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1)
《涉江采芙蓉》原文和译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和译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芙“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便是《涉江采芙蓉》的原文啦。
咱们先来聊聊这诗的原文。
诗一开头,“涉江采芙蓉”,简简单单五个字,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画面:一个人慢慢地踏入江水,去采摘那娇艳的芙蓉花。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江水轻轻流淌,芙蓉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多美呀!“兰泽多芳草”,这一句更是让整个画面丰富起来,不仅有芙蓉,还有那成片的兰花和芬芳的香草。
这就好像我们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花园,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再说这翻译,“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这么一翻译,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啦?接下来咱们好好赏析一下这首诗。
先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可不仅仅是在描绘景色,更是通过美好的自然景象来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美好情感。
那芙蓉和芳草,不就像是主人公心中真挚的情感一样纯洁和美好吗?“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哎呀,主人公辛辛苦苦采了花,却不知道能送给谁,因为心里思念的那个人在遥远的地方。
这多让人感到无奈和失落啊!就像我有一次,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想要送给远方的朋友,可是因为距离的原因,不能马上送到对方手中,那种心情,真的和诗中的主人公有点像呢。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主人公回头望着故乡的方向,只看到那漫长的道路没有尽头。
这画面多让人心酸呀!就好像我们在外地打拼,想家的时候,望着家的方向,却感觉那么遥远,心里充满了惆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明彼此相爱,却要分隔两地,只能怀着忧伤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这种痛苦和无奈,真的让人感同身受。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却把那种相思之苦、离别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
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两汉时期,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
但大多无处施展才华,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本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
作为文人五言诗滥觞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旅怀乡的思绪。
这首诗的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要送给“同心”的人,但他思念的人还在“旧乡”,长路漫漫,欲赠不能,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
全诗字里行间流露着漂泊他乡和分隔两地的无奈。
诵读这首诗,体会其“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的特色。
原文: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之欲遗谁?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所思在远道。
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芙蓉〕,荷花。
〔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遗(wèi)〕赠送。
〔以〕连词,表示结果。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 (1)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 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 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 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 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 羁旅乡愁。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 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 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拟的手法。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 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 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 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里的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多为抒情诗, 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 为“古诗”。初唐以后,产生近体诗,包 括绝句、律诗、排律(超过8句)等,在字 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读顺畅,通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许 多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 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 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 老。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 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 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 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比较《庭中有奇树》和《涉江采芙蓉》的 区别。
• 这里诗人想象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 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 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 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 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 致,也更为浓烈。 ——穿插运用悬想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必修上)静女【1】《诗经·邶风》静女其姝【2】,俟【3】我于城隅【4】爱【5】而不见,搔首踟蹰【6】。
静女其娈【7】,贻我彤管【8】彤管有炜【9】,说怿女美【10】自牧归荑【11】,洵美且异【12】匪女之为美【13】,美人之贻。
注释:【1】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2】姝(shū):美丽。
【3】俟(sì):等待。
【4】城隅(yú):城角,一说指城上的角楼。
【5】爱:通“薆(ài)”,隐藏。
【6】搔首踟蹰(chí chú):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7】娈(luán):美好。
【8】彤管:红色的管状物。
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即下一章所说的“荑”。
【9】有炜(wěi):色红而光亮。
有,形容词词头,无义。
【10】说怿女美:喜爱你的美丽。
说(yuè)同“悦”。
怿(yì),喜悦。
女(rǔ),同“汝”,第二人称代词,下文的“匪女之为美”的“女”同此。
【11】自牧归荑(tí):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
牧,城邑的远郊。
归,同“馈”,赠送。
【12】洵美且异: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洵,诚然,实在。
【13】匪女之为美:并非你这草美。
匪,同“非”,表示否定判断。
《静女》简析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情诗。
开篇先以男子之口,引出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
接着叙述她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令男子独自排徊。
这样的逆转,表现了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欢乐。
接下来说静女赠送的彤管很美丽、讨人喜爱,后面又退一步说并非彤管好,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
如此反复借彤管“表白”,其实都是抒发对静女的爱,真实且有情趣。
巩固练习1.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
《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涉江采芙蓉(原文+详细注释+赏析)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⑴,兰泽多芳草⑵。
采之欲遗谁⑶,所思在远道⑷。
还顾望旧乡⑸,长路漫浩浩⑹。
同心而离居⑺,忧伤以终老⑻。
注释
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芳草:这里指兰草。
⑶遗(wèi):赠予。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简析:
《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涉江采芙蓉》原文和译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和译文导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菲。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涉江采芙蓉》这是一首描写人生难遇如意境遇以及对离乡之思念的诗歌,贯穿了诗人的内心感悟和离情之苦。
下面,我将以3000字的篇幅,对这首诗进行全面的解读和翻译。
诗的开头两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菲。
”描述了诗人远行涉江的场景,采摘着盛开的芙蓉花和芬芳的兰草。
这里的芙蓉和兰草是象征美好、纯洁和高洁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里的“采之”指的是诗中的芙蓉和兰草,诗人在远行时将其采摘,却不知该留给谁。
与此同时,诗人的思念之情也随着远行而流向遥远的彼岸。
这里的远道比喻了离乡之苦和离别的痛楚。
然后,诗人回顾起旧乡的情景,句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揭示了诗人不舍离别的情感,他回望着故乡,感叹长长的离别之路。
诗人此时身处异乡,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感情交往都与故乡迥异,因此产生了深刻的思乡之情。
继而,诗人表达了共同的生活但分离的痛苦:“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诗中的“同心而离居”痛切展现了诗人和亲人分离的痛苦,无论心有多么相通,却只能在异地漂泊,这导致了忧伤无尽地陪伴他直至生命的尽头。
诗的后半部分,“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诗人的追求和思考。
他在远方努力书写文章,却难以飞越尘世的限制。
这里的蓬莱和青天,诗中的两个象征,一个代表了诗人对美好乡土的憧憬,另一个则是指向人生中更大的追求和渴望。
随后,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向人们展示了刀断水水不断流的景象。
这里刀断水比喻了事物的不断变化和人生的流逝。
举杯销愁愁更愁,表明无论怎样逃避苦恼,苦恼都不断加深。
《涉江采芙蓉》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涉江采芙蓉》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涉江采芙蓉》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
《涉江采芙蓉》全文与赏析《涉江采芙蓉》是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相思怀人的场景,表达了游子思乡、爱人相思的真挚情感。
全诗如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主人公涉过江水去采摘芙蓉,生长着兰草的沼泽地里,芳草萋萋。
芙蓉,即莲花,在古代常被视为美好、纯洁的象征。
而兰泽中的芳草,不仅增添了环境的优美,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丰富情感。
他(她)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美好的地方采摘芙蓉,或许是为了送给心中思念的那个人。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
主人公采下芙蓉后,却陷入了沉思:我采摘的这朵芙蓉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这里的“远道”不仅是指距离上的遥远,更是心灵上的隔阂和难以相见的无奈。
这种思念之情,因无法传递而显得更加深沉和痛苦。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主人公在思念之余,回首眺望故乡的方向,只看到那漫长的道路绵延无尽。
这里的“还顾”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
而“长路漫浩浩”则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归乡的艰难,进一步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
主人公和思念的人彼此心心相印,却不得不分离两地,这种痛苦的相思之情将伴随他们直到终老。
“同心”强调了两人感情的深厚,而“离居”则是残酷的现实。
“忧伤以终老”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悲观和绝望,这种无法解脱的相思之苦,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首先,它的意境优美。
诗人通过对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优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
其次,运用了象征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芙蓉、芳草等自然之物,不仅是美丽的景象,更象征着主人公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涉江采芙蓉-古诗-赏析
涉江采芙蓉-古诗-赏析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
采之欲遗谁③?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
同心而离居⑦,忧伤以终老⑧。
注释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⑧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⑨还顾:回头看。
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鉴赏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涉江采芙蓉 (1)
2
3 4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
《 古 诗 十 九 首 》
涉 江 采 芙 蓉
1.读顺畅,通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 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 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 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 变老。
问题:
开篇写“采芙蓉”赠所思之人, 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你怎样看待这一行为?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表 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
“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 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 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 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 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 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 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 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 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 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 宁静的意味。
读诗前: 题目 作者 注释 问题
读诗中:
字 序 补
解诗时:
景 即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绘 即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效 即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情 即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奠定或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涉江采芙蓉》(课)(1)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 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 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文人所 作的19首五言诗。它是东汉末 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 人所做。内容多为游子、思妇 的离愁和相思,以及作者失意 和哀伤。
五 言 之 冠 冕
—— 钟 嵘 的 《 诗 品 》
刘 勰 的 《 文 心 雕 龙 》
1.动作
2.外貌
3.语言
4.心理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鉴 赏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天 衣 无 缝 , 一 字 千 金
——
初读诗歌
忧 伤 以 终 老 。
同 心 而 离 居 ,
长 路 漫 浩 浩 。
还 顾 望 旧 乡 ,
所 思 在 远 道 。
采 之 欲 遗 谁 ?
兰 泽 多 芳 草 。
涉 江 采 芙 蓉 ,
涉 江 采 芙 蓉
初读诗歌
1、正音读
(1)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2)读顺语句、句句顺接。
2、节律读
“涉江/(稍长)采/(稍短)芙蓉” (1)读出节奏——停顿(词间、句间); (2)读出语气——舒缓。
初步感知
1、意义读
(1)诗歌内容有哪些?(2)内容间联系。 (3)诗歌情感如何?
2、内容与情感
内容:景物(江、芙蓉、芳草、兰、路) 动作(涉、采、还顾、望) 心理(欲遗、漫浩浩) 情感:忧伤、思乡
概括画面
这首诗有几个画面?
忧同 伤心 以而 终离 老居 。,
长还 路顾 漫望 浩旧 浩乡 。,
所采 思之 在欲 远遗 道谁 。?
兰涉 泽江 多采 芳芙 草蓉 。,
高中语文文言文《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附答案)1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1、《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是:,。
2、《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自问自答,抒发独自怀远的忧伤的两句是:?。
3、《涉江采芙蓉》中运用“对写法”想象游子思乡情景的诗句是:,。
4、《涉江采芙蓉》中,设想以后生活,男女彼此相爱,却难相厮守的句子是:,。
5、《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游子回首望乡、长路渺茫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6、《涉江采芙蓉》中,写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的诗句是:?。
7、《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地雅洁及营造清幽、高雅意境的句子是:?。
8、《涉江采芙蓉》中,“离居”点明“同心者”处境,直抒胸臆写出离居之因的诗句是:,。
9、《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孤独忧愁,徒劳望乡情状。
受表达了一种缠绵无限的哀伤之情的诗句是:,。
10、《涉江采芙蓉》中用设问表达主人公采莲想要送给思念的人,情感由欢快转为失望的语句是:?。
11、《涉江采芙蓉》中,直抒胸臆,表现伤怀不已的句子是:,。
12、《涉江采芙蓉》中的通过游子的动作和感的诗句是:,。
《涉江采芙蓉》(答案)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6、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7、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8、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9、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0、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1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文学常识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 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 (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 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 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 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 光。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约都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
人。
“五言之冠冕”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
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 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 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 美酒,被服纨与素。”)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 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①远道:远方。
②还顾:回顾。
③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④同心:感情深厚,今:齐心 ⑤终老:终生。
⑤均借设问方式,自问自答抒发情感。
六、艺术手法
一是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如,诗的开头“涉江采 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出生动形象的的生活场景,“采 之欲遗谁”自然而然的引出离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情景交融 的艺术手法营造出高洁清幽的意境。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如“还顾”“漫浩浩”没有直 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便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直接抒发相思之情。
②均借景抒情。《涉》诗借芙蓉、兰泽等意象抒情,李词借红藕玉簟等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 中的思想感情。 2、掌握主客移位的手法。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朗读诗歌。要求:读准 字音,读懂诗意,读出 感情。
【《古诗十九首》】 •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 子,揣摩其情感。 要求:勾画,圈点 ,批注。
【内容理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情感:
涉江采芙蓉的欢愉→ 所思在远道的失望→ 思念望乡的感伤→
【内容理解】
你最喜欢的诗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这让 人忧伤至极
【问题探讨】
有人说涉江的是女子,环顾 的是男子,你怎么看?
男子:古代男子才离乡远行, 他“涉江采芙蓉”,他 “还 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 的女子, “忧伤”的也只是 他。
【问题探讨】
女子:“还顾”者就是“所 思”者,不是“涉江”者, 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 “旧乡”的女子,是她在 “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 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 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 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 “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
拓展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业:
• 用主客移位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同心离居的忧伤
【内容理解】
你最喜欢的诗句?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 清幽、高洁的感觉。
【内容理解】
你最喜欢的诗句?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赠送花草,既表达了关怀与 思念,又寄托了美好祝愿。 但是思念的人却不在身边在 远方……
【内容理解】
你最喜欢的诗句?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望乡望到的是长路漫漫,故 乡在何处?“所思”在哪里?悲 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