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简答题

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844年)是马克思的青年时期。

阿尔都塞也将这个时期马克思写下的著作一股脑称之为“意识形态著作”。

如果从文本上看,就是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到《手稿》的大量论著,《神圣家族》也包括在内。

意识形态文本也就是非科学的东西。

这种宣判在当时也是耸人听闻的。

当然,对此他还有更细的时段区分。

第二阶段(1845年)是所谓决裂时期。

在《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上述那种“把历史和政治归结为人的本质的理论彻底决裂”了。

这就是阿尔都塞让我们关注的所谓发生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次重要的“认识论断裂”。

亦即科学问题式对意识形态问题式的决裂。

依阿尔都塞的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对马克思所抛弃的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问题式所作的评论,这个评论往往表现为对这些问题式的否定和批判。

”(注: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3—14、15、223页。

)这无疑是对的。

第三阶段(1845—1857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的时期。

这里包括了从《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以及《资本论》初稿等一系列著作。

在这一阶段中,马克思并没有去创造什么体系,而是在各个方面进行着艰苦的理论创造和思考。

“但从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开始,‘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便直接在科学的新‘场地’上进行,三年前在《神圣家族》中曾被称颂为法国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家的蒲鲁东,他的冒牌的科学概念恰好成了这场‘清算’的靶子。

”(注: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3—14、15、223页。

)所谓理论成长时期,算是一种思想史定位,这多少包含有不成熟的意味。

阿尔都塞说《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不成熟的东西,主要是说这些文本仍然带有“黑格尔主体哲学”的遗迹。

这种判断我是不能苟同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会作详尽的讨论。

最后一个阶段(1857—1883年)是理论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学科,是理论体系中的一支重要支柱。

其发展历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5-1857年):马克思主要致力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过程和价值规律,以及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理论的转变。

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了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基本范畴,并详细分析了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第二阶段(1857-1875年):马克思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理的认识,在经济学理论上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系统,形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其中,《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总体矛盾,探讨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资本论》第二卷重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流通过程,以及货币和信用的作用。

《资本论》第三卷则更多地涉及剩余价值的再生产和分配,以及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等问题。

第三阶段(1875-1894年):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高峰期。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编辑马克思的遗稿,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同时,恩格斯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也在不断开展工作,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他们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性质和历史性等。

第四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首先,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下,出现了计划经济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形式,这迫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这些新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解释。

其次,随着20世纪中期国际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须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求。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理论家和学派,如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托洛茨基主义政治经济学、各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4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4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其中国化。

中国问题包括中国的革命问题、中国的建设问题和中国的改革问题。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它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注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2.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过程中的错误。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成功。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远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从全球角度来看,自马克思主义形成至今,发展过程,大致可以把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时期,他们在西欧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为贫困的劳动人民指明了生活的方向,是马克思形成,并成为一种指导思想,使理想的空想主义落到的实践上。

第二阶段是列宁时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取得第一次成功,使理论较好的应用到现实中,并且列宁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做了一定的补充和丰富,为以后的发展做出了很好的铺垫,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阶段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发展的重要时期,此过程主要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去,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实事求是,学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并且在理论指导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我们总的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趋势是:由西方到东方,由理论到实践,有构想到现实。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较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生命力。

就第一阶段而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深刻的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除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在于资产阶级通过占有无产阶级所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的价值之外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

因而资本主义全部经济关系在及其上层建筑必须以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来加以解释。

在充分承认资本主义特定于特定的历史阶级存在必然性和合理性,这一阶段的根本贡献是在于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主义到现实的跨越,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一些重要阶段和要点:20世纪初的引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次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和学生开始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通过翻译和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探索如何应用于中国的现实。

这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是陈独秀,他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探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式建立。

在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逐渐兴起,并通过劳工组织和农民协会等形式进行组织和发展。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通过实践和理论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

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行了长征,这是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抵抗和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在长征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的实践,继续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阶段。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领导人之一,他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并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国有化等一系列措施,实施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时期。

这些时期的政策和实践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而复杂的影响。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建设。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引入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经济体制改革。

总结而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背景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它的产生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也离不开马克思等人深入研究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

在当时的欧洲社会状况中,资本主义正以迅猛的姿势向前发展,工人阶级面临着剥削和压迫的境地。

同时,废奴运动、工人斗争等社会运动也层出不穷,对社会矛盾的揭示和分析迫切需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背景下,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并进行广泛的阶级矛盾分析。

他们在对当时社会现象深入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等重要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和当代阶段。

1.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段。

他们主要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揭示剥削和压迫的本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

2.成熟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成熟阶段从20世纪初开始,主要是指列宁和斯大林等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他们结合自己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国家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如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等。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

3.当代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后半叶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被引入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当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例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拉美地区的解放理论等。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

1.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历史节点。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LOGO
2.思想开始转变(1841年9月—1842年年中)
1841年8月以后,恩格斯阅读了费尔巴哈的 《基督教的本质》,一方面维护黑格尔的辩证法, 另一方面开始认识到黑格尔哲学的不彻底性。在 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开始转向唯物主义。
LOGO
3.“两个转变”的实现(1842年底—1844年2月) 1842年底,恩格斯到曼切斯特深入调查英国经济与政治状 况,加深了对工人阶级的了解,并参加各种工人集会。他 还经常同英国社会主义者与宪章运动活动家交往,同流亡 在英国的德国正义者同盟领导人密切联系。同时搜集资料 ,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量著作。 1844年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第1期、第2期合刊上 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标志着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者 转变为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
LOGO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1820—1895年)
1.思想初步形成(1838年—1841年8月)
1838年,无意经商,关心民主主义政治思想,主动了解工 人阶级的疾苦、斗争和愿望,并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浓厚 兴趣。 1839年,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 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程,与青 年黑格尔派交往。撰写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的启 示》等小册子,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 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பைடு நூலகம்格斯全面论述唯物史观
对于唯物史观的全面论述,是这一时期马克 思恩格斯对理论工作的一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彻底清算了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强调了“物质生 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强调了人类实 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脉络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脉络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马克思主义创立阶段(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他们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历史必然性,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向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

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没有出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社会主义萌芽阶段(1880年代-1917年)
在19世纪末,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扩散。

在俄罗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社会主义高峰阶段(1945年-1970年代)
1945年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迅速增加,包括中国、朝鲜、越南、古巴等。

苏联成为领导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心力量。

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国家计划经济等手段,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并为人民提供了普及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

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以及领导层的腐败,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四、后社会主义时期(1980年代-今)
20世纪80年代后,东欧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解体。

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逐渐转向市场经济。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实行改革,逐渐引入市场机制。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社会主义思想仍然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尝试的历程。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社会主义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其思想和实践仍然对人类社会的未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文论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一、马克恩主义文论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奠基时期;第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初始建构时期;第三,从20世纪十月革命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的批判与反思时期;第四,从1968年以后开始的开放性发展时期。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1. (1844年手稿》美学的中心思想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感觉的彻底解放)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思想。

2.“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1)物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这是从劳动对象和结果一—即产品的角度提出问题的。

“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对象的关系。

”劳动者创造产品但并不拥有;产品是支配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

(2)自我异化/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劳动的本质:劳动是对象化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存行为中,表现在生存活动中。

工人的劳动不属于自己:工人的劳动是被雇佣于别人的劳动,是已经售出的劳动,因此完全是外在的东西,是被迫的强制劳动。

(3)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类本质异化人的普遍性就是自由。

人的类特征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这种类本质的特点是“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4)人同人相异化“商品拜物教”:人明明是物的创造者,现在却倒过来被巨大的物的权力所支配。

劳动产品对工人是异己的,活动也是异己的,它属于资本家。

工人通过劳动,生产出了另一个与劳动过程毫不相干的人(即资本家),以及与这一劳动性质相对应的劳动关系(不劳动,但是占有)。

3.“对象化”原则。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体现的基本哲学原则:对象性活动。

对象性活动:马克思: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在文学活动中,人把自身的肉体的特别是精神的力量都投入其中,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出了自己的力量。

4.本质力量对象化。

①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在认识了自然规律以后,在劳动者的头脑中形成内在尺度之后才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 上提到“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 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3)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 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部分地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的一些要点。
(4)1912年孙中山在《社会主义派 别及其批评》中,称赞马克思“发阐 真理,不遗余力”。
(2)在唯物史观的论述中,瞿秋白同样也有不少精辟见解。
比如关于唯物史观与多元史观的论述;关于历史发展中客观 规律与意志自由的论述;关于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论述; 关于历史的自由与必然的论述;关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论述等。
4、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阶段
毛泽东在长沙曾通过《湘江评论》和《新民学会》 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继而创办文化书让和 俄罗斯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起了显著作用。
(1)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同各个国家的 具体实践相联系的;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不能实行拿来 主义,照搬照用,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使其中国化,之后 用到实践中去
(2)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创立了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毛泽东看来, (1)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中国生根开花, 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民 族形式使之“中国化”。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 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2)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教条必须少唱,教条 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 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辩 证地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吸取了中国历史上优秀 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遗产在理论内容上进行了改 造,并且常常借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民间成语故事,以 及神话、寓言、谚语、俗语等来说明一些深刻的唯物 辩证法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的三次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的三次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的三次伟大飞跃荣 开 明提 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阶段获得辉煌成就。

三次伟大飞跃和辉煌成就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三次伟大飞跃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启示。

这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强国意义特别重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三次伟大飞跃作者荣开明,男,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汉论坛》原主编(武汉 430077)。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进程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一百年的光辉历程。

这一百年,是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更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百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①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

认真地回顾三次伟大飞跃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①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__专题辅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__专题辅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专题辅导(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明志)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 LOGO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与毛泽东思想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1956—1987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交流提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理论成果导言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岗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三件大事。

这三件大事分别是: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划分为1921年至1949年、1949年至1978年、1978年至今三个时期。

他表示,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探索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括:中国共产党两次历史性飞跃1、1919年5月——1956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义主制度。

特点:找到了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实践成果毛泽东思想(1945年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理论成果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任务:实施改革开放,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过渡。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摘要:马克思主义自西欧产生后,不仅指导了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而且还帮助了许多人民获得解放,使人民免受剥削、压迫。

我国马克思主义者正是认识到其指导中国革命获取胜利的重要作用才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给全国人民,激发全国人民的热情,使我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戴。

西方的社会制度与我国有所不同,在西方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冲突,是以,笔者将探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思想,它还能够指导社会实践,具有实践意义,它在中国的发展结合了中国当时的社会需求,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过程,对于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这个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后,“入乡随俗”,具有了新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一、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阶段这个阶段是由于许多有为之士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人民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他们纷纷开始宣传来自西欧的马克思主义,解放人们的思想,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这是后续许多爱国救亡图存运动展开的思想基础。

虽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其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成熟理论还未产生。

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阶段还是以理论思想为主,很少有人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实践来解决国家生活方面的问题,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也刚露出一点苗头。

(二)完美阶段这个阶段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不断完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党选择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领导人,让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中国革命。

毛泽东主席经过不同的实践过程,完善了初期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第一个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始突飞猛进,发展速度加快了。

(三)坎坷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缺乏经验,我国采取了与苏联完全相同的模式,导致其最后的效果与中国社会不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主题演讲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思想体系,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本文将重点介绍其历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题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萌芽期(19世纪40年代-5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中。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主要主题包括资本主义剥削和无产阶级解放。

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中扩展影响力。

此时,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在欧洲各地兴起,马克思的著作开始在国际上广泛传播。

主要主题包括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国际”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10年代)20世纪初,“第二国际”时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扩展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威胁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派别和学术争议。

主要主题包括无产阶级组织与策略、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和平与战争的理论和实践。

第四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十月革命”时期(20世纪1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阶段之一是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时期。

这一阶段以苏联的建立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

与此同时,解放运动在各个殖民地国家中崛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逐渐与当地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主要主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全球共产主义事业和国际无产阶级团结。

第五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斯大林时代”(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斯大林时代”,苏联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并对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得到了系统的理论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00绪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00绪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工程

八、西方马克思主义 及其历史演变
绪论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和方法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 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强大思想武器。
• 我们今天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他们的继承者 对它的发展,即包括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着的马克思 主义。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 它由哲学、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涉及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世代相 传的基本内容。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就是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对 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我们认清马克 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从而坚定我们 对它的信念。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
第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学会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第二, 要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里 说的整体性,既包括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也包括理 论体系的整体性。
•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这是和 欧洲的经济发展程度、工人运动状况、历史文化传统 分不开的。
• 19世纪德国的两位伟大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 克思主义的奠基者,他们为创立、传播、发展马克思 主义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 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了重大发展,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除了俄国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在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想的演变。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 创始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9世纪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等地从事革命和思想研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共产主义理论。

1848年,他们合著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要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打下了理论基础。

2. 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为其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和拓展,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带领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不断发展和演变。

3.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在20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全球范围,成为各国左翼、工人运动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思想武器。

在亚非拉等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尤为迅速。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像古巴和越南等国的革命运动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成功。

4. 当代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注重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拓展到政治、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同样丰富多彩。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三、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 个阶段: 1、1848年欧洲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和发展的阶段
1848年欧洲革命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经受了检 验,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写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 主义者同盟书》、《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 的革命和反革命》等著作,科学地总结了这次革命的经验教训,系统 地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等问题。 从50年代开始,马克思致力于研究经济学,写出了一系列重要著 作。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性 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
下面请观看视频
谢谢!
1886年,恩格斯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 时代》上 发表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1888年出版单行本),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这本著作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的进一步深化和展开。 恩格斯晚年在一系列著作与书信中,阐述了关于无产 阶级革命斗争方法和策略等许多方面的新见解,批驳了资 产阶级学者和德国党内的“青年派”把历史唯物主义庸俗 化的错误作法,阐明了唯物史观的根本性质,指出历史唯 物主义是研究社会的科学方法论,捍卫和发展的历史唯物 主义。
从1873年开始,恩格斯前后又用了20多年时 间,研究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撰写了《自然辩 证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马克思逝世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恩格斯捍 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段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为宣传、捍卫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恩格斯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整理和出版马克思的遗著《资本论》。1885年7月,《资 本论》第2卷出版,1894年11月,《资本论》第3卷出版。 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马克思对摩尔根《古 代社会》一书的摘要。他以此为基础,用了两个半月写出 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并于1884年出版。这部 著作包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 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主 义社 会发展阶段理论

马克思主 义社 会发展阶段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和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就会处于相对稳定和繁荣的阶段;而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进而引发社会变革。

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以简单的采集和狩猎为生,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人们的社会关系也非常简单和原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奴隶完全没有人身自由,被迫进行劳动。

这种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例如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出现。

但同时,奴隶的悲惨境遇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也不断加剧。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又一进步。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地租。

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商业和手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然而,农民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社会矛盾依然存在。

资本主义社会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产生的。

资本主义制度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通过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社会在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差距的扩大、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异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它必然会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那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建立,社会生产有计划地进行,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目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理论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称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

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协调发展,从而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相对较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还无法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因此,初级阶段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二、初级阶段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国情、顺应历史潮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的封建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立,顺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使得社会主义的发展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

通过合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设,可以为未来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创造更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4.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性飞跃。首先,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这一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基础。其次,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到实践的阶段,列宁主义在这一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将社会主义理论转化为现实制度。接着,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毛泽东思想在这一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成功实践。最后,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此外,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更是时代的真理旗帜,具有在实践中无限发展的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