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
中国古代经济中心东移南迁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中心东移南迁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中心东移南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国古代经济中心最初在黄河流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
导致北方地区干旱缺水,土地利用价值下降。
相比之下,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发展,因此经济中心逐渐向南转移。
2.人口南迁:中国历史上多次战乱和政治动荡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这些移民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
南方经济的发展。
3.政治中心的南移:随着政治中心从长安、洛阳等北方地区南移到南京、杭州等南方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也相应
地南移,推动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
4.交通条件的改善: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南北之间的物资流通更加便捷,加速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5.商业贸易的发展:南方地区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南方地区的丝绸、茶叶、瓷
器等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物资南下。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
1、政治利益:从古至今,南方的气候较为温暖湿润,旱涝节律比中原
宽松,耕种比较轻松,粮食产量大,由此可知,在当时,农业繁荣之
下便带来了人口众多,地方政权也为此贴近而加以庇护,心有所向,
便向南而移,以此形成了中国古代繁荣地区的发展模式;
2、气候因素:除了政治利益外,南方气候另一重要因素,自古以来,
南方温暖湿润,旱涝节律比中原宽松,有利于耕种,而今仍可见,南
方土壤更加肥沃、种植更加丰收,这一气候优势直接促进了古代经济
重心的南移;
3、文化原因:古代有一句“江南佳节,名都繁华”的古训,提示着江南
地区早已是宫廷文化的重镇,而书院名家也崇尚隐士求索的真知灼见,南方的文化活动活跃,且有着繁荣的邮政体系,使南方地区受到社会
各界的重视,也催化了经济发展的南移;
二、影响
1、改变经济格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土地分配格局,开启了新的经济发展空间,也使南方经济繁荣了起来;
2、推动文化发展: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当地的文化繁荣,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与这一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影响思想观念: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使当地的文化繁荣,也直接影响了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从而催化了社会秩序的改变。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迪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迪徐根艳望江县高士中学摘要:古代社会经济主如果指以农业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所以古代社会又称为农业社会或农业文明。
而农业的进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生产力的进展是经济迸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的稳固是经济进展的前提;统治者的重视是经济进展的保证;优越的地理环境是经济进展的客观条件。
相对于南方来讲,黄河中下游地域较早的具有农业进展的这些条件,从而使其长期走在南方的前面。
但随着历史的进展我国经济重心却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进程。
它不仅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超饭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启迪Ancient China's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moved southand the reasons for inspirationXu Gciiyaxi Gaoshi Middle School Waiigjiaiig County Abstract : The ancient economy mainly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 s economy based on agriculture,so the aiicicnv time was named as agricultural society or agricultural dc^-clopmcnt of agriculture was determined by many as dc\r ck)pmcnt of productive capacit}*,social stability,special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excellent lands forcon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ith south China,the areas in the middle of or lower level of the Yellow River possessed these conditions fbr developing agriculture,so the region was more prosperous than th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n T,thc economic center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from north to transference not only had profound impact on ancient economy,but also proves to be meaning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Key words : The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South; Reason; Inspiration古代社会经济的进展,主如果指农业经济的进展,所以古代社会又称为农业社会。
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历史现象,指的是自秦汉以来,国家的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
这一转移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如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等。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首先,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的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气候适宜,土地肥沃,这为南方地区的农业和渔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而北方地区由于干旱和缺水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导致经济落后。
因此,南方地理环境的优越性使得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地区转移。
其次,政治因素也是造成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长期存在,这导致了北方地区政治资源的集中和发展。
然而,北方政治中心的长期存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频繁的战争和政治动荡等,破坏了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反,南方地区比较稳定,政治治理较为有序,人民生活更加安定。
因此,南方地区逐渐成为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的理想地区,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也就成为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趋势。
此外,经济因素也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南方地区的经济活动相对多样化,包括农业、渔业、手工业等,而北方地区则主要以农业为主。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的优越性,农业生产和经济产出较高,这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向南方地区流动。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商业活动也相对频繁,商品流通更加便捷,交通网络也更加发达。
这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经济重心也随之向南方转移。
对于这一现象,我有几点思考。
首先,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和政治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形势的改变,经济重心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和调整。
例如,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断提升,南方地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其次,经济重心南移也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因汉代以降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原因
1、气候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南方的土地变得更宜人,人们更经过长期开发
利用逐渐受到赏识,从而吸引了大量农民南方移民。
2、开发水利。
南方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便利交通,这促使经济重心逐渐向南移。
3、朝廷政策。
汉代后,历代朝廷调整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南方各方面经济,支持
南方民灾对策,规划建设高速公路等,进一步加剧南方经济重心的转移。
二、影响
1、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南方的水利、交通及农业资源丰富,加上朝廷政策的支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宋朝新世纪,商贸活动大量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有效推动了南方的经济重心的移动。
2、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随着南方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增加,文化自然也得到了推广,例如宋朝音乐、绘画等受到广泛赞誉,因此南方也催生了一批新兴文化,影响了古代社会后来的发展历史。
3、联系民族之间。
运用交通及水资源,南北之间的贸易得以增强,让南北两地的
居民们及其社会文化得以相互发生联系,互相促进。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论文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摘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有其深刻历史背景,转移分三个阶段完成并有其特点。
经济重心转移深远影响了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关键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背景;过程;影响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51-02世界文明大多发源大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流域由于地理气候等优越条件,人口稠密,开发早,政治经济文化先进,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但随着时光推移,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长江流域。
一、原因(一)1、黄河流域经过数千年过度开发,资源枯竭,好些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短期内得不到补充。
2、北方战乱多,中国古代战争多发生在北方。
战争使人民生灵涂炭,掠卖为奴隶,毁坏资源,毁坏生产,严重破坏了生产力。
3、北方由于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山崩地裂,水旱灾害,瘟疫疾病,水土流失,风沙泥石流等等,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残酷压榨剥削,水利失修,黄河多次决口改道,造成多次灾难。
5、中国古代人结婚较早,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结婚,有多子多福观念,人口繁殖快,出生率高,人口基数大,加剧了环境的承载力度,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原因(二)1、南方自然条件好,环境气候生产条件优越,光热雨水充沛,多河流湖泊水塘,原先基本无开发。
2、南方战乱少,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的稳定,为发展与繁荣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和生产工具,为江南经济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4、南方统治者为了发展实力,也为了能够对人民进行更多剥削,重视水利工程兴修,鼓励手工业发展,鼓励商业发展,鼓励发展对内对外贸易。
5、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江南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6、中国古代南北劳动人民的交流与共同的辛勤劳动,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后,由于北方的持续战乱,大量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这一现象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在唐朝前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但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同时,南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开始吸引了大量北方移民。
这些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经济因素: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和矿产资源。
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南方的丝绸、茶叶、大米等农产品也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吸引了大量商贾前来贸易。
政治因素: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的社会秩序一度陷入混乱,而南方地区则相对稳定。
为了寻求更稳定的生活环境,大量北方人选择向南迁移。
同时,南方的官员也积极引进北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文化因素: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方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社会的进步。
同时,南方地区的文化繁荣也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和定居。
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的分布格局发生了改变。
大量的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使得南方的城市和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和进步。
经济重心南移还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全国经济的支柱。
这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中国古代的繁荣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中涉及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种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北方人口的南迁和南北文化的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试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试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一、自然条件的原因:南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河网交错,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二、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发展,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三、政治中心转移:晋代由洛阳向建康(今南京)的转移,宋代由汴京(今开封)向临安(今杭州)的转移,接带动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流,也直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长足发展。
四、战乱造成的人口迁移:北方战乱多,社会不安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南方则相反,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海外贸易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发展。
六、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
2、谈谈你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试分析中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认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以雇主和雇佣工人组成的手工作坊,但就是这小小萌芽在明清时代也是被自给自足的封建土地所有是压制的,得不到长足发展。
但它代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总趋势,具有进步性。
缓慢发展原因:1)经济上:在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2)政治上:封建统治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3)文化上: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束缚百姓.4)社会:农民受剥削重,极端贫困,无购买力;地主和商人赚钱买房置地,影响扩大再生产.3、试分析闭关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其影响: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
(4)统治者短视无知,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影响:(1)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者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3)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一、引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的开始。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南北方经济差异南北方经济差异是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古代,北方以农业为主导,而南方则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导。
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南方比北方更适合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这种差异在宋朝达到了顶峰,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最繁荣的商业中心。
三、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也是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
在唐朝时期,随着唐朝政权逐渐衰落,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各地开始出现了大量私人贸易活动。
这些私人贸易活动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使得江南地区成为了贸易中心。
四、交通运输发展交通运输发展也是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
在唐朝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南北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使得江南地区成为了北方商品进入南方的重要通道。
同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江南地区也成为了与外界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地区。
五、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也是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
在宋朝时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在江南地区的繁荣。
六、商业和手工业繁荣商业和手工业繁荣是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之一。
在宋朝时期,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最繁荣的商业中心。
由于商业和手工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得江南地区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富裕、人口最密集、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七、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也是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一。
在宋朝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江南地区的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减税、免征粮租等。
这些政策使得江南地区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八、结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的开始。
南北方经济差异、政治因素、交通运输发展、科技进步、商业和手工业繁荣以及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和唐宋时期。
这种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将详细解释。
首先,气候因素是南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方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的丰富利用。
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寒冷,农作物生长期较短,水资源也相对匮乏。
因此,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更加丰富,商品交流也更为活跃,逐渐成为了经济中心。
其次,交通因素也是南移的重要原因。
南方地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北方地区则多山少水,交通较为困难。
随着铁路、公路、水路的不断发展,南方地区的交通条件优越,逐渐成为了商品交流和人口流动的中心。
第三,政治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南移。
在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宋、齐、梁等王朝相继兴起,而北方的北魏、北周、北周等王朝政治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因此成为了避难的地方,也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最后,文化因素也是南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方地区文化繁荣,诗词歌赋、戏曲曲艺等文化形式活跃,吸引了大量文化人才和商人前往南方发展。
同时,南方地区的文化氛围也为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南方地区的气候、交通、政治和文化优势,都为南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
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
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一)发展历程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4.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5.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6.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
而江南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火纷纷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
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
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到南朝末年,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
这一时期北方再次经历了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海上丝绸之路1、兴起的原因:(1)西夏的蓬勃发展并使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中断。
(2)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3)造船业的繁盛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4)政府对海外贸易的财政依赖和对外贸易港口的有效管理。
2、整体表现:南宋时,东南沿海出现了广州、泉州、明州著名的三大外贸港。
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
3、名称的由来:由于贸易商品以香料、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当代中外学者把宋代的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
4、路线: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以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乃至东北非洲。
5、影响:不仅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1.泥活字印刷术1、发明:北宋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术,毕昇的发明集活字、排版和印刷于一体,为近代活字印刷术的先驱,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整整早了4个世纪。
2、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至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火器的发明者和采用,发生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步入至冷兵器和火器用的时代。
13世纪,火药随其蒙古国西征传至阿拉伯地区,后又传至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3.《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就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译成的一本科学著作。
该书不仅留存了大量的科技史料,还记述了很多平民百姓在科技上的缔造,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1、行省制度(1)建立的目的:为了在空前广袤的疆域中推行有效率统治者。
(2)内容:取法汉族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中央政府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构成。
地方行政创置行省制度。
除“腹里”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高考模拟题)五代十国及南宋时期南方 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思考: 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 原因,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一、南移的过程: 1、魏晋南北朝: 南方初步发展(奠定基础)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开始南移) 2、中唐以后: (“扬一益二” )
江南正式成为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3、南宋: (“苏湖熟,天下足”)
二、南移的原因和条件:
1、(2007江苏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 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 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2、(高考模拟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说明了什么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占城稻所取得的结果 B.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获得成效 C.南宋时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江浙地区成为 全国的经济重心 D.南宋政府重视农业生产,使江南经济超过 北方
1、北方连续战乱了劳动力 和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3、南方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4、南方政权对发展经济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三、历史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一、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表现在: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
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
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
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二、过程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
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
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
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
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一、人口南迁1.中国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主要的经济活动就是一家一户的耕织活动。
这种经济模式效率比较低下,物品交换、商品交易比较少,商业活动很难健康地发展起来,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业活动,依赖于记录在户籍上的人口数量,经济好坏、国力强弱很大程度上与人口多少直接相关。
2.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华民族很早就在黄河流域地区生存发展,北方地区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土地很早就被充分利用起来了。
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增加,生存资源的相对缩减,大量人口为了生存不得不南迁。
3.北方平原地区和草原游牧民族相邻,每当草原遭受重大灾害或者中原地区内乱,游牧民族便趁机南侵,引起战乱,每当此时,大批士民南渡逃避战乱,南方人口快速增加,北方人口不断减少。
同时,北方士民也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推动南方耕种技术改进,促进粮食增产。
尤其是南宋时,朝廷对南方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大开发,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南方的发展潜力,在多数方面超越北方。
二、气候地理条件1.中国南北方气候分明,北方天气较为寒冷且易干旱,南方天气较为温暖且以洪涝,南方比较湿热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快速生长,南方农作物多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而北方地区多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在粮食产量上,南方具有天然的优势。
在宋朝,便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南方地区在宋朝时已经成为主要的产粮区,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2.根据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研究和章典、詹志勇等的《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争、社会动乱和朝代变迁》(科学通报,2004,(23))两篇文章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民国这一段时间,我国的气温整体呈下降趋势,之后开始有所回升。
中国古代这一段时期,北方逐渐变得更加寒冷,生存条件变得恶劣,粮食生产也出现波动,而南方气温更适合生存,更能吸引人口聚集和促进人口增加。
3.南方临海、河流众多,水运、海运发达,良港众多,非常便于货物运输、人员流动,促进了商业活动的繁荣,海外贸易也比较昌盛,更加确立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主要因素包括地理、气候、历史和文化等方面。
首先,地理因素是促使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地区。
然而,中国南部地区的山水与北方大不相同,南方的地理环境更加适宜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经济活动的发展。
南方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港口较多,交通便利,这些都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气候因素也是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充足,使得农业发展得比北方更加繁荣。
南方棉花、茶叶、稻米、糖等农产品盛产,而北方的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等为主,这些农产品相对南方来说,更加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
其三,历史因素也是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南方地区是中国的江南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
南方地区的商业氛围更为浓厚,商人也更为发达,这为南方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四,文化因素也是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南方地区的文化早在汉代就开始繁荣起来,南方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科技水平也较为先进。
南方的文化传统也更加注重商业和手工业,这使得南方文化以及经济更加繁荣。
总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南方地理、气候、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促使南方的经济发展得比北方更加繁荣,这也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特点: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原因:①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开发早,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②三国时期,南方地区虽开始开发,然其经济基础薄弱,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超过吴蜀两国,为日后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特点: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原因: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特点: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原因:①自然: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②政治: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
③经济: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推动了中
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这个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呢?接下来,我将分步骤阐述这个
问题。
第一步:环境和资源
在古代,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非常恶劣,尤其
是干旱和缺水的西北地区。
而南方地区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
的气候条件,比如江南地区的水稻种植和南方的棉花、茶叶等农产品。
这些自然资源使得南方地区成为了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第二步:政治和文化
南方地区早已经被中原的文化影响,同时,自古以来,南方地区
就有相对独立自主的政治传统。
在隋唐时期,随着南北朝的统一和唐
朝的建立,南方地区逐渐成为了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同时,南方
地区也有一些富裕商贾和江南巨商,这些人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着
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三步:海商和海防
古代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都有着广泛的海洋贸易活动,南方地区的
城市也因此成为了重要的贸易港口。
同时,南方地区的海防也更加严密,可以有效的抵御外敌入侵。
这些因素使得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更
为繁荣。
综上所述,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是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和资源条件好,同时受到政治、文化、海商和海防等多方面的影响。
南方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对中国整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徐根艳望江县高士中学摘要:古代社会经济主要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所以古代社会又称为农业社会或农业文明。
而农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统治者的重视是经济发展的保证;优越的地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相对于南方来说,黄河中下游地区较早的具有农业发展的这些条件,从而使其长期走在南方的前面。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却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过程。
它不仅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启示Ancient China's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moved southand the reasons for inspirationXu Genyan Gaoshi Middle School Wangjiang CountyAbstract :The ancient economy mainly refer s to the individual’s economy based on agriculture,so the ancient time was named as agricultural society or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was 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capacity,social stability,special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excellent lands for farming.These abovementioned factors acted as motivation,prerequisite,guarante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ared with south China,the areas in the middle of or lower level of the Yellow River possessed these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agriculture,so the region was more prosperous than the south.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history,the economic center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from north to south.The transference not only had profound impact on ancient economy,but also proves to be meaning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Key words :The economic center of gravity; South; Reason; Inspiration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指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古代社会又称为农业社会。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先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南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开发有限。
这主要是因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有适宜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丰富的水源、充足的劳动力和肥沃的土壤,从而使其长期走在南方的前面。
在西晋之前,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关中地区。
经济重心必然对政治中心起决定作用,因此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中心也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正是因为该地区政治经济地位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历代统治者争夺的对象,很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战乱,从而使原本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遭到极大的破坏。
尤其是东汉末年,一些州郡长官和豪强地主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壮大,形成许多大小割据势力,他们之间相互攻杀,使北方经济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出现了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的悲惨社会景象。
但是由于北方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加上曹魏政权在北方实行屯田制,比较重视发展经济,以及后来蜀汉和孙吴的衰落,这一时期的北方仍然掌握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不过从东晋南朝到南宋,我国的经济重心却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过程。
本文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启示略作探讨。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影响古代社会稳定除了天灾、人祸以外,主要是指战争对社会的破坏。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往往是伴随北方战争的破坏,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动乱、大分裂的动荡时代。
尤其是西晋后期,统治集团极度腐朽:贪污、奢侈、荒淫、抢夺、残杀等,一时司空见惯,导致政治十分黑暗。
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晋惠帝昏庸无能,动乱迭起,既有统治集团内部之间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又有匈奴贵族与羯族等联军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的民族矛盾。
公元316年匈奴军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此后北方陷入十六国战乱之中,而南方则是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再后来是南北朝对峙,使北方陷入了长达300多年的战乱和分裂,给黄河流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与此相反,这一时期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局面。
安史之乱时期,北方受战争影响更大,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尤其是战争激烈的中原地区。
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曾经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变得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商旅断绝,人口锐减。
洛阳周围几百里内,不少州县成了废墟。
历史上内忧和外患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唐王朝内部动乱的同时,周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
安禄山反叛后,唐王朝先后两次借用回纥兵,使东京遭到回纥兵肆行杀掠。
除回纥外,还有吐蕃趁机攻破长安,大肆掠夺而去,几年以后吐蕃兵占领了北方数十州。
从而使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遭到了严重破坏。
更为严重的是,安史之乱后我国形成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之间,不断争战,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诸道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相对要稳定和安宁许多,从而使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地区由于长期战乱,军阀政权更迭不断,穷兵黩武,从而导致中原地区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因此,自唐中叶以来因藩镇割据,连年混战遭到严重影响的社会经济更加残破不堪。
五代统治者对人民横征暴敛,其名目翻新,层出不穷,苛捐杂税,种类繁多。
而各地军阀的聚财搜刮,敲诈勒索,更是无孔不入,有恃无恐,人民不堪忍受。
在北方地区战乱不已的同时,南方地区政权并立,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局部的安定。
诸政权为了在割据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大多实行了保境安民的政策,发展经济以增加军事实力。
因此,五代十国时期,整个南方地区的经济迅速从唐末战乱中恢复并发展起来。
使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超过了北方。
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兴起了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等政权。
他们与宋之间因为土地、人口的争夺,从而导致战争频繁。
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两宋政权无不例外地都遭到失败,被迫丧师失地。
尤其是公元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的绍兴和议,南宋统治者不仅向金称臣,输纳“岁币”,同时失去北方大片土地,使南方政权不得不偏安于江南。
因此,这一时期北方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南方经济由于受战争影响较小,有了进一步发展。
当时流行“苏湖熟,天下足”[2]的谚语,就反映了这一时期南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重心。
至此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因此,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社会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北方战争对经济的破坏过程。
由于同一时期南方相对稳定,使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2、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是第一位的。
它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
衡量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看这一时期生产工具发展水平如何?劳动者自身素质怎样?以及劳动对象是否广泛?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我国南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其实也就是生产力不断演变与发展的过程。
一方面伴随北方的战争,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不仅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带到南方,从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所创造的结果。
其主要表现为:六朝时期:首先表现在生产技术的提高上。
三国以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南方开始得到推广。
东吴时,南方已普遍应用耦耕。
孙权曾亲自将驾车的八头牛改为耕牛“以为四耦”。
东晋时,区田法已传入南方,并已开始使用粪作肥料。
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东吴时已出现一年两熟的水稻。
东晋后南方又出现了一年三熟的水稻。
麦的种植也得到推广,东晋和刘宋时都曾以政府的命令推广种麦[3],从而使麦类逐渐成为南方仅次于水稻的主要农作物。
其次表现在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上。
古代经济的发展更多依靠追加劳动力数量和扩大耕种面积来提高产量。
由于北方战乱,导致大量北民南迁,他们不仅为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也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带到南方。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他极大地提高了江南人民开发土地的水平。
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南方人口有五百多万,近六分之一来自北方。
北方流民主要集中在荆州、扬州,另外闽江流域及岭南等地也有大量流民。
为了重建家园,求得安定生活,他们具有强烈的经济开发愿望。
最后表现为这一时期水利的兴修上,也有很大的发展。
东吴时,张昭在今南京创建娄湖,能灌溉水田几十顷;西晋末和东晋初,陈敏占领江东地区,修建练塘,能灌溉田亩几百顷;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在今江苏境内的武进县修阳湖堰;齐民帝在句容县开赤山塘,用于灌溉。
这个时期在太湖、鄱阳湖、洞庭湖以及浙江绍兴一带,已经出现了旱涝保收和高产的湖田。
湖田土质肥沃,又接近水源,便于灌溉,特别适宜于水稻的种植。
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
圩田更加普遍,适宜种植高产的水稻;另外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