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80字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80字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科学家。

他是20世纪中国数学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

华罗庚于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192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数学系。

1930年毕业后,他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师从著名数学家G.H. Hardy和A.E. Ingham学习。

1934年,华罗庚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数学家。

回国后,华罗庚先后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并担任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主席等职务。

他致力于将现代数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现代数学的新局面。

华罗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论、代数学、微分几何等,他的学术成果丰硕,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华罗庚的数学成就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认可,他曾获得过许多国际数学奖项,包括1950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奖、1955年的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58年的美国数学学会奖等。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因病去世,享年75岁。

华罗庚生平

华罗庚生平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

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

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

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

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

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

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

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

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

华罗庚的简介和事迹

华罗庚的简介和事迹

华罗庚的简介和事迹华罗庚的简介和事迹摘要:华罗庚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涉及数论、代数及应用数学等多个领域,成就斐然。

本文将介绍华罗庚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以及对数学界的贡献,旨在向广大数学爱好者和学者们展现华罗庚科学家的风采。

关键词:华罗庚;数学家;学术成就;贡献;生平经历一、华罗庚简介华罗庚,1910年12月12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

华罗庚自幼好奇心旺盛,勤奋好学,16岁便凭借自学掌握了高等数学及英语,随后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学习。

他在大学期间稳定而扎实地学习了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科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一名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和研究者。

二、学术成就华罗庚是一位数学全才,在数论、代数、几何及应用数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其代数与数论研究的成果对数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华氏猜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数论研究。

此外,华罗庚在群论研究方面也有很深入的探索,他的“华罗庚定理”在群论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化学、物理分子运动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华罗庚还在数学中应用了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了数学在应用领域中的应用,如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相关问题。

三、华罗庚对数学界的贡献华罗庚对数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取得的学术成果,更在于其对数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的贡献。

他曾出任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和倡议,促进了各国数学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此外,华罗庚也积极参与数学教育的发展,他创办了数学学报和数学研究所,推动了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深受广大学者和数学爱好者的尊敬和敬仰。

四、结论华罗庚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学术成果和贡献不仅对数学界有重大影响,也在促进了世界数学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数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

我们应该向华罗庚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感恩他为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可以说华罗庚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学术成果和贡献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和赞扬。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9月12日),中国现代数学家,翻译家、科学普及家和社会活动家。

华罗庚早年生活在中国内战和日本侵华战争年代,经历了艰苦的求学历程。

他自学数学,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数学系,师从丘成桐、南步庵和曾兴言等先进教授。

于1933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前往法国深造,师从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小弟子,也是丘成桐的恩师,希尔伯特问题的解决者Henry Cartan教授。

他在法国科学院研究中心攻读博士,于1936年获得数学博士学位。

华罗庚于1942年回到国内,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都十分显著。

他于1946年创办了中国数学会,并任第一届理事长。

1950年,他和同事李政道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原子能研究机构——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

1960年代初,他曾经主导过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重建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华罗庚受到迫害,并被关押、审查多年,直到1971年才得以重返教育事业。

华罗庚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分析和代数学方面。

他曾经通过广泛的阅读西方数学文献,将现代数学理论带回中国,对推动中国数学学科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也是运用代数方法解析数学问题的开拓者之一。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华罗庚发布了数百篇论文和数部书籍,涵盖了从数学基本理论到高等数学的各个分支。

其中,著名的论文包括1936年发表的《论代数域的赋值理论》、1949年发表的《关于雅可比矩阵之一拓逝始终的证明》等。

除了学术贡献之外,华罗庚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也非常重要。

他长期致力于推广科学知识和数学教育,曾经参与编辑《大众数学》杂志,并主编了多本数学教材和普及读物。

1958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被授予国务院科学技术进步奖。

1979年,他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99年,华罗庚被评选为“人民教育家”和“中国数学家”。

华罗庚的简介

华罗庚的简介

华罗庚的简介华罗庚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数学家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的动荡历史,但始终专注于数学的研究之中。

下面,我们将依次介绍他的生平、贡献以及影响。

一、生平华罗庚于1910年10月12日出生在江苏扬州,家中父亲为杂货商。

他从小就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年仅16岁时就考取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入学资格。

1929年,华罗庚赴法国留学,先后在巴黎大学和高等矿业学校学习,师从于著名的数学家庞加莱、谢尔盖·苏沃洛夫等人。

期间,他在拓扑学、代数学等领域做出了许多杰出的研究成果。

1942年,华罗庚回到中国,开始在清华大学任教,并担任中国数学学会秘书长。

1949年以后,他还先后担任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等数学机构的领导职务。

二、贡献华罗庚在数学领域有着许多重要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华罗庚定理。

该定理证明了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表示为若干个质数的乘积的形式,这一定理在数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华罗庚还在几何学、代数学、拓扑学等领域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数学的发展,并为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影响华罗庚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促进了数学研究的发展。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机等领域,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数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罗庚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推动者。

他一直致力于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倡学术自由,创办了数学杂志等学术刊物,为中国的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总之,华罗庚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成就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数学史的历史长河上。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

( 1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 年11 月12 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 年 6 月12 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华罗庚1924 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 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了数学家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 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 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 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 年应苏联科学院邀请去苏联访问.同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 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 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等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 2 )一些著名数学家对华罗庚的评价华裔旅美数学家(Filds 奖得主) 丘成桐在《数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说:“中国近代数学能超越西方或与之并驾齐驱的主要有三个;……一个是陈省身教授在示性类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冯康在有限元计算方面的工作……华先生在数论方面的贡献是大的,可是华先生在数论方面的工作不能左右全世界在数论方面的发展,他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是从外面引进来的观点和方法,可是他在多复变函数方面的贡献比西方至少早了十年, 海外的数学家都很尊重华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

华罗庚简介 (精选)

华罗庚简介 (精选)

华罗庚简介 (精选)华罗庚简介 (精选)华罗庚被誉为“近代数学宗师”,他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学子和教师,也对中国数学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篇文章将从他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数学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平经历华罗庚于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30年开始进入复旦大学学习数学,不久后就成为了无业游民,其间曾游历全国各地,并学习了多门语言和文化。

1947年后,华罗庚先后进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在这期间也结识了一批国内外的数学大师,如邓稼先、杨振宁、Chowla等人。

1950年,华罗庚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获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

1951年,他回国并开始在中国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成为了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华罗庚也曾经历了多场政治风波,但他一直保持着对数学和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二、学术成就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

他在数学的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而不仅仅是在某一个领域中有所贡献。

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证明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这是在逻辑基础上建立华罗庚数的前提下完成的。

此外,他还在模形式、自守形式、代数数论、解析数论等领域中有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被誉为“华罗庚数学”。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方面的执着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他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乐于分享他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

他的思想启迪和研究方法影响了很多年轻的数学学者,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术研究,也激励了他们的精神追求。

三、对中国数学界的影响华罗庚是中国数学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在数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学术成就,对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他本人的研究工作和思想方法中,更体现在他对数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推广和培养上。

华罗庚在中国推广了数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提高了数学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

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基点。

■早年学习时期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简介
1、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出生在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2、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51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同年被任命为即将成立的数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3、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简介华罗庚(1910年– 1985年),中国数学家、教育家,著名的代数学家和数论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代数学之父”,是中国数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

他经历了动荡的时代,但一直坚持并发扬光大中国数学事业。

本文将依次从他的生平、学术成就、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生平华罗庚于1910年10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家境贫寒。

1929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师从陈省身。

1931年,他因家庭经济原因,辍学回到家乡。

1932年,华罗庚应聘到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开始了他的数学教育生涯。

1937年,日军独占南京,华罗庚怀着痛苦的心情离开南京,经过波折,最终逃到了内地。

1945年,华罗庚与家人一同赴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学习,受到了良好的学术环境的熏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回国,并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等职务。

1985年4月华罗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学术成就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涉及代数学、数论等多个学科。

他的代数几何学成果和雅可比证明问题,对国际代数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中华罗庚定理更被誉为“近世代数几何的第一定理”。

在数论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七十年代数问题和四平方和猜想证明、多项式同余定理,这些都让华罗庚在数学史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

此外,华罗庚还积极投身于中国数学的推广与普及工作,通过编写高等数学教材等方式丰富了中国数学教育的版图。

影响华罗庚对数学界的影响力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着很高的声望。

他常年在海外学术界活动,曾多次担任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主席,并是美国数学学会的会员。

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成就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坚持原创、勇攀高峰、勇闯新路的精神,也使学界对华罗庚非常推崇。

总结华罗庚是一位既有学术成就,又非常注重数学教育的杰出学者,他无愧于“中国数学之父”,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的先驱和开拓者才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数学。

回顾华罗庚的一生,不仅对他个人出色的学术成就慨叹不已,更让我们感受到他不屈不挠、执着不断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面丰功伟绩的数学学术旗帜,对我们今天潜心学习数学并攀登学术高峰也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
0.11.12— 1985.6.12),汉族,籍贯江苏金 坛,祖籍江苏省丹阳。世界著名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 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 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 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 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 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 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 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 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 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 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 “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 “华—王方法”等
身残志坚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 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 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 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 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 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 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 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 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 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 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 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 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 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 华大学.
三、华罗庚的名言积累
关于天才
(1)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 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2)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 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3)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数学家华罗庚

数学家华罗庚

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2日),原名华法灵,字华石等,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和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

生平经历华罗庚出生在中国江苏扬州一个书香世家。

早年华罗庚对于数学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

1932年,华罗庚赴法国留学,先后在巴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

在法国留学期间,华罗庚深入研究了数学领域的许多重要问题,并且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文。

1940年,华罗庚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成为了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的教授。

数学研究成就华罗庚在数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他对于偏微分方程的研究。

他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为后来的数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罗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局部凸性和整体凸性华罗庚的最早的重要工作是关于凸性的研究。

他研究了局部凸性和整体凸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证明这一关系。

这一方法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但是华罗庚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创新的思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2. 线性化问题华罗庚进一步研究了线性化问题,即如何将非线性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进行求解。

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线性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非线性方程求解的效率,同时也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3. 变分问题与极值理论华罗庚还研究了变分问题与极值理论的关系。

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力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这种方法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数学工具,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教育事业华罗庚除了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还在教育事业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杭州大学担任教职期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赞誉。

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当时中国数学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学术影响华罗庚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成果和影响不仅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被高度赞誉,而且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后来的数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罗庚简介1000字

华罗庚简介1000字

华罗庚简介1000字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9月12日),字景仁,号华世道,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数学之父”。

他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自幼聪慧,喜欢读书,父亲是一名文化人,对他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华罗庚14岁时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从中国著名数学家邵飘萍。

华罗庚在校期间表现出色,193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同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

1931年,华罗庚赴英留学,进入剑桥大学深造。

在英国期间,他认识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如哈代、莱曼、哈代-斯蒂克斯和杨振宁等人。

1936年,他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该校第一位中国人博士。

回国后,华罗庚先后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多所高校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

他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其中许多成果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代数学、数论、微分几何等,其中代数学成为他的代表性领域,他提出了“华罗庚代数”这一重要的代数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数学中。

华罗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在教学方面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积极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他曾多次担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的领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华罗庚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社会上也有很高的威望。

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务,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还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罗庚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还尽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人生充满了奋斗和创新的精神,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数学家华罗庚的资料

数学家华罗庚的资料

数学家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1877—1960),字彪夫,浙江宁波人,著名数学家,享受“国际数学界之父称号”。

他在几何学、线性代数、动力学等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对20世纪的科学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1900年,华罗庚以文学博士学位毕业于北京大学,1917年,他又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几何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等职,先后受聘于哈佛大学、美国怀俄明大学等美国高等学府,也曾受邀赴日本和英国留学。

1930年,华罗庚获得美国国家政府“特别纪念服务奖章”,这是美国唯一授予中国公民的最高军事勋章。

他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联合国教育与文化和科学奖章”,以及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华罗庚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会长和北京大学数学系“特殊教授”,。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的资料华罗庚(1910年-1985年),生于江苏苏州,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父”,对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罗庚早年的求学经历以及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将在下文中进行介绍。

华罗庚自幼酷爱数学,他年幼时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数学天赋。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下,他接受了严格的基础教育,对于数学的兴趣也不断加深。

1930年,他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深造,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重要的导师——丘成桐。

丘成桐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对华罗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华罗庚在研究领域广泛涉猎,涉及数论、代数、拓扑等多个数学分支。

他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数论和算术几何上。

他在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高斯整数环的亲和性问题和椭圆曲线的算术性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些成果使他成为了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还对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倡了新的数学研究方向,提出“代数数论”的概念,并领导了中国第一个数学研究所——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创立。

数学研究所的成立对中国数学界起到了重塑的作用,使得中国数学研究能够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尽管华罗庚对于数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但他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了严重的迫害,被迫停止数学研究,并被下放到农村劳动。

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数学事业的信念,继续坚持着,为数学研究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华罗庚晚年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和尊重。

他曾获得了苏联的列宁奖和法国的菲尔兹奖,是第一个获得国际数学顶级奖项的中国数学家。

他还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届和第二届院士,并担任院长多年。

华罗庚是中国数学学科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罗庚的一生饱含着对数学事业的热爱和付出,他为中国数学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使得他成为了国内外数学界的一面旗帜。

数学家简介-华罗庚

数学家简介-华罗庚

杂货店生意不好,他父亲帮人收购蚕丝, 白天收购,晚上算账.有一晚算错了一千多元, 算不清明天就不能开工.金坛有“拜狐仙” 的迷信风俗,有人就点上香烛,求狐仙帮忙. 可是求了狐仙,还是算不清账目.华罗庚在屋 子里闻得香气,出来说道,不要求狐仙了,让 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不相信儿子有这本 领,但抱着姑且让他一试的心情,把两大本账 薄交给他.结果华罗庚牛刀小试,没花多少时 间就把账目算清了.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 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 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 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 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 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 哈代与J.E.李特 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 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 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 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 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 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 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 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 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 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 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 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 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华罗庚简介资料_华罗庚个人资料介绍

华罗庚简介资料_华罗庚个人资料介绍

华罗庚简介资料_华罗庚个人资料介绍你了解华罗庚么?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委员,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华罗庚简介资料_华罗庚个人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目录华罗庚简介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人物生平成长历程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

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

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出国求学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江苏金坛人,著名数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91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在金坛启明小学读完小学,后入金坛初中,刚开始比较贪玩,从初二开始努力,1925年初中毕业时,名列全班第二名。

后考取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商科,因家境困窘,在还差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中止学业,回家帮助父亲经营店铺生意。

由于对数学产生兴趣,经常边站柜台,边看书学习数学。

1927年,与吴筱元女士结婚。

1928年,到金坛初中工作,任会计兼事务。

1930年,在上海《科学》第15卷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理由》的论文,指出苏家驹有一个12阶的行列式计算错误。

论文发表后,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重视,经过他的推荐,于1931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负责管理图书、公文、打字等。

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一年后开始讲授微积分课程。

1934年,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乙种研究员。

1935年,被提升为教员。

1936年前后,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N. Wiener)到清华大学讲学,对华罗庚的勤奋好学印象深刻。

1936年,维纳写信给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数学家哈代(G. H. Hardy)推荐华罗庚,称赞华罗庚是中国的拉马努金(Ramanujan)。

于是华罗庚得到中华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剑桥大学进修,得到哈代和李特伍德(J. E. Littlewood)的赞赏。

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回国,应清华大学之聘任教授,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应苏联科学院与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访问苏联,同年7月,与曾昭抡、吴大猷率优秀青年学生赴美深造。

在美国期间,先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后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数论。

1948年,任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并筹备成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

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基点。

■早年学习时期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

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

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便深深爱上了数学。

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

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

当时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

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

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得写……”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

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

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

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辛酸得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

”顽强地自学到18岁。

1927年秋,和吴筱之结婚。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

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

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集合》和一夯0页的《微积分》。

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

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

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

“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

”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

着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

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

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

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

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

《堆叠素数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

9月,华罗庚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回国建设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决心偕家人回国。

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

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

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

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

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

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

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

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

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空气,开展学术讨论。

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华罗庚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参加新中国的各项社会活动。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

他作为中国数学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

他还出席了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8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

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

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

1964年初,他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同年3月18日,毛主席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

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

1965年毛主席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文革斗争时期“文革”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

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统筹方法还是要搞的。

”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

这之后,他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小分队共去过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的工作受到胡耀邦、叶剑英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

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晚年大家时期1982年11月,他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