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招聘试讲2019年1月5日小学数学面试真题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答案一、试讲题目1.题目:圆的周长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3)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圆的周长》学段:小学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以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幅图片,大家想不想看呀?(多媒体出示教材情境图)接下来老师想问大家,你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绕着圆形花坛骑行一周大概多少米?教师揭示课题: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圆的周长怎么去算?二、探究新知(一)小组实验,测量周长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以小组为单位,用刻度尺或者卷尺测量圆的周长是多少。

测量的结果估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当巡视,点评师:大家都把自己准备的圆的周长算出来了吧?那老师想问下大家,测量的过程都有哪些问题?生:太麻烦了,如果遇到很大的圆怎么测量?(二)启发引导,理解圆周率师:看来大家都觉得这种办法不是很方便,接下来我们根据自己测量的圆的周长,做实验。

请同学们继续测量自己手中圆的直径,并且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完成以下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并计算周长/直径比值。

归结:原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的3倍多一些。

师:老师告诉大家,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研究了周长和直经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二个固定的数,这个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ai)表示。

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三)总结归纳周长公式师:清楚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以后,那么大家现在可以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吧?如果用C来表示圆的周长,应该怎么表示这个计算公式呢?生:C=πd或C=2πr。

师:非常棒,看来人人都已经掌握了,老师为你们点赞。

三、XXX练用课件展示教材练题,引导学生使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上半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小学数学-教师.doc

上半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小学数学-教师.doc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小学数学
-教师资格考试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如期举行,在考后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面试真题”,供广大考生学习使用。

祝大家面试顺利!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1认识位置
2分数乘法
3.10的认识
4.数一数
5.圆的对称性
6.比一比
7.1到5的认识
8.平均分
9.10以内加减法
10.分数除法
11.圆的面积
12.比较高矮长短
13.8和9的认识
14.5以内加法
15.扇形统计图
16.交换加数
17.看大数拆小数
18.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19.圆的周长
20.100以内的加减法
21.认识100以内的数
22.正方形和长方形
23.大数的读法与写法
24.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是求周长,面积之类
25.作正多边形
26.大数的认识
27.多位数乘一位数。

28.吨的认识
29.圆柱的表面积
30.钟表的认识
31.路程问题的应用题
32.梯形面积
33.观察物体
34.20以内的加减法
35.比例尺
36.可能性
37.分类统计
38.小数与百分比的互化
39.东南西北
40.身体尺
41.分—分
42.实际问题,用彩带做花,剩多少米
43.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与比较大小
1
2
5。

2019教师招考真题【小学数学】

2019教师招考真题【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时、分、秒》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小学数学《时、分、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师生活动,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电子表。

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三)知识剖析,深化理解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四)师生合作,巩固新知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2019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试题及解析一

2019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试题及解析一

2019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面试试题及解析一1.题目:三年级《多边形的周长》片段教学1.题目:六年级《扇形统计图》片段教学2..题目: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片段教学3.四年级《三角形的性质》片段教学4.五年级《环形植树》片段教学5.五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片段教学6.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片段教学1.题目:三年级《多边形的周长》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授课过程体现师生互动环节;(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教具:“分别有树叶、五星红旗、数学课本、挂钟、五角星、直三角形、正方形和正方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提问如果要是在它的一周围上丝带,该怎么围上丝带,要多长的丝带呢?2.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先通过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初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进一步抛出问题“你知道刚才我们指的图形的边线的长度也就是什么吗?”3.学生摇头,教师顺势导说出“刚才我们指的图形的边线的长度也就是它们的周长”,进而导入本节课《多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一)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1.教师提问谁知道周长是什么?学生自主思考,请多名学生,尝试利用之前学习的知识和生活常识来解释什么是周长,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周就是“四周”的意思,“长”就是“长度”。

“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2.通过具体事物,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教师提示:“比如我从一点出发,走完一周后又回答哪里了?”,答案是“又回到原点了”,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得出图形都是封闭的,进而得出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

3.趁热打铁: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指一指它的周长是指什么样的长度。

(二)深化周长的概念1.进一步抛出问题:“假如要知道你所喜欢图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办法来吗?请大家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请多组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交流不同的想法,长方形组:说用直尺就可以测出来;圆形组:说用一根绳子围一圈,在测量绳子长度即可;教师进一步提问五角星怎么测量呢,此时大部分学生可以想到,用尺子量每条边,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数学)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数学)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考题回顾试讲题目1.题目:比的基本性质2.内容:3.基本要求:(1)要有板书;(2)试讲十分钟左右;(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4)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答辩题目1.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2.请你叙述一下如何把小数之间的比化成简单的整数比?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比的概念,以及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

比如6:8。

并引导学生思考通常进行约分、通分是运用了分数的性质,那么比是不是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呢?引出新课。

(二)探索新知1.比的基本性质。

提问:我们通常进行约分、通分,是运用了分数的什么性质?这一性质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预设: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被除数在分数中相当于分子,除数在分数中相当于分母,因此推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追问1: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猜想一下,会不会存在类似商不变这样的规律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导入中的例子进行讨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及比值会有什么样的规律呢?预设:6÷8=(6×2)÷(8×2)=12÷166:8=(6×2):(8×2)=12:166÷8=(6÷2)÷(8÷2)=3÷46:8=(6÷2):(8÷2)=3:4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让学生类比刚刚的探究过程,接下来思考用比和分数的关系,运用刚才的研究方法,对比规律进行再一次的探索。

从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化简比的方法。

①让学生解决:求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

预设1:第一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5:10。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前项、后项同时除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面试真题示范逐字稿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面试真题示范逐字稿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面试真题示范逐字稿子有余数的除法》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2.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每个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及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有余数的除法。

同学们,请坐。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用小棒子的方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请看PPT上的内容:16根小棒,每5根一组。

请填空:()根小棒,()根一组,能够分()组,还剩()根。

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独立解决,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每个数字的含义。

谁来回答?大家一起说,老师填写。

刚才大家的回答非常好,但我们今天要继续研究有余数的除法,方法可能不太一样,大家要开动脑筋,多动口、勤动手。

上节课我们研究过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根据这个知识,我们继续今天的数学之旅——有余数的除法。

二)理论研究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

请看PPT,这是一道例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练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题,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请大家跟着PPT上的题目,独立完成,完成后可以相互核对答案。

四)归纳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了每个数的含义。

通过练,我们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作业同学们,回家后,请完成教材上的作业题,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认真听讲和参与,下课!XXX同学非常优秀,她回答问题又快又准。

我们发现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都是从上往下写,但是除法不是。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1、题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体积2、内容:3、基本要求:(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其他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3)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4)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5)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如何探究的?2、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创设情境:家里新买了一个冰箱。

提出问题:冰箱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几何图形?如何知道它的体积? 引出课题。

(二)新知探索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各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我们该如何研究它的大小的?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想到长方形是用一个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提出问题:类比长方形测量面积的方式,如何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预设1:可以将长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预设2:之前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直接测量长和宽,那长方体的体积能不能先测量再计算出体积呢?教师组织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用体积为的小长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

在交流中思考:如何摆放?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提问: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根据数据发现,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和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师生共同总结岀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为V=abh提问: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预设: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棱长都相等。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v=a.a.a,并强调,a.a.a可以写作a3,一般写成:v=a3。

(三)课堂练习完成书上例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回家在爸妈的帮助下动手量一量,计算一下家里的冰箱,微波炉的体积是多少。

【答辩题目解析】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如何探究的?本节课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是如何求得长方形的面积的,类比长方形用小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长方体就可以用小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观察其中包含几个小正方体。

2019年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

2019年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

2019年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2019年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考题汇总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出示一个茶叶盒)。

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二)新知探索1.介绍圆柱的表面积。

出示书上例题,并提问:如果接口不计,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追问1: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

实际上是让我们求什么呢预设:求圆柱的表面积。

追问2:圆柱的表面是由哪些面组成的呢预设:两个底面的面积和侧面面积的和。

引导:哪些面的面积已经会求,哪些面还没有现成的求面积的计算方法预设:上下底面两个圆的面积会求,侧面的面积不会求。

追问3: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你能想办法说明吗2.圆柱侧面积求法的探究。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教师加以巡视指导。

预设1:侧面展开图为一个长方形。

预设2: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追问: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呢预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长方形的长是地面圆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地面圆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圆柱的高。

并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引导:用字母c,d,r,h表示圆柱底面的周长、直径、半径和圆柱的高,你能用这些字母写出求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说明:为了便于计算,纸盒的接口处没有计算,实际需要的纸板还要略多一些。

(三)课堂练习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dm,高为5dm,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四)小结作业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作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笔筒。

2019年下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试讲真题

2019年下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试讲真题

小学试讲真题:
1.长方形的周长
2、小数的大小比较
3、体积与体积单位
4、直角三角形
5、观察物体练习课
6、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小数的进位加法进位减法
7、认识小括号
8、认识负数
9、9加几
10、乘法的初步认识
11、扇形统计图
12、三角形的分类
13、长方体的体积
14、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
15、小数的初步认识
16、1到5的认识
17、角的认识
18、三角形的内角和
19、时分秒
20、三角形的性质
21、方程
22、四则运算
23、时间表(北师大版,制作自己的课表)
24、鸡兔同笼
25、小数除法
26、周长是多少
2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8条形统计图
29、时间表格
30、圆锥的体积
3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2、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问题
33、观察物体
34、利用分数解决问题
35、用字母表示数
36、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7、认识“身体尺”
38、8和9的组成》
39、小数的意义
40、平移
41、秒的认识
42、长方形的周长
43、3的倍数特征
44、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5、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6、百分数与小数互化
47、小数乘法
48、年月日。

2019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
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本文介绍了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过程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家里新买了一个冰箱,那么冰箱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几何图形?如何知道它的体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知探索
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各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我们该如何研究它的大小的?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想到长
方形是用一个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类比长方形测量面积的方式,如何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呢?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预设1:可以将长方体
切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预设2:之前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直接测量长和宽,那长方体的体积能不能先测量再计算出体积呢?
考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体积概念的掌握。

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经典必考)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经典必考)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经典必考)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如何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同学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练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并教授写法。

在深化新知环节中,让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在应用新知环节中,让学生在练本上写出某个同学的准确位置,并让同学互相订正。

最后,发散思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学生认知的顺序,通过观察、猜想、讨论、再观察、再猜想、再讨论的方式来教学。

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且充分参与,让他们自己建立概念,深刻体验,从而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下面是小学数学《8的乘法口诀》的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一)谜语导入,激趣揭题1.猜谜语。

1)课件出示谜语:身穿硬袍,手拿剪刀,口吐泡泡,走路横跑。

(猜一种动物)2)课件出示一只螃蟹。

教师:你们知道一只螃蟹有几条腿吗?2.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用水彩笔在准备好的纸上,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一只螃蟹,注意画出螃蟹腿的只数。

2)收集学生作品,选出最精美的作品,并复制8份,张贴在黑板上。

3)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探究8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主动探究。

1)依次出示:2只螃蟹。

教师:1只螃蟹有8条腿,2只螃蟹有多少条腿呢?(16条)教师:那么,3只、4只、5只、6只、7只、8只螃蟹又有多少条腿呢?课件出示数轴,指名填写。

2)看数轴填写。

螃蟹歌1只螃蟹( 8 )条腿,2只螃蟹( 16 )条腿。

3只螃蟹( 24 )条腿,4只螃蟹( 32 )条腿。

5只螃蟹( 40 )条腿,6只螃蟹( 48 )条腿。

7只螃蟹( 56 )条腿,8只螃蟹( 64 )条腿。

3)说儿歌。

小朋友们面对面坐好,我们一边拍手,一边说儿歌。

2.编制口诀。

1)创编口诀:1个8是8,2个8相加是16.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乘法计算)2)小组交流。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小学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内容: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

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可以先同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

1/2+1/4=()答:一共占这块地的()。

试一试:计算下面各题,得到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5/6-1/3 1-4/9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3.基本要求:(1)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和教学情境;(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4)让学生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答辩题目1.你认为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有什么意义?2.你要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学校在开垦菜地时,准备将长方形试验田的2种黄瓜,4种番茄,请学生帮忙列式。

计算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根据问题不难列出其式:1/2+1/4。

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特征,发现是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无法直接计算。

引出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讲解新知结合导入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能直接计算的原因,可设置学生自主思考环节,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小组活动,用纸折-折、再涂色看一看,认真思考、讨论异分母的分数的加法该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

结合学生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借助实物涂色的方法,将一张长方形卡纸平均分成4份,先涂色2份得到2,再涂色1份,最后观察卡纸的涂色情况。

或者先1/2和1/4通分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步骤,注意回答问题: 一共占这块地的3/4。

可设置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尝试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并找学生上黑板板演计算过程。

教师结合学生计算过程进行讲解,并强调通分通常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及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

2019下教资面试真题-小学数学(15个)

2019下教资面试真题-小学数学(15个)

2019下教资面试真题-小学数学(15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四)小结作业小节: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作业:回家测量家具或其他物品的长度,用“身体尺”和“1米”进行比较。

板书设计】身体尺——身体上的长度单位1米——建立长度概念,认识长度单位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参考答案】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了解自己身上“尺”的长短,并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抽象的长度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

同时,学生身体尺的长短也存在差异,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

2.你的板书为什么这样设计?参考答案】身体尺和1米都是长度单位,身体尺是学生身体上的长度单位,1米是标准长度单位。

设计这样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长度单位,并且建立起长度概念。

同时,板书中的“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和“建立长度概念,认识长度单位”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醒教师和学生注意课堂重点。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以下是小幅度的改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回顾之前研究的内容,即用几拃、几个铅笔盒长、几个数学书长测量课桌长度,研究认识直尺及部分长度单位。

结合复内容引出课题——《认识“身体尺”》。

二)探索新知回顾之前遇到的“身体尺”,带领学生总结。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明确拃、步、庹、脚和所学厘米与米的大小关系,之后尝试测量一些长度并填写表格。

教师明确,一拃、一步、一庹、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三)应用新知类比之前所见的“尺”及其作用,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用适当的“身体尺”测量1米。

师生共同总结:1米大约有7拃、2步、5脚长。

四)小结作业回顾所学内容,明确各“身体尺”长度及和1米的关系。

课后作业:类比之前“尺”的作用,用“身体尺”对之前测量过的物体长度进行测量,尝试选用不同的“身体尺”并选取最合适的“身体尺”。

2019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小学数学《时、分、秒》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小学数学《时、分、秒》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xx活动,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秒表。

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电子表。

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三)知识剖析,深化理解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四)xx合作,巩固新知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小学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内容: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

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可以先同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

1/2+1/4=()答:一共占这块地的()。

试一试:计算下面各题,得到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5/6-1/3 1-4/9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3.基本要求:(1)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和教学情境;(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4)让学生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答辩题目1.你认为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有什么意义?2.你要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学校在开垦菜地时,准备将长方形试验田的2种黄瓜,4种番茄,请学生帮忙列式。

计算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根据问题不难列出其式:1/2+1/4。

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特征,发现是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无法直接计算。

引出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讲解新知结合导入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能直接计算的原因,可设置学生自主思考环节,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小组活动,用纸折-折、再涂色看一看,认真思考、讨论异分母的分数的加法该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

结合学生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借助实物涂色的方法,将一张长方形卡纸平均分成4份,先涂色2份得到2,再涂色1份,最后观察卡纸的涂色情况。

或者先1/2和1/4通分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步骤,注意回答问题: 一共占这块地的3/4。

可设置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尝试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并找学生上黑板板演计算过程。

教师结合学生计算过程进行讲解,并强调通分通常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及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页 共 3 页
2018 年下半年教资面试真题
小学数学面试试讲真题 注:试题来自回忆,仅供参考。 1.扇形统计图 2.分数的混合运算 3.10 的认识 4.8 和 9 的加减 5.8 和 9 的认识 6.分数的混合运算 7.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法 8.交换加数和看大数拆小数 9.认识 100 以内的数 10.交换加数 11.看大数拆小数 12.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13.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14.圆的周长 15.扇形统计图 16.平均分 17.圆的面积推导 18.1–5 认数 19.圆的对称性 20.圆的面积推导
第 1 页 共 3 页来自2018 年下半年教资面试真题
21.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22.1–5 认数 23.分数乘法的应用 24.圆的对称性 25.5、4、3、2 加几 26.位置的认识-前后左右 27.圆的轴对称 28.比一比长短高矮多少 29.分数除法 30.比一比长短高矮多少 31.7+8 凑十 32.圆的面积 33.5 以内加法 34. 认识圆 35.10 的加减法 36.10 以内的加减法 37.分数乘法的应用 38.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39.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40.比一比 4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 用列竖式的方法 42:数一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