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及病原诊断识别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病虫害 病害部分知识重点

园林植物病虫害 病害部分知识重点

病害部分知识重点名词解释1.病害:当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在种苗、球根、鲜切花和成株的贮藏及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致使植物的生长发育收到显著阻碍,正常的生理程序受到干扰,细胞、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花、叶、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植株死亡,从而降低了花木的产量及质量,造成了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观,这种现场称之为病害。

2.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直接原因称之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3.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亦称为生理病害。

4.侵染型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都能相互传染,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

5.病害的症状:植物感病后,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症状。

感病植株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称为病症。

所有植物病害均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症。

6.★菌核:是由菌丝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状、大小、色泽不一,其内贮藏有较丰富的养分,对高温、低温和干燥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既是营养的贮藏器官,又是休眠体。

7.★子实体:真菌在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时,由气生菌丝分化出来的产生孢子的结构称为子实体。

不同真菌的子实体其形态和称谓不同。

8.带毒现象:有的植物在受到某种病毒侵染后,病毒虽然也在体内繁殖,但寄主一般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之为带毒现象。

带毒现象表示寄主对病原物的高度忍耐力,同植物的抗病性有关。

9.隐症现象:由于环境条件的关系,感病植物暂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甚至原来表现的症状也会消灭,这种现象称隐症现象。

10.★病程: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侵染过程称为病程,又叫侵染程序。

病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它的侵染活动停止为止。

11.★侵染循环: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2.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在一定时间内的发生普遍而严重成为病害流行。

林木病害识别—认识植物病害

林木病害识别—认识植物病害
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 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 五、通风不良 • 六、酸碱度不适宜
七、有毒物质
SO2、SO3、HCl、粉尘等引起叶缘,叶尖 枯死,叶脉间变褐—落叶,此外农药、 化肥使用不当,花木叶片常产生斑点和 枯焦脱落。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城镇注意选择抗 烟性较强的花木和树木进行绿化,改善 环境。
受病林木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原物在受病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征
所有病害都有病状
病症出现:真、细、寄生性种子植物,寄 生藻类
植物病害症状主要类型:
病症:病状和病症
病状
变色:黄化、花叶、褪绿、斑驳、明脉等 坏死:斑点、梢枯、疮痂、焦枯、穿孔、猝倒等 腐烂:干腐、湿腐 萎蔫: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 畸形:矮化、丛枝、皱缩、肿瘤、畸形等
病症:病状和病症
病状
变色:黄化、花叶、褪绿、斑驳、明脉等 坏死:斑点、梢枯、疮痂、焦枯、穿孔、猝倒等 腐烂:干腐、湿腐 萎蔫: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 畸形:矮化、丛枝、皱缩、肿瘤、畸形等
均匀变色(黄化) yellowing
长春花黄化病
不均匀变色(碎色)
郁金香碎色病
不均匀变色(mosaic)
烟草花叶病
病 征(症)
霉状物:霜霉、绵霉、灰霉、黑霉等 粉状物:黑粉、白粉、锈粉 粒状物: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等 蕈体(伞状物)担子果 脓状物:细菌所特有 外生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所特有 藻状物:寄生性藻类所特有
三、植物病害病原类型及其致病类型
引起林木发生病害的原因称病原;被寄生的林木称为寄主。
(一)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害
缺素识别:
6)缺Zn:小叶症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
缺素识别:
7)缺B: 畸形果 症状在植株肉嫩组织出现

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

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

3
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容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 性,同时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拮抗微生物和天然产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原物的生长和繁 殖。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可持续等优点,是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防治的重要手段 之一。
但是,生物防治见效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对技术和资源的要 求也较高。
关注抗病性育种
加强园林植物抗病性育种研究, 培育具有优良抗病性状的园林植 物新品种,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 能力。
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推广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 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提高 防治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病原的繁殖方式、传播途径、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等,揭示侵染性病原的致病过 程和机制,为开发新型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开发新型防治技术与方法
总结词
针对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原的防治,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防治技术与方法,以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详细描述
通过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园林植物病样,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 学技术进行病原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深入研究和揭示病原的分类地位 和系统发育关系,为侵染性病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研究侵染性病原的致病机制
总结词
了解和掌握侵染性病原的致病机制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关键,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病原侵入寄主后的生物学特征 和致病过程。
细菌性萎蔫病
由萎蔫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导致植株萎蔫、黄化、枯死。
病毒性病原
花叶病毒病
由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 片和果实,受害部位出现黄绿相间的 花斑或畸形。

2-02第2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

2-02第2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

植原体的基本特性
1.植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物。 2. 可以人工培养。
3. 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对
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因无细胞壁。
4. 引致黄化、矮缩、丛枝、小叶等症状。
5. 必须依赖昆虫介体传播。叶蝉和飞虱等刺吸式 口器是主要媒介。
病毒类和植原体病害的防治
以及野生寄主。
C、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根霉属 Rhizopus
菌丝体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有匍匐枝和假根。 孢囊梗 2~3 根丛生于假根的上方。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 形、多角形。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孢子囊
孢囊梗
匍匐枝 放大的孢子囊 假根
3-7 接合孢子的形成
(3)子囊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真菌是较高等的真菌。全部陆生, 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 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 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 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A、闭囊壳 B、子囊壳 C、子囊腔(假囊壳) D、子囊盘
泡囊 孢子囊
②霜霉属 Peronospora
孢囊梗呈二叉状锐角分枝,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 梗顶端。 危害植物叶片,引起霜霉病。 孢囊梗
孢子囊
(2)接合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真菌近600种,水生到陆生。多 数腐生,少数寄生,还有些是昆虫的寄生物或共 生物。 A、营养体是无隔膜的发达的菌丝体或虫菌 体,少数有隔膜。 B、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二、细菌
(一)形态和结构
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
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
核。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
状。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菌。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
(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科学识别与防治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科学识别与防治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科学识别和 防治
月 季
瓜 叶 菊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科学识别和 防治
②、叶斑病:叶上有不规则型、长条形浅红褐色病斑, 周围有退绿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大斑块,病斑上产生 黑点。
杨树叶斑病
鱼尾葵黑斑病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科学识别和 防治
丁香褐斑病
月季黑斑病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科学识别和 防治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科学识别和
防治
2.病毒病:常因多种病毒复合侵染而使症状表现复杂。可分为以下 4种类型:①、花叶型②、黄化型③、坏死型 ④、畸形型:病果呈现 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或黄绿相间的花斑,病果畸形,果面凸凹
不平。病果易脱落。。
防治:适时喷洒 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消灭蚜虫、粉 虱等,再用32%核苷·溴·吗啉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销毁,接触过 病株的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洗净,预防人为的接触 传播。
▪ 4、安全用药:
严格掌握各种药剂的使用浓度,控制用药量,防止产生药害。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科学识别和 防治
常见病害:
▪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当受到外来的因素 干扰而超出其适应能力,就会出现变色、畸形、 腐烂、局部或者整体死亡的现象。
▪ 城市园林植物病害大体上可分为真菌病害、病 毒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 4 大类。
根腐病
立 枯 病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科学识别和 防治
▪ ⑥、煤烟病:菌丝体紧密交织在叶面呈蛛网状,无色或
棕至褐色,有小刺,小刺圆柱形、不分枝,直或略弯曲, 端钝圆,黑色不透明,但上部近透明。子囊壳近聚生,扁 球形,有不明显的孔口,干时顶部凹陷,光滑,近革质, 黑色。 ▪ 防治方法: 在发病后, 用清水擦洗患病枝叶和喷洒 50% 多菌灵 500~ 800 倍液。

常见园艺植物主要病害症状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常见园艺植物主要病害症状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常见园艺植物主要病害症状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一、白粉病类1、症状:白粉病是植物上发生普遍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嫩茎、芽及花瓣等幼嫩部位,被害部位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粉斑,其上布满白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后期白粉变为灰白色或浅褐色,病叶枯黄、皱缩、幼叶常扭曲、干枯,其上可形成黑褐色小点(病菌的闭囊壳)。

二、霜霉病类1、病菌寄主:霜霉病发生在园林植物中,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草本植物上,极少数发生在木本植物上。

2、症状:霜霉病菌在寄主的受害部常产生一层霜白色霉层。

双子叶植物叶片上造成边缘不很明显的多角形病斑,病斑到后期呈现中央的枯死部分和周围的褪色部分。

在禾本科植物上,霜霉病菌随寄主分生组织生长到达地上部分各器官,引起全株的畸形3、病原: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病条件为:低温15—20OC 左右潮湿的季节,故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白锈菌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4、霜霉病与白粉病的区别(1)霜霉病①霜霉病的霉层分布在叶片背面。

②病菌霜白色的霉层中不形成黑色小点。

(2)白粉病①白粉病的霉层多分布在叶片正面。

②病菌灰白色的霉层中常形成黑色小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4、防治方法:避免高温高湿,减少叶面保湿时间,控制空气湿度,多开窗换气;用20000倍代森铵;500倍代森锰锌或代森锰喷施防治,但后者容易污染叶片。

三、锈病类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子菌纲锈菌目的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园艺植物的叶片,引起叶枯及叶片早落,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由于在病部产生大量锈状物而得名。

四、疫病类疫病主要是指由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引起的一类病害,主要引起植物花、果、叶部组织的快速坏死和腐烂。

高湿是影响病害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因素。

(一)百合疫病1、症状:又称脚腐病。

主要侵害茎、叶、花、鳞茎。

茎部染病初生水浸状褐色腐烂,逐渐向上下扩展,加重茎部腐烂,致植株倒折或枯死;叶片染病,初生水浸状小斑,扩展成灰绿色大斑;花染病呈软腐状;鳞茎染病出现水浸状褐斑,扩展后腐败,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植物病害种类及侵染性非侵染性病害识别判定

植物病害种类及侵染性非侵染性病害识别判定

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引起的营养元素缺乏、水分不足或过量,低温冻害和高温灼伤、肥害、药害及废水废气造成的毒害等。

侵染性病害真菌引起的病害: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白粉病、锈病、稻瘟病、纹枯病、疫病、灰霉病、稻曲病、黄萎病、菌核病、果树疮痂病等病状:黄叶、烂叶、坏死、萎蔫等病症:灰霉、白粉、黑粉、锈粉、根腐等霜霉病:主要在叶片正面形成黄色、多角形病斑,在病斑的背面产生白色或紫灰色霉层(黄瓜、菠菜),发展迅速时在短期内使叶片枯干以致植株枯死。

植物的花梗、果实等受害后,可引起组织膨大或畸形,如十字花科作物霜霉病。

禾谷类作物发生霜霉病可使花器变态呈小叶状,如谷子白发病;或引起植株矮化、萎黄,如水稻、小麦等的黄化萎缩病。

炭疽病:危害植物的茎、叶、果实等部位,病斑形状不规则,多为近圆形,稍凹陷,黄褐色至黑褐色,大多具黑色边缘,具明显的同心轮纹,密生黑褐色小点,湿度大时,会有橘红色或橘黄色的霉层枯萎病:维管束病害。

多发生于成株期。

发病初期顶部叶片似缺水萎蔫,后萎蔫加重,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叶脉变黄、枯萎而死。

病情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黄枯的叶片不脱落。

有时症状多表现在1~2层分枝上,也有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如常。

劈开病茎可见其维管束变深褐色。

黄萎病:维管束病害。

定植后开始发病,座果后发病严重。

一般病株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向上部叶片发展或从一边发病向全株发展。

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首先变黄,逐渐发展至叶片半边或整个叶片发黄。

天气干旱或晴天中午前后表现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

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有时叶缘向上卷曲、萎垂或脱落,严重时病株叶片脱光,仅剩茎秆。

劈开病根、茎、叶柄等部位,可见其维管束变褐色。

纵切重病株成熟果实,也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

猝倒病: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软,使之迅速萎蔫,最后茎基部呈线状缢缩。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根底知识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掌握病害症状的类型,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和症状特点,了解各类病原物的一般形态,掌握真菌、细菌主要种类的特征,掌握侵染性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生开展过程与测报的根本方法。

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根本概念一、园林植物病害的涵义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运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的非正常影响,或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导致生理、组织结构、形态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变化,使植物的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变劣,甚至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和降低绿化效果与观赏价值,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直接引起病害的因素称为病原,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病原,其他因素统称为环境因子。

生物性病原又称为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和螨类〔图2-1〕。

非生物性病原包括温度不宜、湿度失调、营养不良和有毒物质的毒害等。

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病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都具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

植物遭病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后,首先是生理方面发生不正常变化,如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加强,同化作用的降低,酶的活性和碳、氮代谢的改变,以与水分和养分吸收运转的失常等,称为生理病变。

之后是内部组织发生不正常变化,如叶绿体或其他色素体的增减、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增减、维管束的堵塞、细胞壁的加厚,以与细胞和组织的坏死等,称为组织病变。

继生理病变和组织病变之后,外部形态也发生不正常变化,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坏死、腐烂、畸形等,称为形态病变。

往往先引起生理机能的改变,继而造成植物组织形态的改变。

这些病变是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开展的过程,称为病理变化过程或称病理程序。

病理变化过程是识别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标志。

在侵染性病害中,受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病原物在寄主体中生活,双方之间既具有亲和性,又具有对抗性,构成一个有机的寄主——病原物体系。

第十一讲 植物病害诊断技术

第十一讲 植物病害诊断技术

公司年会开场白台词范文(精选5篇)公司年会台词范文篇1女:女士们,先生们;合:大家晚上好。

男:瑞雪开颜,笑辞丁亥旧岁;万物复苏,喜迎戊子新春。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此举办**集团20xx年大型迎春招待会,欢庆新春的到来,并向所有动力人送去新年的美好祝愿!女:参加今天晚宴的有公司各级党政领导,先进模范,员工代表,以及今年新进公司的大学生毕业生代表。

*公司的外方专家也应邀参加了今天的晚宴。

对各位嘉宾的光临,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男:在过去的一年里,**集团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经营成果。

同时,我们以奋发昂扬的姿态迎接X年的到来!可搭配选择句子:甲: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满怀着喜悦的心情,20xx年元旦如约而至乙:新年拉近了我们成长的距离甲:新年染红了我们快乐的生活乙:新年让我们截取下了四季的片段甲:新年给了我们人生的禅想乙:在这一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情,用爱来融化冰雪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欢乐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甲: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乙:今天,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甲:今天,我们送去我们的祝福乙:带着祝愿、带着嘱托甲:埋藏已久的期盼,化做今日相逢的喜悦乙:看,阳光灿烂,那是新年绚丽的色彩甲:听,金钟朗朗,这是新年动人的旋律合:在诗与画流动的佳节里我欲邀同来一起庆贺快乐的节日.*20xx 年年会现在开始结束语甲:虽然我们无法阻拦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情乙:妍丽的鲜花祝你节日愉快;闪动的烛光祝你平安如意甲:怀念万千祝福在这充满喜悦的佳节里,祝福串成一首诗、组成一曲旋律、开启一片温馨的心灵乙:温馨的气息、恬静的氛围、舒心的休憩编织成您快活的生活甲:愿你以微笑迎接青春的岁月和火一般的年华乙:愿人世间梦幻般的鲜花与绿叶永远陪伴你温馨的回忆甲:愿我的祝福如朵朵小花开放在温馨的季节里为你点缀欢乐四溢的佳节乙:今天的联欢会更加体现出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面向未来的集体甲:在这里,有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有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乙:在这里,散发着油墨的清香,跳动着青春的脉搏甲:在这里,有我们对生活的激情,更有我们对未来的渴望合: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乙:今天的联欢会到此结束,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开场白:甲: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病害分类识别)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病害分类识别)

1. 孢囊梗和孢子囊 2. 孢子囊萌发形成泡囊 3. 雄器、藏卵器和卵孢子
腐霉属
疫霉属
引起根腐
霜霉属
葡萄霜霉病
(2)接合菌亚门:水生到陆生真菌。多数腐生,少数寄生。营养体主要
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或虫菌体。无性繁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 合孢子。
根霉属
百合根霉软腐病
(3)子囊菌亚门:高等真菌。全部陆生,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菌丝体
生存的能力。
• (1)专性寄生物:是寄生性最强的一类生物。只能从活的有机体
中吸取营养物质,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物体上生长发育。如病毒、类 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这 类寄生物难于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 (2)强寄生物 以寄生为主,当条件改变时也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
如外担子菌、外子囊菌、黑粉菌及多数叶斑病菌和细菌中的黄单胞杆菌。
鞭毛的着生方式
细菌病害的症状:
穿孔
畸形
流脓
5、病毒病: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植物病毒的核
酸绝大多数为RNA。病毒具有增殖、传染和遗传等特性。
球状
杆状
病毒由伤口侵入植物后,进入韧皮部,在筛管内随营养液移动,先被带至 植物根部,后向地上部分移动,病毒便扩展到植物全株,常引起花叶、黄 化、矮化、萎蔫、畸形等类型的病状。
• 感病 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较重称为感病,发病很严 重的称为严重感病。如很多杨树对松杨栅锈菌感病,但青杨受害 最重。
• 避病 是指感病植物在某种条件下避免发病,或避免某种病害的 盛发。一般是让植物生长期与病菌侵入期错开,使植物避开病菌 的侵害。如适当早播,使苗木最易感病的时期与病菌大量活动的 时期错开,即可减少苗木猝倒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的个体发育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即真菌
先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然后形成各种复杂的 繁殖结构,产生孢子。
1.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丝体称为营养 体。典型的营养体为纤细多枝的丝状体。单根细丝 称为菌丝,菌丝可不断生长分枝,许多菌丝集聚在 一起,称为菌丝体。菌丝通常呈管状,直径5~10μm。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1.2.2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病原: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它是病害发生 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
病原生物(病原物):生物性病原;植物病 原物大多具有寄生性,因此病原物也被称为 寄生物,它们所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 简称寄主。
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病毒、细菌、类病毒、 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菌核




菌索
产 孢 机 构
子座
2.真菌的繁殖体 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 繁殖器官称为繁殖体。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 性和有性两种
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有性 孢子。孢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相当于 高等植物的种子。
真菌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子 实体和孢子形式多样,其形态是真菌分类的 重要依据之一。
菌丝生长
有些专性寄生菌 如白粉菌、锈菌、 霜霉菌等,能以 菌丝上形成的特 殊吸收器官──吸 器,伸入寄主细 胞内吸收养分。 吸器的形状有指 状、分枝状、掌 状等。 有些真菌还有假 根,类似植物根。
真菌的吸器
有些真菌的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态,交织 成各种形状的特殊结构,如菌核、菌索和子座 等。它们对于真菌的繁殖、传播、以及增强对 环境的抵抗力有很大作用。
真菌可以人工培养。真菌通过菌丝吸收营养物 质。有些真菌只能从寄主表皮组织获得养料, 如白粉菌,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收养 料。大多数真菌则从寄主内部组织吸收养料。
根据吸养方式,可将病原真菌分为以下三 种类型。
专性腐生 只能从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营 养物质,不能侵害有生命的有机体,如伞菌、 腐朽菌、煤污菌等。
真菌的孢子
(1)无性繁殖 是 不经过性细胞结 合而直接由营养 体上产生孢子的 繁殖方式。真菌 的无性孢子主要 有下列几种 : 游动孢子和孢囊 孢子 、分生孢 子 、 粉孢子 (节孢子 )、 芽孢子 、 厚膜 孢子 。
真菌无性孢子类型 1.厚垣孢子 2.芽孢子 3.节孢子 4.游动孢子 5.孢囊孢子 6.分生孢子
无性阶段可重复多次,所产 生的无性孢子数量越大,侵 染寄主的可能性越大。生长 季节末期,真菌产生有性孢 子,完成从有性孢子萌发开 始到产生下一代有性孢子的 过程 。
有的真菌只有无形阶段,有 的能产生多种类型的孢子。
真菌发育循环模式
(三)真菌的生理生态特性
1.真菌的生理特性
真菌是异养生物,必须从外界吸取现成的糖类 作为能源。真菌还需要氮及其他微量元素钾、 磷、硫、镁、锌、锰、硼、铁等。真菌与植物 的不同在于不需要钙。
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称为有隔菌丝。 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称为无隔菌丝。 有些真菌的营养体为卵圆形的单细胞,如酵母菌。
有隔菌丝 有 隔 菌 丝
无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真菌的菌丝
1. 无隔菌丝 2. 有隔菌丝
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 再产生孢子。
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后期菌丝产生孢子











子囊
真菌的子实体
子实体是产生孢子的特殊器官,由菌丝发 育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常见的有分生孢 子器、分生孢子盘、闭囊壳、子囊壳、子囊 盘、担子果等。
(二)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 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 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 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的生活史。 典型的生活史一般包括无性 阶段和有性阶段。
菊花黑斑病
君子兰 炭疽病
专性寄生 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 不能在无生命的有机体和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如 白粉病、锈菌、霜霉菌等。
月 季 白 粉 病
2.真菌的生态特性
真菌的生长和发育,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当 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真菌可以发生某种适应性 的变态。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和 酸碱度等。
真菌的命名采用国际通用的双名法,前一个名称是 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名称是种名, 种名之后为定名人的姓氏(可以缩写),如有更改 学名者,最初的定名人应加括号表示。例如,丁香 褐斑病菌Cercospora lilacis (Desmaz.) Sacc. 。
大多数真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5℃, 相对湿度在90%以上,黑暗和散光条件, pH 值范围为3~9,最适pH值为5.5~6.5 的条件下 生长好。
(四)真菌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1.真菌分类的基本概念
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关于真菌的命名,国际 命名原则中规定一种真菌只能有一个名称,如果一 种真菌的生活史中有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按有性 阶段命名是合法的。而半知菌中的真菌,只知其无 性阶段,因而命名都是根据无性阶段的特征而定的。
节孢子 芽 孢 子
孢 囊 子
厚垣孢子
分生孢



鞭 毛
游动孢子
分生 孢子

分生孢子
(2)有性繁殖 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 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有性孢子。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以下几种: 卵孢子 、接合孢子 、 子囊孢子 、 担孢子 。
卵孢子
接合孢子
担 孢 子
担子
一、本节知识点
1.植物病原真菌; 2. 病毒、类病毒等; 3. 植物病原细菌; 4. 植物病原线虫; 5. 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二、本节重点
植物病原真菌
三、本节难点
病毒、类病毒等
1.2.2.1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是菌物界、真菌门生物的统称。是一类营
养体通常为丝状分枝的菌丝体。
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空气、水、土壤中都 有存在。在植物病害中,真菌是一类最重要的 病原,大约有80%以上的植物病害由真菌引起。
因 蚜 虫 而 导 煤 污 病 发 生
兼生 兼有寄生和 腐生的能力。其中 有些真菌主要营腐 生生活,当环境条 件改变时,也能营 寄生生活,称其为 兼性寄生。如引起 苗木猝倒病的镰刀 菌。还有些真菌主 要营寄生生活,当 环境条件改变时, 可以营腐生生活, 称其为兼性腐生。 如菊花黑斑病菌, 君子兰炭疽病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