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2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脱机运算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AM2901运算器的功能与用法,2片AM2901的级连方式,深化运算器部件的组成、设计、控制与使用等知识。
实验仪器:TEC-2000实验仪实验原理:脱机运算器实验,是让运算器从教学计算机整机中脱离出来,此时它的全部控制与操作均需通过两个12位的微型开关来完成,这就不能执行指令,只能通过开头、按键控制教学机的运算器完成指定的运算功能,并通过指示灯观察运算结果。
实验内容:1、将教学机左下方的5个拨动开关置为1XX10(单步、8位、脱机);先按RESET 按键,再按START按键,进行初始化。
2、按下表所列操作在8位机上进行运算器脱机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其中D1取为01H,D2取为10H;通过两个12位的红色微型开关向运算器提供控制倍,通过8位数据开关向运算器提供数据(高8位的数据开结果分析:由结果可知,只要按AM2901芯片功能给出其相应的控制信号,即可完成相应的功能。
另AM2901操作周期如下:A、B口数据锁存通用寄存器接收即在下降沿时,A、B口数据锁存器锁存数据,在低电平时通用寄存器接收数据,因此在压START前,ALU输出为结果,压START后,产生高电平到低电平的变化,此时ALU输出的结果存入通用寄存器中,而ALU则输出操作再次被执行的结果,但该结果没有存入通用寄存器中,则下次操作时使用的寄存器值为存入值(表中表现为压START前值)。
实验结论:通过此项实验使我们了解了AM2901运算器的功能与用法,熟悉了2片AM2901的级连方式,以及深化运算器部件的组成、设计、控制与使用等知识,让我们加深了对AM2901运算器各项特性的认知程度。
实验二:控制器部件教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教学计算机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几条典型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后,设计几条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
达到以下目的:1、理解计算机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2、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3、对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指令分类等建立总体概念4、学习组合逻辑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实验仪器:TEC-2000教学计算机实验原理:控制器设计是学习计算机总体组成的设计的重要部分,要在TEC-2000教学机上完成实验,要了解以下内容:1、TEC-2000的功能部件及其连接关系;2、TEC-2000的每个功能部件的功能和控制其运行办法;3、TEC-2000支持的指令格式和指令执行流程分组情况;4、TEC-2000中已经设计并正常运行的各类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也包括控制器设计与实现中的具体线路和控制信号的组成;5、自己要实现的指令格式、功能、执行流程设计中必须遵从的约束条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2运算器实验 华北电力大学 李梅
科技学院综合实验报告( 2011 -- 2012 年度第一学期)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题目:运算器实验院系:信息工程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李梅王晓霞设计周数:第十八周成绩:日期:年月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与深入理解4位的运算器芯片Am2901的功能和内部组成,运行中要求使用的控制信号及其各自的控制作用;2.熟悉与深入理解用4片4位的运算器芯片构成16位的运算器部件的具体方案,各数据位信号、各控制位信号的连接关系;3.熟悉与深入理解用2片GAL20V8芯片解决ALU最低位的进位输入信号和最高、最低位的移位输入信号、实现4位的标志位寄存器的方案,理解为什么这些功能不能在运算器芯片之内实现而要到芯片之外另外处理;4.明确教学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使用总计23位的控制信号就完全确定了它的全部运算与处理功能,脱机运算器实验中可以通过24位的微型开关中的23位提供这些控制信号,教学计算机正常执行指令时,这些控制信号必须改由控制器部件来提供。
在两种方式下,每一位(组)的控制功能是完全相同的。
二、实验正文1.实验内容1.1脱机运算器和联机运算器的区别和联系运算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传统的5大功能部件之一,承担执行运算和暂存运算数据的功能,通常由执行算术逻辑运算功能的ALU线路、暂存参加ALU运算的数据和中间运算结果的通用寄存器组、支持乘除法运算的专用寄存器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之间通过多路选择器线路实现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运算器部件。
TEC-XP16教学计算机的运算器部件,主体部分由4片4位长度的位片结构的运算器芯片Am2901组成,每片Am2901可以接收来自内部总线IB的4位输入数据,其4位输出都直接送到地址寄存器AR的不同字段(AR不属于运算器的组成部分,图中用虚线框表示),并且经过支持三态功能的开关门电路送到内部总线IB。
还要使用MACH芯片内部的部分电路提供ALU最低位的进位输入信号和最高、最低位的移位输入信号,使用一片GAL20V8实现4位的标志位寄存器FLAG,接收ALU输出的4个标志位信号和来自内存堆栈区的4位数据(用于恢复现场状态信息),FLAG的4位输出可以经过一片带支持三态功能的开关门电路送到内部总线IB,用于保存现场状态信息到堆栈区。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共3篇)篇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11 .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TEC-2000 十六位机监控命令的用法;2).学习和了解TEC-2000 十六位机的指令系统;3).学习简单的TEC-2000 十六位机汇编程序设计;2.实验内容:1).使用监控程序的R 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 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2).使用 A 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 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用G 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P 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3、实验步骤1).关闭电源,将大板上的COM1 口与PC 机的串口相连;2).接通电源,在PC 机上运行PCEC.EXE 文件,设置所用PC 机的串口为“1”或“2”, 其它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3).置控制开关为00101(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16 位、联机),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
其它实验相同;4).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TEC-2000 CRT MONITOR Version 1.0 April 2001Computer Architectur Lab.,Tsinghua University Programmed by He Jia >5).用R 命令查看寄存器内容或修改寄存器的内容a.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显示寄存器的内容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b.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 R0↙;修改寄存器R0 的内容,被修改的寄存器与所赋值之间可以无空格,也可有一个或数个空格主机显示:寄存器原值:_在该提示符下输入新的值,再用R 命令显示寄存器内容,则R0 的内容变为0036。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6).用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D 2000↙会显示从2000H 地址开始的连续128 个字的内容;连续使用不带参数的 D 命令,起始地址会自动加128(即80H)。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2上海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姓名:学号:座位号:上课时间:教师:报告成绩:一、实验名称:运算器实验二、实验目的:1. 学习数据处理部件的工作方式控制。
2. 学习机器语言程序的运行过程。
三、实验原理:CP226实验仪的运算器由一片CPLD实现,包括8种运算功能。
运算时先将数据写到寄存器A和寄存器W中,根据选择的运算方式系统产生运算结果送到直通门D。
实验箱上可以向DBUS送数据的寄存器有:直通门D、左移门L、右移门R、程序计数器PC、中断向量寄存器IA、外部输入寄存器IN 和堆栈寄存器ST。
它们由138译码器的四、实验内容:1. 计算37H+56H后左移一位的值送OUT输出。
2. 把36H取反同54H相与的值送人R1寄存器。
五、实验步骤:实验内容(一):1. 关闭电源。
用8位扁平线把J2和J1连接。
2. 用不同颜色的导线分别把K0和AEN、K1和WEN、K2和S0、K3和S1、K4和S2、K6和X0、K7和X1、K8和X2、K9和OUT连接。
3. K15~K0全部放在1位,K23 ~K16放0位。
4. 注视仪器,打开电源,手不要远离电源开关,随时准备关闭电源,注意各数码管、发光管的稳定性,静待10秒,确信仪器稳定、无焦糊味。
5. 设置实验箱进入手动模式。
6. 设置K0=0,K8K7K6=000,K23 ~K16=0011 0111。
7. 按下STEP键,在A寄存器中存入37。
8. 设置K0=1,K1=0,K23 ~K16=0101 0110。
9. 按下STEP键,在W寄存器中存入56。
10. 设置K0=1,K1=1,K8K7K6=110,K4K3K2=000。
11. 按下STEP键,L寄存器显示1A。
12. 设置K9=0,其他保持不变。
13. 按下STEP键,OUT寄存器显示1A。
14. 关闭实验箱电源。
实验内容(二):1. 基本与实验内容(一)的前5个步骤相同(去掉连接OUT寄存器的导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2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Computer Organization Lab Report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 姓名:__ _ 学号: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学院: ___ _ 专业:_ _____实验顺序:_______ 原创:__ _____ 实验名称:_ ____实验分数:_______ 考评日期: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了解地址总线的组成结构、地址来源及集合原理。
2.掌握程序段与数据段的寻址规则及地址部件的运用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环境Dais-CMX16+达爱思教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原理地址总线的作用是传递地址信息,输出当前数据总线上发送信息的源地址或接收信息的目的地址。
如下图所示本系统设有内存与外设两条地址总线,通过PC计数器提供内存(程序存储器)地址,并由地址寄存器AR传递内存(数据存储器)地址与外设地址。
另外堆栈寄存器SP亦可视为地址寄存器,它的堆顶指向数据与程序指针存取地址。
图2-1地址总线组成通路1.11位内存地址Addr如图2-1所示,本系统从提高信息存取效率的角度设计主内存地址通路,按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最为典型的分段存取理念合成内存地址总线addr,在指令操作“时段”(取操作码与取操作数),以当前程序指针PC为址,遇主存数据传递“时段”以当前数据指针AR为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生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生实验报告(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 A0922学号:10914030230姓名:李斌目录实验准备------------------------------------------------------------------------3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7 实验二数据通路实验-------------------------------------------------------13 实验三微控制器实验--------------------------------------------------------18 实验四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22实验准备一、DVCC实验机系统硬件设备1、运算器模块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构成8位字长的ALU。
它是运算器的核心。
可以实现两个8位的二进制数进行多种算术或逻辑运算,具体由74181的功能控制条件M、CN、S3、S2、S1、S0来决定,见下表。
两个参与运算的数分别来自于暂存器U29和U30(采用8位锁存器),运算结果直接输出到输出缓冲器U33(采用74LS245,由ALUB信号控制,ALUB=0,表示U33开通,ALUB=1,表示U33不通,其输出呈高阻),由输出缓冲器发送到系统的数据总线上,以便进行移位操作或参加下一次运算。
进位输入信号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对运算器74LS181的进位输出/CN+4进位倒相所得CN4;其二由移位寄存器74LS299的选择参数S0、S1、AQ0、AQ7决定所得。
触发器的输出QCY就是ALU结果的进位标志位。
QCY为“0”,表示ALU结果没有进位,相应的指示灯CY灭;QCY为“1”,表示ALU结果有进位,相应的指示灯CY点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静态存储器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方法。
2、掌握半导体随机存储器如何存储和读取数据。
二、实验要求:按练习一和练习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并填写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及记录表2.2的写入和读出操作过程。
三、实验方案及步骤:1、按实验连线图接线,检查正确与否,无误后接通电源。
2、根据存储器的读写原理,按表2.1的要求,将各控制端的状态填入相应的栏中以方便实验的进行。
3、根据实验指导书里面的例子练习,然后按要求做练习一、练习二的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结果。
4、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分析原因,然后重做。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表2.1各控制端的状态(2)练习操作数据1:(AA)16 =(10101010)2写入操作过程:1)写地址操作:①应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00000000即可。
②应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先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打开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1,关闭片选信号(CE),写命令信号(WE)任意,即CE=1,WE=0或1。
③应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作为地址输入AR地址寄存器中: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④应关闭AR地址寄存器的存数控制信号:LDAR=0。
2)写内容操作:①应设置输入数据的开关状态:将试验仪左下方“INPUT DEVICE”中的8位数据开关D7-D0设置为10101010。
②应设置有关控制端的开关状态:在实验仪“SWITCH UNIT”中打开输入三态门控制端,即SW-B=0,关闭地址寄存器存数控制信号,即LDAR=0,打开片选信号(CE)和写命令信号(WE),即CE=0,WE=1。
③应与T3脉冲配合可将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6116的00000000地址单元中:再按一下微动开关START即可。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二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二算术逻辑运算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运算器芯片(74LS181)的逻辑功能。
(2)掌握运算器数据的载入、读取方法,掌握运算器工作模式的设置。
(3)观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数据运算的规则。
二、实验原理1.运算器芯片(74LS181)的逻辑功能74LS181是一种数据宽度为4个二进制位的多功能运算器芯片,封装在壳中,封装形式如图2-3所示。
图2-374LS181封装图主要引脚有:(1)A0—A3:第一组操作数据输入端。
(2)B0—B3:第二组操作数据输入端。
(3)F0—F3:操作结果数据输入端。
(4)F0—F3:操作功能控制端。
(5):低端进位接收端。
(6):高端进位输出端。
(7)M:算数/逻辑功能控制端。
芯片的逻辑功能见表2-1.从表中可以看到当控制端S0—S3为1001、M为0、为1时,操作结果数据输出端F0—F3上的数据等于第一组操作数据输入端A0—A3上的数据加第二组操作数据输入端B0—B3上的数据。
当S0—S3、M、上控制信号电平不同时,74LS181芯片完成不同功能的逻辑运算操作或算数运算操作。
在加法运算操作时,、进位信号低电平有效;减法运算操作时,、借位信号高电平有效;而逻辑运算操作时,、进位信号无意义。
2.运算器实验逻辑电路试验台运算器实验逻辑电路中,两片74LS181芯片构成一个长度为8位的运算器,两片74LS181分别作为第一操作数据寄存器和第二操作数据寄存器,一片74LS254作为操作结果数据输出缓冲器,逻辑结构如图2-4所示。
途中算术运算操作时的进位Cy判别进位指示电路;判零Zi和零标志电路指示电路,将在实验三中使用。
第一操作数据由B-DA1(BUSTODATA1)负脉冲控制信号送入名为DA1的第一操作数据寄存器,第二操作数据由B-DA2(BUSTODATA2)负脉冲控制信号送入名为DA2的第二操作数据寄存器。
74LS181的运算结果数据由(ALUTOBUS)低电平控制信号送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二 八位寄存器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成绩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指导教师实验日期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班级实验地点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二八位寄存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1.了解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和构成;2.熟悉 EDA 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要求:1.电源选用+5V,注意D触发器的置0端和置1端必须接高电平,即+5V电源。
否则D触发器工作不正常。
2. D触发器可以选用 74LS74(7474 也可),其逻辑符号(图中SD为置1端,接低电平有效;图中CD为置0端,接低电平有效;CP为脉冲)。
二、实验原理设计一个八位寄存器,该寄存器具有一个时钟输入端CLK,一个复位端RE,八个并行数据输入端d7,d6,…d0和八个数据输出端q7,q6,…q0,当时钟脉冲到来时,并行数据输入端的数据被送入寄存器中。
寄存器框图如图所示。
三、主要仪器设备1.操作系统为WINDOWS的计算机一台;2.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一台;3.基本D触发器7474。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原理图输入:采用图形输入法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验电路的原理图输入。
2. 管脚定义:根据硬件实验平台资源示意图和附录一“平台资源和FPGA引脚连接表”完成原理图中输入、输出管脚的定义。
将寄存器的输出q7-q0分别锁定在LD7-LD0上。
将寄存器的输入d7-d0分别锁定在K7-K0上。
将寄存器的输入脉冲CLK锁定在单脉冲(Pin 132引脚)上。
3.原理图编译、适配和下载:在QuartusⅡ环境中选择EP2C8Q208C8器件,进行原理图的编译和适配,无误后完成下载。
4.功能测试:改变K7-K0的状态,按动一次单脉冲键,LD7-LD0的显示将与K7-K0相对应,若有错则重新调试。
5.生成元件符号。
五、实验结果分析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和构成;熟悉了EDA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中,用一个锁定在开关k8上的输入端用来控制置0端,我认为VCC也需要使用一个输入端表示,否则在引脚分配时无法对VCC进行分配。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实现(二)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完成所有实践环节的基础上,旨在深化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基本知识,进一步领会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算法,并进行具体实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2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能够实现定点小数的机器数表示、定点小数的变形补码加减运算、定点小数的原码一位乘法运算和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3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3.1 main.java该Java文件为程序的主类在此界面上有口令输入框,用户必需要输入正确的口令才能正常使用.初始密码是123,用户若输入不正确,则会弹出警告对话框,用户用三次机会,若三次都不能正确输入,则直接退出,此时口令框变为不可用。
输入正确的密码点确定后即能直接使用。
3.2 jqbs.java该程序将一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对应的原码、反码、补码、移码。
在上面的窗体中按“输入”按扭时,将输入焦点设置为最上面的一个文本框上。
输入一个带符号的二进制定点小数(如-0.11010101)后,按“原码”、“反码”、“补码”或“移码”按扭中的任一个后,将在第二个文本框中显示对应的机器数,同时要求将第二个标签中“原码”字样改成对应的编码字样。
选择“返回”按扭时回到主窗体。
比如,用户输入-0.11010101,执行相应的操作会出现相应的结果。
原码:原码的数值部分是该数的绝对值,最高位表示符号位,最高位为0是正数,最高位为1是负数。
反码:正数的反码等于原码,负数的反码等于除符号位外其余二进制数码0变成1,1变成0。
正数: [x]反 = [x]原 = x 负数:符号位不变,其余变反补码:正数的补码等于原码,负数的补码等于反码加1。
正数: [x]补= [x]原负数: [x]补= [x]反 +1反码补码移码实现定点小数的机器数表示,对于正数的定点小数,它的原码、补码、反码为它本身;移码为最高符号位变为1,其他位保持不变。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次实验报告
1、运算器实验
按照下表连线
连接
信号孔
接入
连接
信号孔
接入
1
J1座
J3座
5
AEN
K3
2
S0
K0
6
WEN
K4
3
S1
K1
7
CyIN
K5
4
S2
K2
8
ALUCK
CLOCK
注:CyIN为运算器进位输入。
(1)将运算数据输入A、W中
将XXH写入A寄存器:
拨设置开关K23—K16,使其为A寄存器要输入的数据:
K23
K22
K21
K20
K19
K18
K17
K16
0
0
0
0
0
0
0
1
置控制信号:
K6
(IREN)
K5
(PCOE)
K4
(MAROE)
K3
(MAREN)
K2
(EMEN)
K1
(EMRD)
K0
(EMWR)
1
1
1
0
1
1
1
按CLOCK键,将地址1写入MAR
读EM[1]:
置控制信号为:
K6
(IREN)
K5
(PCOE)
四、思考题
运算器
1、运算器在加上控制信号及数据(A、W)后,运算结果是否需CLOCK跳变才能给出?
答:不需要,结果会直接给出。
2、S2、S1、S0控制信号的作用。
答:通过控制信号S2、S1、S0来选择ALU的运算类型。
具体运算选择如下:
S2 S1 S0功能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方案框图,调用PC模块,选用适当元器件,画出实验电路逻辑图,并组装成电路。
2、在电路上实现下列手动单功能操作,(控制信息可用电平开关输出电平)。
→ 、
→RAM
RAM→Bus
→
设计提示:
1、利用实验箱中提供的总线接口搭接总线结构,各器件再分别挂到总线上。
2、用一片74LS273作为存贮器的地址寄存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总线的工作原理
2、掌握总线的传送技术
3、熟悉建立总线的器件特性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图2-2所示的实验方案,如果要通过“输出显示”观察到“RAM地址寄存器(AR)”中的数据,请选用适当元器件设计实现。画出实验电路逻辑图,并组装成电路。
2、在设计的电路上实现下列手动单功能操作,并写出操作步骤:
从图中可看出,地址信息及数据信息都是通过同一组数据开关经三态传输门挂上总线,再发送相应的部件的。要区分送入总线的信息是地址还是数据,可以通过对操作时序的控制来实现,本实验由于地址值及内容数据都是通过数据开关人工加载的,因此区分总线上的地址和数据信息也就是人为地操作总线上的某些芯片,打入或读出信息。
图2-2总线传送技术实验方案(例)
图3-2 1k×8位的M2114
五、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内容设计并连接电路,
对单个存贮器地址的写操作如下:
1、 =1,CS=1
2、 =0
3、输入端D3D2D1D0输入地址(0H~15H),打入MAR
4、输入端D3D2D1D0输入数据
5、W/R=0
6、CS=1→0→1
7、返回3,写下一个数据
读操作如下:
1、 =1,CS=1
图1-6简单的节拍脉冲发生器一周期的波形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总结报告范文模板)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报告实验目录:一、实验1 Quartus Ⅱ的使用(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任务(三)实验要求(四)实验步骤(五)74138、74244、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二、实验2 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任务(三)实验要求(四)实验原理图与仿真图三、实验3 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要求(三)实验原理图与仿真图四、实验4 数据通路的组成与故障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电路(三)实验原理图与仿真图五、本次实验总结及体会:一、实验1 Quartus Ⅱ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Quartus Ⅱ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3.利用Quartus Ⅱ验证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二)实验任务1、熟悉Quartus Ⅱ中的管理项目、输入原理图以及仿真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2、新建项目,利用原理编辑方式输入74138、74244、74273的功能特性,依照其功能表分别进行仿真,验证这三种期间的功能。
(三)实验要求1.做好实验预习,掌握74138、74244、74273的功能特性。
2.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如下:(1)实验目的;(2)写出完整的实验步骤;(3)画出74138、74244和74273的仿真波形,有关输入输出信号要标注清楚。
(四)实验步骤1.新建项目:首先一个项目管理索要新建的各种文件,在Quartus Ⅱ环境下,打开File,选择New Project Wizard后,打开New Project Wizard:Introduction窗口,按照提示创建新项目,点击“Next”按钮,再打开的窗口中输入有关的路径名和项目名称后,按“Finish”按钮,完成新建项目工作。
2.原理图设计与编译:原理图的设计与编译在Compile Mode(编译模式)下进行。
2.1.新建原理图文件打开File菜单,选择New,打开“新建”窗口。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次实验报告材料
W为写命令,W为低电平时,是写操作。EMWR和CK经或门后的输出作为W的输入,因此只有当EMWR为低电平,并且时钟脉冲到来时,在时钟脉冲的下降沿,W为低电平,将数据写入存储器。
(2)写使能有效时是将数据写入到存储器中,而读使能有效时是将数据从存储器送出到数据总线上。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机器号:
学号:
E-mail:
指导教师:
总成绩:
分步成绩:
出勤:
实验表现
实验报告:
实验三运算器及移位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模块如何连接以及数据通路;
2、通过实际设置控制信号、给出ALU的输入端数据、观察运算结果,领会课堂教学中关于ALU的功能特性;
3、认识一种较新的设计实现ALU功能的方法——用CPLD实现运算器。
2、观察EM地址的来源,EM的地址什么时候由PC提供,什么时候由MAR提供;
答:控制信号不同会导致EM地址来源不同:PCOE为0,MAROE为1时,EM的地址由PC提供;PCOE为1,MAROE为0时,EM的地址由MAR提供。
3、存储器进行读操作时,如果将EMRD置为1,能读出原来的写入数据吗?读EM单元内容需要CLK跳变吗?
ALU原理图
移位器由3个8位寄存器组成,能实现直通、左移、右移。直通门D将运算器的结果不移位送总线,右移门R将运算器的结果右移一位送总线,左移门L将运算器的结果左移一位送总线。用控制信号CN决定运算器是否带进位移位。
三、实验内容
1、运算器实验
按照下表连线
连接
信号孔
接入
连接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二报告
实验(二)存储器实验1、实验目得1 深入理解计算机内存储器得功能,组成知识。
2深入得学懂静态存储芯片得读写原理与用她们组成教学计算机存储系统得方法(即字,位扩展技术),控制其运行方式2、实验内容1、完成存储器扩展得实验,需要为扩展内存选择一个地址,并注意读写与OE等控制得正确状态。
2、用监控程序得D,E命令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比较RAM,EEPROM,EPROM在读写上得异同。
3、用A命令写一段程序,对RAM进行读写,用D命令查瞧结果就是否正确。
4、用A命令写一段程序,对扩展存储器EEPROM进行读写,用D命令查瞧结果就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分析原因,改写程序,重新运行。
3、实验步骤1、检查FPGA下方得插针要按下列要求短接:标有“/MWR”“RD”得插针左边两个短接,标有“/MRD”“GND”得插针右边两个短接,标有ROMLCS与RAMLCS得插针短接。
2、RAM(6116)支持即时读写,可直接用A、E命令向扩展得存储器输入程序或改变内存单元得值。
RAM中得内容在断电后会消失,重新启动实验机后会发现内存单元得值发生了改变。
1>用E命令改变内存单元得值并用D命令观察结果。
<1>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E2020<2>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D2020<3>断电后重新启动教学实验机,用D命令观察内存单元2020~2023得值。
2>用A命令输入一段程序,执行并观察结果。
<1>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A 2000<2>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T 2000<3>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G 2000<4>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ﻩR3、将扩展得ROM芯片(27或27系列得替代产品58C65芯片)插入标有“EXTROMH”与“EXTROMP”得自锁进插座,要注意芯片插入得方向,带有半圆形缺口得一方朝左插入。
如果芯片插入方向不对,会导致芯片毁坏,然后锁紧插座。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组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流程和数据的传输方式。
3、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4、培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以及相关的实验软件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进行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法、减法、与、或等操作。
观察运算结果在寄存器中的存储和变化情况。
2、控制器实验模拟了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过程。
分析不同指令对计算机状态的影响。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了内存的读写操作和地址映射方式。
考察了缓存的工作原理和命中率的计算。
4、总线实验观察数据在总线上的传输过程和时序。
分析总线竞争和仲裁的机制。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设备,将运算器模块与计算机主机相连。
打开实验软件,设置运算类型和操作数。
启动运算,通过逻辑分析仪观察运算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记录运算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2、控制器实验步骤连接控制器模块到计算机。
输入指令序列,使用示波器监测控制信号的产生和变化。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状态转换。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搭建存储系统实验电路。
进行内存读写操作,改变地址和数据,观察存储单元的内容变化。
分析缓存的替换策略和命中率的影响因素。
4、总线实验步骤连接总线模块,配置总线参数。
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观察总线的仲裁过程。
测量数据传输的时序和带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算器实验结果加法、减法等运算结果准确,符合预期。
逻辑运算的结果也正确无误。
观察到在运算过程中,寄存器的值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更新。
分析:运算器的功能正常,能够准确执行各种运算操作,其内部的电路和逻辑设计合理。
2、控制器实验结果指令能够正确取指、译码和执行,控制信号的产生和时序符合指令的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生实习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生实习报告第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生实习报告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习(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习时间实习课题: 计算机组装实习目的:熟悉计算机硬件组装硬件组装流程实习器材与设备:旧电脑数据线螺丝刀等实习过程:1.准备机箱2.安装主板上的部件3.将主板装入机箱4.连接机箱至主板的控制线5.实习小结:(写实习报告要求:1.有图纸的请附在报告反面2.写出具体过程包括编程、步骤)第二篇: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任务计识。
算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重点科,在计算机硬件的各个领域中运会用到计算计原理的有关知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手段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与设计、制造﹑调试﹑制造﹑维护等多方面的技能同时训练动手的能力,也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第三篇: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习报告总结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了解了很多知识,也学到了一些课本中没有的知识点,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是在这快乐中我们有着艰辛,在我们接完线的时候,去运行机器总是出错,我们一步一步的检查,到最后一遍又一遍的重新连线,到最后终于成功了,心里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喜悦。
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与实践实验课程不仅仅是对理论的验证,重要的是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包括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培养也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学生完成项目实践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这也是工程实践中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整个课程中,指导教师多次与学生交流设计方案,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逐渐理解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同时,培养学生书写报告的能力,很多学生只注重编程序,而不重视课程报告的撰写,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成绩比例分配的导向,让学生真正理解报告不仅是写给老师看的,更重要的是真正通过报告的形式提交自己的设计思想。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_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微程序控制器实验1.一. 实验目的:2.能看懂教学计算机(TH-union)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数条基本指令的功能、格式及执行流程。
并可以自己设计几条指令, 并理解其功能, 格式及执行流程, 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
3.深入理解计算机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与组成原理4.深入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5.对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指令分类等建立具体的总体概念6.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二. 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器主要由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和地址转移逻辑三大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分为:1.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2.启动运行后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 分析该指令要求什么事;3.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 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 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4、运算任务完成后, 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三. 微指令格式:1)微地址形成逻辑TH—UNION 教学机利用器件形成下一条微指令在控制器存储器的地址.下地址的形成由下地址字段及控制字段中的CI3—SCC控制.当为顺序执行时,下地址字段不起作用.下地址为当前微指令地址加1;当为转移指令(CI3—0=0011)时,由控制信号SCC提供转移条件,由下地址字段提供转移地址.2)控制字段控制字段用以向各部件发送控制信号,使各部件能协调工作。
控制字段中各控制信号有如下几类:①对运算器部件为了完成数据运算和传送功能, 微指令向其提供了24位的控制信号, 包括:4位的A、B口地址, 用于选择读写的通用积存器3组3位的控制码I8-I6、I5-I3、I2-I6, 用于选择结果处置方案、运算功能、数据来源。
3组共7位控制信号控制配合的两片GAL20V83位SST, 用于控制记忆的状态标志位2位SCI, 用于控制产生运算器低位的进位输入信号2位SSH, 用于控制产生运算器最高, 最地位(和积存器)移位输入信号②对内存储器I/O和接口部件, 控制器主要向它们提供读写操作用到的全部控制信号, 共3位, 即MRW③对CPU内部总线数据来源的控制, 主要通过3位编码标记为DCD, 来选择把哪一组数据发送到内部总线(IB)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代码6013749
实验时间2013 年12 月15 日
指导单位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年级
学号专业
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6A-417
实验二通用寄存器单元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8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1.了解通用寄存器的组成和硬件电路;
2 .利用通用寄存器实现数据的置数、左移、右移等功能
要求: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实现通用寄存器移位操作。
了解通用寄存器的工作原理运用。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CPT实验机,连线
实验原理及内容
1.实验原理
<1>通用寄存器单元的工作原理:
通用寄存器的核心部件为2片GAL,它具有锁存、左移、右移、保存等功能。
各个功能都由X1、X2信号和工作脉冲RACK来决定。
当置ERA=0、X0=1、X1=1,RACK有上升沿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通用寄存器。
可通过设置X1、X0来指定通用寄存器工作方式,通用寄存器的输出端Q0~Q7接入判零电路。
LED(ZD)亮时,表示当前通用寄存器内数据为0。
输出缓冲器采用74LS244,当控制信号RA-O为低时,74LS244开通,把通用寄存器内容输出到总线;当控制信号RA-O为高时,74LS244的输出为高阻。
图1 通用寄存器原理图
<2>寄存器实验构成
1.通用寄存器由2片GAL构成8位字长的寄存器单元。
8
芯插座RA-IN作为数据输入端,可通过端8芯扁平电缆,
把数据数据输入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2.数据输出由一片74LS244(输出缓冲器)来控制。
用8
芯插座RA-OUT作为数据输出端,可通过端8芯扁平电
缆,把数据数据输出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3.判零和进位电路由1片GAL、1片7474和一些常规芯片
组成,用2个LED(ZD、CY)发光管分别显示其状态。
2.实验内容
(一)数据输入通用寄存器(二)寄存器内容无进位位左移3.实验前准备
控制信号说明:
信号脉冲作用有效电平
X0、X1 74LS198的工作模式
ERA 选通通用寄存器低电平有效RA-O 通用寄存器内容输出至总线低电平有效RACK 通用寄存器工作脉冲上升沿有效
M 在ALU单元中作为逻辑和算术运算的选择。
在本实验中决定是否带进位移位0带进位1不带进位
4.实验过程
(一)数据输入通用寄存器
1.把RA-IN(8芯的盒型插座)与CPT-B板上二进制开关单元中的J1插座相连(对应二进制开关H16~H23),把RA-OUT(8芯的盒型插座)与数据总线上的DJ6相连。
2.把RACK连到脉冲单元的PLS1,把ERA、X0、X1、RA-0、M接入二进制拨动开关。
请按下表接线。
信号定义接入开关位号
RACK PLS1孔
X0 H12孔
X1 H11孔
ERA H10孔
RA-O H9孔
M H4孔
3.二进制开关H16~H23作为数据输入,置42H(对应开关如下表)
H23 H22 H21 H20 H19 H18 H17 H16 数据总线值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8位数据
0 1 0 0 0 0 1 0 42H
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12 H11 H10 H9 H4
X0 X1 ERA RA-O M
1 1 0 0 1
4.按启停单元中的有效按钮,置实验机为运行状态。
5.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RA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把42H打入通用寄存器。
$ 此时数据总线上的指示灯IDB0~IDB7应该显示为42H。
由于通用寄存器内容不为0,所以ZD (LED)灯灭。
(二)寄存器内容无进位位左移
1.把42H打入通用寄存器中,数据总线上显示42H。
2.实现左移功能,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12 H11 H10 H9 H4
X0 X1 ERA RA-O M
1 1 0 0 1
3.按启停单元中的有效按钮,置实验机为运行状态。
4.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RA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使通用寄存器的值左移。
$ 此时数据总线上的LED指示灯IDB0~IDB7应该显示为84H。
由于通用寄存器内容不为0,所以ZD (LED)灯灭。
5.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使通用寄存器的值左移,此时数据总线上的LED指示灯IDB0~IDB7应该显示为09H。
若一直按PLS1,在总线上将看见数据循环左移的现象。
(三)寄存器内容无进位位右移
1.把42H打入通用寄存器中,数据总线上显示42H。
2.实现右移功能,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12 H11 H10 H9 H4
X0 X1 ERA RA-O M
1 0 0 0 1
3.按启停单元中的运行按钮,置实验机为运行状态。
4.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RA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使通用寄存器的值右移。
$ 此时数据总线上的LED指示灯IDB0~IDB7应该显示为21H。
由于通用寄存器内容不为0,所以ZD (LED)灯灭。
5.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使通用寄存器的值右移,此时数据总线上的LED指示灯IDB0~IDB7应该显示为90H。
若一直按PLS1,在总线上将看见数据循环右移的现象。
四、实验小结(包括问题和解决方法、心得体会、意见与建议等)
通用寄存器可用于传送和暂存数据,也可参与算术逻辑运算,并保存运算结果。
通过实验我了解通用寄存器的组成和硬件电路;掌握了利用通用寄存器实现数据的置数、左移、右移等功能的方法。
五、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批阅人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