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结构计算方法-第三讲

合集下载

第三讲-地基基础及地下工程

第三讲-地基基础及地下工程

强夯法
强夯法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迫使 深层土体液化和动力固结,是土 体密实,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减小沉降量,消除土的湿陷性、 胀缩性和液化性。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分为加压系统和排水 系统,通过布置垂直排水井,改
善地基的排水条件,并采取加压 、抽气、或电渗等措施,加速地 基土的固结和强度的增长,提高 地基的稳定性,使沉降提前完成。
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正由“线”的利用向大断 面、大距离的“空间”利用进展。
3.5 地下工程
3.5.1地下工业建筑
1. 地下水电站 电站建于地下,可获得更大水力压头;在枯
水季节,也能发电。 地下水电站包括水坝和电站两大部分。 三峡水电站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
✓ 与混凝土相差30~600倍
✓ 与钢相差600~6000倍
➢ 与上部结构相比,土层相当软弱,上部结构直接支 撑在土上,土层不能满足强度和变形的要求,必须 要有一个过度结构,使上部结构构件的应力有效扩 散,使之与土层强度相匹配,这个过度结构就是基 础。
基本概念
➢ 建筑物承重骨架 可分为3个部分: 上部结构、基础 和地基。

钻探


井探、槽探、洞探

触探


地球物理勘探
冲击钻机
岩芯
第三章 槽探
井探
坑探
洞探
地基基础及地下工程
坑探
重力勘查 磁力勘查 电勘查(传导类勘查、感应类勘查、电化学勘查) 地震勘查(反射法、折射法) 核地球物理勘查 地温勘查等
3.1 地基
补充: 测绘的仪器 水准仪用来测定
地面点高程
水准仪
3.1 地基
一般的工程设施为什么 要有地下部分呢?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计算理论(设计)PPT课件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计算理论(设计)PPT课件

§3.2岩石力学计算理论
(三)围岩压力分类
因塌方形成的自然平衡拱
13 2020/3/24
§3.2岩石力学计算理论
(三)围岩压力分类 膨胀压力:由于围岩膨胀崩解而引起的压力。 其大小取决于膨胀性粘土矿物的含量和地下水的情况。
14 2020/3/24
§3.2岩石力学计算理论
(三)围岩压力分类 冲击压力:冲击压力是围岩中积累的大量弹性 变形能,受开挖的扰动,这些能量突然释放所产 生的巨大压力。
15 2020/3/24
§3.2岩石力学计算理论
(四)松动压力计算 深埋隧道:就是指隧道开挖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 不涉及到地表的隧道。
q rhr
16 2020/3/24
§3.2岩石力学计算理论
(四)松动压力计算 1、当为单线隧道时:
h等级
17 2020/3/24
第三章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计算理论
(设计)
主讲:孟杏微
本章重点、难点: 1、掌握郎肯土压力理论; 2、理解库伦土压力理论; 3、掌握非圆形隧道等代元法。
2 2020/3/24
§3.1土压力计算理论
问题1:土压力的类型? 问题2:静止土压力计算? 问题3:朗肯主动、被动土压力理论? 问题4:库伦土压力理论? 问题5:特殊条件下朗肯土压力的计算(超载
10 2020/3/24
§3.2岩石力学计算理论
(三)围岩压力分类 (3)顶板岩体视其强度的不同而逐步塌落(图 c),可视 为塌落阶段; (4)顶板塌落停止,达到新的平衡,此时其界面形成一 近似的拱形(图d),可视为成拱阶段。
11 2020/3/24
(a)
(b)
(c)
(d)
松动压力的形成
12 2020/3/24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崔振东副教授,IAEG, FICDM, FICCE __,cuizhendong@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地下建筑结构本讲内容1 2 3 4计算方法的发展现状和计算方法荷载结构法地层结构法算例地下建筑结构4.1计算方法现状和计算方法19世纪初才逐渐形成计算理论,最先出现的计算理论是将地下结构视为刚性结构的计算理论,如压力线理论等。

直到19世纪后期,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材料陆续出现,并被用于建造地下工程,使地下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从这时起,地下结构开始按弹性连续拱形框架计算内力,并据以进行截面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在主动荷载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将受到地层对其变形产生的约束作用。

将这类约束作用假设为弹性抗力,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理论便有了与地面结构不同的特点。

由此建立了典型的假定抗力方法、弹性地基梁的力法(1956)、角变位移法及不均衡力矩与侧力传播法等地下建筑结构4.1计算方法现状和计算方法地下结构与地层是一个受力整体,20世纪以来,按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建立地下建筑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的研究也逐渐取得成果。

已经建立的方法既有解析解,又有各类数值计算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岩土介质本构关系研究的进展,地下结构的数值计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编制了多种功能齐全的程序软件。

70年代起,随着隧道施工力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开始致力于对采用新奥法施作的隧道建立仿真计算技术的研究,并据以对复合支护提出计算方法和设计方法,后者同时包括对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监测建立和完善量测技术,以及对其建立分析理论和对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引入反馈设计方法,以优化工程设计和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值得指出的是,在地下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后期提出的计算方法一般并不否定前期的研究成果。

鉴于岩土介质性质的复杂多变性,这些计算方法一般都有各自的适用场合,但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计算方法

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计算方法

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在地下空间建筑设计中,准确计算建筑面积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帮助创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方法一:分层法•将地下空间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一层根据其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并计算各自的面积。

•通过将各个层次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地下空间的总建筑面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商业中心、停车场等项目,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功能区域的面积分配情况。

方法二:累加法•按照地下空间的布局和结构,逐个累加各个房间或功能区域的面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办公室、会议室等单一功能的建筑项目,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每个空间的面积。

方法三:曲线法•对于曲线形状的地下空间,使用曲线法来计算建筑面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物地下车库等不规则形状的空间,可以根据曲线的数学模型来计算。

方法四: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对地下空间进行三维建模,并根据模型自动生成建筑面积的计算结果。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和高效地计算地下空间的面积,同时与其他设计软件和工具进行协同工作,提高整个建筑过程的效率。

方法五:专业软件辅助•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专业的建筑面积计算软件,可以通过输入地下空间的尺寸和布局等信息,自动计算出建筑面积。

•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减少人工计算的错误和繁琐,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结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计算方法。

无论是分层法、累加法还是曲线法、BIM技术或专业软件辅助,都能够帮助创作者准确计算地下空间的建筑面积,为设计和建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方法一:分层法•步骤一:将地下空间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划分。

例如,可以将地下一层划分为地下商业区、停车区等子区域。

•步骤二:针对每个子区域,计算其建筑面积。

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每个区域的长、宽,并乘以相应的高度来得到面积值。

•步骤三:将各个子区域的面积相加,得到整个地下空间的总建筑面积。

同济 地下工程概论 第三章 地下结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3

同济 地下工程概论 第三章 地下结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3

1.3 地下室结构
地下3层,地下室外墙采用“二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 楼板采用带柱帽的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顶板厚度为 350mm,B1、B2层厚度为225mm.楼板由钢骨混凝 土柱子支撑,局部跨度较大时楼板则采用有梁体系,柱 网间距一般为8.5×8.5m。中间型钢为 H400×400×13×21(SS440)。下段为钢管桩 Ф700×11(SK490)。 地下室平面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块区域: 1 标准间楼层 2 机电间楼层 3 多功能厅处楼层
一 基坑工程设计计算方法
围护结构稳定性验算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坑边坡总体稳定验算。防止因为围护墙插入深度不够 ,使基坑边坡沿着墙底地基中某一滑动面产生整体滑动。 (2)围护墙体抗倾覆稳定验算。防止开挖面以下地基水平抗力 不足,使墙体产生绕前趾倾倒。 (3)围护墙底面抗滑移验算。防止墙体底面与地基接触面上的 抗剪强度不足,使墙体底面产生滑移。 (4)基坑围护墙前抗隆起稳定验算。防止围护墙底部地基强度 不足,产生向基坑内涌土。 (5)抗竖向渗流验算。在地下水较高的地区,在基坑内外水头 差或者坑底以下可能存在的承压水头作用下,防止由于地下水 竖向渗流使开挖面以下地基土的被动抗力和地基承载力失效。 (6)基坑周围地面沉降及其影响范围的估计。
s x a1 a4 z
zs a2 a5 z
s xz a3
式中,a1,a2,a3为常系数,z为纵向坐标。
分步施工模拟
(1)一般表达式 对各施工阶段的状态,有限元分析的表达式为:
[K ]i { }i {Fr }i {Fg }i {Fp }i (i=1,L)
F为拆除结构内力的等效结点力。
连续介质平面有限元法计算实例 (常用软件plaxis)
香格里拉酒店处基坑剖面图

第三章 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方法

第三章 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方法

缺点:① 以人的经验为主,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和不一致性 ② 解决地下工程设计问题的范围比较狭窄
第三章
3.2 荷载结构模型
一、设计原理
荷载结构法的设计原理,是认为地下工程开挖
后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地下结构产生荷载,地
下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的 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式确 定地层压力,然后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地 下结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截面设计。
Winkler局部变形原理
i
i
R为地层的极限承载力
R
i
i i
1
k
i
(a)
(b)
(a)
(b)
(c)
(d)
弹性支撑方向的选择 — (i)法向和切向,(ii) 法向,(iii)法向加上摩擦力影响,(iv)简化 成水平方向
例1:直墙拱衬砌结构——纳乌莫夫法
结构形状和荷载
直墙拱计算简图(半结构)
内力分析的思路:
性 基 法 算 理
E0 E1
. . . .
χ
3 4 5 6 7 8 9 n=10
0 1 2
Ei
. . . .
E9 E10
y
Winkler的局部变形理论:
σ=Kδ
相当于将围岩简化为一系列彼此独立的弹簧,某一弹 簧受到压缩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只与该弹簧有关,而 与其它弹簧无关。 该假定虽然与实际情况不符,但是简单明了,能 够满足工程设计所需要的精度。 弹性抗力的大小取决于支护结构的变形,而支护 结构的变形又和弹性抗力有关,这是一个非线性的问 题,一般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来进行求解。
该法的计算特点是采用符合“局部变形原 理”的 线 性或非 线 性 弹 簧来模 拟围 岩 对 地下 结 构的被 动弹 性抗力,将地下 结 构与 围 岩所 组 成 的体系离散成包含有限个 结 构 单 元和 弹 簧 单 元 的组合体,并采用结构力学方法求解该体系。

第4章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

第4章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

M
5
3
1
1
2
力矩平衡方程: M M12 M13 M14 M15
(S12 S13 S14 S15 )1
1

S12

M S13 S14

S15
力矩分配法的解题步骤: (1)在刚结点处加上附加刚臂,使原结构成为单
跨静定梁的组合体,计算分配系数。(结构处于 锁住状态) (2)计算杆端的固端弯矩,求结点不平衡力矩。 (3)将不平衡力矩反号后,按分配系数、传递系 数进行分配、传递。(将锁住的结点放松) (4)将各杆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相 加求得各杆的最后弯矩。 (5)绘内力图。
之后进行计算分析,必要时修改构件尺寸或结构 型式 要计算,但不能过于依赖计算
3
1. 概述
设计计算方法一般分以下4类:
工程类比法 (严格说并非计算方法) 荷载结构法:主动荷载、主动荷载+弹性抗力 地层结构法:共同承载,连续介质理论 收敛限制法:属地层结构法,弹塑-粘性理论 数值法、解析法可用于上列后3种方法的任意一种 计算模型:平面模型、空间模型
38
4. 收敛限制法
收敛限制法:
又称特征线法或变
形法,是一种以理论为
基础、实测为依据、经
验为参考的隧道设计方
法。由法国人1978年在
新奥法的基础上提出。
σ
基本原理是利用岩体特
征曲线和支护结构特征
曲线交会的方法来决定
P P P
支护体系最佳平衡条
件。
39
小结
荷载结构法结合实测还是较实用的方法。 数值法:理论上完善,但土的应力—应变关 系至今不成熟,关键问题在于土并非连续材 料; 收敛限制法:思想合理,但实用上尚待发展。

地下建筑结构课件第三章浅埋式结构08

地下建筑结构课件第三章浅埋式结构08

考虑的因素
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防护等级 地质条件及施工能力等。
主要结构型式
直墙拱
矩形框架 梁板式结构
建筑工程学院
第一节 (一)直墙拱
概述
up
墙体部分通常用砖或块石砌筑,拱体部分视其跨度大小, 可采用砖砌拱、预制钢筋混凝土拱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拱。 拱顶部分形式:半圆拱、割圆拱、抛物线拱等。
第三章
浅埋式结构——单建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概述 矩形闭合框架的计算 构造要求
第四节
按地基为弹性半无限平面的闭合框架计算
.
本章着重讨论单建式矩形浅埋式结构的设计与计算原理
建筑工程学院
第一节 概念
概述
up
浅埋式结构——其覆盖土层较薄,不满足压力拱成拱条件 垂直土压力和水平土压力均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时
建筑工程学院
(二)矩形闭合框架

up
(1)单跨矩形闭合框架 (2)双跨和多跨的矩形闭合框架 (3)多层多跨的矩形闭合框架
建筑工程学院
第一节
概述
up
(二)矩形闭合框架
(1)单跨矩形闭合框架 当跨度较小时(一般小于6m),可采用单跨矩形闭合框架。 出入口通道
建筑工程学院
第一节
概述
up
建筑工程学院
(一)荷载计算 3 侧墙上的荷载:水平向土压力,水压力和特载。
(1)土层侧向压力
e ( i hi ) tan 2 45 2 i
up
(2)侧向水压力
e h
作用于侧墙上的荷载
t q 侧 e e q 侧
t ( i hi ) tan 45 h q侧 2

第三章-地下结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1

第三章-地下结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1

周收敛线,并按结构力学原理在同一坐标平面内绘出表示衬
砌结构受力变形特征的支护限制线,得出以上两条曲线的交
点,根据交点处表示的支护抗力值进行衬砌结构设计。
2024/7/17
1
图 3-12 假定抗力图形法
图 3-13 直墙式衬砌结构计算
•荷载——结构模型
2024/7/17
1
图 3-15 假定抗力图法结构计算
4、结构的模拟
地下结构的合理化模拟对结构内力有很大影响。锚喷支护 一般采用杆单元模拟,也可对锚杆加固区的围岩取用提高的、加 以考虑;支撑、钢支架及衬砌一般采用梁单元模拟。衬砌结构也 可采用四边形等参单元模拟,地下连续墙、桩一般也采用梁单元 模拟。杆单元或梁单元都可以采用弹塑性模型、粘弹性模型以及 和温度有关的本构关系。
初期支护:经验法 永久支护:作用和反作 用模型 大型洞室:有限元法
弹性地基框架, 有限元法
弯矩分配法解算 箱形框架
瑞士

作用-反作用模型
有限元法,有时用收 敛法

英国 弹性地基圆环缪尔 收敛-约束法,经验 有限元法,收敛法,经
伍德法

验法
矩形框架
美国 2024/弹7/1性7 地基圆环
弹性地基圆环,1作用 -反作用模型
2024/7/17
1
2024/7/17
1
图 3-7 拱形结构
3.4.2 圆形和矩形管状结构
• 可分为整体式和装配式两种:
2024/7/17
图13-8 衬砌结构形式
2024/7/17
1 图 3-9 装配式衬砌结构图 3-10 装配式圆管结构的构造
3.4.3 框架结构 3.4.4 薄壳结构 3.4.5 异形结构

地下结构数值计算方法课件 (3)

地下结构数值计算方法课件 (3)

1.0
1.35 1.2
1.0
1.2
1.0
1.4
1.4
1.0
1.2
1.0
1.4
1.4
-
1.2
1.0
1.4
1.4
-
1.2
1.0
1.4
1.4
1.0
1.2
1.0
-
1.4
--Biblioteka 1.0-1.4
-
-
1.0
-
1.4
-
-
-
-
1.4
-
-
-
-
1.4
-
-
-
-
-
1.0
-
-
-
-
1.0
-
-
-
-
1.0
-
第六章
midas GTS简介
第六章
midas GTS简介
算例:圆孔方板
算例:隧道二衬
第六章
midas GTS简介
算例:圆孔方板
算例:公路隧道二次衬砌
算例:隧道二衬
某两车道分离式公路隧道, 采用复合型支护,要求对 其Ⅴ级围岩浅埋段二次衬 砌进行强度验算。
第六章
midas GTS简介
算例:圆孔方板
几何模型 单元选择 材料属性 边界条件 查看结果
算例:圆孔方板
算例:圆孔方板
算例:隧道二衬
• 带圆孔单位厚度(1cm)的正方形 平板,边长为100cm。
• 圆孔半径为5cm,在x方向作用均 布拉力100N/cm2
• 板的弹性模量E=210000N/cm2
第六章 几何模型 单元选择 材料属性 边界条件 查看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p、up——分别为外荷载作用于拱脚引起的拱脚转角和水平位移。
简化后可得(4-3),(4-4)
11 X1 21 X1
12 22
X(4-3)
式中
11 11 1
12 22
21 22
12 2 u2 2 f 2
f 1 21 f 21
βp、up——外荷载作用下,基本结构拱脚截面的转角及水平位移;
β1、u1——拱脚截面处作用有单位弯矩MA=1时,该截面的转角和水平位移; β2、u2——拱脚截面处作用有单位水平推力HA=1时,该截面的转角及水平位移。
由位移互等定理知β2=u1;
f——拱轴线矢高。
其中:
β1、u1——分别为单位弯矩作用于拱脚弹性支座引起的转角和水平位移; β2、u2——分别为单位水平力作用于拱脚弹性支座引起的转角和水平位移;
(3) 地下建筑结构受主动荷载作用同时,又受到地层 的弹性抗力。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理论便有了与地面 结构不同的特点。
建立了典型的假定抗力方法、弹性地基梁的力法 (1956)、角变位移法及不均衡力矩与侧力传播法等
解超静定结构
一. 计算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4)20世纪以来,按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的解析解, (5)数值计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岩土介质本构关系 研究的进展,地下结构的数值计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编制了 多种功能齐全的程序软件。 (6)70年代起,随着隧道施工力学研究的发展,采用新奥法
国际隧协认为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种模型:
(一) 以参照已往隧道工程的实践经验进行工程类比为主 的经验设计法;
(二) 以现场量测和实验室试验为主的实用设计方法,例如 以洞周位移量测值为根据的收敛—限制法; (三) 作用—反作用模型,例如对弹性地基圆环和弹性地基 框架建立的计算法等;
(四) 连续介质模型,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解析法中有封 闭解,也有近似解,数值计算法目前主要是有限单元法。
u0 X1u1 X 2 (u2 fu1) up
式中 X1β1——由拱顶截面弯矩X1所引起的拱脚截面转角;
X2(β2+fβ1)——由拱顶截面水平推力X2所引起的拱脚截面转角;
X1u1——由拱顶截面弯矩X1所引起的拱脚截面水平位移;
X2(u2+fu1)——由拱顶截面水平推力X2所引起的拱脚截面水平位移;
(四)收敛限制模型
收敛限制模型的计算理论也是地层结构法,其设计方法则常称为收敛限制法,或称特征 线法。
二、收敛限制法
图4-1为收敛限制法原理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结构承受的地层压力,横 坐标表示洞周的径向位移。其值一般都以拱顶为准测读计算,曲线①为地层 收敛线,曲线②为支护特征线。两条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Pe)即为作用在 支护结构上的最终地层压力,横坐标(ue)则为衬砌变形的最终位移。因洞 室开挖后一般需隔开一段时间后才施筑衬砌,图4-3中以u0值表示洞周地层在 衬砌修筑前已经发生的初始自由变形值。
(二)地层结构模型
地层结构模型的计算理论即为地层结构法。其原理,是将衬砌和地层视为整体,在满 足变形协调条件的前提下分别计算衬砌与地层的内力,并据以验算地层的稳定性和进行 构件截面设计。
(三)经验类比模型
由于地下结构的设计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内力分析即使采用了比较严密的理论, 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也常仍需借助经验类比予以判断和完善,因此,经验设计法往往占据 一定的位置。经验类比模型则是完全依靠经验设计地下结构的设计模型。
设计结合施工监测,量测反馈设计 (7)反馈设计方法,以优化工程设计和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值得指出的是,在地下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后期提 出的计算方法一般并不否定前期的研究成果。鉴于岩土介质性质的复 杂多变性,这些计算方法一般都有各自的适用场合,但都带有一定的 局限性。
一. 计算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计算图式
内力分析
通常的计算方法―弯矩分配法(假定节点无线位移) 矩阵位移法
2 半衬砌结构
内力分析(力法)
对称问题解
X111 X 2 12 1p 0 0 X112 X 222 2p u0 f 0 0 其中,拱角处的u0、β0与拱角处的内力(M,N) 以及弹性支座的刚度有关。
0 X11 X 2 (2 f 1) p
地下建筑结构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
本讲内容
一、计算方法的发展现状 二、收敛限制法 三、荷载结构法 四、地层结构法
一. 计算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1) 19世纪初才逐渐形成计算理论 ,最先刚性结构 的计算理论,如压力线理论等。
(2) 19世纪后期,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材料陆续出 现,地下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 按弹性连续拱形框架计算内力。
三、荷载结构法
❖荷载结构法认为地层对结构的作用只是产生作用在地下 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包括主动地层压力和被动地层抗力), 衬砌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内力和变形,由此建立的计算方 法称为荷载结构法。早年常用的弹性连续框架(含拱形构 件)法、假定抗力法和弹性地基梁(含曲梁)法等都可归 属于荷载结构法。其中假定抗力法和弹性地基梁法都形成 了一些经典计算法,而类属弹性地基梁法的计算法又可按 采用的地层变形理论的不同分为局部变形理论计算法和共 同变形理论计算法。其中局部变形理论因计算过程较为简 单而常用 。
三、荷载结构法
✓设计原理
荷载结构法的设计原理,是认为隧道开挖后 地层的作用主要是对衬砌结构产生荷载,衬 砌结构应能安全可靠地承受地层压力等荷载 的作用。计算时先按地层分类法或由实用公 式确定地层压力,然后按弹性地基上结构物 的计算方法计算衬砌的内力,并进行结构截
面设计。
三、荷载结构法
1、浅埋式矩形框架结构 典型结构:
一. 计算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一. 计算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我国采用的设计方法似可分属以下四种设计模型:
(一)荷载结构模型
荷载结构模型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衬砌内力,并据以进行构件截面设计。其中衬砌结 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开挖洞室后由松动岩土的自重产生的地层压力。这一方法与设计地 面结构时习惯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区别是计算衬砌内力时需考虑周围地层介质对结构 变形的约束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