素养》教学大纲
《人文素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人文素养(12TS1001)课程学分与学时:2 分/ 32学时(课堂讲授32 学时)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特殊教育(听障)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学习本课程,着眼于对听障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文化素质、审美情趣和道德良知的培养,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尤其是注重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通过文化与科学的融会贯通,文理学科的知识渗透,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进一步掌握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主要以中外文学经典为主要学习和讲授篇章。
教学时数为32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文学欣赏与人文修养、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散文欣赏、小说欣赏、电影欣赏、名画赏析等。
具体如下:第一章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6学时)第一节绪论一、从“人文素养”说到“人文精神”1.人文精神的内涵2.人文精神的演进3.现代人文精神与真善美二、领导者的人文关怀第二节大学生人文素养一、大学生素质修养现状1.什么是素质和修养2.素质的主要内容二、素质修养缺失的原因三、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2.对人文教育认识存在误区3.课外单调乏味,缺乏人文气息四、提升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措施1.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2.应对环境的问题3.涵养功夫和仪表风度4.自我意识的提高五、素质修养提升对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六、如何培育人文素养第二章文学欣赏(16学时)第一节概述一、何谓文学:艺术地掌握世界二、文学与人生三、文学欣赏1.文学的四要素和文学活动2.如何欣赏文学3.欣赏的技巧4.文学欣赏几个重要的环节第二节文学欣赏一、散文1.散文的“真”与“美”2.散文的情趣与理趣二、小说1.黛玉葬花词2.伤逝3.简爱三、戏剧欣赏1.雷雨2.汉宫秋·灞桥送别四、诗词歌赋1.李清照及作品欣赏2.杜甫及作品欣赏3.苏轼及作品欣赏4.教我如何不想她等现代诗欣赏第三章电影欣赏(6学时)第一节影视欣赏概述一、关于电影二、怎样欣赏一部电影1.主题2.艺术编写3.文化思潮第二节电影作品赏析1. 《阿甘正传》2. 《心灵捕手》第四章名画赏析(4学时)1.《花气熏人帖》等书法作品欣赏2.中国画、写意画等名画欣赏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本班为听障大学生,所以在讲授上注意多应运视像材料和板书,较其它班级降低难度,在篇章选择上也应考虑学生实际。
人文素养教学实施方案模板
人文素养教学实施方案模板一、前言。
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水平;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意识;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人文素养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讲解人文素养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人文素养的内在含义和外在表现。
2. 人文艺术的鉴赏与欣赏。
通过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人文艺术的鉴赏与欣赏能力。
3. 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弘扬。
通过名人事迹、人文故事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人文精神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意识。
4. 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 互动式教学。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 实践式教学。
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
1. 考试评价。
采用笔试、口试等形式的考试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2. 综合评价。
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六、总结。
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学校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
同时,也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培训内容 -回复
人文素养培训内容-回复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修养,是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个人的人文素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人文素养培训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以人文素养培训内容为主题,详细介绍人文素养培训的步骤与内容。
第一步:自我认知与情感管理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从自我认知与情感管理开始。
在这个环节中,培训师通常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测评和讨论来帮助学员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情感状态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了解自己,学员可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提升自己的情感智商和情感稳定性。
第二步:价值观培养与伦理道德教育人文素养培训的第二步骤是价值观培养与伦理道德教育。
在这个环节中,培训师会通过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员理解和明确个人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观念,并且促使学员积极追求良好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
通过这一步骤的培训,学员可以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提升对社会伦理规范的遵守能力,为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
第三步:跨文化交流与沟通技巧培养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与沟通技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能力。
因此,人文素养培训的第三步骤是培养学员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技巧。
培训师会通过模拟场景和角色扮演,让学员在不同的跨文化环境中学习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一步骤的培训,学员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敏感性和全球化思维能力,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增进与他人的沟通与理解。
第四步: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培养人文素养培训的第四步骤是培养学员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
在这个环节中,培训师会通过逻辑思维演练、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员的批判性思考与创造性思维。
通过这一步骤的培训,学员可以提升自己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为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五步:艺术审美培养与人文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培训的最后一步是培养学员的艺术审美与人文艺术素养。
【精编范文】儒家人文jings教师人文素养-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儒家人文jings教师人文素养篇一:1、《人文素质》大纲《人文素质教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人文素质教程》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和中国民俗文化,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学做一个道德自律、修养良好、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人。
同时,关注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
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较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能够明确人文素质的内涵;(2)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与西方文化的异同;(3)了解中国古代启蒙教育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近现代启蒙主义思想、民主思想;(4)了解中国重要的民间节日,家、族与宗法社会制度,生养婚丧习俗;(5)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掌握调节不良心理的方法;(6)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文学精品并在欣赏中理解和领略这些作品的魅力。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备基本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2)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
(3)具备一定的审美和认知能力。
(4)在综合素质方面能够基本适应工作的需要和要求。
(三)知识结构《人文素质教程》内容由六部分构成,包括人文素质与当前大学生,中国文化史简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介绍,中国民俗文化介绍,美学与伦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其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是核心内容。
三、教学要求及时数分配本课程共32课时。
第一讲人文素质与当前大学生教学内容:1、人文素质的内涵。
2、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反思。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人文素质修养》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大学人文素质修养》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中华民族文学传诵古今的美文精品的教学,发挥本课程的梳理功能,系统的开掘各篇课文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辅之音乐、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的教学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陶冶崇高的精神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在更加开阔的知识背景下,为大学生在新世纪的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中所必需的原创性突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任务:中国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发展概述;24篇(首)文学作品赏析;音乐、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鉴赏介绍;事务性文书及新闻写作。
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使学生在校期间初步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书面表达技能,初步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上篇文学欣赏60课时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2课时
1、文学的含义及文学欣赏的性质。
2、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3、文学欣赏的方法。
4、文学欣赏的文化背景比较。
第二章诗词欣赏20课时
1、诗词发展概述及诗词欣赏方法举要。
2课时
2、《蒹葭》2课时
(1)《诗经》产生的年代并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本诗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想及其象征意义。
(3)区别"意象"与"意境",体会本诗意境朦胧、含蕴不尽的艺术风格。
3、《国殇》2课时
(1)体会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3)正确解释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4、《明月皎夜光》1课时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知识。
(2)体味此诗的主旨。
(3)分析此诗以“乐景写哀”的艺术特色。
5、《春江花月夜》2课时
(1)张若虚其人。
(2)文中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
(3)本诗主旨、艺术特色以及运用排比、对偶的句子,分别说明其表达作用。
6、《蜀道难》2课时
(1)了解李白的生平。
(2)本诗的思想内容:对道路艰险,山川壮丽的状绘和隐含其中的政治危机的预感。
(3)本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感情充沛,语言奔放等艺术特色,从中体会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7、《哀江头》1课时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归纳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分析杜甫诗歌中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8、《永遇乐》1课时
(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易安体”特点。
(2)体会词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点。
9、《破阵子》1课时
(1)辛弃疾生平及词作特点。
(2)体会词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点。
10、《关山月》1课时
(1)了解陆游生平及诗歌主题。
(2)分析这首诗歌的结构特点。
(3)体会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11、《忆菊》2课时
(1)了解闻一多生平及其诗歌理论。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深深体味作品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12、《我爱这土地》1课时
(1)了解艾青的生平。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13、《神女峰》1课时
(1)舒婷其人。
(2)谈谈对诗歌最后两行的看法。
(3)分析诗人善于使用特殊句式的艺术特点。
14、《七律登庐山》1课时
(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2)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散文欣赏14课时
1、散文欣赏概述2课时
(1)散文发展概述。
(2)散文的特点。
(3)散文欣赏方法介绍。
2、《论语十则》2课时
(1)孔子的生平事迹。
(2)理解每条语录的深层涵义。
(3)孔子语录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秋水》2课时
(1)概括本文主旨,说明其客观思想意义。
(2)理解本文通过虚构河伯与北海若对话方式进行说理的语言特色。
(3)说明本文中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4)理解本文所用的逐层推进的说理方法,并据此对文章说理过程作
分析。
4、《报任安书》3课时
(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2)理解本人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3)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4)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5、《谏逐客书》2课时
(1)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析本文第二段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功业为事实论据的论证过程,理解这些论据与中心论点的联系。
(3)分析本文第三段以秦王重物轻人的事实为论据的论证过程,理解
论据与中心论点的联系。
(4)理解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并能结合课文有关段落作简要分析。
6、《我与地坛》3课时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痛悔。
(3)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4)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
(5)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第四章小说欣赏12课时
1、小说欣赏概述2课时
(1)中国小说发展概述。
(2)小说欣赏概述
2、《红楼梦之黛玉焚稿》3课时
(1)《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红楼梦》主题的理解。
(3)《黛玉焚稿》的内容和艺术的理解。
(4)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和理解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伤逝》4课时
(1)关于鲁迅。
(2)《伤逝》中主人公悲剧的根源。
(3)对于主人公形象的价值评判。
4、《变形记》3课时
(1)卡夫卡其人。
(2)理解格里高尔的异化现象。
(3)《变形记》的主要艺术特色。
第五章戏剧欣赏12课时
1、戏剧欣赏概述4课时
(1)中国戏剧发展概述。
(2)戏剧欣赏漫谈。
2、《牡丹亭之惊梦》2课时
(1)了解现代传奇戏曲的基本特点。
(2)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3)通读节选部分,培养鉴赏戏曲人物语言的能力。
(4)鉴赏、分析剧作中所塑造的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3、《日出》2课时
(1)了解了解曹禺的有关知识。
(2)分析有关人物形象并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3)理解剧本的主题。
4、《哈姆雷特》4课时
(1)了解莎士比亚地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哈姆雷特》的人物塑造和人物性格刻划的方法把握。
(3)作品主题的理解。
中篇艺术欣赏8课时
第一章音乐欣赏2课时
1、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2、音乐艺术的基本要素。
3、音乐艺术的分类。
4、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
5、音乐艺术的欣赏。
第二章绘画艺术2课时
1、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2、绘画艺术的基本要素。
3、绘画艺术的分类。
4、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5、绘画艺术的欣赏。
第三章书法艺术2课时
1、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2、书法工具与技法。
3、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
第四章摄影艺术2课时
1、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
2、摄影艺术的基本要素。
3、摄影艺术的分类。
4、摄影艺术作品的鉴赏。
下篇应用写作(选讲)4课时
第一章事务文书2课时
1、计划
(1)计划的概念及特点。
(2)计划的种类与写作。
2、总结
(1)总结的概念及特点。
(2)总结的种类及写法。
3、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概念及特点。
(2)调查报告的种类及写作。
第二章新闻写作2课时
1、新闻写作概述
(1)新闻的定义。
(2)新闻的源流。
(3)新闻的特点和写作的一般要求。
2、消息的写作
3、通讯的写作
三、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四、参考教材:大学人文素质修养/张国强、文安乐、李霞芬编著。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教学目的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