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伐军行至山东时,日本一度出兵山东,暗助军阀张宗昌,杀害交涉员蔡公时,史称“五三惨案”。此时蒋介石与冯玉祥在济南以南的党家庄车站会晤,决定绕过济南,继续北伐,同时命令济南驻军一律撤出。避免再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则从外交交涉,分别向日军司令,日本外交部严重抗议,并要求日军同时撤出济南,同时请求英美协助调停。
4月12日发生分共事变,宁汉分裂。4月19日武汉方面任唐生智为北伐军总司令继续北伐。5月南京方面北伐军也继续北伐。7月宁汉合流。8月中,东路北伐军在徐州战役失利,蒋中正下野,南京政府被新桂系把持。月底,何应钦、白崇禧指挥北伐军在龙潭战役中击败孙传芳对南京的反攻。9月11日,在新桂系及多位国民党元老的主导下,宁汉双方在上海商谈双方联合,排斥汪精卫,迫其下野。10月爆发宁汉战争。11月爆发广州张黄事变。
北伐战争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北伐战争
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汉口的英国租界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北伐军接着从两湖地区挥师东进江西,追击孙传芳,9月19日袭据南昌,为孙军击退。蒋加派援军二万人,10月20日第二次攻入南昌,又为孙军夺回。11月2日开始第三次进攻,4日克九江,7日克南昌,孙军大溃,精锐尽
北伐战争
丧,为北伐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
1927年3月24日二军六军占领南京。另一支北伐部队,国民革命军笫一军等从广东出兵福建,于12月间占领福建全省,向浙江挺进。1927年2月底,占领浙江全境。3月22日一军进驻上海。
北伐部队
壮烈之死,荣于偷生。
嗟我将士,保此国家。
嗟我将士,保此人民。
遵守纪律,服从司令。
唯纪与律,可以致胜。
生命为私,纪律为公。
生命为轻,命令为重。
嗟我将士,团结精神。
彻始彻终,相爱相亲。
毋惧强敌,毋轻小丑。
万众一心,风雨同舟。
北伐战争
我不杀贼,贼岂肯休。
势不两立,义无夷犹。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蒋中正在广州的东校场的北伐誓师仪式上阅兵
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同年10月爆发反奉战争,1926年4月反奉战争失败。张作霖奉军占领北京,并与吴佩孚修好联合。段祺瑞下台。
1926年7月4日,为完成总理孙中山的遗愿,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陈述了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宣言中说:
编辑本段行动方针
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行动方针,首先向军阀吴佩孚部队盘踞的湖南、湖北进军。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在各界民众的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进入湖北后,军阀吴佩孚企图凭借汀泗桥、贺胜桥的险要地势阻止北伐军的进攻。经过浴血奋战,北伐军终于在1926年8月下旬攻下汀泗桥、咸宁和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并在9月10日攻占武昌。在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曹渊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与此同时,北伐军向江西进军。经过艰苦战斗,11月占领九江、南昌,并一举歼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同时,福建、浙江等省的军阀也纷纷倒向北伐军。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仅半年,就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控制了南方大部分省区。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并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战争的胜利大局已定。北伐途中,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广东、湖南、湖北等省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运输、救护、宣传、联络等工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利保障。就在全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反共”的面目暴露出来。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编辑本段战争经过
北伐战争
国民政府以广东及广西为基地,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进兵湖南,攻占平江、岳阳,歼灭吴佩孚的军队。8月26日,北伐军6个团对湖北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双方互有胜负,汀泗桥几度易手,27日叶挺独立团占领汀泗桥。之后双方又在贺胜桥展开激烈的白刃战,8月29日北伐军第4、第7军取得贺胜桥大捷,8月31日,大军集结武昌城下。9月初北伐军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6日、7日分别占领汉阳、汉口。10日北伐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部队基本被消灭。
1927年12月3日至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会议的最后一天恢复了蒋中正复职为北伐全军总司令。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到任,继续领导北伐。北伐军在占领河南之后,取得原属北洋军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加入,1928年4月,奉系军阀张宗昌部在滦州被彻底打垮,亡走大连,孙传芳在北京宣布下野,张、孙残部向北伐军投降。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被日本关东军默认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国民党国民政府发动北伐的时候,段祺瑞已经下台。当时,北洋政府控制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沦为附庸,占据两湖、河南三省和河北、陕西,控制京汉铁路。直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芳占据长江中下游。
编辑本段战斗序列
当时北洋军阀直系吴佩孚军约30万人,控制湘(湖南)、鄂(湖北)、豫(河南)等省和直隶(河北)保定一带;从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
历史背景
战斗序列
行动方针
战争经过
战争过程
广州誓师
击退国军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南浔战役
部队情况
原编制
扩编
国共合作与分裂
意义
陈独秀的评价与反思
北伐战争纪念馆
其他
展开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1924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贿选”的大总统曹锟,然后邀请孙中山北上。等孙中山北上抵达时,冯玉祥已经与张作霖商定,接受段祺瑞进京任“临时执政”摄行大总统,并废除了曹锟宪法,终止《临时约法》和取消国会。孙中山主张召开民选的国民会议,段祺瑞主张召开军政商学实力派组成的善后会议。1925年2月1日善后会议召开。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5年7月1日国民党在
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分任第1军至第8军军长;缪斌、李富春(共产党员)、朱克靖(共产党员)、廖乾吾(共产党员)、李朗如、林伯渠(共产党员)、黄绍竑、刘文岛分任第1军至第8军党代表或副党代表。除第8军驻湖南衡山、安仁地区,第7军驻广西外,其余6个军均驻广东。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以V.K.布柳赫尔(化名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建议下,根据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和军阀之间的矛盾,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消灭吴佩孚军,然后歼灭孙传芳军,最后消灭张作霖军。部署以主力进军湘、鄂,另以第1军大部在广东汕头、梅县地区对闽警戒,第1、第4军各一部和第5军大部留守广州。
蒋介石北伐誓师词1926年7月9日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北伐誓师阅兵式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总理遗命,炳若日星。
吊民伐罪,歼厥凶酋。
保我平等,还我自由。
实行主义,牺牲个人。
有进无退,革命精神。
嗟我将士,同德同心。
毋忘耻辱,毋惮艰辛。
毋惜尔死,毋偷尔生。
“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复饵以关税增收之利益,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间接即所以谋永久掌握中国关税之权,而使中国经济生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吴贼又见国民革命之势力日益扩张,卖国借款之狡计,势难得逞,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地,即使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剩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北伐战争
派的孙传芳军约20万人,盘踞赣、闽、浙、皖、苏五省;奉系张作霖军约35万人,占据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和山东等地。吴、张勾结,控制北洋政府,在北方,向南口、多伦等地倾向革命的国民军进攻;在南方,吴佩孚增兵入湘,企图联合西南军阀,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孙传芳在赣、闽伺机行动。
国民革命军8个军10万余人(战争过程中发展到40多个军近百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任总司令部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任政治部副主任。
名称:
北伐战争
地点:
中国
时间:
1926年-1927年
参战方:
广东国民政府北洋军阀
结果: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
主要指挥官:
叶挺、缪斌、李富春、林伯渠等
历史背景
战斗序列
行动方针
战争经过
战争过程
广州誓师
击退国军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南浔战役
部队情况
原编制
扩编
国共合作与分裂
意义
陈独秀的评价与反思
北伐战争纪念馆
其他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民不安宁,民孰与生。
嗟我将士,矢尔忠诚。
三民主义,革命之魂。
嗟我将士,共赋同仇。
革命不成,将士之羞。
嗟我将士,如兄如弟,生则俱生。
存亡绝续,决于今兹。
不率从者,军法无私。
4月12日发生分共事变,宁汉分裂。4月19日武汉方面任唐生智为北伐军总司令继续北伐。5月南京方面北伐军也继续北伐。7月宁汉合流。8月中,东路北伐军在徐州战役失利,蒋中正下野,南京政府被新桂系把持。月底,何应钦、白崇禧指挥北伐军在龙潭战役中击败孙传芳对南京的反攻。9月11日,在新桂系及多位国民党元老的主导下,宁汉双方在上海商谈双方联合,排斥汪精卫,迫其下野。10月爆发宁汉战争。11月爆发广州张黄事变。
北伐战争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北伐战争
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汉口的英国租界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北伐军接着从两湖地区挥师东进江西,追击孙传芳,9月19日袭据南昌,为孙军击退。蒋加派援军二万人,10月20日第二次攻入南昌,又为孙军夺回。11月2日开始第三次进攻,4日克九江,7日克南昌,孙军大溃,精锐尽
北伐战争
丧,为北伐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
1927年3月24日二军六军占领南京。另一支北伐部队,国民革命军笫一军等从广东出兵福建,于12月间占领福建全省,向浙江挺进。1927年2月底,占领浙江全境。3月22日一军进驻上海。
北伐部队
壮烈之死,荣于偷生。
嗟我将士,保此国家。
嗟我将士,保此人民。
遵守纪律,服从司令。
唯纪与律,可以致胜。
生命为私,纪律为公。
生命为轻,命令为重。
嗟我将士,团结精神。
彻始彻终,相爱相亲。
毋惧强敌,毋轻小丑。
万众一心,风雨同舟。
北伐战争
我不杀贼,贼岂肯休。
势不两立,义无夷犹。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蒋中正在广州的东校场的北伐誓师仪式上阅兵
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同年10月爆发反奉战争,1926年4月反奉战争失败。张作霖奉军占领北京,并与吴佩孚修好联合。段祺瑞下台。
1926年7月4日,为完成总理孙中山的遗愿,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陈述了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宣言中说:
编辑本段行动方针
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行动方针,首先向军阀吴佩孚部队盘踞的湖南、湖北进军。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在各界民众的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进入湖北后,军阀吴佩孚企图凭借汀泗桥、贺胜桥的险要地势阻止北伐军的进攻。经过浴血奋战,北伐军终于在1926年8月下旬攻下汀泗桥、咸宁和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并在9月10日攻占武昌。在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曹渊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与此同时,北伐军向江西进军。经过艰苦战斗,11月占领九江、南昌,并一举歼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同时,福建、浙江等省的军阀也纷纷倒向北伐军。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仅半年,就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控制了南方大部分省区。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并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战争的胜利大局已定。北伐途中,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广东、湖南、湖北等省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运输、救护、宣传、联络等工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利保障。就在全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反共”的面目暴露出来。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编辑本段战争经过
北伐战争
国民政府以广东及广西为基地,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进兵湖南,攻占平江、岳阳,歼灭吴佩孚的军队。8月26日,北伐军6个团对湖北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临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双方互有胜负,汀泗桥几度易手,27日叶挺独立团占领汀泗桥。之后双方又在贺胜桥展开激烈的白刃战,8月29日北伐军第4、第7军取得贺胜桥大捷,8月31日,大军集结武昌城下。9月初北伐军向武汉三镇发动攻势,6日、7日分别占领汉阳、汉口。10日北伐军占领武昌,吴佩孚率残部逃往河南信阳。至此,吴佩孚部队基本被消灭。
1927年12月3日至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会议的最后一天恢复了蒋中正复职为北伐全军总司令。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到任,继续领导北伐。北伐军在占领河南之后,取得原属北洋军的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加入,1928年4月,奉系军阀张宗昌部在滦州被彻底打垮,亡走大连,孙传芳在北京宣布下野,张、孙残部向北伐军投降。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被日本关东军默认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国民党国民政府发动北伐的时候,段祺瑞已经下台。当时,北洋政府控制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沦为附庸,占据两湖、河南三省和河北、陕西,控制京汉铁路。直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芳占据长江中下游。
编辑本段战斗序列
当时北洋军阀直系吴佩孚军约30万人,控制湘(湖南)、鄂(湖北)、豫(河南)等省和直隶(河北)保定一带;从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
历史背景
战斗序列
行动方针
战争经过
战争过程
广州誓师
击退国军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南浔战役
部队情况
原编制
扩编
国共合作与分裂
意义
陈独秀的评价与反思
北伐战争纪念馆
其他
展开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1924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贿选”的大总统曹锟,然后邀请孙中山北上。等孙中山北上抵达时,冯玉祥已经与张作霖商定,接受段祺瑞进京任“临时执政”摄行大总统,并废除了曹锟宪法,终止《临时约法》和取消国会。孙中山主张召开民选的国民会议,段祺瑞主张召开军政商学实力派组成的善后会议。1925年2月1日善后会议召开。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5年7月1日国民党在
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分任第1军至第8军军长;缪斌、李富春(共产党员)、朱克靖(共产党员)、廖乾吾(共产党员)、李朗如、林伯渠(共产党员)、黄绍竑、刘文岛分任第1军至第8军党代表或副党代表。除第8军驻湖南衡山、安仁地区,第7军驻广西外,其余6个军均驻广东。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以V.K.布柳赫尔(化名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建议下,根据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和军阀之间的矛盾,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消灭吴佩孚军,然后歼灭孙传芳军,最后消灭张作霖军。部署以主力进军湘、鄂,另以第1军大部在广东汕头、梅县地区对闽警戒,第1、第4军各一部和第5军大部留守广州。
蒋介石北伐誓师词1926年7月9日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北伐誓师阅兵式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总理遗命,炳若日星。
吊民伐罪,歼厥凶酋。
保我平等,还我自由。
实行主义,牺牲个人。
有进无退,革命精神。
嗟我将士,同德同心。
毋忘耻辱,毋惮艰辛。
毋惜尔死,毋偷尔生。
“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复饵以关税增收之利益,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间接即所以谋永久掌握中国关税之权,而使中国经济生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吴贼又见国民革命之势力日益扩张,卖国借款之狡计,势难得逞,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地,即使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剩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北伐战争
派的孙传芳军约20万人,盘踞赣、闽、浙、皖、苏五省;奉系张作霖军约35万人,占据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和山东等地。吴、张勾结,控制北洋政府,在北方,向南口、多伦等地倾向革命的国民军进攻;在南方,吴佩孚增兵入湘,企图联合西南军阀,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孙传芳在赣、闽伺机行动。
国民革命军8个军10万余人(战争过程中发展到40多个军近百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任总司令部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任政治部副主任。
名称:
北伐战争
地点:
中国
时间:
1926年-1927年
参战方:
广东国民政府北洋军阀
结果: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
主要指挥官:
叶挺、缪斌、李富春、林伯渠等
历史背景
战斗序列
行动方针
战争经过
战争过程
广州誓师
击退国军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南浔战役
部队情况
原编制
扩编
国共合作与分裂
意义
陈独秀的评价与反思
北伐战争纪念馆
其他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民不安宁,民孰与生。
嗟我将士,矢尔忠诚。
三民主义,革命之魂。
嗟我将士,共赋同仇。
革命不成,将士之羞。
嗟我将士,如兄如弟,生则俱生。
存亡绝续,决于今兹。
不率从者,军法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