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学懂中医:中医五行其实很简单
零基础学中医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3)-五行学说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3)-五行学说中医五行学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行,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其特点:五脏中的肝属木“木曰曲直”曲直,即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能屈能伸,柔和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人“木”五脏中的心属火“火曰炎上”火,炬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质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五脏中的脾属土“土爱稼墙”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冷能的食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五脏中的肺属金“金曰以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五脏中的肾属水“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趋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水”。
五行归类如方位配五行,旭日东升,与木之升发特性相类似,故东方归属于木。
南方炎热,与火之炎上特性相类,故南方归属于火又如五脏配五行,脾主运化而类于土之化物,故脾归属于土肺主肃降而类于金之肃杀,故肺归属于金。
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弄,化育特性则统属于土,具有清净,肃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趋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
中医学以五行学说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以系统的观点阐明生命,健康和疾病。
五行相生相克,指五行之间逆向相生,又逆向相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二者相辅相成,从而维持其相对平衡和正常的协调关系。
我的中医自学之路

我的中医自学之路中医学习初级阶段1.《中医基础理论》:入门必学,简单、通俗、易懂。
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教材,编写的非常好,也非常的容易学习,作为中医新手必看的一本书。
2.《中药学》:同样是国家高等教材,其中选取了常用的几百味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目了然。
只要认真的学完《中药学》上面的几百味中药,也就对中医里面的中药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了。
3.《方剂学》:详细介绍了历代中医名家的有效方剂,分类总结,通俗易懂,只要认真学完就可以很好的运用方剂了。
4.《中医诊断学》:国家高等教育教材,也是很有水平的教材,中医的各种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都有,如何给患者诊断,如何辨别病症。
里面说的都非常详细。
中医学习中级阶段:当初级阶段都差不多学完了就应该进阶啦,去完成我们的中级学习阶段了,下面推荐一点中级阶段的书。
1.《中医内科学》:到了这个阶段,就应该要学一点如何系统治疗的书籍了,比如这本中医内科学,涵盖了中医的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法。
2.《中医妇科学》:系统的学习治疗女性的各种病症、为自己的中医系统学习添加一个台阶、3.《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的各种治疗方法4.《中医儿科学》:详细的介绍了小儿的各种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中医学习高级阶段当我们学习完中级阶段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去学习中国历代中医名家的著作了,也让我们的中医知识更加的升华。
1.《伤寒论》:出自伤寒大家张仲景之手,一代名医,也是开创理法方药的第一人,凡学习中医这必学伤寒论,这是一个共识。
2.《金匮要略》:同样是出自伤寒论,和伤寒论同出于《伤寒卒病论》3.《黄帝内经》:中医的源头,一切的中医理论皆出自于黄帝内经,必读之书。
4.《神农本草经》:中药学的源头,神农尝百草,识药性,必须要背会。
5.《脉经》:张仲景的徒弟王叔和写的书,作为进阶,我们需要学。
6.《温病学》:吴鞠通的温病学,开创了温病学派,解决了很多的温病难题,不可不学。
1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先看五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然后五版教材内经讲义。
中医五行简单记忆

本帖最后由天地感应于2013-1-31 167 编辑停留!背几遍就会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子能化成水,水滋养木,木燃烧成火,火燃烧后成土,土里可以生出金子来。
)左右对应着看:金(肺)——水(肾)——木(肝)——火(心)——土(脾)——金(肺)这里循环至前(相克关系在后面跟帖中)本帖最后由天地感应于2013-1-31 17:08 编辑外圈尖头所指的是相生关系。
中间的指向谁,就是克谁。
木—> 土、土—>水、水—> 火、火—>金—> 金—> 木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上下对应着看)大家可以这样理解记忆木克土:种植树木可以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泥石流;(肝克脾)土克水:沙土包可以用来防止洪水漫溢;(抗洪救灾画面)(脾克肾)水克火:消防战士用高压水龙头救民火;(肾克心)火克金:火可以把金属变成液体;(心克肺)金克木:铁丝可以勒死树木。
(肺克肝)五脏之间既有相生关系也有相克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
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以木(肝脏)为例,克我者为金(肺),则金(肺)为木(肝)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脾),则土(脾)为木(肝)之“所胜”。
其它四行,以此类推。
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起着制约和阻抑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新疆沙漠边缘种树,可以防治土地沙漠化(木克土)。
一个人如果得了尿毒症,那它的肺也不会好,脸色都是苍白的,肺是肾的母亲(金生水),母病累及子。
同时也会克其所克,影响到心的功能(水克火)。
如果一个人的脾胃相当好,吃什么都没问题。
检查什么指标都好。
那么他的肺也不会弱。
母强则子不弱。
但如果脾气相当弱了,那么他的肾脏也不会好。
脾土克肾水啊!如果肝脏出了问题,那么他的心脏也很累,心脏是肝的儿子(木生火)。
中医五行学说的解析

中医五行学说的解析中医学说的五行学说,也称为五行生克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对形而上的天地自然规律观察总结而来的一种哲学思想,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五行学说进行解析。
一、五行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基本元素,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
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同时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
这种相互关系体现了一种动态平衡的态势,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二、五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中医认为五行学说与人体脏腑经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金属对应着肺,木对应着肝,水对应着肾,火对应着心,土对应着脾胃。
每个脏腑经络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例如,金属对应的肺主司呼吸,肺与水相生,如果水能充足,肺的功能将会得到提升;相反,如果水不足,肺功能将受到影响。
因此,中医治疗某个脏腑的疾病时,会考虑到相应的五行属性。
三、五行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根据五行学说,人体疾病的发生与五行属性的失衡有关。
中医认为,当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失去平衡时,就会导致人体健康问题的发生。
比如,木(肝)失去控制水(肾),就会引发情绪不稳定、失眠等问题。
因此,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舌苔等症状,中医可以判断出疾病的发生与哪个五行之间的失衡有关,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也与五行学说密切相关。
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中医可以采用补法来治疗相克的疾病,例如,对于肝火旺盛的病症,可以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来治疗。
相反,对于相生的疾病,中医可以采用疏法来治疗,例如,对于肾虚的病症,可以采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来治疗。
四、五行与季节及饮食调养中医五行学说还可以指导人们在不同季节调养身体和合理饮食。
根据五行的属性,中医将季节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金(秋季)、木(春季)、水(冬季)、火(夏季)、土(季节的交替时期)。
各个季节对应的五行属性与人体脏腑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不同季节中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身体健康。
中医五行表速记法,五脏对应的五行、五色、五

中医五行表速记法,五脏对应的五行、五色、五说到中医五行表速记法,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中医讲的五行原理都有什么?求解!,另外,还有人想问为什么中医理论和五行有联系呢,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中医基础理论–五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脏对应的五行、五色、五季分别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医五行表速记法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为火、木、土、金、水;对应的五色为红、青、黄、白、黑;对应的五季为:心对应夏四、五月,肝对应春正、二月,脾对应三、六、九、腊月,肺对应七、八月,水对应十、冬月(均以农历为准)。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从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脉象、舌苔等多方面反映出来。
中医五行表大全。
由于对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进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所以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此,在临床诊断上,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图。
五色用于疾病的治疗:1、指导用药。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颜色与气味,色有青、赤、黄、白、黑“五色”。
药物的五色与五脏的关系是以天然色味为基础,以其不同性能与归经为依据,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的,即:青色多入肝,赤色多入心,多入脾,白色多入肺,黑色多入肾。
临床脏腑用药时可依照此理论。
比如朱砂色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石膏色白入肺经以清肺热,白术色黄以补益脾气,玄参色黑入肾经以滋养肾阴。
2、用于辅助疗法。
美国策勒医生认为环境的颜色能医治神经紊乱的人,他将医病房、门窗、墙壁、家具、布单、人工灯光等涂上不同的颜色分别用于不同的治疗目的,首创了颜色疗法。
中医五行歌诀。
根据病人的病证特征和体质特征来选相应的环境之色。
学好中医居然这么简单

学好中医居然这么简单如何在几十万的中医学子中脱颖而出?将中医学好,我觉得是有套路的,之前已经零散的介绍过一些经验,这一次系统的说一下。
1、问题不是HOW,而是WHAT很多人学中医一场,到毕业却没有独立诊疗开处方的能力。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同学们并不是不会辨证,也不是不会“开方”这个过程,把药物按照处方格式写在处方上,这没什么难的。
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开什么!问题不是HOW,而是WHAT!什么意思?举例来说,就是不是不知道如何打仗,而是没有兵马,所以没法打。
也就是方药的资源储备太少!很多同学到毕业心中熟记的方剂不到20个,即便知道证型,也不记得处方;记得方名,不记得组成;记得组成,也不记得药性……所以不知道开什么药,也不知道开多大的剂量……结果就是无从下手,出现“不会开”的现象。
2、积累“病情治疗模板”,不断更新升级没有兵马怎么办?招兵买马!也就是多背方子。
以前是背汤头歌诀,现在是趣味记忆,都可以,只要别混淆就可以了。
为什么多背方子就可以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中医也是一样,熟记汤头三百首,不会中医也会用。
方剂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证型的。
从理论上来说,记得的处方越多,便可以囊括越多的临床证型,也能掌握越多的“病情治疗模板”,如此,在临证的时候就可以越从容了。
背方的过程,其实就是往自己的“病情治疗模板”库里储存模板的过程。
“病情治疗模板”是我杜撰的词,意思是治疗病情的模板,套路是“病——证——方——药”,模板储存的越多,能应对的病情就越多。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有备方能无患!比如感冒这个病。
在《中医内科学》教材上,分为如下几个证型:•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银翘散•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冒——参苏饮••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这就是最初级的“病情治疗模板”。
然后经过不断的学习和临床经验积累,我们得到了2.0版本的模板。
新加了2个套路:•阳虚感冒——麻辛附子汤•血虚感冒——葱白七味饮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我们得到了3.0版本的模板。
学中医最简单的方法

学中医最简单的方法学习中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深入探索多年。
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容易地入门并建立起对中医的基本理解。
以下是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开始学习中医。
1.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中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人体的整体状态,从而判断出病因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你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等概念,并理解如何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疾病。
2.学习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你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听取患者的病情陈述、询问患者的症状以及按摩患者的穴位,来获取诊断所需的信息。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学习中医的基本疗法中医的基本疗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拔罐、刮痧等。
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学习,了解其原理和应用范围,并进行相关的实践。
例如,你可以学习一些常见的中草药,了解它们的功效和用法;或者你可以自学一些简单的针灸穴位的使用方法,尝试通过按摩来缓解一些常见的症状。
4.参与中医诊所或实验室的实践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你可以寻找机会参与到诊所或实验室的实践活动中,与专业人士交流,观察和学习他们的工作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你的技能,还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中医的应用。
5.尊重中医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方法,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理解其中的价值观和观念。
你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中医文化的书籍,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区别。
总的来说,学习中医需要时间和精力,没有捷径可以快速掌握。
这些简单的方法只是帮助你入门的途径,真正深入学习中医需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实践。
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你将逐渐建立起对中医的基本理解,并能运用于实践中。
学中医阴阳五行的基础知识

学中医阴阳五行的基础知识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主要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身体状况、诊断病因、制定治疗方案,最终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学习中医阴阳五行的基础知识是掌握中医学的关键。
阴阳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阴阳本是对自然界万物的描述,而在中医学中,则是指身体内的阴阳平衡。
阴阳是相对的,阴阳的不平衡会导致身体的不适和疾病。
中医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平衡阴阳来调节身体的机能和气血的流通。
五行是中医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用来描述身体器官、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特点。
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通过阴阳平衡来调节五行的相互作用。
学习中医阴阳五行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术语和理论,同时还需要了解中药材的功效和配伍,掌握针灸、推拿等治疗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中医学来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 1 -。
中医五行学说记忆口诀

中医五行学说记忆口诀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已经有数千年历史。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中医,掌握五行学说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有时候我们学习新知识时,要快速记忆一些概念和要点时,会感到非常困难。
那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医五行学说,本文将介绍一些记忆五行的口诀,希望可以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五行学说简介中医学说中的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
五行是一种描述和归纳客观事物的方式,它们是五种不同的能量形态,互相制约、相互依存,构成了整个世界复杂的变化和发展。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生的关系可以用这个十分易记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来表示。
同样地,五行之间还存在着相克关系。
所谓相克,即互相制约,相互抑制。
比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同样的,相克关系也可以用一个流畅漂亮的口诀来记忆: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属性和特点金:固、收、寒、干燥、肺、鼻、大肠、皮毛。
木:强、散、温、湿润、肝、眼、胆、筋。
水:润、静、冷、湿、肾、耳、骨、发。
火:热、光、燥、疏松、心、舌、小肠、血。
土:稳、藏、暖、干燥、脾、口、胃、肌肉。
在这里,我也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记忆这些口诀的一些小技巧:一、观察关键词对于记忆口诀,观察关键词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这些口诀中的重点,比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中的“生”,或者“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中的“克”。
通过观察重点,可以更好地找出记忆的关键。
二、一步一步记忆对于较长的口诀,我们不妨采用一步一步的方法,分别记忆每个部分。
比如对于“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我们可以先记忆“金生水”,再记忆“水生木”……以此类推。
三、多练习想要掌握口诀,最好的方法是多练习。
在不同的场合下,我们可以反复地背诵口诀,如此一来,就可以加深记忆。
最全的中医五行知识

最全的中医五行知识最全的中医五行知识(建议收藏)艾蓬轩 2017-06-15 16:22五行是相邻相生,相隔相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生为发展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克为平衡中医学里讲究“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色”,他们彼此勾连,相互提携,相生相克。
五行和谐与否直关身体运营,哪一项强了弱了都会出现相应的身体症状,所以,了解机体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
木属木的时令:春季属木的器官:肝、胆、眼睛。
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
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
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
所以加班时的零食不妨准备一些酸味的,比如话梅。
如果木系某个器官感觉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
它们对应人体的肝脏及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属木的情志:怒属木的味道:酸味属木的食物:青色食品推荐食物: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火属火的时令:夏季。
属火的器官:心、小肠、舌属火的情志:喜属火的味道:苦味属火的食物:赤色食品。
心属火,这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
除了多吃养心食物之外,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肾克制心火,冬季好好补养肾气是个有远见的方法。
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们对应的是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以多吃一些。
推荐食物:红豆、红枣、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土属土的时令:长夏。
是指在夏天中干热过去,开始下雨的一段时间。
属土的器官:脾、胃、口属土的情志:思属土的味道:甘味属土的食物:黄色食品。
长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湿的时期。
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我们总是没有胃口。
这时候在饮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补充脾气;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滋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的结果也是健脾。
中医12个月学习计划

中医12个月学习计划第1个月:入门基础知识在这个月里,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中医。
我们将了解中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我们将学习中医的基本原理,包括阴阳五行理论、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并详细学习中医的诊断方法。
第2个月:中药基础知识在这个月里,我们将开始学习中药基础知识。
我们将了解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用法、用量等,同时学习中药的质量标准以及中药的炮制方法。
第3个月:针灸基础知识在这个月里,我们将开始学习针灸的基础知识。
我们将了解针灸的起源、发展历史,学习针灸的穴位、刺法、配伍法等基本知识,以及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4个月:中医养生在这个月里,我们将学习中医的养生理论。
我们将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起居调摄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中医养生知识来保健身体。
第5个月:中医诊断在这个月里,我们将学习中医的诊断方法。
我们将了解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学习中医辨证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根据辨证结果来选择治疗方案。
第6个月:中医疾病治疗在这个月里,我们将学习中医对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我们将了解中医治疗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手段。
第7个月:中医针灸疗法在这个月里,我们将学习中医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针灸手法。
我们将详细学习针灸治疗不同疾病的穴位选择、刺法以及注意事项。
第8个月:中医按摩疗法在这个月里,我们将学习中医按摩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按摩手法。
我们将了解中医按摩的穴位选择及手法,以及如何运用中医按摩来缓解疾病症状。
第9个月:中医养生按摩在这个月里,我们将学习中医养生按摩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养生按摩手法。
我们将了解中医养生按摩对健康的益处,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养生按摩。
第10个月:中医药膳在这个月里,我们将学习中医药膳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药膳食谱。
我们将了解中医药膳对健康的益处,学习如何结合中医药膳来调理身体。
《三个月学懂中医》

《三个⽉学懂中医》《三个⽉学懂中医》三个⽉学懂中医姬领会中医,分为三⼤块,⼀块是基础知识,⼀块是诊断,⼀块是治疗。
三个⽉学懂中医的规划就是⼀个⽉学习⼀块。
前⾔第⼀个⽉,学习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不难懂认识阴阳阴阳的本义阴阳的关系特点阴阳的延伸含义阴和阳的特性阴阳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的阴阳划分病邪的阴阳划分药物的阴阳划分阴阳病症诊治五⾏很简单五⾏的本源五⾏的含义五⾏字义的延伸五⾏之间的关系概述相⽣相克五⾏之间的⽣克制化关系五⾏在中医上的应⽤五脏的⾃然归属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病变的治疗脏腑理论很实⽤脏肾的职能脾的职能肺的职能肝的职能⼼的职能腑⽓是脏发挥功能的物质经络不神秘定性⽽很少定量的中医学经络是古⼈虚拟出来的经脉的起源很简单经脉的发展很有必要为了符合阴阳的特点⽽发展了经脉更多⽳位的发现,使得经脉线发⽣了变化经脉的命名有说道运⽤经络知识防治疾病很简便第⼆个⽉,清楚中医的诊断诊什么?形体精⾻脉筋⾁⽪功能运动功能神志活动饮⾷物的进⼊利⽤和代谢饮⾷物的进⼊饮⾷物的下降饮⾷物的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和⽔液的运送浊物的外排营养物质的利⽤空⽓的进⼊利⽤和外排空⽓的进⼊⽓的分类⽓的特性清⽓的输送清⽓的利⽤浊⽓的外排如何诊?望全⾝望诊局部望诊闻听声⾳嗅⽓味问围绕主诉来问边辨边问尽量详细的问急重病⼈,扼要询问切脉诊按诊断什么?病因病位病性病态表象病势如何断?直接诊断法的运⽤寻根诊断法的运⽤中医辨证也辨病第三个⽉,掌握中医的基本治法中医治疗的原则正常平衡原则治病求本原则扶正抑邪原则因时因地因⼈制宜原则简廉原则提⾼临床疗效的⽅法准确诊断是前提治疗必须到位患者配合针刺疗法什么是针刺疗法针具练针针刺前的消毒持针⽅法针刺⾓度针刺的深度针刺后的⼿法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针刺治疗部位的选择艾灸疗法什么是艾灸疗法艾灸的功能灸法的种类艾灸时的注意事项艾灸治外伤效果好⽕罐疗法什么是⽕罐疗法拔罐的种类拔罐的⽅法拔罐时的注意事项⽕罐疗法的禁忌症常见病症的拔罐部位捏脊疗法什么是捏脊疗法捏脊的⽅法捏脊时的注意事项肚⼦疼痛不要急,后背⼀提就没事刮痧疗法什么是刮痧刮痧的⼯具持板⽅式和刮拭⽅法刮拭顺序和⽅向刮拭后的反应刮痧的补泻刮痧的作⽤刮痧的注意事项刮痧的禁忌刺⾎疗法什么是刺⾎疗法刺⾎疗法的作⽤刺⾎疗法的适应症刺⾎时的禁忌刺⾎时的注意事项刺⾎疗法如何做从⾎⾊辨病情从出⾎动态辨病情刺⾎治疗后的反应异常反应的处理刺⾎之秘推拿疗法什么是推拿推拿的作⽤推拿的⼿法推拿的补泻推拿的适应症推拿的注意事项推拿的禁忌证异常情况的处理药物疗法中药功效的来源中药的治病原理中药的应⽤原则中药的炮制中药的剂型中药的配伍中药的应⽤注意和禁忌⼋纲⽤药法五脏⽤药法症状⽤药法传统⽤药法中药剂量的把握附中医薪⽕有传⼈6评分⼈数李龙周现强中华草医铁⾻铮铮张俊青曹东义评分坛友同时说:李龙说:祝贺周现强说:三个⽉学懂中医,看似真懂还是假懂,可⼤部分⼈学⼀辈⼦不懂.中华草医说:恭祝姬兄,⼤作出版,铁⾻铮铮说:这么快就出版了啊,祝贺!张俊青说:恭喜师兄⼤作出版!曹东义说:祝贺⼤作出版。
中医五行辩证原理

中医五行辩证原理嗨,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中医里特别神奇的五行辩证原理。
这可不是什么干巴巴的理论,就像是一把打开健康奥秘的魔法钥匙呢!五行呢,就是金、木、水、火、土。
你可别小瞧这五个字,在中医的世界里,它们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和咱们的身体息息相关。
先说说木吧。
木在身体里就像是春天里蓬勃生长的小树苗,它代表着肝。
你想啊,肝就像一个活力满满的小森林,它主疏泄。
就好比树林里的小溪流,如果树林郁郁葱葱,小溪就能欢快地流淌。
要是这“木”出了问题,比如说一个人老是爱生气,那就是肝气不舒啦。
就像小树苗被大石头压住了,长不起来。
这时候人就可能会觉得胸口闷闷的,胁肋部也不舒服,还可能会叹气。
而且呢,眼睛也会受到影响,因为肝开窍于目嘛。
再看看火。
火对应的是心。
心就像身体里的小火炉,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要是这“火”太旺了,人就容易心烦意乱,晚上也睡不好觉,就像小火炉烧得太猛了,都要冒烟了。
可要是这“火”不足呢,人就会觉得没精神,手脚冰凉,就像小火炉的火快灭了,暖不了整个屋子。
而且火还和舌头有关系,舌头就像小火炉的小烟囱,心有问题可能舌头就会溃疡或者味觉不正常呢。
水在五行里也超级重要,它对应肾。
肾就像身体里的小水库,储存着我们的精华。
如果这个“水”不足了,就像水库干涸了,人就会觉得腰膝酸软,头发也可能会干枯脱落。
而且肾还主生殖呢,就像水库里的水滋养着周围的土地一样,肾好,生殖功能才好。
同时,耳朵也和肾有关,肾好的人耳朵听力就好,要是肾出了问题,耳朵可能就会嗡嗡响。
土呢,土对应的是脾。
脾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园丁,负责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
如果这个“土”不好了,就像园丁偷懒了,那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就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
人就会没胃口,吃啥都不香,还可能会腹胀、腹泻。
而且脾还主肌肉呢,脾不好的人可能就会觉得浑身没力气,肌肉软绵绵的。
金对应的是肺。
肺就像身体里的小风扇,不停地把新鲜空气吹进来,把浊气排出去。
要是这“金”出了问题,比如说感冒了,那肺这个小风扇就转得不利索了。
三个月学懂中医:中医五行其实很简单

三个月学懂中医:中医五行其实很简单导读人们都说中医很玄妙,比如说阴阳五行。
其实,五行真的很简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只要能够明白生活之理,五行之理也就自然明了。
不信?我们不妨看看这篇雄文吧!五行,是五和行的结合,是概括世间万物的五种运动变化规律。
五行的本源“五行”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尚书·甘誓》:“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行天之罚”。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夏启与有扈氏即将在甘(古时候的地名)进行一场大战,于是夏启召集了六军的将领。
王说:啊!六军的将士们,我要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五行,怠慢甚至抛弃了我们颁布的历法。
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之意对他们惩罚”。
水、火、木、金、土就是五行,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帝王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紧抓水、火、木、金、土这几种经济工作。
原因就是注重开发水利、治理水患可使下面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滋润(润下);抓好火种管理,防止失火之后向上燃烧而引起的烧屋毁林(炎上);合理安排树木的砍伐与制作(曲直),既可满足眼前的需求,又可使青山常在;进行必要的矿物开采,冶炼金属(从革),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大力发展农业,适时种植,加大人力保障收获(爰稼穑)。
但物极必反,乃是世间万物的基本规则,君王必须时刻小心,不要走上极端。
比如说,只注重土地的浇灌,不注意其排泄,就会造成土壤的盐碱化(润下作咸);疏忽了火的使用和管理,就会导致火灾的接连不断,使民众痛苦不已(炎上作苦);滥伐树木,修造建筑,会使人民感到心酸(曲直作酸);过度地开采矿物,并进行冶炼与铸造,则会使百姓非常辛苦(从革作辛);而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做好种植与收获的工作,则会使人民过上甘甜的生活(稼穑作甘)”。
【读书笔记】三个月学懂中医

【读书笔记】三个月学懂中医跟各位老师的书单比起来,我读的《三个月学懂中医》简直土的掉渣渣。
其实,刚看到这本书时的感觉,就像你们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小青年在聚精会神的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样。
可是我还是买了,而且还买了这一类的其他书。
就像老罗说的“不不不派”一样,其实我还在死磕中医教材和西医教材,我各买了一套。
当然我是做不到像在校生一样去按部就班的学习的。
很多时候自制力也没那么强。
就像读这本书一样,也没按照原计划读。
总在读其他书时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后,读几页这样书来降降温。
就像这一段“一九二五年,一个叫阿道夫.希特勒的德国人写了一本名叫“我的奋斗”的畅销书,九年后,他在一个民主国家里篡夺了政权,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造成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除了这个坏蛋,好像还没有一个好人用“我的奋斗”这个标题写书,虽然这个事实不足以证明任何事情,但总能让我联想到生活的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在这个世界上,坏人好像总是更勤奋一些。
”我的感受是:听到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让我们宁愿相信这是骗人的。
可是千百年来,却是一幕幕的循环播放:‘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是唐代有个叫杜牧的诗人写的,久久的徘徊在我的十字路口,貌似这样浓烈且纯真的感情还被人拿来使劲羞辱了我一番,那嘲笑鄙夷和蔑视的神采,在那一刻深深的刺伤了曾经十分崇拜过他的我的纯真的心。
这种被人强奸了意志还要继续帮他生个孩子的传统美德,让我感觉无比的激动,不要误会,其实这是恶心的动作。
我还不至于落魄到拾你牙慧的地步,所以我也尝试改变什么,那就是:我也要做一个勤奋的好人,一个真实的自己!仅此而已。
在这个坏人勤勤恳恳,呼风唤雨;好人忙忙碌碌,小富即安的时代。
这种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传统情怀,砰然屹立于这个横行霸道的世界,让好人们多了一个念头,多了一份寄托。
仅此而已。
而现在的我也是西装革履的穿梭于人群,奔走于各个汽车站火车站宾馆,而且,我也试图用更简洁更通俗的语言去讲解医学药学知识。
一看就懂—最简单的中医入门

一看就懂—最简单的中医入门这里讲的中医,一般指以中药治疗疾病的一套技术,也可以说是中医内科学,但是广义的中医内科学其实是包括除了骨伤科和针灸推拿科之外的全部科的。
中医的精华是什么,就是辨证论治,一般上指的是从张仲景撰写的伤寒论开始确立的理法方药体系。
此前不成系统的偏方,只能说属于中医大范畴,但是不符合严格的辨证论治范畴。
辨证论治大概上可以分为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两大体系,近代中医也有所谓伤寒派和温病派的两大派系划分,但其实古代中医还有好几大派系的,但时日久远影响较小。
近年又冒出个火神派,传的很火,大家听过否?前面这几句枯燥无味的话也够多的了,现在提出中医的核心公式: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证=体质+病机+症状,论治=调补气血+调补五脏+治疗症状。
这三个公式就概括了中医的精华了(当然不是全部)。
体质是指什么?具体而言,体质可以细分为很多类,但是总而言之,病者的体质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即偏阳或偏阴,或者说偏实与偏虚,这阴阳虚实到底说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指气血偏盛的状态!气偏盛而血较亏,为阳,为实。
血偏盛而气较亏,为阴,为虚。
你看阴阳虚实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吧!血指的是津液,包括汗水,血液,胃液等等水分。
气,这个概念,其实在中医界目前而言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大概上指的是机体的活力,或者你可以暂且理解成津液中的热力。
因此辨证首先需要得到个结论,气偏盛的体质,或者血偏盛的体质。
这结论怎么来的呢?大家看过中医吧,中医一上来干什么?对了,看舌头,把脉。
这脉与舌的功夫,首先就是判断体质,当然,功夫深的中医,看舌和把脉还能进一步进行辨证的其余部分,辨病机和症状。
我们这里是初级中医学,只讲初步的。
看舌,如果舌色偏淡白,舌体偏胖大,则是血偏盛,如果舌色偏赤,舌体偏瘦,则是气偏盛。
再讲讲症状。
症状,其实大家都容易理解,就是外部表现出来或自己感觉到的不正常或不舒服的现象,比如咳嗽,比如头痛,比如怕冷,比如便秘,比如失眠等等。
初入研路三个月,更想好好做中医

初入研路三个月,更想好好做中医研究生生活已经快3个月了,说实话,可能现实生活和预想生活还是差距很大的,应该有不少人奔着能学到中医来读研,但好像目前还没有如愿以偿,一来便投入繁忙的住院部写病历,开医嘱,收病人……留给自己学中医的时间似乎没有了。
蒲公英的约定音乐:周杰伦 - 2007世界巡回演唱会我还是蛮幸运的,前三个月都轮转门诊科室,治未病中心,针灸科,推拿科,后面要轮转妇科病房,在这三个月里,我还是获得了很多时间去干自己的事,但是诸多事情摆在你面前:同时要学西医,学会住院部的操作,要学习学校的课程,英语,论文科研,那分配给中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研究生的“研究”,究竟是什么,科学研究,动物实验,药物制剂研究,还是研究某个病种。
或者说三年下来,是否完成了“研究”的含义,因为这种轮转制,可能一个月都在写病程,每天大量的对着电脑写作已经剥夺了足够的经力去干别的事,一个个夜班,睡眠质量都成了奢侈品,最后能够研究出什么呢。
如果说读研的目的是为了读博,那么读研就是要好好培养科研能力了,那如果不读博是不是这条路就比较晦暗呢,我也曾经想过这些问题,那么其实就是对于本科生就业和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了,读了研究生比本科生好就业,那这样来讲,读研就是获得了硕士学位证和执医证,规培证,当一个研究生身份的住院医师,继续干着和最开始想要走中医道路相差甚远的事,感觉还是挺讽刺的。
或许我想的太多了,人理想很美好,可是要吃饭的,不老实的去医院上班,怎么吃饭?毕竟理想不能当饭吃,在医院好评职称,10年后或许就是个副主任,那还是挺值得的。
我很感谢我的师父林佳明老师还有研究生导师陈晓锋老师以及茶灸堂的罗仕谦老师,三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和临床功底,师父一直给我们说,中医需要传承,他一直都在做,每天都在记录学习生活,每天在大量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写大量文章。
每次跟陈老师门诊,都可以发现老师对于病人的负责,严谨的诊病思路,他告诉我们看病一定要认真仔细,要中医西医都抓,不能没有中医自信,但是也不能忽略西医,西医可以很好的保护我们自己。
中医五行原理

中医五行原理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五行原理,那可真是有意思得很哩!你看啊,这五行,木火土金水,就像是五个好兄弟,各有各的脾气和特点。
木就像是春天里刚冒出头的小芽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咱人要是木气足,那身体就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精神头十足呢!要是木气不足,嘿,那就可能没精打采的,像那缺水的小草一样耷拉着。
火呢,就像夏天的太阳,热情似火呀!火代表着咱的心脏和血液循环。
火足的人,活力满满,做事风风火火的。
可要是火太旺了,那可不得了,就像那熊熊大火,能把人烧得心烦气躁的。
土呢,那就是大地母亲呀,安稳又踏实。
脾胃就和土有关系,土好的人,消化好,能吃能喝身体棒。
要是土虚了,那吃东西都不香了,还容易肚子不舒服。
金就像是秋天的凉风,干净又清爽。
肺和金相关,肺好的人呼吸顺畅,声音洪亮。
要是肺不好,那咳咳咳的,多难受呀。
水呢,就像冬天的冰雪,宁静又深沉。
肾和水紧密相连,水足的人精力充沛,腰板挺直。
要是水少了,就容易腰膝酸软,没力气。
咱这身体呀,就像是一个小宇宙,五行在里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比如说吧,木能生火,就像小树苗能长成大树,最后燃烧起来变成火。
火能生土,火燃烧完了就变成灰烬,那不就是土嘛。
土能生金,大地里能挖出金属来呀。
金能生水,金属遇冷会凝结出水珠呢。
水生木,水滋养着木才能生长呀。
这一环扣一环的,多奇妙呀!那要是五行不平衡了咋办呢?这就得靠咱中医的智慧啦!比如你火太旺了,那就得用点水来降降温呀,或者用点土来挡一挡火。
要是木太弱了,就给它加点水让它滋润滋润,或者来点火给它加加热,让它茁壮成长。
咱平时生活中也得注意根据五行来调养身体呢。
春天多去外面走走,感受感受木气的生机。
夏天别老在太阳下面晒,免得火太旺了。
秋天多吃点润肺的食物,让金气顺畅。
冬天注意保暖,保护好咱的肾气。
你说这中医五行原理是不是很神奇呀?它可不是那些玄乎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和咱的生活、咱的身体息息相关的呢!咱可得好好把它利用起来,让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呀,对吧?。
一些简单的中医知识

一些简单的中医知识
当谈到中医知识时,以下是一些简单的要点:
1. 五行学说:中医理论基于五行学说,即木、火、土、金和水。
每个元素都与身体的不同方面相关,并相互影响。
平衡五行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2. 气和血:中医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气负责运输和调节身体的功能,而血则提供营养和滋养组织器官。
3. 阴阳平衡:中医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概念。
保持阴阳平衡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4. 经络系统: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经络,气血可以流动并连接各个部位。
针灸和按摩等疗法常用于调节经络系统。
5. 中草药:中医使用多种中草药来治疗疾病。
每种草药都有其特定的性能和功效,可以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配伍使用。
6. 饮食调理:中医非常注重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疾病特点,中医师会建议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法。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简单的中医知识,如果您有具体的问题或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请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中医机构。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月学懂中医:中医五行其实很简单导读人们都说中医很玄妙,比如说阴阳五行。
其实,五行真的很简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只要能够明白生活之理,五行之理也就自然明了。
不信?我们不妨看看这篇雄文吧!五行,是五和行的结合,是概括世间万物的五种运动变化规律。
五行的本源“五行”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尚书·甘誓》:“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行天之罚”。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夏启与有扈氏即将在甘(古时候的地名)进行一场大战,于是夏启召集了六军的将领。
王说:啊!六军的将士们,我要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五行,怠慢甚至抛弃了我们颁布的历法。
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之意对他们惩罚”。
水、火、木、金、土就是五行,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帝王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紧抓水、火、木、金、土这几种经济工作。
原因就是注重开发水利、治理水患可使下面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滋润(润下);抓好火种管理,防止失火之后向上燃烧而引起的烧屋毁林(炎上);合理安排树木的砍伐与制作(曲直),既可满足眼前的需求,又可使青山常在;进行必要的矿物开采,冶炼金属(从革),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大力发展农业,适时种植,加大人力保障收获(爰稼穑)。
但物极必反,乃是世间万物的基本规则,君王必须时刻小心,不要走上极端。
比如说,只注重土地的浇灌,不注意其排泄,就会造成土壤的盐碱化(润下作咸);疏忽了火的使用和管理,就会导致火灾的接连不断,使民众痛苦不已(炎上作苦);滥伐树木,修造建筑,会使人民感到心酸(曲直作酸);过度地开采矿物,并进行冶炼与铸造,则会使百姓非常辛苦(从革作辛);而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做好种植与收获的工作,则会使人民过上甘甜的生活(稼穑作甘)”。
五行的含义五,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
行,本义为走路、行走,实为运动之意。
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发现,世界是物质的,所有物质都是以运动的形式而存在的,故而,五行,说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行。
既然五行是五种物质的运动,那么,它们靠什么运行?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说“行者,顺天行气也”,其意就是说这五种物质是依循本身固有的规律而自然运行。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五种物质本身固有的规律是什么?无巧不成书,前面谈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也正好是五种物质的运行规律。
水曰润下:润,是滋润,而滋润实为向里运动;下,是向下,所以水的运行规律是向里、向下。
火曰炎上:炎,是一个会意字,从二火,它本义为火苗升腾,实为向外;上,是向上。
炎上,就是说火苗向外、向上的运动。
所以,火的运动规律是向外、向上。
木曰曲直:曲,是弯曲,直,是顺直。
把弯曲弄顺直则是顺畅生长之意,所以,木的运动规律就是顺畅生长。
金曰从革:从,甲骨文字,象两人紧跟而行,是随行、跟随之意,后引申为顺从;革,是个象形字,本义为去毛的兽皮,后引申为改革、改变。
从革,即顺从需要而改变,有清除旧有之意,所以,金的运动规律是顺从需要而改变,清除旧有。
土爰稼穑:爰,甲骨文字,像两手相援引;稼穑,《毛传》解释说:“种之曰稼,敛之曰穑”,也就是说种植为稼,收获为穑。
所以,土爰稼穑,就是说在土的援引之下,种植和收获交替进行。
由于种植和收获是基于土的存在而化生的,故而,古人就把具有化生、生新这一运动都归属于土。
看看世间万物,都具有化生、生长、向上或向下、向里或向外、最后改变而被清除这一变化过程。
而化生是土的运行规律,生长为木的运行规律,向上、向外为火的运行规律,向下、向里为水的运行规律,顺从改变而被清除为金的运行规律。
所以,五行不但能表达事物和现象某一个时间段的运动特点,更能概括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运动过程。
古人很有智慧,用五个字就表示了万事万物的运动特点,这种高度概括很是了不起。
比如对树木而言,种子变为树苗,属“土”;树苗开始生长,属“木”;向上向外的长高和长大,属“火”;向里向下的萎缩老化,属“水”;最后的死亡分解,属“金”。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我们知道这五种物质的运行规律有什么意义?人和“自然”比较起来,呵呵,简直渺小的可怜,如果人执意要改变“自然”,真如蚂蚁伸腿想绊倒大象一样的愚蠢。
适者生存,这是很多人都认可的定律。
生活当中,好多人也都在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故而,当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也好,人也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赢”。
一旦违背了自然规律,其结果就是人类遭殃。
具体的事例,就不用我说了,网上搜一下,多的是。
由于所有的物质都是以运动的形式存在,故而,人的生活也处在运动当中。
当人的生活刚好和自然规律一致的时候,则人会安康自在,一旦人的生活和自然规律相违背,则疾病出焉。
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的春季始于立春,止于立夏。
这个季节,对应于“木”,大自然的阳气顺畅升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此时,人们也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晚睡早起,起床后要全身放松,在庭院或者公园中悠闲地散步以舒畅自己的情志。
如果此时还是“晚起”而赖在床上,必然不利于身体机能的正常发挥,而出现更多的“春困”。
高灯低亮,火性炎上,冬天,当一个人的下身穿得很暖和的时候,这个人就不大会感觉到冷,即使上身穿的衣服较为单薄也没关系。
但假如这个人的裤子很薄或者穿的是单鞋而非棉鞋,此时,则会感到特别的冷。
原因就是下面的“火”不足。
临床上,对于腿脚发凉、上身怕冷的人,根据“火性炎上”的特点,在脚底部涌泉穴位处进行艾灸或者火疗,效果真的很不错。
五行字义的延伸和阴阳两个字一样,由于在龟甲、骨头上的写作不便,所以,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就有了其他更多的延伸含义。
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不只存在有物质,更存在有现象,而现象是由物质的运动产生的,所以,把五行的含义进一步延伸,通过取象比类,对所有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纳,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谈的金、木、水、火、土。
也就是说,现在所说的“五行”已经不是五种物质含义的“五材”了。
木的运动规律为顺畅生长,故而,就把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火的运动规律为向外、向上,故而,就把具有温热、向外、向上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
土的运动规律为化生、生新,故而,就把具有化生、承载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
金的运动规律为顺从改变、清除旧有,故而,就把具有清洁、消除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
水的运动规律为向内、向下,故而,就把寒凉、向内、向下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
如一年的时间,中医上分为五季:春、夏、长夏、秋和冬,春天,万物苏醒,开始生长,调达舒畅,所以,春天归于木;夏天,气温升高,同于火性,所以,夏天归于火;长夏,为热转为凉的季节,而凉的产生就相当于土的“生新”,所以长夏归于土;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人们顺从自然的恩赐而收获,之后,旧有的农作物被清除,所以秋天归于金;冬天,天气寒冷,气温下降,“寒则收引”,等同于向下、向内“运动”,所以,冬天归于水。
如方位有东、西、南、北、中,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和木的生发一样,所以,东方归于木;西方,是太阳降落的地方,降落,就是太阳的消失,和“被清除”一样,所以,西方属金;南方气温高,和火的特性相似,所以,南方属火;北方寒冷,气温低,和水的特性相似,所以,北方属水;不管是从南到北的气温差异,还是从东到西的太阳升落,都要经过中间的“化生”,而“化生”为土的特性,故而,中,就属于土。
五行之间的关系概述世间的任何一个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的事物和现象有紧密联系的,而它们之间的联系,靠的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
一、相生生,本意是指新事物成长到一定程度(量变),打破其原有的平衡状态,突破重重障碍而展现出新的面貌(质变)。
也就是说,量变为生,量变到质变也是生。
相生,就是指这一事物或现象对另一事物或现象具有促使其改变的作用。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只要我们理解了“生”是促使量变或质变,就能很好地理解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
1.物质层面上的相生关系(1)金生水:就是说矿物质可以改变水质。
(2)水生木:就是说在水的灌溉之下,树木能更好生长。
(3)木生火:就是说在火里加木材,可使火更旺。
(4)火生土:就是说火可以改变土质。
如森林大火之后,其土质会发生改变;砖头的制作,更是火的杰作。
(5)土生金:就是说土质决定着矿物质的成分与含量。
2.归属含义层面上的相生关系(1)金生水:金的特性是顺从改变、清除旧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清除过滤之下,才能更好地“向里滋润”,这就是金生水。
(2)水生木:有了向里的滋润,动植物才得以更好地生长,这就是水生木。
(3)木生火:生长是向上向外长,越生长则越向上向外,由于生长是木的运动特性,向上向外是火的运动特性,所以说木能生火。
(4)火生土:向上向外会产生变化而化生新的东西,比如植物的生长,向上向外之后就会有新的枝叶等。
而向上向外是火的特点,化生、生新是土的特点。
所以说火能生土。
(5)土生金:化生新事物之后,旧有的事物自然就被清除,如新中国成立之后,封建旧中国自然就不存在了,所以,化生可以助推旧有事物或现象的清除。
由于化生是土的特性,清除旧有是金的特性,所以说,土生金。
二、相克克,是象形字。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下面像肩形,上面是物体。
整个字形的意思是人扛物。
所以,克的本义为胜任的意思。
延伸之后,则是克制、制约之意。
所以,相克,是指这一事物或现象对另一事物或现象的生长或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1.物质层面上的相克关系(1)金克木:矿物质类可以捣毁树木。
(2)木克土:树根的力量强大,能突破土的障碍而生长。
(3)土克水:水来土挡,土能防水。
(4)水克火:着火了怎么办?喷水啊。
看看消防车的功用就可以知道。
(5)火克金:矿物质因火而改变,即使金子也不例外。
2.归属含义层面上的相生关系(1)金克木:生长在清除的作用下就会停止,如草木生长之后,我们不停地割除,试想,您还能看到正常的生长现象吗?不能。
这就是金克木。
(2)木克土:土的特性是化生,要防止化生,就要不停地顺畅调达。
比如要防止树干在生长的过程中生化出新芽,就要让树干顺畅条达的向上生长。
这就是木克土。
(3)土克水:水有滋润、向下的特性,一旦有了“化生、承载”的存在,则水的特性就会改变。
比如一个东西从楼上掉下来了,其方向是往下,这是水的特性,此时,一个人用手接住了这个东西,“承载”,是土的特性,此时,向下的运动就不复存在,这就是土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