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在睾丸癌中的应用
肿瘤标记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2012-4-23)
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CA19-9明显升高,尤其胰腺癌 晚期的阳性率可达75%,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但早期诊断价 值不大。 胃癌的阳性率 50%,结/直肠癌的阳性率60%,肝癌的阳性率 65% 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 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 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CA19-9的检测对上述肿瘤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复发和转移 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疗效监测
治疗中或治疗后TM浓度变化有3种基本类型:
浓度下降到正常水平,提示肿瘤全部除去或病情缓解; 浓度明显下降但仍持续在正常水平以上,或短期 下降 到正常水平后又重新增高,提示有肿瘤残留和(或)肿瘤 转移; 浓度下降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约数月)后,又重新增加, 提示复发或转移。
肿瘤标记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勇 肿瘤内科
诊断技术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概述 病史和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 影像学检查
B超诊断 CT诊断 MRI诊断 放射性诊断:PET-CT诊断
分子诊断 病理诊断
实验室检查诊断
常规化验:血、尿、粪常规,血沉
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TM )检测
体积越大,CEA越高 转移者,CEA高
一、肿瘤胚胎抗原类标记物
癌胚抗原(CEA)
临床意义
腺癌敏感,其次是鳞癌和低分化癌,分化程度越高阳性率越高 正常人吸烟者CEA升高 癌症病人的胸、腹水、消化液、分泌物中的CEA常升高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泌尿系肿瘤和男性生殖系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戴
楠 ,王 东 ,仲 召 阳 ,曹晓静 ,李 梦侠 ,李增 鹏 ,杨 宇 馨
【 摘
要】 目的 : 多肿瘤 标志物蛋 白质芯片在泌尿系肿瘤和 男性 生殖 系肿瘤诊 断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 , 立 1 项 探讨 并建 2
Ce tr Da n Hopi lan r ey Ree rh I siue, n e , pig s t d Su g r sa c n tt t a
Co rs n i g auh r: repo d n to WANG n Do g, E— i : o g n 6 ma l d n wa g 4@ h t i.c n o ma l o
维普资讯
・
40・ 5
临 床 肿 瘤 学 杂 志 20 0 8年 5月 第 1 第 5期 3卷
C ieeCii l no g , a . 0 8 V 11 , o5 h s l c cl v M y 2 0 ,o. 3 N . n n aO o
多肿 瘤 标 志 物 蛋 白芯 片 对 泌 尿 系肿 瘤 和 男性 生 殖 系肿 瘤 诊 断 的 I 价 值 临床
【 bt c】 0 j t eT vl t t i ns l f uiet o m r r re h i ns r r a s m A s at r b c v:o a a ed goiv u o m lp m r a e po i ci i d gos o u nr s t ei e u e h a s a e tl u k tn p n a if i y y e
肿瘤标 志物联合诊 断泌尿系和男性 生殖 系肿瘤 的函数 。方 法 : 用 c 1 采 一 2多肿 瘤标 志物蛋 白质芯 片检测 5 7例泌 尿 系肿 瘤患 者 、8例男性 生殖系肿瘤患者 、1 泌尿系 良性病变患者 、5例男性 生殖系 良性病 变患 者, 3 1例 2 以及 10 23例正常体 检者 。所有患 者均经病理 学 、 影像学或临床确诊 。结果 : c 1 用 一2芯片检测 泌尿 系肿 瘤 的灵敏度 是 4 . 2 , 9 1% 特异 度是 8 . 1 , 18 % 阳性 预测值 是 9.3 , 33 % 阴性预测值是 2 . 8 ; 3 6 % 男性生殖系肿瘤 的灵 敏度是 6 . 6 , 异度 是 4 .o , 21% 特 8 0 % 阳性 预测值是 6 .6 , 4 8 % 阴性 预 测值是 4 . 5 6 1 %。除前列腺癌外 , 一2芯片联合检测 的阳性率在 泌尿 系肿瘤 和其他男性 生殖系肿瘤 中显著高 于单项 肿瘤标 志 c1 物的检 测 ( 0 0 ) P< . 5 。建 立 的 诊 断 判别 函数 对 肾 癌 、 胱输 尿管 肿 瘤 、 列 腺 癌 、 膀 前 睾丸 癌 的 诊 断 准确 率 分 别 为 8 . % 、 13 9 . % 、4 0 、10 , 4 5 9 . % 9 . % 显著高于单项标志物检测 ( P<00 ) . 1 。结论 : 除前列 腺癌外 , 用多肿瘤 标志物 蛋 白质芯 片检测泌 尿系 和男性 生殖系肿瘤可提高诊断 的灵敏度 , 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 ; 诊断判别函数可 明显提高 泌尿系及男性 生殖系 肿瘤诊断 的准 确率 , 具有一定 的临床参考 价值 。
睾丸癌怎么确诊
睾丸癌怎么确诊睾丸癌严重危害男性朋友健康,睾丸癌一种男性常见病,睾丸癌对身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男性不育。
如今患有睾丸癌的人越来越多,睾丸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早期的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效果。
一旦发展成为晚期人们往往才发现,可此时的疾病已经较难治愈。
了解睾丸癌的诊断方法,有助于睾丸癌的治疗。
睾丸癌的诊断包括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和病理诊断:实验室诊断:主要为血清Β-HCG、AFP和LDH检测,这些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治疗、随访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Β-HCG是由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血清半衰期为 24-36小时,在绒毛膜癌、胚胎性癌和精原细胞癌患者血中升高。
AFP升高见于纯胚胎性癌、畸胎癌、卵黄囊肿瘤和混合性肿瘤,但纯绒毛膜癌和纯精原细胞癌不合成AFP。
AFP的血清半衰期为5-7天。
LDH升高可见于睾丸肿瘤,但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并不高,其升高程度可用于提示病变严重或广泛程度,治疗后的升高还可提示复发。
LDH降至正常所需要的时间可预示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中危患者,降至正常的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睾丸癌怎么确诊?影像学诊断阴囊B超可帮助确认睾丸内的肿块,是临床首选方法。
腹部盆腔CT用于了解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胸部平片和CT用于评价是否存在肺转移。
因此,腹部/盆腔 CT是所有患者分期分级的重要依据。
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治疗后残余肿瘤评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病理诊断:对睾丸肿瘤进行穿刺活检虽然可以明确诊断,但有发生肿瘤种植转移的风险,因此应禁止行经阴囊睾丸穿刺活检。
鉴别诊断睾丸癌的鉴别诊断包括睾丸内表皮样或皮样囊肿、睾丸扭转、附睾炎、附睾-睾丸炎、鞘膜积液等。
睾丸癌晚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1、睾丸出现无痛的肿块;手触摸睾丸像石块状,质地很硬,这与普通睾丸发生炎症时睾丸呈均匀性肿胀和质地较软有显著差别。
尽管睾丸很硬,但按摸时并无疼痛,这与睾丸炎也是不同的。
2、阴囊有沉重感;由于睾丸肿瘤是肿瘤细胞大量生长形成,所以是一个实质性肿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睾丸的重量骤增,患者会有沉重的下坠感觉,甚至影响行走。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肿瘤标志物是指在体液、组织或细胞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
通过对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供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一、肿瘤标志物的早期筛查意义早期筛查是预防和控制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许多肿瘤在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因此使用肿瘤标志物进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乳腺癌标志物CA15-3和CA27-29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乳腺癌的迹象,提高治愈率。
另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也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
二、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意义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肿瘤标志物在某些肿瘤类型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可用于确诊肿瘤的类型和位置。
例如,癌胚抗原(CEA)是结直肠癌的重要标志物,它的升高可以提示结直肠癌的存在。
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和睾丸癌中表达增加,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这些肿瘤的治疗效果。
三、肿瘤标志物的治疗监测意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用于监测肿瘤治疗的效果。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特定标志物的监测,可以了解肿瘤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例如,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IL-2Ra)是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IL-2Ra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治疗的疗效。
四、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前景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前景愈加广阔。
目前,基于肿瘤标志物的液体活检已成为肿瘤诊断领域的热点研究。
通过对体液中循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实现对肿瘤的非创伤性评估和监测。
此外,肿瘤标志物还可应用于个体化医学的发展,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前景将进一步拓展,为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临床常见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特殊分子,其在肿瘤的诊断、疾病分期、预后评估、疗效监测和复发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以下是临床常见的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CEA)是胎儿期消失后在成年人体内只有极微量存在的标志物,常见于消化道、肺、乳腺等多种恶性肿瘤。
临床上常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肺癌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2.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组织和血清中的酶类物质,它在骨组织重塑和体内磷酸盐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升高的ALP水平常见于骨肿瘤、肝胆疾病等疾病,在肿瘤筛查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3. 碳酸酐酶 IX(CA-IX)碳酸酐酶IX(CA-IX)是一种与细胞外环境酸化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CA-IX的表达通常与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形成和侵袭能力相关,尤其是肾癌、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
CA-IX的检测可以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
PSA的升高与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但也可能出现于前列腺炎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等非恶性疾病中,所以PSA必须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5. 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AFP)是胎儿早期肝脏和胆囊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成年人身体内只有极少量。
AFP的升高常见于肝细胞癌、胚胎性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等。
AFP的检测主要用于肝癌和睾丸癌等特定肿瘤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
6. 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25(CA-125)是一种产生于卵巢上皮细胞的蛋白质,CA-125的升高常见于卵巢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特别是滤泡性卵巢癌。
CA-125的检测可用于卵巢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睾丸癌对男性的危害非常的大,患上睾丸癌人们要注意及时的治疗,但是患者在治疗之前要注意睾丸癌的检查方法,睾丸癌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我们看看专家的给出的详细介绍。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1、肿瘤标志物测定: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由于癌基因的表达而生成的抗原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可在肿瘤患者的体液及排泄物中检出,而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不产生或产生极微。
2、超声波:B超检查能较准确的分辨出睾丸大小,形态,有无肿块,还能区别出肿大的睾丸是炎症,组织水肿,还是肿瘤,还能探查出腹膜后有无转移性肿瘤。
3、活检:活检是唯一能够确定癌症是否存在的检查方法。
大部分情况下,进行活检时,医生切开腹股沟将整个受影响的睾丸切除。
这种方法叫做根治性腹股沟睾丸切除术。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四、其他检查:除检查阴囊外,亦应仔细检查身体的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有无肿块、肝脏是否肿大、下肢有无水肿、锁骨上区淋巴结有无肿大,只要检查认真仔细,诊断多无困难。
五、症状检查:睾丸肿瘤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有半数患者常觉睾丸沉重,有时觉阴囊或下腹部、腹股沟牵拉感,在跳跃或跑步时明显,站立过久与劳累后始有局部症状加重伴下坠感或轻度疼痛,当遇有偶然碰击或挤压时,可使疼痛加剧。
部分患者常有类似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症状,抗炎治疗后,炎症虽已控制,但有不消失的肿块,此时应警惕睾丸肿瘤的可能。
若系隐睾丸患者,当异位睾丸发生恶性病变时,常于盆腔内或腹股沟区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体格检查时发现同侧睾丸缺如。
睾丸肿瘤有时可为双侧性同时或先后发生。
睾丸肿瘤偶可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多发生于滋养细胞癌、间质细胞癌及胚胎癌的患者,表现为男性乳房肥大、性早熟或女性化。
睾丸癌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睾丸癌不仅危害大,治疗也极为困难,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讲,想要治愈好此病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男性朋友为了自身的生殖健康,平时一定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以免引起睾丸病变而诱发睾丸癌。
肿瘤标识物12项
肿瘤标识物12项肿瘤标识物是指能够在患者体内检测到的一些特定物质,它们的产生常常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肿瘤标识物在早期诊断、疾病评估、疗效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现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肿瘤相关的标识物,其中常见的有12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这些肿瘤标识物的相关内容。
1. 癌抗原(CEA)CEA主要用于结直肠癌和其他消化系统肿瘤的筛查和监测。
其浓度的升高提示疾病进展或复发。
2. 碳酸酐酶IX(CAIX)CAIX是一种乳酸脱氢酶,广泛存在于许多肿瘤细胞内。
它对诊断肾癌具有重要意义。
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小细胞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
4. 癌胚抗原(AFP)AFP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广泛用于肝癌和睾丸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
5.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SCCA是一种角质形成细胞特异性蛋白,其升高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6. 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YFRA 21-1)CYFRA 21-1主要用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鳞状细胞肺癌。
7. 黄素结合蛋白(Bilirubin)Bilirubin的升高提示肝胆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肝癌和胆管癌。
8. 碱性磷酸酶(ALP)ALP在肾癌、前列腺癌和骨转移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有重要价值。
9. 癌胚抗原19-9(CA19-9)CA19-9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胰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10. 白蛋白(ALB)ALB的含量在肝癌患者中常常降低,它也是判断肝脏功能是否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11. 铁蛋白(FT)FT的水平升高可能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和预后相关。
12. 细胞角蛋白19(CYFRA 19)CYFRA 19是一种角蛋白的分解产物,其升高与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以上是12种常见的肿瘤标识物。
它们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和疗效监测等工作。
肿瘤标志物十二项
肿瘤标志物十二项肿瘤是一种引发全球范围内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肿瘤标志物是指血液、尿液以及其他体液中存在的一些物质,它们的存在或者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疗效相关。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很多种类,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有十二项,它们是CEA、CA199、AFP、CA125、NSE、PSA、CA242、CA50、CA724、CYFRA21-1、SCCA和GPC3。
CEA(癌胚抗原)是一种常规的肿瘤标志物。
它主要用于胃肠道以及部分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的筛查和监测。
在大肠癌、胃癌、胰腺癌等肿瘤患者中,CEA的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
CA199是胰腺癌患者中最主要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它可以用于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和监测,尤其是与其他检查方法(如超声、CT等)相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AFP(甲胎蛋白)是识别肝癌和睾丸癌的重要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AFP的水平极低甚至不可检测。
但在肝癌和睾丸癌患者中,AFP的持续升高通常与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CA125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它在卵巢癌的早期筛查和监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CA125的水平升高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
在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类型中,NSE的水平升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NSE的检测对于肿瘤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的筛查和监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PSA的水平升高通常提示可能存在前列腺癌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确定患者是否真正患有前列腺癌。
因此,PSA的检测需要综合其他相关指标和临床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CA242是一种结直肠癌的标志物。
与CEA相比,CA242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和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在早期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CA50是一种针对胃癌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十大常见肿瘤指标
十大常见肿瘤指标导言:肿瘤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早期发现和诊断肿瘤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临床医学中,肿瘤指标成为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手段,用于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肿瘤。
本文将为您介绍十大常见肿瘤指标,希望能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肿瘤。
一、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结肠癌、胰腺癌、胃癌等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其检测方法主要基于鳞状上皮癌细胞的分泌物,可通过血清样本检测其水平,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肿瘤。
二、癌抗原(CA)癌抗原是一类与各种肿瘤相关的标志物,例如CA19-9与胰腺癌相关、CA15-3与乳腺癌相关。
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与CEA类似,通过血清样本测定其水平,对于肿瘤的筛查、辅助诊断和监测疗效有着重要价值。
三、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是男性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在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前列腺癌指标包括总PSA和游离PSA水平,通过测定血清中的PSA含量,可以辅助判断男性患者是否存在前列腺癌的风险。
四、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一种胎儿期的蛋白质,在成年人中应该是不存在的。
当肝细胞癌或睾丸癌等恶性肿瘤发生时,AFP的水平会升高。
因此,AFP可以用作肝癌和睾丸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五、白血病相关标志物(WBC)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相关标志物包括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抗原和酶,例如淋巴细胞酶、髓过氧化物酶等。
测定这些标志物有助于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NET)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如胰岛细胞瘤、类癌瘤等。
NET标志物的检测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内生素等,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七、绒毛膜癌标志物(HCG)绒毛膜癌是一种妊娠相关肿瘤,产生大量的绒毛膜癌标志物HCG。
通过HCG水平的测定,可以辅助绒毛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八、骨肉瘤相关标志物(BMP)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睾丸肿瘤诊疗指南
睾丸肿瘤诊疗指南目录1.背景1.1.方法1.2.出版史1.3.热点问题的潜在争议2.病理学分类3.诊断3.1 临床体检3.2 睾丸影像学检查3.3 血清肿瘤诊断标记物3.4 腹股沟探查和睾丸切除3.5 保留脏器手术3.6 睾丸病理检查3.7 睾丸上皮瘤的诊断与治疗3.8 肿瘤筛查4.肿瘤分期4.1 诊断工具4.2 血清肿瘤标记物:睾丸切除术后半衰期动力学4.3 腹膜后、纵膈及锁骨上淋巴结和内脏4.4 分期和预后分类4.5 预后危险因素4.6 对生育能力及生育相关问题的影响5. 睾丸肿瘤诊断和分期指南6. 治疗:原发生殖细胞肿瘤6.1 原发精原细胞瘤6.1.1 监控6.1.2 辅助化疗6.1.3 辅助放疗6.1.4 腹膜后淋巴清扫(RPLND)6.1.5 治疗相关风险6.2 原发性精原细胞瘤治疗原则6.3 原发性非精原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NSGCT)6.3.1 监控6.3.2 基本化疗6.3.3 治疗相关风险6.3.4 腹膜后淋巴清扫(RPLND)6.4 持续增高的血清肿瘤标记物6.5 原发性非精原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原则7 治疗: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7.1 低危的转移性疾病(IIA/B期)7.1.1 IIA/B期精原细胞瘤7.1.2 IIA/B期非精原细胞瘤7.2 晚期转移疾病7.2.1 主要化疗7.3 二次分期和治疗7.3.1 二次分期7.3.2 残留肿瘤切除7.3.3. 手术质量7.3.4 二次手术后辅助化疗7.4 复发性或难治疗疾病的系统性补救治疗7.4.1 迟发型复发(一线之后2年以上)7.5 补救手术7.6 脑转移的治疗7.7 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原则8 . 根治性治疗后肿瘤随访8.1一般原则8.2随访:I期非精原细胞瘤8.2.1随访期间监测8.2.2 保留神经的RPLND术后随访8.2.3辅助化疗后随访8.3 后续:Ⅰ期精原细胞瘤8.3.1 放疗后随访8.3.2随访期间监测8.3.3辅助化疗后随访8.4 随访:第二期和晚期(转移性)肿瘤9. 睾丸间质肿瘤299.1背景299.2方法299.3分类299.4睾丸间质细胞瘤299.4.1流行病学299.4.2睾丸间质细胞瘤病理学309.4.3诊断309.4.4治疗309.4.5随访309.5睾丸支持细胞瘤309.5.1流行病学309.5.2睾丸支持细胞瘤病理学319.5.2.1分类319.5.3诊断319.5.4治疗319.5.5随访329.6颗粒细胞瘤329.7卵泡膜细胞肿瘤/纤维瘤组9.8其他性索/性腺间质瘤329.9肿瘤生殖细胞和性索/性腺间质(性腺)32 9.10其他睾丸肿瘤329.10.1卵巢上皮类型治疗329.10.2集合管和睾丸肿瘤329.10.3非特异性间质肿瘤(良性和恶性)10. 参考文献10.1 生殖细胞肿瘤10.2 非生殖细胞肿瘤11. 文中的缩略词背景睾丸癌占男性肿瘤的1%-1.5%,占泌尿系肿瘤的5%。
甲胎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
甲胎蛋白的临床诊断意义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糖蛋白,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AFP水平在出生后逐渐下降,成年人的血液中AFP水平非常低。
然而,一些疾病和病理状态会导致AFP水平异常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变化,因此AFP水平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首先,高水平的AFP可以作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AFP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常常升高。
AFP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活动程度相关,因此可以通过监测AFP水平的变化来判断肝细胞癌的进展情况和预后。
除此之外,AFP对于诊断肝细胞癌在手术切除前后的评估、监测治疗效果以及肝移植后的复发风险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AFP在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胎儿神经系统疾病,如婴儿脑积水、脊柱裂等疾病,会使AFP水平升高。
通过测量胎儿脊液和羊水中的AFP水平,可以作为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此外,在孕妇产前血清中检测AFP水平,也可以用于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风险。
此外,AFP在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睾丸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AFP在睾丸癌患者中往往升高。
因此,AFP的测量可以辅助睾丸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还有一些其他非肿瘤性疾病也可能导致AFP水平的升高,如肝炎、肝硬化、何杰金氏病等。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除了单独监测AFP水平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和病史,以帮助确定病因和诊断。
总的来说,甲胎蛋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疾病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测量AFP水平的变化,可以提供许多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和预后评估的依据,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疾病的管理。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AFP水平的变化并不是特异性的,还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判断。
肿瘤标记物临床意义
1、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μg/L。
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
血清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常<300ug/L。
生殖胚胎性肿瘤(睾丸癌,畸胎瘤)可见AFP含量升高。
2、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
血清CEA正常参考值<5μg/L。
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
部分良性疾病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肺病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和阳性率较低。
CEA属于粘附分子,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
3、癌抗原125(CA125)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
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良性妇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和早期妊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含量升高。
4、癌抗原15-3(CA15-3)CA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
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
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
5、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意义肿瘤标志物是指体内由肿瘤细胞或与肿瘤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细胞以响应肿瘤而产生的物质,它们可以是蛋白质、基因变异、细胞变化或其他生物分子。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临床上具有多方面的应用意义:1.筛查与早期发现: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在无症状的早期阶段发现某些类型的癌症,例如通过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来筛查前列腺癌。
2.诊断辅助:肿瘤标志物可以辅助其他诊断手段,例如影像学检查和活检,以确定某些癌症的存在。
例如,甲胎蛋白(AFP)升高可能提示肝癌或胚胎性肿瘤。
3.预后评估:某些肿瘤标志物水平的高低可以预示疾病的进展或预后,例如乳腺癌中的HER2/neu蛋白过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4.评估治疗反应: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用来评估治疗效果,比如化疗、放疗或手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下降通常表示治疗有效。
5.监测复发和转移: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监测癌症治疗后的复发或转移,如果肿瘤标志物水平在治疗后上升,则可能表示癌症有复发或转移的风险。
6.指导治疗决策:一些肿瘤标志物可用来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例如,ER/PR和HER2/neu在乳腺癌中的状态可以帮助医生决定是否使用激素疗法或靶向疗法。
7.个性化医疗: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了解,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在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时非肿瘤状态下也可能出现某些标志物水平的升高。
因此,肿瘤标志物通常不能单独用于确诊,需要与其他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结合使用。
此外,对于某些肿瘤,可能还没有已知的有效标志物可用于临床应用。
在使用肿瘤标志物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标志物的局限性和患者的整体情况,以指导临床决策。
肿瘤标志物案例集
肿瘤标志物案例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肿瘤标志物是指那些在肿瘤患者体内有显著升高或降低的特殊蛋白或其他物质。
通过对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预后和治疗效果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肿瘤标志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关于肿瘤标志物的实际案例,展示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重要性。
1. CA125标志物在卵巢癌中的应用CA125是一种在卵巢表面上过度表达的蛋白质,在卵巢癌患者体内的水平常常升高。
CA125被广泛应用于卵巢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
一名年轻女性患者出现腹痛和盆腔不适症状,医生通过血液检测发现其CA125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卵巢癌。
随后通过进一步的检查,确诊了患者的病情,并及时制定了治疗方案。
AFP是一种在肝脏和胚胎中高表达的蛋白质,在肝癌患者体内的水平有显著升高。
AFP被应用于肝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
一名患者在身体检查中被发现肝脏中有肿块,并且AFP水平有所升高,医生进一步进行了CT检查和肝组织活检,最终确诊了患者患有肝癌。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肿瘤标志物在各种肿瘤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肿瘤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的评估。
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技术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希望。
第二篇示例:肿瘤标志物是指在体内出现的一些特殊蛋白质、酶或其他物质,通过检测其在体液或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来判断个体是否患有或患有何种类型的肿瘤。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肿瘤、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肿瘤标志物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的体液或组织中出现的一些生物标志分子,如某些蛋白质、抗原、酶等。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和改变以及与其他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为癌症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治疗反应评估提供参考和依据。
今天,我们将探讨肿瘤标志物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肿瘤标志物的种类和意义肿瘤标志物的种类繁多,每一种标志物都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
一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以下几种:1.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在胚胎时期存在的蛋白现象,在大多数健康成人中不会出现。
AFP是胃肠道、卵巢、肝等多种癌症的标志物。
检测AFP含量可以用于肝细胞癌和睾丸癌等疾病的筛查、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2. 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糖蛋白,常见于胃肠道和肺部肿瘤中。
检测CEA的含量可以对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胃癌、胰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进行诊断和病情监测。
3.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SCC是一种角质化细胞的标志物,常见于皮肤和头颈部位的肿瘤中。
检测SCC含量可以诊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宫颈癌、肺癌等疾病。
肿瘤标志物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医生提供一些宝贵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和改变,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病情、病理分级、预测疾病的转移危险性、和筛查早期患者等。
二、肿瘤标志物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肿瘤标志物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标志物筛查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越来越多的标志物被应用于早期的癌症诊断和疾病预警。
例如:AFP可以用于肝癌和睾丸癌的早期筛查和鉴别诊断,CEA对结直肠癌、肺癌、胃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CA125则被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参考,但不应该作为诊断的惟一依据。
因为一些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而且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导致同一种肿瘤标志物的升高。
男性生殖器的肿瘤与肿瘤标记物
男性生殖器的肿瘤与肿瘤标记物男性生殖器肿瘤是指在男性生殖器官中发生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睾丸癌、前列腺癌、阴茎癌和尿道癌等。
肿瘤标记物是指在机体内特定的肿瘤发生时,血液中、组织中、尿液中或其他体液中出现的与肿瘤有关的物质。
本文将对男性生殖器肿瘤及相关肿瘤标记物进行讨论。
一、睾丸癌睾丸癌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多发生在15至35岁之间。
早期睾丸癌的症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
而晚期睾丸癌的症状包括睾丸肿大、疼痛、下腹部不适,甚至可以出现晚期恶病质症状。
睾丸癌的肿瘤标记物主要包括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
这些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睾丸癌、判断预后和监测疗效。
二、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早期前列腺癌的病变多无症状,晚期病变可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的主要肿瘤标记物。
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在前列腺癌发生时会升高。
PSA 的检测可以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疗效评估。
三、阴茎癌阴茎癌是男性生殖系统中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40到70岁之间。
阴茎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病变可以出现包块、疼痛以及溃烂等症状。
阴茎癌的常见肿瘤标记物包括抗原相关抗体4(ARAA-4)、杂多型硫酸载体酶(HPLN)和甲胎蛋白(AFP)。
检测这些肿瘤标记物有助于阴茎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
四、尿道癌尿道癌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
尿道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晚期病变可以引起排尿困难、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
尿道癌的肿瘤标记物主要包括膀胱肿瘤相关抗原(BLCA-4)、膀胱上皮细胞癌特异抗原(BTA-STAT)和癌胚抗原(CEA)。
这些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尿道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
总结:男性生殖器肿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通过肿瘤标志物如何肿瘤疾病的预后
通过肿瘤标志物如何肿瘤疾病的预后通过肿瘤标志物如何预测肿瘤疾病的预后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它可以用来辅助肿瘤疾病的诊断和评估疾病的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尿液或组织样本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来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情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以及它们在肿瘤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一、CEA(癌胚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的标志物。
它主要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等常见肿瘤疾病的预后评估。
通常情况下,CEA水平越高,代表肿瘤疾病的预后越差。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CEA水平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以及疾病的复发情况。
二、CA125(糖类抗原125)CA125是一种常见的卵巢癌标志物。
卵巢癌是一种十分恶性的肿瘤,病情严重时预后往往较差。
通过监测患者血液中的CA125水平,医生可以辅助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通常来说,CA125水平越高,代表肿瘤疾病的预后越差。
三、AFP(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用于检测肝细胞癌和非胚胎型睾丸癌的标志物。
对于肝细胞癌患者来说,AFP水平的升高往往意味着肿瘤疾病的恶化和预后的恶化。
而对于非胚胎型睾丸癌患者来说,AFP水平的下降则意味着治疗的有效性和预后的改善。
四、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常见的前列腺癌标志物。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中,PSA水平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一般来说,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越高,代表肿瘤的预后越差。
五、CA19-9(糖类抗原19-9)CA19-9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癌标志物。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疾病的预后通常较差。
通过监测患者血液中的CA19-9水平,医生可以了解治疗的效果和预测疾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疾病的预后评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尿液或组织样本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医生可以了解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情况,从而有效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afp发光法定量 范围
afp发光法定量范围AFP发光法定量范围AFP(α-胎儿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常用于早期发现和监测肝癌、卵巢癌和睾丸癌等恶性肿瘤。
AFP发光法是目前常用的AFP检测方法之一,通过测定样本中AFP的发光强度来定量分析其浓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AFP发光法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一、AFP发光法的原理AFP发光法是基于化学发光原理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定底物与酶催化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的强度与样本中AFP的浓度成正比。
具体原理如下:1. 样本处理:将待测样本进行处理,去除干扰物质,使其适合进行发光反应。
2. 反应体系:将处理后的样本与特定底物、辅酶和酶催化剂等混合,形成发光反应体系。
3. 化学发光:酶催化剂催化底物与辅酶的反应,产生的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从而导致发光。
4. 发光检测:利用发光仪器测量发光强度,通过与标准曲线比对,确定样本中AFP的浓度。
二、AFP发光法的应用范围AFP发光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标志物检测领域,特别是在肝癌、卵巢癌和睾丸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和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AFP发光法的主要应用范围:1. 肝癌筛查:AFP是肝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AFP发光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清中的AFP水平,对早期发现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2. 肝癌监测:AFP发光法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监测,及时评估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3. 卵巢癌检测:AFP发光法在卵巢癌筛查和监测中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加,可作为卵巢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手段。
4. 睾丸癌筛查:AFP发光法是睾丸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监测AFP的浓度变化,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睾丸癌。
5. 其他恶性肿瘤:AFP发光法还可应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的检测,如胃癌、胰腺癌和乳腺癌等。
三、AFP发光法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AFP发光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 早期诊断:AFP发光法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病变,提高治疗成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标志物在睾丸癌中的应用
睾丸癌是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15岁至35岁年龄段中,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睾丸肿瘤分为生殖细胞肿瘤、非生殖细胞肿瘤和睾丸继发性肿瘤,其中以生殖细胞肿瘤最多见,占90%~95%。
生殖细胞肿瘤分为精原细胞瘤(35%)、非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及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乳酸脱氢酶(LDH)是在睾丸癌管理中常见的指标组合,在睾丸癌的诊断分期、预后评估、疗效评价及转移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AFP、HCG、LDH检测在睾丸癌诊断中的应用
NACB睾丸癌专家组建议,当怀疑睾丸癌时,应在治疗前检测血清AFP、HCG、LDH的浓度。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与肿瘤类型和肿瘤阶段等密切相关,多数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NSGCT)患者血清中有一种或多种标志物水平升高,而LDH和HCG常在精原细胞瘤患者血清中升高。
AFP、HCG、LDH检测在睾丸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血清AFP、HCG、LDH浓度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血清高浓度HCG是预后不良的一个强有力因素,若浓度持续升高,复发的危险也相应增加。
国际生殖细胞肿瘤合作小组( IGCCCG) 已将血清HCG、AFP、LDH浓度联合检测作为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分类的依据,根据标志物的浓度可将肿瘤分为预后较好、一般、较差,原发性肿瘤及有无肺脏转移(如下表)。
注: ①推荐强度(SOR):A=高( 进一步研究不可能改变专家组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B=中等( 进一步研究可能对专家组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产生重要影响,可能会改变结果) ;C=低( 进一步研究非常可能对专家组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产生重要影响,可能会改变结果) ;D=非常低( 任何一个评估结果均不确定)。
AFP、HCG、LDH在睾丸癌患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若治疗前血清标志物( AFP、HCG和/或LDH) 浓度升高,应每周检测其浓度直到浓度降到参考范围内。
若化疗后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持续升高,则提示尚存在残留病灶,需进一步治疗。
尽可能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半衰期,若睾丸切除术后无残留病灶,HCG的半衰期约为1.5d,AFP的半衰期约为5d。
在化疗期间,hCG的半衰期>3.5d或AFP的半衰期>7, 提示存在复发或预后不良。
AFP、HCG、LDH在睾丸癌患者复发监测中的应用
睾丸癌初次治疗成功后,所有患者均应接受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及CT扫描的监测。
通过这些监测,多数复发病例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被发现。
即使在治疗前标志物水平并未升高,专家组仍然建议在治疗后对患者连续进行血清AFP、hCG、LDH的水平监测,因为在治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也可能发生变化。
监测的频率应该依照已拟定的方案,根据肿瘤的分期病理而定( 如下表) 。
注:a,建议每2个月检测1次,前6个月可每月检测1次; b,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可以每2个月检测1次; c,可每年检测1次
仅行手术治疗的低危患者需要进行监测的次数最频繁( 前6个月每1~2周随访1次) ,一些治疗中心建议每周进行随访,目的是在肿瘤发展到不良预后( 血清AFP>500kU/L,hCG >1000U/L) 之前及时发现复发。
所有患者均需持续随访5年。
由于标志物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浓度的增加较绝对浓度更具有意义。
若某次标志物的浓度升高,应进行重复检测以排除非特异性干扰引起的暂时性升高。
参考文献: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检验医学实践指南-肿瘤标志物
来源:迈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