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定义
绿道名词解释
![绿道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40d61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4.png)
绿道名词解释
绿道,是一种能够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的人类建筑设施,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可供休闲活动的绿色空间,也为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绿色空间。
绿道,也称为绿色道路,是一种由公园、湖泊、林地、草坪、公园植物等绿色空间组成的人工建筑设施,它以植物绿色景观为主,并可以沿着城市街道连接起来。
绿道是城市居民接触自然的重要渠道,它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空间,构成城市绿色空间网络,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道的设计,应该考虑地形的特点,它的宽度和长度,应该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景观的美观性,以及绿道与街道的连接性。
一般情况下,绿道的宽度可以在20-40米之间,长度可以在100-150米之间,应注意绿道的设计,要尽量避免拥挤和拥塞,以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安静、清新的环境。
绿道的景观设计,应该有助于实现它的宗旨,即使城市居民与自然联系,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自然的休闲空间。
在景观设计上,可以采用花坛、草坪、行道树、小溪、池塘等造景植物,可以将植物分类种植,营造出景观花园的气氛,也可以采用喷泉、雕塑、照明等装饰产品,以增加绿道的视觉效果。
另外,绿道上也可以设置休闲座椅、游乐设施等休闲设施,以供城市居民休闲活动。
绿道不仅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绿色空间,是城市改善环境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城市绿道的设计和建设中,应注意设计的美观性,安全性,使用性,以及绿道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安静、清新的环境。
绿道建设资料
![绿道建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edda2292af90242a895e5dd.png)
绿道建设基本要素
绿道配套设施建设
绿道建设管制要求
绿道建设的误区
(1)长距离借道城市道路和公路的非机动车道。 (2)只建车道,不划廊道。目前很多地方将绿道简单 理解成单车道。 (3)只建车道,不管配套。绿道系统除了包括绿廊和 慢行道以外,还包括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4)过于人工化,不生态。在建设中未注意充分结 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依然 采取大填大挖的方式,毁坏了大量自然或人工植 被。
绿道指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都市型绿道。不 同类型绿道在具体建设标准的确定上存在差异。 ”5“大系统是指绿廊系统、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 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 ”17“个要素是指绿廊系统中的绿化缓冲区和绿化隔离带两 个要素;慢行系统中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三 个要素;交通衔接系统中的衔接设施和停车设施两个要素; 服务设施系统中的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 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六个要素; 标识系统中的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和警告标志 四个要素。
6、照明系统:从现场观察来看,荔城段绿道基本没有设置照明 设施。笔者从景区外的自行车租赁点了解到,游人一般在黄昏 的时候归还自行车。据此推测,傍晚至天黑后景区游人较少, 在一些密林区,若没有设置照明设施,容易成为犯罪活动的多 发地。 小结:增城绿道(荔城段)慢行系统基本建成,各类服务、标志 设施初步齐备,基本达到使用要求。绿化方面注重原生态的保 护与利用,与道路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出浓郁的地域 特色。但在某些方面仍需不断改善,例如交通换乘系统有待发 展,应通过城市轨道或道路交通等方式实现与绿道的衔接,使 交通接驳便利;服务设施及游览标志系统应符合人性化服务和 绿色环保设计等要求。
绿道建设原则:“因地制宜、绿色材料、 人文关怀”
绿道
![绿道](https://img.taocdn.com/s3/m/4d005645336c1eb91a375d7f.png)
“绿道”顾名思义,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区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休憩线路,是一个理想生活的路径,最适合忙碌都市人和追求健康人群休闲的好去处。
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通畅的道路称为“绿道”。
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这个概念起源于70年代。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绿道由来是为了改善环境,安全家居......有了绿道,就有了安全的保障!话说肇庆绿道呢,就有两条,一条在北岭山脚下,另一条就是七星岩绿道啦。
北岭山那条绿道,从肇庆学院后门处,一直通往广州方向,而且沿途比较少补给,适合专业发烧友,业余的最好不要去。
另一条七星岩绿道,适合大众游玩的,绿道所到之处,把整个七星岩包围,最适合游玩了。
我喜欢骑车驰骋在大街小巷,酷爱那飞奔的速度、飞奔的感觉。
早就听说过星湖绿道,今天我去绿道游玩了。
这天,我想一睹绿道的面貌,想看看人们口口相传的绿道真面目。
于是,我像一匹快马,身下飞速旋转的车轮如同健壮的马蹄。
好奇之余,我也带着主观上的失望:在这个城市里,能有绿色吗?绿道,该不会是名不副实的吧?我骑车到达了绿道入口。
骑车的热情似乎被这通道煽动起来,“绿道,我来了!”绿道是不允许机动车进入的,但可以在入口的服务区租自行车。
我想要更好地领略绿道的风景,所以我骑得很慢。
“嗅、嗅”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它不断的吸引着我。
那就是清香的花儿与小草,我沉静在哪清香中。
是什么,让我们在空气这么好的地方生活的?是花,是草,是树?不不不,是奇妙的绿道!进入北岭山脚下绿道,只见两边绿荫匝地,种满了花草树木,有我常见的大勒竹、湿地树、白玉兰、榕树等,也有一些是我从来就没有见过的,在这些树身上都挂有一个小牌,这些小牌就像是它们的身份证,牌上有详细的介绍,告诉我们这些花草树木的名称、所属科目、特点、作用等,于是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新的植物,有木荷、野牡丹、香樟树等等。
绿道
![绿道](https://img.taocdn.com/s3/m/2a7c12f10242a8956bece45f.png)
此项原则指的是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这 一点体现出了绿道作为规划策略的优势。下面通过三点来 解释: 第一是多种功能共存的可行性。这一点的前提是多种功能 的共存不会使原有单一功能遭到破坏。最常见的是绿道中 动物栖息地和人类游憩功能的冲突,这就需要在绿道管理 上实施游人进入的时间控制,使人类的干扰降低。 第二是经济上的受益。由于绿道对土地利用的集中性,多 余的土地可以被用于其他用途,在管理上也由于空间的集 中而降低了开销。 最后是政治上的支持。由于绿道的多功能性,它便承担了 多方面的效益,参与和支持绿道建设的政治团体会多样化。 这方面经常拿绿道和绿带(Greenbelt)进行比较,后者 是单一功能的,为了限制城市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发展中 受到的压力应该较小。
哪些动物在使用现有通道,哪些没有使用
使用通道的每种动物的数量
图中的绿色虚线圈出了三个备选地址
第一处备选地址为上图左侧选 区内高速路通过的一座年久失 修的石桥,这座桥由于桥下空 间限制,只能使会游泳的动物 通过,而不会游泳的动物则需 要从桥面的高速路上通过,很 容易造成事故。研究小组据此 设计了一座新桥,桥下的空间 被增大,并提供了行人和动物 通行的通道。
最终,第三个选项被选 中,因为它很好的建立 了生态连接,又完成了 多功能的集中,为未来 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 个范例。
五、绿道规划的四种策略
①保护策略。当现有的风景资源值得保护时,应采用保护 策略。这个策略通过规划理论、监管政策、土地收购以达 到理想目标。一个此类绿道的经典案例是佛罗里达州级绿 道规划。 ②防御策略。当现有的风景资源是破碎的,但是有一个有 价值的核心区是值得保护时,通常采用防御策略。这个策 略旨在防止进一步的破碎。这里举一个简单的案例:威斯 康辛州、伊利诺伊州和印第安纳州绿色基础设施规划。 ③进攻策略。进攻策略是在已被干扰和破碎的风景资源中 利用自然发展过程创建新的基质。进攻策略依赖于规划理 论、生态修复理论和大量的资金。案例 ④机会主义策略。它是利用一些独一无二的机会,通常需 要具有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来看待事情,并想象出新的用途。 纽约高线公园
绿道规划设计全
![绿道规划设计全](https://img.taocdn.com/s3/m/128cec1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7.png)
绿道的意义
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 山脊线;绿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 通道。
在大都市区内和郊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憩机会, 可以步行、爬山、骑自行车、游泳、划船,以及其他 户外休闲活动。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6、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城市绿道经过的地段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 有滨水地段、山林地段、乡村田野地段和城镇地段等。
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大多数绿道 沿河流或海岸分布,这些地区或廊道有将近90%是遗产 和文化资源所在地
绿道相对于其他类型绿地的优势
功能更全、性价比更高、更灵活可行
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集环 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 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 结合的有效载体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
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 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具有绿色通行、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
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
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
郊野型:凤凰山-银湖森林公园段、马峦山公园-南澳段、西冲-东冲段、 天后古庙-打马坑水库段等4段,总长约112公里,既有城市风光,也有原生 态环境,控制范围不少于100米,主要开展郊野休闲、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等 活动,亲近自然。
绿道
![绿道](https://img.taocdn.com/s3/m/108ccda5d1f34693daef3e74.png)
人性化原则
便利化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的山体、水系和道路,结合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区域绿 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贯通成网布局。加强绿道网与公共交通网的衔接 ,完善换乘系统,方便居民和游客进入;服务一没施采用“大集中、小分散 ”的方式设置,方便居民使用。
可行性原则
根据各地的实际,尽量结合现有的滨水路径、乡村小道和道路两侧等设施 进行布置,既要易于施工建设又要方便日常维护管理。绿道规划建设的新 增设施应利用优良性价比的、反映健康绿色生活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 备。
生态型绿道
郊野型绿道
都市型绿道
二、规划重点
二、规划重点
1、面临的现实困境:
1.1粗放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1.2居民生活品质下降问题
2、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保护与利用未能有效结合,“死保”导致保护效果不佳 2.2政府对城市开发与管理的关注重点有偏差:
整体现状
在中国,珠三角 一些城市已经在小范 围的局部地区不同程供了丰富的实践 经验。
国外绿道建设经验 广东绿道建设经验
×× ×× ××
分类建设指引
×× ×× ××
公众参与 区、县建设意愿
绿道网建设指引
分区(市)建设指引
××
型
××
××
××
××
××
××
××
××
型
型
区
区
区
区
区
区
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规划原则
生态化原则
以支持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基础,充分结合现有地形、 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保持和修复绿道及周边 地区的原生生态功能,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保持和改善重要生态廊道及沿线 的生态功能、生态景观,体现生态化。
绿道
![绿道](https://img.taocdn.com/s3/m/2e10360e581b6bd97e19ea07.png)
绿道建设——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绿道建设——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二、绿道的本质
1976年佐治亚州自然资源部门的环境廊道研究 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洲际范围内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 源名录。研究小组绘制的绿道资源集中分布图致使 一个全州范围的绿道计划得以出台。
绿道建设——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绿道建设——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谢谢!
绿道
——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自然地理 李盈盈
一、绿道的定义
绿道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土地网 络,这个网络是多功能的,包括了生态、游憩、 文化、美学以及其他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可以被 集中的以可持续的方式在此土地网络上实现。
——杰克·艾亨(Jack Ahern)
绿道建设——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一、绿道的定义
三、绿道规划的四种策略
2.2 防御性策略 当现有的绿地是破碎的、少量的,而且是互 相没有联系的时候,我们就要使用防御性的措施 地方公园、储备起来的土地以及分区规划确定的 保护地。
绿道建设——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三、绿道规划的四种策略
2.3 攻击性策略 这种策略一般是基于明确的规划基础上,在 现有的、受到干扰和破碎化的绿地上将自然重新 建立或是恢复。这种策略需要丰富的规划知识、 生态恢复知识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绿道的本质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小人物国家历史公园提供了 另一个检验绿道资源普遍存在假说的实例。
绿道建设——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二、绿道的本质
在葡萄牙里斯本,通过空间覆盖物分析,可以 发现文化资源在所定义的“绿色廊道”内也普遍存 在。
绿道建设——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二、绿道的本质
2.2 连通性 连通性在风景园林中被理解为一种空间特征, 这种特征通过接驳、相邻或者是功能上的相连等 方式来支持特定的过程与功能,使它们正常运作。 野生动物的迁徙、水体的流动、 养分的流动、人类的活动 然而现代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使得自然系 统变得支离破碎。
绿道 标准
![绿道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0bc71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0.png)
绿道标准一、概述绿道是一种线性开放空间,通常由绿色植被、步行道、自行车道等组成,具有生态、文化、休闲、景观等多重功能。
绿道标准是为了规范绿道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提高绿道的服务质量和使用体验,促进绿道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道规划设计1. 绿道选线:应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城市规划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连接性的线路,确保绿道的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的实现。
2. 绿道设计:应考虑绿道的整体风格和特色,结合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合理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休息设施等,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休闲环境。
3. 配套设施:应考虑绿道周边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卫生间、餐饮服务等,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三、绿道工程建设1. 施工前准备:应进行现场勘察、清理场地、修缮道路等准备工作。
2. 步行道建设:应选用合适的材料,如石材、木材等,铺设符合人体工程学和防滑要求的步行道。
3. 自行车道建设:应选用合适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等,铺设符合安全要求的自行车道。
4. 休息设施建设:应根据绿道的长度和游客需求,合理设置休息设施,提供必要的服务。
5. 环保措施: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如绿化、水土保持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工程验收:应进行严格的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四、绿道环境管理1. 卫生管理:应定期清理垃圾,保持绿道的清洁卫生。
2. 绿化管理:应定期修剪花草树木,保持绿道的绿化效果。
3. 安全监控:应设置安全监控设备,确保游客的安全。
4. 应急处理:应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五、绿道活动策划1. 活动主题:应根据绿道的特色和游客需求,策划具有主题性的活动。
2. 活动宣传: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活动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3. 活动组织:应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 活动评估:应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六、绿道服务设施1. 接待服务:应设置接待服务中心或服务点,提供咨询、导游等服务。
绿道 调研 报告
![绿道 调研 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6f72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7.png)
绿道调研报告绿道调研报告一、引言绿道是指以河道、湖泊、海岸、铁路、公路等为主要走向,沿线以绿化带、休闲设施和景观为特色的步行、骑行系统。
它是城市规划中的一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式,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健身、游览赏景的场所。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绿道在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调研背景近年来,城市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了广泛关注。
绿道作为一种生态环境的改善手段,逐渐受到城市规划者和居民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绿道的发展与应用,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和调研。
三、调研目的1. 了解绿道在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2. 考察现有绿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过程。
3. 探讨绿道的功能和价值以及对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四、调研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融合文献阅读、网络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2. 实地考察:选择两个城市的绿道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其规划设计和建设情况。
3. 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对居民和绿道使用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绿道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五、调研结果1. 绿道在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情况调研发现,绿道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作为一种生态绿化手段,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使得城市更加宜居。
同时,绿道也被用作城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湿地、河道等重要生态环境。
2. 绿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情况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绿道的规划设计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景观设计。
此外,绿道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和相关配套设施的提供,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3. 绿道对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影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绿道有一定的了解并认为其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以及个人健康的促进有积极作用。
他们普遍认为绿道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的好场所,并且有利于增强社区和社交活动。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绿道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绿道的保护课题研究报告
![绿道的保护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edc1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3.png)
绿道的保护课题研究报告
绿道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报告将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绿道的定义与特点、绿道的保护现状、绿道保护的重要性、绿道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一、绿道的定义与特点:
绿道是指沿着河流、铁路、道路、城市边缘或乡村等线性空间设置的、用于人们休闲、健身和体验自然的多功能带状绿地系统。
绿道的特点包括紧邻人口集中区域、具有连续性和连贯性、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
二、绿道的保护现状:
绿道的保护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垃圾污染、建筑开发、过度使用等。
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和管理条件不同,各地绿道的保护状况也存在差异。
三、绿道保护的重要性:
绿道保护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绿道提供了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接触自然的机会,有益身心健康。
其次,绿道可以帮助保护珍稀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绿道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形象和经济价值。
四、绿道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绿道保护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土地利用冲突、管理体制不完善、公众意识不足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加强
社会参与和合作、加强监测与评估等。
综上所述,绿道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需要广泛关注和全面推进。
只有加强绿道的保护,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道设计规范
![绿道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3eb59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8.png)
绿道设计规范绿道是指沿江、河、湖、湖泊、水库、海滩、沉山河道等水域,并根据当地环境、文化、历史以及未来发展需求,有效融合水域保护、城市景观、文化遗产保护、交通出行、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绿色生态走廊,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绿道设计规范。
一、绿道规划设计原则1. 综合考虑:绿道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交通出行等因素,确保绿道功能的多样性和互补性。
2. 生态保护:绿道规划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合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确保绿化植物的多样性,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3. 人文景观:绿道规划设计应注重景观效果,结合当地文化、历史和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节点和景观走廊。
4. 城市交通:绿道规划设计应考虑与城市交通的有效衔接,提供安全便捷的步行和非机动车道,促进可持续出行方式的使用。
5. 设施设备:绿道规划设计应合理设置休闲设施和信息服务设施,提供公共厕所、室外座椅、亭子、解说牌等便民设施。
二、绿道设计要点1. 绿化设置:绿道应设置沿线绿化带,包括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视觉效果。
2. 公共空间:绿道应设置公共空间,包括广场、花坛、游乐设施等,用于人们休闲、活动和社交。
3. 卫生设施:绿道应设置垃圾桶、垃圾箱等卫生设施,保持绿道的整洁和环境卫生。
4. 安全防护:绿道应设置护栏、标识牌等安全设施,确保游客和居民的人身安全。
5. 照明设施:绿道应设置照明设施,提供夜间安全照明,增加绿道的使用时间和安全性。
6. 道路交通:绿道应设置步行和非机动车道,与城市道路网络相衔接,保障出行的便利和安全。
7. 文化元素:绿道应设置文化元素,包括雕塑、纪念碑、历史遗迹等,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
8. 水域景观:绿道应充分利用河流、湖泊等水域资源,设置观景平台、桥梁、码头等,提供水上休闲和观赏的场所。
三、绿道管理与维护1. 绿化养护:定期对绿道沿线的植物进行养护和修剪,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和美观效果。
绿道
![绿道](https://img.taocdn.com/s3/m/8aa9491b844769eae009ed97.png)
袁雪城规14-2班 2014025136目录概念 (2)起源 (2)理论基础 (2)设计方法 (3)案例 (4)绿道绿道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阴游步道等。
但是,绿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
查理斯·莱托在《美国的绿道》中所下的定义是:绿道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的自然景观路线和人工景观路线。
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其他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或绿带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绿道文献一致称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为绿道之父。
他创造了景观通道,使人能够融入其中。
他的设计基于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提炼了英国早期自然主义景观理论,还受到英国田园与乡村风景的影响。
田园牧歌风格成为了他公园设计的基本模式,如画的风格增强了大自然的神秘和丰裕。
他发现英格兰的鹿园,具有空间扩展感,庭院修整的非常的美丽,修剪过得草坪十分平整。
这种风格是缓解城市生活不良影响的良策。
他在陡峭,破碎的地形中采用了“图画般”的风格,大量培植了各种各样的地表植被,灌木和攀援植物,从而获得一种丰富而神秘的效果。
特别是他在经过巴拿马海峡所感受到的。
奥姆斯特德最具特色及最早的绿道是波士顿公园系统,通常被誉为“翡翠项链”。
20世纪早期最受瞩目的景观设计师是奥姆斯特德的两个儿子,以奥姆斯特德兄弟闻名。
奥姆斯特德兄弟继承了其父老奥姆斯特德富于想象力、大胆创新的规划和设计实践1903年,他们应邀前往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为庆祝刘易斯和克拉克的百年纪念设计一处公园。
然而,兄弟俩并没有设计公园,而是提出建设一个公园系统,简称为“40英里环线”。
绿道规划设计说明
![绿道规划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be6bd9baf1ffc4fff47acca.png)
绿道规划设计说明绿道建设是当前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要求,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以绿道建设为载体,以乡村生态民俗游为方向,大力发展绿道经济,有助于优化荣成市生态景观格局、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力促进好运荣成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深化城乡一体化内涵。
1、绿道的定义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海滨、河流、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村间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片区、农业生产基地、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主要是利用现有的环海生态路等作为绿道主干线,农村路网、景区路网等作为绿道支线,把这些可参入的景点、亮点、发展节点串联起来,形成绿道网络。
其中心目的是用绿道网这种载体把可利用的生态、农业、人文等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大力发展旅游业、农业经济。
2、绿道的功能生态功能:绿道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滨、山林、水体、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
游憩功能:绿道可以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是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农业观光等户外休闲健身运动的场地,是居民、游客出行观光消费的清洁通道。
社会与文化功能:绿道建设可以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串联城市社区与历史文化名村、古迹等的通道;为居民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对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有重要作用。
经济功能:实施绿道建设,不仅能体现社会、生态效益,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区域重大的经济产业;能积极推动旅游和农村产业链条发展,增强经济综合效益。
3、绿道的分类根据绿道功能,绿道可分为4类:自驾游绿道、自行车健身绿道、沿河沿海绿道、社区绿道。
自驾游绿道:连通风景名胜区、成山林场、槎山、伟德山等大型景区、生态片区等的环海生态路、主干公路等,可驾车进行观光旅游。
自行车健身绿道:在公园、农业观光园、景区、绿化带、生态片区等内部修建的供骑自行车者健身、休闲游览观光使用的道路。
绿道 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绿道 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6e3d89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1.png)
绿道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代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上,更需要关注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绿道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手段,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一、绿道的定义和特点绿道指的是沿城市道路、绿地或河道沿岸等地段规划建设的供行人、骑行者或者其他非机动车辆使用的道路。
与传统的道路相比,绿道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景观美化和公共休闲设施的设置。
绿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绿色环保:绿道的建设以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绿化带和绿色植被的布局,可以改善周边空气质量、净化水源,并提供栖息地给野生动植物。
2. 交通便利:绿道通常规划在城市主要干道或者交通节点附近,可以方便居民出行、骑行和步行,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休闲娱乐:绿道上通常设置有景观座椅、休息亭、广场等公共设施,供居民休息娱乐,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4. 连接功能:绿道不仅能够连接城市的各个绿地和公园,还可以串联起城市的文化景点、商业中心和居民区,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二、绿道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1. 提升生态环境:绿道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供丰富的植被和栖息地给野生动植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和企业落户,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2.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绿道提供了一个绿色、安静、美丽的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使得居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减轻工作压力,提升生活幸福感,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城市,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创新。
3. 促进社会交流:绿道是居民社交和互动的场所,人们可以在绿道上一起散步、骑行、参加文艺活动等,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4. 增加城市形象和吸引力:绿道的建设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绿道设计导则
![绿道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18267f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d.png)
绿道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绿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手段。
绿道不仅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绿道设计的导则,以期为城市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是城市中一种绿色的、线性的、多功能的、连续的、开放的、公共的、自然的、景观的和文化的线性公园设施。
根据其功能和形态特征,绿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交通绿道:主要用于步行、骑行和运动的绿道,通常连接城市的主要景点和公共设施。
2. 自然绿道: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廊道。
3. 文化绿道:主要用于展示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城市中有意义的文化景点。
4. 休闲绿道:主要用于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是城市中重要的休闲设施。
二、绿道设计的原则1. 适应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绿道的规划和设计应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绿道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和改善。
3. 体现场所特色和文化价值绿道应体现场所特色和文化价值,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景观和文化元素,打造有特色的绿道。
4. 强调多功能性绿道应具有多功能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的多功能性,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设施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5. 考虑社会安全绿道应考虑社会安全问题,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设施和服务,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三、绿道设计的要素1. 绿道的路线和长度绿道的路线和长度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绿道定义
![绿道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796c61767f5acfa1c7cd9a.png)
按照广东省的统一要求,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建设原则上按《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执行,建设主要依托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相关项目开展。
本文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在绿道规划精神指导下,对广州绿道驿站设计提出具体探讨方案。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分为三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在绿道两边规定的控制范围内要控制新增与绿道功能不相容的项目。
生态型绿道主要是指连接景点、区域之间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国道等路段以及河流、海岸沿线林带、绿化带为主体,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绿道主要是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绿色走廊,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二、绿道的组成要素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而配建的设施,包括绿道游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及节点、基础设施等。
广州的绿道须主要包含四大要素:良好优美的绿化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单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
三、绿道线路的选择广州市域范围内绿道分为三个层次:省规划的省级绿道,市规划的市级绿道,区(县级市)规划的区级绿道。
绿道的选线要结合现有的水道和道路系统,考虑其穿越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景观风貌等条件,并分析绿道穿越区域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情况、用地权属等;绿道的选线要考虑资源的生态性,布局的整体性,交通的连通性,使用的安全便捷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绿道的选线要尽量联系贯穿各风景区、名胜古迹、公园、院校、场馆、商务商业中心;省、市、区级绿道要相互连接贯通,并突出地方特色。
绿道发展现状
![绿道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c641c3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7.png)
绿道发展现状绿道是指以绿地为主体,沿城市主干道、水系、绿地及重要景观带进行布局,形成城市休闲、观光、健身、交通等多功能的线性景观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道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公共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关注和喜爱。
以下将从绿道的定义、起源、发展现状以及对城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道的定义和起源绿道最早起源于欧洲,是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
它通过将城市主干道、水系、绿地和重要景观带进行有机连接,打造成一条条线性的景观带,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观光和交通等多样化的功能。
二、绿道的发展现状在我国,绿道的发展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例如,北京的绿道网络已初步形成,包括中轴线绿道、西山绿道、奥运绿道等,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上海的绿道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滨江绿道、黄浦江绿道等,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广州的绿道建设也日趋完善,例如珠江绿道、白云山绿道等,成为市民健身的好场所。
三、绿道对城市的影响绿道的发展对城市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绿道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通过绿道的布局,可以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面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质量。
其次,绿道的建设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出行体验。
绿道是一种非机动交通方式,可以为居民提供骑行、散步等多种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另外,绿道的建设也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
绿道不仅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通过绿道上的艺术品展览、文化活动等,可以增加居民的文化娱乐选择,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四、绿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虽然绿道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绿道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空间资源,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其次,绿道的管理和维护也面临一些困难,例如绿道上的卫生问题、安全问题等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再次,绿道的连通性和通行便利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绿道建设
![绿道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3606a233968011ca3009167.png)
城市绿道的成功案例——纽约高线公园
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原来是1930年修 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总长约2.4公里,距离地面约9.1 米高,跨越22个街区,于1980年停运,被遗弃了30多年后曾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高线之友” 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绿道,为纽约曼哈顿西区赢得 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城重建的典范。
二、生态功能建设
3、植被选育——侧重本地物种 植被的选择和设置上,摒弃传统的修剪式园林的人工味,彰显野性的生机与活力。不 同于场地单一型与线性的特征,公园在植被的选择上注重植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巧妙 地运用了在废弃年间生长的一些植物,依据植物的不同颜色和特性,挑选出210种本地植 物,包括雏菊、茴香、牵牛花、玫瑰和各种灌木,其中160多种是本地物种,保留了废弃 铁轨中自然生长的野花杂草,保存“原生态”的抗旱扛风植物,同时也注重花期的不间断 性。
二、生态功能建设
1、景观美学——凸显野性之美 设计者尊重场地特色,没有将荒芜后滋生的野生植被看做“脏乱差”的代表,而是 视之为大自然勃勃生机的体现,让其与锈蚀的铁轨、废弃的厂房和仓库相映成趣,形成 岁月留痕的历史美感;
二、生态功能建设
2、整体设计——贯彻“植-筑”策略 高线公园整体设计的核心策略是“植-筑”(Agri-Tecture),它改变了步行道与植被 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 空间体验:时而展现自然的荒野与无序,时而展现人工种植的精心与巧妙;硬性的铺装和 软性的种植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同的表面形态,从高步行率区(100%硬表面)到丰 富的植载环境(100%软表面),呈现多种硬软比例关系,既提供了私密的个人空间,又 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场所,为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绿道日记绿道字大全
![绿道日记绿道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01cbc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a.png)
绿道日记什么是绿道?绿道是一种特殊的休闲和旅游方式,它是由绿地、水体、景观和文化古迹组成的从城市到自然环境的连续线性空间。
绿道以“生态健康、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为核心理念,是一种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游览安全、交通便利的“绿色通道”。
近年来,在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下,绿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绿道的特点绿道的特点有:•连续性:绿道由绿地、水体、景观和文化古迹组成,从城市到自然环境的连续线性空间。
•多样性:绿道可以提供不同的活动和体验,例如:散步、自行车、滑板、慢跑、骑马等。
•公共性:绿道开放给所有人使用,不分性别、年龄、身份、国籍。
•环保性:绿道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可以促进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
•文化性:绿道沿途有许多文化古迹和历史遗迹,可以体现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绿道日记最近,我开始沿着绿道散步和骑行,享受这种特殊的休闲和旅游方式。
以下是我的绿道日记:第一天今天,我来到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西丽湖绿道。
这是一条长达6公里的绿道,沿途有西丽湖公园、百合公园、指南公园等景点。
我带上了自行车,开始我的骑行之旅。
一开始,我在西丽湖公园附近停下了车,沿着人行道慢慢地散步。
西丽湖公园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有许多花草和树木,还有一条宽敞的湖面。
我可以看到许多人在湖边垂钓、散步、放风筝等活动。
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让人感到非常放松。
接下来,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百合公园。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休闲的公园,有一条长长的步道,沿途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小树。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老人和家庭在散步、聊天。
我开始骑车,感受风的清爽。
顺着路走,到了指南公园,这里是一处很小的公园,但是也很美丽,有很多中药材种植。
回到湖边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我坐在长椅上发呆,欣赏美丽的夜景,感受这美好的一天。
第二天今天,我去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首都绿道。
这是一条长达60公里的绿道,沿途有天坛公园、龙潭湖公园、古北水镇等景点。
我决定走一部分,了解一下北京的风土人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广东省的统一要求,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建设原则上按《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执行,建设主要依托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相关项目开展。
本文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在绿道规划精神指导下,对广州绿道驿站设计提出具体探讨方案。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分为三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在绿道两边规定的控制范围内要控制新增与绿道功能不相容的项目。
生态型绿道主要是指连接景点、区域之间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国道等路段以及河流、海岸沿线林带、绿化带为主体,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绿道主要是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绿色走廊,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二、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而配建的设施,包括绿道游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及节点、基础设施等。
广州的绿道须主要包含四大要素:良好优美的绿化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单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
三、绿道线路的选择
广州市域范围内绿道分为三个层次:省规划的省级绿道,市规划的市级绿道,区(县级市)规划的区级绿道。
绿道的选线要结合现有的水道和道路系统,考虑其穿越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景观风貌等条件,并分析绿道穿越区域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情况、用地权属等;
绿道的选线要考虑资源的生态性,布局的整体性,交通的连通性,使用的安全便捷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绿道的选线要尽量联系贯穿各风景区、名胜古迹、公园、院校、场馆、商务商业中心;
省、市、区级绿道要相互连接贯通,并突出地方特色。
四、广东绿道驿站(综合服务设施)设计探讨
综合服务设施(以下简称驿站)主要是为绿道使用者提供野外游憩、科普教育、紧急求助等服务。
包括游览设施和管理设施。
1.设置和规模。
驿站按照规模与功能分为三级,一级驿站主要设置在省、市级绿道上。
一级驿站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游客中心、自行车租借、饮料食品销售、紧急求助、科普教育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配套网络和充电设备等服务。
二、三级驿站应包括线路指引、应急医疗、报警求助等基本服务。
2.选点。
综合考虑人流集散、环境承载、经济状况、节点位置、相邻服务点距离等,因地制宜选点,要充分利用现有周边的设施,尽量少新建;确需新建的,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全市各区的绿道网要求每一个区(县级市)沿省或市规划绿道至少设一个一级驿站,二、三级驿站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布点。
3.服务设施。
应设置在绿道节点和游径两侧,绿廊系统中的生态敏感区内不得设置集中的服务设施。
4.转乘设施。
在绿道入口处要设置机动车停车场,特别是城市周边的郊野型绿道。
应根据出行入口和出行距离,结合绿道节点系统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并可
兼顾自行车租赁业务。
绿道配置的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应尽量利用现有资源改造或建设,宜采用软性铺装,以实现完全绿化、生态化和透水化。
5.照明设施。
在郊野型的游径及重要节点上,要设置固定照明设施以保障游客安全通行,都市型绿道的照明可与市区的路灯系统衔接,而生态型区域绿道中则以流动照明方式为主。
照明设施应安全可靠、节省能源、维修方便。
绿道中的停车场、照明、防火、给水、供电等基础工程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和部门的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6.卫生环保设施。
绿道应配备完善的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固体废弃物收集、污水收集处理、公共厕所等各种设施。
同时要做好环保处理,不得造成对环境造成污染。
7.通讯设施。
绿道中应配备完善的通讯系统以及应急呼叫系统,一定距离内应设置显著的位置标识点,标明绿道名称和里程,设立安全报警电话,并与当地公安报警系统联动。
8.安全防火设施。
绿道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火设施,郊野型和生态型绿道的防火要与森林防火系统衔接,驿站的生活用水、用电应与沿线的村镇衔接。
9.科普教育设施。
绿道沿途结合科普教育设置说明标识牌,注意突出地方动植物、水资源等特色。
按照初步统一的广州各区驿站设计规划详下表所列:
白云区6 1. 白云农业科普观光园;2. 临水画廊;3.荔果丰收;4.依山傍水;
5.绿林幽径;
6. 活力之洲
黄埔区护林带西、体育中心、文冲、文船、龙头山、龙头山山顶公园、南海神庙、厦园公园、厦园体育公园、南湾村、碧山村、文冲村、姬堂村
番禺区141.南村驿站、2.大学城驿站、3.新造驿站、4.化龙驿站、5.展贸城驿站、6.砺江河驿站、7.美食城驿站、8.红树林驿站、9.汉溪长隆驿站、10.新客站驿站、11.番禺广场驿站、12.沙湾驿站、13.大夫山驿站、14.海鸥岛驿站
花都区2 1.芙蓉驿站2.秀全驿站(4号绿道,其余路线待设计方案出来后定)南沙区8 1.莲溪驿站、2.蕉门河驿站、3.黄山鲁综合服务器、4.九王庙驿站、
5.海滨公园驿站、
6.龙穴岛驿站、
7.湿地综合服务区、
8.万顷沙驿站
萝岗区91.天麓湖2.万科城3.白云区与萝岗区交界处节点4.黄陂-联合新村公交车总站5.乌涌与广汕公路交界处节点6.行政中心7.香雪公园8.梅花世界入口节点9.启学路节点
从化市5 1.夏湾拿驿站、2.温泉广场驿站、3.流溪河山庄驿站、4.河岛公园驿站、5.卫东电站驿站
增城市131.高陂头驿站2.石龙头驿站3.马村驿站4.鹅兜驿站5.约场驿站6.东西境驿站7.江坳综合服务区8.白湖综合服务区9.麒麟咀休息驿站10.莲塘综合服务区11.三忠古庙驿站12西堤驿站13北山村驿站
驿站分为都市型、郊野型、生态型,为了广州市绿道驿站建设能有一个统一的形象,建议在驿站布点规划、建筑设计上应全市范围内统一考虑,在此提出一些几点具体建议:
1.都市型驿站一般为50平方米以内的新建建筑或是利用原有管理用房改建建筑,建议全市范围内统一设计风格。
本文在此提出一个探讨方案。
建筑材料以木、石、竹、钢等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以现代岭南特色为主要设计风格,外立面统一增加绿道标志符号,结合绿道标识系统。
既体现现代主义、又体现岭南风格,既有驿站功能,又具观赏特色。
2.郊野型驿站一般面积为200-300平方米的新建建筑为主,一般位于城乡结合区,在此也建议全市范围内统一外观设计。
本文在此也提出一个探讨方案。
建
筑材料同样以木、石、竹、钢等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以现代岭南特色为主要设计风格。
既体现现代主义、又体现岭南风格,既有驿站功能,又具观赏特色。
3.生态性驿站位于城郊或风景区,是在大面的绿地内通过设计形成的新景观节点,建筑面积约为300-500平方米。
功能上对绿道提供较完善的服务。
亦以其较充足的空间,成为城市特色的展示台。
我们在此提出将可能设置生态型驿站的区,以其自身特点为基础,分配了“青山,古村,书香,花园,时尚,科技,水,果香”代表古今广州地域特色的主题。
丰富了绿道节点空间的特色,并形成新的城市印象。
总的来说,通过全市统一风格、各区特色主体的驿站设计定能使绿道功能更全面,使广州市的绿道建设更加符合我省绿道建筑的总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