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反思]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所学内容,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容易。
多媒体教学解放了教师,学生更加感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元认知学习模式的研究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运用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温故而知新,使学生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保存和用途;通过对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知识整理和化学实验装置和原理的设计,使学生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构建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知识体系,拓宽和加深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面。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钠及其主要化合物后,进行拓宽和加深的学习。
在过去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元认知基础知识,有了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元认知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些经验。
作为老师本着面向全体学生,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元认知知识基础良好、中间大部分较好和相对薄弱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预设元认知预案,促使每一个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首先了解哪些知识是知道的,哪些知识是不知道的,如何采用元认知理论和方法进行探索。
让学生根据已会的知识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通过老师提供的练习,让学生运用元认知知识去解决练习
中的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元认知策略和监控等方法,学生在自问或同学之间相互提问一系列问题后,进行比较,归纳,最后通过合作交流,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获得知识。
然后通过设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实验装置和原理的练习,促进了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认识过程,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用偏硼酸钠(NaBO2)、石英砂(SiO2)、金属钠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硼氢化钠和硅酸钠。
2.用无水硼砂Na2B4O7和石英砂在高温熔融下反应,后与金属钠和氢气,在450~500℃温度和(3.04~5.07)×105Pa压力下反应,生成硼氢化钠和硅酸钠。
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3、叠氮化钠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这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复习掌握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新型钠的化合物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这节课即注重基础又注重了能力的培养。
直击高考
1.氢化钠(NaH)是一种还原性极强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1)氢化钠(N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4.已知NaBH4是一种强还原剂,其中B元素处于最高价态。
(1)在60年代,德国拜尔药厂用下面的反应把NaBH4的生产发展成工业规模。请将下列反应方程式配平,各物质的计量数填入相应空格中:
1 Na2B4O7+Na+H2+SiO2= NaBH4+Na2SiO3
(2)NaBH4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产生H2,反应后硼以BO2-形式存在,则NaBH4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如果反应中转移2mol电子,则可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为______ L;
(2)NaH能与水剧烈反应:NaH+H2O= NaOH+H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如果有12gNaH与水反应,则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3)在高温下氢化钠(NaH)可将四氯化钛(TiC14)还原成金属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015·浙江)化合物甲和NaAlH4都是重要的还原剂。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H2反应生成甲。甲与水反应可产生H2,甲与AlCl3反应可得到NaAlH4。将4.8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的H2。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Na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⑵能利用Na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⑶能规范解答以Na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研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三、教学难点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四、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通过课前学案指导等过程,诱导学生思考、推理、探究。
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测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学生研究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1.学生完成基础过关部分钠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说明有金属光泽)。
质地柔软,可以用刀切割(说明硬度小)。
熔点较低(97.81℃,鲁科版第9页),沸点为882.9℃。
钠虽为金属,密度(0.97g/cm3,鲁科版第9页),却比水小。
当然身为金属,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先变暗;生成的是(写化学式,下同) ,再变白;生成的是。
然后表面逐渐潮湿并形成溶液,这是NaOH潮解的缘故。
(此时溶液中在默默地进行着:CO2 + 2NaOH = Na2CO3 + H2O)这一反应。
再后来又结块;生成的是,最后变成粉末;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为风化,写出风化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师生探讨提高部分01.钠与足量的O2反应,无论反应生成的是Na2O2还是Na2O,只要参与反应的Na的质量相等,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填“前者多”或“相等”或“后者多”,下同)。
得到的Na2O2固体的质量与Na2O固体的质量一定是。
02. 一定条件下,取钠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7.8g溶于水。
若所得溶液恰好能被100mL浓度为1.00mol/L的稀H2SO4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B.Na2O2C.Na2O和Na2O2D.都正确03. (2016上海虹口高三一模题)如图,倒置的坩埚盖子上放入硫粉,在硫粉中央放一小块钠,用胶头滴管向金属钠滴加一滴水,立即倒扣上大烧杯,发现坩埚盖子内火星四溅,烧杯内出现大量白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是钠与硫反应的催化剂B. 酚酞的水溶液变红色C. 钠与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 滤纸逐渐变黑03. 将23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水中得到溶液①,将24g镁投入到与水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得溶液②。
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一、教材分析《活泼的金属单质—钠》选自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本节课为《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以钠的性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钠元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性作用。
这不仅与本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课时可以进行金属与非金属上性质上的对比学习,而且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并且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
同时学生在获取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研究技能的同时,可以将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相关联,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钠的原子结构,知道当元素最外层电子小于4时,容易失去电子,同时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使学生对钠的性质有初步的了解;学生在上一章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也为学生推测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实验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仍存在不足。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沿着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顺序展开,并有效地利用了实验等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依据这些规律性知识,进一步对钠的性质作出推断和预测。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钠的性质,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1.从宏观上建立金属钠是一种强还原性金属单质的基本概念,从微观上明确金属钠的强还原性是其易失电子的重要表现。
2.通过完成金属钠的相关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身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复习导⼊教学中先展⽰近⼏年的⾼考题,让学⽣从⾼考中领会常见的考查形式和常见考点。
进⼀步来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应⽤。
并指出这节课的学习⽬标【意图】这样创设情境,让学⽣明确复习的⽬的及这节课重点,激发学⽣复习的兴趣。
让学⽣带着⽬标学习。
⼆、教学过程1、⾃主复习,知识再现。
⾸先,课下通过学案表格的完成复习基础知识,课上循着图⽰想⼀想,物质之间的转化,为性质的应⽤打基础2、利⽤已有知识来解决这节课的四类问题。
第⼀类问题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
例.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案操作判断A 分别加⼊澄清⽯灰⽔产⽣沉淀的为Na2CO3B 分别加⼊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C 分别加⼊CaCl2溶液产⽣沉淀的为Na2CO3D 逐渐加⼊等浓度的盐酸⽴即产⽣⽓泡的为Na2CO3【思考讨论】如何鉴别Na2CO3、NaHCO3【意图】应⽤例题引⼊让学⽣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然后通学⽣回答完善答案并留有时间整理,从⽽也巩固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
第⼆类问题是有关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程式(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写出反应过程的离⼦⽅程式(2)稀盐酸中逐滴加⼊Na2CO 3溶液,写出反应离⼦⽅程式(3)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离⼦⽅程式为:【能⼒提升】(1)放出CO2的速率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快的是.(2)Na2CO3溶液与盐酸互滴的现象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盐酸,开始⽓泡产⽣,⽽向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开始就⽓泡产⽣.(填“有”或“⽆”)(3)CO2⽣成量的⽐较①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量的盐酸反应,产⽣的CO2.②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量的酸反应,产⽣的CO2多.③等量的盐酸与⾜量的Na2CO3、NaHCO3分别反应,产⽣的CO2多.④⼀定量的NaHCO3受热分解产⽣CO2的量与受热分解后的残留物与酸反应产⽣的CO2量【意图】通过复习掌握⽅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鉴别以及⼀类题的解法,并能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问题。
【教案】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学科专业:化学课程内容钠及其化合物课程学时1学时所属学科化学教学对象高一学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按课程标准,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一般特征分析本课程适用于高一的学生,为15-16岁左右。
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度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2、能力分析(1)知识水平学生在初三时已经有过一年的学习化学的经历,对化学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已经初步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具备了用离子的观点分析、解释溶液中离子反应的能力。
(2)能力水平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实验安全知识也有了一定的学习了解,已初步具备实验探究能力、对实验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3)认知瓶颈对于知识点联系之间、用宏观现象推导微观反应,由定性认知到定量认知还存在在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溶解性、溶液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主张,获取证据,作出论证”的科学论证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能够思考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用途的讨论和学习,体会化学对生产生活的贡献。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研究。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及相互转化。
五、教学策略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联系生活从而导入问题,通过设计实验从而探究性质,通过总结归纳来进行感悟提升。
教学策略为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形成问题驱动式学习。
在课程的开展中,促进学生进行协作探究以及形成师生会话式授课,从而实现意义建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六、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具:黑板、PPT、多媒体、NOBOOK、实验用品、实验视频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这两类环境又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存在,并具有各自不同的构成要素。
高中化学_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钠)解读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高一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能力较弱,因此要体现高一化学的学习特点,通过实验与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能从中爱上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把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熟练的运用.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协作精神;教学设计过程【引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该物质的优点,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怎样才能更科学的认识物质的性质?通常我们采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3.分类法:根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
高中化学_钠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的通性。
了解金属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掌握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描述实验现象。
了解钠的用途与保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
4、化学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钠与水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从人类发展史中金属的使用和作用到当今社会见到的形形色色的金属入手,归纳金属的重要性,引入金属的学习。
[展示]:前置作业和每课一题,订正答案。
[共同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些反应中金属体现的还原性,结合原子结构特点,总结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建立金属学习的思维模型。
[师]这节课开始就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和前面刚学过的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进行金属的学习。
首先学习典型的金属——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课时金属钠[师]你能写出金属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推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吗?[生]从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推导出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可能体现强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师]通过结构分析,钠应该是非常活泼的,他能发生哪些反应呢?[探究活动1]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1:镊子夹取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然后用小刀切割,观察切开的断面。
将其放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实验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操作,描述现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学案问题,总结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体现出的化学性质。
[分析]在这个过程又体现钠的另一个物理性质—质地柔软,同时也看到金属钠具有金属的通性—呈银白色,当然钠作为金属也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板书] 一、物理性质1、密度比煤油大2、质地柔软3、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导电导热[提问]钠露置于空气中,表面为什么会变暗呢?[生]应该是钠露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
【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
1.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2.金属钠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相关方程式
【学情分析】:本节课虽为新授课,但是所涉内容并不太难
【学习目标】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2、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及用途。
【重、难点】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⑤
问题思考: 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程式?
2、金属钠的保存方法是什么?
拓展延伸:
1、回忆锌与盐酸反应的现象,推测钠与盐酸反应吗?如果能,与锌与盐酸反应比较哪个更剧烈?
写出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2、将金属钠放入CuSO 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同步练习】
1、在烧杯中加入水(密度为)和苯(密度为 388.0-⋅cm g )各50mL ,将
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 30.97-⋅cm g )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 、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作上下跳动
2、将适量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但无沉淀生成的是( )。
A 、盐酸
B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铁溶液
D 、硫酸镁溶液 2、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
在空气中 加热或点燃
3、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比较
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颜色状态。
高中化学_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系统研究元素化合物的起始课。
本课时的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有利于复习、巩固和运用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也能为以后卤素及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建立金属钠是一种强还原性金属单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表现出还原性的化学反应,从微观上明确金属钠的强还原性是其易失电子的重要表现。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金属钠的相关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金属钠的性质的研究,理解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视以定性、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钠着火的处理,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的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重点理解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是分析、描述实验现象【教学过程】[引入]上一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分类,第一节我们将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以实验为基础系统研究钠及其化合物,顺序为单质、氧化物、碱、盐。
今天我们一块认识单质钠。
[板书]一、活泼金属单质---钠[投影]一、活泼金属单质---钠[讲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同学们能不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一下,钠可能有那些性质?(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投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过渡]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金属钠应该是一种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金属单质,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金属钠的性质。
高中化学_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设计思路:(1)注重构建结构学科基本结构(2)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设置问题链(3)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4)从小课堂到大社会,将知识迁移、将学习延伸2.思维导图如下所示:3.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看吹气生火魔术表演,了解生火过程。
环节二:温故知新复习氧化钠化学性质对比推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得到的物质。
环节三:实验探究,学习新知分组实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环节四:迁移运用对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解释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吹气生火原因、小组同学间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环节五:知识升华展示生活中过氧化钠用做呼吸面具、核潜艇图片。
环节六:过渡引入、实验探索钠盐性质环节七:学以致用,生活中的化学---焰色反应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看,学生对元素化和物性质刚刚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学习元素化和物知识还没有系统的逻辑思维。
从能力层面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分析简单实验、预测性质、知识迁移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提高:1、以生活中生火现象引入教学,提高了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求知欲;2、在本节课中,留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假设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交流后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新的结论,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又提高了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3、通过钠盐性质探索、焰色反应现象,进一步联系生活中化学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育的目的——立德树人。
教材分析钠的重要化合物安排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放在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是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开端,与下一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元素化和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二介绍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钠及其化合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是对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内容的回顾,更重要的是针对这节课学生出现的问
题再次进行复习提问等,以达到让学生课上掌握的目
的,同时可以对下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铺垫,以体现出 本节课内容与下节课内容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及应用。2.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相互转化。
力分析 证实,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
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策略选 择与设计
1、讲练结合 2、多媒体使用 3、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
金属投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呢?那这节课我们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来学习一下钠以及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二)知识讲解
教学过程
1、(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钠是活泼的
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和方法;
(2)掌握常见的含有铁元素的物质及其具有的主 教学目标
要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分析——预测设计实验方
案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
论——知识总结、拓展,得出一般规律的科学探究方法。
学生学习能
使学生学会预测物理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
金属,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形式。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注意铁的价态)
②高温与水反应:
③与某些盐反应:
【解析】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
(特别是色、态)和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
等),找出具有特征条件的物质,再由相互转化关系逐
课例研究综 步推断。
述
课堂小结: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化学_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和方法——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在必修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教学设计中,要以金属钠的性质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两条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钠的性质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的实验探究来完成,预测、实验验证、分析推理、总结归纳,得出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并在以上探究过程中感受、梳理出学习物质性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
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和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二.教字目标1. 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认识实验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学习化学的兴趣,熟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4. 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研究方法与程序教学难点:预测钠的化学性质分析推理四. 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导入】观看视频——《天津港2015年的爆炸事件报道》追问:钠的威力为什么如此大?咱们知道水能灭火,浇水为什么不但灭不了火,还助爆了呢?今天咱们就一块探个究竟,学习一下钠的性质。
【学生观察】实验盒中盛放在煤油中的钠问:通过观察,你能得到钠的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教师引导)——钠是固体,密度比煤油的大。
【过渡】钠的威力如此大,那钠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活动探究一】预测钠的化学性质1.依据初中所学知识,总结:金属单质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2.用分类法预测钠能发生哪些反应?并预测会产生什么现象?反应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预测现象【汇报讨论】预测钠能与非金属(氧气)、酸、盐溶液反应,并预测到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会有红色固体析出。
【引导】如何验证咱们的预测正确与否?——学生:做实验。
高中化学_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分组讨论法、导学导思法、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分组实验、实验实录、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标分析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金属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金属的相关性质。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必修二》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析“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这节知识侧重学习碱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某些盐的性质。
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了解金属单质的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的了解金属。
钠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上一节钠的知识的理解,并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金属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金属的相关性质,本节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时的内容。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和分组实验及实验实录,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一、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Na2O2的重要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2、初步掌握Na2CO3与NaHCO3性质的相同与不同。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金属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保存方法,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交流、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与水反应、滴水点灯)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学习方法的引导。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描述和归纳。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药品。
四、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高中化学前两章又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等知识,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层面:在初中学生做过一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高一新生虽然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层面: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接触过金属钠,使得学生对金属钠充满着好奇和探知欲望。
五、教法与学法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事先编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课堂上采用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能力。
所以,我采用:教法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多媒体教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观察、归纳、交流合作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
始终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时事新闻,引入新课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爆炸点上空被火光染红,火焰四溅。
钠及其化合物的说课稿
钠及其化合物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钠及其化合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重要内容。
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为后续学习其他金属元素奠定基础。
在教材中,首先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依次讲解了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这些内容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也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金属的部分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钠这种活泼金属的性质和反应还比较陌生。
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化学概念和反应原理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化。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反应的本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理解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
(3)学会书写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钠的化学性质,尤其是钠与水的反应。
(2)过氧化钠的性质。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及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1)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素养目标】1、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钠,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2、从分类角度认识钠,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3、从实验探究角度认识钠,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重点:钠的化学性质难点:钠与水的反应【教学过程】【前置作业--温故知新】1、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利用树状分类法对钠进行分类3.写出金属活动顺序表及铁与氧气盐酸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
【讨论与交流】科学猜想:请预测金属钠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
实验验证:【实验探究1】钠与氧气反应实验2-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钠的光泽和颜色,并注意新切开的钠表面发生的变化。
现象:实验2-2将干燥的坩埚加热,切取绿豆大小的钠,迅速投到热坩埚中,加热片刻,待钠融化后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
现象:结论:一.钠的物理性质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熔点 (小于100 ℃),密度比水的________但比煤油的_____。
二.钠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与O2反应①常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2)钠还可以与其他非金属反应:Na + Cl2 =2.与水的反应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实验探究2】钠与盐反应实验探究:Na和CuSO4溶液反应烧杯中加入一些CuSO4溶液,加入绿豆大小的钠,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思考】和预想的现象一样吗?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3】钠与水反应【预测】从物质的组成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预测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实验探究:钠与水的反应烧杯中加入一些蒸馏水,滴入几滴酚酞,加入绿豆大小的钠,观察现象。
现象:反应方程式:思考:钠单质着火了可否用水灭火?练习:1.写出钠与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思考:钠和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思考:金属钠与CuSO4溶液反应没有生成Cu的可能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Na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⑵能利用Na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⑶能规范解答以Na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研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通过课前学案指导等过程,诱导学生思考、推理、探究。
首先由
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测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
1、学生研究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
1.学生完成基础过关部分
钠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说明有金属光泽)。
质地柔软,可以用刀切割(说明硬度小)。
熔点较低(97.81℃,鲁科版第9页),沸点为882.9℃。
钠虽为金属,密度(0.97g/cm3,鲁科版第9页),却比水小。
当然身为金属,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先变暗;生成的是(写化学式,下同) ,再变白;生成的是。
然后表面逐渐潮湿并形成溶液,这是NaOH潮解的缘故。
(此时溶液中在默默地进行着:CO2 + 2NaOH = Na2CO3 + H2O)这一反应。
再后来又结块;生成的是,最后变成粉末;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为风化,写出风化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师生探讨提高部分
01.钠与足量的O2反应,无论反应生成的是Na2O2还是Na2O,只要参与反应的Na的质量相等,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填“前者多”或“相等”或“后者多”,下同)。
得到的Na2O2固体的质量与Na2O固体的质量一定是。
02. 一定条件下,取钠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7.8g溶于水。
若所得溶液恰好能被100mL浓度为1.00mol/L的稀H2SO4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都正确
03. (2016上海虹口高三一模题)如图,倒置的坩埚盖子上放入硫粉,在硫粉中央放一小块钠,用胶头滴管向金属钠滴加一滴水,立即倒扣上大烧杯,发现坩埚盖子内火星四溅,烧杯内出现大量白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是钠与硫反应的催化剂
B. 酚酞的水溶液变红色
C. 钠与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滤纸逐渐变黑
03. 将23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水中得到溶液①,将24g镁投入到与水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得溶液②。
若不考虑H2逸出时所带有的水及水的挥发,则①和②的质量关系为( )
A. ① = ②
B. ①>②
C. ①<②
D. 无法确定
04.如图,在烧杯中盛有100mL蒸馏水,水中悬浮着一个表面光滑、耐碱、耐热的小球(此球稳定悬浮在水的中央)。
将10g金属钠分多次投入到水中,最后使烧杯内的液体恢复到原来蒸馏水的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⑴10 g钠要分多次投入的主要原因是:
答:。
⑵将10g钠全部投入完毕所需要的次数可能是。
A. 5次
B. 10次
C. 大于10次
⑶实验结束后,从烧杯内小球的位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3.通过完成并分析测评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钠及其化合物
4Na + O 2 = 2Na 2O
Na + O 2 =====点燃
Na 2O 2 2Na + S Na 2S 2Na + Cl 2 =====点燃
2NaCl 八、课后作业
无作业。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相关性质,已经为这节高三一轮复习课的学习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进入高三,第一次体会到一轮复习,学生必然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
从课堂气氛上可以看的出来。
但是,由于生源状况较差,学生接受能力弱,所以,本节课看起来有点新授课的滋味!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本节课通过课前预习、师生互动等过程,诱导学生思考、推理、探究,完成了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最后通过完成测评练习检验了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完成题目的情况、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学生们掌握了钠的性质,完成了对本节课重、研磨
难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是学习金属的基础。
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
如相关计算。
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等。
要求学生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具体应用!
测评练习
01.下列有关物质的保存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可以保存CCl4液体中
B.浓硝酸盛放于棕色试剂瓶中
C.氢氟酸保存在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D.金属锂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02. 下列有关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g Na与97.7g H2O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4%(不考虑水的挥发)
B.钠跟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析出了金属铜
C.钠、钾是低熔点轻金属,所以钠-钾合金在常温时柔软似蜡
D.以上答案都不对
03.(本题为2016年10月临沂一中高三月考题) A、B、C、D、E、X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
去)。
⑴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且焰色反应呈黄色。
X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写出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若A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则:
①组成单质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② X可能为(填代号)。
a.NaHCO3
b.Na2CO3
c.Na2SO3
d.Al(OH)3
⑶若A为淡黄色粉末,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X为非金属单质且通常为黑色粉末,则E的化学式为。
②若X为一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则鉴别等浓度的D、E两种溶液,可选择的试剂为。
a.盐酸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Ca(OH)2溶液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
由于生源状况较差,学生接受能力弱,
所以,本节课上起来有点新授课的感觉!或者说,教学过程有点不伦不类。
但这也是本人一直进行课堂教学的做法。
这节课没有经过改动或事先与学生协作表演。
所以失误多、错误在所难免。
就连板书等基本工作也未完成。
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是不错的,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标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是知道Na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能利用Na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能规范解答以Na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