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苏州环保局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排污费征收工作规程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排污费征收工作规程》的通知【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苏环字监察[2006]36号【发布部门】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发布日期】2006.08.15【实施日期】2006.08.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排污费征收工作规程》的通知(苏环字监察[2006]36号)各市、区环保局,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排污收费工作程序,强化对排污收费过程的监督,保障我市环保部门正确行使向排污者征收排污费的权力,根据我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要求,特制定《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排污费征收工作规程》,现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根据要求进一步规范征收程序,做到依法全面足额征收。
二OO六年八月十五日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排污费征收工作规程第一条为了保障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征收排污费,根据《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征收排污费的原则和依据:(一)排污费征收原则:1.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2.根据排污费的有关规定,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3.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
(二)排污收费征收依据:1.《排污收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2.《关于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64号);3.《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经贸委第31号令)。
第三条排污费征收对象是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简称排污者),排污者应当主动缴纳排污费。
向城市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排污者,不再缴纳排污费。
建成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其原有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排污者,自建成或改造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
苏州环境污染全解
• (3)特别是今后一个时期,苏州的社会经 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必定是越来越大,对 能源质量的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因此从 这个意义上讲,该地区的工业清洁能源使用 与推广,今后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对策与建议
• 优化第一产业 • 在保证第一产业适度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特优、 高效、生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即精品农业。在政 策和措施上要大力引导农民调整种植面积和结构,加快推 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根据社会需求建设一大批无公害农产 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按照相对联片、规模集约的原则,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保 持优良粮油、蔬菜园艺、生态林地、特色水产等主要产业 的适度经营规模。加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治理 力度,压缩重点水域的养殖规模。尽快改变当前水产养殖 方式,大力提倡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升水产品的质量。
• (3)实行更为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拒绝新污染 源的产生。这就要求建设项目的管理审批部门, 对于新建项目要严格对照《苏州市产业导向目录》 的内容,认真进行筛选。在禁止开发、限制开发、 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等强化政策导向的同时,更 应注重各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切实加强区域环 评和项目环评工作,把环境质量、环境容量、污 染物总量控制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和决策依 据。当前重点应该关注的是,在水的方面有氨氮、 COD、BOD、石油类、动植物油类、总磷、总氮, 在气的方面有烟尘、SO2、氮氧化物等。
• 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 工业是苏州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从环境保护的要求 与工业发展的形势来看,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将是一项 长期性的任务。对于当前来说主要是: • (1)适度控制电力、钢铁、化工、纺织印染等高污染、 高能耗的行业发展规模,实施清洁生产,并在区域上合理 布局。在能源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的输入量,鼓 励企业使用和多用,减少工业煤炭的使用量,为苏州各地 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大气环境容量。另外,根据区域水环 境的承载能力和污染特征来确定适宜的产业类型与规模, 切实做到避重就轻。在这方面,钢铁、化工、纺织印染行 业应该首先做到。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的批复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04.12.17•【字号】苏环管[2004]266号•【施行日期】2004.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对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的批复(苏环管[2004]266号)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你委报批的《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规划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管理委员会意见(苏阳水办[2004]7号)、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技术评估意见及苏州市环保局预审意见(苏环建[2004]62号)均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根据《报告书》结论、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管理委员会意见(苏阳水办[2004]7号)、《报告书》技术评估意见及苏州市环保局预审意见,在严格执行《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的前提下,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建设具有环境可行性。
从环保角度,同意开发区在落实报告书及各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按报告书限定的方向和内容开发建设,但鉴于开发区规划面积已超出了省政府批复的4.36Km2范围。
因此超出部分的开发建设还需得到省政府批准。
二、原则同意苏州市环保局预审意见。
你委须认真落实《报告书》、苏州市阳澄湖水源水质管理委员会及环保部门提出的环境保护要求,根据《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调整总体发展目标,完善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并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适度调整开发区产业结构。
鉴于开发区地处阳澄湖准保护区,其中北河泾及开发区南部等部分地区属于阳澄湖二级保护区,环境敏感,开发区要优化区内产业结构,不得实施《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条例》中确定的违禁项目,开发区规划中生物医药工业应予以取消。
2、明确开发区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
要以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原则及ISO14000标准体系的要求指导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环境管理,将开发区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园区;开发区开发建设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定量评估与分析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定量评估与分析作者:汤榕珺等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5年第06期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定量评估其影响水平,以苏州市吴中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承载力、土地利用变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生态因子指数等4个指标对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
结果表明:(1)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3 4~0.104 4 hm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生态赤字。
在2005—2012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分别下降62%,48%和46%,但从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来看,生态赤字现象仍较为严重。
(2)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植被NPP平均值以C计减少了0.12 g·m-2,固碳总量减少了0.8×109 g·a-1,表明吴中地区各类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生产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3)2000—2013年间,苏州市吴中区共有406.41 km2土地覆被发生转化。
其中,共有139.53 km2土地转化成人工表面,主要来源于农田、植被和水田,转化面积分别为76.16,30.01和24.25 km2。
(4)虽然吴中区自然生态绿化面积在增加,但植被厚度、生物多样性、生态能力和碳汇量在减少,其生态环境质量呈变差趋势。
因此,最终结果是吴中区因受到经济开发和城市化的影响较大及生态保护措施不利,近10年来其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其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很尖锐。
关键词:苏州市吴中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承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因子指数分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6.019Abstract: Eco-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Rapid economic growth improves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but brings som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eco-environment of city and rural, in this study,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land use and change, 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nd ecological factor index were selected as indexes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of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Wuzhong District of Suzho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uzhong were 0.273 4~0.104 4 hm2,which appeared to be the ecological deficit obviously. In 2005—2012,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deficit decreased by 62%, 48% and 46%,respectively. However, in the term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carrying capacity, the ecological deficit was still serious. (2) In 2000—2013, the average vegetation NPP of Wuzhong decreased by 0.12 g·m-2 (C), and the total carbon sequestration storage decreased by 0.8 × 109g·a-1(C), which implies that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and productivity of ecosystems in Wuzhong have been declining. (3) In 2000—2013, 406.41 km2 of land cover changed, 139.53 km2 of lands changed into artificial land, which are mainly from farmland, vegetation and paddy lands with 76.16, 30.01 and 24.25 km2, respectively. (4) Natural ecological green area was increasing, but the vegetation thickness, ecological capacity and the amou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decreased, which showed a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Wuzhong. In conclusion,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uzhong have been becoming worse in 2000—2013.Key words: Suzhou Wuzhong City;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land use and change; ecological factors index; vegetation NPP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
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7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布2007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八日目 录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水环境状况 2 空气环境状况 4 声环境状况 6 生态环境状况 8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 9 环境综合整治 10 生态市建设 13 循环经济建设 14 环境监督管理 15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苏州市下辖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和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吴中区、相城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苏州工业园区。
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占2.65%,水域面积占42.52%。
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
全市户籍总人口624.43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235.30万人。
经济总量跃过5000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70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7:63.7:34.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5.4%。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9.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提高。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9.8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58%,提高6.17个百分点;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26天,提高2天。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有序推进,蓝藻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中有升,国家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环境监管现代化建设步伐继续加快,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完成各项环保工作任务,有效促进了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1
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布《2010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目录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水环境状况 2 空气环境状况 4 声环境状况 6 生态环境状况 8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 9 环境综合整治 10 生态市建设 12 循环经济建设 13 环境监督管理 14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更是经济发展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恢复之年。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城”的总目标,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以集聚科技人才资源为支撑点,以增强体制机制活力为突破点,以发展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全市在建立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53 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294.07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3719.31亿元,增长13.4%,一二三次产业之比为1.7:57.7:40.6。
人均GDP(常住人口)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1.4万美元。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9.82%,宏观效益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全市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圆满完成总量减排任务,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入开展“蓝天工程”,有效解决一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有序推进生态市建设,不断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
2020/8/28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11
SEC 2 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1 总体情况
2006年,市区及五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 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要监测指标年均浓度均 优于标准限值,各地良好以上天数比例较上年 均有所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呈稳定态势。可吸 入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 染物。 (全市22个大气自动站监测结果)
2020/8/28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6
SEC 1 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危害
➢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决定于粒子吸入而积聚 于呼吸系统的数量。
➢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自然降尘 ),几乎都可被鼻腔 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可吸入颗粒 物),它可经过呼吸道直达并沉积于肺泡,而引发不良的健康反 应。
2020/8/28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8
SEC 1 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危害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 可损伤呼吸器管,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 呼吸麻痹。
➢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 统病症增加;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 疾病患者病情恶化;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 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
SEC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
高级工程师
苏州生态
苏州生态金鸡湖怎么“造”?要将金鸡湖打造成全国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中湖泊公园,是园区人的目标,在建设环湖景致的同时,一湖碧水的价值因为这个目标得到提升。
昨天是金鸡湖清淤工程正式竣工的日子,作为湖体生态链建设的一大尝试,800尾活鱼和一批青螺在当天重归金鸡湖,我们更为关注―――园区人喜欢把金鸡湖和著名的杭州西湖比,同样是难得的城中湖,面积超过7平方公里的金鸡湖,比西湖还大1.8平方公里。
也正是为了能和西湖比,早在19 98年,园区就找到了美国易道公司,给金鸡湖地区做景观规划。
环金鸡湖地区成为国内外设计名家施展才华的舞台。
现代大道、中央公园、湖滨大道、城市广场、香樟园、红枫林、文化水廊等一大批具有亲和力的开放式景观工程相继展露芳容。
而按照相关规划,作为园区地价最高的区域,环金鸡湖22公里将全部是开放式公共地带。
景观建设在不断推进,园区人还是深感美中不足。
因为,就在景观设计之初,参与设计师们在参考了世界上各类成功的滨水带规划后,为金鸡湖的景观规划提供了8项关键的设计指导原则,其中之一是“从生态的角度改善金鸡湖水质”。
改善水质的话题第一次将生态金鸡湖概念推上前台。
仅靠清淤是不够的。
从过去的农村型湖泊转变为城市型湖泊,并且能够担当观光湖泊功能,金鸡湖的这一转型涉及了绿化景观、文体娱乐、调蓄排水等多个方面。
其中,针对水环境进行的综合治理要包括治污、清淤、生态建设等几个方面,用园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的话来说:“仅靠清淤是不够的,清淤前我们就开始了治污,清淤后除了继续治污,还要进行生态建设。
”来自园区环保局的资料显示,金鸡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方案由河海大学环境水利研究所编制完成,并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的正式批准。
针对金鸡湖水质受上游河道污染,周边地区工业、农业污染,沿湖居民生活污染和养殖业影响的现实,治理工程首先从治污和清淤着手。
在治污方面,园区分污水处理、污染源治理、控制养殖污染、控制交通污染“数管”齐下,不仅建设了首期每天10万吨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使区内的工业废水、生活及商业污水100%截流进污水厂处理,解决了整个区内污水处理的难题,而且直接对金鸡湖“对症下药”:金鸡湖周边原有较多印染、化工、电镀类乡镇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治污措施、大量废水超标直排,对湖水水质造成污染,自1997年开始,园区对其进行了专项整治,至今共关停污染企业72家,其中沿湖的35家排污企业更是率先关停,有效遏止了湖水水质的恶化;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园区花700万元对湖内原有的养殖场等进行了搬迁和转产安置,并在2001年底彻底禁止了人工养殖;此外,通过禁止生产性通航,交通油污对湖水的污染也减少了。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下发《苏州市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社会化运行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下发《苏州市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社会化运行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公布日期】2009.04.09•【字号】苏环字监察[2009]7号•【施行日期】2009.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下发《苏州市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社会化运行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苏环字监察〔2009〕7号)各市、区环保局:现将《苏州市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社会化运行管理规定(试行)》下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苏州市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社会化运行管理规定(试行)二〇〇九年四月九日附件:苏州市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社会化运行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日常运行,加强对运行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技术考核,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和环保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重金属在线监测仪、pH水质自动分析仪、水质自动采样仪、温度计、流量计、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设备及辅助设备。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是指从事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活动。
鼓励排污单位对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采取社会化运行模式。
第五条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社会化运行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环保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运行单位由环保部门公开招标确定。
第六条在本市区域内从事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运行单位须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并按资质证书规定开展相关业务。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2013年苏州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2013年苏州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环然字[2013]3号【发布部门】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发布日期】2013.02.27【实施日期】2013.02.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2013年苏州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苏环然字〔2013〕3号)各市、区环保局:经苏州市2013年度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的商讨,现将“2013年苏州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13年苏州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要点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附件:2013年苏州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要点2013年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苏州环保新道路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
今年全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全面巩固、深化提高国家生态市(区)建设成果,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深入开展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效为重点的农村环保工作,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宜居美丽新苏州、再上生态文明新台阶。
一、巩固国家生态市(区)建设成果,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对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环保部《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的通知》(环发〔2012〕48号)和省环保厅要求,张家港、常熟、昆山以及太仓国家生态市通过省级和国家复核。
2.对照《苏州市2012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书》(苏府办〔2012〕127号)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开展回顾总结,做好3月份迎接省政府综合考评的汇报、资料、现场等各项准备。
3.将《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颁布实施。
苏州 环保调研报告
苏州环保调研报告【报告标题:苏州环保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苏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解并改善苏州市的环境状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使苏州的环保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涵盖了苏州市的各个区域,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车辆尾气排放等。
三、调研结果1. 空气污染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尤其是在城市核心区域和交通繁忙的道路附近,尾气排放量较高,导致了空气中PM2.5和PM10的浓度超标。
2. 水污染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水环境也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部分河流和湖泊水质差,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的。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对水质产生了影响。
3. 垃圾处理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垃圾处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部分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差,导致了大量可回收物被混入一般垃圾当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不足也导致了垃圾随意倾倒现象的存在。
4. 车辆尾气排放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交通工具尾气排放量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些老旧机动车和重型车辆的排放标准不达标,导致了油耗增加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升高。
四、改进建议1.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促使市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2. 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节水和污水治理工作。
同时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3. 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增加垃圾分类回收桶的设置数量,扩大可回收物的回收范围。
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4. 促进车辆尾气排放的控制: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标准的执行,推广新能源车辆的使用,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大排量车辆的使用。
苏州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2009年度)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0年11月前言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
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据此发布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和江苏省环保厅《关于印发2009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实施《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加快苏州国家生态市建设步伐,苏州市全面启动了生态市建设工作,全力打造“生态苏州”,2009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报告采用的生态遥感信息来源于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2009年度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7遥感影像图片,其数据是经过苏州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精度解译的我市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资料,报告中采用的其他数据来源于《2010年苏州市统计年鉴》、《2009年苏州市环境统计年鉴》、《2009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09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目录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 (1)二、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异常生态因子概况 (1)三、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社会经济概况 (2)四、苏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3)五、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4)六、结论 (6)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苏州市位于江苏省的东南角、长江三角洲的中部,西濒太湖,北邻长江。
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
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干冷少雨,属典型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无霜期较长。
季风变化明显,春夏季东南风盛行,冬季以西北风及东北风为主。
全市地处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平原的底部,地势低平,一般高程为海拔3~5米。
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苏州市环境保护局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布《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目录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水环境质量状况 2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4 声环境质量状况 6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8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 9 环境综合整治 10 生态文明建设 14 环境监督管理 16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三区三城”总目标,抢抓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发展机遇,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努力克服和缓解经济缓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导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和社会建设。
全市经济运行平稳,转型升级成效进一步显现。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849.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1.6亿元,增长12.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2.3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
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07.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673.1亿元,增长13.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5.8%。
全年环保投入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
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2.40。
全市农村新增林地绿地面积4407公顷,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8.67%。
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5万平方米。
市区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6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通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环法字[2014]9号【发布部门】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发布日期】2014.11.20【实施日期】2014.11.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通知(苏环法字〔2014〕9号)各市、区环境保护局,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将在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环保部、省环保厅关于宣传贯彻新《环保法》的通知精神,结合当前我市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为确保《环保法》能够顺利实施,各地要加大宣传贯彻的力度和深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推动环境执法监管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开创我市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环保法》的重要意义作为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新《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环境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环保法》针对环保领域存在的行政执法不到位、政府责任不落实、企业违法成本低等突出问题,规定了许多措施,体现了对现实的针对性;新《环保法》从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出发,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指导原则,规定了许多新的制度和管理措施,展示了很强的前瞻性和长远指导性;新《环保法》既规定了公民个人、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等各方主体的基本职责、权利和义务,也规定了相应的保障、制约和处罚措施,体现了权利义务的均衡性。
二、深入领会《环保法》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新《环保法》在理念、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单在从字面上学习《环保法》的具体条款和规定还远远不够。
我们要将新法、旧法比对学习;要结合国情民意,结合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文件来学;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际,带着地方在转方式调结构、环境执法监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来学。
2014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资料
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2014年11月前言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指出要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据此发布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和江苏省环保厅《关于2013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及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实施《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率先把苏州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苏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全力打造“生态苏州”,201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报告采用的生态遥感信息来源于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8遥感影像图片,其数据是经过苏州环境监测中心高精度解译的我市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资料,报告中采用的其他数据来源于《2014年苏州市统计年鉴》、《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和《2013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目录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 (1)二、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异常生态因子概况 (2)三、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社会经济概况 (2)四、苏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3)五、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4)六、结论 (6)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江苏省的东南角,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枕长江。
苏州市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19度55分至121度20分,北纬30度47分至32度02分之间;东西跨经度1度25分,长约140公里左右,南北跨经度1度15分,宽约120公里。
关于苏州市二次扬尘污染的调查报告
6 .调查总结
在苏州市政府实施“蓝天工程”三年时间里,大 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扬 尘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1.自然扬尘的防治措施不足 2.部门间协调力度尚显不足 3.扬尘管理针对性不足 4.科学决策机制缺失 5.环保专用资金不足
鉴于上述不足,特请市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大 力加强市区扬尘污染的治理工作。
4.3苏州市居民对扬尘污染评价
本次调查采用当面发放回收问卷的方式,总共发 放问卷200份,发放地点均匀分布在苏州市各个 行政区,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具体情况如下:
1.你对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总体评价是: ① 满意: 13% ② 较满意: 40% ③ 一般: 25% ④ 不太满意:19% ⑤ 不满意: 3%
关于苏州市二次扬尘污染的调查报告
主讲人:杨艳丽
环工研09 小组成员: 王若云、王红琴、杨艳丽、张春蕾、 袁淼卉、任伟、申杰、宋小康、苏祥
目录
1 2 3 4 5 6
扬尘的危害性评价 控制扬尘污染的意义
扬尘的主要来源
苏州市扬尘源解析及污查总结
1.扬尘的危害性评价
扬尘危害
有关机构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浓 度和人口死亡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根据伦敦、斯 托本维尔、费城3个城市的数据,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 浓度每增高100ug/m3,人口死亡率就增加6%;对老年人和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肺气肿死亡率增加32%,支 气管炎、哮喘死亡率增加12%,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9%。 因此,进一步控制扬尘污染,降低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 度,对苏州市乃至周边城市的人民身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另一方面,苏州是有名的旅游城市,清洁的大气环境会提 高苏州的城市形象,促进苏州的旅游发展。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江南水乡的代表,生态文明建设也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总结了苏州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挑战。
一、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苏州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河湖治理、湿地保护、水源保护等重点工程,并成立了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监管。
目前,苏州的空气质量、水质量等环境指标一直保持在良好水平。
2. 生态农业发展良好。
苏州出台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有机农业等高品质农业,引导农民走上创新增收之路。
同时,苏州在农村环境治理和乡村旅游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3. 垃圾分类管理成效显著。
苏州率先启动了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现了养宠物、分油脂、护环保的垃圾分类管理,并成立了专门的垃圾分类管理机构,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 绿色出行推广成功。
苏州提前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并加强公共自行车、步行系统等交通建设,让市民能够更方便、更安全、更环保地出行。
同时,苏州还建设了一系列智慧交通项目,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二、苏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大气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尽管苏州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中PM2.5等细颗粒物污染仍然比较严重。
需要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方面的污染,不断提高空气质量。
2. 生态保护面临压力。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苏州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特别是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压力。
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措施,遏制不合理的破坏行为。
尽管苏州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仍然存在垃圾分类难度大、居民意识淡薄等问题。
《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透视
《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透视昨天,苏城上空蓝天白云,气朗风清。
按照AQI指数标准测算,去年,市区空气优良以上天数达到294天。
□记者徐志强摄□苏报记者蒋丽英昨天是世界环境日,市环境保护局发布《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2012年度全市水、声、空气等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各地在环境综合整治、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2012年度,全社会环保投入达到44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70%。
其中,苏州市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实现值为93.35,地表水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为90.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太湖流域23个考核断面达标率为69.6%; 按照AQI指数标准测算,市区空气优良以上天数达到294天。
但是,目前我市的环境质量与市民的预期值依然有差距,“天蓝地绿水净”还没有完全实现。
我市环境质量的“短板”究竟在哪些方面?氨氮和总磷2012年度,全市废水年排放量为131924.74 万吨,其中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为70679.9万吨,氨氮年排放量3622吨;城镇生活污水年排放量为61188.8万吨,氨氮年排放量10587吨。
短板1 水全市28条河,仅2条水质达Ⅱ类现状28条河中仅2条水质为Ⅱ类,尚湖水质最好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氮和总磷等。
其中,影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氨氮,影响全市主要湖泊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总氮。
全市28条国控及省控主要河流的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
其中,2条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Ⅱ类,占监测河流的7.1%;12条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Ⅲ类,占监测河流的42.9%;14条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占监测河流的50.0%。
长江干流、太浦河、望虞河、苏东河和浒光河水质相对较好,京杭运河、元和塘、吴淞江、盐铁塘和张家港河等水质相对较差。
全市主要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湖泊水质污染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3年12月前言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
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据此发布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和江苏省环保厅《关于2012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及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实施《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加快苏州国家生态市建设步伐,苏州市大力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全力打造“生态苏州”,2012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报告采用的生态遥感信息来源于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提供的国产中高分辨率遥感卫星ZY-02C遥感影像图片,其数据是经过苏州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精度解译的我市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资料,报告中采用的其他数据来源于《2013年苏州市统计年鉴》、《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和《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目录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 (1)二、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异常生态因子概况 (2)三、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社会经济概况 (2)四、苏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3)五、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5)六、结论 (7)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江苏省的东南角,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枕长江。
苏州市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19度55分至121度20分,北纬30度47分至32度02分之间;东西跨经度1度25分,长约140公里左右,南北跨经度1度15分,宽约120公里。
苏州市区地处太湖之滨,东距上海80余公里,西离南京200余公里。
全市地处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平原的底部,地势低平,一般高程为海拔3.5~5.0米。
东南部地势低洼,局部低洼地的高程在海拔2米以下,分布在吴江、昆山一带。
西南部多小山丘,境内主要的山脉有:吴中区的穹窿山、邓尉山、玄墓山、七子山;常熟的虞山;张家港的香山;昆山的马鞍山等,其中穹窿山主峰高351.7米,为全市最高点。
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22.63平方公里。
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2.7%。
本市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的地表水资源水平较低,本地地面径流不能满足当地需水要求,必须靠上游客水补给,对外来水资源的依赖性较大,无论平水年、枯水年或特枯水年,境内的全年径流量均在96亿立方米以上。
苏州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冬季干冷少雨,夏季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
季风变化明显,冬季以西北风及东北风为主,频率占一半以上;春季东南风盛行;夏季多半为东南风。
通常,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次年2月,冬夏季较长,而春秋季较短。
按照全国水资源的统一分区,苏州市境内属长江流域的太湖区,市内河网纵横交叉,湖荡密布,是天然的水网地区。
全市水域面积约为360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5%。
境内大小河道有2万多条,其中县级以上河道147条,总长1457.18公里。
以太湖为代表的大小湖泊、湖荡300多个,500亩以上的湖泊87个。
市内无入海河道,长江是境内河道的主要排水出路,又是主要来水水源之一。
太湖是市内河道的另一个主要补给水源。
全市河道除东南部分属黄浦江水系外,境内大部分河道均属太湖湖区水系。
二、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异常生态因子概况苏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天气变化剧烈,灾害性天气既有持续时间较长的旱涝、连阴雨,也有时间稍短的强烈对流天气,如热带风暴(台风)、暴雨、寒潮,还有破坏性很大的剧烈天气现象,如冰雹、龙卷风、雷雨强风等。
三、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社会经济概况2012年9月,苏州市实施部分行政区划重大调整,撤销平江、沧浪、金阊区,设立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
吴江市撤市设区。
至此苏州市下辖四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和太仓市。
市区划分为姑苏区、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五个行政区和工业园区。
2012年,苏州市人口规模保持稳定,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47.77万人,比上年增加5.44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328.81万人,比上年增加3.39万人。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围绕建设“三区三城”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导向,突出“加快转型、稳定外贸、兴盛文化、广惠民生”等工作重点,努力克服和化解宏观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有效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积极强化要素保障,全方位转变发展方式,高起点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度发展创新型经济,全年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主要指标稳中有增,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民生质量持续改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1402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18142美元。
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023.9亿元,增长10.2%。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教育支出180.7亿元,增长19.5%;科学技术支出66.59亿元,增长24.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1.6亿元,增长20.1%。
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605.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4.4%。
四、苏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概况2012年以来,全市环保工作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以“主动作为促转型,改善环境惠民生,防控风险保安全,弘扬文化提士气”为指导思想,以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始终如一地高举环保惠民旗帜努力改善环境民生,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环保事业进一步发展。
苏州及下辖四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高分通过环保部复核。
苏州市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实现值为93.35,地表水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为90.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太湖流域23个考核断面达标率为69. 6%;市区空气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39天,同比增加4天。
全社会环保投入达到44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70%。
2012年,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夯实建设基础。
苏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通过部、省、市三级公示;二是论证审议规划。
完善《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
吴中区、相城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环保部论证;三是优化空间格局。
编制、上报《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优化调整方案报告》。
经优化调整后,全市有11类、101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总面积3476.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96%;四是深化“细胞工程”创建。
申报国家级生态村5个,新增省级生态村25个,累计达526个。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果显著。
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常熟新材料产业园等4个工业园区通过省环保厅、商务厅和科技厅组织的生态工业园区考核验收,被正式命名,进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行列;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通过环保部组织的评审,被批准创建;张家港保税区暨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和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评审,已报请环保部评审。
至此,全市已建成4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10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分别占全省的66.7%和40%,位列全国、全省前茅,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为更好的开展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工作,按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06),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利用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提供的2012年度国产中高分辨率遥感卫星ZY-02C遥感影像图片资料,经过近三个月的高精度解译,得出了苏州市辖区内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等数据,会同基础生态概况,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总体评价。
根据2012年苏州市生态景观遥感解译结果(图1),全市林地面积586.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9%;草地面积161.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9%;耕地面积1739.9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0.5%;水域面积3378.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9.8%;建设用地面积2622.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0.9%。
2013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6 图例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高覆盖度草地河渠湖泊水库、坑塘滩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工交建设用地水田旱地图1 2012年苏州市土地利用分类图2013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六、结论2012年苏州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属良好级别,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好,生态系统稳定。
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生态环境问题值得重视,尤其是近年来苏州市城市发展的加速和地区产值的不断提高,与生态保护形成一定矛盾。
主要表现在人口密度高,外来人口增加;城市化加快,工交建设占用土地越来越多,耕地面积减少,人均土地占有量低;城市植被物种多样性降低;城市环境容量压力加大,苏州市地处太湖流域下游,上游来水污染大,加之城市工农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致使单位面积承载的生态压力沉重;水体中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苏州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环境治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应该遵循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由于2008年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评价指标中的归一化系数进行了调整,县级和省(地市)级分属不同的归一化系数。
因此,在此报告中的县级和省(地市)。