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5
(三)毒力大小的表示方法
• 最小致死量(MLD):能使特定的动物感染后一定时限 内发病死亡的活微生物或毒素的最小量。 • 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半数试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 时限内发病死亡的活微生物或毒素的最小量。 • 最小感染量(MID)能引起试验动物发生感染的病原微 生物的最小量。 • 半数感染量(ID50)能使半数试验动物发生感染的病原 微生物的量。
动物微生物
第五章 病原微生物与传染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第二节 传染的发生
2011/11/01
第一节
一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毒力
二 三
细菌的致病作用 病毒的致病作用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2
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非病原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植物无害或有益。
内毒素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不能被
甲醛脱毒成类毒素。内毒素的抗原性较弱,相应抗体 不能中和内毒素毒性作用。 内毒素的作用 所有内毒素的毒性作用都大致相同,引 致发热、白细胞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甚至
1999\12\28
致死。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6
三
病毒的致病作用
(一) 病毒感染对寄主细胞的直接损伤 (二)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是一种半生命,他要依赖活细胞提供 营养进行复制增殖。在此过程中,会干扰 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细胞水平和分 子水平的病变及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9
• 3、包涵体形成:某些病毒感染后,在细胞内
可形成光镜下可见的包涵体。包涵体的存在与病 毒的增殖、存在有关;不同病毒的包涵体其特征 可有不同;故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依据。
• 4、细胞凋亡
• 病毒的感染可损害宿主细胞基因控制程序而导致 宿主细胞发生凋亡。 • 5、整合感染 • 某些DNA病毒和反转录病毒在感染中可将基 因整合于细胞染色体中,随细胞分裂而传给子代, 与病毒的致肿瘤性有关。多见于肿瘤病毒。 • 1999\12\28 20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8
(一)侵袭力
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殖,突破防御屏障,内化 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 1.黏附与定殖 指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居繁殖的 过程。即黏附在宿主(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
尿道及眼结膜)等黏膜上,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
泌、呼吸道纤毛运动等作用所清除。 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统称为黏附素 。如菌毛、外膜蛋白(OMP)、磷壁酸(LTA) 等。 细胞或组织表面与黏附素结合的成分称为黏附素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4
• 也有一些毒素具有相同作用,霍乱弧菌、大肠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产生作用类似的肠毒素。 • 还有一些细菌外毒素是一种特殊的酶(卵磷酯 酶),能直接破坏细胞,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外毒素抗原性: 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 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保护抗体,这种抗体称为抗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23
二 传染病发生必要条件
• 动物传染病的发生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既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有易感动物性的存在。 当这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发生联系 时,就可能爆发传染病,并继续蔓延造成流 行。 • 1、病原微生物的毒力、数量与侵入门户 • 病原微生物有足够的毒力 • 病原微生物有足够的数量侵入体内 • 病原微生物有适当的侵入门户
病原微生物 指那些可以导致机体发病的微生物。 条件性病原微生物:特定条件下致病。 腐生性病原微生物:代谢中产生的毒素致病。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3
一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毒力
• (一)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 • 致病性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 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致病性 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 • 毒力 指同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株的致病力在程 度上的差异。毒力是病原微生物株的特征。
球菌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有菌 种特异性。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3
外毒素的毒性 外毒素的毒性极强,如1mg纯
化的肉毒毒素能致死2000万只小鼠或107个人。 外毒素特异性(亲嗜性) 对组织器官的选择 性。如破伤风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 胞(神经毒素),引起肌肉的强直性痉挛;而 肉毒毒素选择性地作用于眼神经和咽神经,引 起眼肌和咽肌麻痹。
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有囊膜的病毒,如正粘病
毒,副粘病毒等。这些非杀细胞性病毒在细胞
内增殖,它们复制成熟的子代病毒以出芽方式
从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逐个释放出来,因而细胞
不会溶解死亡,造成稳定状态感染的病毒常在
增殖过程中引起宿主细胞膜组分的改变,如在
细胞膜表面出现病毒特异性抗原或自身抗原或 出现细胞膜的融合等。
1999\12\28
受体。如细胞表面糖蛋白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9
2.侵入(内化作用) 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 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如
结核杆菌、衣原体等 。
内化作用可使细菌扩散感染,提供庇护,逃避免 疫杀灭等。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0
3. 增殖与扩散:增殖是感染的关键,增殖速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21
•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 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杀伤带有病毒抗原 的靶细胞,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属Ⅳ型超敏反应。 • 3、免疫抑制作用 • 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宿主免疫功能,易合并 感染而死亡,如艾滋病。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7
二 细菌的致病性
一、侵袭力:病原性细菌突破宿主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
机体活组织,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称 为侵袭力。
二、毒素: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具有
毒害作用的物质。
1、外毒素: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并分泌到
周围环境中的细菌毒素。 2、内毒素:细菌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不释放到菌体外 的一类细菌毒素。
胞表面后,必须克服机体局部的防御屏障(如
抗吞噬、逃避抗体等)才能建立感染。
抵抗吞噬作用 抑制吞噬(外毒素、荚膜
等) ;在吞噬细胞内生存(有荚膜菌等);杀
死或损伤吞噬细胞(外毒素)。
抵抗体液免疫 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如葡萄球菌SPA 等);破坏抗体(分泌蛋白酶降解Ig如嗜血杆菌等); 逃避抗体补体(脂多糖LPS、外膜蛋白OMP、荚膜及S 层等)。
毒素,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外毒素用0.4%甲
醛溶液处理脱毒后,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之
为类毒素(疫苗),可用于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种。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5
2.内毒素
内毒素指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
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裂解后才释放。如沙门 氏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 次氏体等。
22
第二节 传染的发生
• 一、传染的概念:指病原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侵入 别的生物体。当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 一定部位定居并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 过程,这个过程称为传染或感染。 • 传染病:也就是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 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染的疾病。
1999\12\28
度对致病性极其重要。细菌分泌的致病性蛋
白酶等,可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
损伤,使其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细菌在体内
的扩散性。
如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胶原酶、神经 氨酸酶、磷脂酶、激酶、凝固酶、脱氧核糖 核酸酶等。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1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病原菌粘附于细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6
(四) 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
毒力是病原菌株特有的一种生物学性状。毒力强的 菌株在体外连续传代后,毒力往往减弱,而通过易感 动物又能使毒力减弱的菌株恢复毒力。 1、细菌毒力减弱的方法
1)体外连续传代培养
2)高于最适生长温度培养 3)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 4)通过非易感动物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4
(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1. 柯赫法则
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
其要点: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第四,自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24
• • • •
2、易感动物群: 种属因素、免疫因素、年龄因素。 3、外界环境因素: 季节气候、温度、自然地理(河流、山脉、 交通状况)因素。 • 有无传播媒介(昆虫、鼠类)的存在。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25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确定某种细菌具有致病性? 2.细菌的侵袭力包括哪些方面? 3.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类毒素有哪些区别? 4.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大小用哪些指标表示? 5.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概念是什么? 6.试述增强或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 在病毒感染中,免疫病理导致的组织损伤常见。诱 发免疫病理反应的抗原,除病毒外还有因病毒感染而出 现的自身抗原。此外,有些病毒可直接侵犯免疫细胞, 破坏其免疫功能。 •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 许多病毒诱发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与相应抗体结 合后,激活补体,破坏宿主细胞。属Ⅱ型超敏反应。抗 体介导损伤的另一机制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所引起的,即 Ⅲ型超超敏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26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27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2
(二)毒素
• 有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 1.外毒素 是由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 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 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分泌于胞外,外毒素。
产生外毒素主要细菌
如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
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7
(一)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 1、杀细胞效应: • 病毒阻碍细胞的正常代谢,使宿主细胞死亡 和破裂崩解。
• 病毒释放溶酶体酶,导致细胞溶解。 • 使细胞变形、空泡、坏死。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18
2、病毒的稳定状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